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肝疾病
第七版外科护理学目录

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外科护理学的发展2第二节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与要求4第三节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5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7 第一节水和钠代谢紊乱8一、脱水8二、水中毒13第二节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14一、钾代谢紊乱14二、钙代谢紊乱17三、磷代谢紊乱19四、镁代谢紊乱20第三节酸碱平衡失调22一、代谢性酸中毒22二、代谢性碱中毒24三、呼吸性酸中毒25四、呼吸性碱中毒26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29第一节概述30第二节低血容量性休克39一、失血性休克39二、创伤性休克40第三节感染性休克41第四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44第一节概述45一、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45二、营养物质需要量45三、营养诊疗的基本流程46第二节营养筛查47第三节营养评定48第四节营养支持49一、肠内营养49二、肠外营养52第五章手术室管理和工作57第一节概述58一、布局与环境58二、手术人员职责60三、手术室安全管理62第二节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63一、布单类63二、敷料类63三、器械类63四、缝线和缝针64五、引流物64第三节手术病人的准备64一、一般准备64二、手术体位准备64三、手术区皮肤消毒66第四节手术人员的准备66一、一般准备66二、外科手消毒66三、穿无菌手术衣67四、戴无菌手套67五、脱手术衣及手套68第五节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70一、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70二、无菌器械桌的准备70三、手术区铺单法70第六节手术隔离技术72第六章麻醉病人的护理74第一节概述75一、麻醉学的工作范畴和内容75二、麻醉的分类76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76一、麻醉前评估76二、麻醉前准备77第三节局部麻醉78第四节椎管内麻醉80一、蛛网膜下隙阻滞80二、硬脊膜外隙阻滞82第五节全身麻醉84第七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92第一节概述93第二节手术前病人的护理94第三节手术后病人的护理101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110第一节概述111第二节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114一、疖和痛114二、急性蜂窝织炎115三、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116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117一、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117二、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手掌深部间隙感染118第四节全身性外科感染119第五节特异性感染121一、破伤风121点二、气性坏疽124第九章损伤病人的护理127第一节创伤128第二节烧伤133第三节冻伤141第四节咬伤143一、犬咬伤143二、毒蛇咬伤144三、虫蜇伤145第十章肿瘤病人的护理147第一节概述148第二节恶性肿瘤148第三节良性肿瘤160第十一章移植病人的护理162第一节概述163第二节肾移植169第三节肝移植174第十二章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181 第一节颅内压增高182第二节脑痛191第十三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194第一节头皮损伤195一、头皮血肿195二、头皮裂伤196三、头皮撕脱伤196第二节颅骨骨折197一、颅盖骨折197二、颅底骨折199第三节脑损伤200一、脑震荡202二、脑挫裂伤202三、颅内血肿207四、开放性脑损伤209第十四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212 第一节脑卒中213第二节颅内动脉瘤217第三节颅内动静脉畸形219第四节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220第十五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病人的护理223 第一节颅内肿瘤224第二节椎管内肿瘤229第十六章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231第一节甲状疾病232一、甲状腺癌232二、甲状腺功能亢进238三、单纯性甲状腺肿241四、甲状腺腺瘤243第二节颈部常见肿块243第十七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246第一节急性乳腺炎247第二节乳腺囊性增生病249第三节乳房肿瘤249一、乳腺纤维腺瘤250二、乳管内乳头状瘤250三、乳腺癌251第十八章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261第一节概述262第二节肋骨骨折264第三节气胸266第四节血胸272第五节心脏损伤274一、钝性心脏损伤274二、穿透性心脏损伤275第十九章胸壁、胸膜疾病病人的护理278 第一节漏斗胸279第二节脓胸280第三节胸壁、胸膜肿瘤285一、胸壁肿瘤285二、胸膜肿瘤285第二十章肺部疾病病人的护理288第一节肺癌289第二节肺结核299第三节支气管扩张301第二十一章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304第一节食管癌305第二节食管良性肿瘤313第二十二章心脏大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315 第一节体外循环316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321一、动脉导管闭321二、房间隔缺损323三、室间隔缺损325四、法洛四联症329第三节后天性心脏病330一、二尖瓣狭窄330二、二尖瓣关闭不全333三、主动脉瓣狭窄334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35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35第四节胸主动脉疾病337一、主动脉夹层338二、胸主动脉瘤342第二十三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345 第一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346第二节腹腔脓肿352一、膈下脓肿353二、盆腔脓肿354第二十四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356第一节概述357第二节腹股沟疝358第三节其他腹外疝364一、股疝364二、切口疝364三、脐疝365第二十五章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367第一节概述368第二节常见的脏器损伤375一、脾损伤375二、肝损伤376三、胰腺损伤377四、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损伤378五、结肠、直肠损伤379第二十六章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381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382第二节胃癌389第二十七章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395第一节肠梗阻396第二节肠瘘401第二十八章阑尾炎病人的护理406第一节急性阑尾炎407第二节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412第三节慢性阑尾炎413第二十九章大肠和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415 