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电梯控制系统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基于PLC的电梯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文献综述】

基于PLC的电梯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PLC的电梯变频调速控制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增多,对电梯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高层宾馆、住宅、多层厂房都可以看到电梯的身影。

电梯的用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对电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梯的实用性基础上,人们还考虑电梯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感和美学等问题。

对现代电梯而言,具备最基本的安全性是必须的。

设计者在电梯上采用了多项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电梯的机械零部件和电器元件必须具备很高的安全系数和保险系数。

要保证电梯的安全质量,首先必须在电梯制造、安装、调试上有很高的安全保障。

在国外,安装、调试、维修检查电梯的专业安装维修单位,必须要得到国家承认企业,从而保证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基本上电梯的行控制系统由PLC和微机组成,它的技术快速地发展,技术也逐渐成熟。

可编程控制器电梯具有可靠性高、开发周期短、维护方便等优点,这种具有高灵活性的电梯能完成复杂控制,而且这种技术已成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PLC是微机与继电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微机控制器和顺序控制器为基础而发展的新型控制器,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用作数字控制的专用计算机。

它除了能满足各种工业领域的实时控制同时具备有能简单安装调试的优点,使用的并不是常用计算机的编程语言,而是一套以梯形图为基础的形象编程语言和模块化的软件,使用户程序的编制清晰直观、方便易学,能更容易的调试和检查错误。

用户只需要根据所买的PLC产品的说明书和提示,在程序稍微修改自己所想要到达的功能,调试成功后就能使用,完全不需要具备计算机专门的编程语言。

可编程控制器在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是重要的一种控制技术。

它以其可靠性、体积小、可在线修改控制程序、逻辑功能强、具有远程通信联网功能,易与计算机接口、能对模拟量进行控制、具备高速记数与位控等高性能模块等优异性能,同益取代由大量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记数继电器等传统继电器组成的接触控制系统,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梯PLC控制系统论文_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电梯PLC控制系统论文_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1概述1.1电梯的起源与发展电梯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垂直运输工具。

多层厂房和多层仓库需要有货梯;高层住宅需要有住宅电梯;百货大楼和宾馆需要有客梯、自动扶梯…… 在现代社会,电梯已像汽车、飞机一样,成为了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据估计,目前全球在用电梯已超过635万台,其中垂直电梯约610万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约25万台。

电梯已成为人类现代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交通运输工具。

电梯,为人们快捷高效舒适的现代化生活提供了保障,没有了电梯,现代化的楼宇将陷于瘫痪。

当今世界,电梯的使用量已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追溯电梯的起源,在我国及国外都能找到其雏形。

如我国公元前1700多年出现的桔槔,是一种用于提水的升降装置。

公元前1100多年出现的辘轳,是一种用于提水或升举重物的升降装置。

在古代希腊,于公元前236年出现的阿基米德绞车,是一种升举重物的升降装置。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由支架、卷筒、绳索、摇杆、盛物装置几部分组成的最原始、最简单的升降机械,由木(竹)材料制成,靠人力或畜力驱动在很低速度下运行⑴[2]。

自1889年美国奥的斯升降机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直流电动机为动力的升降机以来,电梯在驱动方式上经历了卷筒式驱动、牵引式驱动等历程,逐渐形成了直流电机拖动和交流电机拖动两种不同的拖动方式。

如今电梯已成为人们进出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而且作为载人工具,人们对电梯在运行时的平稳性、高速性、准确性、高效性等一系列静、动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早期的电梯继电器控制方式存在故障率较高、可靠性差、接线复杂、一旦完成不易更改等缺点,所以需要开发一种安全、高效的控制方式。

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PLC既保留了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而且具备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控制程序可随工艺改变、易于与计算机接口连接、维修方便等诸多高品质性能。

因此,PLC在电梯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1][3]。

PLC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PLC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P L C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系别:信息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2017 年日前言对现代工程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技术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

统计显示大多数故障都是一般性故障,通常情况下故障诊断有两种方法:故障树方法和专家系统方法。

故障树方法是利用系统的故障逻辑结构进行的逻辑推理,发现错误的输出对应的找到可能的输入错误。

另外一种方法专家系统方法则是通过建立系统故障的知识库与推理机,计算机依据现场的数据依靠知识库和推理机进行深入的逻辑推理,最终找出相应的故障的原因。

PLC作为IE一种成熟稳定且可靠的控制器,现在已经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PLC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一个完善的PLC系统除了能够正常运行,满足工业控制要求,还必须能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

