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课本答案

合集下载

新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材习题答案课件

新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材习题答案课件
铝比铁容易氧化,铝的表面一经暴露,很快就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Al2O3)。铁一旦生锈,铁锈就像红色的海绵(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涨 大7~8倍),海绵状的铁锈又容易吸收水分和空气,使里面的铁锈蚀得更快。
教材习题
①铁钉露出水面处更易生锈,呈红褐色;②U形 管中红墨水液面不相平,a管液面高过b管液面。
第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材习题——练习与应用
教材习题
D
B
D B
教材习题
A
氯化氢
40
37% 4
解:设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 的质量是x。 16%·x=800 kg×0.5%,x=25 kg
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 教材习题——练习与应用
教材习题
A
B
B
教材习题
D
试管内部分O2参与铁锈蚀反应,导致试管内 气压减小。
第七章 溶液
7.1 溶液与乳化 教材习题——练习与应用
教材习题
C D
C
教材习题
D
氢氧化钙
酒精 氯化氢气体

硫酸
第七章 溶液
7.2 物质溶解的量 教材习题——练习与应用
教材习题
D
B
教材习题
B
教材习题
D
教材习题
(1)不正确,如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但氢氧 化钙的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并不多,属于稀溶液;而接 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虽然是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所 含溶质的量相比氢氧化钙却要多得多,属于浓溶液。 (2)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加入水、降 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加入溶质、蒸发溶 剂或升高温度。 (3)鱼可能会死亡,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冷开水中溶解的氧气量特别少,可能会导致金 鱼因缺氧而死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科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科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

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从论述角度看,《谈读书》论述较为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不求甚解》则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比如都谈及读书方法。

从写作方法看,《谈读书》往往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求甚解》则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二、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

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2.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这是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几句话反映了作者的观点:读书要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以前,我读《三国演义》,身边放着字典,哪个字不会就查,哪句话读不明白就寻求帮助,结果书没读几章回,自己早就厌烦了,也就没有继续阅读,半途而废。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篇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第一节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 1 cm。

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图)。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

图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图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1?10-2m8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n==1010-10m-10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10166即6×10,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0倍。

96?1092. 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室的每个地方。

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一个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会让房间里所有人都被动吸烟。

3. 在热水杯中的水更甜。

我们感觉到甜味是由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扩散。

由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热水杯中的糖分子扩散更快,糖水更甜。

4.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答案【篇一:九年级化学教材(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2012版)】t>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和碱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篇二: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课文填答参考答案】=txt>课文填答参考答案第六章金属第七章溶液【篇三:九年级全册化学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1.判别无聊里反映还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a:剧烈反应,产生了很多气泡,触摸杯底有温热的感觉。

气体无味。

b:开始有气泡冒出,第二天鸡蛋变大。

一周后,鸡蛋外层部分变得半透明,很有弹性。

p132.固体食盐怎样溶于水中的?一定量的水为什么只能溶解一定的食盐?为什么搅拌可以减速溶解?溶解过程有放热吗? p191.d2.d3.a4.(1)热光(2)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蜡烛燃烧时向环境中释放能量。

5.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氢原子氧分子6.变浑浊水蒸气小明同学小亮同学和小光同学小明同学刚熄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二氧化碳存在,在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导致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是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而二氧化碳是气体,不可能形成烟;获不能仅凭一个实验事实就得出结论,要有充分证据以支持自己的猜想。

对白烟成分的猜想要考虑其来源,是来自蜡烛本身,还是来自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等;或者要依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特殊属性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的存在;或者要对探究过程做出综合分析和反思,以找出问题所在。

p281.a1.(1)√ 固态水中的水分子并不是不运动,而是在固定位置上运动,所以其位置相对固定。

(2)√ 白酒主要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其中的酒精分子与酒精分子、水分子与水分子,以及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但在通常情况下酒精分子的运动速度比水分子要快,因此白酒敞口放置,会有较多的酒精分子从白酒中逸散出来,从而使白酒中的酒精的含量减小,导致酒的味道变淡。

2.c 3.沉降过滤吸附 4. b ap341.d2.b p351.d2.d3. 1:2 打开活塞,用燃着饿木条点燃气体,气体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p402. ① 10②阳离子③ 9 p423.cp491. ssimgcak1.d2.c3.a4.b5.(1)元:基本。

鲁教化学教材答案全解析(下册)

