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知识点

合集下载

政治生活必记知识点

政治生活必记知识点

《政治生活》必记知识点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国家性质、公民权利与义务、原则、途径、有序)第一课:(国家性质、公民的3权利与4义务、3原则)1、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内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②(2)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4、坚持人(1)入我国宪法。

(2)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

(1)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创③监督权:害。

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它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荣誉和利益,是实④服兵1、民主选举:3、民主管理:)村民委员会:A 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B 村民自治的基础, 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③ 从民主管理方面: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形式,来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④ 从民主监督方面:运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的工作。

自治:A 性质: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B C 居委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② ③ 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理)的意义:4、民主监督:(1)有效方法。

②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③舆论监督制度。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有序与无序的区别在于: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主监督的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总结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1)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内涵(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内涵:①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②专政:依靠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两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和对立,民主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对于敌对分子和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1)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③监督权。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2)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③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新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④遵守宪法和法律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7.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以及行使监督权的要求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2)意义: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1. 政治生活的定义- 政治生活是指人们在国家和社会中,围绕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进行的活动。

2. 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政治生活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 政治制度- 宪法和法律框架- 政府结构和职能- 选举制度和政治参与2. 政治文化- 政治价值观- 政治意识形态- 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3. 政治行为- 政治决策过程- 政治活动和运动- 政治沟通和表达三、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2. 民主原则-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3. 公平原则- 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机会的均等性- 结果的公正性四、政治生活的主要参与者1. 公民- 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2. 政府- 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政府与公民的关系3. 政治组织- 政党的角色和功能- 利益集团的影响五、政治生活的实践与发展1.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政治体制的适应性- 政治改革的方向和措施2. 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 提高公民政治意识- 丰富公民参与渠道3. 政治生活的现代化- 科技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 政治生活的国际化趋势六、结语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

了解和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权利。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生活的本质,更有效地参与到政治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以上内容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总结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扩充和深化。

每个部分都应该包含具体的知识点、案例分析、实践应用等,以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在撰写时,应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要知识点整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要知识点整理

政治生活主要知识点整理一、公民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⑴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⑵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四个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⑵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5、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

6、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⑴有助于政府改进工作,更好的履行职能,体现政府的原则和宗旨。

⑵公民能够更准确的表达意愿,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提高主人翁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⑶体现我国国体,人民当家作主。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⑴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⑵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⑶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⑷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政府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2、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宗旨为人民服务4、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为人民负责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5、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6、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7、权力行使,需要监督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8、树立政府权威三、政党1、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地位是执政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执政方式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5、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6、指导思想M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7、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四、国家制度或政策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⑵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10.民主选举的方式?(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2等额选举或差额选举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表现。

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的本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根本属性:阶级性2.我国的国际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4.人民民主的特点:a.广泛性 b.真实性5.为什么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①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6.公民的政治权利: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监督权c.政治自由7.公民的政治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遵守宪法和法律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①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同意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B.参与公共管理活动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2.我国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制约的因素;①社会经济制度②物质生活条件③选民的文化水平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4.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A.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B.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新C.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D.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5.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a.信访举报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c.舆论监督制度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和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6.民主监督的意义A.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C.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际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7.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a.农村村民自治 b.城市居民自治意义: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是国际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政府的主要职能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职能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4.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要做到: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5.为公民提供求助,投诉的主要途径a.开设热线电话b.发展电子政务c.设立信访部门d.依法建立行政裁决D.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1.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特别提示】中国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结论: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1)党成立基础:①社会基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变化②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工人阶级的特点:团结性、革命性、先进性③理论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各阶层两个根本性的弱点: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3)为什么革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4)怎么革命: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5)革命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政治生活》知识点

《政治生活》知识点

《政治生活》知识点第一篇:《政治生活》知识点《政治生活》知识点1、熟练掌握“公民”、“政府”、“人大”、“党”、“政党”、“民族”、“国际社会”相关知识的框架结构2、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3、我国的国体(背);4、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我国民主真实性和广泛性的表现;5、P6最下面虚线方框中的内容;6、P7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背);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背);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三个原则(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对公民的要求;为什么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的结合;9、直接、间接选举、等额、差额选举的优点和缺点;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为什么要珍惜公民的选举权利(背);如何珍惜选举权利(背);10、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表现;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四个方式(背);民主决策的意义(背);11、P24第一至第五段的内容;居委会的性质;群众自治的意义(背);12、熟悉P27第二段话;民主监督的四个渠道(背);民主监督的意义(背);如何进行民主监督(背);13、我国政府的性质(背);我国政府的职能(背)并熟看P37第二至第五段话;如何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14、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背);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背);15、依法行政的含义;依法行政的意义和必要性(背);怎样做到依法行政(背);16、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背);怎样对权力进行监督(背);17、政府权威的含义;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背);政府权威的特点;如何树立政府权威(背);18、我国的政体(背);全国人大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人大的职权(背)并能充分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义务和权利(背);19、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和表现(背);熟悉P60最后一段话;P61人大制度的优越性;20、党的地位、性质、宗旨、三个执政及相互关系、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论(背);21、为什么要坚持党领导P63(背);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22、我国政党制度的名称、地位(基本政治制度)、特点(背);2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及关系(背)24、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三个级别、自治机关、核心内容;2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我国宗教的四个政策P8026、主权国家的地位、构成要素、权利和义务27、国际组织的分类(背)、作用;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28、国家利益的三句话(背);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背);29、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背);和平的重要性;战后世界维持总体和平的原因;当今世界仍不安宁的原因;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30、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背);31、我国外交政策的名称、决定因素、宗旨和基本点(背)第二篇: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1、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联合国的地位、宗旨、作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