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体系结构简介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它包含了所有的高层协议。最早的高层协议包括虚拟终 端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 协议(SMTP)等。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其它的协议 也加入到了应用层,如: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等。
组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尽管与OSI模型相关的协议已经很少再使用了,但是该
模型本身是非常通用的,而且仍然有效。TCP/IP模型正 相反:模型本身并不非常有用,但是协议却已被广泛使 用开了。
1.1 OSI参考模型
它是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的一份提案为基础的。该模型称 为“ISO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短起见,我们将它称为OSI模型。
物理层 主机B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主要确定介质的规格、 数据呈现和传输的规格、接头的规格等。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用于通信过程中的 同步、检测以及介质访问控制。 网络层(network layer),主要用于网络中节点的 定址和通信路径的选择。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用于流量控制、检测与 错误处理。 会话层(session layer),用于约定传输的各种参数 以及传输的起始和终止。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主要完成内码转换、 压缩/解压、加/解密等方面的工作。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大量的网络应用程序 都属于这一层的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1.OSI参考模型: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国际标准的概念框架,用于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层次和功能。

它将网络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2.TCP/IP协议族:TCP/IP是一种网络协议族,它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TCP/IP协议族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TCP/IP协议族还包括IP地址、域名系统(DNS)、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它们协同工作,完成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3.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它通过将网络上的计算机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提供。

客户端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获取服务的终端设备,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主机。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回应,完成数据的交互和处理。

4.P2P网络:P2P(对等)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所有的计算机都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P2P网络不依赖于专用的服务器设备,而是通过直接连接来交换数据。

P2P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它能够更好地抵抗单点故障和网络拥塞。

5.三层网络体系结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网络设计架构,它由三层构成: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分布层负责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安全策略,接入层则负责用户与网络的连接。

这种分层结构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管理性。

上述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地利用和组织网络资源,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还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创新将继续推动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互联网的架构

互联网的架构

互联网的架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架构也逐渐升级。

一直以来,互联网架构具有高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其成为现代信息技术领域最具竞争力和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一、传统的互联网架构初探早期的互联网架构采用的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该模型类似于单机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即将应用程序作为客户端运行在用户电脑上,而数据则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远程服务器上。

在这种架构下,客户端和服务器是明显区分开来的,且通信采用的是简单的请求-响应模式。

这种架构带来的好处是:1. 高度集中的控制2. 高效的计算资源利用3. 明确的接口和协议但是,该模型存在着如下的弊端:1. 单点故障2. 单一集中式数据库,容易遭受攻击3. 无法支持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二、现代互联网架构为了克服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所带来的种种缺陷,现代架构发展出了多种模式。

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模型分别是面向服务架构(SOA)和REST架构。

1. 面向服务架构面向服务架构(SOA)是一种基于组件的、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

在该模型下,服务是系统中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交互界面。

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可扩展的、自包含的和自描述的。

该模型带来的好处是:1. 保护现有投资2. 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3. 增加了组件可重用性但是,SOA 架构的缺点也比较明显:1. 复杂性2. 运行时开销3. 易错2. REST架构REST架构是基于HTTP 协议的、分布式系统的一种软件架构风格。

与传统的基于服务的架构相比,REST架构更注重资源的表达。

该模型带来的好处是:1. 简单性2. 易扩展性3. 容易与 Web 整合但是,该模型的缺陷也是比较明显:1. 缺少标准化2. 客户端知识需求较高3. 性能和安全性的限制三、互联网架构的未来当前,互联网架构正在经历一个由分布式架构转向分散化、去中心化的趋势。

这种新型架构又称作去中心化云架构。

去中心化云架构的好处是:1. 去中心化2. 无法被攻击3. 独立,无拖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也将看到更多新型的架构出现和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架构,指的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和协议架构,它决定了互联网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互联网的拓展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一、逻辑架构网络逻辑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互相之间的关系。

它是网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以分层的方式进行组织,从上至下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 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它主要负责处理和管理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这一层上,包括了很多常见的协议,如HTTP、FTP、SMTP等。

2.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网络数据的传输和速率的控制,它负责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负责传输和接收。

这一层也包括了两个主要的协议:TCP和UDP。

3.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寻找最佳的路径,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强调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

在这一层上最常见的协议是IP协议。

4.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主要负责将网络层传过来的数据包转换成适合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包。

