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示例
2017年上海卷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2017年上海卷中考语文作文真题作文(60分)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要求:(1 l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名师解析2017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延续往年“情理并重,叙议结合”的特点,反映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成长的思考、对未来的期待。
但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题目显得更有内涵,感情更为含蓄,带看更浓的文学意味,为考生预留了更多的发发挥空间。
写这个题目,关键在对“种子”的理解,要把眼光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是希望、理想、艺术、科学、情感、情怀、诚信、爱等等,作文要赋予“种子”特定的内容和意义。
其次,“就这样”是前提,“就这样”的内容与埋下的“种子”在内涵方面具有必然联。
作文可从以下角度构思:1.抒写生活真性情。
“就这样”是“种子”的源起,要关注生活写真情,结合个人独特的生活阅历,写出“种子”的来由,是受何人、伺事、何境的影响、启发、启示的,这个过程必须具体写清楚、写明白。
2.赋予“种子”深含义。
生活中感触最深、对自己生命的成长最有助益的人或事埋下的是什么种子?美好理想的追求,亲情友情的珍惜,艺术情感的体验,还是诚信与爱的感受?要明确内涵、体现感悟。
3.联系前因与后果。
题目包含两层因果关系,种子本身蕴含一层,有了种子才会有后面发生的事情或情景;“就这样”是又一层,因为这人与事,才“埋下”种子,种子才结出后面的果。
要扣题,就要分析前面的人或事是怎样“埋下了种子”,接着明确这个种子生发出怎样的结果。
而且,“埋”字体现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照应“这样”要含蓄,体现文学意味。
满分作文展示1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上海一考生曾几何时,对于作文,我总是敬而远之。
写作对于我就是折磨,我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只是东拼西凑。
我也因此而沉沦,成绩一直处于中偏下水平至今没有忘记马老师批改我作文时的一句评语:“此文如果不是抄袭的话,简直可以登报了!”这件小事,马老师恐怕早巳忘记,她也许没想到这句看似随意的话,却。
上海2017中考作文题解析佳作点评

上海2017中考作文题解析佳作点评张豪【说明】真可谓心有灵犀不点也通,中考结束不久,我收到了张豪的一组文章,内容是关于2017中考作文的,有老师的文题评析,也有学生的佳作赏读,正好与上期“王老师教作文”的内容《2017高考作文题解析》形成系列。
巧的是两期的作者都是对语文教育境界有较高追求并在中学语文界已小有名气的市语文名师基地的师兄弟。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名师所共同具有的专业自觉与学术素养。
名师,也应该是“鸣师”,该发声时则发声,且应发人之所未发,道师之所应道。
很欣慰,也很欣赏。
特此推荐。
(王伟娟)作者张豪,高级教师,上海市江宁学校副校长。
上海市名师后备人选,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材编订组成员。
上海市普陀区第一、二、三、四届语文学科带头人。
参编《语文教学境界的追求》、编著《语文太重要——初中现代文赏析》等,有专著《从遇见到发现》出版,多篇论文、课题研究获奖。
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普陀区首批“拔尖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真题回放】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考题解析】“埋下”初中写作教学改革的“一颗种子”——上海市2017年中考作文试题解析张豪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命题保持多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坚持“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
也一如既往地关注学生成长,希望考生从生活体验与成长感悟角度。
题目设计了一定的限制条件,鼓励学生在思辨基础上记录心灵成长,抒发真情实感。
概言之,聚焦核心素养,关注成长过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稳定中保持变化上海中考要兼顾毕业考试与升学选拔,既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又要体现甄别选拔功能,所以命题一方面保持较为稳定的形态,以利于指导教学。
另一方面命题思路与设计须趋于灵活开放,以利于考生充分展示个性能力素养。
