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实验改进一则_铝热反应实验创新_刘明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铝热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在化学实验中它经常用来表示特定物质的反应性能。
它的主要原理是将铝粉与氯化钠溶液及硫酸铝混合后放置在一定温度(通常为100-150摄氏度)下得到反应,最终产物为氯化钙,其中铝热反应可以用来演示特定物质对温度和pH值的反应。
然而,这种反应也存在一些问题,像很难用该反应精确测量出钠的量,或者由于温度的影响而影响产物的持久性及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种铝热反应的改进方法等光谱比色法,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出钠的量而无需准备多余的耗材,而且温度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它可以有效地抑制铝热反应中的活性氯离子,提高持久性及效率。
下面将介绍铝热反应改进的原理及其测量准确度。
首先,这种改进的原理是利用色谱仪对光谱模式的测量,从而精确测量出钠的量,其测量原理如下:将氯化钠(NaCl)溶液与硫酸铝(Al2SO4)混合,然后放置在室温下,当温度升高达到90-150摄氏度时会出现铝热反应,使铝粉产生物质反应,当反应持续一段时间后,在色谱仪中输入该混合物,并设定一定频率,不断采集该混合物中反应物的吸收光谱;然后,根据反应物的吸收光谱来计算该反应混合物中钠的量,经过反复测量和校准,最终可以准确得出该反应混合物中钠的量,从而精确测量出钠的量。
另外,精确测量出钠的量还能有效地降低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根据上述的原理,反应混合物中的氯离子会有所抑制,从而能够防止氯离子过多地产生和释放,有效地抑制了铝热反应中的降温反应,从而提高了持久性及效率。
总之,经过等光谱比色法改进的铝热反应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出钠的量,同时减少了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铝热反应的持久性及效率。
未来,经过更多的实验验证,这种实验方法会成为研究人员更好理解及计算反应中更多的参数的主要手段。
综上所述,等光谱比色法改进的铝热反应技术已经在实验中获得了更高的准确性,从而可以让化学实验变得更加有效,具有更高的可行性。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铝热反应实验是指铝与氧气反应产生的燃烧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改进实验条件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原理:铝与氧气反应生成铝的氧化物(Al2O3),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铝热反应属于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进行。
实验材料和仪器:- 铝片:纯度较高的铝片,质量约为1g。
- 气室:具有透气性能的容器,可与外界环境隔绝。
- 高温度计:用于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 三脚架和万能夹:用于悬挂铝片和支撑气室。
- 点火器:用于点燃反应物。
实验改进方法:1. 实施条件的改进:- 温度:提高实验温度有助于铝与氧气的反应速率。
可以使用高温电炉或火焰加热器进行加热,保证反应温度在800℃以上。
- 纯度:使用高纯度的氧气和铝片,以减少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氧气流量控制:通过调节气室和外界环境之间的通气孔大小和数量,控制氧气的流动速度和稳定性。
2. 实验方法的改进:- 双管装置:设置两个不同尺寸的气室,一个用于放置铝片,另一个作为检测装置。
通过比较两个气室中氧气的流量差异,可以准确测量铝热反应的氧气消耗量。
- 点火方式:可使用点火器替代直接用火焰点燃实验物质,以减少实验误差。
- 实验记录:对反应温度、氧气消耗量、铝片消耗量等变化进行实时记录,并在实验后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性:-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仪器仪表是否正常,以避免实验操作错误。
- 实验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化学品和高温对皮肤的伤害。
