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陶瓷工艺学》课件第十一章 陶瓷装饰
《陶瓷装饰工培训》课件——陶瓷成型基础知识-结构素描

最后是线条表现, 线条是结构素描中最主 要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 式,无论在塑造形体、 表现体积和空间方面, 还是表达情感方面,都 显得十分明确。
以几何体结构素描为 例,主要利用方形和圆形 找透视变化,其中内部辅 助线就是检验透视是否准 确的关键。
谢谢观看
陶瓷成型 基础知识
结构素描
结构素描
又称"形体素描",其主要特点是 以线条为表现手段,不用施明暗, 也可以没有光影变化,而是强调 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因为它以研究对象本身的结构为中心的,它 不受环境自然光线的直接影响。
所以在观察对象时,可以不管光 线在物象上产生的明暗投影,而把主 要精力放在物象的结构本身上,一个 物体支撑他的框架是什么,找到框架究 分析。
在写生的过程中,迅速准确地抓住 大的主要结构,抛弃那些小的起伏。使 画面达到强烈、准确、生动的效果,这 些都来自于对物体的仔细观察和研究。
画结构素描的时候要先抓大感觉, 抓住物体的整体感觉,再用长直线去体 现物体的长宽比例,大小比例和前后关 系等,使画面整体。
写下去找点,通常是"抓两头、带中间",还有注意形体转折开始的地方 与形体转折结束的地方。
陶瓷装饰材料(课)PPT课件

彩绘山水注壶 (清代)
南
宋
龙
泉 竹
瓷
节 弦
器
纹
小
瓶
4
传统陶瓷—日用陶瓷器皿
包括汲器、炊器、饮器、食器与盛贮器。
2019/12/23
5
传统陶瓷
建筑陶瓷 卫生陶瓷及卫浴产品
美术陶瓷
2019/12/23
6
我国建筑陶瓷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作为建筑物的优良 装饰材料之一。陶瓷艺术是火与土凝结艺术。金碧辉煌的 中国皇宫建筑和九龙壁(见图),都是留芳千年的建筑陶瓷 装饰艺术。
北京故宫博物院,堪称琉璃博物馆。
2019/12/23
7
传统的陶瓷制品主要功能是制造艺术品和容器。随着建筑及装饰业发 展,陶瓷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同时,越来越向建筑装饰材料领域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陶瓷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品种、花色 和性能也有很大的变化。其中以陶瓷墙地砖的使用最为广泛,它以成 本低廉、施工简易、外形美观和容易清洁等特点,体现出建筑装饰设 计所追求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由于广泛地应用高科 技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与工艺,使得陶瓷产品不断更新,高档 次产品的生产比例重不断加大。
钛酸钡瓷、钛酸锶瓷、金红石瓷 铁淦氧瓷、镍锌磁性瓷
电子陶瓷 有导电性、电光性
电子元器件等
金属陶瓷 高强度、高熔点、高韧性、抗 铁、镍、钴金属陶瓷,如火箭喷嘴
其他
氧化
氧化物、碳化物、硅化物瓷等
2019/12/23
15
3.陶瓷制品种类
(1) 陶质制品
陶质制品烧结程度相对较低,为多孔 结构,通常吸水率较大、强度较低、 抗冻性差、断面粗糙无光、不透明, 敲击时声粗哑,分无釉和施釉两种制 品,适用于室内使用。
陶瓷工艺学陶瓷装饰

陶瓷装饰是陶瓷制品表面的美化加工
陶瓷装饰是陶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装饰是陶瓷制品的视觉艺术
陶瓷装饰的历史发展
早期陶瓷装饰:简单刻划、点彩等唐代陶瓷装饰:釉下彩绘、釉上贴花等宋代陶瓷装饰:青瓷、白瓷、彩瓷等清代陶瓷装饰: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千里江山图诗歌鉴赏”的PPT,现在准备介绍“诗歌鉴赏”,请帮我生成“诗歌鉴赏的方法”为标题的内容 诗歌鉴赏的方法了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解读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品味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音韵等感受意境: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理解其深层含义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千里江山图诗歌鉴赏”的PPT,现在准备介绍“诗歌鉴赏”,请帮我生成“诗歌鉴赏的意义”为标题的内容 