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合集下载

普通遗传学4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普通遗传学4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21379
21096
672
43785
%
1.5
48.5
48.5
1.5
csh 总数 粒数 638
结果:亲本组合=(21379+21096)/43785×100%=97.01%
重新组合=(638+672)/843785×100%=2.99%
∴相斥组的结果与相引组的结果一致,同样证实F1所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等, C-sh、c-Sh连系在一起的为多。
是F1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的具体反映。
遗传学第四章 5
当前第5页\共有62页\编于星期四\18点
2.连锁遗传的解释:
可用测交的方法进行连锁遗传的分析:
a).相引组:玉米(种子性状当代即可观察)
有色、饱满CCShSh × 无色、凹陷ccshsh ↓
F1
有色饱满
×
CcShsh
无色凹陷 ccshsh
配子 CSh
例如玉米有色饱满基因: (1)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2)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不同成员上; (3)同源染色体上有两对不同基因时(非等位基因),它们处于不同的位置;
(4)减数分裂前期I的偶线期中各对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粗线期 已形成四合体,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出现交叉,非姐妹染色单体在粗 线期时发生交换,随机分配到子细胞内,发育成为配子。
遗传学第四章
12
12
当前第12页\共有62页\编于星期四\18点
遗传学第四章
13
13 当前第13页\共有62页\编于星期四\18点
遗传学第四章
14
14
当前第14页\共有62页\编于星期四\18点
3.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部分连锁):F1可产生多种配子,后代出现新性状的组合,但 新组合较理论数为少。非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情形少见,一般是不完全连 锁。 上节所举的玉米颜色基因Cc和籽粒饱满度基因Shsh的例子就是位于玉 米第9对染色体上的两对不完全连锁的非等位基因。 * 由连锁遗传相引组和相斥组例证中可见两个问题: (1).相引组和相斥组都表现为不完全连锁,后代中均出现重组类型, 且重组率很接近,其重组型配子是如何出现的? (2).为何重组型配子数<亲型配子数,其重组率<50%?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培训讲义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培训讲义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培训讲义连锁遗传和性连锁遗传是遗传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遗传现象和进行遗传研究非常关键。

本文将以连锁遗传和性连锁遗传为主题,给你们讲解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一、连锁遗传连锁遗传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较靠近,因此往往以相同的方式继承给子代。

这种情况下,这些基因很有可能同时或几乎同时被传递给后代,而不会发生重组。

连锁遗传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主要源于第一位将此现象描述清楚的科学家摩尔根。

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遗传分析发现,有些基因表现出无法纷合的特点,而是以固定的方式遗传给后代。

这些基因被称为连锁基因。

连锁基因一般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点,由于它们的位置紧密相连,所以会一起被遗传。

如何确定基因是否连锁?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判断规则。

首先,科学家会选择有明显特征突变的果蝇进行实验,比如有不同翅膀颜色等特征,然后进行交配。

如果交配后的后代都表现出相同的突变特征,那么可以初步认定这些基因连锁。

接下来,科学家还可以通过对大量后代进行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确认基因是否真正连锁。

根据连锁遗传的原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连锁基因,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揭示遗传规律。

二、性连锁遗传性连锁遗传是指某些基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而不在常染色体上。

这意味着这些基因表现出与性别相关的遗传模式,仅仅由父(母)亲传给子代。

性连锁遗传的发现也得益于果蝇的研究。

早期的实验发现,果蝇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雄果蝇具有XY染色体,而雌果蝇具有XX染色体。

由于染色体有性别差异,并且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存在性别差异,因此某些基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只能由父(母)亲传给子代。

性连锁遗传可以通过观察后代的性别来确定基因的遗传方式。

如果某个基因属于性连锁遗传,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基因只出现在某一性别的个体中。

比如,对于雄性连锁遗传的基因,只有雄性个体表现出突变特征,而雌性个体则没有。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是进化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们描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本文将详细讨论这两个概念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在遗传研究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是指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现象,这些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往往以固定的方式一起传递给后代,因为它们很少会发生重组。

