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韩非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这种环境决定了远古居民早期的社会形态是()A.制造工具,发展生产B.永居山洞,躲避虫蛇C.原始群居,共同生存D.发明弓箭,追逐野兽2.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要培养的重要核心素养,根据“距今约170万年”“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判断描述的人类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3.下面是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石器。
据此可知北京人()A.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B.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C.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D.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4.在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中有关于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介绍,有一幅图片是穿孔项链。
由此判定与其年代基本重合的遗址是()A.郧县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5.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
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A.炎黄部落起源B.原始农耕生产C.史前制瓷技术D.大禹治水过程6.《商君书》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
”下列印证“耕而食”的说法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文学作品《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相关描述B.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骨耜等耕种工具C.《淮南子》记载“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D.民间流传的“神农尝百草”传说7.“民以食为天。
”从对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我国远古时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结构是()A.南稻北粟B.北稻南粟C.东麦西黍D.西麦东黍8.距今约5800—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墓葬中出土了玉龙、玉鹰等,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等。
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尚未形成B.社会分化逐渐出现C.禅让制度一度盛行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9.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能工巧匠创造了无数的纹饰图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带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半坡遗址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遗址A.②③①④B. ①④②③C. ②③④①D. ④①②③2.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属于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共同点的是()A. 发现于黄河流域B. 都发掘出头盖骨化石C. 会制作工具D. 都懂得人工取火3.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
下列远古人类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 河姆渡人B. 山顶洞人C. 元谋人D. 半坡人4.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③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衣有爱美之心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北京周口店遗址被列为全国100项重点大遗址保护计划,是因为此地( )A. 可以展示北京占老的民俗风情B. 为研究人类的演进提供了实证C. 在这里发现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D. 地处郊区,环境优美,景色秀丽6.下图我国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图中,序号④所在位置是( )8 / 8A. 北京人B. 半坡人C. 河姆渡人D. 元谋人7.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在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变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A. 生产工具的改进B. 种植技术的发展C. 建筑技术的进步D. 饲养水平的提高8.在浙江余姚的一处远古居民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
在此处遗址,你不会看到( )A. 天然漆B. 红底黑色纹饰彩陶C. 象牙雕刻D. 木结构水井9.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居住在如图所示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A.元谋人和半坡人B. 元谋人和北京人C. 河姆渡人和北京人D.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10.原始农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①农作物的出现②饲养家畜③聚落④磨制工具⑤城市出现8 / 8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11.与下图中的文物和复原图相关的原始居民是()①半坡原始居民②河姆渡原始居民③生活在长江流域④种植粟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12.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
【精】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三单元分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今天的()A北京市 B云南省 C陕西省 D河南省2、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A能使用工具劳动 B群居生活C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 D几十个人一起过着氏族生活3、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黄陶4、我国古代人类中,最早使用火的是()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5、在原始社会,由共同祖先繁衍下来,并带有血缘关系是生活集体是()A原始人群 B远古人类 C氏族聚落 D国家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同点是()A体质特征 B取火方式 C社会组织 D居住地区7、下来不属于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的是()A懂得钻孔技术 B懂得人工取火 C会制作装饰品 D开始使用天然火8、宰杀自己饲养的家畜吃肉的原始居民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9、在下列氏族聚落遗址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A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大汶口文化10、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学会了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改善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工取火的实现11、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粗糙石器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作彩陶A ②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④③②①D ②④③①12、下列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不同之处描述正确的是()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都能饲养家畜C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D种植粟和蔬菜13、下列属于皇帝发明的是()①人工取火②建造宫室③发明舟车④蒸米饭A ②③B ①②C ③④D ①④14、构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工具简陋 B 血缘关系松散C自然条件艰难 D体质发育不全15、关于原始社会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幸福社会B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时最长的社会阶段C原始人类过着氏族社会的生活D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面对自然无能为力16、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伊拉克17、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A直立行走 B语言的产生 C火的使用 D制造和使用工具18、下来叙述错误的是()A远古时代的历史,是没有文字记载的B远古时代的历史,主要是通过神话与传说保存和流传下来的C神话与传说中不可能有真实的历史D神话与传说中可能有真实的历史19、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2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B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C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D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禅让二、辨析改错(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理由)1、在风雨交加的一个夜晚,山顶洞人的火种不慎被雨水浇灭了,他们懊悔不已:以后他们又不得不生吃食物了。
第一、二单元同步检测题-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二单元检测历史试题选择题部分,共50分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
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B. 相关影视作品C. 北京人复原头像D. 历史学家的著述2.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考古发现,可以用于研究的原始居民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人面鱼纹彩陶盆A.元谋人B. 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3. 关注历史教材的单元主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7课百家争鸣……A.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B.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C.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4. 下图是山东省出版发行的一份报纸的报头。