最常见的协议是以太网协议。

5. 物理层物理层负责传输和接收网络中的数据以及硬件的控制。

它决定了数据的传输速率、数据的格式和传输媒介等。

最常见的传输媒介是有线和无线两种。

二、物理架构网络物理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媒介等硬件设备的布局、位置和组成。

物理架构包括以下几种架构方式: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其覆盖范围通常在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校园内。

局域网的传输速率非常快,最常常用的网线是双绞线。

2. 城域网(MAN)城域网是指在一个城市或者地理范围比较大的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常用的传输媒介是光纤。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在一个大范围的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它由多个局域网和城域网组成。

广域网的传输媒介是电话线路或者无线电波。

三、协议架构网络协议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通信协议以及协议之间的关系。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互联网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接入部分和边缘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协议规范等。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建设对于整个互联网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是由一系列的网络节点和网络设备组成的,其中包括了多个主干网、骨干网和互联网交换点。

这些网络节点和设备通过高速传输线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基础设施。

核心部分的设计是为了提供高速的全球覆盖能力和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为了实现高可用性,核心网络通常使用容错技术和冗余设计,以保证数据能够在网络中的多条路径上传输。

互联网的接入部分是指用户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部分,包括了各种形式的接入设备和接入网络。

接入设备包括了个人电脑、手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接入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如以太网、光纤网络)和无线网络(如Wi-Fi、蓝牙、移动网络)等。

接入部分是互联网与用户交互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关系到用户体验的质量和互联网的可用性。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是指网络中的各种应用系统和服务,包括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视频流媒体、在线游戏等。

边缘部分的设计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供方便、快速、安全的应用服务。

边缘部分也是互联网的繁荣之所在,各种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各个部分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和标准连接在一起,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互操作性。

最常用的协议是IP协议(InternetProtocol),它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对数据包进行路由和传输。

除了IP协议,还有许多其他的协议和标准,如TCP、UDP、HTTP、FTP、DHCP、DNS等,它们各自负责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体系结构也在不断演化和改进。

目前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已经趋向于更加分布和去中心化的方向。

例如,内容分发网络(CDN)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更快地获取互联网上的内容;云计算的兴起,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和使用各种计算资源和应用服务。

互联网网络结构解析

互联网网络结构解析

互联网网络结构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

当我们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后,便可迅速地联入互联网。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这个世界中复杂的网络结构是如何运作的呢?本篇文章将为你解析互联网网络结构。

一、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是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全球性网络,可以让任何人与任何人交流信息。

通常我们所说的互联网是指一系列网络结构的集合,其中包含了数以亿计的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

这些设备相互连接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使得信息传输变得极为便捷和快速。

二、互联网网络结构1. 互联网的结构互联网整体上分为三层结构:网络接入层、网络中间层和网络核心层。

网络接入层包括我们家中的路由器、电信公司的出口设备等,在互联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网络中间层包括各个运营商的网络、骨干网等,在互联网中扮演着传输数据的角色。

网络核心层是互联网中最中心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这里集中了全球一些最大版单个实体互联网路由器。

结构图如下:2. 网络接入层网络接入层是互联网中最底部的部分,也是我们使用互联网过程中最直接的部分。

网络接入层包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设备,包括个人电脑上的网卡、路由器等。

在通信方面,我们直接与它进行交互,将我们所需要发送的信息发送到网络接入层后被传输到下一层。

3. 网络中间层网络中间层主要由许多大型网络运营商构成。

这些运营商通常运营比较庞大的网络,包含了数以千计的路由器和其他传输设备。

在互联网中很多信号需要经过多个网络中间层,这些网络中间层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这些网络体系被称之为互联网的骨干。

4. 网络核心层网络核心层就是互联网的最核心部分,它包含了全球最大的路由设备,这些设备会自动计算最佳路线和速度,将数据从发送方传递到接收方。

网络核心层占据着互联网总流量的大部分,它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格化连接,保证了互联网的快速稳定。

三、技术原理1. IP 地址的作用IP地址作为互联网中的地址编号系统,就相当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地址邮编一样。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决定了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式和协议。

下面是对网络体系结构的完整版知识点总结:1.OSI参考模型:- OSI模型是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的缩写,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

-OSI参考模型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分解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一个特定的功能,并通过接口与相邻的层次进行通信。

-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TCP/IP参考模型:- TCP/IP模型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缩写,是互联网最常用的体系结构模型。

-TCP/IP参考模型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提供与硬件设备(如网卡)之间的接口,互联网层负责寻址和路由,传输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层则负责应用程序的通信。

