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作文 怎样选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作文 怎样选材

教学设计年级七科目作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4.20 课题第四单元作文怎样选材授课类型作文课标依据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作文选材,区别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通过分析习作,理出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3、通过分析例文,把握作文选材的方法,提高选材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出选材常出现的问题2、把握作文选材的方法,提高选材能力教学难点把握作文选材的方法,提高选材能力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编号:过程一、导入新课1、语文“三怕”,引入学生作文“无米之炊”难题。

板书课题——怎样选材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二、选材基本概念1、明确什么是选材。

选材,就是根据主旨(中心)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2、区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材料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直接材料来源于自己日常生活的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

如《秋天的怀念》《散步》间接材料来自他人的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等。

如《邓稼先》“我不能走”。

三、诊断选材问题1、《快乐的寒假》李媛——问题1、游离中心,“记流水账”。

2、《我的烦恼》徐潸——问题2、详略不当,选材没有主次。

3、《这样的人让我敬佩》李万山——问题3、选材失真,无中生有。

4、《这样的人让我尊敬》(写清洁工数据调查)——问题4、取材陈旧,搬用老一套事例。

四、把握选材方法1、选材要围绕中心,详略得当以《阿长与山海经》、《老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2、选材要真实多指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直接材料。

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

3、文章选材贵在新颖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例分析选材方法小结: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真实新颖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同时以“无米之炊”引入选材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学会选材》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题目审好后,第二步就是确定“选材”的问题,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即文章的“内容”。

材料选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通过学习,认清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更能给自己的作文增色添分。

教学重点:根据主旨和表达要求,进行材料选择。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以《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描写为例,让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性。

二、理清材料与主旨的关系。

(教师提示)文章必须有一个深刻的主题(即立意),但是,没有恰当的材料,再好的立意了是无法表现的。

因此,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统帅,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

所以,选取什么材料入文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

筛选材料要围绕中心选择真实的、有典型意义的、新颖的材料,这样作文内容就会呈现一种“丰富”的状态,你的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三、请你评一评:这样选材好不好?(讨论、交流)《成功》——终于获奖了《快乐》——获奖了,考好了,非常快乐《苦恼》——成绩不好,真苦恼《苦难后的芬芳》——成绩变好了,上次没考好,这次考好了《难忘的一件事》——获奖的一次经历四、请你选一选:你用哪个材料?写作《还我课外阅读》,现有三则材料可供选用——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能顾及课外阅读。

②学校、家长卡得紧,不敢顾及课外阅读。

③课外阅读内容繁杂,不愿光顾课外阅读。

五、讨论:从哪找材料?生活中(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书本中六、作文选材尽显你的才情。

怎样选好、用好材料?讨论交流:《背影》的选材、《让座》的选材教师总结: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如果所选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很感动”,“亏他想得出来”的事件,是写出来一定能打动人,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这样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挚,得分一定会高。

七、课堂练习交流:《良师》《心中的美丽》八:小结同学们写不出真实熟悉的东西,关键是肚子里没“货”,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重观察生活,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做生活的有的人,留意生活,在生活中你一定会发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积累起来,就是写作的材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教案:怎样选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教案:怎样选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教案:怎样选材1.明白作文选材的内容:“我”的真实生活,“我”的真切体验。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小角度、围绕中心、真实新意。

3.在课堂实践中变“学得”为“习得”,增强写作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

1.根据学生在选材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

2.通过对作文的选材训练,提升学生作文选材的能力。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佳作示范1课时文章是由材料组成的,没有材料,就等于没有砌墙的泥沙。

大家平时写作后,老师常常会评论同学们的文章说:“立意不高”“偏题了”“材料与中心不符”等。

同学们拿到一个作文题,也常感到不知该确定什么中心,选择什么材料。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怎样选材”的问题。

【版权所有:21教育】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1.立意与选材的含义及关系。

(1)何谓立意?人们常说“文以意为主”“文以载道”,这一“意”或“道”就是文章中心。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

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串首尾。

(2)何谓选材?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

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

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也就是立意不正确,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最终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

