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松树和小松树(二_稿)

合集下载

入情入境诵读感悟——《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谈

入情入境诵读感悟——《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谈
成 了。
系语 境理 解 了风伯 伯话 的意 思 。
二、 激发 朗读 兴趣 , 提 高 感悟 能力
四、 营造 和谐 氛 围 , 激 励 自主 思考 有效 学 习就 是 激 励 学生 勤 于 思 考 ,提 倡 学 生 自主 思
考 。教 师应让 学生 在 积极 的思 维和 情感活 动 中加深 理解 和 体验 , 有 所 感悟和 思 考 。在 教学 中 , 我利 用生 动的 语言 来创 设 情境 , 让学生想象、 思考 : 小松树站在山上 , 看 到 太 阳公
境: 我指 着 一个 学 生 说 : “ 喂, 把 你 的橡 皮 借给 我 用 一下 !” 再 让 学 生 体会 一下 , 我 用 这 样 的 语气 借 东 西 , 那 个 学 生 愿 不 愿 意借 , 为什 么?然 后 , 我让 学 生再 读 小松 树 的话 , 体 会
小 松树 当时 的 内心 世 界 。最后 点 明 , 作 者 只用 这 一 个字 就 让 我们 感觉 到 了小 松树多 没 礼貌 , 多 么傲 陧。 2 . “ 风 伯伯 的 批评 ” — — 课文 第三 段 中 出现 了风 伯伯 的 话 。在 指 名 学 生读 了 以后 , 我 问: 风 伯 伯 的 话你 们 听懂 了 吗? 怎样 才能 读好 风伯 伯 的话呢 ?想想 当你 犯 了错误 时 , 爷 爷、 奶奶 、 爸爸 、 妈 妈 他 们 是 用 什 么 样 的语 气 批 评 教 育 你
阅读经纬 ・ 教 学设计
入情入 境
诵读 感悟
《 小松树和大松树 》 第二课 时教 学谈
江 苏昆 山国 际学校 ( 2 1 5 3 0 0 ) 陈玲英
《 小松树和大松树》 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
篇 幅短 小 , 寓深 刻 的 道 理 于简 单 的故 事 中 , 颇 有 点 儿深 入 浅 出的 味道 , 蕴 涵着 深厚 的哲 学考 量 。 针 对 本课 的 语言 特 色 ,基 于学 生 能 力发 展 的 目标 , 我 确 立 了第二 课 时的 教学 目标 : 1 . 在理 解课 文 内 容的基 础 上 , 指 导 学 生 有 感情 地 朗 读 课 文 , 并结 合 课 文 插 图 , 引 导 学生 抓 住重 点词 语诵 读小 松树 和风 伯伯 说 的话 。 2 . 抓住 “ 喂” “ 多 高哇” “ 摸” “ 惭愧” “ 低下 了头 ” 等 词语 , 体 会 人物 说话 时的神 态、 语气 , 巩 固 对话 形 式的 表述 。3 . 在 诵 读 中享受 阅读 的乐 趣 。只有 让学 生 在 阅读 的 过程 中 做到 入 情入 境 , 才能 帮 助 学 生体 会课 文 中人 物的情 感 , 感悟 语 言文 字 。

小松树和大松树阅读答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阅读答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阅读答案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1.选出风伯伯说的话。

A.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B.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C.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正确答案:A
2.数一数,风伯伯共说了句话。

A.三
B.二
C.一
正确答案:B
3.完成填空。

第一句是说比高,第二句告诉小松树长得高,看得远是的功劳。

A.山下的松树小松树大山爷爷
B.小松树山下的松树大山爷爷
C.大山爷爷山下的松树小松树
正确答案:A。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
(4)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
(5)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看图说说)
2.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故事。]
(四)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和理解课文的程度,看看是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
(2)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两课时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两课时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两课时教案课时:2课时教材来源:《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育学生要像小松树一样勇敢、坚强、有毅力。

教学重点: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二、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教学难点:一、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一、课文课件或黑板。

二、生字词卡片。

三、相关大自然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 引入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入新课,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深入理解课文(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深层含义。

三、生字词书写练习(10分钟)1. 学生书写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一、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

二、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松树和大松树(优秀7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优秀7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优秀7篇)册《小松树和大松树》篇一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小松树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2)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出示注音词语:一棵空回答空松树空惭愧空低头空空空空空空空空摸着空孩子空伯伯空爷爷空拖起来空空空空空空空空多空空喂空空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1)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

(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3)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 (4)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1)自由读第一小节。

