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全)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全)
R表示饱和或不饱和链烃基。R1、R2、R3可相同也可不同,相同时为单甘油酯,不同时为混甘油酯。
D)化学性质:
①氢化:油脂分子中不饱和烃基上加氢。如油酸甘油酯氢化可得到硬脂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C17H35COO-CH2
C17H33COO-CH +3H2C17H35COO-CH
C17H33COO-CH2C17H35COO-CH2
(7)酚类:
A)官能团:;通式:CnH2n-6O(芳香醇/酚)
B)物理性质:纯净的本分是无色晶体,但放置时间较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苯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室温下微溶于水,当温度高于65℃的时候,能与水混容。
C)化学性质:
①酸性: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液溴、HNO3、H2SO4等)
硝化反应:
磺化反应:
+ HO-SO3H—SO3H+H2O
+3HO-NO2+3H2O
②加成反应(与H2、Cl2等)
D)侧链和苯环相互影响:侧链受苯环易氧化,苯环受易取代。
(5)卤代烃:
A)官能团:—X代表物:CH3CH2Br
B)物理性质:基本上与烃相似,低级的是气体或液体,高级的是固体。它们的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和卤素原子数目的增加(氟代烃除外)和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升高。比相应的烃沸点高。密度降低(卤原子百分含量降低)。
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水解)
CH3CH2Br + H2OCH3CH2OH + HBr
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
②消去反应(邻碳有氢):

化学基础有机

化学基础有机

化学基础有机一、有机化学简介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反应机理以及相互转化的规律。

有机化学不仅是合成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有机化学发展历程有机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就已经开始接触和利用有机化合物。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有机化学的研究是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的。

这一时期的化学家们开始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机化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谱学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有机化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设计和功能化的新阶段。

三、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有机化合物:通常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无机化合物。

2.有机化学反应:是指碳与碳原子之间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主要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3.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是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础。

4.官能团:是指一种或多种活性原子的组合,可以决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5.手性:是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相重合的性质。

在有机化合物中,手性通常是指分子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四、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一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反应。

2.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碳双键或三键发生断裂,与其它原子或基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消除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分子有机物脱去一分子水或卤化氢等小分子的反应。

4.重排反应:由于基团之间的迁移或交换,使得分子的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反应。

5.聚合反应:由小分子重复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6.水解反应:水分子与有机化合物反应,使其分解成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的反应。

7.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传递的氧化和还原的有机反应。

什么是有机化学

什么是有机化学

引言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的化学分支学科。

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药物、塑料、染料到香料、燃料等等,都是由有机化学合成或提取得到的。

本文将详细阐述有机化学的相关概念、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反应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往往还含有其他元素,如氧、氮等。

1.2 碳的特殊性质:碳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也可以形成双键、三键甚至四键,这种多样性使得碳能够形成无数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1.3 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区别: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主要关注碳的存在和反应,而无机化学则关注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二、有机化学的结构与性质:2.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分为直链、支链、环状等形式,其中分子式、结构式是描述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工具。

2.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性质,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电化学性质等,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和应用。

三、有机化学的反应:3.1 反应类型:有机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重排反应等,不同类型的反应有不同的机理和特点。

3.2 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通过在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引入一个或多个新原子团,常见示例包括酸碱催化的醇醚酯化反应、烯烃的氢化反应等。

3.3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通过去除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团,常见示例有卤代烃的脱卤反应、醇的脱水反应等。

3.4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通过在有机化合物中将一个或多个原子团替换为其他原子团,常见示例有酯的水解反应、烃的卤代反应等。

3.5 重排反应:重排反应是有机分子内部的原子重排,常见示例有醇的重排反应、烃的骨架重排反应等。

四、有机化学的应用:4.1 药物合成:有机化学是药物化学的基础,通过有机合成可以研发出大量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癌药等。

4.2 塑料和聚合物的制备:有机化学合成可以制备各种塑料和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这些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什么是有机化学

什么是有机化学

什么是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学科,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此之外,还可能包含氢、氧、氮、硫等元素。

有机化学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涉及到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还与我们的生活、健康、环境、能源等方面密切相关。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制备:研究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以及优化合成方法、提高产率等。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3.有机反应机制:研究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过程,包括反应途径、反应速率、反应动力学等。

4.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与表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如光谱、色谱、核磁共振等)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结构鉴定。

5.生物有机化学:研究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生物合成等过程。

6.环境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影响。

7.有机材料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材料性质,如聚合物、液晶、有机光电材料等,以及它们的制备和应用。

有机化学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1.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合成、结构与活性关系,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2.农业化学:研究农药、肥料等农业化学品的设计、合成与应用,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

