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概述

保尔·瓦雷里
〔1871—1945〕 瓦雷里是一位学者型诗人.瓦雷 里的诗学强调"清醒意识"的作用,把创 作看作一种主动自觉的艺术追求,其 实质在于运用理智支配下的形式与结 构,对感觉经验进行整理综合.他借鉴 通感论,致力于捕捉复杂多样的感官 印象,着意表现其内在联系,暗示情感 体验的变化及其所蕴含的主客观秩序 的共鸣呼应,进而赋予象征意象以非 同凡响的个性.代表作《海滨墓园》.
未来主义
20世纪最先出现于意大利、继而波及全欧的一种 文艺思潮.未来主义无论是对文学艺术创作,还是对现 代审美观念的形成,甚至对社会人生的审视,都具有极 大的影响.它的基本特征是: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 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 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 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作.意大利的菲 利浦·马里内蒂〔1876——1944〕是未来主义的创始 人和理论家.法国的阿波利奈尔〔1880——1918〕是 一位从浪漫主义转向未来主义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烧 酒集》.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的 一些早期创作也属于未来主义的作品.如:《穿裤子的 云》〔1912〕等.
超现实主义的其他代表人物
超现实主义的风云人物还有苏波、艾吕 雅等一批激进文学青年.其团体在运动发展 过程中历经改组分化.就总体而言,他们接受 马克思"改造社会"的观点,热心投身现实斗 争;同时强调思想革命,坚持独立自主;不 过更加向往绝对自由,倾向无政府主义.
意识流小说
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 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 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 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空心人》书影
《鸡尾酒会》(《The Cocktail Party》1950年) 书影
《四个四重奏》 (《Four Quartets》) 书影
弗兰茨· 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 家,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表现主 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1912—1914年,卡夫卡写成了第一部长篇 小说《美国》 卡夫卡在1918年写成的《审判》是他的第 二部长篇小说,体现了卡夫卡式的艺术风 格。 他的第三部小说《城堡》(1922年)是一 部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
马赛尔· 普鲁斯特,法国小 说家,西方意识流小说的 奠基者,现代主义文学先 驱,代表作《追忆似水年 华》
《追忆似水年华》 书影
《喧哗与骚动》书影
《喧哗与骚动》通过对康 普生家庭成员的遭遇变故 和日趋颓唐的精神世界的 描写,反映了美国南方庄 园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必 然趋势和南方传统价值观 念的沦丧覆亡,在一定程 度上也对资本主义价值标 准进行了批驳。全书共四 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班 吉的部分”、第二部分为 “昆丁的部分”、第三部 分为“杰生的部分“、第 四部分为”迪尔西的部分 “。ow Men》1925年), 描绘了“有声有色、有影 无声”,没有理想、充满 空虚绝望的现代人形象。 诗人中的本质内涵已经消 失,人的存在仅仅是死亡 国土上的一个空架子,成 了“空心人””和“稻草 人”。至此,艾略特进入 了创作顶峰期,并确立了 作为西方现代派诗坛领袖 的地位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前半期流行于西方世界最为复杂的 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最先起源于法国,在第一、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曾支配法国文坛,影响全欧,30年代时波 及美国、墨西哥、日本,成为一种国际性文化现象。以 1919年布勒东与苏波合著的第一部下意识书写的作品 《磁场》为开端,到1969年让· 许斯特正式宣布超现实 主义团体解散为终结,相继有半个世纪之久。
荒原简介

T·S艾略特
• 20世纪西方现代诗歌的杰出代表,开创了现代主义一代诗 风,是“当今诗歌风格整个革命的创造人”。其文学创作 活动队20世纪西方文学以及世界文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8年,他因创作诗歌荒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 有《荒原》《空心人》《灰色星期三》
《荒原》的思想内容
•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西方神话故事和传说,使来自于这些神 话故事和传说内容、情节和意向在诗歌中互相交织,错综 呈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文化象征背景,含蓄的表达诗歌 主题。 • 首先,展现一战后西方人精神的幻灭。诗人用象征的笔法 ,将伦敦城视为现代西方的象征,描写了这个城市的衰败 、荒芜,揭示了生活其中的人们的空虚与堕落,反映了诗 人深刻而冷峻的荒原意识,以及对西方人失去宗教信仰之 后的担忧。
荒原引言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 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 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众多相对独立的流派,其中 最重要的是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 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文学流体系,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现代主义文学站在非理性主义立场上,反叛西方近代理 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质疑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反思 现代人的价值和命运,表现现代人的困惑于精神危机,具 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 表现异化的主题。现代主义文学全面揭示了人、自然、社 会、自我之间关系的扭曲和全面异化,再现了现实世界的 残酷和荒谬,表现了现代西方人的恐惧、孤独和悲观绝望 。
