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17讲 过程合成1
第17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1)请问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几种基因型的子 代表皮细胞?并分别写出基因型。 (2)如果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 产生的配子有几种基因型?并写出基因型。 (3)如果上图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 裂交换后的结果,请问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几种?并写出基
染色体 染色单体
图形
说明
①一个着丝点 ②一条染色体
①无姐妹染色单体②含1个DNA分子
①两条姐妹染色单体② 含2个DNA分子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2. 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 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②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中期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对称)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减Ⅱ 次级精 (卵)母 细胞(或 第一极 体) 前期 染色体已减半、无同源 染色体 N 2C
中期
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 上
着丝点一分为二,子染 色体分别移向两极
N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 一半来自父方(精子),一半来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染色体 保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14________数目的恒定,即生 物物种的稳定 自!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非同源 同源染色体分离,________染色体自由组合 非姐妹染色 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 受精作用 受精卵 定义:精子和卵细胞合成11________的过程 特点 头部 进入卵细胞的只是精子的12________(细胞核) 受精卵 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一个13________
第17讲植物及激素调节

第17讲植物及激素调节第17讲植物的激素调节走进高考第一关:教材关合作梳理知识体系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的向性运动概念:植物体受到①__________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②__________运动种类向光性运动刺激:单侧光刺激运动方向:向光性生长意义:使植物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向重力性运动刺激:重力运动方向:向重力方向生长意义:使根向土壤深处生长,利于固定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无机盐生理机制:生长素的调节作用生理作用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不同,依次是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如11__________>12__________顶端优势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原因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来自顶芽和侧芽,浓度高抑制生长解除方法:13__________生产中应用:果树整枝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14__________浸泡插枝的下端,然后扦插促进果实发育:在15__________涂抹16__________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可发育成无籽果实防止落花落果自我校对:①单一方向②定向③尖端,尖端④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小段⑤胚芽鞘尖端⑥从尖端向下面一段运输⑦尖端下面的部分⑧根⑨芽⑩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摘除顶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一定浓度的解读高考第二关:考点关考点1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分析达尔文①胚芽鞘+单侧光向光生长②去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③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生长,不弯曲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弯曲詹森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可以透过琼脂片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温特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②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温特从人尿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1上述一系列实验体现出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第17讲 电解池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讲)-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第17讲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理解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2.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核心素养分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电解池中发生的反应,并运用电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利用电解池装置,分析电解原理,建立解答电解池问题的思维模型,并利用模型揭示其本质及规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肯定电解原理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贫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电解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知识点一电解的原理1.电解和电解池(1)电解:在电流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3)电解池的构成①有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③形成闭合回路。
