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变形的类型

合集下载

各种地基的变形模量

各种地基的变形模量

各种地基的变形模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地基是指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的基础部分,用以承受和传递建筑物的重量和各种荷载。

地基的变形模量是指地基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能力,是衡量地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

不同类型的地基材料有着不同的变形模量,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各种地基材料的变形模量。

1. 砂土砂土是一种颗粒直径在0.05-2mm之间的颗粒土壤,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

砂土的变形模量通常在20-60MPa之间,属于中等硬度的地基材料。

砂土的变形模量受土壤密实度、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砂土的变形模量随着土壤密实度的增加而增大。

地基的变形模量是衡量地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

不同类型的地基材料有着不同的变形模量,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材料,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第二篇示例:地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的质量和稳定性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基的变形模量是一个重要参数,它描述了地基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性能。

不同类型的地基材料具有不同的变形模量,了解各种地基的变形模量有助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合理选择。

一、粘土地基的变形模量粘土地基是最常见的地基类型之一,其变形模量取决于粘土的含水量、密实度、孔隙率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干燥密实的粘土地基的变形模量较高,湿润的粘土地基则变形模量较低。

粘土地基的变形模量通常在50-300MPa之间,但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季节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岩石地基是最坚固的地基类型之一,其变形模量通常在500-2000MPa之间。

岩石地基的变形模量主要受岩石类型、岩性、岩石结构等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花岗岩、石灰石等高硬度的岩石地基的变形模量较高,而页岩、泥岩等较软的岩石地基的变形模量较低。

第三篇示例:地基的变形模量是指地基材料在受力情况下发生变形时所需的应力与变形之间的比值,也可以理解为地基材料对外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地基变形的类型课件

地基变形的类型课件

地震影响
地震产生的震动可能导致 地基变形,特别是对于软 土地基和不良地质条件下 的建筑物。
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优化施工顺序
合理安排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顺序 ,确保各层之间的作用力平衡。
加强监测与检测
对施工过程和建筑物使用过程中 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
总结词
车辆荷载影响
详细描述
高速公路通车后,大量车辆荷载反 复作用,对地基产生持续压力,可 能导致地基沉降。
案例三:某矿区的地面塌陷问题
总结词:采空区未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矿区开采过程中,采空区 如未及时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易导
致地面塌陷。
总结词:地下水过度开采
详细描述:矿区地下水过度开采,导 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层失去水分支撑 ,引发地面塌陷。
水平变形
水平变形是指地基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的变形,通常表现为地基的横向扩张或收缩 。这种变形通常由土层的不均匀沉降、地下水位变化或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 引起。
水平变形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或扭曲,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正常 使用。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基的水平变形,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地基变形的影响因素
地质条件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力 学性质、地下水位等因 素对地基变形有重要影
响。
荷载作用
建筑物自重、地面堆载 、车辆振动等外部荷载 作用会导致地基变形。
施工因素
施工方法、土方开挖、 桩基施工等施工因素可 能影响地基稳定性,进
而导致变形。
环境因素
地下水变化、气候条件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地

基础工程简答题

基础工程简答题

基础工程简答题1、简述地基、基础的概念?地基变形的类型?答:地基:建筑物下方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维持建筑物稳定的岩土体。

基础:建筑物最下端与地基直接接触并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结构部件。

地基变形的常见类型有: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等。

2、解释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冲切破坏?答:在局部或集中荷载作用下,当钢筋混凝土板內斜截面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将产生斜拉破坏,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也会发生类似的破坏现象,称为冲切破坏。

3、确定浅基础埋深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应主要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答:遵循原则:1)满足基础最小埋深的要求,保证基础不受地表不稳定土的影响、季节性冻账的影响。

河流冲刷的影响。

2)选择力学性质较好的持力层。

3)尽量将基础置于地下水位以上,降低施工难度。

考虑因素:1)建筑物的结构条件和场地环境条件;2)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季节性冻土地基的最小埋深。

4、解释文克勒地基模型的含义以及该模型的适用范围?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含义?两者相比各自的优缺点?答:该地基模型是由捷克工程师文克勒(Winkler)于1867年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地基表面上任一点的的竖向变形s与该点的压力p成正比,地基可用一系列互相独立的弹簧来模拟,即:p=ks ,式中k为基床系数或称地基系数。

当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相当低或地基的压缩层厚度比地基尺寸小得多,一般不超过基底短边尺寸的一半时,采用文克勒地基模型比较适合。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是把地基视为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半空间弹性体,在基地压力作用下,地基表面任一点的变形都与整个基底的压力有关。

