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一、调研背景留守妇女是指农村男性外出务工,妇女留在农村承担家庭生活和农田劳动的情况。

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趋势,留守妇女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为制定政策和提供帮助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农村留守妇女为调研对象,对其生存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涵盖基本信息、家庭生活、工作状况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基本信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参与调研的农村留守妇女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至50岁之间。

学历方面,大多数留守妇女只完成了初中教育。

婚龄方面,留守妇女多数已婚,并有子女。

此外,留守妇女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农田劳动和务工收入。

2.家庭生活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由于丈夫外出工作,留守妇女在家里承担了照顾家庭的重任。

调研显示,留守妇女在农村家务劳动方面占比较高,如种地、养殖等。

在家庭生活方面,留守妇女在与家人的交流和关系方面存在一定障碍,70%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的婚姻关系受到了影响。

3.就业状况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留守妇女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调研显示,留守妇女主要从事农田劳动、加工业和服务业工作。

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机会,留守妇女的就业形势并不理想,三分之二的留守妇女表示找工作困难。

四、调研结论1.留守妇女面临诸多困境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家庭负担沉重、缺乏自我发展的机会等。

在家庭生活方面,与丈夫分居带来了许多挑战,影响了婚姻关系和家庭氛围。

在就业方面,缺乏技能和机会使留守妇女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对留守妇女提供全面的支持针对留守妇女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首先,要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其次,要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培训和转岗支持,提高她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年轻人涌向城市,寻找发展机会,留下了许多农村留守妇女。

这些留守妇女在听取他们的故事时,往往会让人感到心痛。

她们背负着养育孩子和照料老人的重担,同时还面临着无法预料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旨在调研并分析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和社会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从而改善她们的生存状况。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1. 婚姻状况。

调查显示,大多数留守妇女已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年轻女性。

她们的丈夫往往是城市打工者或外出经商,长时间不在家。

2. 子女状况。

留守妇女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年幼的子女。

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这些孩子陷入了缺乏爱和关爱的困境中。

在母亲的长期缺席下,一些孩子常常吃不好、穿不暖,甚至没有正确的教育和督促。

3. 经济状况。

留守妇女往往不具备一定的技能和工作经验,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且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来源以及资金来源完全依赖父母或者配偶。

她们往往面临着艰巨的经济压力和困境。

4. 精神健康状况。

在家庭的长期亲别和孤单中,留守妇女面临着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严重问题。

她们常常感到无助和孤独,也容易陷入抑郁和焦虑的状态中。

二、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现实问题1. 子女教育。

留守妇女往往面临着无法照顾孩子的困境。

无法监督孩子的成长,无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教育和管教。

孩子容易陷入学习和行为上的问题中。

2. 安全问题。

留守妇女面临着盗窃、性侵等严重的安全问题。

长时间的独居状态,使她们更容易遭受这些危险和威胁。

3. 精神健康问题。

留守妇女面临着孤独、无助和担忧的心理问题。

他们所面临的孤独和焦虑可引发抑郁,甚至成为自杀的动机。

三、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政府层面。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改善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例如,优先安置留守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在当地的就业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中,优先解决留守妇女及其子女的教育、医疗和其他方面的困难,以及建立残疾妇女救助项目,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关于《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为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这些占劳动力(18岁—60岁)总数8%的已婚剩余劳动力也都纷纷向城市转移。

这些转移的已婚劳动力中男性占98%,从而在农村就出现了一些留守妇女。

这些留守妇女大多仍在农村从事农业,照顾老人和孩子。

近期,xxx 乡妇联通过召开村妇代会主任和部分留守妇女座谈会,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方式对本地区留守妇女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婚姻家庭状况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这些留守妇女家庭只有50%是稳定的,婚姻是幸福和谐的,而这些家庭的夫妻年龄基本都是45岁以上;有40%的家庭是有矛盾的,夫妻之间是不和谐的;另有10%的家庭因此已破裂或处于破裂边缘的。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全乡每年40个左右的离婚妇女中,留守妇女足足占了一半。

二、家庭不稳定不和谐的原因(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

尤其大城市的环境极具诱惑力。

一些外出打工的男性赚到钱后禁不住诱惑,其行为似乎印证了"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欲"这句古话,直接导致家庭破。

