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赏析
田园乐赏析

田园乐赏析田园乐古诗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田园乐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试题】1.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2.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1.绘行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
2.营造了清晨一种清幽的意境,如诗歌最后一句用“莺啼”的声音衬托了“犹眠”的静。
(或用“未扫”、“犹眠”等写出了幽静也可。
3.这首诗意境的落脚点在什么字上?答:诗人一上来就写粉红的花瓣上略带昨夜的雨珠,色泽更加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清新,还弥散出一股股清淡的花香,使人心醉。
碧绿的柳枝笼在一片缥缈的水气中,那种朦胧的绿色更加迷人。
地面上风吹雨打之后,花瓣落了一地,因为家童尚未起床,所以满地的落花无人过问,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粉红的春装,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树枝上黄莺正在欢快的叫着。
在这境美莺啼的环境中,山客却如同身处无声之境,还沉醉在酣睡中。
这里写莺啼是以动衬静,其意境主要落在一个“静”上。
4.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红红的桃花花瓣上还凝着昨夜的雨珠,碧绿的柳丝还萦绕在早晨若有若无的烟雾中。
一、二句描绘了春天夜雨过后清晨美丽的景象。
5.此时末句“莺啼”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答.以动衬静,以莺啼声衬托“山客”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闲适二(1)这首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请简要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在本诗中的表现。
(4分)参考答案(1)(4分)反衬/衬托(术语1分)“花落”“莺啼”的动作、声响(1分),衬托出了“山客”居处的安静与“山客”心境的宁静与愉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赏析

王维《田园乐》(其六)赏析《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1.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诗,表现了王维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做“辋川六言”。
2.宿雨:昨夜下的雨。
3.山客:隐居山中的人。
译文: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赏析:《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
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
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
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
《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组六言诗,诗的一、二句描绘春天夜雨过后清晨美丽的景象;三、四句运用反衬的手法,用“花落”“莺啼”的动作、声响,衬托出“山客”居处的安静与“山客”心境的宁静与愉悦。
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美景的闲适心情,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资料参考:《田园乐七首》全诗作品原文:田园乐七首·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作品注释:1、宿雨:昨夜下的雨。
2、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3、家童:童仆。
4、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5、犹眠:还在睡眠。
作品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创作背景:《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此诗是其中一首。
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
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
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
王维是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
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
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
田园乐古诗意思解释

田园乐古诗意思解释田园乐七首·其一王维〔唐代〕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译文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注释厌见:饱见。
一作“出入”。
官府:一作“蹀躞”。
鸣珂(kē):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追名逐禄者。
崆峒(kōngtóng):指仙山。
田园乐七首·其二王维〔唐代〕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译文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
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注释立谈:在交谈的当时。
语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
璧:美玉。
讵岂(jù):难道。
表示反问。
胜:比得过,胜得过。
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田园乐七首·其三王维〔唐代〕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译文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注释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
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
策杖:拄着棍杖。
桃花源: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
田园乐七首·其四王维〔唐代〕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译文翠绿茂盛的春草,到了秋天依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
高大挺拔的松树,即使在夏天也显得阴凉寒冷。
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
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田园乐七首·其五王维〔唐代〕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译文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注释五柳先生: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田园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田园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甲]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乙]田园乐
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用自己的话解释甲诗中的划线句子的意思。
乙诗中的“夏寒”应如何理解?(4分)
答:早晨起来就出去锄草,到了月儿升起之时才扛着锄头回家(2分)。
夏寒:因为夏天松树枝叶繁茂,此处的夏寒可理解为夏天在树下很阴凉(2分)。
(意对即可)
2.这两首诗意境相似,流露出诗人相同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3分)
答:都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对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王维《田园乐》全诗赏析