(3)两者关系。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

两者是灵魂与骨肉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2.引导学生掌握作文对“选材”的具体要求,引起学生对选材的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

(1)生活中的材料很多,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择,确定好详略。

根据教材98页《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判断详略及其好处。

(2)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和新颖。

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不是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

3、选典型的材料。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

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

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说谢谢。

引用具体的例子叙述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的“待人宽厚”。

4、选新颖的材料。

料的取舍。

“新”在独辟蹊径。

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

比如:《台阶》一文,避开常选的角度,通过修台阶来塑造父亲的形象,就显得新颖别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选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选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选材的方法和写作手法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选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选材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素材。
-应用写作手法:强调对比、衬托等手法在选材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实践训练:通过课后练习,让学生将所学选材方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举例:在讲解选材方法时,可以以教材中的某篇文章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巧妙地融入文章中,使文章生动有趣。
2.教学难点
5.完成课后练习,进行选材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2.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观察、分析、评价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典型的素材;
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创作潜能,敢于表达独特见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写作:怎样选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知道如何选择写作素材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选材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4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4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4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写作选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强调,初中阶段学生要能写简单记叙文,并能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七年级课文篇篇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些被采撷到教材花篮中的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个精美而又真实的生活镜头,这些镜头或催人悟,或启人思,或动人情,或悦人心,给读者和学习者以知识和做人的启迪。

新教材在编排中紧紧围绕“语文与生活联系”这条主线进行内容组构,实际是紧紧抓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界定,充分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中学会生活”这个以人为本的学科教学目的,而这新教材在吃透课标精神的前提下,通过教材编排,在人们面前拎起了一种朴素的语文学科的内涵: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孩子们刚刚进入初中,在语文学习上还处于适应的阶段。

学生们经过小学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书写认真与合乎规范的方面接受了较系统的训练。

但是,作文写作和学生的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等息息相关。

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创新、无话可说,训练学生“如何选材”的能力迫在眉睫。

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怕第 2 页第 3 页窗外的雨越下越大,窗内的我就变得越来越急躁。

老天似乎也知道我心急,哗啦、哗啦的“急掉眼泪”。

坐在教室里,我回忆着早上的事情:妈妈曾多次嘱咐过我,“今天要下雨,你等一下上学时,记得带把伞。

”我望望窗外,外面晴空万里,这么好的天气还能下雨?我才不信呢!便把伞一丢,上学去了。

可谁知,老天爷居然还真不配合我,下雨了。

雨从中午时分开始下起,一下子就下得没完没了。

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妈妈在上班、爸爸正好又感冒了,这下子你可叫我怎么办呢?只有一个答案: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

写作怎样选材【目航】1.学例文,理解作文材的内容,认识作文在材方面的详尽要求——“我”的真生活,“我”的真实体。

2.分析例文,分析作文材失的原因,提高材能力。

3.欣例文,掌握作文材的方法和技巧——小角度、合旨、有新意,并运用于写作之中,增写作信心,提高作文趣。

【安排】2。

【分配】建第一行作文指与写作,第二行批阅、、更正。

认识作文文,熟悉作文要求,采集相关素材,作做准。

一、若是你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你准表达什么中心?哪些能反响街道特色的资料?仔思虑,写出你准表达的中心,列出需要用的资料,并注明略。

二、你班必然有很多“牛人”吧?他或是“ 迷” ,知丰富;或是“演家” ,擅长表达;或是班里的“大管家” ,心集体事;或有体育健将,器好手,智力超人⋯⋯以《晒晒我班的“牛人” 》,写一篇作文。

