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结构与工作原理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是一种用于改善汽车制动性能和防止车轮侧滑的电子控制系统。
它通过实时监测车轮的转速差异,并根据车辆速度和车轮粘附情况,自动调节制动力分配,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ABS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ABS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 主控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负责监测车轮转速、处理传感器信号,并根据算法控制制动系统。
2.传感器:用于感知车轮转速和车轮阻滞情况的变化。
3.控制执行器:控制制动液压系统,通过控制制动压力和刹车分配,来调整车轮所受制动力的大小。
ABS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感知车轮转速:ABS系统通过车轮传感器感知每个车轮的转速,传感器工作原理一般为感应式或磁敏电阻式。
2.比对并判断车轮转速差异:主控单元会将各个车轮的转速进行比对,并判断是否存在车轮间的转速差异。
当差异较大时,说明可能存在阻滞或滑动现象。
3.刹车压力调节:当主控单元检测到车轮阻滞或滑动时,会迅速调节制动系统的作用力。
通过控制执行器,它可以控制制动压力的大小和变化速率。
4.防止轮胎阻滞:根据车速和车轮阻滞程度,主控单元会控制制动器施加/解除制动压力。
当主动轮制动器压力过大时,会导致轮胎滑动,此时主控单元会减小制动压力,以保持车轮的滚动。
5.稳定操控车辆:通过循环控制刹车压力,ABS系统可以保持轮胎在阻塞且滑动阶段之间的平衡,使得司机可以保持对车辆的操控,避免有机会发生打滑或侧滑的情况。
ABS系统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1.启动阶段: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ABS系统会进行自检,并进行传感器的校准。
如果发现故障,系统会亮起警示灯并进入故障模式。
2.工作阶段:在正常工作时,ABS系统会通过感知车轮的转速,并实时监测车轮阻滞情况。
当检测到阻滞时,系统会自动通过调节制动器的压力,进行相应的制动力分配,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简述abs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简述abs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绝对值幅度计(absolute value amplitude scanner,简称ABS)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的振动幅度的设备。
它基于振动测量原理,通过测量物体振动时的位移变化来确定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
ABS的基本结构由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组成。
传感器是ABS系统的核心部分,通常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振动。
传感器内部有一个电磁线圈和一个磁铁,当物体振动时,磁铁会在电磁线圈周围产生电流。
传感器的外壳能够固定在物体上,使得传感器和物体振动频率一致。
通过测量电磁线圈中的电流变化,传感器就可以获取振动信息。
信号处理器负责接收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读取的形式。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信号放大、滤波和调整等步骤。
首先,信号放大将传感器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到可测量范围内。
接下来,滤波器将去除信号中的噪音和干扰,以确保得到准确的振动幅度数据。
最后,调整步骤会根据不同设备和应用场景的需求对信号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样,信号处理器就能将过滤和调整后的信号发送到下一步的显示器。
显示器是ABS系统的最终输出部分,它根据信号处理器提供的数据来显示物体的振动幅度。
显示器通常以数字形式显示振动幅度,以便用户能够准确读取。
同时,显示器还可以提供一些附加功能,如储存数据、设置报警阈值等。
这些功能可以提供更多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选项。
ABS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振动测量原理,它利用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来获取和处理振动信号,最后通过显示器展示给用户。
