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一、任务背景实验室检查记录是对实验室的设备、操作流程和实验室环境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记录。
通过记录实验室的检查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二、检查内容1. 实验室设备检查:- 检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包括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有损坏或故障等。
- 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设备是否被正确使用、是否进行了定期维护和保养等。
2. 操作流程检查:- 检查实验室的操作规范是否得到遵守,包括实验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是否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 检查实验室的实验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要求。
3. 实验室环境检查:- 检查实验室的卫生状况,包括实验室是否保持干净整洁、是否有垃圾积存等。
- 检查实验室的通风情况,包括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异味等。
- 检查实验室的温湿度情况,包括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是否有异常情况等。
三、检查记录1. 检查日期:2022年1月1日2. 检查人员:张三3. 实验室设备检查记录:- 设备名称:离心机- 设备编号:LXJ001- 设备状态:正常- 设备使用情况:设备正常运转,无损坏和故障,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 设备名称:pH计- 设备编号:PH001- 设备状态:正常- 设备使用情况:设备正常运转,无损坏和故障,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4. 操作流程检查记录:- 检查实验室操作规范得到遵守情况: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 检查实验室实验记录情况:实验记录完整、准确,符合实验室要求。
5. 实验室环境检查记录:- 实验室卫生状况:实验室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积存。
- 实验室通风情况:通风设备正常运行,无异味。
- 实验室温湿度情况:温湿度符合实验要求,无异常情况。
四、问题和建议根据本次实验室检查记录,未发现任何问题或异常情况。
实验室的设备、操作流程和环境均符合要求,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
建议继续保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加强实验室操作规范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一、背景介绍实验室检查记录是对实验室设备、仪器和实验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的过程,旨在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检查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检查内容1. 实验室设备检查1.1 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正常运行状态,包括外观、电源、连接线等。
1.2 校准和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1.3 检查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情况,包括清洁、润滑和更换易损件等。
2. 实验操作检查2.1 检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包括是否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2.2 检查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制性。
2.3 检查实验操作的记录和数据处理,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检查记录1. 检查日期:每次检查都应记录检查日期,以便追溯和比对。
2. 检查人员:记录进行检查的人员姓名或编号,以便追溯责任和交流沟通。
3. 检查项目:详细列出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确保全面覆盖实验室的各个方面。
4. 检查结果:记录每个项目的检查结果,包括正常、异常或待修复等情况。
5. 异常处理:对于出现异常的项目,记录异常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措施,包括修复、更换或报废等。
6. 检查结论:根据检查结果,给出本次检查的结论,包括实验室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
四、数据分析与改进1. 数据分析:定期对检查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现的问题和趋势,找出改进的方向和重点。
2. 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设备维护、操作规范和培训等。
3. 改进效果评估:对实施的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分析改进效果和成效,及时调整和优化改进方案。
五、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建立定期检查的制度和计划,确保检查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2. 严格记录:检查记录要详细、准确地记录每次检查的内容和结果,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改进。
3. 及时处理: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和跟进,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

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医生诊断和监测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血液、尿液、体液以及组织样本的分析,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丰富的生化和形态学信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分类和常见项目,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血液检查1.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等情况。
2.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3.血型与交叉配血:通过检测患者的血型和抗体,确定适宜的血液输血类型,避免输血反应发生。
4.血清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疾病风险。
二、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的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葡萄糖、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
2.微量尿蛋白检查:用于早期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的肾脏损伤,及早进行治疗。
3.尿培养:通过培养尿液中的细菌,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以及感染菌株的敏感性,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三、体液检查1.腹水、胸水检查:通过检测腹水或胸水的化学成分、细胞学特征,帮助诊断原因,确定治疗方案。
2.关节液检查:通过检测关节液的外观、化学成分、细胞学特征,评估关节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脑脊液检查:主要用于脑脊液压力、细胞学、生化学等指标的检测,帮助诊断脑脊液系统疾病。
四、组织和细胞检查1.组织活检:通过获取患者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帮助明确病因和诊断复杂疾病。
2.细胞学检查:包括细胞学涂片、细胞学培养等,用于诊断肿瘤、感染以及炎症等疾病。
