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分化点,大家通过学习来突破它。
【学习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学习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学习易错点】离子反应条件的识记。
第二学时【基础知识】一、离子反应的概念:叫做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离子方程式: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反应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写出正确的,并配平。
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拆或改:把写成离子形式,把、难电离的、以及单质、金属氧化物等物质仍用分子式表示。
应记住哪些类物质不能拆!碳酸钙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拆写为:(3)删:删除反应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用简短的“ 、、、”四个字来描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OH溶液和H2SO4溶液:(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3)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4)Fe与CuSO4溶液反应:(5)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6)Fe与HCl溶液的反应:(7)Na2CO3溶液与HCl溶液的反应:(8)CaO溶于水得到澄清石灰水:3、中和反应的实质:(1)在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H+与OH-结合生成H2O,而Na+与Cl-没有参加反应;所以说反应的实质为:。
结论:酸与碱发生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或,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4、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的离子反应。
5、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改写错误;配平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精品教案第一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教案方案(设计)课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课型新课授课教师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讲修)Ⅰ学生情况(分析)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
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本节内容节选自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力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介绍前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实验。
再次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氯化氢、硫酸、硝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解质的概念;难点是: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析方法。
人教版必修一《离子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doc

人教版必修-《离子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牛进行透过现象看木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來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提问]下列物质屮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盐酸、NaOH溶液、MCI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zSOj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rh移动的电子存在。
%1盐酸、NaOII溶液、K2SO1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屮有自市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W0H溶液、KMi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了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屮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1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衣什么情况卜-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Cu、NaCl固体、NaOH固体、&S04溶液、血、蔗糖、NaCl溶液、出0、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儿点:%1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1【设计思路】本节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是新课标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部分内容。
是在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并能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一类研究电解质溶液反应本质的反应类型。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
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思考、复习明确本节学习对象、重难点【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提问】:同学们解读标题,你认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分几部分?2部分,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投影】学习目标自学学习目标(集体诵读)【创设情境】通过上节课所学,离子反应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是什么状态下?既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将不同电解质溶液混合而反应,其实质就应该是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1.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2mLNaOH溶液。
2.向盛有2mLNaOH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3.向盛有2mLNa2c03溶液的试管里滴加2mL盐酸。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
每个实验派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板书】写成离子的物质:
易溶且易电离:强酸、强碱和易溶的盐,其余的均写成化学式。
【学生练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2、氢氧化铜溶于稀硫酸
3、碳酸钙溶于盐酸
【学生板演】
【老师点评】
【学生练习】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H++OH-=H2O
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与学的媒体
选择
课件PPT、暴风影音播放器等。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讲授类
V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2
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练习
4
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活动概述
【学生实验探究2—1】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
实验
现象
1.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2mLKCl溶
液。4
无明显现象
2.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2mLBaCl2溶液。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离子反应教案

必修一第2章_第2節離子反應教學目標1.瞭解電解質的概念;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2.通過對酸、堿、鹽電離情況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3.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讓學生討論酸、堿、鹽的電離情況,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堿鹽的本質難點:電解質的概念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新課導入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有一類反應大多是在溶液中進行的。
請大家回憶是哪類反應?並思考參加這類反應的物質的組成特點。
新知學習新知學習實驗探究一. 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投影:1.Cu 、NaOH 、KNO3 、蔗糖在下列三種情形下能否導電,為什麼?①固體__________②水溶液(Cu除外)_______③熔化_________2.HCl 、H2SO4 、酒精在下列情形下能否導電,為什麼?①液態(純淨物)___________②水溶液_____________回憶初中所學物質導電性實驗,針對題組展開小組討論交流,並小結發言:Cu在固態或熔化時都能夠導電,因為金屬中存在自由電子。
NaOH、KNO3在固態時不導電,因為陰、陽離子不能自由移動;在水溶液裏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因為產生了自由移動的離子。
HCl、H2SO4作為液態純淨物時,全部由分子構成,不能導電;當溶於水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產生了自由移動的離子,故而能夠導電。
