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知识点山水篇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1. 水尤清冽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7. 隶而从者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 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语: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

明年:第二年。

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

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

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

备:详尽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12) 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

去:离开。

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

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

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宠:荣耀。

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把:持。

临:面对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

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24)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

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以:因为。

心旷神怡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字词及文言文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字词及文言文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字词及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字词及文言文知识点如下:一、重点字词:1.固执:持之以恒,坚持不变。

例句:他在面对困难时总是十分固执,从不轻易放弃。

2.抚慰:安慰,使平静。

例句:老师的言语抚慰了我受伤的心灵。

3.诱惑:引诱,引动。

例句:年轻人常常容易被美色所诱惑,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4. 懊悔:后悔,自责。

例句:他因为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而懊悔不已。

5.狡猾:诡诈,狡诈。

例句:小偷躲过了警察的追捕,证明他非常狡猾。

6. 羞愧:感到耻辱和惭愧。

例句:当他说出那样的谎言后,感到羞愧不已。

7.偏狭:心胸狭窄,不开放。

例句:他是一个很偏狭的人,对他人的观点总是持有偏见。

8.顾虑:担心,忧虑。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句:他因为经济困难,所以一直在顾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9.矫情:故意装扮,做作。

例句:她喜欢矫情地摆出一些不自然的姿势。

10.虚伪:不真实,假装。

例句:他表面上对我很友好,但实际上却是十分虚伪。

二、文言文知识点:1. 古文基本语序:主谓宾的语序。

例句:春风吹拂着大地。

2. 倍数结构:表示乘法关系的词语。

例句:百倍努力,千倍回报。

3. 朝代及历史人物的称谓:例句: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孔子、墨子。

4.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比喻: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或现象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例句:心如闪电,思如飞鸿。

- 比拟:通过描写事物的相似点来说明案例的道理或理论。

例句: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 借代:用一个名词代替另一个名词,使句子更加简练。

例句:岳飞百折不挠,为国捐躯。

- 夸张: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对事物的程度进行夸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例句:听罢是真星,不觉杀人弹。

5. 文言文的常用句型:- 否定句:在动词前加上\第3页/共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核心知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核心知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核心知识
本文档旨在总结和概述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中的文言文核
心知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内容:
1. 文言文概述
-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文字和语言形式。

- 文言文具有古雅、庄重和正式的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
要表现形式之一。

2. 文言文的特点
- 语法结构复杂: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于现代汉语较为复杂,包括使用虚词、重音和范畴词等。

- 词汇丰富多样:文言文的词汇丰富多样,其中包括许多古代
的词汇和短语。

- 建议拆字词典:在阅读文言文时,建议使用拆字词典以帮助
理解和使用。

3.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 总结和概括:阅读文言文时,可以通过总结和概括每句话的意义来帮助理解整篇文章。

- 文言文常见句式:了解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并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 注释与疑问:如果在阅读中遇到困惑或疑问,可以查阅相关注释或寻求帮助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4.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
- 多读多写:通过多读多写文言文,可以提高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

- 仿写模仿:通过模仿古文经典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可以锻炼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核心知识的简要概述。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年级下册语⽂知识点⽂⾔⽂如果说阻⽌他⼈获取知识就是扼杀知识,那么对扼杀知识习以为常,就会导致对杀害⼈习以为常,下⾯给⼤家分享⼀些关于⼋年级下册语⽂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年级下册语⽂知识点1北冥有鱼(⼀)课⽂字词详解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化⽽为鸟,其名为③鹏。

①北冥:北海。

传说北海⽆边⽆际,⽔深⽽⿊。

冥,同“溟”,海。

下⽂的“南冥”指南海。

②鲲(kūn):⼤鱼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表⽰⼤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①怒⽽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

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

①怒:振奋,这⾥指⽤⼒⿎动翅膀。

②垂:悬挂。

③海运:海⽔运动。

④徙:迁移。

南冥者,①天池也。

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

《谐》之⾔⽈:“鹏之徙于南冥也,⽔④击三千⾥,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池。

②《齐谐》:书名。

⼀说⼈名。

③志:记载。

怪:怪异的事物。

④击:拍打,这⾥指鹏鸟奋飞⽽起,双翼拍打⽔⾯。

①抟②扶摇⽽上者九万⾥,③去以六⽉④息者也。

”⑤野马也,①抟(tuán):盘旋飞翔。

②扶摇:旋风。

③去:离开,这⾥指离开北海。

④息:⽓息,这⾥指风。

⑤野马:⼭野中的雾⽓,奔腾如野马。

①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②苍苍,其正⾊邪?其远⽽⽆所⾄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②苍苍:深蓝⾊。

③极:尽。

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重点句⼦翻译1.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