很多于500 字。

三、你曾自己一天的生活?在一天中,哪些是你独有也许令你感想最深的?以《我的一天》,写一篇作文。

很多于500 字。

【新入】我在写作中常常遇到种情况,有的同学、立意和内容都不,但的资料一看就是虚假的或老旧、如出一辙的。

就涉及到作文的材。

那么我的作文怎材呢?【写作要求】1.你熟悉的街道做素描,注意取能反响街道特色的事物作资料。

事要写出街道的特色,展事情生的境,引用资料要真、新,表达或描述生、幽默。

2.能够只写一位“牛人” ,取最能表其“牛”的资料,突出其特色;也能够写几位“牛人”,每位牛人写一件事,突出他各自不同样的特色。

言尽量、幽默一些,甚至点儿侃的味道。

3.写拥有特别意的一天,“特别” 合适的资料,注意资料的新;也能够写平平常常的一天,但要写出你生活的特色以及你平凡生活的独到感觉,的资料真、可信。

写作,要突出重点,运用多种表手法,着力展需要突出的部分。

【技法点】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材。

材怎样,直接决定作文的高低、成。

那么中学生终究怎样材才能写出自己的章呢?1.真资料我它,材决不虚假。

资料的真一是指格意上的“生活真” ,二是指本意上反响生活真的“ 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 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2.难点: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1.赏析法2.启发式3.分层修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训练了以“父母的爱”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父亲因为我的一点小感冒而累得生病住了一个星期的院,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还有一位同学写《雨天里的一把伞》,内容大致是:放学时,大雨如注,无奈之际,母亲飘然而至,结果因为淋雨,母亲身染小恙。

虽然写的还不错,总觉得内容太陈旧了。

这些都涉及到了作文的选材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该怎样选材呢?(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选材,就是根据主旨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那么,怎样围绕主题,很好地为一篇文章选材呢?结合平时的教学,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三)知识回顾,学会如何选材1、依据中心是前提,进行选材是基础一定的材料只能表现一定的中心,一定的中心要通过一定的材料表现。

文章的中心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中心确定了,又对材料起制约、统率的作用。

在构思文章时,选什么材料,确定怎样的中心是一个反复交错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2、新颖材料我选他,书写时代显精华所谓新颖,并非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或一般人尚未知晓的新鲜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滴水藏金,巧妙挖掘,就可以写出感人肺腑的佳作。

张中行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通过精心选材,体现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严于律己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3、真实材料我选他,选材绝不选虚假所谓真实,就是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是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选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强调,初中阶段学生要能写简单记叙文,并能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七年级课文篇篇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些被采撷到教材花篮中的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个精美而又真实的生活镜头,这些镜头或催人悟,或启人思,或动人情,或悦人心,给读者和学习者以知识和做人的启迪。

新教材在编排中紧紧围绕“语文与生活联系”这条主线进行内容组构,实际是紧紧抓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界定,充分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中学会生活”这个以人为本的学科教学目的,而这新教材在吃透课标精神的前提下,通过教材编排,在人们面前拎起了一种朴素的语文学科的内涵: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孩子们刚刚进入初中,在语文学习上还处于适应的阶段。

学生们经过小学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书写认真与合乎规范的方面接受了较系统的训练。

但是,作文写作和学生的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等息息相关。

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创新、无话可说,训练学生“如何选材”的能力迫在眉睫。

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或因缺乏观察,没有生活积累,内容干瘪,捕捉不到特写镜头。

针对这些现象,本节作文课将名家作品与学生习作、课内文章与课外内容结合在一起,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合理运用,让作文生动鲜活起来。

三、教学目标1. 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

2. 例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在讲解与讨论中概括选材的方法,求真求新,求精求微。

3.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四、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在讲解与讨论中概括选材的方法,求真求新,求精求微。

2.审清题目,确定立意,再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

五、教法分析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分析例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选材的方法。

将名家的作品与学生的习作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

在讲解的同时辅以适当的实践练习,巩固学生在课上所学的知识。

六、课前准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提前准备好例作的学案以及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多媒体展示例文:窗外的雨越下越大,窗内的我就变得越来越急躁。

老天似乎也知道我心急,哗啦、哗啦的“急掉眼泪”。

坐在教室里,我回忆着早上的事情:妈妈曾多次嘱咐过我,“今天要下雨,你等一下上学时,记得带把伞。

”我望望窗外,外面晴空万里,这么好的天气还能下雨?我才不信呢!便把伞一丢,上学去了。

可谁知,老天爷居然还真不配合我,下雨了。

雨从中午时分开始下起,一下子就下得没完没了。

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妈妈在上班、爸爸正好又感冒了,这下子你可叫我怎么办呢?只有一个答案:等。