第一节大肠癌416第二节直肠肛管其他疾病425一、痔425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427三、肛瘘428四、肛裂430第三十章肝脏疾病、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433 第一节门静脉高压症434第二节肝癌439一、原发性肝癌439二、继发性肝癌446第三节肝脓肿447一、细菌性肝脓肿447二、阿米巴性肝脓肿449第三十一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452第一节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和护理453一、超声检查453二、放射学检查454三、胆道镜检查456第二节胆石症456一、胆囊结石457二、胆管结石461第三节胆道感染464一、急性胆囊炎464二、慢性胆囊炎466三、急性梗阻性化性炎466第四节胆道蛔虫病468第五节胆囊息肉和胆道肿瘤469一、胆囊息肉469二、胆囊癌470三、胆管癌471第三十二章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473第一节胰腺炎474一、急性胰腺炎474二、慢性胰腺炎480第二节胰腺肿瘤和壶腹周围癌481一、胰腺癌481二、壶腹周围癌485三、胰岛素瘤485第三十三章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488 第一节周围血管损伤489第二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91第三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95第四节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497第五节深静脉血栓499第三十四章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503 第一节肾损伤504第二节膀胱损伤508第三节尿道损伤510第三十五章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护理515 第一节上尿路结石516第二节下尿路结石522一、膀胱结石522二、尿道结石523第三十六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增生和肿瘤病人的护理525 第一节良性前列腺增生526第二节膀胱癌530第三节肾癌535第四节前列腺癌537第三十七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人的护理541 第一节肾结核542第二节男性生殖系统结核546一、附睾结核546二、前列腺、精囊结核547第三十八章肾上腺疾病病人的护理549第一节皮质醇增多症550第二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54第三节儿茶酚胺增多症555第三十九章骨折病人的护理558第一节概述559第二节常见四肢骨折572一、肱骨干骨折572二、肱骨髁上骨折573三、前臂双骨折574四、桡骨远端骨折575五、股骨颈骨折576六、股骨干骨折578七、胫腓骨干骨折579第三节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580一、脊柱骨折580二、脊髓损伤583第四节骨盆骨折588第四十章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591第一节概述592第二节肩关节脱位595第三节肘关节脱位597第四节髋关节脱位。
精简版。人卫第七版诊断学大纲 (1)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外科疾病的分类;外科学的发展;怎样学习外科学。
第二章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目的要求了解: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分子诊断;生物治疗;临床应用。
第三章无菌术目的要求了解: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抗菌法);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
熟悉:无菌概念;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掌握:手术人员手臂消毒法、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病人手术区的消毒和铺无菌巾。
第四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目的要求了解:体液、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
熟悉:各类型缺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各种类型酸碱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掌握: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方法。
第五章输血目的要求了解:输血的定义、自体输血的定义和常用的三种方法;血液成分制品;血浆代用品。
熟悉:输血的适应证、输血技术和注意事项;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六章外科休克目的要求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时微循环及体液代谢的变化,休克时组织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休克时的监测内容和治疗原则。
掌握:休克的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一般急救措施及治疗要点。
第七章外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目的要求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和发病机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指标,血液净化的原理及适应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病基础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应激性溃疡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原则。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紧急处理措施和预防要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八章麻醉目的要求了解:麻醉前的准备,麻醉前用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主要药理性能;肌松药在麻醉中的应用;常用的麻醉仪的应用;椎管内麻醉的有关知识。
第二十一章 肝脏疾病患者的护理教案

6.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肝癌术后可发生出血、腹腔感染、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应及早发现和处理。
(三)介入治疗的护理
1.心理护理
2.介入治疗前护理 穿刺处皮肤准备,术前禁食4h,备好所需物品及药品。
教 案Leabharlann 系部:教研室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
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
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章节
