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教案1

合集下载

运动系统教案初中生物

运动系统教案初中生物

运动系统教案初中生物
课程名称:初中生物
主题:运动系统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结构和功能,并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运动系统疾病。

材料:运动系统的图示、运动系统疾病的案例、课堂讨论问题
时间:45分钟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给学生展示运动系统的图示,引导学生讨论人体的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运动系统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使我们做各种动作。

3.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一个运动系统疾病的案例(如骨折、腱炎等),并解释其发生的原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4.讨论:通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对我们的健康和身体发育至关重要?在保持健康的同时,如何避免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生?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持健康的方法。

扩展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运动系统疾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份报告,分享给全班同学。

评估方法:考察学生对运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运动系统疾病的识别和预防意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运动系统教案

运动系统教案

运动系统教案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包括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

肌肉系统是人体的动能系统,它负责人体的运动功能,包括运动的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

骨骼系统则是人体的支撑系统,它提供骨骼结构和关节,使人体能够保持正常的姿势和进行各种运动。

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科学地了解和运用运动系统知识,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身体健康,本文设计了一节运动系统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肌肉和骨骼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掌握运动系统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4.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能力,增强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运动系统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4.运动系统的养护和保健。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重点介绍肌肉的分类和骨骼的组成。

3.实践(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练习,如屈伸运动、举重等,观察和感受肌肉和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

4.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运动系统的适应性和可塑性,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以及骨骼和肌肉的适应能力。

5.指导(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指导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养护和保健方法,如适当的运动方式、合理的饮食和休息。

6.练习(10分钟)布置运动系统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并提醒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7.总结(5分钟)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运动系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讨论的情况,评价学生对运动系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后记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了解和掌握运动系统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我们运动系统教案

我们运动系统教案

我们运动系统教案运动系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2. 了解运动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3. 掌握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原理。

4. 培养学生对运动系统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 运动系统的作用和运动原理。

3. 运动系统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运动系统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和神经系统。

骨骼系统由骨骼、韧带和软骨组成,它是人体的支架和保护器官。

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它是人体的动力来源。

关节系统由关节和滑液组成,它是人体的连接器和减震器。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它是人体的控制中枢。

2. 运动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运动。

骨骼系统能够支撑人体的重量,保护内脏器官,以及提供运动的支持和保护。

肌肉系统能够产生力量,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活动。

关节系统能够使骨骼相互连接,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活动。

神经系统能够控制和调节人体的运动活动,使人体能够做出各种灵活的反应。

3. 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原理。

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运动系统的运动原理包括肌肉收缩原理、关节活动原理、神经传导原理等。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原理。

2. 实验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原理。

3. 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原理。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运动系统的运动过程,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运动系统的运动原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运动系统教案

运动系统教案

运动系统教案标题:初中生物教案-运动系统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骨骼、肌肉、关节等运动器官的结构和作用;3. 了解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合作。

教学重点:1.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 骨骼、肌肉、关节等运动器官的功能;3. 运动系统的协调合作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掌握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2. 理解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合作。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相关多媒体资源;2. 骨骼、肌肉、关节等人体模型或图示;3. 综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描绘人体肌肉、骨骼结构的图表,激发学生对运动系统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图表,并提出问题或观察感受。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解释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强调骨骼的支持和保护作用,肌肉的收缩与运动,关节的灵活性等。

Step 3: 实际操作(20分钟)让学生分组,在每个小组分发骨骼、肌肉、关节等人体模型或图示。

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来理解运动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并尝试组装模型或添加标签。

Step 4: 合作探究(15分钟)让学生与同组的同学讨论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如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如何协调合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Step 5: 深化理解(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或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Step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重点内容,并进行个人或小组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和学习。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为巩固学生对运动系统的理解,布置相关作业任务,如阅读相关课外资料、观察运动比赛或健身活动,并撰写观察报告。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关于运动系统的讲座或演示;2. 组织学生参观医学院、体育馆或健身房等地,深入了解运动系统的实际运作;3. 进一步研究以支撑课堂所学的科研成果,如某些运动系统的疾病、康复等。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运动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由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通过协调合作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的设计对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解剖学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运动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为进一步学习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康复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理解肌肉、骨骼和关节在运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2. 掌握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辨认主要骨骼和骨骼关节;3. 了解肌肉的组织结构和运动机制,理解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4. 理解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关节的分类和运动规律;5. 学习常见运动系统相关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第一节:骨骼系统1. 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 主要骨骼的命名和位置;3. 骨骼系统的功能和作用;4. 骨骼系统的发育和生长;5. 常见骨骼系统疾病的病因和预防。