一些男性尽管还维持着原有家庭,但他已看不上那个只顾在家干农活的"黄脸婆"。

这种状况导致婚姻家庭不稳定不和谐的在整个留守妇女中占有33%。

(二)农村人受教育程度低,遇事缺乏理性思考,加上自身责任心不强,导致在外打工不是为家里赚得补贴,而是只顾自己享受或盲目搞投资,最终还欠下了外债,从而导致家庭不和谐乃至破裂。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小编寄语: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

下面是我们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请大家参阅!(篇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男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妇女”群体,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在我区达1万余人,并持续增多。

由于丈夫在家庭生产生活中缺位,留守妇女面临多重生存发展困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破解她们面对的难题,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日益凸出的现实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现状(一)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务工,有的在省外,有的在本省其他城市,有的在本市城区务工,而她们却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几乎全部的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成为家庭中的“顶梁柱”,家中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几乎都压在她们肩上。

据统计,**区“留守妇女”中农村“留守妇女”占90%以上,中青年“留守妇女”占85%。

“留守妇女”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占48%左右,其余则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或郴州市范围内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以**区华塘镇油山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入户走访“留守妇女”家庭10户,以期了解掌握全区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作用,逐步解决她们面临的诸多问题。

她们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如下:1、“留守妇女”年龄结构,以30到40岁中年居多,占45%;2、“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大部分是初中,占52%,小学占41%,高中及以上占7%;3、“留守妇女”家庭人口情况,3口人的占41%,4口人的占43%;4、“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年限,以2-3年居多;5、“留守妇女”家庭年收入情况,以年收入2万-3万的居多;6、“留守妇女”丈夫多长时间返家一次,半年之内占25%,半年至一年占67%,一年以上的占8%;7、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最担心丈夫耐不住寂寞或者不承担养家义务。

留守妇女情况调查

留守妇女情况调查

留守妇女情况调查留守妇女是指农村地区因务工、经商、务农等原因,婚后长期分离于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或夫婿,由于经济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独自承担着家庭生活和教育子女的妇女。

留守妇女的情况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对于女性及家庭的影响很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妇女的情况,以下是一份留守妇女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乡村留守妇女调查地点:中国农村地区调查目的:了解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心理需求,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政策和支持。

调查方式:随机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调查结果:1.生活状况:-针对留守妇女的家庭经济状况统计,69%的妇女家庭收入属于低收入家庭,31%的妇女家庭收入属于中等收入家庭。

-留守妇女在日常生活中承担了家务劳动和农村劳动的双重负担,其中74%的妇女表示每天要进行农村劳动工作,而88%的妇女表示每天要进行家务劳动。

-在农村留守妇女中,67%的人每周都会面临临时性的经济困难,很难满足子女的教育和生活费用。

2.心理需求:-超过50%的留守妇女表示她们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缺乏陪伴是她们最大的困扰。

-由于经济负担和独自承担责任,69%的妇女表示她们感到压力很大,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有40%以上的妇女表示她们对家庭责任感到困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3.社会支持:-超过80%的妇女表示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制定更多的政策来帮助留守妇女,特别是提供经济援助和教育支持。

-妇女们认为社区组织应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留守妇女建立社会关系和增强社交能力。

-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机会能够帮助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减轻经济负担。

结论:留守妇女问题是农村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妇女和家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留守妇女的问题,社会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包括经济援助、教育支持和社交机会等。

政府和各级社区组织应该共同努力,制定更多的相关政策和计划,帮助留守妇女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的调查报告
背景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那些由于丈夫外出务工、走失或其他原因而在农村留守的妇女群体。

这一群体通常面临着生活贫困、教育匮乏、心理压力等多种问题,值得我们深入调查了解。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XX省的农村地区选择了10个留守妇女家庭进行深入了解。

调查结果
1.生活状况
–大部分留守妇女家庭生活贫困,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

–有些妇女在没有丈夫照顾的情况下,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承担农活,生活压力巨大。

2.教育状况
–许多留守妇女由于家庭责任重,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孩子也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影响其未来发展。

3.心理健康
–许多留守妇女由于长期与家人分开,孤独感较重。

–缺乏心理辅导和支持,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建议
1.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关爱力度,提供就业培训和金融扶持等帮助。

–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留守妇女的权益。

2.加强社会关爱
–社会各界应当关注留守妇女群体,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援助。

–可建立志愿者团队,定期走访留守妇女,关注她们的生活状况。

结论
农村留守妇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她们面临着多种困难。

通过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应当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支持和关爱,共同营造更加和谐的农村社会。

以上为关于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范例

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范例

留守妇女保存生长状态观察陈诉随着都会化历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衍生出留守白叟、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特别群体。