小松树大松树阅读理解

小松树大松树阅读理解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关于成长和自我认知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小松树和一棵高大而庞大的大松树进行了对话。

通过对话,小松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价值,并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小松树对大松树的形象进行了描绘,大松树高大而庞大,是自然界中的强者。

与之相比,小松树显得十分微小和无力。

然而,大松树并没有回答小松树的问题,而是让小松树自己去观察和思考。

在观察中,小松树发现自己的针状叶子长而细,呈现出深绿色,而且保持绿色不变的时间相对较长。

这些特点让小松树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小松树明白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开始自信地成长。

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勇敢地成长和发展。

这个故事可以启发人们思考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并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和生命,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前言欢迎阅读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这是一本讲述两棵树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相互帮助。

第一章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从前,有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

它们住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

由于它们的高度不同,小松树无法看到远处的景色,而大松树总是能看到远处的一切。

某一天,小松树向大松树抱怨说:“我真希望我也能看到这么漂亮的景色。

我总是觉得自己是森林中最寻常的树。

”大松树听了,笑了笑说:“你没看到自己的长处啊。

虽然我可以看到远处的景色,但是我没有你那么柔软的树叶,也没有你那么优美的枝条。

我们每棵树都很独特,没必要和别人比较。

”小松树听了这话,感到十分慰藉。

它开始尝试注意自己的长处,也不再羡慕大松树能够看到远处的风景了。

第二章聚集起来夜幕降临,风卷起满地落叶。

树林中的小动物们开始围着大松树和小松树围成一圈,分享彼此的故事。

小兔子说:“我越长大,就越发现自己有点矮小。

但是,看看你们这些树,我就觉得我也非常重要。

”小松鼠说:“我也有同感。

我喜欢和小松树玩,因为它的枝条非常好玩。

”大松鼠接着说:“而我就喜欢和大松树玩。

它的树皮很有趣。

”许多小动物都喜欢围着小松树和大松树玩耍。

它们欣赏它们的美丽,也享受彼此相处的欢乐时光。

第三章相互支持有一次,风大雨急,树林里的所有树都在为生存而奋斗。

所有树的根深深埋入地下,它们可以通过根系相互支持。

大松树说:“我可以支持你,小松树。

我们可以一起度过这场风雨。

”小松树感到十分感激。

两棵树的根系紧紧相连,唤醒起彼此之间互相帮助的力量。

从此以后,小松树和大松树都变得更加强壮。

结语这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彼此相处的重要性,学习尊重他人、相互包容。

当我们彼此帮助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强大,变得更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样,寻找自己的长处,并且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11《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您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网址是】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重点:分角色读课文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四、教学具准备:电脑、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提题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

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

“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师:谁来读读课题?生1: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把“小”字突出出来)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生2: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师: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

你读得真好!师:这节课,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

(师边说边出示小松树彩图,模仿小松树口气)小朋友们好!生:老师……好……(若有发现)小松树好!师:我是小松树,今年七岁了。

(生笑)今天来到一(1)班,想和小朋友们交个朋友,小朋友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生跃跃欲试,大声说:愿意!)师:你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咱们不能盲目交朋友。

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后,对小松树有了深刻了解后,再下定注意。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品味,指导朗读。

(师在生自由读课文期间,在黑板上画简笔画:高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一节,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师小黑板出示1节,生自由读后。

)生1: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生2:我知道小松树住在什么地方。

师: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吗?生1: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师:哪儿有一棵小松树,老师听得不太清楚。

(生1将“山上”加重语气读)师: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松树和小松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个生字:“托”、“爷”。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结尾。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具准备: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的图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一座大山)
1.它们是谁?分别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生上台贴图)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46页,看书中的插图,找到小松树和大松树,再看黑板,同学们一起说,贴得对不对啊?
2请同学们看着这幅图填空:
出示:山上有一棵(),
山下有一棵()。

3在这里有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大——小,上——下)
指导朗读: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这两对反义词,全班齐读这句话。

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要做到读懂课文,读好课文。

我们一起读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一板块读懂课文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远处还有连绵起伏的群山,风伯伯还经常和他聊天……她看到了其他松树看不到的景象(师边描述边点击图片)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生答。


2、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

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就得意的炫耀起自己来。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小松树的话。

3谁找到了?
课件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小松树说了几句话?
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指感叹号,这是什么符号?怎样读这句话?
(个别读)评读:他读得好不好?突出“多”。

你能读得更好些吗?评读。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

请小朋友们看图: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这么高的一座山,说话说低了能听得到吗?谁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看看您能从“喂”这个字体会到什么?(对着一个孩子):今天我忘记带橡皮了,我对他说:“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师生互动】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指导读好第二句话。