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1)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电解CuCl 2溶液为例)总反应式:CuCl 2=====电解Cu +Cl 2↑(2)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①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出后,流向电解池阴极;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后流向电源的正极。
②离子: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阴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阳极。
3.阴阳两极上放电顺序(1)阴极:(与电极材料无关)。
氧化性强的先放电,放电顺序:(2)阳极:若是活性电极作阳极,则活性电极首先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若是惰性电极作阳极,放电顺序为注意①阴极不管是什么材料,电极本身都不反应,一定是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放电。
②最常用、最重要的放电顺序为阳极:Cl ->OH -;阴极:Ag +>Cu 2+>H +。
③电解水溶液时,K +~Al 3+不可能在阴极放电,即不可能用电解水溶液的方法得到K 、Ca 、Na 、Mg 、Al 等金属。
4.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的规律4.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的规律生酸性的含氧酸盐电,阴极电解质的阳离子放电阴极:Ag ++e -===AgO 2知识点二电解原理的应用1.氯碱工业阳极反应式:2Cl --2e -===Cl 2↑(氧化反应)阴极反应式:2H ++2e -===H 2↑(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2NaCl +2H 2O=====电解2NaOH +H 2↑+Cl 2↑2.电镀与电解精炼3.电冶金电解冶炼冶炼钠冶炼铝电极反应阳极:2Cl --2e -===Cl 2↑阴极:2Na ++2e -===2Na 阳极:6O 2--12e -===3O 2↑阴极:4Al 3++12e -===4Al 总反应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2Al 2O 3(熔融)=====电解4Al +3O 2↑知识点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二年级奥数(第17-18讲)《举一反三》 图文算式(一)

第17讲凑整速算(二)【专题简析】掌握一些常见的简便计算方法,可以使计算的过程化繁为简,节省时间,提高计算速度。
在进行简便计算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数字的特征和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根据先加后减和先减后加,结果不变的性质,把计算后能得到整百、整十的先算较为简便。
求n个连续数的和,可以取一个数为基准进行计算较简便。
记住25×4=100,125×8=1000,能使连乘运算简便。
【例题1】计算:167-58+33思路导航: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所以,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结果是不变得。
根据这一性质,有些加、减混合运算,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因为167+33是整百数,所以先算167+33,再减58较简便。
解:167-58+33=167+33-58=200-58=142练习11. 156+74-56 145+67-452. 143+28-53 134+29-343. 125-86+75 173-87+27【例题2】138+(62-49)与138+62-49的结果相等吗?哪一种计算比较简便?不简便的计算可怎么改成简便计算?思路导航:138+(62-49)138+62-49=138+13 =200-49=151 =151从上面的两道算式中可以看出,138+(62-49)=138+62-49=151.比较这两个式子,显然第二种比较简便。
因此,如果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计算结果是不会变的。
解:两种计算结果相等,第二道算式计算简便,为了使第一道算式也能快速算出结果,可去掉式子中的括号,即:138+(62-49)=138+62-49=200-49=151练习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 153+(47-29) 984-(84+67)2. 261-(61+35) 153-(53+19)3. 268+(132-88) 976-(76+85)【例题3】计算:197+198+196+199+195思路导航:这道题是求连续几个自然数之和,197、198、196、199、195它们都接近200,在计算时取200为基数,然后去掉多加的数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解:197+198+196+199+195=(200-3)+(200-2)+(200-4)+(200-1)+(200-5)=200×5-(3+2+4+1+5)=1000-15=985练习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第1章 有理数-第06讲 有理数的加法(老师版)

第06讲有理数的加法要点一、有理数的加法1.定义: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作有理数的加法.2.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注意:利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的步骤:(1)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异号,还是有一个加数为零,以此来选择用哪条法则.(2)确定和的符号(是“+”还是“-”).(3)求各加数的绝对值,并确定和的绝对值(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3.运算律: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文字语言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号语言a +b =b +a加法结合律文字语言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符号语言(a +b )+c =a +(b +c )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不要忘记符号.