-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环境安静,以减少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将产生的废弃物正确处理。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记录所得的数据,可对铝热反应的温度变化、氧气消耗量和铝片消耗量进行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图表展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可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改进后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实验的改进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加深对铝热反应机理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基础。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铝热反应是指铝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过程。
这种反应具有剧烈的放热性质,可以产生高温、高压和高能量的条件,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材料科学、燃料和能源等领域。
铝热反应的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反应过程不稳定、反应速度难以控制以及产品纯度低等。
为了改进铝热反应实验,提高其稳定性和可控性,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进措施:1. 反应体系优化:选择适当的溶剂或添加剂来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温度和浓度等参数,以提高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可以添加少量的酸或碱来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使反应过程更加稳定。
2. 反应条件控制:通过调节反应物的浓度、温度或压力等条件来控制反应速度和产品的纯度。
可以控制铝粉的粒径、形状和含氧量等参数,以改变反应速度和产物的性质。
3. 反应容器设计:设计合适的反应容器,使反应体系更加稳定和可控。
可以采用封闭式反应容器或防爆容器,以防止反应体系突然爆炸或压力突增。
4. 确保安全性: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防止有毒气体的积累等。
5. 装置监测和控制:在实验中,可以使用温度、压力、流量和浓度等传感器来监测反应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变化,并通过控制装置来调节和控制反应条件,以保持反应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6. 使用催化剂:添加适当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可以采用铂、铁、铜等金属的催化剂来促进铝热反应的进行。
7. 反应后处理:在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离,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利用率。
可以通过过滤、洗涤、结晶和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产品。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可以通过优化反应体系、控制反应条件、设计合适的反应容器、确保实验安全性、使用催化剂、监测和控制装置以及进行后处理等措施来实现。
这些改进可以提高反应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提高产物的纯度和利用率,为进一步的应用和研究提供更好的基础。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铝热反应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观察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学生可以了解金属与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以及金属元素的性质。