回顾近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基本保持了较为一致的命题方向,较为稳定的命题形式,较为统一的题目呈现方式,但年年都有变化,让人初见感觉意外,细思又在意料之中。
2017年上海各区县初三一模作文题目分析

2017年上海各区县初三一模作文题目分析浦东区【作文题目】《嘿!真新鲜》【题解】看到这个作文题,让人也忍不住说一句“嘿!真新鲜”。
生动的口语表达,引导着大家寻找生活中鲜活的一瞬。
自命吃货的同学第一时间想到了吃~同学,下笔且慢~“新鲜”一词在这里意味着闻所未闻,可褒可贬,它的内涵可大着呢。
与“我的新体验”审题较为类似,“嘿!真新鲜”可以是:① 遇到一件新鲜的事儿。
例如老北京的鸽哨,例如学习扎染,例如去陌生地方旅行,又例如感受某地特殊的民俗文化等。
② 对于熟悉的人或物发生改变,感到新奇。
例如改变生活习惯、精神面貌等,都可以让人惊奇。
由于这个作文题有很强的感叹语气,所选的事例可要够新鲜,或者对比感强烈哦~写作中重点表现令人惊奇的过程。
【选材举例】① 学习扎染,了解扎染工艺的神奇。
② 在北京的老胡同遛弯时,听到天空中响过哨子的声音,当地人告诉我这是老北京的鸽哨,令我惊奇不已。
③ 奶奶一辈子没有玩过高科技,竟对微信感兴趣起来,原来奶奶住在姑姑家,只能通过微信朋友圈来看儿孙辈们的生活动态。
④ 某个素来以脏乱著称的宿舍,被卫生大抽查第N次批评后,该宿舍的同学决定改过前非,时刻保持桌面、地板整洁,引来其他同学惊奇不已。
【相关作文题】《看啊!这个人》徐汇区【作文题目】《我的坚持》【题解】“我的坚持”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文题,重点在于写坚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坚持”的原因可以是对某事的一种向往,也可以是对某种精神的践行。
“坚持”的过程可以选用多个事例营造不同情境,写“我”坚持的毅力,也可以选择一个事例,详写“我”如何克服困难、坚守信念。
“坚持”的意义在于实现心中的向往,追求卓越的体验,或坚守某种精神品质。
【选材举例】① 我坚持练习某种乐器(成功时享受美好,失败时自我鼓励)② 我坚持垃圾分类。
③ 我坚持阅读,并带动了更多人的坚持。
【相关作文题】《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其实我也可以》静安区【作文题目】《往事让人回味》【题解】这是一道回忆类的作文题,重点在于“回味”。
15 2017上海中考一、二模作文及范文

2017上海中考一模作文及范文:题目:再现那一幕解析:①“再现”就是再一次出现,可以是出现在眼前也可以是出现在脑海。
②再现的内容,是“那一幕”,是在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一个场景。
那一幕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也可以是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一幕,不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一幕会比较好写。
比如:走在路上看到爸爸牵着小孩过马路的一幕,想起小时候自己的爸爸也是那样保护着自己,引发对亲情的感悟;遇到困难得到朋友帮助的一幕,以前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没有给予帮助,反思自己应该对别人多一份热情与关心;聆听老师教诲的一幕,临近毕业,老师找我到办公室跟我分析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此时此刻感恩老师四年的教诲;看到交通警察执勤的一幕,以前得到帮助忘了说感谢,这一次发自内心地表达了感谢;……③“再现那一幕”的缘由:由某物而引发回忆,使“那一幕”在脑海中再现;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偶然遇到类似的场景,自然“再现”。
④“再现那一幕”的意义,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可以是引起了我的反思或带给我新的领悟;可以是激发了我对朋友或者亲人的某种情感;也可以是肯定某个人的品质……范文1:再现那一幕地铁轰鸣着驶向远方,站台上带起的强风吹落得我瑟瑟发抖。
我无力地背靠着凉冰冰的墙壁,蜷缩着蹲在一边。
额前的头发被冷汗浸湿,凌乱地贴在脸上,遮住了眼睛。
我想此刻我的脸一定如同纸那样惨白。
没有预兆的,在上学路上,我坐着地铁突然觉得胃里一阵绞痛。
所幸马上就要到站了。
强忍着令人几乎要晕厥的痛感,我咬紧牙对自己说,下车坚持回到学校就好了。
下车后,双腿的力量像是被尘封在了另一个世界里,平时距离不到十米的电梯仿佛远在天际,我像是个精疲力竭的登山者,在触手可及的山顶面前“望峰哀叹”。
沉重的书包拖在脚边,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力气爬上电梯,更别提自己走出车站,回到学校了!腿再也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我只好靠着墙壁缓缓蹲下来。
站台上人熙熙攘攘,我正对的列车门口,上下车的人也络绎不绝。
我多么期望此刻有我的老师和同学正巧从这扇门中走出来,如同带着圣光的天使,向我伸出温暖的双手,把我从“苦海”中解救出来!然而似乎在过往的行人眼中,我成了个隐形人,没有任何人注意到我,没有任何人停住脚步朝我望一眼,更别提询问几句,用手扶我一把了。
2017上海中考作文独家分析

