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上16《散文二篇》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共3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堂突破
[结构图示]
①_生__命__的__易__逝___
Hale Waihona Puke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永久 ②_生__命__的__赞__歌___
建功立业 奉献社会 获得永恒
对爱情的渴望带解来除狂孤喜独
了解心灵
我为什么而活着③_对__知__识__的__追__求___了 理解解星思辰想力量
孩子受饥荒煎熬
对人类的同情④_无__辜__者__饱__受__折__磨___
参访团成员的目光。
B.站在树下看这棵挺拔高大的梧桐树,必须俯.瞰.才能看到它那像
把大伞似的树冠。
C.在政府支持、各方合作之下,“非遗+扶贫”为非遗的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土壤,一些非遗产品在濒.临.困境之时重新焕发
生机。
D.节俭非吝啬,“抠门”不丢脸,餐桌文明是个人修养与社会素
质的重要缩.影.。
16 散文二篇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文章包含的人生哲理。(重 点) 2.厘清文章的思路与结构,学习文章层层推进阐明哲理 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难点)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作家。他创作的童话、寓言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哲 理与诗意,被誉为“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主要著作有散 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 资 《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料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诺贝 速 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 读 社会活动家之一,除哲学、数学、文学外,他的著述还涉及教育 学、社会学等领域,因而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在教育上, 他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 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主要著作有《哲 学原理》《哲学问题》《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6散文二篇(精品课件)

文中有很多句子富含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 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把个人生命与衬衣进行对照,突出 了个人生命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
语言特点:生动脱俗,耐人寻味。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低微,那样柔弱, 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 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 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珍惜生命
个体的生命有限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梦想
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
个体生命遇到不幸或痛苦该怎么看待?
着眼未来,着眼生命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旷达、乐观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瀑布》
怎么理解“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秘, 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生命在永不休止地繁育、蔓延。 “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
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 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 动家之一,除哲学、数学、文学外,他的著述还 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因而被称为“百科 全书式思想家”。在教育上,主张自由教育,认 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 锐、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主 要著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论教育》 《物的分析》等。
生物学、自然规律
生命总体生机勃勃
朗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
✓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秘,
✓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
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任务二:感悟生命真谛
根据课文,完成填空,梳理作者论证思路。
《我为什么而活着》 第1段:开门见山地作出回答“_我__为__什__么__而___活”着。 第2-4段:作者对他的人生_三__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2段:追求_爱__情。爱情可以带来__狂_,喜解除___孤,寂使人看到想象中仙境的缩影。爱情使人生 活得更好,所以作者追求的是生活中的___美___好__的。事情 第3段:追求_知__识。知识可以让人了解人__类___自_,身了解__自_,然了解__科_。学 第4段:对_人__类__的__苦__难___不__可__遏的制同情。希望减轻人类苦难却屡遭挫折,自己也变得痛苦。 第5段:作者总结上文,“_这___就__是__我__的___一__生__,__我___觉__得__我__活_”着。值得。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 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 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 动着,永远不朽。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 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三种感情” 比作“飓风”形象地写出了三种人生追 求对作者的重要影响。“深深的苦海” 比喻苦难深重的现实社会,形象地写出 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 境,强调了现实的残酷与追求过程的艰 难。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永恒
九死未悔的爱国诗人:屈原 卧雪啮毡,持节不屈:苏武 主动请缨,马革裹尸:马援 青山处处埋忠骨:岳飞 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 两颗小行星,一颗是 编号为8117的“袁隆 平星”,一颗是编号 为17606的“吴孟超 星”——两位科学家 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 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01
寻找生命感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16 散文二篇》教学课件

合作 探究 披文入情
④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 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批注: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看 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命变 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 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生命让世界 变得更加美好。
C. 遏制(è) 折磨(zhé) 肆意(zì) bīn
D. 濒临(pīn) 震颤(chàn) 俯瞰(kàn)
课时小结
永久的生命
人类生命永久 热爱赞美生命
怎样对待生命
我为什么 而活着
质朴严肃—北方的农民 傲然挺立—哨兵 团结上进—抗战精神
为什么而活
按遵上衣尊不秩听立要涂离关时守课、敬做序提爱写注开闭上课时超老与。问期必护、意教电课堂衣短师有。间须公刻保室源学,礼着裙堂问离按共划持。要生不仪要、服教题开座财。整课得,整拖从学教位物室理堂无与洁鞋任应室表,环好行故老,等课关先须就不境桌为缺师不进老的举经坐得卫椅规课问得入师事手老。在生,范、候穿教管,师课。并的迟。无室理保经允桌协内到袖。持教许、助容、背课师后门老是早心堂同方窗师:退、良意可关。吊好后离墙好带纪,开壁门上律起。窗、
该如何看待生命;第二篇告诉我们为什么而活。
(2)语言风格不同。第一篇以议论见长, 语言严谨准确,思路清晰缜密;第二篇语言 生动,文采斐然,且饱含激情。
检测小结
下面各项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jiù
A. 臼齿(jù) 盲肠(máng) 奇迹(jì)
B. 暂时(zàn) 消逝(shì) 蔓延(màn) sì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 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未来时 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 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 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 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 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 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 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课件 (共49张PPT)