3.材料科学:研究有机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如聚合物材料、有机光电材料等。

4.能源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生物燃料、太阳能电池等。

5.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代谢等过程,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6.环境科学:研究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范围广泛,与应用领域紧密相连,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非常详细】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非常详细】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 、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原子: —X官能团 原子团(基): —OH 、—CHO (醛基) 、—COOH (羧基) 、C 6H 5— 等化学键: C=C 、—C≡C—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 C n H 2n+2;代表物: 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 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烷烃分子中的每个 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 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 C1~C4 气态, C5~C16 液态, C17 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 1g/cm^3 ,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D) 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CH 4 + Cl 2 CH 3Cl + HCl ,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

点燃②燃烧 CH 4 + 2O 2 CO 2 + 2H 2O高温C 16H 34 催化剂C 8H 18 + C 8H 16加热、加压④烃类燃烧通式: C x H t + (x +y )O 2 点———燃 xCO 2 + y H 2O 4 2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 C x H y O z + (x +y - z )O 2 点———燃 xCO 2 + yH 2O 4 2 2E) 实验室制法:甲烷: CH 3 COONa + NaOHOCH 4 个 +Na 2 CO 3△注: 1.醋酸钠:碱石灰=1: 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 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 NaOH 、不是催化剂(2)烯烃:A) 官能团: C=C ;通式: C n H 2n (n≥2);代表物: H 2C=CH 2B) 结构特点:键角为 120° 。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重排反应通常发生在含有不稳 定结构或官能团的化合物中, 需要加热或加入催化剂。在重 排过程中,分子的骨架结构可 能发生变化。
重排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合成 具有特定结构或官能团的有机 化合物。同时,重排反应也是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 重要手段之一。
08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 用
定义
特点
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 于合成各种烯烃、醇、醛、酮等有机化合物。
应用
加成反应通常发生在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上,需要一定 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
消除反应
定义
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 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
等),形成不饱和键的反应。
种类
包括脱水消除、脱卤化氢消除、 热消除等。
反应。此外,醇还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酚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酚类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羟基(-OH)官能团,通 式为Ar-OH,其中Ar为苯基或其衍生物。
物理性质 酚类化合物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的固体或液体,具有特殊 的气味和较强的毒性。酚的熔点和沸点较高,易溶于有机 溶剂。
化学性质
03
可发生加成、氧化、还原等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醇,被弱
氧化剂氧化成酸。
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羰基(C=O)两侧连接烃基或芳基,无双键性质。
物理性质
沸点较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主要发生加成和还原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醇,被还原剂还原 成仲醇。
醌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04
醇、酚、醚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01
结构特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有机化学(全)

有机化学(全)
酸 碱
Cl
-
+
H3O
+
共轭碱
较H2O弱的碱
共轭酸
较HCl弱的酸
酸碱质子理论体现了酸与碱两者相互转化和相互依存 的关系:酸给出质子后产生的酸根为原来酸的共轭碱。酸 越强,其共轭碱越弱;同样,碱接受质子之后形成的质子 化物为原来碱的共轭酸。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在酸碱反应中平衡总是有利于生成较弱的酸和较弱的碱。 + H2SO4 + CH3OH HSO4 + CH3OH2
C C C
C
C
C
C C
C
有机化合物在物理性质方面表现为:
①挥发性大; ②熔点、沸点低,常温下多为气体,液体或低熔点固 体(mp.<400℃ ); CH3COOH: mp.16.6℃ bp.118℃
NaCl: mp.800℃ ③水溶性较差,大多数难溶于水。
bp.1440℃
有机化合物在化学性质方面表现为:
元素分析
元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化学法、仪器法
确定实验式和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沸点升高法、冰点降低法、质谱法
结构式的测定
化学方法、波谱方法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
仅由C和H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 烃(hydrocarbon)
二、构造异构 1 烷烃的同系列
烷烃的通式CnH2n+2 同系列:具有一个通式,结构相似,性质相似的
异裂
CH3 CH3 C + Cl
CH3 CH3 异裂后生成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基团或原子的反应, 称为离子型反应。带正电荷的碳原子称为正碳离子。
第五节
有机酸碱概念
一、勃朗斯德酸碱理论 —— 酸碱质子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四 一、思考题4-1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混合物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设为()K T ,当气体混合物开始组成不同时,()K T 是否相同(对应同一的计量方程)?平衡时其组成是否相同?4-2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是否必定移动?平衡移动时,标准平衡常数是否一定改变?4-3是否所有单质的f m ()G T ∆皆为零?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4-4能否用r m 0G ∆> 、0<、0=来判断反应的方向?为什么?4-5理想气体反应、真实气体反应、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了理想气体反应,理想液态混合物或理想溶液中的反应,真实液态混合物或真实溶液中的反应,其K Θ是否都只是温度的函数?4-6r m ()G T ∆、r m ()G T ∆ 、f m (,,)G B T β∆ 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二、计算题及证明(或推导)题4-1查表计算下述25℃的标准平衡常数: (ⅰ)2HCl(g)(g)Cl (g)H 22=+ (ⅱ)32253NH ()O ()NO(g)+H O(g)42g g ++=; 4-2已知3O 在25℃时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G f ∆=163.4kJ ·mol -, 计算空气中3O 的含量。