传统的铝热反应实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不能有效收集等。
需要对铝热反应实验进行改进,以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增加学生的实验体验。
一、改进实验器材传统的铝热反应实验中,通常使用的是试管进行操作,此方法中氢气容易外溢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可以使用氢气收集器代替传统试管,氢气收集器有盖子并且带有阀门,可以有效避免氢气外溢,并且方便气体的收集和观察。
二、改进实验步骤1. 在实验操作前,需要向学生说明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且强调产生的氢气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收集。
2. 实验时,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氢气收集器中,并控制好放入铝箔的数量,以免反应产生的氢气过多而无法有效收集。
3. 为了更好地观察反应过程,可以向氢气收集器中加入几滴洗涤液,使生成的气泡更为明显,加深学生对于反应过程的理解。
三、改进实验评价除了改进实验操作步骤和器材外,还需要对实验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包括实验的安全性、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等方面。
1. 安全性: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更加安全,避免了氢气外溢造成的安全隐患,学生和教师对于实验操作更加放心。
2. 便捷性: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更加便捷,更加适合大规模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效率。
3.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改进后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学生更容易理解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原理,对于金属与酸碱反应的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改进实验示范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通过改进后的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对实验进行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更直观地了解铝热反应实验的特点和规律。
配合适量的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金属与酸碱反应的知识。
五、改进实验教材在更新实验教材时,可以对改进后的铝热反应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所需的器材、操作步骤、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评价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了解到改进后的实验内容,并且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能够更加顺利。
案例3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设计
后的
优点
1.将盛放药品的纸漏斗改换为大号玻璃漏斗。去掉玻璃漏斗下端的玻璃短颈,让熔融物顺利滴落,在其内壁涂一层薄的凡士林,用来绝热,防止玻璃漏斗炸裂,且较高的玻璃内壁可以防止火星四溅,保护师生免受火星灼伤。
2.蒸发皿用铺有细沙的玻璃水槽代替。这样,熔融物滴落水中迅速冷却所形成的小球不会沾到细沙,形状圆润,清晰可见。
2.将两张圆形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贴于涂有凡士林的玻璃漏斗内,其中,外侧纸漏斗须用水润湿,在其底端剪一小孔。
