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共98页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产品,其储藏技术规范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在储藏过程中,对粮油质量、安全和储存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是保证储藏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一、储藏环境条件(一)温度温度是影响粮油质量和储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粮油品种,储藏时所需的温度也有所不同。
若储藏环境温度过高,会使粮油氧化加速,容易产生异味,影响质量;若温度过低,会影响粮油的流动性,使其变得粘稠,也会产生异味。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温度应该根据其品种和特性来决定。
具体要求如下:1.谷物类储藏温度应低于20℃,油脂类储藏温度应在0℃~5℃之间。
2.酱油、醋、酒等发酵系列应保持在10℃~20℃之间,低于0℃或高于25℃均会影响其品质。
3.瓶装橄榄油应储存在温度低于25℃的环境中,常温存放也不应超过6个月。
(二)湿度湿度也是影响粮油储存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会加速粮油的氧化反应,使其变质;过低的湿度则会使粮油流失水分,从而影响品质。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湿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粮油其湿度要求不同,具体要求如下:1.稻米、小麦等谷物类应储存在相对湿度在60%~70%间的环境中。
2.酱油、醋、酒等发酵产品的湿度应保持在75%~85%之间。
3.橄榄油、花生油等油脂产品的湿度应低于60%。
(三)通风性通风性是影响粮油品质和储存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保持储藏环境的通风性可以有效地预防霉变和异味产生。
在储藏过程中,要合理调控储藏室的通风量,保证储存环境空气流通,防止潮气过重,出现霉变。
同时,为了避免室内异味的影响,应采取适当的空气净化措施,保证通风质量。
具体要求如下:1.谷物类储藏密闭度不宜过严,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空气流通。
2.油脂类保质期长,储存密闭度要求较高,通风量应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异味产生。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粮油储藏的术语和定义、粮食与油料储藏的基本要求、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粮油进出仓、粮油储藏期间的粮情与质量检测、粮食与油料储藏技术、储粮有害生物控制技术以及油脂储藏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油料和植物油的储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5524 动植物油脂扦样GB/T 8115 粮食包装麻袋GB/T 8946 塑料编织袋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913 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GB/T 18835 谷物冷却机GB 19641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2497 粮油储藏熏蒸剂使用准则GB/T 22498 粮油储藏防护剂使用准则GB/T 24534 谷物与豆类隐蔽性昆虫感染的测定GB/T 24905 粮食包装小麦粉袋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77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 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 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 1205 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 1207 粮食仓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规程LS 1212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LS/T 1213 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LS 8001 粮食立筒库设计规范LS 8004 粮食仓房维修改造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 三低储藏是指达到双低储藏效果后, 再降低粮温的储藏技术组合。
★ 四合一储藏:在储粮仓房中采用计
算机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 物冷却等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及优化组合。
七、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
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严格控制质量 和水分含量,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 延缓品质下降;确保粮食油料储藏安全。
9、粮温相差5度以上的不同批次粮食和 油料堆存在一起时,应采取通风措施均衡粮 温。
10、每个粮库宜保留占总仓容10%以上 的仓容作为备用仓容廒间要保持两侧 压力平衡;浅圆仓出仓时应先从中间出粮口出粮, 其他出粮口应注意均衡对称出粮。
2、立筒仓和浅圆仓出仓期间,禁止人员进 入仓内。确需进仓,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9、门窗、通风口结构要严紧并有隔热、 密封措施,门窗孔,洞处应设防虫线和防 鼠雀网。
10、仓内应安装防潮、防爆照明灯具。
十、粮油入仓有哪些准备
1、对仓房、设备、器材和用具进行检查 和维修,确认仓房、门窗完好,所有设备运 转正常。
2、空仓、货场及作业区应清扫干净,并 清除仓内的残留粮粒、灰尘和杂物,填堵孔、 洞、缝隙。
★ 半安全水分粮食、油料或一般虫粮10天内 至少检测1次;