第二十一章肝脏疾病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原发性肝癌、肝脓肿病人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2.熟悉原发性肝癌、肝脓肿病人的治疗要点、护理诊断。
3.了解原发性肝癌、肝脓肿病人的病因、分类。
4.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原发性肝癌、肝脓肿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与肝脓肿致肝包膜张力增加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进食少、高代谢消耗、或慢性消耗病程有关。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病情观察
3.营养支持
4.用药护理
5.高热护理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2.细菌性肝脓肿,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
3.记录每日引流的脓液量,少于10ml时即可拔除引流管,改用凡士林纱条引流至脓腔闭合。
(三)健康教育
1.宣传肝脓肿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
2.饮食和药物指导。
3.若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1.健康史
临床药学外科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临床药学专业使用)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内容5%左右。
第一章绪论(1学时)【掌握】外科学的基本原则【熟悉】1、外科学的范畴、疾病分类。
2、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无菌术与手术基本操作(1学时)【掌握】1、手术人员手臂消毒法、穿无菌手术衣和带手套的方法。
2、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3、病人手术区的消毒和铺无菌巾。
【熟悉】1、树立“二无一微”观念(无菌、无瘤、微创)。
2、手术基本技术。
【了解】1、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抗菌法)。
2、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2学时)【掌握】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方法。
【熟悉】1、各类型缺水、低血钾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了解】1、外科病人营养不良的诊断和治疗。
2、复习体液、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外科休克(2学时)【掌握】抗休克的一般急救措施,治疗要点【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如何判断休克的发生、发展和预防要点,特别是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
【了解】1、休克的分类。
2、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的变化。
第五章麻醉(2学时)【掌握】1、麻醉学的概念和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
2、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品极其毒副作用。
【熟悉】1、麻醉前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2、椎管内麻醉的有关知识。
【了解】1、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主要药理性能。
2、肌松药在麻醉中的应用。
3、全身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4、气管内插管术和麻醉装置。
5、麻醉手术期间的监测。
6、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围手术期处理(2学时)【掌握】1、手术前呼吸道、胃肠道准备。
2、认识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
【熟悉】1、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2、术后的一般护理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处理法。
(完整版)肝疾病试题(含答案)

第四十一章 肝疾病 一、填空题 1.肝脏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原发性肝癌大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型。
3.原发性肝癌从病理组织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型。
4.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并发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肝血管瘤最危险的并发症是________。
6.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能切除的肝癌的外科治疗方法除肝动脉结扎、栓塞、化疗外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判断改错题 1.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消瘦、食欲不振。
2.肝移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
3.AFP≥400ug/L即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4.对有肝硬化者,肝切除量不宜超过70%。
三、选择题 [A型题] 1.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________。
A.侵犯门静脉分支,经门静脉系统形成肝内播散 B.肝外血行转移 C.淋巴转移 D.腹腔种植 E.直接向横膈蔓延 2.目前对小肝癌定位诊断最优者为________。
A.CT B.MRI C.B超 D.肝动脉造影 E.X线检查 3.常温下一次阻断注入肝的血流不宜超过 A.1h B.30min C.10~20min D.5min E.2min 4.诊断肝囊肿的首选方法是________。
A.CT B.MRI C.B超 D.肝动脉造影 E.诊断性穿刺 5.对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肝癌,如一般情况好,肝功能正常,病灶局限,应行________。
A.手术切除 B.肝动脉栓塞化疗 C.放射治疗 D.免疫治疗 E.中药治疗 6.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细菌入肝途径是________。
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
崔晓栋 xiaodongcui@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1
本章主要内容
概 述
肝功能不全病因 肝功能不全的分类
肝性脑病
2
大纲要点
1
掌握肝性脑病、假神经递质的概念;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熟悉肝功能不全的病因;肝性脑病 的影响因素;分期 了解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
2
3
第一节
概述
25
肝性脑病第三期
三期(昏睡期) :有明显的精神错乱、 易怒、暴躁、昏睡
26
肝性脑病第四期
四期(昏迷期) :神志丧失、不能唤醒、
没有扑击样震颤
27
◇发病机制
肝脑
严重肝病
?