3.用电子桌秤称取干燥的氧化铁粉末1.25g、铝粉0.50g,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里,在混合物中央放少量氯酸钾并插入长约5cm的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并迅谏盖卜玻璃置子,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用镊子夹取水槽中的熔融物一铁珠,观察其表面是否光滑。
3.增加烟尘吸收装置。由于透明玻璃罩与玻璃漏斗之间密封严密,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使浓烟迅速膨胀进入上端玻璃罩子,再经过橡皮管通入水槽被吸收,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烟尘对空气的污染。
4..节约药品用量。教材给出的药品用量为氧化铁粉末5g、铝粉2g,在被引燃瞬间火星四溅且伴有大量浓烟,火光刺眼,浓烟呛鼻,危害师生健康。实验改进过程中,经反复实验,氧化铁粉末和铝粉用量分别为1.25g和0.50g为宜,药品比例不变,但用量减少,当被引燃之后,整个反应在玻璃漏斗与玻璃罩子组成的较大的密闭空间内进行,实验现象依然清晰可见,但四溅的火星得到有效控制,把火光对师生眼睛的刺伤降到最低。
二、实验注意事项:
1.涂在玻璃漏斗上用来绝热的一层凡上林厚度大约1-2mm即可。不宜太厚,太厚会消耗大量凡士林也不宜太薄,太薄则达不到绝热的目的,容易使玻璃斗炸裂。
2.紧贴玻璃漏斗的滤纸要润湿,防止引燃凡士林。
经典实验改进一则_铝热反应实验创新_刘明

———铝热反应实验创新
□ 刘 明1 许 瑾2 刘 卉2 李扬航2
1. 广西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545001; 2. 广西柳州市第六中学 545005
铝热反应是 高 二 化 学 重 要 的 演 示 实 验,而 一 线教师在 按 课 本 或 教 参 介 绍 的 方 法 试 做 该 实 验 时,往往不易 成 功。我 校 化 学 组 把 这 个 实 验 教 学 难 点 作 为 一 个 科 研 课 题 来 研 究 ,经 过 认 真 思 考 、反 复试做,终于 成 功 地 克 服 了 课 本 上 的 不 足。在 全 市高中化学教师 实 验 培 训 课 上,我 们 成 功 演 示 了 该 实 验 ——— 景 象 十 分 壮 观 ,火 星 喷 出 高 ,生 成 的 灼 热铁珠红热在 1min 以 上! 课 后 不 少 老 师 对 我 们 说: “想不 到 经 过 改 进 可 以 看 到 如 此 壮 观、震 撼、 成功的实 验。”下 面 谈 谈 改 进 该 实 验 的 一 些 具 体 做法。
· 36 ·
Educational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 Vol. 29,No. 3,2013
验,只 要 把 1. 5mm 宽 的 镁 带 要 点 燃 的 部 位 剪 成 0. 5mm 宽即可。经过这 样 处 理 的 镁 带,一 根 火 柴 就能引燃它! 在 上 述 引 燃 铝 热 剂 的 实 验 中,一 般 采用 2 ~ 3 根镁带较好。用坩埚钳把燃着的镁带 以 45°度角接近铝热剂( 不需助燃剂 ) ,片刻,铝热 剂即被引发。
并不 需 要 特 殊 干 燥,笔 者 直 接 取 试 剂 瓶 中 的 Fe2 O3 、MnO2 、CuO 分 别 与 铝 粉 按 5 ∶ 2、4. 8 ∶ 2、9 ∶ 2 混 合 ,都 能 顺 利 完 成 铝 热 实 验 。
铝热反应的实验改进

铝热反应的实验改进1.本次实验以通电钨丝创造高温环境的方法,代替化学试剂引发铝热反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钨丝只有通电才能引发反应,使得实验引发更容易被控制,成功率极高。
第二,微量高效,一次实验仅需3cm钨丝,3g铝热剂,且效果明显,清晰直接。
第三,避免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的使用,实验更加安全平稳。
第四,实验仅需220V交流电即可引发,实验步骤得到精简,更为清晰明了,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感受楚五,整个实验清洁环保,完全在大玻璃瓶内完成,通过瓶且加盖石棉盖,瓶底加垫人棉层防火,污染物与烟尘司控,符合绿色化学标准。
2.实验装置制作耐高温瓶盖:将与大玻璃瓶配套的塑料瓶盖中塞满石棉,并钻两个孔。
导线进瓶盖:将两根覆盖玻璃丝的15cm长铜导线直插入瓶盖两孔中10cm并固定。
导线接电路:将瓶盖上方两根铜导线分别连接带有插头,开关的火线与零线钨丝入电路:将瓶盖下万导线弯成钩状,将钨丝两端分别挂在两钩上瓶底垫石棉:取出深度约为15cm的大玻璃瓶,向瓶内底部垫入石棉至5cm高,以防铝热反应产生高温,损坏装置3.实验仪器及药品实验器材:铜导线,黑胶布,接线柱,带有插头、开关的导线,220V交流电源,大玻璃瓶,石棉,研钵,药匙,漏斗,电子天平。