故障自诊断功能是工业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工业控制具有较高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PLC是现在应用非常多的一种控制装置,利用PLC丰富的内部资源以及强大的功能指令,进行编制故障检测报警程序,不仅可以代替传统继电器能实现的相应功能,还可以提高工作可靠性以及其系统的灵活性。

PLC控制系统部分PLC作为控制部分的主要结构,其设计主要包括模板的估算与选取、PLC 的选取、系统框图的设计。

下面围绕这三方面逐一介绍。

PLC的系统模块估算与选取。

通常在PLC的系统设计时,应该详细的分析工艺过程的各个缓解的特点和控制要求,和求性价比的PLC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最后选择有较高性能估算输入输出点数、所需储存容量。

估算好相应的模块之后,就要进行相应的模块选择。

包括输入输出模块、存储器和电源的估算与选择。

对I/O点数进行估算时应当充分考虑适当的余量,一般情况下是根据统计的输入输出点数,在其基础上再增加10%~20%的可拓展余量、作为输入输出点数实际估算数据来使用。

四层实物电梯模型PLC控制设计【文献综述】

四层实物电梯模型PLC控制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层实物电梯模型PLC控制设计一、前言电梯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或升降设备。

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

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它适用于装置在两层以上的建筑内,是输送人员或货物的垂直提升设备。

曳引式电梯作为垂直运输的升降设备,其特点是在高层建筑物中所占的面积很小,同时通过电器或其他的控制方式可以将乘客或货物安全、合理、有效地送到不同的楼层。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省时省力。

基于这些优点,在建筑业特别是高层建筑飞速发展的今天,电梯行业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电梯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150年了。

一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翻天覆地的是历史的变迁,永恒不变的是电梯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承诺。

二、电梯的发展历史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

他站在装满货物的升降梯平台上,命令助手将平台拉升到观众都能看得到的高度,然后发出信号,令助手用利斧砍断了升降梯的提拉缆绳。

令人惊讶的是,升降梯并没有坠毁,而是牢牢地固定在半空中——奥的斯先生发明的升降梯安全装置发挥了作用。

“一切安全,先生们。

”站在升降梯平台上的奥的斯先生向周围观看的人们挥手致意。

谁也不会想到,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梯。

19世纪末, 采用沃德-伦纳德系统驱动控制的直流电梯出现,使电梯的运行性能明显改善。

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的电梯,后来槽轮式(即曳引式)驱动的电梯代替了鼓轮卷筒式驱动的电梯,为长行程和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现代电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上半叶,直流调速系统在中、高速电梯中占有较大比例。

1903年,奥的斯公司在纽约安装了第1台直流无齿轮曳引电梯。

1926年,迅达公司开始生产采用沃德-伦纳德(发电机—电动机组)系统驱动的直接曳引式电梯。

1946年,奥的斯公司设计了群控电梯,1949年首批群控电梯安装于纽约联合国大厦。

(完整版)PLC文献综述

(完整版)PLC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可编程控制器文献综述姓名:***学校: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班级:09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号:**********指导老师:***一序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今自动化领域中高速发展不断创新的一门学科。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可编程控制器已逐步发张发展成为以微处理器技术为核心,,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工业控制装置。

与网络技术及组态软件的配合,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如虎添翼。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既有单片机作为继电器逻辑电路替代品,又有作为现场控制的部件,又可以作为控制设备的核心部件。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它既可以作为现场控制的部件,又可以作为现场更高一级管理的控制部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成熟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已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冶金,化工,石化,水泥,食品饮料,制药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

三菱,西门子是中国多个业务领域的领先工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制造业自动化,流程工业自动化,运动控制,驱动,低压控制以及电气安装技术方面提供了各类创新,可靠,高效,和优质的产品。

并全面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产品涵盖范围广,在信息与通信,自动化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等各个行业领域处于领先优势。

三菱,西门子控制技术,能够不断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推陈出新。

其中西门子控制技术进一步在e-制造和e-控制技术方面进行新的突破,新产品不断涌现,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与应用。