诗歌鉴赏的意义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诗歌,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传承文化:诗歌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诗歌,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创作灵感: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可以激发创作灵感,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收藏价值:陶瓷装饰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收藏家们的热门收藏品之一。
注意事项:在收藏陶瓷装饰时,需要注意其真伪、年代、品相、工艺等方面的鉴别和评估。
投资风险:虽然陶瓷装饰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需要谨慎投资。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墙面:陶瓷墙面装饰可以增加家居的艺术感和文化氛围,同时也是一种环保、经济的装饰方式。
地面:陶瓷地砖也是家居装饰的常见材料,其耐磨、易清洁的特点使其成为家居装饰的优选材料之一。
灯具:陶瓷灯具也是家居装饰的常见元素,其独特的造型和质感可以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陶瓷工艺学课件陶瓷装饰

棕红
Zn-Mn-Al-Cr-Fe
尖晶石
11.2.2.陶瓷颜料制造
11.2.2.1 陶瓷颜料制造方法分类 1〕烧结法 特点:本钱低,适应范围宽,烧成温度高。 2〕水热法 特点:原料本钱高,合成温度低,呈色效果好。 3〕溶胶-凝胶法〔Sol-gel〕 4〕聚合凝胶法〔PG〕 5〕自蔓延燃烧法
F
F稀土
H
I
无色
无色
紫色或蓝色
绿色或蓝色
无色
黄色或绿色
淡黄色或淡紫红色
11.2.4. 影响色剂呈色因素
11.2.4.1 着色离子的化合价与配位数 化合价、配位数、极化能力、配位离子种类等因素有关。
1〕无色离子构成有色化合物 V5+〔3d0〕无色,V2O5 橙黄色。 Cu+〔3d10〕无色,Cu2O 红色。
大多数颜料是晶体着色,本质上也属于离子着色。
11.2.3.1 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的化合物呈色机理
机理:外层未成对电子,选择性吸收可见光,从基态 激发到激发态所致。
过渡元素外层电子构型:4s1~23dx 稀土元素外层电子构型:6s1~25d1~84fx 存在不稳定的未成对电子,容易在各层的次亚层轨道间发生 跃迁,只要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E处于可见光波的 能量范围内时,相应波长的单色光即被吸收而呈现补色颜色。
第11章 装饰技术
装饰方法简介 陶瓷颜料及其制备 釉上装饰技术 釉下装饰技术 釉中彩 颜色釉 坯体装饰 艺术釉釉料、颜料中铅、镉离子的溶出
11.1 装饰方法简介 〔1〕雕塑——刻花、剔花、堆花、镂空、 浮雕、塑造; 〔2〕色坯与化装土; 〔3〕晶化釉——结晶釉、砂金釉、 液-液分相晶化釉; 〔4〕色釉——单色釉、复色釉、变色釉、窑变花釉;
《陶瓷装饰工培训》课件——陶瓷彩绘设计与制作-釉上彩绘

陶瓷釉下彩 绘制装饰知识
釉下彩绘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 又称“窑彩”。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 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 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 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 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 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 得晶莹透亮。
早在战国、汉代,中国已掌握了用金的方法, 到宋代出现描金花纹的漆器,明代仇英即擅长 描金彩漆制作。