当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时,它们通常一起随着染色体的移动而传递给后代。

因此,这两个基因的连锁度很高。

连锁遗传在基因图谱绘制和基因定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某个物种或家族的连锁关系,我们可以确定某些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进一步理解它们如何在遗传过程中相互作用。

这有助于研究人们对某些特定属性的遗传方式。

例如,在果蝇中,人们发现单倍型连锁遗传与眼色的相关性,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进化和表型相关性非常重要。

然而,连锁遗传并不是永久的。

当发生基因重组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通过交叉互换的方式发生重新组合。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性连锁。

性连锁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现象。

在人类中,性连锁通常指的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

由于在性染色体上的重组发生率相对较低,因此性连锁基因通常以非常高的连锁度相互关联。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性连锁疾病在男性中更为普遍的原因,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而女性有两个。

性连锁在遗传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性连锁疾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

例如,血友病是一种X 连锁遗传疾病,主要影响男性。

这是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一旦携带异常的血友病基因,就无法通过正常的X染色体来抵消它的效应。

另一方面,雌雄同体动物往往没有性连锁遗传。

这是因为它们的性别由其他方式决定,例如环境因素或基因的互作。

然而,在一些雌雄同体动物中,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连锁遗传的存在,这与某些性染色体的非性别决定角色有关。

总结一下,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

连锁遗传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传递方式,而性连锁则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一)名词解释:1.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2.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4.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5.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6.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7.连锁群(linkage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8.性连锁(e某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e某-linkedinheritance)。

9.性染色体(e某-chromo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10.常染色体(auto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同配性别11.限性遗传(e某-limited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某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12.从性遗传(e某-influenced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13.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某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

14.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二)是非题:1.雄果蝇完全连锁是生物界少见的遗传现象。

这仅指某染色体上的连锁群而言。

因为它的某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不会发生交换。

(-)2.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3.基因型+C/Sh+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花粉母细胞在Sh和C之间形成一个交叉,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ShC将各占3%。

遗传学

遗传学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一) 名词解释:1.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2.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4.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5.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6.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7.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8.性连锁(sex 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9.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10.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同配性别11.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12.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13.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

14.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二) 是非题:1.雄果蝇完全连锁是生物界少见的遗传现象。

这仅指X染色体上的连锁群而言。

因为它的X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不会发生交换。

(-)2.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3.基因型+ C/Sh +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花粉母细胞在Sh和C之间形成一个交叉,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 Sh C 将各占3%。

连锁遗传与性连锁培训讲义

连锁遗传与性连锁培训讲义

连锁遗传与性连锁培训讲义连锁遗传与性连锁培训讲义一、引言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是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遗传现象,对于理解基因组的组织、基因的定位以及遗传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培训将介绍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的定义、机制以及实际应用。

二、连锁遗传1. 定义连锁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固定,它们在遗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总是以相同的方式遗传给下一代的现象。

2. 机制连锁遗传的现象是由于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间的共位性导致的。

共位基因位点是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距离足够近而不发生重组的遗传标记。

3. 实例连锁遗传现象最早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和他的研究小组在果蝇实验中发现的。

他们观察到两对基因座A和B会同时遗传给下一代,而不会与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重组。

三、性连锁1. 定义性连锁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并且由于性染色体的特殊性导致这些基因在遗传上的性别特异性。

2. 机制性连锁是由于性染色体在雄性和雌性个体中的差异造成的。

对于雄性个体,由于它们有XY染色体,因此只需要一个突变的等位基因就会表现出突变的特征。

而对于雌性个体,由于它们有XX染色体,需要两个突变的等位基因才会表现出突变的特征。

3. 实例最典型的性连锁现象是人类的遗传性状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主要影响雄性个体。

四、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的应用1. 基因组定位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的现象可以帮助科学家在基因组中定位特定基因的位置。

通过分析连锁遗传的数据,可以确定不同基因位点之间的相对距离,这对于构建基因组图谱和寻找遗传病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2. 遗传病研究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的现象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和遗传病的传播方式。

