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离子反应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

”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

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1【设计思路】本节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是新课标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部分内容。

是在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并能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一类研究电解质溶液反应本质的反应类型。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

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思考、复习明确本节学习对象、重难点【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提问】:同学们解读标题,你认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分几部分?2部分,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投影】学习目标自学学习目标(集体诵读)【创设情境】通过上节课所学,离子反应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是什么状态下?既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将不同电解质溶液混合而反应,其实质就应该是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15篇

离子反应教案15篇

离子反应教案15篇1、离子反应〔1〕试验探究试验操作现象试验分析1、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钠溶液2、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钡溶液〔2〕离子反应的概念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电离出的某些离子之间的反应。

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不肯定全部的物质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但至少有一种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与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它不仅表示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涌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HS-〕等。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即没有参与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两边_______和________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考前须知:①只有离子反应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与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虽然反应物都是电解质,但此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两种物质都没有电离出离子,即此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另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假设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假设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假设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①留意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铁与稀硫酸反应写成2Fe+6H+=2Fe3++ 3H2 ↑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离子反应教案范文

离子反应教案范文

离子反应教案范文教案:离子反应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离子以及离子反应的概念;2.能够识别和描述离子反应的类型;3.能够平衡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1.离子的概念和特点;2.离子反应的类型;3.平衡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离子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离子反应?步骤二:探究(3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离子反应的类型,例如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和沉淀反应等;2.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子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步骤三:归纳(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离子反应的分类,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等;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离子反应;3.教师梳理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分类和描述要点。

步骤四:练习(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并解释题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2.学生个别完成练习题,并交流讨论答案;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解答,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衡离子反应的原则和方法。

步骤五:拓展(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例如水处理、金属提取和化学合成等;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离子反应,并记录下来;3.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拓展。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离子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展望。

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和试剂;2.练习题和答案;3.PPT和投影仪。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情况;2.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讨论记录;3.学生个人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3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3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选3篇)《离子反应》篇1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认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知识框架高中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说课稿模板(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2、学习特征3、预测困难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实验、分层次练习与小游戏相结合。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课程概述本节课将会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化学实验中观察和验证离子反应的发生。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知道如何判断化学方程式中的离子产物和反应物•了解离子反应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和具体操作方法教学目标•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了解离子反应中的离子产物和反应物•学会化学实验中观察和验证离子反应的方法教学内容1.什么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反应中形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并产生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在离子反应过程中,离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能够结合成化合物。

2.离子反应中的离子产物和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写在反应的左边,产物写在反应的右边。

如果反应物或产物中有离子,它们通常会用括号括起来写在方程式上,以便更好地理解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例如,下面是钠氯化合物和铜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q) + Cu(NO3)2(aq)→ CuCl2(aq) + NaNO3(aq)在这个方程式中,aq代表离子在水中溶解,因此这个方程式中涉及到的离子产物和反应物有:–反应物:Na+、Cl-、Cu2+、NO3-–产物:Cu2+、Cl-、Na+、NO3-3.化学实验中观察和验证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通常是通过观察化学方程式中产生的反应物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已经发生。

以下是观察和验证离子反应的一些实验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例如酒石酸铁钾试剂与铁离子或抗坏血酸酸钾与单质碘的反应。

–酸碱反应:利用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反应物通常具有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例如利用酚酞指示剂对酸碱反应进行判断。

–沉淀反应:利用产生的沉淀是否会形成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例如氢氧化钠试剂与硝酸铜的反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定义等基本概念。

2.示范法:通过实验演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和具体操作方法。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
一、目标:
学习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写出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重点和难点:
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举例、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举例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
(1)离子的概念,离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2)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原子或分子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引发离子反应;
(3)离子反应的特点,包括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和离子间的电荷转移等。

3.实验展示离子反应
通过实验展示离子反应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

4.讨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注意正离子和负离子的配对;
(2)多元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强调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电荷平衡。

5.练习和作业布置
练习写出不同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相应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写出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离子反应的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离子反应教案(多篇)

离子反应教案(多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1.1 离子反应的定义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解释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1.2 离子的概念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正电荷。

负离子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负电荷。

1.3 离子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能够移动并形成电流。

解释离子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和离子的电荷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离子反应的条件2.1 离子反应的必要条件存在可溶性的反应物:反应物必须能够在水溶液中离解成离子。

合适的反应环境:通常需要适当的pH值、温度和压力等条件。

2.2 离子反应的充分条件反应物的离子化程度:反应物的离子化程度越高,离子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越高,离子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章:离子反应的类型3.1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解释酸碱反应中H+和OH-离子的相互作用。

