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A. 唐朝- B. 秦朝- C. 三国时期- D. 汉朝- 答案:B2. 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是什么?- A. 制- B. 分封制- C. 徭役制- D. 租庸调制- 答案:B3.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A. 宋朝- B. 明朝- C. 清朝- D. 元朝- 答案:C4. 秦朝的法家思想强调什么?- A. 孔子的仁爱之道- B. 法律的严明执行- C. 道家的自然之道- D. 儒家的仁义之道- 答案:B5. 古代中国的一部著名法律是什么?- A. 《伦理道德经》- B. 《道德经》- C. 《孙子兵法》- D. 《大秦法律》- 答案:D6. 秦始皇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 A. 打开商贸通道- B. 推行法律统一- C. 提倡封建制度- D. 鼓励文化交流- 答案:B7. 秦朝建立了什么制度?- A. 封建制度- B. 宫廷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 D. 地方自治制度- 答案:C8. 以下哪个朝代的统治者比较威严?- A. 前秦朝- B. 前汉朝- C. 后汉朝- D. 唐朝- 答案:A9.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国号为什么?- A. 大秦- B. 大汉- C. 大唐- D. 大宋- 答案:A10.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大多都是怎样的政权?- A. 君主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共和制- D. 联邦制- 答案:A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要说明封建社会的特点。
- 答案: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特点包括社会等级分明,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受地主剥削,各种封建关系严重制约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自由。
2. 简要描述秦朝的统一政策和对封建制度的影响。
- 答案: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政策,推行法律统一,取消封建国家的封号,建立郡县制度,统一货币和文字。
2022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6课三国鼎立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21河南安阳十中月考)公元200年,在我国北方的官渡发生了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一方拥有十万大军,另一方却兵力较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
但弱方却采取火烧对方粮草的方法,使对方军心动摇,从而取得胜利。
这场战役的作战双方是()A.刘备与孙权B.袁术与袁绍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2.(2020山东临沂兰陵模拟)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研读下图所示战役,你得出的结论是()A.以少胜多,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B.以弱胜强,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以少胜多,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D.以少胜多,苻坚统一中国的努力失败3.(2021河北唐山滦南期末)曹操三次发出《求贤令》,“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
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这说明曹操在汉末迅速崛起的原因是()A.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B.善于用人C.重视农业生产D.重视“以德化民”4. 曹操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其目的是()A.统一全国B.统一黄河流域C.统一北方D.统一江东5.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曹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D.曹军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6.(2021黑龙江绥化绥棱期末)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最先称帝的是()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7.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8.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是()A.曹魏的建立B.蜀汉的建立C.吴国的建立D.孙权称王9.(2021山东烟台龙口期末)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1.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宋朝7.下列表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颁布“推恩令”C.八王之D.孝文帝改革8.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9.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谁①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王充1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
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郦道元11.下列关于古代书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钟繇独创楷书书法B.钟繇——《兰亭集序》C.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D.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12.某书法协会准备在门口建一座人物塑像,你认为应该选取下列哪一个人物的塑像比较适合13.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右图所示名画,经专家组鉴定,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的真迹的局部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及答案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奠定了XXX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A、西汉B、东汉C、三国D、秦朝4、北魏XXX带头XXX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XXX改革的哪些内容()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A、小麦B、玉米C、水稻D、白菜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中因接受先辈文化而迁都的是()A、XXX迁都B、XXX迁都C、XXX迁都D、XXX迁都7、与下列人物比较,XXX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A、XXX、XXXB、XXX、XXX、XXX、XXXD、XXX、XXX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释教空前盛行B、封建国家大分裂C、民族出现大融会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展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辈B、南方自然前提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A、XXX、蜀C、XXX、西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A、绘画艺术的发展B、XXX的盛行C、社会动荡不安D、社会相对稳定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A、先辈民族降服落后民族B、友好相处,不断融会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1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A、《水经注》B、《开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XXX的根本原因是()A、麻醉人民B、发展石窟艺术C、扩大寺院势力D、维护封建统治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XXXB、XXXC、班固D、XXX17、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场面的首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B、江南的初步开发C、豪强地主势力的衰弱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A、XXXB、XXXC、XXXD、XXX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实了XXX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并且把水道流经地域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胜景古迹和汗青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记叙。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诗词描述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挟迫天子令诸侯,横槊赋诗慨而慷。
——曹操B.幸亏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关张。
——诸葛亮C.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大火漫长江。
——孙策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局势的是()A B C D 3.经过多年的征战兼并,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在江淮扩张势力,夺荆州、占岭南,统一了江南;刘备占益州,夺汉中,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统一了西南地区。
这反映出当时()A.战乱破坏社会经济B.分裂中孕育着统一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政权分立一直持续4.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研究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为()时间事件280年灭孙吴,完成统一291—306年八王之乱,元气大伤316年长安失守,被匈奴人所灭A.南北统一的进程B.北方各族的内迁C.西晋的短暂统一D.政权分裂的加剧5.《晋书》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宫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A.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B.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C.北方各族的内迁促进民族交融D.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6.列表格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期哪一方面的史实()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北方人南迁的原因D.淝水之战的背景7.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这说明()A.国家统一促进人口迁徙B.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C.人口迁徙影响区域开发D.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发展8.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所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学习也有特殊的价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建立西晋 D.建立东汉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5.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 )A.汉族 B.北方游牧民族 C.女真族 D.西南少数民族7.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了民国初年一群饱受生活所迫的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悲凉故事。