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15分钟过去了……同学们一个一个的离开了,我和那些没带伞的同学一样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走向远方。

突然,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我看到了一个隐约而又熟悉的身影,那身影越来越明显,啊!是父亲!吃惊地撑起伞跑出教室,只见他仍穿着平时的白衬衫,只不过已经湿得紧贴着背,一手撑伞,用肩膀夹住手机,表情投入而冷峻,连雨水溅入了皮鞋都不知道。

父亲很矮,刚过我的肩膀,可当那一秒的闪电划破夜空,我却觉得伞下屹立的他是多么高大!雨依旧是下着,下着,我看着雨,不禁喃喃道:“父亲,有你真好!”这是老师很喜欢的一位同学的作品,尤其是标红段落的细节描写非常精彩,但是同学们在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吗?2.引出选材的课题没错,虽然描写有出彩之处,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过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句也难掩题材的陈旧,让人颇有乏味之感。

那么我们如何在写作中选取到合适的题材呢?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选材”的技巧。

【设计意图】:以学生们近期写过的作文“有你真好”的例文导入,带领他们感受选材的重要性,在贴近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也引起他们的兴趣。

3.选材的定义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二、选材求真1. 其实同学们久经考场的磨练,已经有了初步的意识,在我们以往的经验中,选材最基本的要求在于保持材料的“真实性”。

(板书“真”)我们的写作不能与现实脱开联系,做那“无根之萍”。

艺术源于生活,我们要以身边的“真人真事”(板书)为依托展开写作。

【设计意图】:讲解选材基本的要求“真人真事”,引导学生们关注身边的生活。

2.对比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将我们本次的作文学案翻到我们班陈织文同学的一篇文章,仔细阅读。

ppt展示:(1)奶奶不识字,但也并不是没有文化。

困难的谚语、民谣.......我不会的她都会。

只忆起她说过,以前自己家里穷,为供他哥哥读书,自己只好放弃学业,每天在外谋取生计。

别人在清晨刚起头时,她已经在田里割猪草,捣碎,拎回家中的猪棚喂猪吃。

尽管有时身上、脸上满是泥,也没有什么抱怨。

中午,别人回家吃饭,他则把牛带回田里,看着它们吃掉杂草,自己在田垄上,一边干活一边观察牛的动向。

也总会遇到几个熊孩子来招惹那正吃草的牲畜,为赶走他们又要花很长一段时间。

傍晚,别人从学堂里回来再去割猪草时,她则把牛带回牛棚里,又拿出一根长杆在河边赶鸭回笼。

深夜,别人已经在浓浓的睡梦中,她只能浅浅的阖一阖眼,打个盹,边睡边听着棚边的动静,不一会儿又到了第二天。

她的手因为长期如此被伤害,日积月累的满是老茧和疮痕。

我长问她小时候天天这样累不累,她只是笑笑,边笑边拍着我的肩膀让让我好好努力。

紧接着再看一下初一(3)班何亚鑫同学的文章。

ppt展示:(2)夏夜,在记忆中永远是睡不着的。

小时候,总喜欢搬个小板凳,拿一大碗葡萄,坐在满天繁星下,伴着微微的凉风,将头靠在外婆的腿上,吃着葡萄,嚷嚷着叫外婆讲故事。

外婆就讲起了那些老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真是百听不厌!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记得好多次还把葡萄皮给吞下了肚。

故事讲完了,外婆总会用她那粗糙的大手轻触一下我的鼻尖,于我却那般温柔,那般惬意!头微微抬起,我仿佛已看到了那动人的嫦娥,看到了吴刚在费力地伐着桂树,看到了那只淘气可爱的小玉兔……那时的天空特别璀璨,每一颗星星都特别明亮!调皮的我总爱用小手指着,发现这颗亮就指这颗,那颗大就指那颗。

