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教案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田园乐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田园乐一、引言在当代社会,阅读能力的培养被广泛认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学校正式课程中,时间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深度阅读需求。
因此,课外阅读成为了一种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田园乐题材的课外阅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并且通过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阅读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培养对田园乐题材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拓宽阅读领域;2. 掌握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交流能力;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三、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在课前,老师会向学生介绍田园乐题材的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学生可以预习有关农耕文明、农田景色等方面的内容。
2. 课堂阅读在课堂上,老师会指导学生朗读或默读相关田园乐题材的文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
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问题回答,或者进行小组讨论。
3. 创意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本教学设计还涵盖了创意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田园乐题材,创作自己的作品,比如绘画、写作、演讲等等。
这些创作作品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1. 集中讲授法:通过向学生介绍田园乐题材的相关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共同分享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考,相互提供反馈和建议。
3. 创造性学习法:通过创意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付诸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表现,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阅读理解能力等。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协作中的表现,包括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和有效沟通。
3. 创意作品展示:通过学生创作的绘画、写作等作品进行评估,看是否能够充分展示他们对田园乐题材的理解和想象。
田园乐

田园乐
《田园乐》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中的一首古诗。
教材中只要求学生大体了解诗意,有感情诵读。
在初读古诗后,学生能根据古诗的节奏读出诗句的停顿,但却少了古诗的韵味。
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我从题目入手。
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就是“田园乐”中的“乐”字。
首先,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的诗句,由于古诗语句浅显,直白明快,学生大致说出了诗意。
在此基础上,我又回到诗题,进一步提问,全诗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呢?对,是“乐”字,那幺诗中那些地方能感受到诗人快乐的心情呢?又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回诗句中,他们纷纷发言,是“桃红复含宿雨”的“美”,“柳绿更带朝烟”的清,“花落家童未扫”的“趣”,“莺啼山客犹眠”的“静”。
再次带入感情朗读,读出了诗人的心境,特别是最末一句,学生的声音不再高亢,而是轻缓、拖音地读出“犹眠”,生怕打扰了隐居山中客人的清梦。
因此,在体会诗情时,要紧紧抓住“诗眼”,从一个字,一种情感去感受,去理解,即能入情入境。
王维《田园乐》教案通用2篇

王维《田园乐》教案通用2篇交通安全个人责任书篇一为贯彻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落实驾驶员交通安全责任,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依据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和方针,实现零违章、零事故、零伤亡、零损失、零投诉的目标,保障交通安全。
二、责任内容:1、严格遵守国家交通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自觉抵制“三违”,规范操作行为。
2、落实安全承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安全带头,规范操作、做好交通安全工作;做到本人驾驶的车辆安全运行无事故。
3、接受*交通管理部门、运管等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风险**和事故防范能力。
4、行车中做到互相帮助、互相**,杜绝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超员超载和超速驾驶现象,对交通安全负连带责任。
5、驾驶车辆中保持中速行驶,集中精力、注意观察,绝不麻痹大意或持侥幸心理。
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注意天气和道路变化情况,善待行人与车辆,决不在不能保证安全或视线不良的情况下强行超越、盲目交会。
夜间行车进一步降低车速,注意观察道路状况,提高警惕,超前预防可能的突发异常情况,夜间会车路况不明时停车让行。
严格执行公司“三停四查”规定,守法、文明、礼让,安全驾驶。
6、妥善维护、保管并按规程操作、使用安全防护、防火、防冻、防滑设施,确保性能良好。
三、责任追究对于违章行为及事故,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规定严肃处理。
四、本责任书一式两份,有效期自20xx年12月28日至20xx年12月31日,单位与驾驶员各执一份。
单位(签章):责任人(签字):xxx人民*二0xx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交通安全个人责任书篇二公司各部门的用车时间和用车次数不断增加,经公司研究决定,公司员工可有偿使用驾驶公司车辆外出办公。
为进一步加强车辆驾驶人员的管理,较大限度的降低车辆驾驶的安全风险,保障乘车员工人身安全,公司制定本安全责任书。
田园乐大班教案