★ 危险水分粮食、油料5天内至少检测一次。
★ 粮温高于15℃时,安全水分粮食、油 料或无虫、基本无虫粮7天内至少检测1次;
★ 半安全水分粮、油料或一般虫粮5天内 至少检测1次。
★危险水分粮油每天至少检测1次。 ★ 新收获的粮食、油料收购入仓后3个 月要适当增加检测次数。
二十、稻谷储藏技术要点
★ 稻谷不耐高温,储存品质变化快。宜
采用准低温、低温、气调、四合一等储藏技 术,安全水分条件下可储藏2—3年。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标准[详]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be240e9b5ef7ba0d4b733b29.png)
★ 地下仓:仓体大部或全部建于
地下的粮仓,有岩体(平洞仓、立洞 仓)、土体(窑洞仓、喇叭仓)
五、常规储藏、低储藏、准低温储藏
★ 常规储藏是指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对储
藏的粮油采取清洁卫生、自然通风、扒沟翻倒粮 面、定期检测粮情等一般技术处理和常规管理措 施的储藏方法。
★ 低温储藏是粮堆平均温度常年保持在15℃ 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0℃的储藏方式。
★ 三低储藏是指达到双低储藏效果后, 再降低粮温的储藏技术组合。
★ 四合一储藏:在储粮仓房中采用计
算机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 物冷却等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及优化组合。
七、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
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严格控制质量 和水分含量,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 延缓品质下降;确保粮食油料储藏安全。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GB/T29890-2013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由国家粮食局 提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11月12日发布,2014 年4月11日实施
一、粮食、原粮、成品粮 ★ 粮食:原粮与成品粮的统称。 ★ 原粮:未经加工的粮食的统称。如:
小 麦、玉米、稻谷、各种杂粮和豆类。 ★ 成品粮:原粮经过加工而成的符合一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陕西省储备粮管理公司
吴锋
关于印发《粮油安全储存守则》和《粮库安全生 产守则》的通知国粮储(2016)234号2016年10月20 日发)
为加强粮油安全储存和行业安全生产指导,规 范从业人员的作业与管理行为,提升粮油安全储存 和粮库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有效消除隐患,切实防 范事故,确保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编制了《粮油 安全储存守则》《粮库安全生产守则》(以下简称 “两个守则”),与《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 共同形成粮食行业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的问责制度 与行为准则。
粮油仓储管理规范

粮油仓储管理规范一、引言粮油仓储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粮油市场稳定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粮油仓储工作的高效运行和粮油质量的安全保障,制定和执行一套合理的粮油仓储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二、仓库环境管理1. 温湿度控制保持仓库内温湿度稳定,不得低于12℃,湿度不得超过75%。
2. 通风仓库内应设置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以防止粮油潮湿和霉变。
3. 防鼠害做好室内外消毒工作,有效防止仓库内鼠害滋生和传播。
三、仓储设备管理1. 仓库清洁保持仓库内的设备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 仪表设备管理仓库内的计量、测温、测湿等仪表设备应当经过校准、检修,并有相应的维护记录。
3. 安全设备管理保持防火设施和灭火器的有效性,确保仓库内的安全。
四、入库管理1. 入库记录对于进入仓库的粮油,需要进行准确的入库登记,包括品种、数量、来源等信息。
2. 检验检疫严格执行相关的粮油质量检验检疫制度,确保入库的粮油符合相关要求。
3. 仓库布局合理安排仓库内的存储区域,并对不同品种的粮油进行分类储存。
五、出库管理1. 出库记录对从仓库中出库的粮油,需要进行准确的出库登记,包括品种、数量、去向等信息。
2. 库存管理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及时更新库存记录,并确保库存的粮油符合质量标准。
3. 出库审批严格执行出库审批制度,确保出库的粮油符合相应的出库条件。
六、防虫害管理1. 防虫设施仓库内应设置合适的防虫设施,如灯光虫害器、粘虫板等。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仓库内是否存在虫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七、粮油质量管理1. 质检制度建立健全的粮油质量检验制度,对入库和出库的粮油进行抽检和检验。
2. 质量追溯建立粮油质量追溯体系,确保粮油质量可追溯到源头。
3. 贮存条件根据粮油的特性和要求,采取适当的贮存条件,确保粮油质量不发生变化。
八、安全管理1. 员工培训对仓库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安全标识设置适当的安全标识,如示警标志、禁止标志等,以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第三章粮油贮藏技术

第三章粮油贮藏技术粮油贮藏的任务就是采用合理的贮藏设备和先进科学的贮藏技术,人为地控制贮藏条件,将粮油质量的变化降低到最低程度,最有效地保持粮油产品的质量。
粮油种类繁多,形态、.生理各具特点,因此对于贮藏条件的要求也不一致。
第一节水稻和大米的贮藏一、水稻的贮藏1.贮藏特性(1)种子特点水稻贮藏一般都是种子贮藏。
水稻种子称为颖果,子实由内外稃包裹着,稃壳外表面被有茸毛。
水稻稃壳具有保护性.其内外稃坚硬且勾合紧密,对气候的变化及虫霉的危害起到保护作用。
内外稃裂开的水稻种子容易遭受虫害。