2017上海中考作文独家分析——圣火语文教研 2017.6 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题目出来之后,上海各校老师弹冠相庆,交口相赞,甚至有些语文老师说这个题目起得有诗意、创意。
肉麻吹捧命题水平,简直令人喷饭!诗意创意撇开不谈,看到今年这个题目,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联想起动感神曲《小苹果》,但我想起的是,寒假班带同学们练习过三道作文题,其中第二道作文题是《_______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具体解析附录在后)。
这两个题目,一个是命题,一个是半命题,出题思路殊途同归。
注意题目的“埋”字,巧合的是,《_______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里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已经在你心中悄然种下……”二者解题思路一模一样,不再赘余。
上过寒假班的同学,看到这个题目,就要笑了。
===========================================【附录】2017圣火语文寒假班作文之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种下玫瑰的种子,你将收获满园芬芳;种下瓜果的种子,你将收获四季甘甜;种下好奇的种子,你将拥有启智的钥匙;种下责任的种子,你将拥有担当的肩膀……也许在你十六岁的花季里,乐观、勇敢、质疑、坚毅、诚实、文明、智慧等种子,已经在你心中悄然种下……请以“_______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⑤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命题形式:材料+半命题。
解题思路:一、审题。
(1)先逐句分析材料。
种下玫瑰的种子,你将收获满园芬芳;种下瓜果的种子,你将收获四季甘甜(“植物”的种子)种下好奇的种子,你将拥有启智的钥匙;种下责任的种子,你将拥有担当的肩膀(“人的兴趣/品质”的种子)也许在你十六岁的花季里,乐观、勇敢、质疑、坚毅、诚实、文明、智慧等种子,已经在你心中悄然种下……(由点到面,拓展到许多“品质”的种子)(2)整理总结材料。
2017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附满分范文4篇)

C.上海市2017年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淸照《如梦令》)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种子的梦想》题目解析与佳作示例-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种子的梦想》作文题目解析【文题解说】本期题目种子的梦想顾城种子在冻土里梦想春天它梦见——己舒展着颤动的腰身长睫旁闪烁着露滴的银钻……作文题解析:小小的种子,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梦想是成长的动力,是精神的支柱,是击破困难的力量……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在下面二个任务中选择一个任务,完成写作。
任务一:以《种子的梦想》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以《种子的梦想》为题,把“种子在冻土里梦想春天,它梦见”作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这个文题其实很容易写,但不容易写得出色。
因为乍一看,这就是一个种子历尽艰辛,最终战胜困难,破土而出的老掉牙的故事。
但仔细想想又不尽然。
我们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将种子看成一切生命的起源,又或者把种子看成一种信念甚至信仰,也可以把它看做一种足以给予人强大精神动力的情感。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在立意上或许不会太狭隘。
当然,不要忘了我们要写的是种子的梦想,而非仅仅是种子本身。
因而作文时应想好:这是一个怎样的梦想?梦想实现了吗?为实现这个梦想,种子(或者我)历经了怎样的努力,怎样的彷徨呢?最后,老章想说,不要把“种子的梦想”写成“梦想的种子”,这两个题目的落脚点还是不同的。
本期推荐文章:黄勋《种子的梦想》、蔡洽人《种子的梦想》、赖子何《种子的梦想》佳作示例一种子的梦想种子在冻土里梦想春天,种子的附近是一片阔叶林。
它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应该长成阔叶林的一员——那是它的梦想。
但,仿佛一切美好的梦,在这冻土里都是笑话。
这里是西伯利亚。
凛冽的北风从北冰洋肆无忌惮地撞了过来,狂妄而又嚣张。
对眼前的这颗种子来说,西伯利亚虽然不是绝对的禁区,但也算得半个禁区。
种子旁边的阔叶林的每一棵树上,都生长着宽大而有光泽的叶子,看上去似乎在随时准备挡住来自北方的风沙。
种子曾经非常渴望拥有那样精神抖擞的叶子。
后来,它才知道,一旦到了冬天,它们的叶子将会被寒风无情地撕扯下来。