实验药品:铝粉,四氧化三铁,钨丝。
4.实验原理5.实验步骤第一步:用电子天平称量2.5a铝粉,7.0g四氧化三铁,以研钵碾碎混匀,配置铝热剂。
第二步:将3g铝热剂(由四氧化三铁与铝粉组成)用漏斗放入大玻璃瓶底的石棉上,摊开成长约2CM,宽为1CM的矩形,并将已接入电路的钨丝准确置于铝热剂上方与之接触,塞紧瓶。
第三步:向钨丝通电使其升温,瞬间引发铝热反应第四步: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得出正确结论。
6.实验现象瓶内产生明亮火焰数秒,发出明显火光,固体持续红热,直至最后出现银白色固体(铁块)。
铝热反应实验的电学改进方案

铝热反应实验的电学改进方案铝热反应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实验之一,通过观察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金属与酸碱性物质的反应。
在传统的铝热反应实验中,我们注重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却忽略了电学方面的改进。
为了更好地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考虑对铝热反应实验进行电学改进,引入电学元素,提高实验的互动性和视觉效果。
一、改进方案1.引入电解槽传统的铝热反应实验中,我们只注重了化学反应产物的观察,忽略了电学元素。
我们可以改进实验装置,引入电解槽,通过电解槽将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释放的氢气收集并通过导管输送到电解槽中,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氢气在电解槽中的电解现象,加深对电化学的理解。
2.增加电流表和电压表观测在改进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加上电流表和电压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铝热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电压等电学数据,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反应和电学理论的理解。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探讨铝热反应产生氢气的电解机制,从而更全面地了解铝热反应。
3.实验数据分析改进后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探讨,比较传统实验和改进后实验的结果差异,加深对化学和电学知识的理解。
二、改进意义1.提高趣味性传统的铝热反应实验只注重产物观察,缺乏电学元素的引入,学生可能对实验缺乏兴趣。
改进后的实验引入了电学元素,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铝热反应中的电解现象,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增强实践性改进后的实验增加了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增强了实践性,促进学生对化学和电学理论的掌握。
3.全面理解三、实施方法1.改进实验装置在传统的铝热反应实验装置中,加入电解槽和电流表、电压表等电学元素,提高实验的电学性质。
2.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3.加强实验讨论四、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引入电学元素的改进过程中,要加强实验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2.指导学生合理操作在进行改进后的实验时,要指导学生合理操作实验装置,避免发生意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仪器与实验》第 29 卷 2013 年 第 3 期
· 35 ·
图1
钻穿一个直径 为 10 ~ 12mm 的 孔,然 后 用 凿 子 将 孔四周凿成 凹 形,再 用 水 泥 浆 美 化 一 下 即 成。也 可以找一个合适 的 废 弃 的 塑 料 盒,把 小 试 管 口 在 酒精灯加热后在 塑 料 盒 底 部 中 间 熔 一 个 孔,在 小 试管周围放入水 泥 浆,约 3h 后 轻 轻 转 动 试 管,把 试管取出即可( 可以一次多做几个备用) 。实验 时 ,在 孔 底 部 塞 上 一 小 截 胶 塞 或 木 塞 ,然 后 放 入 一 药匙的细沙,再 放 入 铝 热 剂。铝 热 剂 反 应 时 现 象 见图 2。