与它的命名有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5.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下列图片中已经最早具备了汉字结构基本形式的文字是A.灰陶尊符号B.甲骨文C.毛公鼎金文D.秦睡虎地竹简 6. 以下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B. 战争不止社会倒退C.战国时期经济发展D. 国家逐渐走向统一7.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据此可以推断,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 力图称雄天下C. 周王室日渐衰微D. 阶级斗争愈发尖锐8. 战国末期“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由此可以看出与“秦为首强”有重要关系的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C .文景之治D .苻坚改革9. 《史记·商君列传》载:“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上 第一单元测试01附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3.这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参观到的一处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下列选项对该遗址远古人类表述正确的是()A.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C.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距今约三万年D.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七千年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我们应通过什么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A.神话传说B.历史记载C.考古发掘D.学者推新5.我国最早的人类之所以称为“人”,其主要依据是()A.《史记》上记载说明B.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器工具C.考古发现他们喜欢吃烧熟的食物D.其长相和现代人完全一样6.小明假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下图),头像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这个头部复原像反映的应是()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7.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
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火C.会人工取火D.会制造工具9.距今约7 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的居民()A.粟B.水稻C.白菜D.芥菜10.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选择题1.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A.会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过群居生活D.懂得人工取火2.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小明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工具应该为()A.石制工具B.铁制工具C.棍棒D.硬质土块3.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元谋人生活在()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辽河流域D.珠江流域4.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两颗门齿化石B.大量碳屑C.古鱼类化石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6.2016年2月25日,房山区人民政府网发了一则招聘信息:2016北京周口店某原始人遗址博物馆招聘11人公告。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7.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D.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8.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神话B.史书C.传说D.化石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应当是()A.北京人B.蓝田人C.山顶洞人D.元谋人10.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11.《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A.会使用火B.依靠采集生活C.会人工取火D.会制造石器工具12.已经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13.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远古传说完全不可信B.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D.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不少传说含有极高价值的内容14.“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40分)1.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A.北京B.陕西C.云南D.河南2.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北京人复原头像A.学会磨制石器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C.懂得采集果实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3.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
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是()A.蓝田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元谋人4.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
20世纪50年代黄河流域陕西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人5.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6.原始人从住山洞到自己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A.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B.人们认识到住房子比住山洞舒适C.生产力发展了,人们学会了农耕D.随着人口的增加,山洞不够住了7.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这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B.战略地位重要C.土地肥沃,适宜农耕生产D.生活用水方便8.《周易》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这段话可能反映了下哪一种历史现象()A.半坡居民种植粟B.河姆渡人饲养水牛C.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D.河姆渡人使用黑陶9.“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他们建造房屋时留的柱洞、灶洞、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
”材料中的“这里”是()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10.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①打制石器②石制纺轮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出土的稻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王平同学家暑假期间喜迁新居,新买的家具和木质地板上油漆锃亮,交相辉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共5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共5套单元一:人类社会的起源检测卷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一项是人类社会起源的标志?- A. 农业的发展- B. 动物驯养- C. 语言的产生- D. 买卖的出现- 答案:C2. 人们对于史前社会的认识主要依靠什么?- A. 文字记载- B. 人类学考古学资料- C. 历史文献- D. 地质化石- 答案:B3. 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什么?- A. 旧石器时代的猿人- B.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 C. 南京猿人- D. 直立人- 答案:D简答题4. 请简要描述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 人类社会起源于约250万年前出现的直立人,经过长期进化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农业时代、手工业时代、商业时代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人类社会起源和演化的标志包括语言的产生、工具的制作和使用、社团的形成等。
5. 请简要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旧石器时代的特点。
- 人类社会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特点是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开始学会用火,逐渐走出非洲,向其他大陆扩张,形成了以狩猎采集为生的部落社会。
检测卷二选择题1.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 A. 山上- B. 河边- C. 洞穴- D. 平原- 答案:C2.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主要以什么为食物?- A. 野果- B. 野兽- C. 野菜- D. 野鸟- 答案:B3.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在什么样的群体中?- A. 家庭- B. 部落- C. 氏族- D. 国家- 答案:B简答题4. 请简要介绍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 旧石器时代的特点是人类生活在山洞中,以狩猎采集为生,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
新石器时代的特点是人类开始定居,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而成的石器等进步性的工具。
5. 请简要介绍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出现农业的意义。
- 新石器时代的特点是人类开始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发展了陶器制作和纺织技术。
农业的出现意味着人类不再依赖狩猎采集为生,开始了粮食生产和定居生活,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属于(A)A.神话传说B.历史事实C.考古发现D.科学幻想2.元谋人属于(B)A.古猿B.直立人C.早期智人D.晚期智人3.从2009年开始,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会同中国安全生产研究院,在位于我国北方的某远古人类遗址第四层和第六层提取灰烬样品,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处理提纯后,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其元素构成和物质成分,结果,证明因燃烧而形成的富集的元素碳、钾和植硅体在灰烬样品中存在,证明在这个层位发生过原地燃烧(用火)行为。
