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名词解释1.需求价格弹性[解析](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处以其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如果用e d 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Q 和Q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用P 和P ∆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变动量,则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d e Q P P Q ∆=-∆g 。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
商品的替代数目和可替代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等,另外,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需求价格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则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长;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长,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2.需求收入弹性[解析](1)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的收入变动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如果用e M 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用I 和ΔI 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用Q 和ΔQ 分别表示需求的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eMQ II Q∆=∆g。
(2)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来判断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等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正值,即e 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该商品就是正常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负值,及e 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需求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3.蛛网模型[解析]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其考察的是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的变动,它通常用来分析市场经济中某些产品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产品具有这样的特点,即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供求与价格一、选择题1.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变化C.消赞者偏好变化 D.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2.如果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3.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价格上升4.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A.需求函数的斜率 B.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C.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 D.以上说法都正确5.如果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性( )。
A.相同 B.不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依切点所在的位置而定6.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
A.正确 B.不正确C.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 D.难以确定7.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元下降到9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可以认为该商品()。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C.单一弹性 D.难以确定8.假定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2.则()A.x和y是互补品 B.x和y是替代品C x和y是正常商品 D.x和y是劣质品9.下列哪种情况使总收益增加?()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下降,需求缺乏弹性C.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 D.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10.劣质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A.正 B.负C.零D.难以确定二、判断题1.垂直的需求曲线说明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为零。
()2.陡峭的需求曲线弹性一定小;而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一定大。
()3.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发散型的。
()4.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销售税主要由生产者负担。
()5.对香烟征收销售税时,其税收主要由生产者负担。
微观经济学第2章-习题及解答

C。政府通过移动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 D。政府通过移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
27。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5.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6.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上述三种都可能
7.如果商品X和商品Y是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
C.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D.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12。均衡价格随着( ).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13.假定某商品的需求价格为P=100—4Q,供给价格为P=40+2Q,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应为( )。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图2-2(a)中,供给曲线S1和需求曲线D1相交于E1点。在均衡点E1,均衡价格P1=6,均衡数量Q1=20。图2—2(c)中,供给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至S2曲线的位置,并与D1曲线相交于E3点。在均衡点E3,均衡价格下降为P3=5.5,均衡数量增加为Q3=22。5。因此,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均衡数量增加.同理,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微观经济学》第2章需求与供给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一、选择题1.随着公共汽车车票的价格上升,会出现公共汽车车票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B.本题考察需求量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化。