(以摩尔分数表示)4-3已知CO 和()3CH OH g 25℃的校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10.52 kJ ·mol -1和-1201.2KJ mol ;CO -⋅、2H 、3CH OH(l),25℃的标准摩尔熵分别为197.56、130.57、127.0-1-1J K mol ⋅⋅。

又知25℃甲醇的饱和蒸气压力为16582pa ,汽化焓为38.0 kJ ·mol -1。

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求反应23CO(g)+2H ()CH OH(g)g =的m (298.15k)G ∆ 及)K 15.298,pgm ( K 。

4-4已知25℃时,CH 3OH (l ),HCHO (g )的f m G ∆ 分别为166.23-、-109.91 kJ ·mol -1,且CH 3OH (l )的饱和蒸气压为16.59kPa 。

设CH 3OH (g )可视为理想气体试求CH 3OH (g )=HCHO(g)+H 2(g)在25℃时的标准平衡常数K(pgm,298.15K )。

4-5已知25℃时,-1m f 2mol kJ 19.237O(l)H ∙-=∆G ,水的饱和蒸气压3.167k P O)H (2*=p ,若H 2O(g)可视为理想气体,求f m 2(H O,298.15K)G ∆。

4-6已知25℃时,16.27kPa l) OH,CH (,mol kJ 51.162298.15K) g, OH,CH (3*-13m f =∙-=∆p G ,若CH 3OH (g )可视为理想气体,求298.15K)g, OH,CH (3m f G ∆。

4-7已知Br 2(l)的饱和蒸气压574Pa 28l) ,Br (2*=p ,求反应Br 2(l)=Br 2(g)的298.15K)(m rG ∆。

4-8已知298.15K 反应CO (g )+ H 2(g) = HCHO(l),298.15K)(m rG ∆=28.95kJ •mol -1, 而*(HCOH,l,298.15K)=199.98kpa,p 求298.15K 时,反应HCHO(g )= CO(g) + H 2(g) 的(pgm,298.15K)K 。

4-9通常钢瓶中装的氮气含有少量的氧气,在实验中为除去氧气,可将气体通过高温下的铜,使发生下述反应:2212Cu(s)+O (g)Cu O(s)2=已知此反应的-1r m /(J mol )16673263.01/G T K ∆⋅=-+。

今若在600℃时反应达到平衡,问经此后续处理后,氮气中剩余的浓度为若干?4-10 Ni 和CO 能生成羰基镍:Ni(S )+ 4CO(g)= Ni(CO)4(g),羰基镍对人体有危害。

若150℃及含有(CO)=0.005ω的混合气通过N ⅰ表面,欲使ω[N ⅰ(CO)R ]< 1×10-9,问:气体压力不超过多大?已知上述150℃时,62.010K -=⨯。

4-11对2221H ()S ()H S(g)g g +=,对实验测得下列数据(ⅰ) 求1000~1700K 间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ⅱ)计算1500K 间反应的K、r m G ∆、r m S ∆ 。

4-12 反应4242CuSO 3H O(s)=CuSO ()3H O(g)s ⋅+,25℃和50℃的K分别为10-6和10-4。

(ⅰ)计算此反应50℃的r m G∆、r m S∆ 和r mp,mc()0B S v g ⎡⎤⎛⎢⎥ ∆=⎢⎥ ⎢⎥⎝⎣⎦∑B设(ⅱ)为使0.01molCuSO 4完全转化为其三水化合物,最少须把多少水蒸气通入25℃的体积为2dm 3的烧瓶中?4-13潮湿Ag 2CO 3在100℃下用空气流进行干燥,试计算空气流中CO 2分压最少应为多少方能避免Ag 2CO 3分解为Ag 2O 和CO 2? 已知Ag 2CO 3(s)、Ag 2O(s)、CO 2(g )在25℃、100kpa 下的标准摩尔熵分别为167.36、121.75、213.80 J ·K -1·mol -1,△fm H (298.15K )分别为-501.7、-29.08、-393.46 kJ ·mol -1在此温度间隔内平均定压摩尔热容分别为109.6、68.6、40.2 J ·K -1·mol -1。