通过分析家系中的连锁遗传模式,可以确定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并为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3. 种群遗传学研究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的概念对于种群遗传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第四章连锁遗传定律

遗传学第四章连锁遗传定律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4) 经过染色单体节段的交换,形成四种基因组合的染色单 体
(5) 四种基因组合的染色单体,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分配到
四个子细胞中去,以后发育成四种配子,其中两个是
亲本组合配子,两个是重新组合配子。连锁基因发生
交换有一定的频率,不交换的多(亲型的多),交换
的少(重组的少)。
c2+2cd
ppll :
d2
例题1:
香豌豆中紫花P是红花p的显性,长形花粉L是圆形花粉l 的显性,进行下面试验,计算配子比例。
第一组:
P
紫花长花粉PPLL×红花、园花粉ppll
F1
紫花、长花粉PpLl
F2 表现型
紫长
PL
个体数
4831
理论数
3910.5
(按9:3:3:1 )
紫园 P ll 390 1303.5
基因型
CcShsh Ccshsh
表现型
有色饱满 有色凹陷
实得粒数 4032
149

48.2
1.8
cSh ccShsh 无色饱满 152 1.8
csh ccshsh 无色凹陷 4035 48.2
无色凹陷 ccshsh
csh 总数
8368 100
重新组合(互换率)=149+152/8368=3.6%
利用自交法也可获得交换值。如前面的香豌豆杂交试验。
摩尔根,美国遗传学家因在 果蝇的遗传学研究中取得重 大发现获诺贝尔奖
Thomas Hunt Morgan
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定位置,并呈直线排列。设Aa、Bb是位 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基因的行动只能听 命于染色体行为,即当配子形成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AB 和ab连锁基因,只能作为一个整体,随着同源染色体两个成 员的分离而进入不同配子,因此形成的配子只有两种亲型, 没有重组型出现,通过F1自交或测交,其后代个体的表现型 只 表 现 为 亲 本 组 合 , 这 种 遗 传 现 象 称 为 完 全 连 锁 ( complete linkage)。完全连锁的两对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表现,与一对基 因的表现相同。