田园乐大班教案教案标题:田园乐大班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学生通过参与田园活动,探索自然和农耕文化,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田园生活和农耕文化的兴趣。
2.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技能。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材料:1. 图片、视频等展示田园生活和农耕文化的素材。
2. 合适的田园活动和游戏材料,如种子、花盆、园艺工具等。
教学准备:1. 准备适合大班学生的田园活动区域,确保安全性。
2. 预先了解田园生活和农耕文化的背景知识。
3. 准备活动所需材料和展示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田园生活和农耕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田园生活和农耕文化,并引导他们分享相关经验或知识。
活动一:种植小园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花盆、土壤和种子。
2. 引导学生根据说明书或指导语,将种子种植到花盆中。
3. 提醒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4. 鼓励学生分享种植经验和感受。
活动二:田园游戏1. 设计一些田园主题的游戏,如模仿农耕动作、种庄稼的游戏等。
2. 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提供游戏规则和提示,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活动三:农耕文化了解1. 以故事、歌曲或视频等方式,介绍农耕文化的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材料中的元素,鼓励他们提问和思考。
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展开拓展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与农耕相关的物品等。
总结: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田园生活和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保持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
3. 以小组形式展示学生的种植成果和其他相关作品。
教学延伸:1. 邀请农民或农耕专家来学校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
2. 安排田园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田园乐》

田园乐教学目标:1、根据拼音读古诗,吟诵。
2、读懂古诗内容,感受田园乐趣。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乐趣。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游戏:“猜猜猜”,看图猜诗题。
2、生背。
3、师述。
二、读通古诗1、出示古诗。
2、检查字音(字长)。
3、检查诗句。
4、师范读。
三、读中感悟,品味美景1、生齐读古诗。
2、齐读一、二行古诗。
3、总结。
四、背诵大擂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田园乐》。
五、拓展板书课题: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静夜思教学目标:1、根据拼音读古诗,吟诵。
2、读懂古诗内容,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游戏:“猜猜猜”,看图猜诗题。
2、生背。
3、师述。
二、读通古诗1、出示古诗。
2、检查字音(字疑、静)。
3、检查诗句。
4、师范读。
三、读中感悟,品味诗情。
1、生齐读古诗。
2、齐读三、四行古诗。
3、总结。
四、背诵大擂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静夜思》。
五、拓展板书课题: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十五夜望月教学目标:1、根据拼音读古诗,吟诵。
2、读懂古诗内容,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游戏:“猜猜猜”,看图猜诗题。
2、生背。
3、师述。
二、读通古诗1、出示古诗。
2、检查字音(字庭、栖鸦、露、望)。
3、检查诗句。
4、师范读。
三、读中感悟1、生齐读古诗。
2、齐读一、二行古诗。
品悟诗境。
3、齐读三、四古诗。
感悟诗情。
4、总结。
四、背诵大擂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十五夜望月》。
五、拓展板书课题: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石灰吟教学目标:1、根据拼音读古诗,吟诵。
2、读懂古诗内容,感受诗人的高尚节操。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王维《田园乐》教案

王维《田园乐》教案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
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
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
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
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
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
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
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
“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
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
田园乐课程教案

田园乐课程教案标题:田园乐课程教案教案概述:田园乐课程旨在通过亲近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工作,并培养他们对农业的兴趣。
教学目标:1. 了解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工作,并认识农业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图书馆或网络上关于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书籍和资料;2. 种子、土壤、水壶、盆栽等植物培育所需的材料;3. 田园乐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4. 活动所需的工具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讲解农田的特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民的工作内容。
3. 植物培育实践(30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盆土壤和一包种子。
-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将种子种植在土壤中,并给予适当的水分。
- 鼓励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
4. 田园乐游戏(15分钟)- 设计一些与田园乐相关的游戏,如农田迷宫、农作物拼图等。
-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造力。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植物观察结果,并展示他们在游戏中的创意作品。
- 引导学生思考农田、农作物和农民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或农业园,进一步了解农业的实际情况。
2. 组织学生参与农田或农作物的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农民的工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植物培育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田园乐游戏中的合作和创造力表现。
3. 收集学生对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理解程度的书面反馈。
(完整word版)田园乐教案