文克勒地基模型特点:土体中无剪应力;基底变形只发生在基底范围以内;地基反力分布图的形状与地基表面的竖向变形图相似;形式简单、便与分析。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能反映地基应力和变形向基底周围扩散的连续性,但扩散范围往往超过地基的实际情况,计算所得的竖向变形及地表的变形范围常大于实际观测结果,此外,E和v两个参数,特别是v不容易准确测定。

(完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完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7-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27条,具体分配为:第3章有2条、第5章有4条、第6章有3条、第7章有3条、第8章有9条、第9章有3条、第10章有4条;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是: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细化岩石分类和地基土的冻胀分类;增加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和回弹变形计算方法;增加岩石边坡支护设计方法;增加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增加基坑工程设计方法;增加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内容;取消了壳体基础设计的规定。

新规范第1.0.2条中明确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新规范第1.0.4条中明确规定:在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

强制性条文部分:第3章“基本规定”之强制性条文:第3.0.2条: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分类参见表3.0.1),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注: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被定为丙级建筑物。

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地基基础部分1。

土由哪几部分组成?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松散沉积物,一般而言,土是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空隙中的气体等三部分组成。

2。

什么是粒径级配?粒径级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土中土粒组成,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对于粒径小于或等于60mm、大于0.075的土可用筛分法,而对于粒径小于0。

075的土可用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分析。

3.什么是自由水、重力水和毛细水?自由水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范围以外的水,它可以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一下的土骨架空隙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传递水压力并产生浮力。

毛细水则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孔隙中,土粒之间形成环状弯液面,弯液面与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张力反作用于土粒,成为毛细压力,这种力使土粒挤紧,因而具有微弱的粘聚力或称为毛细粘聚力。

4.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主要结构型式有哪些?土的结构主要是指土体中土粒的排列和联结形式,它主要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哪些是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哪些是换算指标?P66.熟练掌握土的各个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换算。

P7—87.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是什么?无粘性土一般指具有单粒结构的碎石土和砂土。

天然状态下无粘性土具有不同的密实度.密实状态时,压缩小,强度高。

疏松状态时,透水性高,强度低。

粘性土粒之间存在粘聚力而使土具有粘性。

随含水率的变化可分别划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及流动状态。

8。

什么是相对密度?P99.什么是界限含水量?什么是液限、塑限含水量?界限含水率: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液限:由流动状态转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塑限:有可塑状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缩限:由半固态转为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10。

什么是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他们各反映粘性土的什么性质?P1011。

粗粒土和细粒土各采用什么指标进行定名?粗粒土:粒径级配细粒土:塑性指数12。

土力学基础资料

土力学基础资料

一、填空题1、从荷载开始施加并逐渐增加直至地基发生破坏,地基的变形大致经过线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完全破坏阶段三个阶段。

2、粘性土由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

3.桩侧存在负摩阻力时,在桩身某一深度处的桩土位移量相等,该处称为中性点。

4、确定砂垫层的宽度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砂垫层向两侧挤出(由承载力确定),二是要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

5、土的变形模量E0是指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6、对于三桩承台,应按三向板带均匀配筋,最里面的三根钢筋相交围成的三角形应位于柱截面范围以内。

7、压缩系数越_大___,压缩模量越小,则土的压缩性越高。

8、在粘性土击实曲线上,峰点所对应的纵坐标值为最大干密度ρdmax,对应的横坐标值为含水量w。

9、土发生剪切破坏时,剪切破坏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成45度的夹角。

10、非饱和土体的孔隙中除水分之外,还有空气存在。

11、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50mm。

12、一般情况下,土是由固相、液相和气体三相组成。

13、在填土表面无堆载作用时,根据朗肯土压力理论,无粘性土的被动土压力呈三角形分布,粘性土的被动土压力呈梯形分布。

14、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15、地基中一点自重应力的计算深度自地表起算,而附加应力自基础底面起算。

16、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包括:倾覆稳定性验算和滑动稳定性验算。

17、地基变形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线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完全破坏阶段。

18、土的内摩擦角和土的黏聚力称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19.扩展基础一般包括无筋扩展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20.刚性基础设计时必须规定基础材料强度及质量,限制基础台阶宽高比、控制建筑物层高和一定的地基承载力,无需进行内力截面强度计算。

2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取决于桩身材料的强度与变形和土的抵抗能力与变形两个方面。

简述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

简述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

简述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
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压密阶段、剪切阶段和破坏阶段。

1.压密阶段:在这一阶段,土中各点的剪应力均小于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
态。

2.剪切阶段:在这一阶段,地基土中局部范围内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发生剪
切破坏,这些区域也称塑性区。

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土中塑性区的范围也逐步扩大,直到土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由载荷板两侧挤出而破坏。

