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史前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聚落遗址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能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3.下列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

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9.“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的“人文始祖”是( )A.炎帝黄帝 B.大禹 C.舜11.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七年级考试卷及标准答案

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七年级考试卷及标准答案

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七年级考试卷及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东周C. 秦朝D. 汉朝答案:C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周朝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C3. 下列哪个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A. 夏禹B. 商汤C. 周武王D. 秦始皇答案:D4. 下列哪个文献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A. 《尚书》B. 《春秋》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B5. 下列哪个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最为著名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2. 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事件是______。

答案:周朝的建立3. 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的皇帝是______。

答案:秦始皇4. 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是______。

答案:《春秋》5. 春秋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学派是______。

答案:儒家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答案:秦始皇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要介绍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答案:儒家学派主张仁爱、礼仪、中庸之道等,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

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四、论述题1. 请论述周朝的封建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周朝实行封建制度,将国家分封给诸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封建体系。

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2. 请论述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答案: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道德修养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祖国境内最早人类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里吗()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2.下列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打制的石器打死了一头野兽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3.“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4.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块、石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据是()A.数量多,有近10万件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5.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7.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A.元谋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北京人8.右图是胡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处应填写的标题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9.距今约6 000多年前,半坡原始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A.玉米B.小米C.米饭D.小麦10.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半坡遗址的下列发现中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A.粟粒遗存B.家畜遗骨C.磨制石器D.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存11.下列属于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A.山顶洞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元谋人12.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13.“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来的?()A.女娲捏出出来的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C.猴子变化而来的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2.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A.元谋县中国海拔的地B.元谋县中国气温的地方C.元谋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D.元谋县是中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D.半坡原始人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B.会不会制造工具C.会不会语言交流D.会不会直立行走5.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C.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6.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A.“新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金石并用时代”7.能够较典型的反映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右面的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的考古遗址()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D.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中国劳动人民的()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D.水稻、粟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12.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13.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14.中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的工具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15.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16.“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早的人类是:A. 北京人B. 元谋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2. 距今约7000年的原始居民是:A. 河姆渡人B. 半坡人C. 仰韶人D. 大汶口人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 商朝B. 周朝C. 夏朝D. 秦朝4. 被称为“青铜时代”的时期是:A. 商朝B. 周朝C. 夏朝D. 秦朝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货币制度是:A. 铜钱C. 铁钱D. 银锭6. 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A. 秦始皇的暴政B. 秦二世的昏庸C. 陈胜吴广起义D. 项羽刘邦的反秦战争7.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统一思想B. 强化中央集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强化军事力量8.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9.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项产生了重要影响:A. 经济发展B. 社会稳定C. 文化繁荣D. 军事强化10.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以下哪个政权是五代之一:A. 南唐C. 北汉D. 南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______。

1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

1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度量衡制度是______。

14.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是______。

15.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17. 简述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策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9. 论述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2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材料中提到的“百家争鸣”现象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魏蜀吴三分天下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 均田制B. 简化汉字C. 废除科举D. 推行佛教5. 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A. 唐太宗设立进士科B.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C. 唐玄宗开设武举D. 隋炀帝设立明经科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国家。

(√)2. 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了南中地区。

(×)4.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均田制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5. 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______革命。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______,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3.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一措施是由______提出的。

4. 隋朝时期,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这条运河就是今天的______。

5. 唐朝时期,为加强民族关系,先后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这两位公主分别嫁给了吐蕃的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古代人类猎捕动物时,最早使用的武器是:A. 石器B. 火器C. 金属器D. 木器2. 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北京猿人”的地点是在:A. 北京B. 上海C. 西安D. 青岛3. “二里头遗址”是哪个朝代的遗址?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春秋时期4. 下面哪个选项是我国传统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A. 千年埃及文明B. 古希腊文明C. 古印度文明D. 古中国文明5. 以下哪个发明最早出现在中国?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6. 我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历史传说的人物主要属于:A. 人类社会形成初期B. 历史的较早时期C. 奴隶社会时期D. 封建社会时期7.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其中哪个朝代是最早的?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三个朝代同为最早8. 以下哪个国家历史上没有封建社会?A. 中国B. 印度C. 日本D. 古巴9. 著名的《三字经》以及《百家姓》是为了教育哪个阶层的人?A. 士族子弟B. 平民百姓C. 奴隶D. 儿童10. 奴隶社会下的四晋是指:A. 山东、山西、陕西、河南B.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C.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D. 广东、广西、海南、香港11. 全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制度是:A. 君主制B. 宪政制度C. 社会主义制度D. 集权制度12.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A. 中药B. 四大发明C. 道德D. 科技13. 人们所说的中原文明之所以形成于中原地区是因为:A. 中原地区较为富饶B. 中原地区地势平坦C. 中原地区历史悠久D. 中原地区人口众多14. 中国的“山河破碎图”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的文献中?A. 春秋战国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代D. 明代15.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哪种农业技术?A. 大规模集体经济B. 农耕C. 渔猎D. 养蚕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千家万户主要以农民家庭为基本单位。

上册历史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试以及答案参考

上册历史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试以及答案参考

上册历史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试以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 书同文,车同轨B. 修建长城C. 设立郡县制D. 统一度量衡答案:B3. 以下哪位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他率领军队击败了匈奴,解除了汉朝北方的威胁?A. 蒙恬B. 卫青C. 霍去病D. 韩信答案:C4.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重要贸易通道,它的开辟与以下哪位皇帝有关?A. 秦始皇B. 汉武帝C. 隋炀帝D. 唐太宗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秦始皇通过连续的战争,逐一击败了六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要介绍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汉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大力发展和推广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一政策促进了汉朝的繁荣,也使得汉朝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了更远的地方。