表示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2.随着公共汽车票的价格大幅下降,会出现私人汽车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D.本题考察需求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也就是非价格因素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的变化。
表示在每一个与以前相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公共汽车和私人汽车互为替代品,替代品价格下降,被研究对象的需求会跟着下降,消费者在相同的价格下减少了对私人汽车的需求数量。
3.随着汽油价格大幅下降,会出现私人汽车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C.本题考察需求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也就是非价格因素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的变化。
表示在每一个与以前相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汽油和私人汽车互为互补品,互补品价格下降,被研究对象的需求数量会增加,消费者在相同的价格下增加了对私人汽车的需求数量。
4. 随着养猪专业户的增加,会出现生猪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A. 本题考察需求量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需求量的变化。
表示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本题供给增加导致生猪价格下降,在较低的价格下消费者增加了生猪的需求数量,是需求量的变化。
5.随着商品房价格上升,商品房的()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
解析:B.本题考察供给量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导致的供给数量的变化被称供给量的变化。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1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1、P0=100,Q0=6002、税收使供给曲线向上平移5个单位,原为S:P=-50+0.25Qs,现在变为S1:P=-50+0.25Qs+5,即:Qs=180+4P在新的均衡下:Qd=Qs,即:800-2P=180+4P,得:P1=103.33,Q1=593.333、消费者价格为:Pb=P1=103.33;厂商得到的价格为:Ps=Pb-T=103.33-5=98.33在每单位产品5元钱的税中,厂商承担的部分为:P0-Ps=1.66,消费者承担的部分为:Pb-P0=3.334、补贴使供给曲线向下平移5个单位,原为S:P=-50+0.25Qs,现在变为S2:P= -50+0.25Qs-5,即:Qs=220+4P 在新的均衡下:Qd=Qs,即:800-2P=220+4P,得:P2=96.67,Q2=606.66消费者价格为:Pb=P2=96.67;厂商得到的价格为:Ps=Pb+T=96.67+5=101.67在每单位产品5元钱的补贴中,厂商得到的部分为:Ps-P0=1.66,消费者得到的部分为:P0-Pb =3.33第三章6、(1)消费者收入:I=P1X1max=2·30=60(2)P2=I / X2max=60/20=3(3)预算线为:P1X1+P2X2=I,即:2X1+3X2=60(4)预算线的斜率(数值)为OA和OB的比值,也是1和2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P1/P2=2/3(5)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按照均衡的条件,边际替代率等于1和2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MRS12=P1/P2=2/37、预算约束是:P1X1+P2X2=I,即:20X1+30X2=540(1)理性消费者的问题是在该预算约束下,选择1和2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使其效用最大。
按照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其中,,代入上式,有:,即(2)(1)和(2)联立求解得:达到的总效用为:9、参考教材76页:需求曲线的推导10、无差异曲线,预算线à由切点(或和预算线相接触的位置最高的无差异线和预算线的接触点),确定消费者均衡(1)分析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收入变化à预算线平移à收入――消费线à恩格尔曲线(2)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价格变化à预算线转动à价格――消费线à需求曲线(参考第五节)11、参考第六节第四章2、(1)L TP AP MP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8.75 0 9 63 7 -7 (2)从边际产量(MP)一栏可以看出,从第5个单位的可变投入开始,边际产量开始递减,因此生产函数表现出了边际报酬递减。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解 :(1)将需求函数Q d= 50-5P 和供给函数Q 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Q s , 有 :50- 5P= -10+5P 得 : Pe=6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 , 得 : Qe=50-5 × 6或者 , 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Q s =-10+5P , 得 :Qe=-10+5 × 6所以 ,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 和原供给函数 Q s=-10+5P, 代入均衡条件 Q d= Q s有 : 60-5P=-10+5P 解得 Pe =7以均衡价格 Pe =7 代入 Q d=60-5p , 得 Qe=25或者 , 以均衡价格 Pe =7 代入 Qs =-10+5P, 得 Qe=25所以 ,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 , Qe=25(3)将原需求函数 Q 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 , 代入均衡条件 Q =Q , 有 : 50-5P=-5+5P 得 P =5.5ds e以均衡价格Pe=5.5 代入 Q d =50-5p,得 Qe=50-5× 5.5=22.5所以 ,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 ,Qe=22.5 图略。
(4)( 5)略2.解:(1)根据中点公式计算, e d=1.5(2)由于当 P=2 时, Q d=500-100*2=300,所以,有:dQ P 2 2d. ( 100)edP Q 300 3(3)作图,在 a 点 P=2 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 e =GB/OG=2/3或者 e =FO/AF=2/3d d显然,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 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 e d =2/33 解 :(1) 根据中点公式求得: e s 4 3(2) 由于当 P=3 时, Qs=-2+2 ×3=4 ,所以dQ P 3e s .2 1.5dP Q 4(3) 作图,在 a 点即 P=3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 s=AB/OB=1.5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1.54.解:(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 可以很方便地推知 : 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 a、 b、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 其理由在于 , 在这三点上都有 : e d=FO/AF (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 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 分别处于三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 a、 e、 f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 且有 e da<e df <e de其理由在于 : da在 a 点有, e =GB/OG在 f 点有, e df =GC/OG在 e 点有, e de=GD/OG在以上三式中 , 由于 GB<GC<GD所以 e <e <ededa df5.解:(1)不相等。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第二章供需(ɡònɡ xū)理论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上,人们愿意(yuàn yì)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四层含义①建立在购买(支付)能力(nénglì)的基础上②涉及P和Q两个(liǎnɡɡè)变量。