脑病
28
◇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肝脑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
-氨基丁酸学说
◎其他神经毒质
29
◇发病机制
CHOHCH2NH2
多巴胺
羟苯乙醇胺
◇发病机制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肝脑
假性神经递质(FNT):
化学结构与正常递质相似,可取代正常递质, 但无或只有很弱的生物学作用的物质. ○假性神经递质形成机制
52
单胺 苯乙胺 分 单胺氧化酶 酪 胺 解 氧化酶
正常
苯丙氨酸 酪 氨 酸
苯乙胺 酪 胺
苯乙胺 酪 胺
NH 3 谷氨酸 ATP
脑功能抑 制
43
◇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
肝脑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
氨
抑制钠泵 与K+竞争
钠钾分 布异常
神经传 导障碍
44
第四十一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第四十一一章免疫功能调节药一、A1型题1.以下药物属于免疫抑制剂的是( )A.卡介苗 B.左旋咪唑 C.环孢素D.白细胞介素-2 E.转移因子2.下列不属于免疫抑制药的是( )A.左旋咪唑 B.泼尼松 C.环孢素D.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E.他克莫司3.左旋咪唑可用于治疗( )A.感染性病 B.肾衰竭C.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D.免疫缺陷病E.疟疾4.卡介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恶心、呕吐 B.心律失常C.肝肾损害 D.注射局部出现红斑、硬结或溃疡E.白细胞减少5.以下药物不属于免疫增强剂的是( )A.左旋咪唑 B.白细胞介素一2 C.环孢素D.干扰素 E.转移因子6.器官移植后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是( )A.泼尼松 B.环磷酰胺C.环孢素D.硫唑嘌呤 E.地塞米松7.环孢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心律失常 B.肌无力C.消化道反应D.神经系统反应 E.肝肾损害8.以下药物属于免疫增强剂的是( )A.泼尼松B.吗替麦考酚酯(霉酚酸酯)C.环孢素D.他克莫司E.转移因子二、A2型题9.患者,男,28岁。
计划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为防止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应用下列何药( )A.干扰素B.转移因子 C.左旋咪唑D.环孢素E.胸腺素三、A3型题10—11题共用题干患者,女,20岁。
在应用免疫增强剂白细胞介素一2时,发生发热、寒战、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症状10.该患者发生了何种情况( )A.金鸡纳反应 B.“流感”样症状 C.赫氏反应D.瑞夷反应 E.特异质反应11.白细胞介索-2在临床主要用于何种疾病( )A.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B.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C.自身免疫性疾病D.蛔虫病E.结核病四、A4型题12—13题共用题干患者,女,患有尿毒症,采取肾移植手术,但手术后出现皮疹、腹泻、胆红素升高等斥反应12.为防止此种情况的发生,可预防性应用下列哪种药物( )A.环孢素 B.左旋咪唑 C.白细胞介素一2D.干扰素 E.胸腺素13.该药作用于下列哪种细胞( )A.B细胞 B.T细胞 C.巨噬细胞D.补体细胞 E.NK细胞五、B1型题14~18题共用答案A.卡介苗B.左旋咪唑 C.干扰素D.白细胞介素一2 E.转移因子14.既可促进免疫功能低下者抗体生成,又能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抗体生成的是( ) 15.既有预防结核病作用又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是( )16.既有免疫调节作用又有驱蛔虫作用的是( )17.既有抗病毒作用又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是( )18.小剂量增强免疫功能,大剂量则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是( )六、X型题19.干扰素的作用包括( )A.广谱抗病毒 B.抗细菌 C.免疫调节作用D.抗寄生虫 E.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七、案例分析20.患者,女,35岁。
外科学普外复习试题及答案之直肠肛管和肝脏疾病