题型一、有理数的加法例1.在进行异号的两个有理数加法运算时,用到下面的一些操作:①将绝对值较大的有理数的符号作为结果的符号并记住②将记住的符号和绝对值的差一起作为最终的计算结果③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④求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⑤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步骤是()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③②①C.①⑤③④②D.④⑤①③②【答案】【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在进行异号的两个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应先求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然后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接下来将绝对值较大的有理数的符号作为结果的符号并记住,然后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最后将记住的符号和绝对值的差一起作为最终的计算结果,故正确的顺序是④⑤①③②.故选D .例2.两个负数相加,其和一定是()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0【答案】【答案】B【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0, b<0,∴a+b<0,故选择B.例3.-1+3的结果是()A.-4B.4C.-2D.2【答案】【答案】D【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答即可.【详解】-1+3=2.故选D.例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是()A.0B.1C.-1D.不确定【答案】【答案】A【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答.【详解】由题意,得a+(-a)=0,故选:A.例5.某市元月份某一天早晨的气温是-3℃,中午上升了8℃,则中午的气温是()A.-5℃B.5℃C.3℃D.-3℃【答案】【答案】B【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得:中午的气温为-3+8=5°C故选:B.例6.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A.一定都是负数B.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C.一个为零,另一个为负数D.至少有一个是负数【答案】【答案】D【分析】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判断即可.【详解】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一致,如果和为负数,那么至少有一个是负数,且负数的绝对值大.故选D.例7.两个数相加,如果和小于每个加数,那么这两个加数( )A.同为正数B.同为负数C.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D.不能确定【答案】【答案】B【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两个负数相加,和为负数,再把绝对值相加,和一定小于每一个加数.【详解】两个负数相加,和为负数,再把绝对值相加,和一定小于每一个加数.例如:(-1)+(-3)=-4,-4<-1,-4<-3,故选B.例8.我国是最早认识负数,并进行相关运算的国家在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就记载了利用算筹实施“正负术”的方法,图1表示的是计算3+-4的过程按照这种方法,图2表示的过程应是在计算()A.-5+2 C.5+2 D.5+-2B.-5+-2【答案】【答案】D【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白色表示正数,黑色表示负数,观察图2即可列式.【详解】解:由图1知:白色表示正数,黑色表示负数,所以图2表示的过程应是在计算5+(-2),故选:D.例9.若a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绝对值最小的数,则a+b=_________.【答案】【答案】-1【分析】根据-1是最大的负整数,0是绝对值最小的数计算计可.【详解】∵a是最大的负整数,∴a=-1,b是绝对值最小的数,∴b=0,∴a+b=-1.故答案为:-1.例10.某同学写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的数值,判定墨迹盖住部分的整数的和是多少?【答案】【答案】他们的和是-4.试题解析:墨迹盖住部分的整数的和是-4. 求解过程如下.由图可知,位于左侧的墨迹盖住的整数应为:-2,-3,-4,-5;位于右侧的墨迹盖住的整数应为:0,1,2,3,4.因此,墨迹盖住部分的整数的和为:(-2)+(-3)+(-4)+(-5)+0+1+2+3+4=[(-2)+2]+[(-3)+3]+[(-4)+4]+0+(-5)+1=-4.例11.已知x =2,y =5,且x>y,则x+y=______.【答案】【答案】-3或-7.【分析】根据题意,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判断即可求出值.【详解】解:∵|x|=2,|y|=5,且x>y,∴x=2,y=-5或x=-2,y=-5,则x+y=-3或-7.故答案为-3或-7.例12.一个数是10,另一个数比10的相反数大2,则这两个数的和为()A.18B.-2C.2D.-18【答案】【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表示出另一个数,相加即可得到结果.【详解】根据题意得:10+(-10+2)=10-10+2=2.故选C例13.计算:(1)(-6)+(-8); (2)(-7)+(+7); (3)(-7)+(+4);(4)(+2.5)+(-1.5); (5)0+(-2).【答案】【答案】(1)-14 (2)0 (3)-3 (4)1 (5)-2【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6)+(-8)=-(6+8)=-14;(2)(-7)+(+7)=0;(3)(-7)+(+4)=-(7-4)=-3;(4)(+2.5)+(-1.5)=2.5-1.5=1;(5)0+(-2)=-2.例14.计算:(1)(-8)+(-15);(2)(-20)+15;(3)16+(-25);(4)2.7+(-3.8);(5)12+-23;(6)-14+-13【答案】【答案】(1)-23;(2)-5;(3)-9;(4)-1.1;(5)-16;(6)-712例15.观察下面3×3的方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之和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图表称为“幻方”.492357816请你把-4,-3,-2,-1,0,1,2,3,4填入图的3×3的方格中构成“幻方”.【答案】【答案】见解析(答案不唯一)【分析】方格正中间的数必为这9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正中间的数0,进而最大的数4,和最小的数-4加上0,就组成一列,然后是-3,6,3,注意-3和4应该相邻,接着是2,6,-2,最后是1,6,-1,保证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之和都相等.