③非实际(shíjì)购买量,只是计划购买量。
④时间概念2、需求规律:又称需求铁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反之,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商品的需求量上升。
即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比例变化。
3、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它因素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伴随着需求表、曲线和函数的变化。
4、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各种可能的价格上,原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有四层含义①原意并有实际的供给能力。
②涉及两个变量P,Q③并不是实际出售量,而是计划的出售量。
④时间概念。
5、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由于本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化。
供给的变动伴随着供给表的变化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6、点弹性:弹性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意指某一物体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
用于经济学,其含义是指经济因变量对经济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点弹性是指经济变量变动的非常微小的弹性。
其弹性系数公式用微分表示。
7、弧弹性:是指经济变量取值于某一区间的平均弹性,在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中,经济自变量和经济因变量都取值于区间端点的平均值。
例如需求价格的弧弹性公式:△Q (P1+P2)/2 △Q P1+P2Ed= ──·───── = ──·───△P (Q1+Q2)/2 △P Q1+Q28、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解:(1)将需求函数Q d = 50-5P 和供给函数Q 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 s ,有:50- 5P= -10+5P 得: Pe=6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 Q d =50-5p ,得: Qe=50-5×6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Q s =-10+5P ,得:Qe=-10+5×6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 =60-5p 和原供给函数Q 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 Q s 有: 60-5P=-10+5P 解得Pe =7 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 d =60-5p ,得 Qe=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s =-10+5P, 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Qe=25(3)将原需求函数Q d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 s ,有: 50-5P=-5+5P 得 P e =5.5 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 d =50-5p,得Qe=50-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图略。
(4)(5)略 2.解:(1)根据中点公式计算,e d =1.5 (2)由于当P=2时,Q d =500-100*2=300, 所以,有: 22.(100)3003ddQ P dP Q e =-=--*=(3)作图,在a 点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 d =GB/OG=2/3或者e d =FO/AF=2/3 显然,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d =2/3 3解:(1) 根据中点公式 求得:43s e =(2) 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 3.2 1.54sdQ P dP Q e ==⨯= (3) 作图,在a 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 s =AB/OB=1.5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 =1.5 4.解:(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b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 e d =FO/AF (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e 、f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e da <e df <e de 其理由在于: 在 a 点有,e da =GB/OG 在 f 点有,e df =GC/OG 在 e 点有,e de =GD/OG在以上三式中, 由于GB<GC<GD 所以e da <e df <e de 5.解:(1)不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1. 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 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4)(5)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 和边际产量MP L 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系:当总产量TP L 下凸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也各存在一个拐点.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C 曲线和AVC 曲线的交点与MP L 曲线和AP L 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 曲线和LMC 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是SAC 1和SAC 2以及SMC 1和SMC 2. SAC 1和SAC 2分别相切于LAC 的A 和B SMC 1和SMC 2则分别相交于LMC 的A 1和B 1.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5Q 2+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AC(Q)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5Q 2+15Q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5Q 2+15Q AC(Q)=Q 2-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OMCQLMCSMC 1SAC 1SAC 2SMC 2 LACA 1B 1Q 1Q 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A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0.8Q 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解: TVC(Q)=0.04 Q 3-0.8Q 2+10Q AVC(Q)= 0.04Q 2-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又因为008.0>=''C AV 所以当Q=10时,6=MIN AVC 5.假定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MC=3Q 2-3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量时的总成本为1000.求:(1) 固定成本的值.(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解:MC= 3Q 2-30Q+100所以TC(Q)=Q 3-15Q 2+100Q+M 当Q=10时(1) 固定成本值:500 (2) TC(Q)=Q 3-15Q 2+100Q+500TVC(Q)= Q 3-15Q 2+100Q AC(Q)= Q 2-15Q+100+500/Q AVC(Q)= Q 2-15Q+1006.某公司用两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C=2Q 12+Q 22-Q 1Q 2,其中Q 1表示第一个工厂生产的产量,Q 2表示第二个工厂生产的产量.求:当公司生产的总产量为40时能够使得公司生产成本最小的两工厂的产量组合. 