外科学普外复习试题及答案之直肠肛管和肝脏疾病第四篇普通外科第四十章直肠肛管疾病一、填空题1.肛管上自________,下至肛缘,长约3~4cm。
2.肛裂,________,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
3.直肠癌是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至________之间的癌4.外科临床上将直肠癌分为低位癌(距肛门________cm以内);中位直肠癌(距肛门________cm以内);高位直肠癌(距肛门________cm以内)。
5.直肠粘膜呈现8~10个隆起的纵形皱襞,称为________。
________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襞,称为________。
________与________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为________。
二、判断改错题1.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是有直肠乙状结肠镜检。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
二、选择题[A型题]1.关于直肠肛管的解剖,下列哪项不对________。
A.齿线以上是粘膜,齿线以下是皮肤B.齿线以上主要是直肠上下动脉供应C.齿线以下的静脉从属直肠下静脉丛D.齿线以下的淋巴液主要回流到腹股沟淋巴结E.齿线以上的直肠粘膜受阴部内神经支配2.肛管的长度为________。
A.0.5cmB.1~2cmC.3~4cmD.4cmE.4~5cm3.肛门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的皮下部交界处称之________。
A.齿状线B.半月线C.粘膜线D.白线E.肛瓣4.直肠、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最易发生的危险是________。
A.直肠大出血B.肛门撕裂引起大便失禁C.内痔出血D.直肠、乙状结肠破裂穿孔E.交叉感染致癌细胞种植性转移5.肛裂常发生在肛管的________。
A.前正中位B.左侧位C.右侧位D.后正中位E.左前位6.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常继发于________。
A.肛裂B.肛瘘C.肛窦炎D.内痔注射E.直肠息肉7.肛瘘多由哪种手术引起________。
A.内痔注射疗法B.肛裂切除法C.血栓性外痔切开取栓子D.肛周脓肿切开或穿破E.内痔环切术8.肛瘘的手术疗法中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步骤在于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因病理(2)
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链球菌、类杆菌 属等,单发性肝脓肿脓腔有时可以很大, 多发性肝脓肿的直径则可在数毫米至数 厘米之间,数个脓肿也可融合成一个大 脓肿。
二、临床表现(1)
细菌性肝脓肿多为继发病变,其临床表现受原发疾病 的影响,多系在原发病病程中骤起寒战、高热,肝区 钝痛或胀痛为持续性。
第四十一章 肝疾病
教授 闫争强
本章重点内容
了解肝脓肿的病因,熟悉其诊断、 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 和治疗。
在肝包虫病流行地区,熟悉肝包虫 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节 肝脓肿 第三节 肝棘球蚴病 第四节 肝肿瘤 第五节 肝囊肿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肝脏第一级划分
解剖名称
Couinaud段
右半肝(Right hemiliever) 5至8段
或右肝(Right liver
(+/-1段)
图解(用灰色显示有关段)
左半肝(Left hemiliver) 或左肝(Left Liver)
2至4段 (+/-1段)
注:肝脏分为9段,图解中未显示出第1、9段。+/-1表示有或没有;肝脏第一级划分分界线:第 一级划分的分界线是由胆囊窝(gallbladder fossa)和下腔静脉窝(fossa for the IVC)为界 面(plane)。这界面定名为肝中界面(middle hepatic Vein)在肝中界面中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1)
肝脏: 重量1200-
1500g, 左右约25cm, 前后约15cm, 上下径约6cm。
肝脏的毗邻
膈面与膈肌相 贴附;
脏面与胃、十 二指肠、胆囊、 结肠肝曲以及 右侧肾和肾上 腺相毗邻。
肝脏的周围韧带:
肝的隔面有:
横向有左右三角韧带和 冠状韧带。
纵向前面有镰状韧带和 肝园韧带,使肝脏与膈 肌和腹前壁固定。
kupffer细胞进行。 ➢ 另外间接造血、储血等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8)
肝的再生能力和潜力:在人体一般认 为需1年后可恢复到原来的肝的重量。 因此,可施行肝段、肝叶乃至更大范 围的肝切除。