图3
些金属管( 熔点较低) 熔化而发生危险。笔者常 用的是易得的废弃靠椅中的圆铁管( 铝热反应后 铁管基本变成 Fe3 O4 ) 。
图4
该反应容器的优点: 废铁管易得,课前只要锯 下几小截即 可。实 验 时,学 生 可 以 直 观 看 到 反 应 的 整 个 壮 观 、震 撼 的 过 程 。 学 生 赞 叹 不 已 。
( 4) 如何引发铝热反应 引发铝热反应 需 要 较 高 温 度,若 直 接 用 燃 着 的火 柴、木 条、酒 精、汽 油 等 引 发 铝 热 反 应 几 乎 不 可能。所以引发铝热反应又是该实验的难点。经 反 复 试 验 ,我 们 向 大 家 提 供 以 下 两 种 较 为 理 想 、可 行的方法。 ①用坩埚 钳 夹 着 点 燃 的 镁 带 直 接 点 燃 铝 热 剂 ,此 法 最 快 、最 好 也 最 有 效 。 点燃铝热剂的经典做法一般都是按教材中说 的,点 燃 镁 带 并 在 氯 酸 钾 助 燃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的。 由于镁带是由上 往 下 燃 烧,此 时 火 焰 对 下 部 预 热 的 贡 献 很 小 ,再 加 上 空 气 流 动 带 走 一 部 分 热 量 ,所 以镁带不能顺利 继 续 燃 烧 引 发 铝 热 反 应,启 动 反 应的成功率较低,有 时 往 往 要 反 复 点 燃 几 次 才 能 成功,故不少老师 在 课 堂 上 演 示 该 实 验 时 都 是 提 心 吊 胆 的 。 几 年 前 ,笔 者 就 想 过 ,既 然 燃 着 的 镁 带 插入铝热剂中能 将 其 引 燃,那 么 能 否 用 燃 着 的 镁 带在铝热剂 表 面 引 燃 呢? 笔 者 试 做 了 一 下,竟 然 实验成功了! 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竟在不经意的 一瞬间解决了,真 是“踏 破 铁 鞋 无 觅 处,得 来 全 不 费工夫”啊! 后 来 笔 者 还 发 现,在 课 堂 上 要 想 点 燃镁带还不 是 很 容 易 的。 究 其 原 因,主 要 是 因 为 镁带与 空 气 中 的 氧 气 接 触 面 过 小 的 问 题。 经 实
并不 需 要 特 殊 干 燥,笔 者 直 接 取 试 剂 瓶 中 的 Fe2 O3 、MnO2 、CuO 分 别 与 铝 粉 按 5 ∶ 2、4. 8 ∶ 2、9 ∶ 2 混 合 ,都 能 顺 利 完 成 铝 热 实 验 。
②若多个平 行 班 都 要 做 该 实 验,实 验 员 可 把 金属氧化物与铝 粉 按 一 定 比 例 配 好,放 在 一 个 密 闭的广口瓶中待用 ( 可存放几年不影响使用) 。 这 样 ,可 以 节 约 任 课 老 师 的 宝 贵 课 堂 时 间 。
②用特殊打火机或手枪打火机直接点火。 一 次 ,笔 者 经 过 菜 市 场 ,看 见 商 贩 用 一 种 特 殊 打火机的火焰在 演 示 焊 接 不 锈 钢 制 品,这 种 火 焰 相对一般的打火 机 来 说 要 集 中,温 度 估 计 也 挺 高 的。笔者突 然 想 到 这 种 火 焰 是 否 能 引 燃 铝 热 剂 呢? 于是立即花 8 元 钱 买 了 一 个。 回 来 一 试,竟 然也能成功! 后 来 又 买 来 了 手 枪 打 火 机、防 风 打 火机( 为 了 确 保 万 无 一 失,可 在 铝 热 剂 上 面 撒 少 许镁粉) 试试,也都能成功。 ( 5) 实验室做铝热反应能使两铁片熔焊起来 吗 教材提到铝热反应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时, 都会提到可用铝 热 反 应 焊 接 钢 轨,所 以 不 少 老 师 都想通过实验来验证它。笔者曾经用了两种相同 的铁制 品,如 铁 钉、粗 铁 线、铁 板、不 锈 钢 条 等,并 采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如 把 铁 制 品 放 在 铝 热 剂 的 底 部 , 或 埋 在 铝 热 剂 的 底 部 、中 部 ,反 应 后 两 种 相 同 的 铁 制 品 虽 然 好 像 熔 焊 起 来 了 ,但 基 本 上 都 是 虚 焊 ,用 手一 掰,两 种 相 同 的 铁 制 品 就 脱 开 了。 究 其 原
注意事项: ①铝热剂中的金属氧化物是否一定要干燥? 按教参和普通参 考 资 料 说 明,实 验 前 都 要 把 金 属 氧化物放在干燥箱干燥( 或用铁( 瓦) 锅炒过) 。 过去笔者也多年 深 信 不 疑 地 按 此 操 作,后 来 学 校 的干燥箱坏了,笔 者 偶 然 用 了 一 次 不 经 过 干 燥 的 氧化铁与铝粉混合也成功完成了该实验。以后经 过多次实验,发现 铝 热 反 应 中 的 金 属 氧 化 物 事 前
( 1) 中 学 课 堂 做 铝 热 实 验,用 什 么 金 属 氧 化 物好