3.物理层:-物理层是最底层的层次,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信号发送到物理介质上,以及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比特流。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定义物理接口标准、传输速率、传输模式和物理连接标准等。

4.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负责将比特流划分为帧,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理寻址、帧同步、流量控制和错误检测与纠正等。

5.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在计算机网络中寻址和路由,以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确定数据包的路径和转发,实现逻辑寻址和分组交换等。

6.传输层:-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包括面向连接的传输和无连接的传输,以及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7.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结束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

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处理信息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

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

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

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在TCP/IP协议中,SMTP协议是一种( )的协议。 17 在应用层协议中,( )既依赖TCP协议,又依赖UDP协议。 18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 ) 。 19 TCP/IP模型的互联层采用的IP协议是一种( )服务协议。
20 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
) 。
21 是指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 22 在不使用中继器的情况下,双绞线与集线器之间的距离最大为( )m。 23 ( )由内导体、外屏蔽层、绝缘层及外部保护层组成。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24 ) 。 25 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方法称为( )。 26 外置调制解调器的 ( )端口用来连接计算机的异步通信端口。 )。
)
43 在网络互联的几种类型中,( )互联主要是通过网桥来实现互联。 44 在网络互联中,在网络层实现互联的设备是( )。 45 在网络互联的层次中,( )是在数据链路层实现互联的设备。 如果一个单位中的两个部门各有一个局域网,那么将它们作为两个子网互联起 46 来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 如果有多个局域网需要互联起来,并希望将局域网的广播信息很好地隔离开, 47 那么最基本的方法是用( )。 在路由器互联的局域网中,每个局域网只要求( )及以上高层的协议相同 48 。 ( )是一种网络存储转发设备,它能够接收、过滤与转发不同网络进入的 49 数据链路层的帧 。 50 ( )是Internet中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的载体。 TCP/IP协议是Internet中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必须共同遵循的一种 ( 51 )。 52 在Internet的管理机构中,( )负责技术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 53 ( )是我国Internet主干网的管理机构。 54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英文缩写是( )。
Hale Waihona Puke 数据链路 层 网络层 MAC地址 可视电话 网络层 CIDR 目标端口 号 OCTOPUS LLC地址 数字电视 传输层 LMI 顺序号 Newhall
传输层 IP地址 拨号上网 会话层 DLCI 发送端口 号 DATAPAC
会话层 端口号 收发邮件 物理层 VPN 校验和 ARPANET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155 下面属于OSI体系结构中通信子网层的有哪几项:(
)
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一端按ELA/TIA568A线序,另一端按ELA/TIA568B线 156 序),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可为:( ) 157 局域网中需要的协议有:( 158 WAN连接类型有:( 159 属于广域网协议的是:( ) ) ) )
27 利用虚电路方式传输数据时,首先进行的是 ( 28 ATM网中,信元头的长度是( 29 ( )的。
)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出错的概率。
30 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是( )。 31 ATM采用的是( )复用的工作方式。 数据在通信信道传输的过程中,对数据传输的误码率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 32 ) 。 33 共享介质的以太网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 )。 34 基本的以太网的拓扑结构是( )。 35 IEEE 802参考模型只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 )。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下列哪些地址为Internet保留的私有地址: 下列哪些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 下列哪些协议属于应用层 下列哪些协议属于应用层协议 下列那些属于网络管理功能() 下列四项内容中,属于Internet(因特网)基本功能是 下列协议哪些属于网络层协议( ) ISDN的全称为“综合业务数字网”。( ) ADSL上传和下载的速率必须是相等的。 ( ) 在环型号络中,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基本不影响其他的节点。 ( ) IPV6地址的长度是64位。 ( ) 超五类双绞线的有效传输距离可达200米。 ( ) 红外线的传输速度一般都会比蓝牙要快。 ( ) 在“本地连接”图标上显示一个黄色的“!”号,则表示网线没有与网卡连接 好。 ( ) HUB只能起到对信号再生和放大的作用,不能隔离冲突域或广播域。 ( ) LAN与WAN最根本的区别是通信距离与传达输速度。( ) 电路交换的利用率高于分组交换。( ) 双绞线不仅可以传输模拟信号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 异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 ) 半双工与全双工都有两个传输通道。( ) 快速以太网和吉比特以太网均采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 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应用层。( ) OSI参考模型中的应用层能互译不同的数据格式,诸如ASCII码和EBCDIC之间的 转换。( ) 通常所说的TCP/IP是指TCP协议和IP协议。( )
187 网络操作系统有哪些 188 网络常见的拓扑形式有 189 网络分层的优点包括 190 网络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主要有
191 为了通过电话线连入Internet,以下哪几项是必要的? 192 物理层实现的主要功能在于提出了物理层的 193 下列技术中,属于网络安全的技术有哪些 194 下列哪些IP地址是B类IP地址( )。
)。
140 以下属于私用IP地址的是:(
141 下面属于OSI体系结构中通信子网层的有哪几项:( 142 143 144 145
) )
下列哪些设备属于计算机网络硬件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给用户带来( )服务。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包括:( ) 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哪几种拓扑结构:(