3.破坏阶段:当荷载超过极限荷载后,载荷板急剧下沉,即使不增加荷载,沉降也将继续
发展。

在这一阶段,由于土中塑性区范围的不断扩展,最后在土中形成连续滑动面,土从载荷板四周挤出隆起,地基土失稳而破坏。

基础埋深和地基变形的关系

基础埋深和地基变形的关系

基础埋深和地基变形的关系
基础埋深和地基变形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基础埋深是指建筑物基础底面埋入地下的深度。

地基变形是指建筑物地基由于受到上部建筑物的压力而产生的沉降变形。

在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越大,地基附加应力越小,地基的变形模量也越大,这有助于减少地基变形。

然而,如果遇到软弱下卧层,浅埋反而更好。

此外,《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规定,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匀、荷载差异很大、体型复杂等因素引起的地基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值控制;对于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来确定基础埋深,并考虑到地基变形的影响,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b-基础宽度,适用于1m~30m范围。
计算层厚度 △z值的选取:
基础宽b(m) ≤2 △z(m) 0.3 2<b≤4 0.6 4<b≤8 0.8 8<b≤15 1.0 15<b≤30 1.2
表3-5
>30 1.5
在计算地基变形时,应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其值可按应力 叠加原理,采用角点法计算。
(1) 计算基底附加应力; 规范法计算基础沉降量的步骤为: (2) 以天然土层作为分层面(即按Es分层); (3) 确定压缩层厚度zn,采用变形比 (4) 分别计算每层土的变形量 (5) 计算基础总沉降量 i n p
i i =1 n
∑A
n
查表4-2得ψs=0.9。 ⑸、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
s = ψss′ 0.9 ×37.8 = 34.02mm =
4.2 地基变形类型
(一)地基变形分类
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 斜4种。 1.沉降量(mm) 定义:特指基础中心的沉降差,以mm为单位; 作用:若沉降量过大,势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2.沉降差(mm) 定义:指同一建筑物中相邻两个基础沉降的差值; 作用:若沉降差过大,建筑物将发生裂缝、倾斜和破坏。
最终沉降量:
s s1 s2 s3 sn si
i 1 i 1 n n
zi zi 1 h
E si
i

i 1
n
zi
E si
hi
Esi———第i分层土的压缩模量; σzi———第i层土上下层面所受附加应力的平均值
3、计算步骤: (a)划分薄层hi
§4.3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
地基表面的竖向变形,称为地基沉降,或基础沉降。 p
t
可压缩层 不可压缩层 σz=p
S
S
最终沉降量S∞:
t∞时地基最终沉降稳定以后的 最大沉降量,不考虑沉降过程。
一、地基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
1、基本假定和基本原理 (a)假设基底压力为线性分布 ,认为土质是均匀的
(b)采用基础中心点下附加应力为计算依据
e1i e2i ai (p2i p1i ) pi zi Si hi hi hi hi 1 e1i 1 e1i Esi Esi
e1i———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 孔隙比 e2i———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与附加应力均值之和从土的 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
n
s n
s
i 1 i
n
0.88 0.02 0.025 37.8
故所取沉降计算深度 z n = 4m 满足规范要求。
⑷、确定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压缩层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平均值
2.091 Es = = = 8.47MPa 1.522 0.569 Ai + ∑E 8 10 i =1 si
美国双子大厦受外力撞击建筑物倾 斜
沉降2.2米,且左右两部分存在明显的沉降差。左侧建筑物
于1969年加固。
墨西哥某宫殿地基:20多 米厚的粘土
(二)地基变形允许值
4.5 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容许变形值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
1.目的
(1)验证工程设计与沉降计算的正确性; (2)判别建筑物施工的质量; (3)发生事故后作为分析事故原因和加固处理依据。
①不同土层界面; ②地下水位标高处; ③每层厚度≤0.4b(基础宽度);
(b)分别计算每分层界面处的自 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并画出应力 图形 (c)确定地基中压力层厚度zn。采用 应力比:
① 一般土层:σz/σsz ≤0.2; ② 软粘土层:σz/σsz ≤0.1 ;
地面
p d d szi
p0
基底
一般情况:软粘土(应力集中)S偏小, Ψs>1 硬粘土(应力扩散)S偏大, Ψs<1
1.计算原理
设地基土层均质、压缩模量不随深度变化,则:
zi s' hi i 1 Esi
n
A