田园乐教案李忠腾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的读出该诗的每一个字,并且咬字清晰2、了解诗人生平并疏通诗意3、领悟诗人的写作情感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三、教学难点:1、解读诗歌并升华到情感的共鸣。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音乐+问题导入)播放《从前慢》这首歌曲,伴随音乐声,让孩子们进入课堂上课的状态.并引入第一个问题:你今年几岁啦?生:十岁、九岁、十一岁等师:恩,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唐代的诗人,他在十岁的时候能作诗写文章,他非常的聪颖,十五岁进京应试状元及第,十九岁就进入仕途做官.大家猜老师说的是哪位诗人呢?生:不知道师:提醒学生,我们之前学过他的一首诗,诗的名字是《山居秋暝》。
生:王维!师:对的,没错.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王维的另一首诗《田园乐》.请大家把诵读课本翻到第一页,看到诗歌并齐读一遍。
生:齐读《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师:纠正学生在读诗过程中的错误读音:宿雨在这里应该读xiǔ这里是昨夜的雨的意思。
紧接着,让同学们再正确的将诗歌读一遍。
生:正确的朗读《田园乐》师:出示今天的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2、疏通诗意;3、领悟情感。
并开始逐个完成学习目标。
2、进入新课(1)了解作者:简单回顾之前学到的《山居秋暝》,我们知道王维是唐代的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多写山水、田园,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王维的诗写的好,而画作也意境深远。
让我们一同走近王维感受《田园乐》带给我们的画面美吧。
(2)疏通诗意:红色的桃花还含着昨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还没来得及打扫,黄莺鸟啼叫闲逸的山客还在酣睡.师:了解完诗的意思,请同学们回答老师几个问题,第一,诗人描写的是什么季节?通过诗中哪个词语了解到的。
第二,诗人描写的是哪里的风光?(城市/田园)第三,诗人描绘的是春天的田园风光,景色优美,山客犹眠,通过景色的描写,我们看出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悠闲/忙碌)生:春天田园风光,表达诗人悠闲的心情.师:让我们用悠闲的语调,在王维所描绘的春天里尽情的诵读一遍《田园乐》吧!生:齐读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乐教案
李忠腾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的读出该诗的每一个字,并且咬字清晰
2、了解诗人生平并疏通诗意
3、领悟诗人的写作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1、解读诗歌并升华到情感的共鸣。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音乐+问题导入)
播放《从前慢》这首歌曲,伴随音乐声,让孩子们进入课堂上课的状态。
并引入第一个问题:你今年几岁啦?
生:十岁、九岁、十一岁等
师:恩,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唐代的诗人,他在十岁的时候能作诗写文章,他非常的聪颖,十五岁进京应试状元及第,十九岁就进入仕途做官。
大家猜老师说的是哪位诗人呢?
生:不知道
师:提醒学生,我们之前学过他的一首诗,诗的名字是《山居秋暝》。
生:王维!
师:对的,没错。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王维的另一首诗《田园乐》。
请大家把诵读课本翻到第一页,看到诗歌并齐读一遍。
生:齐读《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师:纠正学生在读诗过程中的错误读音:宿雨在这里应该读xiǔ这里是昨夜的雨的意思。
紧接着,让同学们再正确的将诗歌读一遍。
生:正确的朗读《田园乐》
师:出示今天的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2、疏通诗意;3、领悟情感。
并开始
逐个完成学习目标。
2、进入新课
(1)了解作者:
简单回顾之前学到的《山居秋暝》,我们知道王维是唐代的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多写山水、田园,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王维的诗写的好,而画作也意境深远。
让我们一同走近王维感受《田园乐》带给我们的画面美吧。
(2)疏通诗意: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昨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还没来得及打扫,黄莺鸟啼叫闲逸的山客还在酣睡。
师:了解完诗的意思,请同学们回答老师几个问题,第一,诗人描写的是什么季节?通过诗中哪个词语了解到的。
第二,诗人描写的是哪里的风光?(城市/田园)第三,诗人描绘的是春天的田园风光,景色优美,山客犹眠,通过景色的描写,我们看出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悠闲/忙碌)
生:春天田园风光,表达诗人悠闲的心情。
师:让我们用悠闲的语调,在王维所描绘的春天里尽情的诵读一遍《田园乐》吧!
生:齐读诗歌。
师:老师带读,进行语调上的指导。
学生重复读两遍,达到情感的升华。
(3)领悟情感:
我们知道作者写的《田园乐》是悠闲的。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山水在他的眼中总是那么的美。
接下来让我们从春到秋,感悟王维眼中的秋天《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师:官至右丞相的王维为何喜爱山水,不多写写政事呢?
生:因为他喜欢自然界,因为他喜欢山。
师:因为王维虽然很早入仕,但却屡遭被贬,心中颇为矛盾。
而被贬山林的生
活,他选择从容面对,坦然接受,志存高远,寄情山水,远离官场的争斗,生活的无忧无虑也好。
课堂的最后,我们欣赏从春到秋的图片,跟随王维的脚步,诵读《田园乐》结束本堂课。
五、教学板书
田园乐
唐·王维
学习目标:桃红复含宿雨,山水田园诗人
1、了解作者柳绿更带春烟。
悠闲的心情
2、疏通诗意花落家童未扫,豁达的心态
3、领悟情感莺啼山客犹眠。
六、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本课之前以前已经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完成了诗的背诵,本课的诵读课主要是疏通诗的意思,并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诗的意境。
而这些就和作者的生平和人生态度离不开。
正好之前学过王维的描写秋天的诗,现在正值秋天,就从《田园乐》的春天漫步到现在的秋天。
诗歌和生活相结合。
口语化的讲解,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在背诵后再理解,理解后加深印象。
可惜的是,课上读的还是有点少,诵读课的诵字没有凸显。
下次改进,男女生读、全班齐读、个人开火车读。
让读成为诵读课的标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