第二节:肌肉系统1. 肌肉的组织结构和分类;2. 主要肌肉的名称和位置;3. 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和机制;4. 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过程;5. 常见肌肉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第三节:关节系统1. 关节的结构和分类;2. 主要关节的名称和位置;3. 关节的运动规律和功能;4. 常见关节系统疾病的病因和预防;5. 关节的保护和保养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物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实验和观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运动系统的运作原理。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运动系统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运动系统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运动系统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馈。

初中生物人体运动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运动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运动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等结构的基本知识;3. 理解人体运动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重点:1. 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和作用;3. 人体运动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之间的协调作用;2. 掌握人体运动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第四单元内容;2. ppt课件;3. 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视频展示人体运动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0分钟)1. 人体运动系统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三个部分,它们共同协作完成人体的各种运动功能;2. 骨骼起支撑作用,肌肉提供动力,关节连接骨骼并协调运动。

三、分组讨论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和作用(15分钟)1. 学生分组探讨并展示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并解释其作用;2. 教师辅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四、讲解人体运动的原理和过程(15分钟)1. 人体运动是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肌肉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2. 解释人体运动的原理和过程,包括神经冲动的传导、肌肉收缩和骨骼运动等。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留给学生拓展阅读相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2. 完成与人体运动系统相关的实验或调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体运动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

下节课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深入探讨人体运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运动系统教案

初中运动系统教案

初中运动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能够识别和描述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3. 理解运动产生的原理和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

4.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

2. 骨、关节、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3. 运动产生的原理:神经系统调节、骨、关节、肌肉的协同作用。

4. 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细胞呼吸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运动产生的原理和过程。

2. 教学难点:骨、关节、肌肉的协同作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系统的奥秘。

2.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骨、关节、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和运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比赛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系统。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即骨、关节、肌肉。

3. 骨、关节、肌肉的结构与功能:讲解骨的结构和功能,关节的类型和作用,肌肉的组成和收缩原理。

4. 运动产生的原理:讲解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作用,骨、关节、肌肉的协同作用。

5. 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介绍细胞呼吸和营养物质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6.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运动系统的模型制作,加深对骨、关节、肌肉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运动产生的原理和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运动,表现出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演示: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关节、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运动系统教案

运动系统教案

运动系统教案课程名称:运动系统课程目标:1. 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运动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运动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运动系统的结构和组成a. 骨骼系统:骨骼的组成,骨骼的功能和作用。

b. 肌肉系统:肌肉的组成,肌肉的功能和作用。

c. 关节系统: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 运动系统的分类和特点a. 自主运动系统:主要指肌肉系统,通过神经系统控制,实现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b. 被动运动系统:主要指关节系统,通过骨骼和关节的相互作用,实现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3. 运动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a. 维护身体结构的稳定:骨骼系统提供支撑和保护,肌肉系统维持姿势和平衡。

b. 实现身体各部位的运动:通过肌肉的收缩和骨骼的运动,实现不同部位的运动。

c. 参与代谢过程:肌肉的运动消耗能量,促进新陈代谢。

教学方法:1. 以多媒体展示为主,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运动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加深对运动系统作用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设计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对运动系统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出示图片或描述情景,要求学生进行分类,说明所属的运动系统。

3. 设计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运动系统作用的理解。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2. 图片、图表和动画素材。

3. 实物展示: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关节模型。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骨骼、肌肉与关节的相关变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进行拉伸运动并观察身体的变化。

3. 鼓励学生参与运动锻炼,提高运动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学前儿童各大系统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运动系统1节第1 章第课型:新授型总序中第3个教案教学目的】【1.知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2.理解骨的构成特点、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3.掌握骨髓、骨膜的作用,人体的主要关节。

教学重点】骨的构成特点以及化学成分、关节【】用所学的知识发现人体运动系统与自身的联系【教学难点课时时间安排】1【】黑板、粉笔、人体骨骼挂图【教学用具】【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内容复习旧知识】【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推进新课〗第二节运动系统第二章
一、运动系统骨 1.组成骨连结
骨骼肌
2.功能
(1)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

人体的躯干是由头骨、肋骨、脊柱和四肢骨构成。

(2)造血。

(3)支持体重和保护人体内部重要器官的作用。

头颅(脑);肋骨(肺);骨盆(膀胱、子宫)。

二、骨
1、分布
2、数量
成人:206块
儿童:305块
3、形态
(1)长骨,如尺骨、桡骨、股骨和胫骨;
(2)短骨,如腕骨和髌骨;
1 / 4
3)扁骨,如颅骨、胸骨、肋骨、髋骨;(4)不规则骨,如椎骨。