【详解】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14-3-2023-41题型二、有理数加法运算律例16.7+(-3)+(-4)+18+(-11)=(7+18)+[(-3)+(-4)+(-11)]是应用了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分配律D.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答案】【答案】D【分析】式子由7+(-3)+(-4)+18+(-11)变为(7+18)+[(-3)+(-4)+(-11)]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详解】7+(-3)+(-4)+18+(-11)=(7+18)+[(-3)+(-4)+(-11)]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故选D.例17.计算43+(-77)+27+(-43)的结果是( )A.50B.-104C.-50D.104【答案】【答案】C【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将正数和负数分别放在一起,再按照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解:原式=43+27+(-77)+(-43)=70+(-120)=-50,故选择C.例18.(1)加法结合律:a+b+c=________.即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____不变;(2)综合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我们有(a+b)+c=a+__________【答案】【答案】a+b+c和b+c例19.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1)3+(-10)+7=3________7________(-10)=_________;(2)(-6)+12+(-3)+(-5)=[(-6)_______(-3)_______(-5)]_______12=_______.【答案】【答案】++0+++-2【分析】(1)可以先把正数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解决本题;(2)可以先把负数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解决本题.【详解】解: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3+(-10)+7=3+7+(-10)=0;(2)(-6)+12+(-3)+(-5)=[(-6)+(-3)+(-5)]+12=-2故答案为:(1)+、+、0;(2)+、+、+、-2.例20.(1)有理数加法运算,一般是先把___的数相加.(2)在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时,各加数要______.【答案】【答案】同号连同符号一起交换21.计算:(1)(-6)+(-13)(2)-45 +34+45(3)(-15.7)+6+57(4)16+-27 +-56 +57【答案】【答案】(1)-19;(2)34;(3)47.3;(4)-521.【详解】解:(1)(-6)+(-13)=-(6+13).=-19;(2)-45 +34+45=-45 +45+34=0+34=34;(3)(-15.7)+6+57=-9.7+57=47.3;(4)16+-27 +-56 +57=16+-56 +-27 +57 =-23 +37=-1421 +921=-521.例21.计算:(1)(-12.56)+(-7.25)+3.01+(-10.01)+7.25;(2)23+(-72)+(-22)+57+(-16);(3)2.25+-414 +(-2.5)+212+3.4+-175.【答案】【答案】(1)-19.56;(2)-30;(3)-2【详解】1)原式=[(-12.56)+(-7.25)+7.25]+ 3.01+(-10.01)]=-19.56 ;(2)原式=(23+57)+[(-72)+(-22)+(-16)]=-30;(3)原式=2.25+(-4.25)+[(-2.5)+2.5]+[3.4+(-3.4)]=-2.例22.阅读第(1)小题的计算方法,再用这种方法计算第(2)小题.(1)计算:-556+-923 +1734+-312(解析)原式=-5 +-56 +-9 +-23 +17+34 +-3 +-12=-5 +-9 +17+-3 +-56 +-23 +34+-12=0+-114=-114,上面这种解题方法叫做拆项法.(2)计算:-200056 +-199923 +400023+-112【答案】【答案】-113.【分析】先将各带分数拆分成一个整数与真分数的和,再利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可得.【详解】原式=-2000 +-56 +-1999 +-23 +4000+23 +-1 +-12,=-2000 +-1999 +4000+-1 +-56 +-23 +23+-12 ,=0+-113 ,=-113.题型三、有理数加法的应用例23.有7箱台湾火龙果,标准质量为每箱15千克,每箱与标准质量差值如下(单位:千克,超过的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0.3,-0.4,0.25,-0.2,-0.7,-1,1.1,称得总质量与总标准质量相比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7箱火龙果共有多少千克?【答案】【答案】不足0.65㎏,共104.35㎏【分析】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把0.3,-0.4,0.25,-0.2,-0.7,-1,1.1相加即可得到与总标准质量相比超过或不足的千克数,然后再利用15千克×7箱,然后再加上比超过或不足的千克数.【详解】解:0.3-0.4+0.25-0.2-0.7-1+1.1=-0.65(千克),15×7-0.65=104.35(千克),答:称得总质量与总标准质量相比不足0.65千克,7箱火龙果共有104.35千克.例24.某修路小组乘车从A地出发记为0,在东西走向的公路上检修公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4,+7,-9,+8,+6,-4,-3(1)求收工时在A地的什么方向?距A地多远?(2)若汽车每千米耗油0.3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回A地汽车共耗油多少升?【答案】【答案】(1)收工时在A地的东边,距A地1千米;(2)12.3升【分析】(1)首先把题目的已知数据相加,然后根据结果的正负即可确定相距A多少千米;(2)首先把所给的数据的绝对值相加,然后乘以0.3L,即可求解.【详解】解:(1)-4+7-9+8+6-4-3=+1,则收工时在A地的东边,距A地1千米;(2)|-4|+|+7|+|-9|+|+8|+|+6|+|-4|+|-3|=4+7+9+8+6+4+3=41千米,41×0.3=12.3(升)例25.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我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做好防护工作,某校7年级6个班计划各采购400只应急口罩.若某班采购到450只,就记作+50;购买380只,就记作-20.