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2章-习题及解答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2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判断与选择题:(1)随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均衡价格上升10%,均衡产量上升10%,此时需求为单位弹性。
该种说法:(A )对,(B )错。
答:(B )错。
需求曲线的移动是指在某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其他条件发生改变而导致的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是在不同需求曲线上考虑问题。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百分比之比,是在一条需求曲线上考虑问题。
因此,需求曲线移动所反映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变化关系不能体现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2)陡峭的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小,而平坦的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大。
该种说法:(A )对,(B )错。
答:(B )错。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不能等同,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对于需求函数()dq d P =,其需求价格弹性为:d 1d d d d d q P P e P q q =-⋅=⋅斜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不仅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有关,还与dPq 有关。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线性需求曲线上,虽然各点处的斜率相等,但需求价格弹性却不同。
(3)如果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销售税主要由购买者负担。
该种说法:(A )对,(B )错。
答:(A )对。
根据税负与供求曲线价格弹性的关系s d d s P eP e ∆=∆,供求双方各自承担的税负与其各自的弹性成反比。
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则其税负越高。
(4)当需求曲线斜率始终为负而供给曲线斜率始终为正时,如果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A )收敛型的;(B )发散型的;(C )封闭型的。
微观经济学分章节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分章节习题及答案第⼆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8. 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于20%。
完全竞争市场7 某完全竞争⾏业的价格和供给量在长期呈同向变动,则该⾏业的长期供给曲线A ⽔平状态B 向右下倾斜C 向右上倾斜D 呈垂直线9、垄断竞争⼚商的平均收益曲线是⼀条A 平⾏于横轴的直线B 向右上倾斜的线C 垂直于横轴的线D 与需求曲线重合的线E A和D第⼆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单项选择题1. 微观经济学的⼀个基本假设前提是A 完全信息的假设B 完全竞争的假设D 边际效⽤递减的假设2. 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的是A ⼀般均衡论B "看不见的⼿"的原理D 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3.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 价格理论B 单个⼚商C 单个消费者D B和C4. 下列⼏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A ⾯粉和⼤⽶ C ⽺⾁和⽜⾁D 馒头和⽶饭4. 粮⾷市场的需缺乏弹性的,当粮⾷产量因灾害⽽减少时A 粮⾷⽣产者的收⼊减少,因粮⾷产量下降C 粮⾷⽣产者的收⼊减少,因粮⾷需求量会⼤幅度减少D 粮⾷⽣产者的收⼊不变,因粮⾷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率相同5. 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的是A 服装B 化妆品 D ⾷盐6. 某⼀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A 电冰箱的价格下降C ⽣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D 消费者的收⼊上升7 ⾷盐市场的需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价格因素的影响使⾷盐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A ⾷盐⽣产者的收⼊减少,因为⾷盐产量下降20%B ⾷盐⽣产者的收⼊增加,因为⾷盐价格上升低于20%D ⾷盐⽣产者的收⼊不变,因为⾷盐价格上升等于20%8 在得出棉花种植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A ⼟壤的肥沃程度B 棉花种植⾯积C 技术⽔平9 当某消费者的收⼊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 ,则商品的需求收⼊弹性A ⼤于1C 等于1D 等于010 某⽇,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下,该⽇X商品的需求数量+50-80A 增加30单位C 增加130单位D 减少130单位11. 若供给曲线上每⼀点的点弹性都等于1,则供给曲线只能是⼀条A 过原点的45 线C 平⾏于横轴的直线D 垂直于横轴的直线12 ⼀种物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取决于A 替代品的可获得性B 互补品的价格C 收⼊13 ⼀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向变动,这是因为A 收⼊效应的作⽤B 替代效应的作⽤C 收⼊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发⽣作⽤14 如果⼈们收⼊⽔平提⾼,⾷物在总⽀出中的⽐重将()A、⼤⼤增加B、稍有增加D、不变15 在两种互补品之间,其中⼀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种商品价格B 下降C 不变D 不确定⼆、多项选择题 1 BC 2 BD 3 AC 4AC 5 BD 6CD 7BD 8CD 9ABCD 10AC1.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 价格理论B 单个⼚商C 单个消费者D 资源配置2. 下列⼏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A ⾯粉和⼤⽶B 汽油和汽车C ⽺⾁和⽜⾁D 录⾳机和磁带3. 当出租车租⾦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 需求减少B 需求量增加C 需求曲线左移D 需求⽆法确定4.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A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B ⾮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C 同⼀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D 需求曲线的移动5 下列⼏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向(⼤于0)的有A 汽油和汽车B ⾯粉和⼤⽶C 苹果和⾃⾏车D 猪⾁和⽜⾁6 某⼀时期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A 彩电价格下降B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C 消费者的收⼊⽔平下降D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7 假定某耐⽤消费品的需求函数Qd=400-5P时的均衡价格为50,当需求函数变为Qd=600-5P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A 低于50 B ⾼于50C 等于50D 上升8 以下因素导致⼩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A ⼩麦的价格下降B ⼩麦的种植技术提⾼C 种植⼩麦的成本上升D 预期⼩麦的价格下降9 影响⼀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 商品本⾝的价格B 消费者的收⼊⽔平C 相关商品的价格D 消费者的偏好10 在⼀般情况下,供给曲线A 向右上倾斜B 向右下倾斜C 斜率为正D 斜率为负三、判断1.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2消费函数: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α+βy3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
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v 收入增量,则MPC=△C/△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