二 PLC的发展史在20世纪60年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的。

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安装。

随着生产的发展,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这样,继电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常的重新设计和安装,十分费时,费工和费料,甚至阻碍了更新周期的缩短。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9年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控制装置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十项招标指标,要求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等。

基于组态技术和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组态技术和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基于组态技术和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一、材料的来源电梯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建筑物中用电作动力的升降机,代替步行上下的楼梯。

说到电梯的起源要从公元前2600 年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使用了最原始的提升系统说起,但这一类起重机的能源均为人力。

到了1203年,法国的二修道院安装了一台起重机,所不同者只是该机器是利用驴作为动力,载荷由绕在一个大滚筒上的绳子进行起吊。

此种方法一直沿用到近代直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约在1800 年,煤矿主才能利用起重机把矿井中的煤输送上来。

数百年来人们制造过各种类型的升降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只要起吊绳突然断裂,升降梯便急速地坠落到底层。

前两代无机房电梯目前在欧洲已经淘汰,淘汰的原因是安全隐患严重,所以在1997 年开始几乎没有欧洲公司再使用该类无机房电梯了。

而第三代无机房电梯属于改变前两代无机房电梯的新产品,所以一时受到青睐。

但是主机放在轿厢顶部的安全问题及噪音十分不受欢迎,所以在欧洲也没有得到发展。

在第三代无机房电梯受到发展的只有通力的电梯。

但是通力的产品虽然比前两代有了技术方面的突破,特别是主机的突破应该说对无机房技术的普遍应用提供了十分好的契机;不过共振共鸣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设计缺陷。

同时该种技术限制了速度及提升高度的提高。

(1)研究历史电梯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150 年了。

一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翻天覆地的是历史的变迁,永恒不变的是电梯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承诺。

人类利用升降工具运输货物,人员的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公元前2600 年,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就使用了最原始的升降系统,这套系统的基本原理至今仍无变化:即一个平衡物下降的同时,负载平台上升。

早期的升降工具基本以人力为动力。

1203 年,在法国海岸边的一个修道院里安装了一台以驴子为动力的起重机,这才结束了用人力运送重物的历史。

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蒸汽机后,起重机装置开始采用蒸汽为动力。

PLC文献综述

PLC文献综述

PLC文献综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文献综述一、引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设备,它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具有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易于编程和维护等优点。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PLC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PLC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文献综述。

二、PLC的定义和发展历程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的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汽车工业生产线上出现了一种名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设备,用于控制生产线的运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PLC 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PLC的研究现状目前,PL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PLC的硬件设计:PLC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PLC的硬件设计越来越先进,例如采用多核CPU、高速存储器和大容量输入输出模块等,提高了PLC的处理速度和性能。

2.PLC的软件设计:PLC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编程语言、编程环境和应用程序等。

目前,PLC的编程语言主要有梯形图(Ladder Diagram)、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 Text)等,编程环境也越来越友好,例如采用图形化编程方式等。

此外,PLC的应用程序也不断丰富,例如实现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网络通信等功能。

3.PLC的通信技术研究:随着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PLC的通信技术研究越来越重要。

基于PLC自动门控制系统的文献综述

基于PLC自动门控制系统的文献综述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今自动化领域中高速发展不断创新的一门学科。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可编程控制器已逐步发张发展成为以微处理器技术为核心,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工业控制装置。

与网络技术及组态软件的配合,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如虎添翼。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既有单片机作为继电器逻辑电路替代品,又有作为现场控制的部件,又可以作为控制设备的核心部件。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它既可以作为现场控制的部件,又可以作为现场更高一级管理的控制部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成熟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已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冶金,化工,石化,水泥,食品饮料,制药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

通过PLC控制系统作为中央处理器,来宏观整体调控自动门中各硬件设施协调工作,来完成自动打开和关闭大门。

使用红外感应器或微波发射器来感应外界的物体,当有人进如了感应范围之后,感应器通过感应到人的到来,会产生一个信号,通过PLC的模拟/数字输入部分输入PLC。

玻璃门的打开或关闭由电机控制来完成,目前少数由交流变频电机或无刷直流电机来实现。

但更多的使用步进电机来实现。

步进电机作为可靠性好,控制简单,价格低廉的动力装置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自动门。