在测量过程中,当物体振动时,振动会引起传感器内部的磁铁相对于线圈的位移变化。
这个位移变化会产生感应电流,其大小与振动幅度成正比。
传感器将感应电流送入信号处理器,经过放大、滤波和调整等处理后,最终生成可读取的振动幅度数据。
这些数据通过显示器以数字形式展示给用户。
在实际应用中,ABS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振动监测和控制。
它可以测量机械设备的振动幅度,并及时发出警报信号,以防止设备损坏和事故发生。
简述abs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简述abs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汽车制动系统,用于提供在紧急制动时阻止车轮抱死的能力,从而维持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ABS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传感器:用于监测每个车轮的转速。
通常使用磁性或霍尔效应传感器来检测车轮的转动情况。
2. 控制单元(ECU):负责接收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并进行计算和判断。
控制单元根据转速的变化率和差异来判断车轮是否将要抱死,并相应地调整制动压力。
3. 阀门:位于制动系统管道中,控制制动液的流动。
阀门可以自动控制每个车轮的制动压力,以防止车轮抱死。
4. 泵:用于保持制动液的正常压力。
当车轮即将抱死时,泵会增加制动液的压力,以保证阀门正常工作。
ABS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传感器会监测每个车轮的转速。
控制单元会根据传感器数据判断车轮是否将要抱死。
2. 如果控制单元判断车轮将要抱死,它会迅速向阀门发送信号,调整相应车轮的制动压力。
这样可以防止车轮抱死,保持车辆
的稳定性。
3. 当车轮转速恢复正常时,控制单元会相应地减小阀门的开启程度,恢复正常制动压力。
通过以上工作原理,ABS可以在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从而提高车辆操控性和稳定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ABS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ABS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ABS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是一种汽车制动系统,它通过防止车轮在制动时锁死,提供更好的制动性能和控制能力。
它由多个组件组成,包括传感器、控制模块、执行器和制动系统。
当ABS系统检测到一些车轮即将锁死时,它会自动调节制动力,以防止车轮停止旋转。
控制模块负责根据传感器的输入,计算出每个车轮所需的制动力,并向执行器发送指令。
执行器是控制制动力的关键部分。
它通常位于每个车轮的制动器上,可以独立于制动系统调节制动力。
当控制模块发送指令时,执行器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制动力。
这种独立的控制使得ABS系统能够在车轮减速时防止它们锁死。
当车轮减速到安全的范围内,ABS系统会自动调整制动力,以确保车轮保持在安全的旋转速度范围内。
这样可以确保车辆仍然具有可控制性,并减少在制动过程中的打滑和偏移。
除了以上组成部分,ABS系统还可以与其他车辆控制系统集成,如牵引力控制系统(Traction Control System)和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接收ABS系统的输入来优化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ABS系统的结构主要由传感器、控制模块、执行器和制动系统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实时监测车轮速度和制动力,当检测到车轮即将锁死时,自动调节制动力,以防止车轮停止旋转并提供更好的制动性能和控制能力。
这种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减少制动过程中的打滑和偏移,以及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
ABS结构与工作原理(共93张)

三位三通电磁阀 二位二通电磁阀
三位三通电磁阀
结构: 线圈、铁心、衔 铁套筒、软硬弹 簧、进液口回
三位三通电磁阀由博世公司生产(shēngchǎn),应用于博世ABS中。
第45页,共93页。
二位(èr wèi)二通电磁阀
二位二通常开电磁阀
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
二者配合工作,完成增压、保压、减压的控制过程
转换成标准的脉冲信号(xìnhào),再送到输出级放大后输出给ECU。