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5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以MPS表示。
ΔS表示储蓄增量,ΔY 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6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7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同KI表示投资乘数,△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则KI=△Y/△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式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8政府购买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
以△g 表示政府支出的变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则:kg=△y/△g=1/(1-β)9转移支付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Ktr=ΔY/Δtr=β/1-β10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微观经济学第2章 习题及解答

·习题解答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假如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某种蘑菇会致癌,则这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人们减少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因此其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
2.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会下降,则该产品的供给将会减少。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当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在价格下降前尽量多地生产产品,因此该产品的供给会增加。
3.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这与生产者生产成本减少或生产技术改善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一样的。
4.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相同的概念。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二者是两个紧密联系却又不相同的概念。
需求曲线在某点的斜率为dP/ dQ,而需求的点弹性不仅取决于斜率的倒数值dQ/dP,还取决于P/Q。
5.假如某城市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则为了增加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降低。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因为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说明运输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富有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因此要增加收入必须降价。
6.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会使供给量减少。
但当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降低价格不一定会使供给量减少。
二、选择正确答案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为常数。
A.个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人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2.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水平C.棉花的种植面积D.棉花的价格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4.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微观经济学》第2章需求与供给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一、选择题1.随着公共汽车车票的价格上升,会出现公共汽车车票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B.本题考察需求量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化。
表示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2.随着公共汽车票的价格大幅下降,会出现私人汽车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D.本题考察需求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也就是非价格因素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的变化。
表示在每一个与以前相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公共汽车和私人汽车互为替代品,替代品价格下降,被研究对象的需求会跟着下降,消费者在相同的价格下减少了对私人汽车的需求数量。
3.随着汽油价格大幅下降,会出现私人汽车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C.本题考察需求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也就是非价格因素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的变化。
表示在每一个与以前相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汽油和私人汽车互为互补品,互补品价格下降,被研究对象的需求数量会增加,消费者在相同的价格下增加了对私人汽车的需求数量。
4. 随着养猪专业户的增加,会出现生猪的( )。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解析:A. 本题考察需求量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导致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需求量的变化。
表示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改变了消费数量。
本题供给增加导致生猪价格下降,在较低的价格下消费者增加了生猪的需求数量,是需求量的变化。
5.随着商品房价格上升,商品房的()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
解析:B.本题考察供给量的含义,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导致的供给数量的变化被称供给量的变化。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1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1、P0=100,Q0=6002、税收使供给曲线向上平移5个单位,原为S:P=-50+0.25Qs,现在变为S1:P=-50+0.25Qs+5,即:Qs=180+4P在新的均衡下:Qd=Qs,即:800-2P=180+4P,得:P1=103.33,Q1=593.333、消费者价格为:Pb=P1=103.33;厂商得到的价格为:Ps=Pb-T=103.33-5=98.33在每单位产品5元钱的税中,厂商承担的部分为:P0-Ps=1.66,消费者承担的部分为:Pb-P0=3.334、补贴使供给曲线向下平移5个单位,原为S:P=-50+0.25Qs,现在变为S2:P= -50+0.25Qs-5,即:Qs=220+4P 在新的均衡下:Qd=Qs,即:800-2P=220+4P,得:P2=96.67,Q2=606.66消费者价格为:Pb=P2=96.67;厂商得到的价格为:Ps=Pb+T=96.67+5=101.67在每单位产品5元钱的补贴中,厂商得到的部分为:Ps-P0=1.66,消费者得到的部分为:P0-Pb =3.33第三章6、(1)消费者收入:I=P1X1max=2·30=60(2)P2=I / X2max=60/20=3(3)预算线为:P1X1+P2X2=I,即:2X1+3X2=60(4)预算线的斜率(数值)为OA和OB的比值,也是1和2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P1/P2=2/3(5)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按照均衡的条件,边际替代率等于1和2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MRS12=P1/P2=2/37、预算约束是:P1X1+P2X2=I,即:20X1+30X2=540(1)理性消费者的问题是在该预算约束下,选择1和2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使其效用最大。