三、论述题请论述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巩固统一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异同。

答案: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巩固统一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秦始皇的措施主要包括: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书同文、车同轨、设立郡县制等。

汉武帝则继续推行郡县制,并增设州牧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汉武帝还大力发展和推广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两位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异同如下:相同点:1. 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2. 都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3. 都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推广丝绸之路,加强与外部地区的联系。

不同点:1. 秦始皇主要通过军事手段统一六国,而汉武帝则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文化手段巩固统一。

2.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对内部实行了较为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而汉武帝则在秦始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并注重发挥地方官员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篇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有关秦朝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刑罚严酷,其中一人犯罪就要杀掉三族的叫“族诛”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2.楚汉战争中,刘邦打败项羽最主要的原因是( )A.善于用人B.后方巩固C.战术正确D.赢得民心3.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孔钱D.使用小篆4.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之后B.战国中后期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D.长平之战后5.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A.树立秦的形象B.加强思想控制C.限制人们的言论D.禁止儒学传播7.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淮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⑤8.秦时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A、越族B、匈奴C、夷狄D、突厥9.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平定“七国之乱”B、恢复发展生产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D、加强中央集权10.平定“七国之乱”,使汉朝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统治者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1.初一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

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古字画上的字只可能是什么时期的()A、西汉以前B、西汉初期C、西汉末期D、东汉时期12.下列关于《伤寒杂病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B、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C、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D、介绍了"麻沸散"与"五禽戏"13.小李在旅游胜地看见高大的佛像,给妈妈介绍说:“佛教起源于古西域”。

妈妈笑着说不正确。

你认为佛教源自()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波斯14.《史记》叙述的是()A.从夏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B.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史事C.从西周到西汉的史事D.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秦朝B.商朝C.西周D.西汉16.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公元60年1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说的,他的()被鲁迅赞为()A.班固《汉书》“史家之绝唱”B.司马光《资治通鉴》“绝唱”C.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D.班超《后汉书》“绝唱”18.西汉后期一队商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将丝绸等货物运到西方,反映商人途中经历不正确的是()A、大批匈奴人抢夺他们的货物B、看见魔术艺人吞刀吐火C、半路休息吃着葡萄、石榴D、看见天竺僧人传授佛经19.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正确的是()A.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B.洛阳—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C.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洛阳D.长安—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阳关—陇西—长安20.下列有关道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道教起源于西域地区B.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结合C.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药D.它的主张体现关注现实、重现世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5分,第23题9分,第23题6分,共30分。

21、材料分析题:(20分)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

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后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2)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4)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5)试比较两位皇帝做法的异同点?22、看图说历史(附长城图)在战国形势图中,我们曾见到过长城。

秦长城与战国长城相比有何不同?有人发现秦长城的走向与《战国物产分布》一图中的农牧分界线基本吻合,还发现强大的匈奴过着游牧生活,在没有长城前时常侵犯中原地区。

你能依据地理常识分析一下秦长城的历史作用吗?23、连连看:1.项羽纸上谈兵赵括揭竿而起陈胜约法三章刘邦破釜沉舟2.秦朝孔子开创儒家学说西汉道教在民间兴起东汉佛教传入我国春秋西安兵马俑24、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

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

请你就此设计三个问题。

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D3、B4、D5、D6、B7、C8、B9、D10、D11、D12、B13、B14、D15、A16、C17、C18、A19、D20、A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5分,第23题9分,第23题6分,共30分。

21、(1)焚书坑儒;(2)加强思想统治。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统一言论和思想;(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同一的形成与巩固。

22、秦长城把战国时期分段长城连接在一起,更长更牢固。

秦长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而且它横亘在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游牧民族的冲击,保护了长城以南农耕文明的发展。

23、(略)24.学生的问题与大一统相关,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问题一:请问汉武帝: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题二: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的?问题三:尊敬的汉武帝,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归纳篇2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会()A.建造房屋 B.使用天然火C.制造工具 D.过群居生活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4.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

其中介绍错误的是A.生活在黄河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打制石器生产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A.舜B.禹C.黄帝D.炎帝6.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7.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

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8.下面文本框内文字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事件编写的独白?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9.同学们大都看过《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它说的是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A.舜 B.禹 C.启 D.桀10.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

你知道丙同学A.姓唐 B.姓秦 C.姓夏 D.姓周11.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12.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A.早50年 B.早500年 C.晚50年 D.晚50013 .春秋时用“尊王攘夷”的口号率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14.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A.齐、楚、赵B.韩、赵、魏C.楚、燕、韩D.秦、齐、魏15.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16.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齐国B.秦国C.宋国D.楚国17.“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

”最能体现课文中这句话意思的成语是( ) A.朝秦暮楚 B.纵横捭阖 C.远交近攻 D.退避三舍18.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19.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

在商鞅变法的措措施中,对贵族利益有直接损害的是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令2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境内),曰齐。

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尚父”指的是谁?他建立了哪一个诸侯国?(4分)(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看出构成诸侯的是哪些人?他们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8分)(3)两则材料反应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4分)(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22.(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