4-14已知:(ⅰ)求25℃时Ag 2O 的分解压力;(ⅱ)纯Ag 在25℃、100kPa 的空气中能否被氧化?(ⅲ)一种制备甲醛的工业方法是CH 3OH 与空气混合,在500℃、100kPa (总压)下自一种银催化剂上通过,此银渐渐失去光泽,并有一部分成粉末状,判断此现象是否因有Ag 2O 生成所致。

4-15已知3CuCl(g) = Cu 3Cl 3(g)的-1r m /(J mol )52885822.73/Kln(/K)+438.1(/K)G T T T ∆⋅=--(ⅰ)计算2000K 时的r m r m,H S ∆∆ 和K;(ⅱ)计算2 000K ,平衡混合物中Cu 3Cl 3摩尔分数等于0.5时,系统的总压。

4-16实验测出反应I 2 + 环戊烯 = 2HI + 环戊二烯,在175~415℃间气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nK 17.3911156/(/K)T =-(ⅰ)计算该反应300℃的r m G ∆ 、r m H ∆和 m r S ∆;(ⅱ)如果开始以等物质的量的I 2和环戊烯混合,在300K 、总压是100kPa 下达到平衡,I 2的分压是多少?若平衡时总压是1.0MPa,I 2的分压是多少?4-17已知CH 4(g )+ H 2O(g) = CO(g) + 3H 2(g)反应的-13-3263r m /(J mol )188.8381069.385(/K)ln(/K)+40.12810(/K) 3.62310(/K)227.0(/K)G T T T T T -∆⋅=⨯-⨯-⨯+ 试分别导出该反应的ln k、r m H ∆ 、r m S ∆ 与T 的关系式。

4-18试推导反应的2A (g )= 2Y(g) + Z(g)的K与A 的平衡转化率eq A x 及总压1/3p -总的关系;并证明,当(/)1p p >>总 时,eq A x 与1/3p -总成正比。

4-19 A (g )与Y (g )之间有如下反应A (g )= Y(g)与温度T 对应的)(T H m r ∆及),pgm (T K为已知,设此反应为一快速平衡,即T 改变,系统始终保持平衡。

若一窗口中有此两种气体而且其物质的总量为n ,求证物质Y(g)的量为Y n 随着温度的变化率Tn d d Y有如下关系 22r Y ]1),pgm ([)(),pgm (d d +∆=T K RT T H T nK T n m4-20纯B 2(l )与纯B(l)温度T 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l),B (2*P 与l),B (*P ,试证在T 时,平衡总压为p 总,反应B(g)2)(B 2=g 的),pgm (T K有如下关系:p p p p p p p p p K l)],B -l),B ][-l)B,l)[,B (l)],B l)[B,(2***2*22*2*((((总总-=设气相为理想气体混合物,液相为理想液态混合物。

三、是非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一)是非题(下述徊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的画“×”) 4-1定温定压且不涉及非体积功的条件下,一切放热且熵增大的反应均可自动发生。

( ) 4-2标准平衡常数K 只是温度的函数。

( ) 4-3对)B(pgm,0BB T v ∑=的反应,当),pgm (),pgm (T J T K>反应向右进行。

( )4-4对放热反应B(g)0BB∑=v ,温度升高时,eqBx增大。

( )4-5对于理想气体反应,定温定容加惰性组分时,平衡不移动。

(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题后的括号内) 4-1反应(ⅰ)322SO O 21SO =+)(i T K (ⅱ)322S O 2O 2S O =+ )(ii T K则i ()K T 与ii ()K T关系是( )A .i K =ii K B.2i ii ()K K = C.2i ii ()K K =4-2温度T 、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 (ⅰ)i 222 g (O )(2H O(g)H 2K g )+= (ⅱ))g (O 21CO(g))g (CO 22+= ii K则反应:(ⅲ)CO(g)+H 2O(g)=CO 2(g)+H 2(g)的iii K 应为( )A . ii i iii /K K K = B.ii i iii /K K K = C.ii i iii /K K K =4-3已知定温反应(ⅰ)CH 4(g) = C(s) + 2H 2(g) (ⅱ)CO(g) + 2H 2(g) = CH 3OH(g)若提高系统总压,则平衡移动方向为( )A .(ⅰ)向左,(ⅱ)向右 B.(ⅰ)向右,(ⅱ)向左 C. (ⅰ)和(ⅱ)都向右。

4-4已知反应21CuO(s)=Cu(s)+O ()2g 的)(T S m r ∆>0,则该反应的)(T G m r∆将随温度的升高而( )。

A .增大 B.减小 C.不变(三)填空题(在各小题中画有“_______”处或表格中填上答案)4-1范特荷夫定温方程:J RT T G T G m r m r ln )()(+∆=∆中,表示系统标准状态下性质的是_________,用来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是________,用来判断反应进行限度的是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