第39页,共93页。
工作原理
齿圈随车轮转动,凸齿和齿隙不断交替在极轴下掠过(lüě ɡuò),使铁心磁通发生变化在感应线圈中产生交变信号电压,频
率:f=30~6000Hz,电压幅值:U=1~15V。
第40页,共93页。
(二)ABS ECU
1、作用
检测车轮转速,产生与轮速成正比的正弦 交流信号,经整形、放大转变成数字信号送给 ECU,用于对制动压力调节器实施控制。
2、组成
传感器一般采用磁感应式
第30页,共93页。
传感器头(静止(jìngzhǐ)):永久磁铁、感应线圈、极轴;
齿圈(转动):凸齿数40~100不等;
传感器头与齿圈间隙:0.6~0.7 mm;
第46页,共93页。
(2)蓄压器与电动(diàn dònɡ)回液泵
蓄压器:接纳ABS减压过程中,从制动分泵回流的制动液。
电动回液泵:将从制动分泵回流的制动液泵回电磁阀进液口。
第47页,共93页。
返回目录
四、ABS应用(yìngyòng)实例 ABS型式各异,以下二个方面相同:
1、ABS工作车速必须达到一定值后,才会对 制动过程中趋于抱死车轮进行制动防抱死控制 调节。
2、调压方式 流通式
ABS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五、制动压力调节器
功用:接收ECU的指令,通过电磁阀的动作来实 现车轮制动器制动压力的自动调节。
组成:电磁阀、液压泵、储液器等。 制动压力调节器串联在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之间,
“减压”三种位置。
(1) 三位三通电磁阀
三位三通电磁阀由进液阀、回液阀、主弹簧、副 弹簧、固定铁芯及衔铁套筒等组成。
工作过程是: 电磁线圈未通电时,在主弹簧张力作用下,进
液阀打开,回液阀关闭,进液口与出液口保持畅 通-增压。
电磁线圈通入较小电流(2A),产生电磁吸 力小,吸动衔铁上移量少,但能适当压缩主弹簧, 使进液阀关闭,放松副弹簧,回液阀并不打开-保 压。
单通道
两个概念
★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对两个车轮实施一同控制
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大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 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称这两个车轮是按 高选原则一同控制。
★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对两个车轮实施一同控制
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小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 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称这两个车轮是按 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2 回油泵与储能器
当电磁阀在减压过程中,从轮缸流出的制动液 由储能器暂时储存,然后由回油泵泵回主缸。
储能器依椐储存制动液压力的不同,分为低压 储能器和高压储能器。分别配置在不同型式的制
动压力调节系统中。
(1)低压储能器与电动泵 低压储能器一般称为储液器,用来接纳ABS减
压过程中,从制动分泵回流的制动液,同时还对 回流制动液的压力波动具有一定的衰减作用。
二位三通工作过程
ABS结构与工作原理详解

ABS结构与工作原理详解ABS即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装置。
ABS 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车轮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防止车轮在紧急制动时抱死,保持车辆在可控的制动状态。
ABS的基本结构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传感器安装在车轮上,用于实时监测车轮的转速。
通常使用齿轮式传感器或磁性传感器来检测车轮的转动情况。
控制器:控制器是整个ABS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和控制。
控制器采用微处理器和电路板,根据车轮的转速和制动踏板的压力来计算最佳的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施加时间。
执行器:执行器是ABS系统的控制输出装置,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关,调整制动压力来防止车轮抱死。
执行器通常安装在车轮制动系统的制动泵上。
ABS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传感阶段、分析阶段、判断阶段和执行阶段。
传感阶段:传感器检测车轮的转速,并将转速信号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对比各个车轮的转速来判断是否有车轮即将抱死的情况发生。