解:构造F(Q)=2Q 12+Q 22-Q 1Q 2+λ(Q 1+ Q 2-40)令⎪⎩⎪⎨⎧-===⇒⎪⎪⎪⎭⎪⎪⎪⎬⎫=-+=∂∂=+-=∂∂=+-=∂∂3525150400204Q 2121122211λλλλQ Q Q Q FQ Q Q F Q Q F使成本最小的产量组合为Q 1=15,Q 2=257已知生产函数Q=A 1/4L 1/4K 1/2;各要素价格分别为P A =1,P L =1.P K =2;假定厂商处于短期生产,且16=k .推导:该厂商短期生产的总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和平均可变函数;边际成本函数.)2(111)1(4,16:4/34/14/14/34/34/14/14/34/14/1A L P P L A L A LQ A QMP MP L A L QMP L A A Q MP L A Q K L A L A L A =====∂∂∂∂==∂∂==∂∂===----所以所以因为解 由(1)(2)可知L=A=Q 2/16又TC(Q)=P A &A(Q)+P L &L(Q)+P K &16 = Q 2/16+ Q 2/16+32 = Q 2/8+32AC(Q)=Q/8+32/Q TVC(Q)= Q 2/8 AVC(Q)= Q/8 MC= Q/48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0.5L 1/3K 2/3;当资本投入量K=50时资本的总价格为500;劳动的价格P L =5,求: (1) 劳动的投入函数L=L(Q). (2) 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当产品的价格P=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 解:(1)当K=50时,P K ·K=P K ·50=500,所以P K =10. MP L =1/6L -2/3K 2/3 MP K =2/6L 1/3K -1/310562613/13/13/23/2===--K L KL P P K L KL MP MP 整理得K/L=1/1,即K=L.将其代入Q=0.5L 1/3K 2/3,可得:L(Q)=2Q(2)STC=ω·L (Q )+r·50 =5·2Q+500 =10Q +500 SAC= 10+500/Q SMC=10(3)由(1)可知,K=L,且已知K=50,所以.有L=50.代入Q=0.5L 1/3K 2/3, 有Q=25. 又π=TR -STC =100Q-10Q-500 =1750所以利润最大化时的 产量Q=25,利润π=17509.假定某厂商短期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为SMC(Q)=3Q 2-8Q+100,且已知当产量Q=10时的总成本STC=2400,求相应的STC 函数、SAC 函数和AVC 函数。
解答:由总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有 STC(Q)= Q 3-4 Q 2+100Q+C= Q 3-4 Q 2+100Q+TFC2400=103-4*102+100*10+TFC TFC=800进一步可得以下函数STC(Q)= Q 3-4 Q 2+100Q+800SAC(Q)= STC(Q)/Q=Q 2-4 Q+100+800/Q AVC(Q)=TVC(Q)/Q= Q 2-4 Q+10010.试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解:如图,TC方倾斜的曲线.在每一个产量上,TC 曲线和TVC 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的不变成本TFC. TC 曲线和TVC 曲线在同一个产量水平上各自存在一个拐点 B 和C.在拐点以前,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以后, TC 曲线和 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AFC 曲线随产量的增加呈一直下降趋势.AVC 曲线,AC 曲线和MC 曲线均呈U 形特征.MC 先于AC 和AVC 曲线转为递增,MC 曲线和AVC 曲线相交于AVC 最低点F,MC 曲线与AC AC 曲线的最低点 D.AC AVC 曲线,AFC.但永远不能相交11.试用图从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总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如图5—4所示,假设长期中只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分别由图中的三条STC 曲线表 示。
从图5—4中看,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STC 1、STC 2、STC 3。
现在假定生产Q 2的产量。
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可以调整,因此厂商可以通过对要素的调整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曲线 OC QSTC 1 d STC 2 STC 3LTCQ 2 Q 1 Q 3c ab图5—4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和长期总成本曲线e以最低的总成本生产每一产量水平。
在d 、b 、e 三点中b 点代表的成本水平最低,所以长期中厂商在STC 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生产Q 2产量,所以b 点在LTC 曲线上。
这里b 点是LTC 曲线与STC 曲线的切点,代表着生产Q 2产量的最优规模和最低成本。
通过对每一产量水平进行相同的分析,可以找出长期中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低长期总成本,也就是可以找出无数个类似的b (如a 、c )点,连接这些点即可得到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LTC 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带来的最小的生产总成本.12. 试用图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解:假设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只有三种:SAC 1、SAC 2、SAC 3,如右上图所示,规模大小依次为SAC 3、SAC 2、SAC 1。
现在来分析长期中厂商如何根据产量选择最优生产规模。
假定厂商生产Q 1的产量水平,厂商选择SAC 1进行生产。
因此此时的成本OC 1是生产Q 1产量的最低成本。
如果生产Q 2产量,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SAC 1和SAC 2,因为SAC 2的成本较低,所以厂商会选择SAC 2曲线进行生产,其成本为OC 2。
如果生产Q 3,则厂商会选择SAC 3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
有时某一种产出水平可以用两种生产规模中的任一种进行生产,而产生相同的平均成本。
例如生产Q 1′的产量水平,即可选用SAC 1曲线所代表的较小生产规模进行生产,也可选用SAC 2曲线所代表的中等生产规模进行生产,两种生产规模产生相同的生产成本。
厂商究竟选哪一种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要看长期中产品的销售量是扩张还是收缩。
如果产品销售量可能扩张,则应选用SAC 2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如果产品销售量收缩,则应选用SAC 1所代表的生产规模。
由此可以得出只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时的LAC 曲线,即图中SAC 曲线的实线部分.在理论分析中,常假定存在无数个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从而有无数条SAC 曲线,于是便得到如图5—7所示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 曲线是无数条SAC 曲线的包络线。
LAC 曲线经济含义:它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图 最优生产规模 SAC 1 SAC 2SAC 3C 1 C 2 C 3 Q 1 Q 2 Q 3 Q 2′Q 1′O CQ Q 1 O CQSAC 1SAC 2 SAC 3 SAC4SAC 5 SAC 6 SAC 7图5—7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Q 2 LAC13.试用图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解:图中,在Q 1产量上,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由SAC1曲线和SMC1曲线所代表,而PQ1既是最优的短期边际成本,又是最优的长期边际成本,即有LMC=SMC1=PQ1.同理,在Q2产量上,有LMC=SMC2=RQ2.在Q3产量上,有LMC=SMC3=SQ3.在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无数个类似于P,R,S 的点,将这些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光滑的LMC 曲线.LMC 曲线的经济含义: 它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实现的最小的边际成本.供稿人:国际贸易专业0401班学生欧阳敏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