谢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 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 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 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 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 类
釉下彩
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成的 彩瓷。
釉上彩
只是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 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
清代工匠们对于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代单色地上描金的手法, 达到了陶瓷装饰更加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清康熙朝,在彩瓷上大量施金色,以后 的雍正、乾隆朝施金技法更加广泛,直至道 光朝除了白地粉彩器外,还在各种色地的开 光粉彩上采用描金工艺。金彩不仅在官窑器 物上使用,民窑出产的器物上描金也很普遍。
描金又称泥金画漆
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
北齐武平六年的范粹墓就曾出土过 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而真正精细且 又具有美感的彩器则要数清代康熙、雍 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了。
清代的色釉装饰瓷器工艺在继承明代制造 工艺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工匠们已不满 足于传统陶瓷单一的色釉装饰,开始用纯金加 工提炼的金粉,在豆青、祭蓝等颜色釉瓷器上 描金加彩,进行装饰。
沈福文《漆工资料》具体介绍了 描金漆装饰的制作过程:
陶瓷工艺学课件

《陶瓷工艺学》绪论陶瓷工艺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以陶瓷材料的性质─结构─工艺之间的关系为纲,阐明材料的组成,键性,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讨论工艺方法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将技术基础的有关原理与生产工艺,性能控制融合在一起。
因此,广义的陶瓷概念已延伸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概念范畴内。
此外,陶瓷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与艺术的象征,使得日用瓷具有最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性,也是陶瓷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有机结合的产物,陶瓷从作为日用品开始,已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材料。
陶瓷已从古老的艺术宫殿走出来,跨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行列之中。
璀璨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陶瓷艺术珍品,这些历代名瓷或从造型,或从色彩,或从雕琢,从技术难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奇,历久弥新,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将另辟一章,结合专业知识着重介绍我国历代名瓷,不但可显著提高学生听课效果,而且符合当前在自然学科中加强人文修养的要求。
一、陶瓷的概念1、传统陶瓷:陶器,炻器,瓷器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制品的通称。
按吸水率分类2、现在陶瓷: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陶瓷内涵的扩大二、陶瓷的发展史概述1、陶器的起源和演变2、由陶到瓷的发展3、我国历代瓷器的成就三、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四、现代陶瓷技术1、新技术与新工艺的采用:(1)原料制备:最初采用天然原料,不加任何处理。