农村留守妇女是包袱最重、对农村生长影响最大、自身权益最难保障、受到存眷最少的群体,她们的保存生长状态是必要高度存眷的社会题目。

为相识农村留守妇女近况,把握她们在保存生长中面对的突出题目与急迫需求,县妇联抽样100名农村留守妇女,对她们的保存生长状态举行了专题调研。

一、根本状态从年事布局看:以中青年居多,重要会合在30-50岁,占70%以上。

从受教诲水平看:文化水平遍及偏低,初中居多,占62;小学占31%;高中及以上占7%。

从精力生存看: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和家务活没偶然间到场娱乐运动,加上生存范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力压力大。

从婚姻状态看:由于伉俪恒久分家,相称一部门留守妇女家庭出现婚外情,婚姻出现不不变状态。

二、重要题目1、劳动强度大。

由于丈夫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存的绝对主力,家中全部粗活、重活险些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

既要包袱沉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摒挡家庭事件,赡养年老的白叟,教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身材状态落落,体力大幅度透支。

2、生长本领弱。

绝大多数的留守妇女受教诲水平较低,其文化水平与经济社会生长必要不相顺应。

平常少少念书看报或到场培训,大多从事传统的体力型农业生产,缺乏当代生产生长技能。

3、精力包袱重。

由于丈夫恒久不在身边,留守妇女独自包袱生产生存重担,自身宁静感缺乏、生理压力大,忍受着身材和生理的双重煎熬。

伉俪两边聚少离多,缺少情绪交换,造成两边的头脑不雅念、举动方法差距越来越大,伉俪情绪轻易出现裂缝,导致圈外人插足造成留守家庭仳离率上升,直接影响着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和家庭不变。

4、后代亲情缺位。

多数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加之没偶然间、精力和本领领导后代作业,对后代教诲力有未逮,对孩子的存眷和教诲仅仅停顿在用饭穿衣上,缺乏与后代的有用相同,难以举行精确的生理眷注和家教引导。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3篇)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3篇)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3篇)调研报告1: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状况与生活情况分析一、调研目的和方法农村留守妇女是指因各种原因,如务工、经商等在外地工作的农民妇女,他们的丈夫和子女通常留在农村家中。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状况和生活情况,从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研结果1. 家庭状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状况并不乐观。

调查发现,70%的留守妇女所处的家庭属于低收入农户。

由于男性主要收入来源的缺失,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很多留守妇女打工所得仅能维持家庭基本开支。

此外,约50%的被调查者的丈夫存在嗜赌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家庭收入困难。

2. 子女教育问题:调研显示,农村留守妇女的子女教育问题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由于留守妇女在外地工作,无法亲自照顾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很多孩子缺乏亲情陪伴和言传身教的教育机会,导致他们在学业和性格发展上存在一定问题。

3. 心理健康问题: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妇女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孤独和精神上的空虚,缺乏家庭关爱和支持,使得留守妇女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患上心理疾病。

三、解决方案1. 完善家庭经济保障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收入水平,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鼓励留守妇女创业,并提供贴息贷款等金融支持,促进他们自主经济发展。

2. 建设留守妇女子女关爱中心:政府可以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留守妇女子女关爱中心,为他们的子女提供照料、教育和心理支持。

这将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素质和心理健康,并减少留守妇女的后顾之忧。

3.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在农村地区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为留守妇女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排解负面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状况和生活情况,我们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并落实到位,给予农村留守妇女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留守妇女是伴随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而留守家中的妇女,她们留守家中照顾老小、照看农田,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通过对陕西东沟村和石门村的110位留守妇女的调查,从农业生产、家庭关系、权力支配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当地留守妇女农业生产负担沉重,没有实权,对子女教育也力不能及。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低、妇女自身素质不够、传统文化影响偏重等,并分别从国家、社区、个人等角度提出改善她们生活的一些建议。

标签:留守妇女;家庭关系;家庭结构;权力支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村发展为基础的,现在的农村是以留守人员为主的农村,而留守妇女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700万的农村留守妇女〔1〕。

留守妇女是指农村地区丈夫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在城市务工就业,自己留守家乡的已婚农村妇女群体。

〔2〕本文对农村留守妇女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留守妇女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在农业生产方面,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有学者认为男人外出打工,给她们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3〕。

也有问题就是农村社会泛女性化色彩严重,农业女性化与老龄化趋势明显;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生理与心理问题突出。