而蔗糖和酒精在上述情形下都不能夠導電,因為二者既不存在自由電子又不能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歸納思考1. 電解質:在水溶液裏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在水溶液裏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思考:Cu和NaCl溶液是不是電解質?為什麼?歸納整理⑴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指的都是化合物,應為純淨物⑵單質、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新知學習思考交流電解質溶於水或熔化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 電離及電離方程式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26有關NaCl電離的介紹內容及圖2-9投影:⑴能發生電離的物質類別:______________⑵電離的條件(與通電有無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電離的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電離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電離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討論後填寫投影中的空白:酸、堿、鹽或電解質溶於水或受熱熔化,與通電無關產生了自由移動的離子電解質溶於水或熔化時離解生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叫做電離電離方程式:用化學式和離子符號來表示電解質電離過程的式子思考交流常見酸、堿、鹽的電離情況是怎樣的呢?其電離方程式如何書寫?每位同學分別列舉酸、堿、鹽各三種,小組交流之後分類匯總,然後選三個組的代表在黑板上一組寫所列舉的酸、一組寫所列舉的堿、一組寫所列舉的鹽。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离子概念,并询问他们对离子反应的了解程度。
2. 提出问题:在化学实验中,为什么会产生气泡、沉淀或颜色变化等现象?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说明离子反应的重要性。
2. 讲解离子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包括离子的符号表示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起草。
三、示例分析(10分钟)
1. 给出一个简单的离子反应题目,让学生尝试书写反应式。
2. 分析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找出错误,并指导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尝试解答。
2. 课堂上进行批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组织学生专项练习,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五、应用拓展(10分钟)
1. 分组讨论化学实验中的离子反应现象,并设计实验方案。
2. 在班级中展示并解释各组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离子反应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下一堂课内容。
七、课后反思
1. 整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授课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做好下一堂课的准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班级:2019级化学专业本科班姓名:蔡昕颖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建立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在初中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基本原因,为下一课时——离子反应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定义并会判断;(2)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实质;(3)能正解书写离子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本节内容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启发法、讲授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适时地进行实验来探究以及观看实验视频来获得有效的知识信息。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注重学生自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建立电解质电离的模型。
难点:电离,用物质结构解释电离。
五、教学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问题:教材结合生活常识,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积极思考,探究,发言为什么会有触电现象。
创设情境,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回顾初中知识:水导电吗?什么是导电物质?什么不是?根据所学内容,学生通过初中知识的回顾,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型(基于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解释:实际上纯水是不导电的。
同学们初中做过电解水实验,当时老师应该告诉了同学们,电解的不是纯水,水中应该加入了硫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析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教案方案(设计)
课题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
课型
新课
授课教师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
章节
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讲
学生情况(分析)
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观看详细概念,思考。
提醒学生注意
10s
2、通过实验探讨导电的物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3、教师通过补充实验和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概括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4、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并进行深一步分析概念;
5、将电解质的概念具体化,进而引出酸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对酸概念的学习,进行自己探究,得出碱与盐的概念;
2min
[提问]师:既然大家都了解这些物质能够导电,那么它们导电的原理是什么?
导电的原理。
学生思考并回到问题。因为水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粒子。而金属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电子。
通过思考学生了解溶液导电的原理,为之后的概念学习做铺垫。
2min
[引述]
师:上面的知识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实验,证明熔融的氯化钾、蔗糖能不能导电。
文案大全
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店里的窘阿杜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1、通过对初中知识点的回顾,激起学生对溶液导电性的回忆;
6、指导学生书写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并进行相关练习连接,巩固知识点;
7、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媒体(设计)
1、ppt播放课件内容;
2、简单的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引入]我们知道,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和应用这些反应。因此很有必要对其中的规律进行研究。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离子反应的原因。
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本节内容节选自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力方程式。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本节课介绍前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实验。再次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氯化氢、硫酸、硝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实验探究,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和蔗糖的导电性。
进行实验演示,证明氯化钠的导电性。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或蔗糖固体于蒸发皿中,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的泥三角上;
2、插入两根碳棒,连接好线路;
3、用酒精喷灯给氯化钠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认真观看实验,注意现象,并思考结果。
加强学生观察及思考能力。
3min
[提问]师:好,观察完实验,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为我们说说他看到的现象,以及得到的结果?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
铜片、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固体、蔗糖溶液、氢氧化钾固体、氢氧化钾溶液、硫酸溶液。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能导电的是:铜片、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硫酸溶液;
不能导电的是:氯化钠固体、无水酒精、蔗糖固体、蔗糖溶液、氢氧化钾固体。
让学生记起之前学过的知识点,以便更好的接触新知识。
氯化钠的导电性的解说
学生回答问题。
生:现象是:灯泡亮的;
说明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1min
[讲述]从上面这部分的习题和实验,我们可以发
引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学生认真听讲。
让学生从上面的知识点中认识到电解质与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现,像氯化钠、硫酸等这样的,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叫做电解质。反之,如果不能导电就是非电解质,如“酒精”、“蔗糖”……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
2、化合物
抄写笔记。
通过笔记,加深学生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的了解和掌握。
30s
ppt播放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就叫做电解质;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就叫做非电解质;
引入教学主题
认真听讲,思考;
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了解学习离子反应的必要性。
1min
[板书]标明本次课程的内容。
写出标题“第二讲——离子反应”
抄写笔记
让学生清楚了解本节课的学
10s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习内容。
[练习引入]
让学生回忆知识点。
师:我们在初中的时候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哪种物质是能导电的?(播放ppt,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