现在为适应特殊材料的特殊要求,对原料进行精选,分等级处理,在纯度、粒度、性质等各方面加以控制。
(2)粉料制备:传统的半机械,机械球磨,兑打粉磨等粉碎方法。
现在为制备超细粉末,采用化学气(液)相沉淀,溶胶-凝胶法,气流粉碎,超声波粉碎等方法来制备(胶体颗粒10-7~10-9m)。
一些半干压成型的建筑陶瓷,铁氧体及电子陶瓷普遍地采用喷雾干燥法进行坯料加工和造粒。
在特种陶瓷粉末制备中将详细介绍如何用固、液、气相法合成超细粉末。
(3)成型方法:等静压成型法已不仅用于特种陶瓷,也陆续在电瓷,日用瓷的生产中使用,注射成型法开始由塑料工业移植到陶瓷工业中去。
陶瓷工艺学PPT课件

各窑代表产品的特点 官窑:北宋在河南开封,南宋在浙江临安(杭州)
主要为青釉瓷。 越窑:在浙江余姚,秘色瓷(青瓷)。 定窑:北定,河北曲阳,定州。南定,江西景德镇
白釉瓷 钧窑:河南禹县。钧红(铜红)釉,窑变花釉,其
特点,颜色不一,变化多,有千钧万变之说。 汝窑:河南临汝。青釉。属乳浊釉,无裂纹。色泽
二、普通陶瓷(不带釉)的岩相成分
是由晶相,玻璃相,气相构成的不均匀多相系统。 1、晶相:(以长石质瓷为例)莫来石,石英,方石英, 少量原料残骸,熟料粒。 2、玻璃相:25—70%(少数大于70%)
玻璃相少,只够粘接晶粒,胎体气孔多。[陶器] 3
玻璃相增多,除粘接晶粒外,还填充部分晶粒间隙,胎 体气孔减少。[不致密炻器]
9
一. 无釉陶器时期 (新石器时期 ---- 殷商 )
1. 我国最早的陶器:公元前8000年,江西万年仙人洞 出土的泥质陶,夹砂陶,夹炭陶。
这些陶器大部分为灰,红色。含Fe,Mn 等天然矿物, 起装饰作用,其烧成温度为800 c~1000 c。
2. 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黑陶 彩陶代表“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最初
从出土的文物看:郑州二里冈出土商代一件豆青釉布纹
陶尊,内外施釉。洛阳出土西周灰青釉陶两件。战国时期有
胎质近瓷的带釉陶器。说明商周以来釉陶的出现和由陶到瓷
转变的萌芽。
随烧窑技术的发展,到两汉时期,有了早期的瓷器出现,
称为原始瓷。
河南板桥水库和洛阳有西汉四耳罐和盘的出土,河南信
阳东汉墓有青瓷壶,洗,碗等。此时的瓷器质地坚硬外施釉,
玻璃相很多,胎体几乎无气孔。[致密炻器,瓷器] 3、气孔
闭气孔:与大气不通,不吸水。 开气孔:与大气相通,吸水。气孔率越大,吸水越大。
《陶瓷装饰材料》ppt课件

• 陶瓷锦砖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为: 吸水率<0.2%;耐酸度>95%;耐 碱度>84%;莫氏硬度6~7;运用 温度-20~100℃。
• 陶瓷锦砖的尺寸普通为 18.5mm×18.5mm39.0mm×39.0 mm、39.0mm×18.5mm及25mm 六角形等,厚度普通为5mm,可配 成各种颜色,其根本外形有正方、 长方、六角等。
粘土的性质包括: 可塑性与结合性、收缩性、烧结性 粘土烧结程度随熔烧温度升高而添加,温度越
高构成的熔融物越多,制品的密实性越好,强度愈高, 吸水率越小。能使粘土中未熔化颗粒的孔隙根本上被熔 融物填满时的温度称为粘土的烧结极限温度,这时粘土 到达了完全烧结的程度。
粘土从开场烧结至烧结极限时的温度,称为烧 结范围。烧结温度范围越宽,熔烧的制品愈不易变形, 而且可以获得烧结程度高、密实性好的陶瓷制品。
• 玻化砖: • 玻化砖其实就是全瓷砖。由于制
造工艺的区别,其致密程度要比 普通地砖更高,其外表光洁但又 不需求抛光,所以不存在抛光气 孔的问题。 • 玻化砖是一种强化的抛光砖,它 采用高温烧制而成。质地比抛光 砖更硬更耐磨。毫无疑问,它的 价钱也同样更高。区分玻化砖与 抛光砖的主要区别就是吸水率。
光泽,吸水率大,机械强度低,烧成过程中玻化程 度差,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沉浊。 瓷质砖—烧结程度高,坯体巩固致密,断面细腻有光泽, 呈石状或贝壳状,根本不吸水,构造有玻璃相,莫 来石晶体,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洪亮。 炻质砖—性质介于陶质和瓷质之间,但较接近瓷质砖。
六、陶瓷釉色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外表的延续玻璃质层。施釉的目的在 于改善坯体的外表性能并提高力学强度,在坯体外表构成 一层玻璃质,它具有玻璃般的光泽和透明性,使坯体外表 变得平滑、光亮,不吸水、不透气,由于封锁了坯体孔隙 而减小了吸水率,使耐久性提高,提高了制品的艺术性和 机械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筛
粉碎干燥
混合
煅烧 过筛