水稻种子因内外稃的保护而吸湿缓慢,水分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当稃壳遭受机械损伤、虫蚀或气温高于种温且外界相对湿度又较高时,吸湿性则显著增加。
(2)贮藏特点由于水稻种子形态的特征,形成的种子堆一般较疏松,孔隙度与禾谷类的其他作物种子相比较大,约在50~65%。
因此,贮藏期间种子堆的通气性较其他种子好。
在贮藏期间进行通风换气或熏蒸消毒,较易取得良好效果。
稻谷耐热性不强,在干燥和贮藏过程中耐高温的特性比小麦差。
如用人工机械干燥或利用日光曝晒,都须勤加翻动,以防局部受温偏高,影响生活力。
另外,如对温度控制失当等,均能增加爆腰率,引起变色,损害发芽率,不但降低种用价值,同时也降低工艺和食用品质。
稻谷高温入库,处理不及时,种子堆的不同部位会发生显著温差,造成水分分层和表面结顶现象,甚至导致发热霉变。
2.水稻贮藏技术要点稻种有稃壳保护,比较耐贮藏,只要做好适时收获,及时干燥,控制种温和水分,注意防虫等工作,一般可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1)适时收获,掌握干燥方法稻种收获时间很重要,过早收获的种子成熟度差,瘦瘪粒多且不耐贮藏。
过迟收获的种子。
在田间日晒夜露,呼吸作用消耗物质多,有时种子会在穗上发芽,这样的种子同样不耐贮藏。
所以,必须适时收获。
一般早晨收获的稻种,种子水分可达28%~30%,午后收获的稻种在25%左右。
种子脱粒后,应立即进行曝晒,只要在能使平均种温达到40℃以上的烈日下曝晒2~3天即可达到安全水分标准。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3篇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第一篇:前言及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和油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保障的基础。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粮油储藏行业针对粮油的储藏、保管和管理制定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其主要用途是规范粮食安全和油品供应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规范主要包括粮油的分类、储藏和管理标准、保鲜技术、防虫措施和储藏设备等方面的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粮油储藏和管理的人员和单位,可以作为技术交流和行业标准的参考。
第二篇:分类、储藏和管理标准1. 粮油的分类标准粮食和油品是需按不同的品种和质量等级进行分类的。
对于粮食,国家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GB5474-2013《粮食分级标准》、GB/T 17891-1999《小麦分级标准》等。
对于油品,可以根据其成分、酸值、水分、色泽等指标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油品分为动植物油、精炼和非精炼油。
其中,精炼油的酸值和水分较低,色泽较清澈,品质更高。
2. 储藏和管理标准储藏和管理标准是指为保证粮油品质、数量安全,应该遵循的一系列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布局。
应根据储量和使用频次设计储藏库房的布局,避免粮油混存或错放。
(2) 严格检查。
担任储藏管理员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必须对每批粮油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和数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定期检测。
定期对储藏库房进行检测,检查库房内部环境、温度、湿度等情况,确保粮油品质和储存安全。
(4) 规范操作。
所有储藏和管理操作应按规定操作,清理通风设备、防虫设施和消防设备等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5) 粮油流动控制。
为保障粮油特别是易腐坏变质油品的品质和安全,应该建立严格的流动控制制度,避免污染和损失。
第三篇:保鲜技术、防虫措施和储藏设备1. 保鲜技术为了保障粮油的质量和数量,储藏管理者需要掌握相关保鲜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温度。
低温有助于粮油的储藏,温度降低1℃,可使储藏寿命增加10%,粮油储存的温度一般不得超过摄氏20℃。
粮油贮藏技术

(5)检疫防治
检疫防治是根据国家颁布的国内、国外 植物检疫法令和条例,对国家输出、输入 及省际间调拨的粮食及附属物等进行严格 的检查和检验,防止危险性害虫传播蔓延 和就地消灭的一种防治方法。我国规定, 仓虫中的谷象、谷斑皮蠢、大豆象、大谷 蠢、巴西豆象为对外检疫对象。
任务二 水稻和大米的贮藏
❖
由于各种粮油商品的化学成分不一,
一、稻谷的贮藏特性
❖ (1)稻谷籽粒具有完整的稻壳保护,对虫、霉的 危害及对湿、热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 (2)稻谷的后熟期短,容易生芽。一般籼稻无明 显的后熟期,粳稻的后熟期仅有4周左右。 含水量 25%以上就能发芽。
❖ (3)稻谷容易陈化。
❖ (4)对高温抵抗性较弱。
❖ (5)危害稻谷的害虫主要有玉米象、米象、谷蠢、 麦蛾、赤拟谷盗和锯谷盗等。每年春暖以后,约在 4~5月害虫便开始繁殖危害,虫峰期发生在每年高 温季节。
粮油贮藏技术
任务一 影响粮油贮藏的因素
❖ 影响粮油安全贮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针对各种不利因素,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 合理的贮藏期内保持粮油品质稳定,是粮油 贮藏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一、粮油发热霉变和预防处理
❖ 1.贮粮微生物 ❖ 在所有的贮粮微生物中,霉菌对贮粮安全
和贮粮品质影响最大,特别是其中低温干生 性种类,能在较低的温度和干燥条件下分解 粮食有机质,引起粮食发热霉变。粮食上常 见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毛霉和根霉,其中 曲霉和青霉对贮粮安全影响最大
❖ 2.粮食发热
❖ 粮食在贮藏期间,粮温出现反常上升,或 粮温该降而不降的现象称为粮食发热。发热 的原因是粮食中的生物成分如粮食本身、微 生物、虫、螨等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
❖ 3.粮食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