各班的采购情况如下:班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差值(只)+50-100+100+50+20-30(1)采购量最多的班比采购量最少的班多多少只?(2)这6个班共采购应急口罩多少只?【答案】【答案】(1)200只;(2)2490只【分析】(1)根据题意列式计算求解即可(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列式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1)根据题意:最多的班:400+100=500(只)最少的班:400+(-100)=300(只)500-300=200(只)∴采购量最多的班比采购量最少的班多200只.(2)50+-100+400×6=2490(只)+100+50+20+-301.例26.例26.两个有理数的和()A.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B.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加数C.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而定D.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而定【答案】【答案】D【详解】解:两个有理数的和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及绝对值而决定.故选:D.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做有理数加法时,先确定__________,再确定________.即:①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的符号,并把________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减去__________.(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_______;一个数与_____相加,仍得___________.【答案】【答案】符号绝对值相同绝对值绝对值较大的数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00这个数3.下列交换加数的位置的变形中,错误的是( )A.30+(-20)=(-20)+30 B.(-5)+(-13)=(-13)+(-5)C.(-37)+16=16+(-37) D.10+(-20)=20+(-10)【答案】【答案】D 【解析】A.30+(-20)=(-20)+30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5)+(-13)=(-13)+(-5)是正确的,不符合题C.(-37)+16=16+(-37)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10+(-20)=(-20)+10,原来的变形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D .4.计算下列各题(1)(-7)+(-4);(2)3+(-12);(3)(-2)+2;(4)0+(-7);(5)-312 ++413.【答案】【答案】(1)-11;(2)-9;(3)0;(4)-7;(5)+56.【详解】(1)(-7)+(-4)=-(7+4)=-11;(2)3+(-12)=-(12-3)=-9;(3)(-2)+2=0;(4)0+(-7)=-7;(5)-312 ++413 =+413-312 =+56.5.计算:(1)25+-35;(2)-13 +-23;(3)-13 +25;(4)-56 +-38;(5)12+-223 ;(6)-12 +-113 ;(7)-113 +-216 ;(8)314+-1112;【答案】【答案】(1)-15;(2)-1;(3)115;(4)-2924;(5)-216;(6)-156;(7)-312;(8)2166.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计算:(1)3+(-1)+(-3)+1+(-4)(2)(-9)+4+(-5)+8(3)(-36.35)+(-7.25)+26.35++714(4)59+156+49+(-2)(5)-32 +-512 +52+-712(6)-13 ++25 ++35 +-123【答案】【答案】-4;-2;-10;56;0;-1.【解析】分析:(1)(2)先化简再相加即可求解;(3)(4)(5)(6)先根据加法交换律把同分母分数交换,再根据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本题解析:解:(1)3+(-1)+(-3)+1+(-4)=[3+(-3)]+[(-1)+1]+(-4)=0+0+(-4)=-4;(2)(-9)+4+(-5)+8=[(-9)+(-5)]+(4+8)=-14+12=-2;(3)(-36.35)+(-7.25)+26.35++714 =(-36.35+26.35)+-7.25+714=-10+0=-10;(4)59+156+49+(-2)=59+49 +156(-2) =1+-16 =56;(5)-32 +-512 +52+-712 =-32 +52 +-712 +-512=1+(-1)=0;(6)-13 ++25 ++35 +-123 =-13 +-123 ++25 ++35=-2+1=-1.7.某一出租车一天下午以鼓楼为出发地在东四方向营运,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行车里程(单位:km)依先后次序记录如下:+9,-3,-8,+6,-6,-4,+10.(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离鼓楼出发点多远?在鼓楼的什么方向?(2)若每千米的价格为2.4元,司机一个下午的营运额是多少?【答案】【答案】(1)离鼓楼出发点为4km,在鼓楼东;(2)110.4元【分析】(1)根据正数和负数意义,将所有的数相加所得结果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将所有的数的绝对值相加即可得出总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9+(-3)+(-8)+6+(-6)+(-4)+10=+4,因为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所以出租车离鼓楼出发点为4km,在鼓楼东;(2)由题意可得,出租车营运的总路程为,|+9|+|-3|+|-8|+|6|+|-6|+|-4|+|10|=46(km),营运额为:46×2.4=110.4(元).8.庐江某出租车司机,在东西方向的周瑜大道上连续接送5批客人,行驶路程记录如下表(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单位:km):第1批第2批第3批第4批第5批5km2km-4km-2.5km 3.5km(1)接送完第5批客人后,该驾驶员在起始出发地的什么方向,距离起始出发地多少千米?(2)若该出租车每千米耗油0.2升,那么在这过程中共耗油多少升?(3)若该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行驶路程不超过2.5km收费6元,超过2.5km的部分按每千米1.6元收费,在这过程中该驾驶员共收到车费多少元?【答案】【答案】(1)该驾驶员在起始出发地东边,距离起始出发地4千米;(2)3.4升;(3)38元【分析】(1)根据题意和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接送完第5批客人后,该驾驶员在起始出发地的什么方向,距离起始出发地多少千米;(2)根据题意,将题目中的数据的绝对值相加,然后再乘以0.2即可解答本题;(3)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算式,然后计算,即可得到在这过程中该驾驶员共收到车费多少元.【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5+2+(-4)+(-2.5)+3.5=(5+2+3.5)+[(-4)+(-2.5)]=10.5+(-6.5)=4(千米),即接送完第5批客人后,该驾驶员在起始出发地东边,距离起始出发地4千米;(2)(5+2+|-4|+|-2.5|+3.5)×0.2=(5+2+4+2.5+3.5)×0.2=17×0.2=3.4(升),答:在这过程中共耗油3.4升;(3)由题意可得,[6+(5-2.5)×1.6]+6+[6+(4-2.5)×1.6]+6+[6+(3.5-2.5)×1.6]=(6+2.5×1.6)+6+(6+1.5×1.6)+6+(6+1×1.6)=6+2.5×1.6+6+6+1.5×1.6+6+6+1×1.6=6×5+(2.5+1.5+1)×1.6=30+5×1.6=30+8=38(元),即在这过程中该驾驶员共收到车费38元.。