3.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抟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它)乘着旋风盘旋飞⾄九万⾥的⾼空,凭借着六⽉的⼤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所⾄极邪?天⾊湛蓝,是它真正的颜⾊吗?还是因为天空⾼远⽽看不到尽头呢?(三)课⽂分析1.⽂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写鸟?鸟是由鱼变化⽽来的。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_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_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与朱元思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 、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显现,显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水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到。

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衣着,都像桃源外的人。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人)就邀请(他)回到(自己)家里,备酒杀鸡做食物(来款待他)。

9.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肠绝的地方。

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千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5.【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6.【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
1、描写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用环境描写突出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 2、表达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此句既是作者
的自勉,也是对朋友的期望。 3、 第六单元 一、作家作家 1、欧阳修 2、袁宏道
▪ 二、词语解释(通假字)
▪ 1、羞直、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2、 见,通“现”,出现。
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是太守。
▪ 名句默写: ▪ 1、林壑尤美 ▪ 2、日出而林霏开 ▪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7、落红不是无情物。 ▪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街小雨润如酥,
成语:高处不胜寒。
语句翻译:
1、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乡里有 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 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
3、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 懈怠 。
4、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 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
敢说一句话解释。 5、我站着陪伴他左右,提出疑难,
的精神。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 达了作者对封建王朝的控诉和对劳动 人民深切的同情。
第六单元
一、作家作品。 1、柳宗元 2、范仲淹 二、通假字。 具 通“俱”,都。 属 通“嘱”,嘱
咐。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国都
国家

规模
制度

详尽
准备

日光
景物

没有
微小
一词多义 可: 大约 能 则: 那么 就是 就 重要实词: 1、佁然:呆呆的样子。 2、凄: 使…凄凉 寒:使…寒冷
3、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 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 离去了。
4、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5、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 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
6、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 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
7、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 成语: ▪ 1、醉翁之意不在酒 ▪ 2、觥筹交错 ▪ 句子翻译: ▪ 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曲,有亭子四角翘起,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居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 上。
▪ 3、人们只知道 跟随太守游的乐趣,却不知
▪ 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 4、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
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 教。
6、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
名句默写: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阅读理解:
1、得书之难;求师之诚;求学之苦。 2、学习要刻苦勤奋,求教要谦虚诚恳。 3、豁达的胸怀,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
一、作家作品。 1、吴均 2、韩愈 王安石 二、通假字。 转 通“啭”,拟声词。 反 通“返”,返回。 食 通“饲”,喂养。 见 通“现”,表现。 材 通“才”,才能。 邪 通“耶”,疑问词“吗”。
古今异义词
东西 经纶 走 造 旧
古义 向东向西
筹划 跑 往,到 旧友
今义 物品 治国之才 步行 制造 新的反义词
一词多义
其:难道 恐怕 代词,代千里马。 代它的。 其中。
策:用鞭子打。 鞭子
重要实词
▪ 戾:到达。 ▪ 息:使…到达。 ▪ 经纶:筹划。 ▪ 奔:奔马。 ▪ 轩邈:争着向高处和远处发展。 ▪ 竞:争着。 ▪ 缥碧:青白色。 ▪ 柯:树木的枝干。
语句翻译
6、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7、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
8、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 的讥笑。
9、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 而悲伤 。
10、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 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
1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名句默写
1、俶(chù)尔远逝 2、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 3、衔远山 浩浩汤汤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悄怆:忧伤的样子。 4、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5、布:映在。 6、守:做太守。 7、一:全。 8、把:拿着。
成语
犬牙差互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语句翻译
1、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 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 蜒前行,时隐时现 。
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
8、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 食。
9、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 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 的意思 。
10、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 能识别千里马吧!
名句默写:蝉则千转不穷
阅读理解:
4、如果我是千里马的话、我会 静静等待。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未被发现前,积蓄能量,不断提 高自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 人的.
草色遥看近却无。 ▪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1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
心头。 ▪ 1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
▪ 3、纪,通“记”,记载。
▪ 4、堕、通“隳”,坏,耽误。
▪ 一词多义
▪ 1、安 如 安稳 哪里
▪ 2、谓 命名 为、真
▪ 重要实词
▪ 1、山
沿山路
▪ 2、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3、尤 ▪ 4、归 ▪ 5、秀 ▪ 6、寓 ▪ 7、泉 ▪ 8、茗 ▪ 9、于是
格外 聚拢 茂盛 寄托
汲泉水 煮茶喝刘禹锡 3、杜牧 文天祥 4、苏轼 5、张养浩
通假字: 支 通“肢”,四肢。 被 通“披”,穿着。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再 第二次 又一次
走跑 汤 热水
步行 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重要实词:
1、致:得到。 2、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3、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4、手:亲手。 5、腰:腰佩。 6、略无:毫无。 7、俟:等到。 8、汗青:史册。 9、将:拿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