粉碎 粉碎
洗涤 烘干釉上、中Fra bibliotek色基、釉下
干燥煅烧
球磨混合
加熔块配料
1)原料的加工、处理、混合
A) 原料:着色剂、载色母体、矿化剂
着色剂——含显色离子的简单化合物。 氧化物、盐、氯化物等
载色母体——高温稳定的化合物或固熔体。
ZrSiO4、 Al2O3等; 矿化剂——易生成低共熔物的碱性氧化物、 盐、氟化物等。 B)粉碎:着色剂通过180目筛; 载色母体和矿化剂通过120~160目筛。 C)混合:湿法和干法(含有水溶性原料时)
画面光泽度差,彩绘画面易磨损脱落,受到酸碱侵蚀 通常用一定的铅、镉等有毒物溶出。 1)贴花 专业工厂生产的贴花纸(颜料印到塑料薄膜上),用酒精水贴 酒精含量20~70%,环境温度高时可以低一些。
2)印彩 橡皮图章或明胶用于单色印,印刷商标等。 丝网印刷用于平面制品的装饰。便于机械化生产。 3)喷花与刷花 用镂空的模板(可以是曲面)贴到陶瓷釉面上,将调制好的 彩料涂刷或喷涂至釉面上,彩料可以是单色或多色。 4)手工彩绘 古彩、粉彩、新彩三种。 古彩:也称为五彩,景德镇传统装饰方法,画面类似国画, 粗细不同线条构图,颜色浓而对比强烈。彩烤温度高,耐磨。 粉彩:由古彩发展而来,画面需凸起部分,先涂玻璃白, 画面立体感强,龟裂和铅镉溶出问题。 新彩:由国外传入画面有西洋风格而得名,采用人工合成
钙钛矿 型 硅酸盐 型
11.2.1.2按照颜色分类
颜色 名称 黑色 钴黑 无钴黑 灰色 锑锡灰 锆英石灰 黄色 矾锆黄 镨黄 绿色 维多利亚绿 孔雀蓝 蓝色 钴蓝 钒锆蓝 红色 铬锡红 大红 棕色 棕红 元素组成 构成矿物 Co-Ni-Mn-Cr-Fe(Al) 尖晶石 Cr-Fe (Cr,Fe)2O4尖晶石 Sn-Sb Zr-Si-Co-Ni Zr-Ti-V Zr-Si-Pr Ca-Cr-Si Co-Zn-Al-Cr Co-Al Zr-Si-V Ca-Sn-Si-Cr Zr-Si-Cd-S-Se Zn-Mn-Al-Cr-Fe SnO2 [ Sb ] ZrSiO4 [ Co,Ni ] ZrO2[ Ti,V ] ZrSiO4 [ Pr ] 3CaO · 2O3 · Cr 3SiO2 尖晶石 尖晶石 ZrSiO4 [ V4+ ] CaSnO2SiO4[ Cr] ZrSiO4包裹Cd(S,Se) 尖晶石
(4)色釉——单色釉、复色釉、变色釉、窑变花釉;
5.釉上彩——古彩(三、五色硬彩)、
粉彩(景彩、多色)、
新彩(色彩丰富、低温)、
广彩、印彩、刷彩、喷彩、贴花。 6.釉下彩和釉中彩——贴花、印彩、彩绘;
7.贵金属装饰——亮金、磨光金、腐蚀金; 青花斗彩(釉下结合釉上)、
照相装饰等。
8.其它装饰方法——光泽釉、碎纹釉、无光釉、流动釉、
例如:V4+——蓝色
V3+——绿色
11.2.3.2 着色离子发色与离子基态光谱项的关系 光谱项是用来反映离子中各电子相互作用而影响能级的参数。 离子基态光谱项可以通过计算或查表得到P185表11-4
S
1S 0
D
F
F稀土 无色
H
I
无色 无色 紫色或蓝色 绿色或蓝色
黄色或绿色 淡黄色或淡紫红色
11.2.4. 影响色剂呈色因素 11.2.4.1 着色离子的化合价与配位数 化合价、配位数、极化能力、配位离子种类等因素有关。 1)无色离子构成有色化合物 V5+(3d0)无色,V2O5 橙黄色。
11.5.2. 特点 画面光亮接近釉下彩,色彩较釉下彩丰富,铅镉溶出<1ppm 画面耐磨性好。
§11.6 颜色釉
色釉
色釉的分类 1)植物、动物的外观颜色;天青、豆青、孔雀蓝、鹧鸪斑等; 2)产地、用途: 广钧、宜钧、祭红、祭蓝; 3)适应温度:高温色釉1250 ℃以上,低温色釉1000 ℃ 以下; 4)呈色机理:晶体着色、离子着色、胶体着色; 基础釉种类 低温基础釉:硅酸铅釉,硼-硅-碱质熔块釉。 高温基础釉:石灰釉,石灰-碱釉,长石釉。
举例 Fe2O3、Cr2O3、CuO、Cu(OH)2 CoCO3、 MnCO3、CrCl3、 Co(NO3)2· 2O 6H 铬酸铅、铀酸钠 拿波尔黄(2PbO · 2O5) Sb 镉黄(CdS)、镉硒红(大红) 铬铝桃红(Cr-Al-Zn) 铬锡紫丁香紫(SnO2[Cr]) 钒锆黄(ZrO2 [ V5+ ] ) 钴青(CoO · 2O3 ) Al 钴蓝( CoO · Al2O3 ) 5 锌钛黄(2ZnO · 2) TiO 孔雀蓝(Co,Zn)O · (Cr,Al)2O3 铬锡红(灰锡石与Cr2O3固熔体) 钒钛黄(灰钛石与TiO2 固熔体) 维多利亚绿(3CaO · 2O3 · Cr 3SiO2) 铬钛茶 钒锆蓝(ZrSiO4 [ V4+ ] ) 尖晶石与柘榴石混晶
11.2.2.陶瓷颜料制造
11.2.2.1 陶瓷颜料制造方法分类 1)烧结法 特点:成本低,适应范围宽,烧成温度高。
2)水热法
特点:原料成本高,合成温度低,呈色效果好。 3)溶胶-凝胶法(Sol-gel) 4)聚合凝胶法(PG) 5)自蔓延燃烧法
11.2.2.2 烧结法陶瓷颜料(色基)制备工艺简介
类似釉上彩的喷花装饰,在坯或釉上喷涂釉下颜料,可以