鲁教化学教材答案全解析(下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下册)答案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活动天地7-1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2HCl==MgCl2+H2↑Na2CO3+2HCl==2NaCl+H2O+CO2↑Fe2O3+6HCl==2FeCl3+3H2O AgNO3+HCl==AgCl↓+HNO3活动天地7-2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镁条、碳酸钠粉末和生锈的铁钉反应会观察到与稀盐酸相似的现象。

1、Mg+H2SO4==MgSO4+H2↑Na2CO3 +H2SO4 == Na2SO4 +H2O+CO2↑Fe2O3+3H2SO4==Fe2(SO4)3+3H2O2、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应。

挑战自我1、a、× b、√ c、√2、B3、(1)CaCO3+2HCl==CaCl2+H2O+CO2↑(2)Fe2O3+3H2SO4==Fe2(SO4)3+3H2O(3)Mg+H2SO4==MgSO4+H2↑(4)H2SO4+BaCl2==BaSO4↓+2HCl4、浓盐酸:用棕色玻璃瓶密封保存在阴凉处;浓硫酸:用玻璃瓶密封保存。

5、不同的酸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由于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H+),不同的酸因为阴离子的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盐酸不与氯化钡反应,而硫酸则会与氯化钡反应,就是因为这两种酸的阴离子不同,硫酸中的阴离子SO42-与氯化钡中的阳离子Ba2+结合产生沉淀,而盐酸中的Cl- 则不会与Ba2+结合产生沉淀。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活动天地7-3实验探究7-2思考:同意。

在线测试(1)2KOH+CuCl2==C u(O H)2↓+2KCl (2)2KOH+CO2==K2CO3+H2O挑战自我1、(1)C a(O H)2+Na2CO3==CaCO3↓+2NaOH(2)Ca(OH)2+CO2==CaCO3↓+H2O(3)2NaOH+CuCl2==Cu(OH)2↓+2NaCl(4)2NaOH+CO2==Na2CO3 +H2O2、方法一: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钙溶液,不变色的是稀盐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下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下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下册)习题答案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

A B C D【分析】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实验操作。

第33页:1.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其中按体积计,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分析】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选择题(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B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分析】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洁净的空气B.汽水C.液态氧 D.水泥砂浆【分析】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语文九下124页习题答案

语文九下124页习题答案

语文九下124页习题答案在语文九下教材的124页上,有一道习题需要我们回答。

这道题目是关于《鲁迅自传》的阅读理解题。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他对于文学的热爱。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理解其中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回忆起了他小时候的经历,包括他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对于文学的向往。

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特别是喜欢读小说。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阅读的热爱和对于文学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我们需要回答这道习题。

这道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鲁迅小时候喜欢读什么书。

通过仔细阅读文章,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是小说。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了他小时候对于小说的喜爱,这也是他对于文学的热爱的体现。

然而,这道题目的答案并不仅仅是“小说”。

我们还可以从文章中进一步分析鲁迅先生为什么喜欢读小说。

在文章中,鲁迅先生提到了他小时候生活的贫困和艰辛,但他通过阅读小说,得到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慰藉。

他写道:“读小说时,我就忘记了我的苦楚,也没有了那种孤单感。

”这句话表达了他通过阅读小说来逃避现实,寻找内心的慰藉。

这也说明了文学对于他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通过回答这道习题,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鲁迅先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阅读的重视。

他通过阅读小说,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寻找内心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这种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阅读的重视,也成为了鲁迅先生后来成为一位伟大作家的基石。

总结起来,通过回答语文九下124页的习题,我们不仅仅是对于题目的答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是了解到了鲁迅先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阅读的重视。

这也提醒着我们,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寻找内心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科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科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姿态,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

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

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那“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谬论,那见缝插针地向“我”卖弄学识的沉醉神态,都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读书人身份的固守与痴迷。

但孔乙己却没有丁举人那样的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

而长期为应试科举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不管孔乙己本人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成了人人轻视与耻笑的对象。

而他越是在现实生活中屡次碰壁,越是受到人们的取笑和嘲弄,就越是渴望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支撑与平衡。

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二、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每次都是为什么而笑的。

作者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一处是第四段,一处是第六段,一处是第八段,一处是倒数第三段。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

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在短衣帮众人的心目中也是“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被奚落和取笑。

他们意识不到在封建秩序中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处于备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的可悲可怜,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名句默写。