五、其他常见检查1.电解质测定: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钠、钾、钙等电解质,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情况。
2.血气分析:通过测定动脉血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酸碱平衡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与代谢状态。
总结实验室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通过不同类型的检查项目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实验室是科研机构和学校中重要的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场所,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是维护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实验室安全检查是一项常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实验室环境检查:实验室环境检查是指对实验室的室内环境进行检查,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通风系统等。
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以维保实验人员身体健康与实验设备长久服务。
2. 实验室设备检查:实验室设备检查主要针对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仪器的标牌是否齐全、电源供应是否稳定等。
3. 实验用品检查:实验用品检查主要是对实验室中的试剂试品、试管、实验器皿等进行检查,保证实验用品的质量和存储安全。
检查内容包括试剂试品的保存情况、试剂试品是否过期、实验器皿是否有损坏等。
4. 实验室消防检查:实验室消防检查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进行消防设施、火灾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消防器材是否完整、逃生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等。
5.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检查是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包括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建设、安全宣传教育的开展、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检查内容包括安全制度的合理性、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培训的开展情况等。
6. 实验室个人防护检查:实验室个人防护检查是对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检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检查内容包括实验人员是否佩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实验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并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
7.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检查: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检查是对实验室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检查和处理,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和环境的保护。
检查内容包括废弃物的分类、储存和处理情况。
以上是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实验室环境、设备、用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个人防护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检查,可以全面了解实验室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实验室日常检查项目

实验室日常检查项目
1. 设备检查,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电源供应、传
感器、标定等,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清洁卫生,实验室的清洁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对实验室
进行清洁消毒,清理废弃物和化学品残留,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
和安全。
3. 实验室耗材管理,定期检查实验室的耗材使用情况,包括化
学试剂、实验用耗材等,及时补充和更新实验室所需的耗材。
4. 废物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废物处理,保障实验室环境和人员安全。
5. 安全设施检查,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包括紧急洗眼器、安全淋浴器、灭火器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6. 文件记录管理,实验室日常检查还包括对实验室文件记录的
管理,包括实验数据、实验记录、安全记录等的归档和管理,以备
日后查阅和审阅。
以上这些是实验室日常检查的一些主要项目,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管理,可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整洁和高效运行。
2023年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2023年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可能包括:
1. 实验室设施的安全性检查:检查实验室的建筑结构、通风系统、电气设备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漏电、电源短路等风险。
2. 实验室用品的安全性检查:检查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品、试剂、器材等是否标识清晰、存放合理,是否存在过期、损坏的情况。
3. 实验室操作规程的检查:检查实验室是否建立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安全、规范。
4. 实验室废物处理的检查:检查实验室是否合理处理废弃物、化学废液等,是否存在未经处理的废物堆积情况。
5. 实验室防护设施的检查:检查实验室的防火设施、紧急疏散通道、安全眼镜、防护手套等是否完整、易于操作。
6. 实验室安全意识的检查:检查实验室是否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演习,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7. 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的整理:整理安全检查记录,记录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
8. 安全设施的维护保养: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如紧急停电开关、疏散指示灯等,如有故障及时维修。
9.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评估:评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能够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一种可能的安全检查内容,并非具体的指导,具体的实验室安全检查会根据实验室类型、实验室所处的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以及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当地的法规要求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查和管理。
实验室检查

能分裂
成熟池:晚幼粒、杆状核
贮备池:部分杆状核、分叶核,成熟后在贮备池
中停留3~5d,其数量约为外周血的5~20倍。
循环池:一半随血液而循环 边缘池:半数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
中性粒细胞动力学
(1)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0%,绝对值>7×109/L