分析阶段:控制器将传感器传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通过算法和模型来估算车轮的抱死边界,找出每个车轮的最佳制动压力和制动施加时间。
判断阶段:控制器根据分析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制动力分配。
如果一些车轮有抱死的趋势,控制器会调整该车轮的制动力分配,以避免抱死发生。
执行阶段:控制器通过执行器的控制开关,调整制动泵的输出压力,实现对制动力的细微调整。
当车轮有抱死的趋势时,控制器会减小该车轮的制动力,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ABS通过上述的工作原理,可以有效地防止车轮抱死,提高制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紧急制动时,ABS可以使车辆保持稳定,改善制动距离,同时还可以保护轮胎和制动系统的寿命。
因此,ABS已成为现代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ABS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ABS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首先是电子控制单元(ECU)。
ECU是ABS系统的控制中心,主要负责监测车轮的转速和制动状态,并根据这些信息控制液压控制装置进行合适的制动力分配。
ECU有着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时收集和处理来自传感器和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是传感器系统。
传感器系统是ABS系统的信息采集器,它能够实时监测车轮的转速和车轮的制动状态。
传感器通常位于车轮轴旁边,通过感应装在车轮轴上的传感器齿轮的转动来获取车轮的转速信息。
此外,还有一个称为制动压力传感器的装置可以监测制动系统的压力。
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ECU进行处理。
第三是液压控制装置。
液压控制装置是ABS系统的重要部分,它通过控制制动液压系统来实现对车轮制动力的调节。
液压控制装置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电磁阀,通过控制这些阀门的开关状态,可以调节制动系统的压力分配。
当ABS系统控制ECU检测到一些或多个车轮即将抱死时,它将向液压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液压控制装置将相应车轮的制动系统的压力降低,以防止车轮抱死。
最后是执行器系统。
执行器系统是ABS系统的执行部分,它负责将液压控制装置调节后的压力分配到各个车轮。
执行器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制动执行器组成,位于制动系统的每个车轮处。
当接收到液压控制装置的指令后,执行器会相应地调节制动系统的压力分配,实现制动力的调节。
现在我们了解了ABS系统的组成部分,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ABS系统的工作过程。
首先是检测阶段。
在这个阶段,ECU通过传感器系统监测车轮的转速和制动状态。
当车轮开始抱死(即车轮的转速骤降)时,传感器将立即感知到并将这一信息发送给ECU。
接下来是判断阶段。
在这个阶段,ECU会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哪个或哪些车轮即将抱死。
这一过程需要ECU通过比较车轮的转速来确定抱死车轮,并判断其它车轮的制动状态。
然后是调整阶段。
在这个阶段,ECU会通过信号控制液压控制装置,调整制动系统的压力分配,以防止车轮抱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1)各制动轮压 力均可单独调节 (轮控制)- 控制 精度高;
(2)制动时可最 大限度地利用每个车 轮的附着力 - 方向 稳定性好;
2.四传感器、三控制通道
特点:
两前轮独立控 制,两后轮一同 控制(轴控制);
按附着力较小车轮不发生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
ABS型式各异,以下二个方面相同:
1、ABS工作车速必须达到一定值后,才 会对制动过程中趋于抱死车轮进行制动防抱 死控制调节。
2、ABS都具有自诊断功能。一但发生影响 系统正常工作的故障时,ABS自动关闭,同时 ABS警告灯点亮。传统制动仍可正常工作。
(一)博世ABS
1、结构特点 制动压力调节器:分离式且独立安装; 调压方式:流通式
(2)ABS警示灯亮
ABS警示灯亮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灯亮3~5秒后熄灭,说明系统正常;
灯亮3~5秒后不熄灭,说明系统有故障,
ECU关闭ABS,汽车仅保持传统制动。 (3)自检正常ABS等待工作 ECU端子27搭铁,接通电磁阀继电器线圈电路。 电磁阀继电器线圈通电,铁芯产生吸力,常 闭触点(30→87A)张开,ABS警示灯熄灭;常开 触点(30→87)闭合,蓄电池电压作用在三个三 位三通电磁阀线圈及ECU 端子32。