2014届高考(苏教版)生物大一轮课件:第17讲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共83张PPT)

考点二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命题探究】3.如图为 DNA 复制的图解,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 复制发生在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
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解旋 (2)②过程称为________。 Ⅱ、Ⅲ (3)③中的子链是________。
。
(4)③过程必须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5)子代 DNA 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 分 子 , 由 此 说 明 DNA 复 制 具 有 半保留复制 __________的特点。
【命题探究】1.一个 DNA 分子的 α 链上, 腺嘌呤是鸟嘌呤的 1.4 倍,两者之和占 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 24%。在这个 DNA 分子的 β 链上, 胸腺嘧啶与腺嘌呤 之和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56%。右面为 α 链的某一片段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 a 和 b 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C.DNA 连接酶可连接断裂的化学键③ D.α 链上胞嘧啶的数目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24%
碱基 A 与 T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 与 C 之间形 成三个氢键。含氢键越多,结构越稳定,即含 G—C(或 C—G)碱基对的比例越大, 结构越稳定。
回扣基础
突破考点
强化审答
集训真题
练出高分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二 DNA分子的复制
回扣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突破考点
强化审答
集训真题
练出高分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1.概念:以 亲代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 2.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模板: 解旋后两条母链 原料:细胞中 游离的 4 种脱氧核苷酸 3.条件 能量: ATP 酶:解旋酶、 DNA 聚合酶 等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 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认识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观念。
(生命观念)2.总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3.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培养探究意识。
(科学思维)考点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项目种类S型细菌R型细菌菌落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菌体毒性有毒性无毒性1.实验a、b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致病性,S型细菌有致病性。
2.实验b、c对比说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无致病性。
3.实验b、c、d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4.综合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四、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提示: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
2.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提示: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从格里菲思的第四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
(×)提示:S型活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而来的。
4.艾弗里的实验中加蛋白酶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失去活性,但其他物质如RNA、DNA等仍具有生物活性。
(√) 5.肺炎链球菌属于寄生细菌,其蛋白质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高考化学(全国卷,人教)一轮复习听课手册第4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7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17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纲要求 1.