后期象征主义
• 后期象征主义仍然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 真实”,但是跳出了个人情感的狭小范围,而呈现出回应 时代与社会的的总体特征。 • 后期象征主义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领域,代表诗人 有瓦莱里、庞德、叶芝、艾略特。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0章 20世纪文学(二)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20世纪西方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文学: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产生背景时间: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条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不断增加思想:人的孤独感、幻灭感、荒诞感和悲剧感成为主要内容非理性主义盛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剧感等现代意识为基本主题。
2、在现代主义创作中,人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割裂和矛盾对立几个不同方面。
(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个人角度全面反抗社会。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种人们彼此隔膜、倾轧、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
(3)在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大自然、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持以全面否定的态度。
(4)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非理性主义出发,抱以不可知论的态度。
(三)艺术特色:1、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2、善于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表现手法,以及神话模式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醉心于种种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实验。
4、现代主义文学还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二、主要文学思潮(一)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产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它的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唯心主义哲学。
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
---------于是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成为其基本特点。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特征是在四种基本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
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此。
异化: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资本论》前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后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标志:反传统非理性现代主义文学亦称为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各种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20年代出现第一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形成第二个高潮;50、6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在理论和创作都又较大的发展,被称为后期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概述: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社会因素: 20世纪混乱的社会现实(人欲横流,道德沦丧)思想基础: 非理性主义哲学 (法国诗人韩波认为波德莱尔和美国作家爱伦▪坡开辟了“现代主义”,并由此开始对理性精神的讨伐。
)现代主义分:前(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前(期)现代主义重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70年代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名词解释现代主义文学

名词解释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门文艺理论,现代主义文学早在20世纪初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赋予了传统的文学艺术以崭新的面貌和理念,成为了后来文学发展的催化剂和关键词。
一、什么是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指的是20世纪初期在欧美地区兴起的一种先锋文学运动,其主旨是从传统中解放出来,将习惯和陈腐的文学观念推翻,以革新、开放的心态面向现实、科技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它具有强烈的个性化、探究性和实验性,对文学语言、情感、主题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1. 对传统文学的颠覆和反叛。
现代主义文学作家试图打破固化的文学模式,将传统文学的形式、风格、题材等传统元素都重新加工,从而为文学作品注入新鲜的气息和生命。
2. 文学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品构思精巧、丰富多彩,而且更加关注情感和思维的反应过程。
文学作品的形式多样化,同时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深入人内心深处,注重意识流和意象描写等新形式。
3. 文学内容的开放、真实和现代化。