146 下列选项中,对路由器描述正确的有:( ) 147 下列选项中,哪种传输属于无线传输:( )
55 两个站之间以数据报的方式发送分组,则发送过程应为( ) 一般的局域网中,有一个负责网络文件使用权限供网上资源共享的服务器称 56 为:( ) 57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交换机所具备的功能:( ) 58 下列哪个设备不属于数据链路层:( )
59 下列选项中,哪个协议与其提供的服务不相对应:( ) 60 以太网中常采用的是以下哪种技术:( ) 61 OSI体系结构第四层是哪一层:( ) 62 10BASE-T使用下列哪种线缆:( 63 160.128.1.1属于哪类地址:( 64 IP协议的核心问题:( ) ) )
160 在172.16.1.1/23 网络内的可用主机有:(
161 能够实现上网方案的是:(

162 以下关帧中继网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163 以太网标准使用双绞线作传输介质的是 164 IEEE802.1Q适应的局域网技术有 165 IEEE802委员会所推荐的IEEE802模型包含了:

166 OSI的会话层处于 ( )提供的服务之上,给 ( )提供服务 OSI考模型规定了物理层的几个为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联接所需要的特性是 167 、 168 TCP/IP分层模型中的通信子网层与OSI参考模型中哪两层相对应:
C D A C C D D C D B C C B D C D B C D
资源子网 局域网 通信子网 广域网 环型拓扑 网状拓扑 树型拓扑 星型拓扑 树型拓扑 网状拓扑 星型拓扑 环型拓扑 广域网 CCITT 网络层 比特序列 城域网 IETF 传输层 分组 主机-网 络层 局域网 ISO 会话层 报文 网络层 互联网 ATM Forum 表示层 帧 应用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 1 是:( ) 在OSI参考模型中,上层协议实体与下层协议实体之回的逻辑接口叫做服务访 2 问点(SAP)。在Intenet中,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是:( ) 3 在以下网络应用中,要求带宽最高的应用是:( ) 4 不属于TCP/IP模型的层次是:( ) 5 帧中继的地址格式中,表示虚电路标识符的是:( ) 6 下面信息中( )包含在TCP头中而不包含在UDP头中。 7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 )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 在计算机网络组成结构中,( )负责完成网络数据的传输、转发等任务 8。 9 在( )构型中,结点通过点到点通信线路与中心结点连接。 10 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 ) 。 如果要在一个建筑物中的几个办公室进行连网,一般应采用( ) 的技术 11 方案。 12 OSI参考模型是由( ) 提出与制定的。 13 在OSI参考模型中,( )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 14 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_)。 15 在TCP/IP参考模型中,( )负责将报文分组从源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
36 IEEE 802.3协议是(
) 。
37 ( )是真正在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上统一的星型拓扑结构。 快速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比普通以太网快10倍,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38 。 39 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 )。 40 虚拟局域网与传统局域网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方面。 41 交换式局域网增加带宽的方法是在交换机的多个端口之间建立( )。 42 总线型局域网的结点在发送数据时采取( )。
178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有: 179 局域网的典型特性是 180 局域网可采用多种通信介质,如


等. )子层"
181 局域网体系结构中,将数据链路层分为( 182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三个主要技术是:
)子层和(
183 目前采用最多路复用的方法有哪两种 如果你想将实验室中的几台微型机连成符合10BASE-T标准的以太网,那么你需 184 要购置 185 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 186 通常所说网络安全包括
65 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哪一层? ( ) 城域网是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一种大范围的高速网络,采用IEEE的哪种 66 标准:( )
67 Internet上所有计算机是通过( 68 通常发送E-mail的协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