肝脏的血流阻断:常温下一次阻断注 的血流超过一定时限,将可能引 起严重的血压下降和不可逆的肝细胞 缺氧坏死。
➢ 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 窝进入下腔静脉处,是肝血液的流出管道。
➢ 第三肝门: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 方的下腔静脉。
肝蒂
门静脉 肝动脉 胆总管 淋巴管 淋巴结和神经
静脉系统
门静脉系统: 被包裹在 Glisson纤维鞘内的门静 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 道
肝脏第二级划分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5)
肝窦(窦状隙) 是肝的毛细血管 网,位于肝细胞 索之间。
一端与肝动脉和门 静脉的小分支相通,
另一端和中央静脉 连接。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6)
肝的血液供应:
肝动脉供应25-30%,门静脉供应7075%。
肝动脉供全肝所需的氧量占40-60%,门 静脉主要供给肝营养。
1.症状: ·全身表现:寒战、高热伴有乏力、食欲不振、恶 心、呕吐 ·肝区疼痛:持续性钝痛,可伴有右肩牵涉痛 2.体征:肝脏肿大有压痛,肝区叩击痛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核左移 ·X线、B超、CT: ·诊断性穿刺:
二、临床表现(2)
X线胸部透视:右叶脓肿可见右膈肌升高,运 动受限;肝影增大或局限性隆起;有时伴有反 应性胸膜腔积液。左叶脓肿,X线钡餐检查常 有胃小弯受压,推移征象。
返回
第二节 肝脓肿
常见的肝脓肿有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阿 米巴性肝脓肿内科讲授,本节着重讨论其外 科治疗问题。
一、病因病理(1)
全身性细菌感染,特别是腹腔内感染时,细菌侵入肝脏,如 果病人抵抗力弱,可发生肝脓肿。
细菌可以下列途径进入肝脏:
①胆道:胆道蛔虫症,胆管结石等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时,细 菌沿着胆管上行,是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 ②肝动脉:身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病变,如骨髓炎,中耳炎、 痈等,特别在发生脓毒血症时,细菌可经肝动脉进入肝脏; ③门静脉:已较少见,如痔核感染、坏疽性阑尾炎、菌痢等, 引起门静脉属支的血栓性静脉炎,脓毒栓子脱落进入肝内, 即可引起脓肿。 ④肝外伤:特别是肝的贯通伤或闭合伤后肝内血肿的感染而 形成脓肿。
脏面从左到右有:
肝胃韧带 肝十二指肠韧
小网膜
肝结肠韧带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2)
肝十二指肠韧带: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胆总 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又称肝蒂。
肝门:
➢ 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 沟各自分出向左、右干入肝实质内。共同被包裹 在Glisson纤维鞘内,其管道分布大体上一致, 由门静脉来代表称为门静脉系统。
肝的血流量约占心排出量的1/4,正常可 达到1500ml/min。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7)
肝的生理功能: ➢ 分泌胆汁:每日分泌600-1000ml ➢ 代谢功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
生素、激素的代谢。 ➢ 凝血功能:合成和产生多种凝血物质和凝血因子. ➢ 解毒作用。 ➢ 吞噬或免疫作用:通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
肝静脉系统:肝血液的流 出管道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3)
通过对肝内血管、胆管的分布规律的研究, 看到在肝内有若干个缺少管道的平面,这些 平面作为肝内分区的自然界面。称为肝裂。
肝脏的分叶:以肝裂为界。 正中裂:起自胆囊窝中部、向后上方抵于下
腔静脉左壁为界。叶间裂,段间裂。
右前叶
肝脏
右半肝
左半肝
右后叶
尾状叶
左外叶
左内叶
上段
左段
上段
下段
右段
下段
肝的分区 1.正中裂 2.左叶间裂 3.右叶间裂 4.左段间裂 5.右段间裂
肝的分区 1.正中裂 2.左叶间裂 3.右叶间裂 4.左段间裂 5.右段间裂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4)
Couinaud 分段法将肝分为8段:
尾状叶为Ⅰ段
左外叶为Ⅱ、Ⅲ段 左内叶为Ⅳ段 右前叶为Ⅴ、 Ⅷ 段 右后叶为Ⅵ 、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