种子还知道,前几天种子旁边的一棵小树没能在狂风中站稳脚跟,“哧”地一声,腿离了地,就再也回不来,只在地面留下一个洞,然而就是这个洞,也在一个上午的风暴中被填满,仿佛那儿从来就没有过生命。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目》真题试卷点评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目》真题试卷点评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华师大副教授徐默凡、复旦附中高级教师徐传胜、交大附中高级教师陈雄、徐汇教院高级教师陈妍、五爱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董曙、宝山进修学院高级教师莫晓燕等专家对本次语文试卷进行了评析。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卷仍分为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作文四个基本板块。
徐传胜老师用“守规则”来形容本次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特点。
他认为,试卷题型稳定,符合中学语文教学与考纲的基本要求,没有偏题、怪题、冷题,给人一种亲和感。
如文言文默写、阅读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常规题型,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董曙老师认为,试卷考点分布合理,题干淡化概念,化静态为动态,注重能力考查。
如18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答题,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
徐默凡老师认为文言文课外选文没有选择叙述性的故事,而是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人世的哲理。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一种切身反思的寓言写法,从先秦诸子一直延续至今。
这样的选文能激发学生对古老智慧的阅读兴趣,更好地从古代典籍中吸取人生的养料。
陈雄老师认为,试卷的命制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突出了“文以载道,以德教化”的思想。
比如《十七岁那年的单车》在“青春期的逆反、代沟、冲突”后回归温暖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的传统观念。
现代文阅读板块《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这篇说明文贴近现代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事物。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是一个文学类文本,虽然描述的是北方农村生活,但考生在年龄体验和心灵体验上都能够产生共情。
“教考一致,考点与知识点匹配,学生能够进行生活还原、经验还原,与初中的教学实际是一致的。
”陈雄老师表示。
选材的文字具有品读性,出现了不少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品读文字,寻求文本依据,注重对分析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如18题“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23题“说说结尾的妙处”、26题要求补写倡议书等试题的设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积累、理解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示例
【中考真题】
请以“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题目当中“就这样”三个字是“种子”的发源地,是文章具体叙事的根本,不仅需要写出“这样”的成长过程,更要写出如何埋下种子,因了怎样的人、物、事、情、境的影响或启悟,才有了自己这样独特而深刻的成长蜕变。
这样的过程清晰明了,才有助于突出描绘“埋”的画面、细节或场景。
“就”字,暗示了静静地、不知不觉地、润物无声地“埋”下的过程。
既和“这样”相扣合,又能将埋的动作诗意化、人文化。
“一颗”,是特指自身成长或生命体验中的某一个小的方面或青春变奏。
“种子”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存在,它从埋下,到慢慢汲取养分,再到生根发芽、长成,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初始状态到成长蜕变的过程。
精心选择素材,是成功的关键。
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正直、乐观、美好的明天,如亲人、朋友、师长以自己的言行在你心里埋下了与人相处需秉承真诚、善良、美好的种子,你就多了一群能够同行于青春旅程的伙伴;埋下诗书礼乐的种子,你就会执着追求这些文化因子的方向,努力达成自己的梦想;埋下宽容、勇敢、坚持等美好思想品质的种子,你就会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经受岁月洗礼的美好的“人儿”。