王维《田园乐》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田园乐》是一组六言绝句,共七首,题目一作《辋川六言》,当是诗人退居辋川别业时所作。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维《田园乐》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田园乐其四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赏析】《田园乐》是一组六言绝句,共七首,题目一作《辋川六言》,当是诗人退居辋川别业时所作。
诗中表现了村居环境的幽宜、民风的纯朴。
“芳草”、“长松” ,其色调、其形态就给人一种幽美感,与隐逸生活似乎有一种天然联系。
《楚辞·招隐士》有言:“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正是以芳草召唤隐士归山。
《旧唐书·隐逸传》记高宗问隐士潘师正:“ ‘山中有何所须?’对曰:‘所须松树、清泉,山中不乏。
’”“萋萋芳草”、“落落长松”正是隐士所慕,春天有芳草,夏天有长松,这是多么惬意。
上面写自然环境,下面写人事环境了。
“牛羊自归村巷”,这就是“日之兮兮,羊牛下来”。
妙在“自归”,而不是“牧童驱犊返”(王绩《野望》),牛羊的驯狎格外显出村巷的和平、宁静,后来陆游在一首田园诗中写道“桑竹成阴不见门,牛羊分路各归村”,其意境可能从此诗中借鉴。
牛羊衬托下面的童稚。
“衣冠”,做官人穿戴的衣帽,这里代指“官人”。
写小孩不认识做官的人,表现出这里的静僻、人民的纯朴,真象桃花源中人那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又象上古那首古歌所歌咏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足见这里人们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啊。
这里的“衣冠”还可能是自指。
诗人隐居于此,但身份还是官人,而孩子们并不知他是官人,或者根本不在乎他是否官人。
这朴野的乡间不需要繁文缛礼,不需要人事应酬,这在外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诗歌表现辋川风光和自己生活其间的安闲自在,采用的是以少概多的描写笔法,一句一景,就象一幅幅图画一样,这些画面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含蕴丰富的“辋川闲居图” 。
《田园乐》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田园乐》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其一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中“厌见千门万户”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他不愿意与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伍;“经过北里南邻”则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经常出入于上层社会,但内心却感到孤独和失落。
最后两句“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思考,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像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一样,还是像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一样。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其二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描绘了官场的繁华和虚伪,诗人认为这些荣华富贵并不能带给他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认为与大自然亲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其三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诗中“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描绘了诗人在渡头采菱时的情景,风吹得很急,诗人拄着拐杖在林西漫步,享受着夕阳西下的美景。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则描绘了诗人在杏树坛边遇到的渔父和在桃花源里遇到的人家,这些人和景都让诗人感到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其四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诗中“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描绘了春天和夏天的景色,春草萋萋,秋草碧绿,长松高大,夏天凉爽。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则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牛羊自由自在地回到村巷,孩子们不认识官家的服装。
王维《田园乐》全诗翻译赏析: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田园乐》全诗翻译赏析: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诗歌赏析:《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
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
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
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
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
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
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
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
“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
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乐》赏析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田园乐》赏析
《田园乐》赏析
《田园乐》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经典诗词,全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
田园乐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
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
五柳先生对门。
【赏析】
在王维笔下,这首诗简直象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
它描绘的是远景。
“山下”,不是指近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
可见,“远村”暗示出远山。
且此山与“天边”作邻,就更可见其远了。
从渲染的氛围来看,毫无城市喧嚣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落落的村庄。
诗人虽没有正面表现人物的活动,但从“孤烟”一词的点化中,却衬托出人。
由此可见人烟非常稀少。
尤其是“独树”与“孤烟”
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孤寂了。
在这里,诗人所绘的乃是北方的远山,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在画面上,色彩淡薄。
至多,可以领悟到那远处的孤烟尚带一缕淡灰,那天边高原似有一层淡黄。
在此清静的天地中,有颜回、陶潜那样的雅兴,多么恬适安闲、自由自在!倘若没有淡到极至的修养,岂能臻此妙境?如果说前两句是重在描绘冲淡的景物的话,那么后两句是重在抒发冲淡的情感。
而冲淡的景情,又是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
冲淡含有闲、静、淡、远等特点。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是如此。
“山下孤烟远村”就出现了远字,全诗闲、静、淡、远,为冲淡之绝唱。
其他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分别展现了闲、落、静、空、寂、无、落等冲淡的景象。
这些,都显示出王维诗的冲淡的意境。
“山下孤烟远村”,洗去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干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
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诗人笔下的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
因此,大自然被人格化了。
王维笔下的大自然,反映了王维冲淡的心情。
诗人将自己消融在大自然中。
这种消融,意味着冲淡。
诗人不是超然物外,而是融于物中。
诗人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忘我、无我、有我的空灵境界。
这种赋予大自然以诗人的人格的现象,这种变粗朴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的做法,不是王维热爱人生的表现么?可见,王维的冲淡,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没有人间烟火味。
只是这种人间烟火味,而是时断时续,若有若无,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在色彩上,它不用浓墨,不务华艳,而追求萧疏清淡。
在运笔上,既非精雕细刻,又非粗线勾勒,而是点点
染染,意到笔随。
在情·趣上,不作惊人语,不崇尚夸饰,不豪情满怀,也不执着于现实,不留意生活的纷争,不关心人事的纠葛,不激动,不悲痛,而是洁身自好,孤身静处,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吟咏风月,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和平与淡泊。
“山下孤烟远村”这首诗,就是诗人冲淡心情的写照。
【作者介绍】
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田园乐》赏析】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