了解氮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氮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考点一氮气及氮的常见氧化物知识归纳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氮的固定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②与氢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③氮气与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2O3、N2O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2)NO和NO2的比较■ 判断思考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标准状况下,6.72 L NO 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 ) (2)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 溶液吸收尾气( ) (3)NO 2通入FeSO 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 (4)在实验室里,NO 和NO 2均可用排水法收集( ) (5)常温下,N 2既能与O 2反应又能与H 2反应( ) 2.如何鉴别NO 2与溴蒸气?典型例题1 [2015·北京卷] 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 +O 2===2NO 2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C .对比Ⅰ 、Ⅱ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2 如图4171所示,将相同条件下的m 体积NO 和n 体积O 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槽中且盛满水的试管内,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残留2m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装置用能优化
分 离 反 应
洋 葱 模 型
(1)反应路径的合成
在给定的原料和产品之间的顺序反应步骤成为反应路径。 化学反应路径综合 ? NaCl+CaCO3=Na2CO3+CaCl2 ? 1860年,索尔维制碱法: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2NH3+2H2O+2CO2=2NH4HCO3 索尔维簇 2NaHCO3=Na2CO3+H2O+CO2
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 步。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 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 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 所以沉淀是因为它的溶解度较 小。 根据 NH4Cl 在常温时的 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 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 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 盐细粉,而使 NH4Cl 单独结 晶析出供做氮肥。
6.2.1 换热网络的合成
6.2.1.1问题描述
高压蒸汽
B10 B12
CO+3H2
CH4+H2O
脱甲烷塔 甲烷化塔 foucs
21
H2
B15
B11 15
310 ℃
冷凝罐 303 ℃
20 17 B13 B14 22
30℃
14
185 ℃
H2
18
冷却水
丙烯
21℃
●换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物流温度满足工艺要求,而且为了回收过程余 热,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基于这种思想进行换热网络设计称为换热网络合成 。 ●换热网络合成的任务:确定换热物流的合理匹配方式,从而以最小的消耗 代价,获得最大的能量利用效益。
6.2 系统合成基本方法与关键
系统合成的目的:方案优选,"可行"中取"优 " 系统合成的关键: *过程问题的描述:表达方式,既包含各种方案,又简明, 自动避免荒谬的方案,便于计算机上实现; *评价和判断决策:找出个方案可比的准则----在计算精度 和计算速度之间的平衡。(够用,满足要求) *搜索策略:如何使搜索空间缩小,计算量最少。 系统合成的途径: ①由一种或数种初始流程方案出发,经过不断搜索改进取的方 案; ②没有流程初始方案,根据任务要求和一些指导性法则, 得出原始可行方案或最佳方案。
1000℃
1002+2NH4Cl=CaCl2+2NH3+2H2O 120 ℃ 2NH4HCO3+NaCl=2NaHCO3+2NH4Cl 60 ℃
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的“索尔维制碱法”,即:氨碱法)
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先生冲破了“索尔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用NaCl 固体代替生石灰,加入母液使NH4Cl晶体析出,生产出纯碱和 NH4Cl,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 .
In Chapter 4 & 5 we learned……
运筹学(最优化)
● 概述√
无 约 束 优 化 方 法
过程最优化:在过程系统性能、特点所给定的约束条件下, 找出使过程系统性能指标或目标函数达到最小(或最大) 的设备参数或工艺变量。
*序贯消去法 (Sequential elimination Method ) ☆等间距分隔,等间距两点搜索法。 等间距两点搜索法;二分法; * 黄金分割法(Golden section) 坐标变量轮换法
换热网络的复杂性
Nh Nc
可能的匹配数P(冷热交换数)表示为
P ( N h N s ) ( N c N w ) ( N S NW )
若构成换热网络的换热器数为N,则网络的 合成问题即是从P个换热匹配中选出N个构成 网络,可能的方案数为:
N CP
Ns Nw
P! N !( P N )!
网络中所用换热器数在 N min 和 N max 之间。最大换热器数等于可能的匹配数 P,最小换热器数可由下式求 得: N min N h N c 最简单的换热网络---投资最小 可能的组合方案数为:
N max N min
C
N P
质量流率与比热之积。
N max N min
P!/ N!/( P! N!)
其中,总费用最小的 方案即为最佳方案
(4)反应器网络的合成
任务:给定动力学和进料条件下寻求适宜的反应器类型、流程 结构和关键设计参数,以使特定的目标函数最优。
化学反应综合 ?
手段: 增设旁路、循环流; 单股或多股进料;
单股或多股出料;
多种反应器类型组合; 反应器网格结构优化;
多段反应器;
反应精馏; …….
用户的规定和目标
系统合成
一个化工流程
系统 合成 过程
系统模拟 系统的物料能量衡算 单元过程的设计计算 数据库
过程系统合成
费用计算 T
经济指标 决策变 量优化 结构优化 1 2 3 4 单元过程替换 除去一些单元 增加一些单元 通过循环流、旁路和分支等方 式改变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 最优流程
装置设计
6.1 典型系统综合问题
第 6章
0概述
系统综合
(系统合成,Process system synthesis )
化工系统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分析 系统优化
核心是 优化
系统合成
化工过程系统工程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操作型问题
设计型问题
操作优化 过程合成
系统分析的任务在于描述或预测系统的 特性;系统优化是为了以最佳的方式实 现系统的目标或功能;系统综合?