〔4〕(2)在家庭关系方面,一些学者认为留守妇女有限的精力与繁重的农业生产、照料家庭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导致家庭失和、婚姻脆弱、子女教育欠缺等。

〔5〕(3)在权力支配方面,丈夫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留守妇女的劳动不能直接用金钱的多少衡量,她们对家庭收入的贡献是隐性的,她们对家庭资源的拥有、控制程度低,直接导致了留守妇女在家庭经营和“重大事务”中的决定权明显小于丈夫〔6〕。

对上述已有成果的表述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妇女在学者眼中问题颇多,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并为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1.研究方法本研究设定一系列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的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得出陕西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

调查研究初步拟定为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三个大的方面,在农业生产中,设定土地多少、机械化程度反映留守妇女的农业负担;家庭关系细分为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婆媳关系;而权力支配分为日常事物的权力支配和重大事物的权力支配。

2.留守妇女生存现状陕西东沟村地处延安市甘泉县西南28公里处,距210国道13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400亩。

石门村隶属于安康市旬阳县石门乡,位于石门乡的东部,石门村现有土地面积4151亩,其中坡地2500亩,平地(以梯田为主)1651亩,户均土地10亩,人均土地面积为2.76亩。

这两个调查地点由于该村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各方面收益都比较单薄,大部分男居民选择外出务工。

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等问题进行调查。

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达100%。

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2.1 个人及家庭情况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留守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调查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6.4%,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2.7%,而我们问卷中大专及以上的选项被选择的频数为0。

说明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或许就是导致她们留守家中的重要因素。

受访留守妇女家庭子女数中49.5%的有两个孩子,26.6%的有一个子女,还有14.7%的人有三个孩子,说明该村的子女抚养还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2.2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即家庭的构成,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

家庭结构包括家庭人口要素和家庭代际要素。

〔7〕本次调查主要关注的是留守妇女家庭中的人口要素。

调查结果如下:和留守妇女一起居住的成员主要是子女占88.2%,其次是父母占50%,还有少数家庭中有小姑、小叔一起居住的占2.7%。

由此可见,留守妇女的家庭模式主要有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两种,由于农村大部分仍保留着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故父母和孩子居住在一起。

另外,农村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家庭很难拥有两处房产,父母和孩子居住在一起也是迫不得已。

这样留守妇女上有老下有小,本应夫妻共同承担的责任全部落在留守妇女一人身上。

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负担肯定比夫妻双方共同分担时要重得多。

2.3 夫妻关系在所有的家庭关系中,留守妇女和在外打工的丈夫之间的夫妻关系一直受学者关注。

有学者提出,夫妻两地分居,留守妇女过着“守活寡的日子”,离婚率增多。

从表1可以看出:丈夫外出打工的时间相对都比较短,最集中的时间是一年以内。

也就是外出务工的人数在近两年内增多。

丈夫大多都在三个月或半年回一次家,并且大多数都是在农忙或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

一般在家停留的时间就只有一个星期左右。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农业生产方面,丈夫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是农忙时的主要劳动力。

通过与丈夫联系的频率上可以看出,留守的妇女大多一个月与丈夫联系1-4次。

可以说,丈夫在外,她们与丈夫的感情交流是比较少的,平常的联系也只在于报个平安或询问家里是否有事。

关于丈夫在外,是否会担心夫妻感情淡化的问题,81.8%的人选择了不会担心。

只有11.8%的人选择了会担心。

选择无所谓的占3.6%。

可见农村中夫妻关系还是比稳定。

丈夫回家后的夫妻感情,选择非常融洽的比较多,占总数的66.5%,一般的占32.7%,只有0.9%的人选择了比较冷漠。

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留守妇女认为自己与丈夫的夫妻关系是比较稳定的。

她们并不担心丈夫长年在外,夫妻感情会淡化。

在所调查的两个地区,由于丈夫在外打工而使夫妻之间发生问题以及离婚的事件是很少的。

分析原因如下:(1)马斯洛的的层次需求理论。

在所调查的两个地区,经济水平都还比较低,在现阶段,她们最关心的是家庭的经济问题。

(2)传统文化的影响。

农村妇女思想比较保守,依然存在“以夫为天”、“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相夫教子,人比较顺从。

(3)留守妇女文化程度较低。

她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还比较落后,认为夫妻在一起就是柴米油盐,其他的都不重要。

所以也造成了她们并不担心夫妻感情会由于长时间的分离而产生问题。

2.4 子女关系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妇女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关心,甚至成了她们生活的重心。