3.2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个离子置换另一个离子在化合物中的位置。

解释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3.3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离子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解释合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第四章:离子反应的判断4.1 离子反应的判断依据根据反应物和物中离子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离子反应。

判断反应物是否能够离解成离子以及物是否能够形成。

4.2 离子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是指反应物和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反应。

解释可逆反应中离子的相互转化和平衡状态。

第五章:离子反应的应用5.1 离子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离子反应在电池制造、化肥生产、金属提炼等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离子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5.2 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离子反应在水的净化、药物制备、食品加工等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离子反应的实验观察6.1 离子反应的实验设计解释如何设计离子反应的实验,包括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观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反应教案离子反应考点要求: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

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1) 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2) 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 x 10-4mol • L-1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

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

如Na与H20的反应、Fe 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习过程2003年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习的要求)1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 ( H+) =1 x 10「14mol •,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03全国11题)()A . Al3+ Na+ NO 一3 C「B . K+ Na+ C「N03「C. K+ Na+ C「AIO2一D. K+ NH+4SO42「NO3「(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2.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003全国13题)()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一+SO2+H2O2HCO _3+SO32「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 +Al 3++H2 f (电荷不守恒)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 T +2OH 一(应分步水解)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一+2H + H2O+CO2f( MgCO3不可拆)3.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2003上海18题)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 + 2OH + 2『+ SO42宀BaSQ J+ 2H2O BNH4HCO3 溶液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NH4* + OH 一=NH 3 T + H2O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一O「+ CO2 + H2O f U—OH + HCO3「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I2:2Fp + 2BL+ 2Cl2=2Fe3*+ B「2+ 4C「重点、难点: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基本概念: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HCI)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NH 4)2SO4 +Ca(OH)2 CaSO4+2NH 3 f +2H 2OH2S气体的检验Pb(A c)2+H2S=PbS j +2HAc (注:Pb(A 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例如:难溶的BaSQ、CaS0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

而易溶于水的CHCOOH HP5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I、HN0、HSL)、强碱(如NaOH KOH 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I、MgCl2、NH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COOH)弱碱(如NH • HLO)、中强酸(如H s PQ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举例:KHSO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MCI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即:2NH 4CI(固)+Ca(0H)2(固) CaCl2+2HO +2NH f⑵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IO、H2S03等)、弱碱(如NH・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G、BaS0、FeS、PbS BaSQ, Fe(0H)3等)必须写化学式。

如:CO+2OH=CO2-+"O CaC0 3+2l4=CO f +H0+Ca2+(3)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如NaHS0溶液和稀硫酸— +反应:HSO +H =SQ T +HO(4) 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

如N&S04溶液中加入AgNO,溶液: 2Ag +SQ -=AgaSC4^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

如CC2气体通人澄2+ _清石灰水中:CO+Ca +2OH=CaCOj +"O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

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aCC3溶液:Ca(OH)2+CO2_=CaCO J +HO。

(5) 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Q)2溶液[此时Ca(HCO) 2过量],有CaT+HCO+OHnCaCO j +HO少量Ca(HC03) 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CST+2OH+2HCO =CaCQ J +CO2- +2H2O1离子共存问题(1) “不共存”情况归纳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

如形成BaS04、CaSQ、HSiO s、Ca(OH)2、MgS0、MgCO、PbCI 2、H2SC4、A@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M与S2_、HCO、SO2_、HSO和OH 与NH+等,由于逸出H2S、CQ、SO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 CQ2-变成HCO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

如:H+与CHCO0 OH、PO3_等离子,由于生成CH3COOH HO、HP/、H2PO_、H3PQ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IO2_、Fe3+与HCO、Al 3+与HS、S2_、HCO、CO2_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_、卩^+与1_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SCN生成[Fe(SCN)]2+, Ag+、NH+、OH生成[Ag(NH3) 2]+, Fe3+与GHOH也络合等(2) 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Cu2+、Al3+、NH+、Pb2+、Ag+等。

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

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但有NO_存在时的酸性溶液,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S2-、CO32-、PO43-、AI02-、SO32-、CIO-、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 '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 + (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Br 、丨、SO?、NO、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

但SQ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Ag(NH3)2]+,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Ag(NH3)2] + +2H += Ag++ 2NH+,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

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

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

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

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

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

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

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

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

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

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

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的耐心。

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

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

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

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

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

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

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