现代主义文学结束了传统文学对于某些主题和内容的压抑,注重表现心理、性、犯罪等传统文学因道德、宗教等原因难以涉及的题材。
它将社会丑恶和社会现实表现地尤其直接和真实,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文学镜像。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1.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该作品运用了前所未有的与情节、语言、思想碾磨流失的文字风格,使小说形式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2.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小说《到灯塔去》(Tothe Lighthouse)具有极强的意识流作品,深入探究人类思想、性别和文化问题。
3. 埃琳娜·费雷(Elena Ferrante)的小说系列《我的天才女友》(My Brilliant Friend)刻画了两位普通女性的生活,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变迁,对于描绘现代化进程中人物生活状态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城堡》(《The Castle》,1922年)
《变形记》
《变形记》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 奇故事。成为表现主义文学和卡夫卡 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最 精彩的是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异化,通过格里高尔与家人 关系的变化过程揭示了金钱的本质。 《变形记》具有极度夸张、变形与抽 象相结合的艺术特征。《变形记》构 思奇特,象征意蕴丰富,叙事语言平 实无奇,质朴自然,不故弄玄虚,不 设置悬念与矛盾冲突,情节淡化,内 容冷俊而严肃。
卡夫卡创作的艺术特色:
1、卡夫卡的作品具有整体暗示象征的特征,意 蕴丰富,耐人寻味。卡夫卡及其作品被称为 文学的无解方程。 2、卡夫卡善于运用幻觉梦魇、扭曲变形、怪异 荒诞的手法去表现生活、虚幻中又不失细节 的真实。 3、卡夫卡的语言表述简朴平实,较少使用描绘 性和比喻性的句子,并且避免语句的感情色 彩。
《变形记》书影
创作背景
•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 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 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 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他 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 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 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 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 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 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 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 艺术手法。
1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五、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反叛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社会矛盾激化和精神危机的 产物。站在非理性的立场上, 产物。站在非理性的立场上,现代主义文学家反叛西方近代 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质疑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 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质疑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反思 现代人的价值和命运。 现代人的价值和命运。他们的作品揭示了人类所赖以生存的 四种基本关系——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人与人、 人与社会、 四种基本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 的扭曲畸形和全面异化,展示了现实世界的残酷和荒谬, 的扭曲畸形和全面异化,展示了现实世界的残酷和荒谬,表 现了现代西方人的恐惧、孤独、痛苦和悲观绝望。 现了现代西方人的恐惧、孤独、痛苦和悲观绝望。 (二)探索深层心理真实 (三)追求新奇别致的艺术形式 1、象征 2、荒诞 3、意识流
第八章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第一节 概述
什么是“现代主义” 一、什么是“现代主义”
(modernism) modernism)
?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 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同时也涉及绘画、音乐、 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同时也涉及绘画、音乐、戏 电影等艺术领域, 20世纪一种很有影响的文 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20世纪一种很有影响的文 艺思潮。 艺思潮。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 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 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 主义等。 主义等。
(一)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
1、(德)叔本华 、(德
Schopenhauer, Schopenhauer,Arthu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节境遇为了适应表现的需要,往往出自人为构想,
虽怪诞突兀却发人深省。