图 2 是一个以PIC为控制器,统一控制传感器、步进电机,通过机械直线运动单元驱动玻璃门的PLC自动门控制系统。

目前一些厂家PLC供应商都提供可直接控制步进电机运动的定位控制单元,可直接控制步进电机,通过编程完成单轴,两轴插补运动。

直线运动系统设计师习惯上自行设计包括轴承、滚珠丝杠副、同步齿形带等。

设计时非常简单,零件可直接选用,但装配时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机械直线运动控制单元,将滚珠丝杠副、同步齿形带、轴承等安装在一个密闭的长壳体内,并安装有一个滑动模块。

生产商预先调整好精度、预紧力等,该单元安装有限位开关,并提供安装法兰,供电机、编码器安装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四层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12 月25 日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而与之配套的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同时,由于城市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多层建筑同样也有使用电梯的要求。

电梯作为现代智能建筑的代步工具,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节省了时间和体力,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电梯质量
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控制系统。

传统的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由继电器——接触器进行控制,其缺点是触点多、接线复杂、故障率高、可靠性差、维修工作量大等。

而采用PLC组成的控制系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它具有工作可靠性高、灵活性和通用性高、编程简单、使用方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它使电梯运行更加安全、方便。

因此,开发设计由PLC组成的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电梯的发展历史
人类利用升降工具运输货物、人员的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公元前2600年,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就使用了最原始的升降系统,这套系统的基本原理至今仍无变化:即一个平衡物下降的同时,负载平台上升。

早期的升降工具基本以人力为动力。

1203年,在法国海岸边的一个修道院里安装了一台以驴子为动力的起重机,这才结束了用人力运送重物的历史。

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蒸汽机后,起重机装置开始采用蒸汽为动力。

紧随其后,威廉•汤姆逊研制出用液压驱动的升降梯,液压的介质是水。

在这些升降梯的基础上,一代又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师们在不断改进升降梯的技术。

然而,一个关键的安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一旦升降梯拉升缆绳发生断裂时,负载平台就一定会发生坠毁事故。

生活在继续,科技在发展,电梯也在进步。

150年来,电梯的材质由黑白到彩色,样式由直式到斜式,在操纵控制方面更是步步出新——手柄开关操纵、按钮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人机对话等等,多台电梯还出现了并联控制,智能群控;双层轿厢电梯展示出节省井道空间,提升运输能力的优势;变速式自动人行道扶梯的出现大大节省了行人的时间;不同外形——扇形、三角形、半菱形、半圆形、整圆形的观光电梯则使身处其中的乘客的视线不再封闭。

如今,以美国奥的斯公司为代表的世界各大著名电梯公司各展风姿,仍在继续进行电梯新品的研发,并不断完善维修和保养服务系统。

调频门控、智能远程监控、主机节能、控制柜低噪音耐用、复合钢带环保——一款款集纳了人类在机械、电子、光学等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新型电梯竞相问世,冷冰冰的建筑因此散射出人性的光辉,人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企业是美国的奥蒂斯电梯公司,其产量约占世界电梯产量的25%。

此外,瑞士迅达电梯公司、芬兰柯尼电梯公司及后起之秀的日本日立、三菱公司在国际电梯业也有一定的声誉。

1900年,美国奥蒂斯电梯公司通过代理商Tullock & Co.获得在中国的第1份电梯合同——为提供2台电梯。

从此,世界电梯历史上展开了中国的一页。

据统计,中国在用电梯34.6多万台,每年还以约5万~6万台的速度增长。

电梯服务中国已有100 多年历史,而中国在用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却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中国电梯技术水平已与世界同步。

100多年来,中国电梯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对进口电梯的销售、安装、维保阶段(1900~1949年),这一阶段中国电梯拥有量仅约1100多台。

②独立自主,艰苦研制、生产阶段(1950~1979年),这一阶段中国共生产、安装电梯约1万台。

③建立三资企业,行业快速发展阶段(自1980年至今),这一阶段中国共生产、安装电梯约40万台。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装电梯市场和最大的电梯生产国。