Z
0பைடு நூலகம்
Z dz p0 0 dz
z
,A—应力面积
A3456 A1234 A1256
p 0 z

自重应 力
zi
附加应力
hi
(d)计算每薄层土沉降量Si
zn
压缩层下限(沉 降计算深度)
e1i e2i pi zi Si hi或si hi hi 1 e1i Esi Esi
(f)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实际就是将各薄层土沉降量之和s=Si
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方法
zi aiz i (m) (m)
0
2.0
aizi- ai1zi1 (m)
Esi (kPa)
△si=p0(aizi-ai-1zi-1)
/Esi(mm)
∑△sI △sn/∑△si (mm)
0
1.52 2 2.09 1 2.03 3 1.522 8 29.1 29.1
4.0
3.7
0.569
0.058
2.必要性
能够及时发现建筑物变形并防止有害变形的扩大。
3.水准基点的设置 (1)埋设地点要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2)在一个观测区内,水准基点≥3个,埋置深度应与建筑物基础的埋深相应。 4.观测点的设置 (1)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结构特点和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布置观测点。 (2)一般设置在四周的角点、转角处、纵横墙的中点、沉降缝和新老建筑物的
s s s s
s n
s
i 1 i
n
0.025
p0 si (z i i z i 1i 1 ) Esi
E
i 1
0
( zi i zi 1 i 1 )
si
【例】试按规范推荐的方法计算图 所示基础Ⅰ的最终沉降量,并考虑 基础Ⅱ的影响。已知基础Ⅰ和Ⅱ各 承受相应于准永久组合的总荷载值 Q=1134KN,基础底面尺寸 b×l=2m×3m,基础埋置身度d=2m。 【解答】 其他条件见图。
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 aⅠi
1.000 0.7576 0.5085 0.5365
n=l/b
1.5 1.5 1.5 1.5
m=l/b
0 2 4 3.7
n=l/b
3.3 2.0
m=l/b
0 1.3 2.7 2.5
aⅡi
0 0.0042 0.0142 0.0130
ai
0.7607 0.5227 0.5495
⑴、计算基底压力
基底处总压力
Q 1134 p= = = 189kN/ m 3 A 2 ×3
基底处的附加压力 p0 p- cr 189 36 153kN / m 2 -
0.153N/ mm2
⑵、计算压缩层范围内各土层压缩量 计算过程见图表
基础Ⅰ zi (m)
0 2.0 4.0 3.7
3.倾斜(‰) 定义:指独立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以‰表示。 作用:若建筑物倾斜过大,将影响正常使用,遇台风或强烈 地震时危及建筑物整体稳定,甚至倾覆。 4.局部倾斜(‰) 定义:指砖石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m~10m内基础两点的沉 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以‰表示。 作用:若建筑物局部倾斜过大,往往使砖石砌体承受弯矩而拉 裂。
n
p0 ( i zi i 1 zi 1 ) Es i
s s s s

i 1
i n
p0 ( zi i zi 1 i 1 ) Esi
《规范法》地基沉降计算简图:
2.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地基压缩层厚度)
对于地基的计算深度,即地基压缩层厚度,可分两种情况: ⑴ 有相邻荷载影响:
(c)不考虑土的侧向变形,因压缩性指标是在侧限条件下测定的 (d)地基最终沉降量等于各层土沉降量之和:
eli e2i s si hi 1+eli i 1 i 1
n n
si第i层土的 沉降量
理论上不够完备,缺乏统一理论;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是一个半经验性方法。
2、计算公式:
各分层沉降量:
连接处。 (3)数量一般不小于6点,间距一般为6~12米。
5.仪器与精度 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精度为0.01㎜。 •6.观测次数和时间 •民用建筑每增高一层观测一次; •工业建筑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期间不应少于4次; •竣工后第一年不少于3~5次; 第二年不少于2次; 以后每年一次,直到稳定。(稳定标准为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 7.观测资料的整理
:深度Z范围内竖向附加应力面积A的等代值

:深度Z范围内竖向附加 应力系数,
A1234 i p0 zi
s'
A1234 i p0 z i
A1256 i1 p0 zi1 i 1
A1256 p0 z i 1

i 1
n
A1234 A1256 Esi

i 1
减速沉降(沉降速率减少到0.05㎜/d以下时):认为沉降趋于稳定。 等速沉降:导致地基丧失稳定的危险。 加速沉降:表示地基 已丧失稳定,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10
10
8.7
0.88
37.8
0.023
⑶、确定压缩层下限
= Δ i = 在基底下4m深范围内土层的总变形量 s′ ∑ s′ 37.8m ,在 z = 4m i =1 处以上 Δz = 0.3m (基础宽度 b=2m,查表4-3得 Δz = 0.3m )厚土层变 形值 Δs′= 0.88mm 。 n
s n ' 0.025 si ' 或
i 1
n
s n
i
i 1 s i :在计算深度zn范围内,第i层土的变形值 s n :在zn处向上取厚度△z土层的计算变形值, △z按规定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