(3)附着系数φ 与滑移率 s 的关系
• 分析结论: • s < 20%为制动稳定区域; s > 20%为制动非稳定区域; 将车轮滑移率 s 控制在20%左右,便 可获取最大的纵向附着系数和较大的横向 附着系数,是最理想的控制效果。
4.理想的制动控制过程
(1)制动开始时,让制动压力迅速增大,使S上 升至20%所需时间最短,以便获取最短的制动距离 和方向稳定性。 (2)制动过程中: 当S上升稍大于20%时,对制动轮迅速而适当 降低制动压力,使S迅速下降到20%; 当S下降稍小于20%时,对制动轮迅速而适当 增大制动压力,使S迅速上升到20%;
☆车轮轮速传感器 ☆电子控制单元ECU ☆制动压力调节器 ☆ABS警告灯
ABS基本工作图
压力调节装置 制动管路压力 制动器 制 动 力 轮速信号 轮速传感器 轮胎
控 制 信 号
ECU
电控单元
液压调节器
• 电磁阀控制三种状态: 加 压:进油阀开,出油阀关 减 压:进油阀关,出油阀开 保 压:进油阀关,出油阀关
(三)、ABS控制参数
• 1.以车轮滑移率为控制参数
• 根据车速和车速传感器的信号计算车轮的滑移率 作为控制制动力的依据。 • S高于设定值,ECU就会输出减小制动力信号,并 通过制动压力调节器减小制动压力;S低于设定值 时,ECU就会输出增大制动力信号,并通过制动压 力调节器增大制动压力,控制滑移率在设定的范 围内。 • 已有用多普勒雷达测量车速的ABS。
转,将流入储液器的制动液泵回到制动
总泵出液口。
3、电子控制系统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 (1)打开点火开关,ECU进入自检 ABS保护继电器线圈通电
蓄电池电压(12V)经触点送至ECU
端子1,触发自检,时间大约为3~5秒 。 自检中,ECU端子27、28均未搭铁, 电动泵继电器、电磁阀继电器常开触点 均不闭合,电动泵及电磁阀均不工作。
W——车轮法向载荷
Fz——地面法向反力 T——车轴对车轮的推力
Fx——地面制动力
r——车轮半径 rω——车轮切向速度,简称轮速
(1)制动器制动力
• 制动蹄与制动鼓(盘) 压紧时形成的摩擦力 矩Mμ通过车轮作用于 地面的切向力——Fμ (2)地面制动力 • 制动时地面对车轮的 切向反作用力——FX
(3)地面制动力Fμ 、制动器制动力FX及附 着力Fφ 之间的关系
结构简单
控制方便 被广泛采用
变容积式
组成 调压缸、电磁阀、单向阀、电机等
德尔科ABS
3、制动压力调节器组成
组成:电磁阀、储液器、电动回液泵
(1)电磁阀
作用: 接收ECU指令,通过控制阀门的切换,调节制动 分泵压力,完成增压、保压和减压。 型式: 三位三通电磁阀 二位二通电磁阀 三位三通电磁阀 结构: 线圈、铁心、衔 铁套筒、软硬弹 簧、进液口回
(a) 齿隙与磁心端部相对时
(b) 齿顶与磁心端部相对时
(c) 传感器输出电压
电磁式轮速传感器分类:根据磁心端部的结构形状,可分为凿 式极轴、柱式极轴车轮转速传感器
由于结构形式的不同,传感头与齿圈的相对安装方式也有 区别:
(a) 凿式极轴传感头
(b) 菱形极轴传感头 (柱式极轴的一种)
(c) 柱式极轴传感头
霍尔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霍尔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线路:霍尔元件输出的毫伏级 的准正弦波电压首先经放大器放大为伏级电压信号,然后送往 施密特触发器转换成标准的脉冲信号,再送到输出级放大后输 出给ECU。
工作原理
齿圈随车轮转动,凸齿和齿隙不断交替在极轴下掠 过,使铁心磁通发生变化在感应线圈中产生交变信号电 压,频率:f=30~6000Hz,电压幅值:U=1~15V。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与EBD系统
一、ABS的理论基础 二、ABS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ABS主要结构及部件 四、ABS应用实例 五、EBD系统
一、ABS的理论基础
• 1.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强制地减速以至停 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的能力称为汽车 的制动性。
• 评价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 • (1)制动效能——汽车在行驶中,强制减 速以至停车的能力称为制动效能。
•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 限值Fφ。 • 附着力取决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作用 及路面的抗剪强度。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3.硬路面上附着系数φ 与滑移率s的关系
(1)制动过程中车轮的三种运动状态
第一阶段:纯滚动,路面印痕与胎面 花纹基本一致 车速 V = 轮速Vω