三、电梯控制系统方面的发展
20世纪初期,电梯的自动平层控制系统已经通过变换电动机级数的调速方法来调整电梯运行速度的级数相继研制成功,1933年,世界上第一台运行速度为6m/s的电梯被安装在美国的帝国大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业的发展促使电梯进入了高峰发展时期,代表新技术的电子级数被广泛用于电梯领域的同时,陆续出现了裙裤电梯、超高速电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晶闸管变流装置越来越多地用于电梯系统,使电梯的拖动系统简化,性能提高。

进入20世纪80年代,通过控制电动机定子供电电压与频率调整电梯运行速度的调压调频技术研制成功,出现了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电梯。

1993年,日本生产了12.5m/s的世界最高速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电梯,结束了支流电梯独占高速电梯领域的历史。

开始的电梯大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虽然价格比较便宜,线路直观,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系统触电繁多接线复杂,且触点容易烧坏损毁;电磁机构及触点动作速度比较慢,系统控制精度难以提高;系统能耗较高,动作噪音大等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成熟,慢慢的PLC控制系统取代了继电器,它具有很多优点:可靠性强,灵活性强,易操作,维修方便等等一系列优点。

在电梯的控制系统方面,主要有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微机计算机控制三种,而PLC实际上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它采用巡回扫描的方式分时处理各项任务,而且依靠程序运行,这就是保证只有正确的程序才能运行,否则电梯不会工作,又由于PLC中的部辅助继电器及保持继电器等实际上是PLC系统存工作单元,属无触点运行,因此它比继电器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运行寿命更长,工作更加安全可靠,自动化水平更高。

我国的PLC研制、生产和应用也发展很快,有其在应用方面更为突出。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随国外成套设备、专门设备引进了不少国外的PLC。

此后,在传统设备改造和新设备设计中,在PLC的应用逐年增多,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PLC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起到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不少科研单位和工厂在研制和生产PLC,如无线电二厂、华光电
子公司、香岛电机制造公司、A-B公司等。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的控制系统会越来越好,朝着绿色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

四、电梯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会向更高速方向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多,随着建筑特越来越高,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要求电梯的运行速度也要不断提高。

其次,向多用途方面发展,电梯在工业、矿业、建筑、商业、军事上已广泛使用。

长征捆绑式火箭,就是靠专用电梯来安装检查的。

我国有的城市规定,民用住宅楼七层以上必须安装电梯,电梯的使用围将越来越广泛。

而且,随着城市的现代化,电梯不但在垂直运输方面发展,而且也向水平运输方面发展。

在重要的场所,如机场、大型广场等安装自动人行道,也已经开始广泛地使用起来。

五、总结
电梯技术的发展水平体现了社会的科学文明。

摩天大楼的高度限制,不仅是建筑技术上的因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受电梯提升高度的限制。

相信,随着电梯技术的开发研究,高效、高速、智能化控制的电梯一定会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

无机房、无齿轮、电磁兼容性、远程监控等技术将是电梯工业今后几年的重要研究方向。

并且,随着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电梯会朝着绿色化,智能化,低能耗,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发展。

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垂直运输。

六、参考文献
[1]王恒升,丹峰. .PLC电梯控制系统设计[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99
[2]黄桂梅,永立.PLC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07
[3]施武生. 优化I/O量的PLC电梯控制系统[J]. 电工技术, 1999
[4]丁建锋.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J]. 硅谷,2010
[5]周美兰,周封,王岳宇.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M].:科学,2003.5
[6]常晓玲.电气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M].:机械工业,2005.1
[7]王信义.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M].:机械工业. 2000
[8]史国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M].:化学工业,2004.1
[9]Colin Chambers, Mike Holcombe, Judith Barnard.Introducing X-machine models to verify PLC ladder diagrams Computers in Industry.V ol45(3),2001.7,P:277-290 [10]David J. Dougall.Applications and benefits of real-time I/O simulation for PLC and PC control systems.SA Transactions,V ol36(4), 1997, P:305-311
[11]杜珺. PLC垂直电梯在多层建筑物中的运行控制[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0
[12]计科,王志和. 基于PLC电梯模型控制策略设计与实现[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1
[13]许少衡,廷锋. 基于PLC电梯控制系统设计的创新实验[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
[14]亚丽,宋爱娟. PLC电梯控制系统设计[J].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1
[15]章丽芙.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J]. 电气开关,2006
[16]徐月华,汪仁煌. PLC在电梯电控模型中的应用[J]. 微计算机信息.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