是多色,施透明釉后烧成,温度1280~1300℃。
11.4.2.2 贴花
纸质花纸,贴时颜料被吸附到素坯上。
§11.5 釉中彩
11.5.1. 装饰方法: 与釉上彩相同,一般在烧成的瓷釉上彩绘、喷花、丝网印花
或贴花在1100~1250℃快速烧成。也称为高温快烧颜料。
2)颜料合成
混合料干燥过筛后在坩埚或匣钵中进行煅烧合成,
烧成制度与颜料的种类配方有关。(升温速度、保温 时间、冷却速度、气氛)
3)煅烧物的粉碎与洗涤 煅烧物经过粉碎加工后须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洗涤, 除去可溶性物质,防止呈色不均匀现象。
3.陶瓷颜料呈色机理
呈色:物质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和选择性反射 所导致的光学现象。
§11.2 陶瓷颜料
陶瓷颜料——装饰陶瓷制品使用的颜料的统称。
着色剂——使陶瓷坯、釉、颜料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无机)。
色基——以着色剂与其它原料(载色体)配合,制得的无机 着色材料。可以直接用于坯釉中。 陶瓷颜料 熔剂 + (色基) 着色剂 + 载色体等
11.2.1 陶瓷颜料(色基)分类
(1)根据化学组成和矿物结构特点分
过渡元素外层电子构型:4s1~23dx 稀土元素外层电子构型:6s1~25d1~84fx 存在不稳定的未成对电子,容易在各层的次亚层轨道间发生 跃迁,只要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E处于可见光波的 能量范围内时,相应波长的单色光即被吸收而呈现补色颜色。 Ti3+——蓝紫色 Fe2+——绿色 Cu2+——绿色
晶体着色(大多数陶瓷颜料) 陶瓷颜料按 离子着色(某些金属离子Fe2+在釉中显色) 呈色机理分类 胶体着色(某些金属或化合物以胶粒形式 在釉中显色)
大多数颜料是晶体着色,本质上也属于离子着色。
11.2.3.1 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的化合物呈色机理
机理:外层未成对电子,选择性吸收可见光,从基态
激发到激发态所致。
(2)根据呈色效果(颜色)分 (3)根据呈色机理分 …… P181 表11-1
11.2.1.1根据化学组成和矿物结构特点分
类型 简 单 化 合 物 固熔体 单一氧 化物型 尖晶石 型
结构特点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碳酸盐硝酸盐绿化物 铬酸盐、铀酸盐 锑酸盐 硫化物与硒化物 刚玉型 金红石型 萤石型 完全尖晶石型 不完全尖晶石型 类尖晶石型 复合尖晶石型 灰锡石型 灰钛石型 柘榴石型 榍石型 锆英石型 混合异晶型
11.4.1.3 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 1)釉里红颜料:氧化铜为主,还原气氛烧成,呈色条件苛刻。 2)青花釉里红
两种颜料同时使用,显现红、蓝两种颜色蓝,烧成难度大。
11.4.1.4 釉下五彩(窑彩)
多种色彩装饰于釉下,烧成温度略低1250~1280℃,彩绘 方法有时在未烧或素烧的釉坯上进行(釉中彩),三次烧成。 11.4.2. 其它装饰方法 11.4.2.1 喷花
氧化物薄膜的装饰方法。(薄膜反射光互相干涉的结果)
制成各种光泽彩料,按一定比例调制出各种色彩的光泽彩料 用毛笔涂或喷洒的方法涂于釉面上。 600~900 ℃彩烧。
少数可能还原成金属薄膜,多数生产金属氧化物薄膜。
11.3.4.其它装饰方法
11.3.4.1墨彩
用黑色作为主要色料勾线,染色描绘画面的一种装饰方法。 绘制技法与粉彩相同。彩烧温度700~850℃。 11.3.4.2广彩(广州织金彩瓷) 色彩丰富,多以花、鸟、人物、虫鱼图案为题材。 艺术特色:金碧辉煌,绚彩华丽。 彩烧温度: 700~750℃。
碱性强的熔剂(含K较高的硅酸盐玻璃)中 ,含游离氧较多,
有利于着色离子以高价态存在。
11.2.4.3 基础釉的组成(色釉)
基础釉:铅釉、铅硼釉、石灰釉、长石釉、含锌釉、镁釉。
常用色基与各种釉的适应情况见P187表11-6、11-7、11-8。 11.2.4.4 烧成制度 温度的影响:最高烧成温度,变色褪色 Fe2O3 鲜红色 800℃开始发黑 1200 ℃黑褐色
色基 + 胶结剂(高温熔剂)+ 描绘剂(干油与水等) 基础颜料 常用基础颜料:人工合成颜料(醴陵、景德镇生产) 天然矿物颜料(含锰、钴氧化物云南珠明料)
11.4.1.2 釉下青花 1)装饰方法:手工彩绘和贴花(与釉上贴花不同) 2)透明釉:石灰-碱釉较好,长石-滑石釉易朦花。 3)烧成方法:一烧制、二烧制、三烧制 (素烧800~850℃) 还原气氛,1300 ℃左右釉烧。
Cu+(3d10)无色,Cu2O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