嘴里还絮絮不语:“我要这颗,还有那颗……”外婆呢,总是乐呵呵地回应着:“还指,当心星星把你的耳朵割掉!”我吓得赶紧把手缩回来,死死地捂住耳朵,生怕星星割掉它们。

过了一会儿,不怕了,又突发奇想:“我真想要这满天的星星。

”外婆笑而不语。

我又冒出一句:“这满天的星星是天的眼睛吗?”外婆摸摸我的头,慈祥地说:“是啊,他们都是天的眼睛,我的父母,你的姥姥,都在天上看着我们哩。

”我听了半信半疑,又用稚嫩的声音问:“外婆,星星里真的住着童话中的大头鱼吗?”外婆又开玩笑了:“是啊,靠在我腿上的不就是一条淘气的大头鱼吗?”听完,我假装生气地拍打着外婆的腿,撒娇完了,看着外婆,傻傻地笑。

闹够了,还是不想睡觉,就求外婆唱儿歌,外婆就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唱完了,又吵:“再唱一首嘛。

”外婆又唱:“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前唱大戏……”唱着唱着,我就睡着了。

满天星和一轮明月静静地将光辉洒下,洒在地上的两个人身上。

那个小人儿,静静地做着美梦,在梦中恰与牛郎织女相遇,和嫦娥来一次月下交谈,看着神勇的后羿拉开神弓射下九个太阳的……一片秋叶倏地飘落,在我眼前回旋,静静地躺在那片黄地毯上。

是啊,时光一去不复还,明明是秋天啊!我的外婆也早已进入了人生的秋天。

仔细对比,说说哪篇文章的长辈给你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可适当提醒学生关注第一则材料中标红的语句“只忆起她说过”。

)讨论后教师总结:虽然都表达了对长辈的思念爱戴之情,但是第一篇文章借由我来间接述说奶奶的事迹,情感的表达并不如第二篇我亲身体会之后要来得更加充沛。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亲自经历的真人真事更有助于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板书),而一篇文章的情感首先得打动自身才能打动读者。

【设计意图】:借助材料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在关注材料真实的同时也得关注其中蕴含的情感。

以平时的习作为例,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内容。

三、选材求新1. 此时有同学可能产生了疑惑,我们开篇的例文《雨天里的一把伞》既是真人真事,又抒发了真情实感,为什么算不得佳作,那是因为?很好,我们的选材求真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还要求“新”(板书)。

2.人无我有所谓新,最容易想到的便是“人无我有”,每个生命的个体都具有自身独到而精彩的生命旅程,总有一些事物是其他个体所不曾体会过的。

以我们本次的作文“有你真好”为例,在面对这个“你”时,很多同学写到了父母、老师、爷爷、奶奶等时常出现的人物,但我们的作文学案上也有一些同学写到了大姑父、保姆甚至是汤圆店的老板,人物对象身份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眼前一亮。

那么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选出较有新意的题材呢?请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一下如何从生活中挑选不同的“你”。

(小组交流汇报,可适当提示学生关注职业、爱好等,并在学案上找出相对应的文章。

)①汇报:以身份为例:2班孟映宏写到了“开面馆的大姑父”;以职业为例:3班戈婧萱写到了“卖杨梅的外婆”;以爱好为例:4班王正昊写到了“爱下棋的爷爷”。

(在点到爱好时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要有正能量,不要将麻将等消极事物写入文中。

)②拓展:其实如果不是本次考试限制为“他”或“她”,完全可以将“你”理解为更多的事物,例如3班章海容写到的毛笔、3班柯秋媚写到的月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感受身边的事物,生活处处皆是新意的素材。

【设计意图】:在讲解的同时注重练习,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具有新意的素材。

3.人有我新①由于我们有些同学比较马虎,平时的生活中也比较随意,并没有去关注身边新鲜的事物,这就要做到“人有我新”(板书),即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事物别样的精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学过的课文,莫怀戚的《散步》片段。

ppt展示: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提到散步时,我们很多同学只会想到家人在一起时的温馨之感,莫怀戚却从一次散步中感受到了尊老爱幼以及家庭的责任,这就是他在寻常的事物中发掘出的别样的感受。

②再将我们的学案翻到上次初一2班高西的文章,其中写到了小狗阿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