“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A.加剧了南方生态环境的破坏 B.缓解了北方的人口压力C.稳定了南北政权的对峙局面 D.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10.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11.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山西大同市 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12.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60分)1.(本题3分)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A. 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斗B. 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 江南经济进展超过北方D. 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2.(本题3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犁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3.(本题3分)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 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 都曾统一过北方C. 都定都洛阳D. 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4.(本题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进展的主要缘由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D. ③④5.(本题3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进展的主要缘由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6.(本题3分)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 袁绍、曹操、刘备B. 孙权、曹操、刘备C. 袁绍、孙权、刘备D. 袁绍、曹操、孙权7.(本题3分)南北朝时期,佛教传人我国,在下列哪个领域得到了直接反映①建筑②书法③石窟④哲学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③8.(本题3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见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削减了消耗,增加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消灭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始终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9.(本题3分)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冲突、阶级冲突、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④被农夫起义推翻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①②D. ①②③10.(本题3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1.(本题3分)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都不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A. 《兰亭序》B. 《女史箴图》C. 《洛神赋图》D. 《水经注》12.(本题3分)在“你讲我猜”教学环节中,小张这样描述:“……这本书生动具体地记录了1250多条河流的走向,以及河流沿途的山川和城镇的地理沿革、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小张还没说完,背对黑板的小李就说出了正确答案A. 《九章算术》B. 《齐民要术》C. 《水经注》D. 《水经》13.(本题3分)“中华”一词消灭于()A. 先秦时期B. 民国时期C. 隋唐时期D. 魏晋南北朝时期14.(本题3分)三国政权结束的先后挨次是A. 魏—蜀—吴B. 吴—蜀—魏C. 蜀—吴—魏D. 蜀—魏—吴15.(本题3分)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大事是A. 西晋灭蜀B. 西晋灭魏C. 西晋灭吴D. 少数民族内迁16.(本题3分)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大事是A. 晋武帝封王B. “八王之乱”C. “五胡”内迁D. 匈奴起兵攻晋17.(本题3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020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检测卷 第16课三国鼎立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该诗句反映了东汉末年()A.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B.朝政腐败造成社会动荡C.农民起义打击东汉的统治D.军阀割据造成民不聊生2.(2018河南驻马店汝南金铺初中期末)历史剧《英雄曹操》为曹操翻案,塑造了一个英雄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长平之战D.赤壁之战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②“唯才是举”,重用人才③实行屯田④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2020河北承德期末)“……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
”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2019四川成都邛崃高埂中学期末改编)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官渡之战——刘备B.官渡之战——袁绍C.赤壁之战——曹操D.赤壁之战——孙权6.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骄傲轻敌B.军心涣散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7.(2018山东青岛黄岛期末)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是()A.曹魏的建立B.蜀汉的建立C.吴国的建立D.孙权称王8.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易中天所品的“三国”是()A.夏、商、周B.宋、元、明C.元、明、清D.魏、蜀、吴9.(2019江苏南通田家炳中学模拟)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10.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11.下图所示示意图是()A.春秋争霸图B.赤壁之战示意图C.人口南迁图D.三国鼎立形势图12.(2018广东汕头潮阳期末)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A.魏国B.蜀国C.吴国D.东晋1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个政权积极发展内政,其中不正确的是()A.曹魏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B.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C.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D.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
1、参考右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三顾茅庐心”,诗中“老臣”是?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2、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
①刘备②曹操③孙权④袁绍⑤周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3、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下列人物中参与赤壁之战的有
①曹操②曹丕③孙权④刘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三国政权结束的顺序是
A.魏→蜀→吴
B.蜀→吴→魏
C.吴→魏→蜀
D.蜀→魏→吴
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
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8、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A.陈胜、吴广
B.司马炎、刘裕
C.司马迁、王羲之
D.张衡、祖冲之
9、下列都城设在洛阳的是
①曹魏②孙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北魏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②③
D.④⑤
10、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成就不包括
A.在太湖、鄱阳湖开垦大量湖田
B.普遍种植棉花
C.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D.在南方各地新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1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
A.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激化
12、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
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
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14、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15、 南京是六朝古都。
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吴 ⑤北魏⑥南朝 A .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6、右图(1)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它是 A.《农政全书》 B.《水经》 C.《齐民要术》 D.《脉经》
17、右图(2)是我国优秀的地理学著作,作者是? A.贾思勰 B.郦道元
C.范缜
D.祖冲之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C.政权分裂和民族汇聚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9、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成就比欧洲人早约一千年?
A.负数的运算
B.一元一次方程
C.圆周率的运算
D.微积分的计算 20、“书成换白鹤”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王献之
D.祖冲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本题每空2分,共10分。
)
小明在假期中进行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专题旅游。
在旅游中小明对一些资料作了详细的记录,没想到笔记本不小心掉进了水中,一些重要的记录模糊了!你能否帮他补充完整,相信你一定行! (1)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 ”的有利地位。
(2)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役是 。
(3)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在冶铸业中, 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降低了成本。
(4)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的画家是 。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当时,北方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 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图(1) 图(2)
三、(10分)读图说历史:
(1)此图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
(2)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
(3)请再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一例战役的名称。
(4)这次战争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四、综合题:(20分)
21、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2分)
(3)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22、在我们今天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中已经没有鲜卑这个民族了。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拓拔部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1)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4分)
(2)请列举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1)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4)
(2)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岭南一带。
(2分)
(3)北方人南迁不但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2分)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2分)促进了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2分)
三、能力擂台
23题:(本题每空2分,共10分。
)
(1)挟天子以令诸侯(2)赤壁之战
(3)灌钢法(4)顾恺之(5)云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