请判断,这一遗址位于(B)A.元谋县B.周口店C.余姚县D.周口市4.下列关于右面古人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用打制石器B.会保存火种C.能制造木棒D.已经种植庄稼5.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B)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6.下列关于旧石器时代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A.人们以个体的方式进行狩猎B.人们用击打成形的方式制造石器C.距今约200万至1万多年之间D.打制石器技术在不断缓慢进步7.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
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A)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D)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下列哪个遗址中找到证据(D)A.元谋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10.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A.会种植庄稼B.能人工取火C.能建造房屋D.会制作陶器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
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C)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所反映的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D)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3.“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
”“仓廪”中的农作物是(A)A.水稻B.玉米C.黍米D.粟14.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是什么人制造的(D)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1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D)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17.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列图片反映黄帝时代贡献的是(D)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2016山东烟台)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
自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强烈,剧中提到的黄帝被尊称为(B)A.治水英雄B.人文始祖C.兵家鼻祖D.一代天骄1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A.为抵御共同的灾难,黄河流域的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B.舜、尧、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C.尧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D.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用了9年时间终获成功20.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
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C)A.世袭制B.武力夺取C.禅让制D.全民选举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18分)爱好观察,喜欢思考,是当代中学生的共同特征。
请结合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是某同学拍摄的两张旅游景点照片。
首先请判断出以上两个旅游景点的地点,并写出两张照片中远古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的名称。
(6分)1:陕西西安半坡;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图2:浙江余姚河姆渡;干栏式房屋。
?(4分),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4所示石器的制作方法有什么不同?(4分)使用这两种石器的时代分别称为什么时代?(4分)3:击打成形;旧石器时代。
图4:击打成形并加以磨光;新石器时代。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
发掘出北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位置,曾发现过三层灰烬堆。
上层灰烬很厚,最厚深达6米,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中层灰烬较薄,最厚深达4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有1米,位于堆积的底部。
材料二灰烬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了火,而且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又间断,又可以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火的能力。
材料三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累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
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4分),曾发现过三层灰烬堆。
“控制火的能力”的理由。
(4分),有时薄,有时中断。
,说明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分),可以取暖、驱赶野兽,还使古人类学会食用熟食,促进了体质发展,特别是大脑的进化。
,说一说北京人是如何生活的。
(4分),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采集果实,猎取动物。
为了生存,他们往往几十个人住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
但他却对百姓的生活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
材料二舜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
材料三禹治水十分辛苦,他与群众同甘共苦,节衣缩食,带头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
?(1分)请指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做法。
(2分)尧和舜有哪些贡献?(6分),适时耕种;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并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3分)2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轩辕”对中华民族做出了怎样的贡献?(8分),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还让下属发明文字、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
”指的是什么?(4分),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2分),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解除了水患。
第二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B)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县制2.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哪吒”和“二郎神”帮助一位英明的君主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
这位君主是(D)A.大禹B.商汤C.周厉王D.周武王3.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C)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4.从夏、商两朝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应该(B)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强国力5.(2016山东临沂)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该时期始于(B)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6.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B)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7.《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这反映了(B)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C.丝织业的发展状况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8.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今天的汉字最早起源于(A)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9.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C)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强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10.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为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A)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秦穆公11.《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B)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王称霸12.(2016湖南株洲)读下图,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是(A)A.秦国楚国B.齐国楚国C.秦国韩国D.魏国赵国13.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侯国(B)A.燕、赵、魏B.韩、赵、魏C.楚、赵、魏D.韩、赵、卫1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C)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15.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A)A.建立县制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严刑峻法16.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精神的是(C)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17.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D)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兼爱非攻,提倡节俭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18.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A)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思过自行解决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19.“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D)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20.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