按照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其中,,代入上式,有:,即(2)(1)和(2)联立求解得:达到的总效用为:9、参考教材76页:需求曲线的推导10、无差异曲线,预算线à由切点(或和预算线相接触的位置最高的无差异线和预算线的接触点),确定消费者均衡(1)分析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收入变化à预算线平移à收入――消费线à恩格尔曲线(2)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价格变化à预算线转动à价格――消费线à需求曲线(参考第五节)11、参考第六节第四章2、(1)L TP AP MP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8.75 0 9 63 7 -7 (2)从边际产量(MP)一栏可以看出,从第5个单位的可变投入开始,边际产量开始递减,因此生产函数表现出了边际报酬递减。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

微观经济学 习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Qd 50 5P ,供给函数 为 Qs 10 5P 。
(1)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做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
变 图为 形。Qd 60 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做出几何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
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做出几
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时的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 相同吗?
•
解:(1)根据中点公式
24
, P1 P2
Ed
Q P
Q1
2 Q2
2
有:
Ed
200 2
300
2 100
1.5
2
• 即价格2元和价格4元之间的需求价格弧
恒等于1/2。
• 7.假定需求函数为Q=MP-N,其中M表示 收入,P表示商品价格,N(N>0)为常数。
• 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 解:由已知条件Q=MP-N可得
• 由此可见,一般地,对于幂指数需求函数Q (P)=MP-N而言,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总 等于幂指数的绝对值N。而对于线性需求函数 Q(M)=MP-N而言,其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i 1
dP
Qj )
j 1
P
Q
60
(
dQi
40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附单选答案)(1)

微观经济学复习题第二章需求与供给、弹性一、单项选择题1.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消费者对其()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2.需求规律表明,当羊肉价格升高时,会令羊肉()A.需求程度降低,需求曲线左移B.需求程度升高,需求曲线右移C.需求数量减少,需求曲线不变D.需求数量增加,需求曲线不变3.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往往会导致该商品()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4.在某一时期内手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A.手机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手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手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5.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互补品的价格上升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6.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对其替代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替代品的价格上升D.替代品的价格下降7.如果甲商品价格下降引起乙商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A.甲商品与乙商品是互替商品B.甲商品与乙商品是互补商品C.甲商品为低档商品,乙商品为高档商品D.甲商品为高档商品,乙商品为低档商品8.导致供给减少的情况是()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B.技术的进步C.成本的下降D.替代品价格的上升9.下列情况中不会引起小麦供给曲线移动的是()A.小麦的市场价格提高B.小麦的互补商品价格下降C.增加15%的工资D.小麦获得丰收10.当需求增加的幅度远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时()A.均衡价格将提高,均衡交易量将增加B.均衡价格将提高,均衡交易量将减少C.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将增加D.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将减少11.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时,则()A.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减少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销量减少D.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销量减少12.厂商通过降价扩大销售收入,实现“薄利多销”的产品一般是需求价格弹性()A.大于1的产品B.等于1的产品C.小于1的产品D.等于零的产品13.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富有弹性B.具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D.弹性不能确定14.假如买者可以按不变价格购买任何数量的商品,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A.无弹性B.无穷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15.如果商品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那么在该产品的需求增加时()A.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时增加B.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时减少C.均衡产量增加但价格不变D.均衡价格上升但产量不变二、名词解释及简答1、支持价格、限制价格2、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含义3、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4、恩格尔定律5、试比较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解答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假如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某种蘑菇会致癌,则这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人们减少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因此其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
2.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会下降,则该产品的供给将会减少。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当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在价格下降前尽量多地生产产品,因此该产品的供给会增加。
3.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这与生产者生产成本减少或生产技术改善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一样的。
4.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相同的概念。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二者是两个紧密联系却又不相同的概念。
需求曲线在某点的斜率为dP/ dQ,而需求的点弹性不仅取决于斜率的倒数值dQ/dP,还取决于P/Q。
5.假如某城市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则为了增加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降低。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因为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说明运输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富有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因此要增加收入必须降价。
6.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会使供给量减少。
但当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降低价格不一定会使供给量减少。