Z [2( N 1)]!/ N!( N 1)! P ( N 1)
方法数P 序列数Z N P
组分数N
Z
3 3 4
1 2 2
2 8 40
9 9 10
1 5 1/2
1430 558593750 4862/24893 44
5
1
14
11
1
16792
(3) 换热网络
换热过程是化工生产中的基本过程
过程系统的合成(系统的综合)概念
是对不确定过程系统的优化:通常给定输入、输出 或仅给定其中之一,要求求取能使目标函数最优的最佳 过程系统,称为过程系统合成或过程系统综合。 系统合成的主要任务
选择合适的单元设备,确定设备之间的最优联接方 式和最优操作条件,用给定的原料来生产所要求的产品, 使生产成本最低,并能保证安全可靠,对环境的污染最 小。
●一维搜索法√
最速下降法(负梯度法)
方向
步长
● 多维搜索法** √
有约束最优化的重要方法
单纯形法
多维最优化 一维最优化
(新的方向和步长)
图解法 :两变量
● 线性规划√
数值法(单纯形法…..)
GAMS软件
有约束最优化 无约束最优化
Remarks on Optimization
掌握思想,“学以致用”
● 最优化问题中我们着眼点是最优点而非最优值。最优点是决策的操作方 案,是决策变量、自变量;而最优值是函数值、因变量。 ● 最优化方法中的迭代算法:根据迭代过程所依据信息类型可分为直接法 与间接法;前者在迭代搜索时仅仅依据函数值大小的决定迭代方向与步长, 如坐标轮换法;间接法往往利用目标函数的某种解析性质比如梯度等信息进 行迭代,如最速下降法、牛顿法等;几种方法的联合使用是一个较好的策略。 ●求解最优化问题的迭代过程在数值计算方面与方程组求根迭代没有本质的 区别;最优化问题有时可利用方程求根迭代解决,而方程求根问题也可转化 为最优化问题。 ●最优化问题常用求解策略: 将多变量最优化问题转化为单变量最优化问题; 将有约束最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将非线性最优化转化为线性最优化问题。 ● 最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动态概念。了解最优化算法的特点、 思路并能正确选用远比掌握算法的具体格式更为重要。
第三章 数学模型求解方法------作业
• 1 请对几种非线性方程方程求解方法(牛顿 法、弦截法、直接迭代法、松弛法和 wegstein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
• 2 考察迭代过程xk+1=0.5(xk+a/xk)的意义与用途(a 为正实数) • 3 简述解常微分方程的尤拉方法、龙格库塔方法的 指导思想? • 谈谈学习本章以后的收获.
化工生产过程中换热网络的作用和意义
CH4+H2O 高压蒸汽
B10 B12
CO+3H2
脱甲烷塔 甲烷化塔 foucs
21
H2
B15
B11 15
310 ℃
冷凝罐 303 ℃
20 17 B13 B14 22
30℃
14
185 ℃
H2
18
冷却水
丙烯
21℃
乙烯裂解气甲烷化流程中,必须将氢气加热到310℃,以便在反应器中 进行反应。出反应器的物流先与进反应器的物流换热,以便回收热量, 然后继续冷却,以完成气-液相的分离。组成了换热网络。
分离过程合成中的一些经验规则 举例:
●在所有的分离方法中,优先采用能量分离剂(精馏),避免采用质量
分离剂(如萃取);当关键组分相对挥发度小于1.1时,可采用后者。 ●首先除去腐蚀性、有毒有害的产品; ●最后处理难分离或分离要求高的的产品; ●进料中最多的组分应当首先分离出去;
…..
对于有初始方案的过程综合,可采用: ●调优合成法(Evolutionary synthesis method) 该方法是对某个结构已定的化工系统进行修正,以便逐 步改进目标函数,合成新的化工系统。调优合成法首先按照 调优策略从最初的流程开始,经过修正、改善,从而逐步寻 找到经济上更为合理的较为优秀的新流程。 调优合成法的工作步骤 *设计一个流程初始方案(类似初值….. ) *建立过程流程目标函数 *寻找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改进之,构成新流程 *计算新流程目标函数,判断是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