我 们 知 道 ,铝 热 反 应 之 所 以 能 够 发 生 ,是 由 于 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 氧 化 剂 ( 金 属 氧 化 物 ) 反 应 ,铝 转 化 为 氧 化 铝 时 放 出 足 够 的 热 量 ,使 被 还 原 出来的金属在高温下呈熔融状态而与熔渣分离开 来。因此,只 有 还 原 性 比 铝 弱 的 金 属 氧 化 物 ( 如 FeO、Fe2 O3 、Fe3 O4 、CuO、MnO2 、Cr2 O3 、V2 O5 、WO3 等) 才能与铝反应。而铝与还原性比它强的金属 氧化物( 如 CaO、MgO、Na2 O 等 ) 却 不 能 反 应。 那 么铝热剂中哪一种金属氧化物最适合做教材中的 演示 实 验 呢? 经 过 多 次 试 验 后,发 现 用 铝 粉 和 Fe2 O3 、Fe3 O4 、CuO、MnO2 都 能 顺 利 完 成 该 演 示 实 验,而且铝粉和 MnO2 反应更加容易引发。但若要 考虑原料来源、成本和价格的话,应首推 Fe2 O3 。
因,笔者认为可能 是 因 为 我 们 在 实 验 室 做 铝 热 反 应的反应物原料 较 少,反 应 放 出 的 热 量 还 不 足 以 把两块金属的表 面 熔 化,所 以 实 验 室 用 铝 热 反 应 想把两铁片 熔 焊 起 来 往 往 不 理 想。 同 样,笔 者 也 曾想过用铝热反 应 来 连 接 陶 瓷 和 金 属,最 后 也 以 失败而告终。所以说理论上的说法与实际上的操 作还是有一 定 出 入 的。这 样,我 们 就 可 以 理 解 教 材为什么 不 安 排 利 用 铝 热 反 应 熔 焊 金 属 的 原 因 了。若读者实在 要 做 该 实 验,可 以 用 两 小 块 厚 约 1mm 的不锈钢 片 ( 不 锈 钢 片 比 铁 片 效 果 好,原 因 可能是不 锈 钢 的 熔 点 比 铁 的 低 ) ,上 下 重 叠 在 一 起放 在 盛 有 细 沙 的 容 器 上,然 后 直 接 把 长 约 70mm,直径约 20mm 的 厚 一 点 的 铁 管 ( 可 盛 装 25 ~ 30g 铝热剂) 放在不锈钢片上,然后在 铁 管 中 加 满 铝 热 剂 ,铝 热 反 应 发 生 后 ,可 看 到 生 成 的 高 温 铁 水从两块不锈钢 片 中 穿 过,两 块 不 锈 钢 片 被 紧 紧 熔焊在一起( 见图 5) 。
图2
该反应容器的优点: 制作材料易得,制作过程 简单,可反 复 使 用。反 应 现 象 十 分 壮 观。 由 于 沙 子 、砖 头 有 聚 热 保 温 作 用 ,所 以 用 该 法 生 成 的 灼 热 铁珠红热在 1min 以上。这时,可把砖头倾斜让学 生观看孔中红热的铁珠。采用上述装置实验后得 到的可是货真价实的铁。
· 36 ·
Educational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 Vol. 29,No. 3,2013
验,只 要 把 1. 5mm 宽 的 镁 带 要 点 燃 的 部 位 剪 成 0. 5mm 宽即可。经过这 样 处 理 的 镁 带,一 根 火 柴 就能引燃它! 在 上 述 引 燃 铝 热 剂 的 实 验 中,一 般 采用 2 ~ 3 根镁带较好。用坩埚钳把燃着的镁带 以 45°度角接近铝热剂( 不需助燃剂 ) ,片刻,铝热 剂即被引发。
③最 好 不 要 用 镁 粉 与 Fe2 O3 、CuO 混 合 加 热 ( 镁热剂) ,由 于 镁 比 铝 活 泼,点 火 时 往 往 发 生 意 想不到的爆炸。笔者曾经做好身体防护后冒险做 过 该 类 型 的 实 验 ,均 发 生 了 爆 炸 。
( 2) 金属氧化物与铝粉按什么比例混合较好 两者的比例可按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反 应 物 质 量 比 混 合 即 可,混 合 时 一 定 要 非 常 均 匀 ( 实验时应尽量将混合物压紧) 。实验时若要降 低反应的剧烈程 度,可 适 当 增 加 金 属 氧 化 物 的 用 量,反 之 增 加 铝 粉 的 用 量。 例 如 在 做 铝 热 实 验 ( Fe2 O3 + Al) 时,人教版教参第 49 页 建 议 采 用 理 论比 3∶ 1,但为了使反应更明显,人教版教材第 72 页采用了 5 ∶ 2。 若 要 降 低 反 应 的 剧 烈 程 度,我 们 也可以按 7∶ 2来配制。工业上配制的比例可根据 所需要的温度来调节。 ( 3) 做 铝 热 反 应 实 验,用 什 么 容 器 盛 装 反 应 物好 现课本是用纸漏斗盛装反应物的。纸漏斗制 作时较为 繁 琐,使 用 时 还 必 须 用 水 湿 透 ( 又 与 要 求反应物必须干 燥 相 矛 盾 ) ,且 为。该做法最大的缺点是反 应完成后生成的铁在高温下落时被空气中的氧气 氧化生成 Fe3 O4 ( 可把生成物投入稀盐酸中检验, 发现无气泡生成 ) 。经 过 摸 索、试 做,我 们 总 结 出 以下较为简单、实用的反应容器( 见图 1) 。 ①自制的砖头或自制的水泥模具。 找半截不是太 坚 硬 的 砖 头,在 中 部 用 冲 击 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