二、选择正确答案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为常数。
A.个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人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2.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水平C.棉花的种植面积D.棉花的价格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4.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5.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A.不相同B.相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6.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三种都可能7.如果商品X和商品Y是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8.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9.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三种都可能10.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11.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过程中()。
A.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B.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C.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D.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12.均衡价格随着()。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13.假定某商品的需求价格为P=100-4Q,供给价格为P=40+2Q,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应为()。
A.P=60,Q=10B.P=10,Q=6C.P=40,Q=6D.P=20,Q=2014.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个说法()。
A.一定正确B.一定不正确C.可能不正确D.无法断定正确与否15.度量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曲线本身移动的弹性是()。
A.需求的价格弹性B.需求的收入弹性C.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D.需求的预期价格弹性16.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D.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等于20%17.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A.正B.负C.OD.118.若X和Y两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2.3,则()。
A.X和Y是替代品B.X和Y是正常品C.X和Y是劣等品D.X和Y是互补品19.如果某商品是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则该商品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
A.销售收益增加B.销售收益不变C.销售收益下降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20.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
A.大大提高B.稍有增加C.下降D.不变21.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量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将()。
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知22.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富有弹性B.具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D.其弹性不能确定23.两种商品中若当其中一种的价格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则两者的交叉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A.负B.正C.0D.124.对劣质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e m是()。
A.e m<1B.e m=0C.e m<0D.e m>025.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过原点的直线,则其供给的价格弹性()。
A.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B.恒为1C.为其斜率值D.不可确定26.如果政府利用配给的方法来控制价格,这意味着()。
A.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已不能影响价格B.政府通过移动供给曲线来抑制价格C.政府通过移动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D.政府通过移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27.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28.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
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D.A和C29.某户今年扩大播种面积并取得丰收,则可预期他的收入必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答案1.D2.D3.C4.B5.B6.B7.D8.A9.A 10.B11.A 12.D 13.A 14.B 15.A 16.C 17.B 18.D 19.C 20.C21.C 22.A 23.A 24.C 25.B 26.C 27.C 28.A 29.D三、计算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1)由于Q d=50-5P,Q s=-10+5P,Q d=Q s因此 50-5P=-10+5P 得:P e=6,Q e=20如图2-2(a)(2)由于Q d=60-5P,Q s=-10+5P,Q d=Q s因此 60-5P=-10+5P 得:P e=7,Q e=25如图2-2(b)。
图2-2(a)图2-2(b)(3)由于 Q d=50-5P,Q s=-5+5P,Q d=Q s因此 50-5P=-5+5P 得:P e=5.5,Q e=22.5如图2-2(c)。
图2-2(c)(4)联系:变量的调整时间被假设为零。
在(1)、(2)、(3)中,所有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即P、Q及其α、β、γ、δ都属于同一个时期,或者,都适用于任何时期。
而且,在分析由外生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内生变量的变化过程中,也假定这种变量的调整时间为零。
区别: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如(1)中,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中的外生变量α、β、γ、δ被赋予确定数值后,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
而(2)、(3)中,外生变量α、β、γ、δ被确定为不同的数值,得出的内生变量P和Q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在图2-2(b)和图2-2(c)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表示内生变量的P和Q的数值的均衡点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5)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图2-2(a)中,供给曲线S1和需求曲线D1相交于E1点。
在均衡点E1,均衡价格P1=6,均衡数量Q1=20。
图2-2(b)中,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平移至D2曲线的位置,D2曲线与S1曲线相交于E2点。
在均衡点E2,均衡价格上升为P2=7,均衡数量增加为Q2=25。
因此,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同理,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图2-2(a)中,供给曲线S1和需求曲线D1相交于E1点。
在均衡点E1,均衡价格P1=6,均衡数量Q1=20。
图2-2(c)中,供给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至S2曲线的位置,并与D1曲线相交于E3点。
在均衡点E3,均衡价格下降为P3=5.5,均衡数量增加为Q3=22.5。
因此,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均衡数量增加。
同理,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