构思时,不仅要将埋下的过程写清楚,也要将埋下的方式、情境和引起的蜕变,巧妙地揭示出来;既要有生活细节描写“小触手”,更要有关注社会现象的“大手笔”;既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悄悄滋养,又要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巨变效果。
【考场佳作】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上海一考生
一轮红日挂在云头,暮色天边。
层层梯田蜿蜒着,隔开错落有致的村庄,白墙黑瓦静立着,襯着颜色鲜艳的辣椒,一种烟火气息的温暖刹那间涌入心房,埋下一颗希冀的种子。
秋天的篁岭不似春天那般娇柔,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成熟的辣椒,红彤彤的,黄
澄澄的,漫山遍野。
沿着梯田间的路向上走,有小狗踩着落在地面上的草屑,慢悠悠地从路边走过。
它在我身边停下,抬头,清澈的眼神闯入我心间,仿佛一滴清泉落入平静的水面,漾着一圈圈涟漪,瞬间治愈心灵。
它歪着头,似乎在打量着我,不过一瞬的功夫,又沿着层层叠叠的梯田踱步,慢
悠悠的,无端生出一股子悠闲,那是独属于乡村的悠闲。
矮屋前,胖胖的老妇人正抖落着手中的筛子。
树皮褐色的竹筛子看起来单调无奇,可盛满竹筛子的却是一篮通红的辣椒。
新鲜采摘下来的红辣椒,辣椒梗碧绿碧绿的,似娃娃的眼睛一样闪着光。
“哗啦啦”,一整盆的辣椒被老妇人倾倒在筛子上,红艳艳的辣椒瞬间铺满了整个圆筛子,暖洋洋的红溢满眼眶,心头盈满了温暖。
老妇人两手轮流颠动着筛子,尖尖的辣椒便在筛子里小幅度地抖动着,仿佛绣
工手下一块一块的红染布,美丽又充满活力。
老妇人肉肉的脸庞抖了抖,抬起头,朝我招招手。
我如梦初醒,快速越过障碍跑过去。
老妇人嘴角挂着笑容,见我过来,便将筛子递给了我,笑眯眯的,似是在催我赶快晒秋。
篁岭晒秋可是江西一大特色呢。
我新奇地捧起手中的筛子,学着她的方法,抖了两下。
这看似乖巧、实则顽皮的红辣椒,好像是在和我作对,要么不动,要么全跳到了地上。
我愣住了,赶忙拾起地上的尖椒,放
1 / 3
入筛子中。
她也不恼,笑着看了我一眼,便继续抖她的辣椒。
红彤彤的辣椒如
一只只蝴蝶,上下翻飞,蓝印花布袖口便随着动作飘动起来,飒飒作响。
那只小狗不
知什么时候也归了巢,绕着老妇人的腿转着圈儿,配着老人脸上微微眯起的眼睛,可真是悠然自得。
淡淡的近似于藏蓝色的黑从天边席卷而来,霎时间,只剩下天边那一抹耀眼的红,和着地上火辣的辣椒,美,深藏于心间。
回头一看,那幅画面竟是长了根似的,埋藏在心底。
夕阳下,灿烂的晚霞照亮了层层梯田,也照亮了红红火火的辣椒。
散散落落的人家,屋顶的旧烟囱上冒出了一缕一缕的炊烟,扶摇直上。
几户人家早早点上了灯,昏黄的灯光从玻璃上映射出,大人小孩的欢声笑语从未关紧的门缝间传来,像小铃铛一样清脆的声音毫无预兆地漫上心扉。
心中无端升起羡慕与向往,向往着篁岭迷人的景色,羡慕着农家人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青草的芬芳从鼻尖一闪而过,再寻时,便了无踪影,即便寻到,那也是不同的味道。
一个人下山的路,不远,却足够一颗种子在心底埋下。
也许未来,有荆棘,有巨石,那也难不倒心中有一颗暗暗埋下种子的我。
这粒小却又有着非凡意义的种子,承载着我对篁岭风土人情的怀念,更有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就这样,篁岭的一切在我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而我在静待她的发芽。
【评点】
一方水土,不仅滋养人的身体,更使人的性灵得以温润。
篁岭的秋天,有着最美的模样,都像是长了根儿的种子,被深深埋在心底。
那农家人的自由自在,那随性浪漫的风景,那特有的地域风情,正是“千城一面”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正彰显出其珍贵之处。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上海一考生
“红薯,要大个儿的!”他攥紧的小手慢慢松开,两枚硬币孤零零地躺在手心。
雪地里,烤红薯的铁炉腾腾地直冒白汽。
炉子后站着个胖矮的男人,压着顶灰白色的麻布帽,密密的络腮胡子直长到帽檐以下。
男人抬起头,盯着他,“小伢仔,大的红薯是大人吃的,你吃不下的。
”
“不,小的我吃不饱。
”
男人看着他,叹了口气,挑了个大的红薯递给他。
他等不及地撕开外面烤得焦黄的皮,一口咬了下去。
“慢点吃,刚出炉的烫,又没人跟你抢!”男人瞪了他一眼。
那个红薯他才咬了两口,就没有了。
之后他继续蹲在炉前,舌头在嘴里卷来卷去,回味着残留的红薯的最后一点香甜。
“红薯好吃吗?”他点点头说:“好吃。
”男人一听,仰面笑出了声,“这就对了,咱家烤的红薯嘛!”这一笑,他满脸的络腮胡子也翘动了起来。
“伢仔今天在学堂都学了啥啊?”男人拽了拽他背上的旧书包。
“算术,拼音,老师还教我们练字呢!”男人听后,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却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突然叹了口气,目光转向了远处的小街。
路上的积雪开始化了,泥泞的,脏兮兮的。
一辆破旧的摩托车突突地开过去,溅了一路的泥水。
“伢仔今后要好好学习啊,学习搞好了你日子就幸福了!”