在所调查的110个家庭中,大多数家庭都有一到两个子女。

而大多数子女都是在读书。

留守妇女的丈夫常年在外,对于孩子的关心和照顾都是比较少的,又由于妇女的文化素质不高,在子女的教育和生活上,留守妇女的负担比较重。

在表2中,在关于留守妇女最劳心烦神的事情的选择上,有40.9%的人选择的是子女的教育问题。

占了相當大部分的比例。

这就很好的印证了留守妇女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负担较重的假设。

她们觉得子女的教育问题最劳心烦神,有以下几点原因:(1)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在问及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期望和打算的时候,有25.5%的人回答的是希望子女好好上学,有一个美好前途,不用像父母一样这么辛苦。

希望他们能学有所成,走出这个穷苦的农村,将来能生活得更好。

(2)文化水平低。

自身能力有限,对子女的教育力不能及,对孩子不能提供帮助,丈夫又不在家,教育难免劳心烦神。

(3)与子女交流少。

在认为家庭关系存在怎样的问题的回答上看,有11.0%的人认为丈夫长期在外,与孩子关系生疏,母亲与孩子的交流也比较少。

传统的管教针对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不起作用,甚至起了相反的作用。

2.5 公婆关系在前面和留守妇女一起居住的家庭成员的统计中,和公婆一起居住的占50%,说明与公婆的关系如何在留守妇女的家庭生活中也占有重要角色。

古往今来婆媳关系在家庭中一直都很敏感,丈夫在家还可以相互调节,当丈夫外出时,婆媳关系是变的更尖锐了还是有所改善呢?至此,我们开始关注留守妇女与公婆关系。

在表3中,选择和公婆的关系感情很好和关系一般的占大多數。

总体来看,婆媳关系良好。

公婆大多都有帮忙带孩子和分担家务以及其他劳动,说明婆媳关系正常的。

在家庭的主要角色外出的情况下,留守妇女与公婆的关系较之以前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认为婆媳关系存在问题的有7人,主要问题是婆婆爱唠叨,经常争吵;照顾公婆比较辛苦等。

总体上,留守妇女和公婆关系都比较好,由于丈夫外出,妻子一人留守家中,作为长辈的公婆想念出门在外的儿子的同时,会把这份对儿子的关怀转移到留守的儿媳身上一些。

“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没有什么本质原则上的大错误,儿媳一人分担家务还是让人敬佩和爱怜的,公婆自然也不会为难儿媳,甚至会比以前更好地替她分担家务。

妻子在公婆眼里毕竟也只是个和儿子一样的孩子,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为了这个家都不容易,能体谅就体谅能分担就分担了。

2.6 权力支配问题关于权力支配问题在农村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两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农村中家庭的权力分配上还是比较民主的,大部分家务事由夫妻共同决定,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小事情上,妻子可以自主决定,而购买大件家电、农业安排、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农具、农副产品的出售等问题上,一般都由丈夫决定的多一些。

由此可见“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农村还是体现深刻,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方面仍然是“男人管,女人干”的辅助作用。

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

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百分比占到了70%--90%。

可以说,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的经济来源。

留守妇女在家中主要负责责任田、照顾老人、抚养孩子。

这些不能体现为经济价值,而且责任田基本上是满足口粮,少数的出售收益也很低,在家庭收入中占很小的比例,经济上留守妇女仍然依赖丈夫。

在权力支配方面自然是丈夫作决定占主导地位,妻子听之任之,处于辅助的管理地位。

3.结果与讨论调查显示,留守妇女担负着建设新农村和抚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

丈夫外出留守妇女的劳务繁重,家庭关系中最棘手的婆媳关系有所改善,子女教育问题严重。

在权力支配方面,妻子没有实权,还是辅助丈夫。

虽然家庭关系没有像有的学者所担忧的那样出现状况,但也是由于本调查中的男性外出时间不长,并且经常回家所致。

所以留守妇女的问题不容忽视,社会各界都要给予关注。

3.1 对于外出务工的丈夫在夫妻关系方面,建议出门在外的丈夫应该与家里经常联系,给留守妇女以精神上的支持。

多倾听妻子的心声,多支持鼓励妻子。

双方应该相互信任,在外的丈夫应多给予妻子自主权,是对妻子能力的肯定,有利于妻子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夫妻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子女关系方面,丈夫的文化程度很多情况下都是高于留守妻子的,家中的子女也多以父亲为榜样,而且丈夫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多,信息灵通,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