(1)比较句式:a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B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你喜欢哪一句?(个别读)为什么?请你来读读看!
(2)师范读:“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
“你呢”你听出了什么?(骄傲)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把两句话连起来一起读,全体起立,带上动作、表情齐读。

4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孩子?不讲礼貌、骄傲、得意
5你愿意和这样的小松树做朋友吗?为什么?
6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情?请同学看书中插图。

大松树在想什么?谁来猜猜。

没有和他计较,所以没有回答。

(你是一个宽容的大松树)
他知道小松树是大松树爷爷托起来的。

(你是一个智慧的大松树)
7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树真的长得很高吗?我们把小松树从山上搬到山下来和大松树比一比。

(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板书:高多了)
你能用“比”说一句话吗?(说给同桌听)(个别答)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自读第三自然段
2、请同学们看47页上的插图,找到风伯伯,指给同桌看:风伯伯对小松树说话时做了什么动作?
(1)摸着——什么叫摸啊?请你摸摸同桌的头。

看来同学们都做对了。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呀?(孩子)
(3)平时谁这样轻轻摸过你的头?还叫你孩子?你感觉怎样?
十分亲切。

做好动作,读好“孩子”
(4)引读:再看看风伯伯的表情,谁来模仿风伯伯说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出示)(5)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可是为什么小松树能看得远呢?
那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6)理解“托”请你做个动作:用手托起语文书。

风伯伯的话你懂了吗?
(7)出示练习:小松树看得远不是因为(长得高),而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因为小松树站得高,所以(看得远)。

如果小松树长在山下,他还能看得远吗?
(8)我们一起朗读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语重心长的话。

第二板块.读好重点段落
一.训练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1 课文中有许多字读轻声,我们应该读准确。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朋友长得多高哇地方你呢
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读给同桌听,个别读)
风伯伯摸着孩子高多了大山爷爷托起来的呀
出示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读给同桌听,个别读)
二.训练重点段落二、三自然段
连起来齐读。

第三板块课外延伸
讲读第四自然段(约 5 分钟)
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了呢?
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
⒉想象说话:如果你是小松树,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的心情。

(板书:惭愧)
4.这时的小松树想对大松树、大山爷爷、风伯伯说些什么呢?自己选择一条题目和同桌说说。

A小松树想对大松树说:
B小松树想对大松树说
C小松树想对大山爷爷说
小结: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了,变成了一个知错就改,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好孩子了。

5现在你愿意和小松树做朋友吗?
过渡:一(4)班的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反义词游戏放松一下,比如说:我说大,小朋友们说:“我说小”,
我说前——我说后,我说来——我说去,我说多——我说少,我说近——我说远,
第四板块学习生字
指导学习“托”、“爷”。

(10分钟)
下面我们来学习两个生字。

出示“爷”、“托”,认读
1 “爷”结构: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新部首,谁知道怎么读?父子头
学习偏旁,书空、范写。

2“托”字什么偏旁?是什么结构?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8页,看好第二题中“爷”“托”的笔顺,同桌之间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注意: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看他有没有说错。

3怎样把“爷”这个字写好?(父在横中线以上,撇在竖中线起笔,竖在竖中线上),描红。

谁能给“爷”找好朋友?
4怎样把“托”这个字写好?描红。

再来给“托”字找好朋友。

作业:硬笔习字册11页写好这两个字。

课外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共同来演一演这篇课文。

板书:大松树和小松树
风伯伯贴图
小松树贴图
大山贴图
大松树贴图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得不令我满意,虽然自己认真备课以及两次试教,但由于借用一(4)班的学生上课,自己对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训练,导致课堂听课效率、参与度都不高。

而试教时效果是很好的,也得到同年级组老师的认可,所以课堂上出现的种种状况让我始料不及。

我自身也有原因,某种程度上说明自己调控能力太差,对待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够。

从教学设计来看,由于知识训练点抓得较多,追求面面俱到,最后反而没有将朗读训练到位,也在教学环节上打断了课堂的整体感。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看,目标过于泛化,制定的三个教学目标只达到了两个。

今后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更加细致,做到目标的可检测性。

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平时对于一(3)班的学生我非常重视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读、写姿势到上课听、说习惯都抓得比较紧。

可面对一(4)班学生的种种不好的习惯,因顾虑到上公开课,就没有停下来整顿纪律,这是不应该的。

尤其是在学生写字时,王老师已经加以暗示,可是我却忙于个别指导,就应该整班停下进行纠正。

这也说明自己还要多加锻炼,多积累经验,才会遇事不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