(、骨的结构4骨质组成骨髓
骨膜
(1)骨质
骨密质,密度较大,分布于长骨表面,硬度较大;
骨松质,较疏松,分布于长骨内侧,弹性较大。

(2)骨髓(充填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空隙内的柔软组织)
红骨髓造血功能强。

幼儿3-4岁以前造血功能强。

黄骨髓。

成年以后,当发生骨折或失血过多时,才能造血。

(3)骨膜
骨外膜。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骨外膜促进骨的生长和再生。

骨内膜。

有造骨细胞的功能,参与骨的增粗和长长,对骨的生长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骨膜的特点(p8)
举例:幼儿骨折愈合较快。

幼儿长个头的速度很快。

(4)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思考:人能站起来是由于骨的支撑,骨头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压力呢?
骨头内含有磷酸钙、碳酸钙等无机物,使骨头变硬。

思考:但人在生活中有各种姿势和动作,骨头只硬不软就易被折断。

骨头里含有骨胶原等有机物,是骨头有弹性和韧性。

小结:骨头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有机物赋予骨柔韧的特性;无机物赋予骨硬脆的特点。

思考:骨的化学成分因年龄、营养状况等因素发生变化。

成人和儿童,谁的骨头中的有机物含量更多?
年龄有机物无机物特点
儿童 1 1 柔韧
成人 3 7 硬脆
老年人容易骨折,愈合速度较慢。

儿童骨质柔软,易弯曲变形,发生骨折时会出现这儿不断的现象,叫“青枝骨折”。

(像鲜嫩的柳枝,易弯曲不易断)
保育要点:培养幼儿良好的坐、立、行姿势。

2 / 4
(5)骨的生长方式
思考:肌肉是软的,骨头是硬的。

早期的骨头是硬是软?刚出生的婴儿?
分析:胎儿期是软骨;刚出生的婴儿也是软骨。

当软骨变成硬骨后(骨化),才能站稳,站直。

骨头不断长长,又不断长粗。

全身骨头固化的时间并不一致:大约需要13~18年。

髌骨最少:6~7年。

椎骨最长:约25年。

20-25岁成年以后,骨头停止长长和长粗,人不在长个子。

但特殊人群除外,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除外。

5.骨连结的特征
感受身上的骨头是怎样连结起来的?如头骨,腕骨。

这两种连结有什么区别?
骨连结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间接连结即关节。

分类特点举例
直接连结活动范围窄颅顶、椎骨
间接连结(关节)活动范围广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主要形式)
画图认识关节的组成
游戏:找一找自己身上的关节有哪些?
思考:幼儿和成人谁的关节活动范围广?
幼儿关节的特点:
(1)灵活,可做速度型训练。

举例:小朋友可以很轻易地劈叉;体操运动员需要从小(3—4岁)开始训练,到20岁左右就可以退役;要想成为专业的舞蹈家,必须要从小开始训练。

长大后,骨骼变硬,关节不够灵活。

(2)关节窝较浅;韧带较松,牢固性差,容易脱臼。

举例:看到蹒跚学步的宝宝脚底一滑,慌张的妈妈会猛拉幼儿的手臂往上一拽;孩子穿衣服不配合,心急如火的爸爸在拽孩子手臂时,不小心用力过猛。

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个不小心,很可能会导致宝宝遭受脱臼的痛苦。

(3)易发生“牵拉肘”。

保育要点:不要用猛力拉幼儿手臂。

〖课堂训练〗运动系统是由、、三部分组成。

骨连结分为和,又叫,骨骼肌又叫。

〖课堂研究〗哪些食物或物品含钙量大?
3 / 4
板书设计】【206块)骨(运动系统
的组成骨连结
骨骼肌(600多块)
形态上
骨的特征结构上
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上
生长方式上
直接连结
骨连结
间接连结
【视野拓展】不随意肌,如心脏
(5)骨对我们如此重要,那么影响骨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自由讨论
归纳总结:
①遗传因素为主要因素
资料:研究表明,身高的遗传度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

男女身高有79%和92%归于遗传因素,所以有人说“:父母高,子女也相对较高。


②充足的阳光
原因:阳光的照射能促进皮肤中的胆固醇转化为钙。

③维生素D
④无机盐:钙、磷、锌
⑤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⑥适当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加速血液循环,加快人体新陈代谢。

⑦其他因素,如慢性肾炎等。

思考:你知道哪些食物或物品中含钙量大?
鱼肝油、蛋黄、瘦肉、豆类以及海洋动物等。

4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