Ⅰ型(空泡型、浆细胞型)
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
Ⅲ型(幼稚型)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再生性左移 退行性左移 核右移
(1)、核左移
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离体抗凝血 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体内红细胞能 保持悬浮稳定性,离体后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能自 然下沉。血沉一般分为3期: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快速沉 降期、细胞堆积期。健康人血沉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 内,而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明显增快。
中毒颗粒
空泡
Döhleih 小体:
退行性变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棒状小体: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 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白血病。
2、淋巴细胞:在传单、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 出血热等病毒感染时或过敏源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 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形淋色细胞。分3型。
二、现代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优点:标本断提高。
局限性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一)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 1. 完整:按检验项目的特点进行处理,以保
持标本的完整性。 2. 新鲜:尽量缩短从标本采集到检验完毕所
间隔的时间。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
1. 采集前准备 2. 血液标本的分类 3. 采血部位与方法 4. 采血时间 5. 采血容器 6. 血标本的处理 7. 不合格的血标本及其预防措施
实验室检查包括什么(一)2024

实验室检查包括什么(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在医学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患者的体液、组织样本或其他生物材料,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医生判断疾病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检查的内容,包括常见的五个大点: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免疫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正文内容: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实验室中的常规检查之一。
在血液检查中,通常包括以下小点:1.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2.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3.白细胞计数和分类4.血细胞沉降率测定5.血常规指标的测量,如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等。
二、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对尿液样本进行的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尿液检查的常见小点:1.尿液的外观和颜色观察2.尿液比重和pH值的测定3.蛋白质、糖分和酮体的检测4.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的计数5.尿液沉渣的显微镜检查三、生化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生化指标检查小点:1.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的测定2.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测量3.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4.电解质(如钠、钾和钙)的检测5.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检测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
以下是常见的免疫学检查小点:1.抗体检测,例如抗核抗体和抗体滴度等2.免疫球蛋白(Ig)测定,如IgA、IgG和IgM3.细胞免疫功能检查,例如淋巴细胞亚群分析4.血清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5.过敏原检测,例如皮肤过敏原测试和特异性IgE测定五、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包括对细胞和组织样本的检测,以评估细胞形态和疾病诊断。
以下是常见的细胞学检查小点:1.细胞学涂片的制备和染色2.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3.细胞核DNA的测定4.组织切片的制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细胞遗传学检查,如核型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总结:实验室检查的内容涵盖了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免疫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等五个大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无临床意义
血液的其他检查
红细胞比容测定
(hematocrit,Hct)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抗凝剂抗凝 [正常参考值]:
• 男性:0.40-0.50L/L(40-50%) • 女性:0.37-0.48L/L(37-48%)
减少见于伤寒、激素应用等
[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变化: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粘液性水肿、脾切除术后以及某些 重金属中毒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变化:
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减少见于免疫缺陷、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
[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变化:
显微镜检查-红细胞
红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超过 1-2个
镜下血尿——每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超过3个, 外观正常
显微镜检查-管型
尿中的蛋白质、肾小管分泌物、各类细胞 崩解后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合而成的柱 状蛋白聚体 多出现于肾实质损害时
显微镜检查-管型
分类:
• 透明管型: • 颗粒管型: • 细胞管型: • 蜡样管型: • 脂肪管型: • 上皮细胞管型:
[临床意义]:
• 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无力等。也见于尿毒症,VitC缺乏等
凝血时间测定
(clotting time,CT) [标本采集]:
试管法:抽取3ml静脉血,去针头后
分别注入3个试管
玻片法:毛细血管采血
[正常参考值]:
试管法:4-12min 玻片法:2-5min
[临床意义]:
凝血时间延长:血友病、严重的肝脏损害、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用抗凝药物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lasma prothrombin time,PPT)
[标本采集]:抽取静脉血1.8ml,注入含3.8%
枸橼酸钠0.2ml的试管内
[正常参考值]:
11-13s(设正常对照) 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有意义
男:4.0×10 12-5.5×10 12/L (400-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L (350-500万个/mm3) 儿童:6.0×10 12-7.0×10 12/L (600-700万个/mm3)
[临床意]:
血红蛋白,红细胞增多:
• 相对增多:见于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等 • 绝对增多:
[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1. 试纸法 2. 班氏试剂法
[临床意义]:
血糖增高性糖尿:最常见于糖尿病 血糖正常性糖尿:常见于肾性糖尿 暂时性糖尿: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 颅脑外伤、急性心梗等 其他:肝功能损害、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服用 某些药物
显微镜检验
用显微镜对新鲜尿液进行镜检,并计数 10个高倍视野中的细胞数量,或者20个 低倍视野中的管型数量
正常:阴性 ( - ) 蛋白尿:尿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映。
用+~++++来表示
[临床意义]: 生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
• 肾前性 • 肾性 • 肾后性
化学检验——尿糖定性检验
正常:阴性 ( - ) 糖尿:当血糖浓度大于8.88mmol/L(160
mg/dl)时,尿糖定性实验呈阳性 用(+)-(+ + + +)来表示尿糖阳性程度
[颜色与性状]:
• 脓血便: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 • 鲜血便:痔疮、肛裂、直肠癌破溃 • 乳凝块便:小儿消化不良 • 硬结便:便秘 • 细条状便:直肠癌以及肠道狭窄
一般性状检查
[气味]:
• 正常:因含有蛋白质分解产物,故有臭味 • 慢性肠炎、胰腺疾病以及直肠癌溃烂继发感染
时可有恶臭
显微镜检验—细胞
[细胞数量]:
• 偶见:<1个细胞/10个高倍镜视野 • 0-3:有时不见、有时增多但不超过2-
3个/10个高倍镜视野 • 5-10:5-10个/10个高倍镜视野 • 多个:超过10个/10个高倍镜视野 • 满视野: 10个高倍镜视野中布满细胞
显微镜检验—细胞
[细胞种类以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异常:
• 尿酸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酸中毒、痛风、发热、糖尿病、
服用氯化铵等
• 尿碱度增高: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
服用碱性药物后等
一般性状检查
[比重]:
正常:1.015-1.025
异常:
• 尿比重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脱水
高热;糖尿病等
• 尿比重降低:慢性肾衰竭、尿崩症
化学检验——尿蛋白定性检验
检验结果可用+~++++表示,+>5 个,++ >10个,+++ >15个, ++++ >20个
显微镜检查-上皮细胞
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扁平上皮细胞和移行 上皮细胞 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实质损害,见 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后排异反应
显微镜检查-白细胞和脓细胞
镜下脓尿:每高倍视野中白细胞超过5个 见于:肾脏疾病、泌尿系统感染、淋巴 细胞性白血病、肾移植术后
一般性状检查
[外观]:
正常:淡黄色、透明
异常:
• 无色 • 淡红色 • 浓茶色或酱油色
• 云雾状浑浊 • 深黄色 • 乳白色浑浊
一般性状检查
[气味]:
正常:新鲜尿液呈特殊芳香气味,久置呈氨味 异常:
•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氨味——慢性膀胱炎
一般性状检查
[酸碱度]:
正常:弱酸性,pH约为6.5。受饮食影响较大
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 病理性-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
• 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 生理性减少:妊娠中、晚期,老年人等
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WBC) [标本采集]:毛细血管采血 [正常参考值]:
化学检查——隐血试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 检测消化道出血 • 检测方法:联苯胺法、免疫法
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功能
内生肌酐清除率
(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
[原理]:
• 外源性肌酐,内源性肌酐 • 肌酐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 • 肾在单位时间内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
• 白细胞数减少:
WBC<4×109 /L(4000 /mm3 )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
• 生理性: • 病理性:
• 急性感染 • 组织坏死或损伤 • 急性大出血 • 急性溶血 • 中毒 •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减少:
•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多见 • 血液系统疾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等 • 放射线或放疗药物副作用 • 脾功能亢进、过敏性休克、自身免疫
[正常参考值]:
20-80mg/24h尿 尿蛋白>100mg/L,或≥150mg/24h尿, 称为蛋白尿
[临床意义]:
• 同尿蛋白定性检验
尿糖定量检验
[正常参考值]:
• 0.56-5.0mmol/24h(0.1-0.9g/24h
[临床意义]:
• 同尿糖定性检验
粪便检查
[目的]:
了解消化道、肝、胆、胰等有无出血、 炎症、寄生虫、肿瘤等 了解消化道状况,推测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了解消化道有无致病菌感染
性疾病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 正常核象:
杆状核:分叶核(3叶核为主) =1 :13
• 核左移:上述比值增大或出现晚幼粒、
早幼粒、中幼粒 • 核右移:周围血液中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0.03
核左移
正常 核右移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变化:
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皮肤病、 血液病、肿瘤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测定
(hemoglobin,Hb) 标本采集]:毛细血管采血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RBC) [标本采集]:毛细血管采血 [正常参考值]:
新生儿 2%-6%
(96-288)×109/L
[临床意义]:
判断骨髓造血功能: 网织红细胞增多: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
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意义]:
观察贫血治疗效果 检测骨髓移植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情况
血小板计数
(platelet,PLT) [标本采集]:毛细血管采血 [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成人:80-120ml/min
[临床意义]:
早期反映肾功能损害 判断肾小球功能损害的程度
Ccr: 51-70ml/min 轻度损害
指导临床治疗 Ccr: 30-50 ml/min 中度损害
Ccr: <30 ml/min 肾衰竭
显微镜检查-结晶体
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酸性尿液中的结晶 其他:磺胺类药物结晶
尿沉渣细胞计数
——Addis尿沉渣计数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50万/12h 白细胞<100万/12h 透明管型<5000万/12h
• 上述数值增加可见于泌尿系感染、肾小球肾炎等
尿液的其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