遗传学5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遗传学5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不发生交换者93个
934=372个配子 372亲型配子
重组率 = 14/400 = 3.5%
某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
胞的百分数,恰恰是重组型配子(又称
交换型配子)百分数可编辑的ppt 2倍
13
可编辑ppt
14
第二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
一、交换值 严格地讲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 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 率。 就一个很短的交换染色体片段来说,交换 值就等于重组率。 在较大的染色体区段内,由于双交换或多 交换常可发生,因而用重组率来估计的交 换值往往偏低。
现象作出解释。Morgan等(1911)以果
蝇为试验材料,通过大量遗传研究,对
连锁遗传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两对基因:
眼色 红眼-显性(pr+)
紫眼-隐性(pr)
翅长 长翅-显性(vg+)
残翅-隐性(vg)
可编辑ppt
5
P pr+ pr+ vg+vg+ prprvgvg
测交 F1 pr+prvg+vg♀ prprvgvg♂
可编辑ppt
9
可编辑ppt
10
图4-6 交换与重组型可编辑配ppt子形成过程的示意1图1
三、交换及其发生机制
交换: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 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 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 交换与重组
可编辑ppt
12
100个孢母细胞内,
发生有效交换者7个: 74=28个配子 14亲型配子
14重组型配子
PL = pl = 44%
Pl = pL = (50-44)% = 6%
交换值 = 6%*2 = 12% 可编辑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一、连锁遗传及解释 1、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是Bateson和 Punnett(1906)在香豌豆的杂交试验 中首先发现的。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圆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遗完 传全
连 锁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
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指杂种F1不仅产生亲本类型的配 子,还会产生重组型配子。
F1的每个孢母细胞产生4种配子AB、Ab、 aB、ab,比例为1:1:1:1。但为什么Ft四种 表现型(基因型)不是1:1:1:1?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从相引组和相斥组结果看: (1)F1虽然形成四种配子,但其比例 不符合1:1:1:1 (2)两种亲型配子多,两种重组型配 子-少 (3)两种亲型配子数大致相等,两种
重组型配子数也大致相等 Morgan解释:控制眼色和翅长的两对
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
裂时部分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测交法 玉米 3.6%
P 测交
CCShSh ccshsh
F1 CcShsh ccshsh
Ft CcShsh Ccshsh ccShsh ccshsh
粒数 4032
149 152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4035
2、自交法 香豌豆 12 %
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紫眼-隐性(pr) 翅长 长翅-显性(vg+)
残翅-隐性(vg)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P pr+ pr+ vg+vg+ prprvgvg
测交 F1 pr+prvg+vg♀ prprvgvg♂
Ft
pr+prvg+vg 1339
prprvgvg 1195
pr+prvgvg
151
prprvg+vg
154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两个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单交换与等位基因间的重组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
一、交换值 严格地讲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 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 率。 就一个很短的交换染色体片段来说,交换 值就等于重组率。 在较大的染色体区段内,由于双交换或多 交换常可发生,因而用重组率来估计的交 换值往往偏低。 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总配子数100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重组型配子的比例
F1中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每个孢母细胞产 生4种配子AB、Ab、aB、ab,比例为1:1:1:1, 重 组型配子占50%。但为什么Ft的四种表现型(基因 型)不是1:1:1:1,重组型比例小于50%?
原因:并不是F1所有的孢母细胞都发生连锁基因间区 段的交换。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F1形成四种配子,即PL、Pl、pL、pl a、 b、 c、 d
F2=(aPL:bPl:cpL:dpl)2 ppll=dd=d2 pl频率为d2的开方,即d。本例F2表现型 ppll的个体数1338为总数6952的19.2%,F1 配子pl的频率为44% PL = pl = 44% Pl = pL = (50-44)% = 6%
重组型配子比例是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比例的一半, 并且两种重组型配子的比例相等,两种亲本型配子的 比例相等。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00个孢母细胞内发生有效交换者7个:
74=28个配子 14亲型配子 14重组型配子
不发生交换者93个 934=372个配子 372亲型配子 重组率 = 14/400 = 3.5% 某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 的百分数,恰恰是重组型配子(又称交换 型配子)百分数的2倍
P_L_ P_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按9:3:3:1推
红长 红圆 ppL_ ppll 393 1338
总数 6952
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
图4-1 香豌豆相引连锁组遗传的和性两连锁对性状的连锁遗传
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形成重
组型配子。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4种配子 1:1:1:1
2种配子 1:1 4种配子 每个孢母细胞产生 1:1:1:1,重组型配 子占50% 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连锁色遗传体和性上连锁位置与遗传特点
二、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连锁遗传: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 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的交换,则二者总是连系在一起而遗传 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 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 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 分为亲本型,少部分为重组型的现象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圆
P_L_ P_ll
实际个体数 226 95
按9:3:3:1推
红长 红圆 ppL_ ppll 97 1
总数 419
算的理论数 235.8 78.5 78.5 26.2 419
图4-2 香豌豆相斥连锁组遗传的和性两连锁对性状的连锁遗传
2、连锁遗传的解释
Bateson和Punnett未能对性状连锁遗传 现象作出解释。Morgan等(1911)以果 蝇为试验材料,通过大量遗传研究,对 连锁遗传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两对基因: 眼色 红眼-显性(pr+)
图 4-3 果蝇相引组连锁的遗传两和性对连锁相对性状的连锁遗传
P
pr+pr+vgvg prprvg+vg+
测交 F1 pr+prvg+vg♀ prprvgvg♂
Ft
pr+prvg+vg 157
Prprvgvg
146
pr+prvgvg 965
prprvg+vg 1067
图 4-4 果蝇相斥组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图4-6 交换与重组连锁型遗传和配性连子锁 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三、交换及其发生机制 交换: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 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 交换与重组,打破原有的连锁关系,表现 出不完全连锁。 重组型配子产生原因:减数分裂前期 I 的 粗线期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在连锁基因之间 的区段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