戏剧舞台常以内心活动和长篇对话取代个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表现主义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思潮流 派,起初发轫于绘画界,表现主义的中心在德国,波及 欧美众多国家,20—40年代达到鼎盛,成为20世纪头30 年最有声势、最为重要的先锋派文艺运动。表现主义文 学善于透过事物的外层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 外部行为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 验,展现内在的生命冲动。奥地利的弗朗茨·卡夫卡是表 现主义的代表作家。此外还有美国的尤金·奥尼尔 ,奥尼 尔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戏剧注重表现人同 生存环境的斗争和对自身价值的追寻,善于用“思想外 化”手法揭示人的复杂心理和精神状态。代表作《琼斯 皇》、《毛猿》。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55-1972),
美国诗人、评论家,意象派的 领袖人物,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最重 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庞德的早期创 作具有古典诗风和格律诗改革试验 的特征,1908年发表第一部诗集《 熄灭的细蜡》,1909年出版两卷诗 集《人格面具》,以后又有《普罗 旺斯》(1910)、《坎佐尼》( 1911)、《反驳》(1912),诗作 古风淳朴,题材丰富,表现出诗人 广博的古典历史知识和对格律诗的 深厚底蕴 。他早期的代表作《休·赛 尔温·莫伯利》
作为文学流派,现代主义包括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文学现象,可以 概括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文学。它们大都反对传统文化以整 体压制个人、以物质压制心灵、以理性压制感性的弊端, 在艺术上突出孤独个人非理性心理的地位,把文学看作人 的语言化生存,并据以探索文学描写的新对象新方法,在 与传统文学的差异中发展和壮大自己,为西方文学打开了 新的局面。
表现主义于20世纪初萌生 在美术领域,接着扩展为文学 运动,并取得重要成就。表现 主义根源于一战前后的社会动 荡。人们在世界性危机中,形 成了深重的灾难感绝望感不信 任感,强烈地体验到心理上的 惶惑、激动、压抑和反叛,于 是在“我亵渎上帝么?还是上 帝亵渎了人?”的大胆怀疑中, 抛弃了对国王、祖国和上帝的 信仰,穿越父辈的道德伦理, 走向与非理性情感紧密纠缠在 一起的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艾略特 卡夫卡 乔伊斯 萨特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主要思潮之一,也是 对受这一思潮影响的文学流派的统称。
作为文学思潮,它以反传统为标榜,以内在论为依据, 从个体心灵出发,侧重开掘非理性因素,对文学的观念与 方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多样化实验,造成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象征主义
最早于19世纪70—90年代流行于法国。20世纪20—40年代象征主 义走出法国波及全欧,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象征 主义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 文学流派。后期象征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传统,使象征主 义更趋完美,内涵更深广,更富有现代主义的特征。后期象征主义仍然 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反对过多强调主观精 神的自由与无限,以至走向过分抽象化,也反对过于强调客观事物的形 象、具体而走向平淡无意蕴,同时又反对前期象征主义的隐晦艰深,主 张情与理、主观与客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 后期象征主义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英国的托马斯·史特恩 斯·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保尔·瓦雷里是法国诗人,被誉为 “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莱纳·马利亚·里尔克是奥地利诗人,代 表作是诗集《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梅特林克是 比利时剧作家,代表作《青鸟》(1908)。埃兹拉·庞德是美国意象派诗 人,长诗《诗章》(1917—1959)在他的创作中拥有重要地位。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叶芝(1865—1939)
叶芝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 动的发起者,曾因“高超的艺 术形式表现了整个民族精神的 总是富于灵感的诗”获1923年 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早期诗作 体现了具有唯美倾向的象征主 义风格,如名篇《茵纳斯弗利 岛》。中年以后倾向神秘主义, 日益向宗教和哲学靠拢,认为 诗若不表现高于它自身的东西 便毫无价值可言。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表现主义的艺术主张
表现主义不满于穷形尽相的外部描绘,转而直接表现
情绪和感受,为此运用扭曲、变形、夸张、荒诞等手法,
突出内心体验、心理过程和激情力量,追求强烈的效果。
由于强调激情、体验和思考,人物形象往往被有意扭
曲或抽象化,成为某种共性符号或情感象征,不仅缺乏个
性特征,甚至连姓名也没有。
保尔·瓦雷里 (1871—1945)
瓦雷里是一位学者型诗人。 瓦雷里的诗学强调“清醒意识” 的作用,把创作看作一种主动自 觉的艺术追求,其实质在于运用 理智支配下的形式与结构,对感 觉经验进行整理综合。他借鉴通 感论,致力于捕捉复杂多样的感 官印象,着意表现其内在联系, 暗示情感体验的变化及其所蕴含 的主客观秩序的共鸣呼应,进而 赋予象征意象以非同凡响的个性。 代表作《海滨墓园》。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一个极富于创新和反传统 精神的文学思潮,在总体上又有基本一致的特征: ▪ 1)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异化的主题。 ▪ 2)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 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 3)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方式, 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 4)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 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美学主张) ▪ 5)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