他点了点头,也不知有没有听见男人说的,径自蹲在那儿,揉捏着跟前的一大块雪团。
后来他又去男人那里买过许多次红薯,男人每次都像播音器似的重复说要在学堂里好好听课。
他许是听懂了,有时一个劲儿地直点头,小脸都憋得通红。
日子一天天过去,马上就要过年了。
天气变得格外的冷,吹来的风都阴森森、凉飕飕的。
母亲吩咐他去镇上买两袋盐,等到买完要回家时,天已经暗了,黑魆魆的一大片,街上的路灯由于电力不足,发
出的光像蜡烛一样微弱。
他不敢奔跑,又怕黑,大粒大粒的雪打在他脸上,冷得直打颤,肚子里又饿,只能凭感觉往家摸。
模模糊糊地,他闻到那股熟悉的香甜的味道——是卖烤红薯的男人。
他立刻在口袋里乱摸起来,可半天没找出半毛钱。
“我饿死了,求求你给我块红薯吃吧,小点也行。
”
男人半天才认出他来,又气又笑:“你个小伢仔,没钱向我讨吃的来了。
”
过了片刻,脸边上突然有了热气。
他努力睁开眼,男人蹲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块红薯,温和地说:“吃吧!”
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谢谢你,我要回家了。
”“你一个小屁孩儿,夜路不怕被狼逮了去。
”男人瞪了他一眼,“坐我三轮车上吧!我送你回家。
”
昏黄的小路上,依偎在男人宽厚的后背上,他不由踏实多了,吹来的风也没那么刺骨。
天上那么黑,天上飘着雪;地上两个人,在茫茫的夜里前行。
眼前闪过一栋熟悉的房子。
到家了。
他对男人说:“我到家了,来坐会儿吧。
”
男人摇了摇头:“那你自己回家吧,我先走了。
”昏黄的灯光下,他看见男人的脸冻得通红,胡子上沾着白花花的冰碴子,身子弓成了一只虾。
他瘦巴巴的脚吃力蹬着脚蹬,转过头,慢慢地骑远了。
雪仍旧下得很大,把他三轮车上涂了油漆的红皮烤炉都掩住了。
男人的背影在雪中一点点变小,融入远方的夜幕。
伢仔转身往家走,不知怎么的,他突然想起男人跟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伢仔今后要好好学习啊,学习搞好了你日子就幸福了!”他兀自点了点头,捏紧了衣角。
冰天雪地里,一颗种子就这样埋在了一颗稚嫩的心中,它缄默不语,只在最僻静的角落生长发芽。
种子终有一天会开出花朵,哪怕是一朵低到尘埃里的花,兀自清香,兀自绽放。
【评点】
文章描写了朴实的卖烤红薯的男人与常挨饿的伢仔之间的故事。
小小的红薯,不仅温暖着小男孩冰冷的身体,喂暖了空瘪的肚皮,更有雪夜送回家的厚重情意,以及在精神世界的鼓励:“伢仔今后要好好學习啊,学习搞好了你日子就幸福了!”孩童的懵懂心理,虽还不甚明白这个世间的艰难,但能够埋下理想的种子,即便是“一朵低到尘埃里的花”,也可以“兀自清香,兀自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