(10分)(1)祸兮福所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德经五十八》)(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凉州词》)(3)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5)众里寻他千百度。

_________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9)故曰:_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10)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2.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达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经典作品的特点是“耐读”,只要读一遍,才可能有新的发现;只有细细品味,就有新的感受。

B.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C.不少学生会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令人不胜乐观。

D.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切实解决县城环境秩序“回潮”问题,阜宁各界深入发动,全员参与,全面打响了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唯利是图的形象,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本篇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按体制可分为风、雅、颂,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蒹葭》和《关雎》均出自《诗经》,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都歌颂了纯洁的爱情。

D.“说”与“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散文的一种,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其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记”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个道理,如《醉翁亭记》就是为了说明自己为什么以“醉翁”来给亭子命名的道理。

4.三句半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一般要求押韵,诙谐搞笑。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仿照前后句子样式,补写其中一节。

(2分)材料:楼内失火逃生疏散时不坐电梯。

穿过烟雾逃生时,应尽量用湿物裹身,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顺墙向安全出口方向疏散。

当楼梯被烈火、浓烟封闭时,可通过窗户、阳台,逃往相邻建筑物或寻找没着火的房间。

如果烟味很浓,房门已经烫手,说明大火已封门,再不能开门逃生,此时应将门缝塞严,泼水降温,信号呼救待援。

防火灾,说安全(三句半)锣鼓一敲上台前,我们四人来表演。

说说防火安全事,宣传!关注消防图保险,珍爱生命最为先。

千千万万得注意,当然!万一火情到身边,沉着冷静别慌乱。

火势不大消灭掉,乐观!,。

,!消防事业不一般,与我与你紧相连。

时刻防火别大意,平安!说上一段三句半,说好说赖请包涵。

祝愿人人都安全,再见!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

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里,闪铄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在浪漫的诗歌的意境里传扬着。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___________(A赏心悦目 B耳濡目染)。

我们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也会在文化的xūn táo()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积淀xūn táo(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分)改为(3)横线上填写的成语比较恰当的是()。

(1分)(4)修改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之与划横线句的句式保持一致,并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边的田字格内。

(2分)(5)初三(1)班准备11月15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我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6分)①主题班会需要布置会场,请你写一句宣传标语挂在教室后面。

(1分)②张老师安排你去校长室邀请吴校长参加活动,你见到吴校长后怎样说?(2分)③吴校长了解情况后,准备让初三各班班长到初三(1)班观摩学习,并请你以校长室名义在学校通知栏拟写一则通知,你能完成任务吗?(3分)6.专题及名著阅读。

(7分)(1)《水浒传》《三国演义》中不乏巧借自然条件实现目标的故事,你能举出一例吗?现实生活中更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右面三幅图片呈现的是盐城地区夏季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

(3分)(2)“他对我叙述的我国近百年来的大事记感到十分惊讶。

他断然宣称,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妒、淫欲、阴谋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严重恶果。

……”上文是《格列佛游记》中一个片段,其中“他”是的国王,从“他”对“我”国历史的评价进行分析,“他”的国家应是一个的国家。

(2分)(3)他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

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大卫》《哀悼基督》等传世杰作。

“他”就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 书中人物)。

阅读这部作品,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晏殊的两首词,完成7-9题。

(7分)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7.这两首词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浣溪沙》通过摄取旧亭台、夕阳西下、落花等触人愁绪之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而《采桑子》借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______________等哀景抒发了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3分)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2分)9.“好梦频惊”是《采桑子》的点睛之笔,请结合词的上阕说说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16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不得,则非②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③者,非④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 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行宫)②非:非议。

③上:君主。

④非:不对,错误。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⑪尝()⑫先()⑬对()⑭王()1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未之有也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得而非其上者C.环而攻之而不胜黑质而白章 D.民亦乐其乐而乐亦无穷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⑫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13.根据文章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3分)⑪用一句话概括乙文中孟子的政治主张。

(1分)⑫甲文中范仲淹的“ ,”是乙文中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进一步发扬。

范仲淹的这一思想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借鉴和教育意义?(2分)14.联系全文,说说甲文最后一段中“斯人”指哪些人?这些人的思想感情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作者写这一段的用意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16分)谈自立①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

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

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

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

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

”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

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

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15.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简要叙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联系选文并结合下面的一段话,谈谈你对“自立的内涵”的理解?(4分)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自立,是那波澜中高扬的风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向我们诠释自立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