(4)制动防抱死调节过程 制动中,各车轮滑移率均小于20%时,ECU端子2、35、 18均开路,三个三位三通电磁阀线圈中均无电流通过, 各制动分泵制动液压力将随制动总泵输出制动液压力的 变化而变化-增压。。
制动中,某一车轮滑移率接近20%,ECU对其相应的
电磁阀线圈通电(2A),使其制动分泵制动液压力保持 不变-保压。 制动中,某一车轮滑移率大于20%,ECU对其电磁阀 线圈通电(5A),使其制动分泵制动液压力减小-减压。
三位三通电磁阀由博世公司生产,应用于博世ABS中。
二位二通电磁阀
二位二通常开电磁阀
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
二者配合工作,完成增压、保压、减压的控制过程
(2)蓄压器与电动回液泵
蓄压器:接纳ABS减压过程中,从制动分泵回流的制动液。 电动回液泵:将从制动分泵回流的制动液泵回电磁阀进液口。
返回目录
四、ABS应用实例
2. 霍尔式车轮转速传感器 霍尔式轮速传感器优点: ① 输出的电压信号强弱不随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在 汽车电源电压为12V的条件下,信号的幅值保持在11.5V 到12V不变,即使车速很低时也不变。 ② 传感器频率响应高达20kHz,用于ABS中,相当于 车速为1000km/h时所检测的信号频率,因此不会出现高 速时频率响应跟不上的问题。 ③ 霍尔式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强弱不随 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且幅值较高。因此,霍尔式车轮转速 传感器抗电磁波干扰能力较强。
传感器头与齿圈间隙:0.6~0.7 mm;
轮速传感器分类:电磁式、霍尔式 轮速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a) 驱动车轮 (b) 非驱动车轮 车速转速传感头在车轮上的安装
传感头与齿圈之间的间隙很小,通常只有0.5mm到1mm左右, 多数车轮转速传感器的间隙是不可调的。
电磁感应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磁感应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传感头与齿圈的相对安装方式
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存在以下 缺点: ① 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向ABS的ECU输送的电压信号的 强弱是随转速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号幅值一般在1V到15V的范 围内变化。 当车速很低时,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若低于1V,则ECU 无法检测到如此弱的信号,ABS也就无法正常工作。 ② 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频率响应较低。当车轮转速过 高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跟不上,容易产生错误信号。 ③ 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的抗电磁波干扰能力较差,尤 其在输出信号幅值较小时。
• 即汽车以一定的初速度制动到停车所产生 的: ★制动距离 ★制动时间 ★制动减速度
• (2)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汽车在制动 时仍能按指定方向的轨迹行驶,即不发生 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称为制动 时的方向稳定性。
2.汽车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
V——车速
ω——车轮旋转角速度
Mj——惯性力矩 Mμ——制动阻力矩
(二)戴维斯MK20-I型ABS
戴维斯MK 20—I ABS是戴维斯MK II ABS的换代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最 新一代ABS产品。
以桑塔纳2000Gsi轿车上装用的
MK20—I ABS为例说明其结构特点。
1、MK20—I ABS结构特点
(1)采用摸块式结构设计,将液压控制 单元(储液器、电动回液泵、电磁阀)与电 子控制单元集成于一体,使其结构更加紧凑。 (2)电磁阀线圈设置于控制单元内部, 节省连接导线。采用大功率集成电路直接驱 动电磁阀及回液泵电机,省去了电磁阀继电
第二阶段:边滚边滑,路面印痕可以辨 认出轮胎花纹,但花纹逐渐模糊。 车速 V > 轮速Vω
第三阶段:抱死拖滑,路面印痕粗黑。 轮速Vω = 0
若需增大Fx ,必须增大 F 。F取决于附着系数 φ , φ 又受滑移率 s 的 影响。
(2)滑移率S
定义:s=[(V-Vω)/V]×100% =[(V-r.ω)/V]×100%
(二)A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