第3段作者写寻求知识包括了哪几个方面?
1.了解人类心灵; 人 2.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 自然
人 类 知
识
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社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 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谈谈你对第4段开头一句话含义的理解。
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 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 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 类苦难的良知。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了解哲理 散文的特点。(重点)
2. 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 解其哲理意蕴。(难点)
3. 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树立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哲 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 贝尔文学奖。主要著作有《哲学原 理》《哲学问题》《论教育》《物 的分析》等。
永久的生命
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 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 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 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 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和长 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文体知识
哲理散文 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 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它或通过对 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 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 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
多音字
( há)o呼号 号
( hà)o号角
( chà)n震颤 颤
( zh)àn颤栗
词语集注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 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濒临:紧接,临近。 俯瞰:俯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散文二篇

博大的情怀 崇高的人格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本文作者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他的人生价值取向也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美好的 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2.本文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本文的语言,凝练生动,洒脱自然,优美流畅,个性化的表述 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例如,言及爱情之于摆脱孤 寂的意义时,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的比喻描述“孤寂”的可怕,用“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 象的神秘缩影”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界。全文既充 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 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 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 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 无穷无尽的。
1.读生字 臼齿(jiù ) 牛犊(dú) 蔓延( màn ) 凋谢 (diāo)
2.解词语 疲倦:疲乏,困倦。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威势:威力和气势。
茸毛 (róng) 洗涤(dí)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任务: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性散文,思路清晰,章法井然,说说你对 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全文大致分三部分。
1.读生字 遏制(è) 飓风(jù) 濒临(bīn ) 俯瞰(fǔ kàn) 深渊(yuān) 星辰( chén) 肆意(sì) 2.解词语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临近。 俯瞰:俯视。 深渊:很深的水。 星辰:星星的总称。 井然有致: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 散文二篇 (共27张PPT)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 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第三次先学后教:深度解读,思考人生
自学指导:
再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 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 给世界以芬芳”?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 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字词积累: 臼齿( jiù ) 兴味( xìng ) 洗涤( dí ) 卑微(bēi ) 土壤(rǎng ) 炫耀 消逝(shì) 繁殖(zhí) 凋谢( diāo )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如有生字请举手。 2、朗读比赛,比谁能读准字音,读的准确。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理解课文内容
4、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 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 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表现了一个 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 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 更加痛苦。
第三次先学后教:思考人生,得到启迪
自学指导: 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己
活着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标。
当堂检测: 完成课时作业本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 的胸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字词积累: 遏制(è ) 飓风(jù ) 肆意(sì) 濒临(bīn ) 牺牲 孤寂 俯瞰(kàn ) 嘲讽 云霄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如有生字请举手。 2、朗读比赛,比谁能读准字音,读的准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 《散文二篇》

我的小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 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商纣王荒淫无度,比干剜心 而死
●周文王聚义而起,灭商建周、
很多人认为哲学 深奥枯燥
其实哲学也可以 简单通俗而有趣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字音字形
jiù chǐ ●臼齿
chèn yī 衬衣
niú dú 牛犊
rónɡ máo 茸毛
hún rán yī tǐ ●混为一体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 结构谨严。
多音字:混
●[ hùn ]
●1.搀杂在一起:~杂。~为一谈。 ●2.冒充:蒙~。鱼目~珠。 ●3.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地生活。 ●4.古又同“滚(gǔn)”。
它在生命的长河里奔腾不息,或在那里停留驻足,或在那里 悄然流走,或在那里永垂不朽……“它”,是时间一切美好品质的
化身,是一切文明的统称。因为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 在。就好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它充满了希望,永远 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 hún ]
●糊涂;不明事理。
作者简介:严文井
●严文井(1915年-2005年7月20日),原名严文 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 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 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
●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委员 会委员,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任,儿 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 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商纣王荒淫无度,比干剜心 而死
●周文王聚义而起,灭商建周、
很多人认为哲学 深奥枯燥
其实哲学也可以 简单通俗而有趣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字音字形
jiù chǐ ●臼齿
chèn yī 衬衣
niú dú 牛犊
rónɡ máo 茸毛
hún rán yī tǐ ●混为一体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 结构谨严。
多音字:混
●[ hùn ]
●1.搀杂在一起:~杂。~为一谈。 ●2.冒充:蒙~。鱼目~珠。 ●3.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地生活。 ●4.古又同“滚(gǔn)”。
它在生命的长河里奔腾不息,或在那里停留驻足,或在那里 悄然流走,或在那里永垂不朽……“它”,是时间一切美好品质的
化身,是一切文明的统称。因为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 在。就好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它充满了希望,永远 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 hún ]
●糊涂;不明事理。
作者简介:严文井
●严文井(1915年-2005年7月20日),原名严文 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 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 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
●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委员 会委员,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任,儿 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 学批评 的职业 公信力 需要树 立,批 评家需 要贡献 学术良 知。果 真如此 ,对诗 歌和读 者,都 将是福 音。
•
8.中国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承传 自我, 吸收各 地音乐 ,器乐 发达, 演奏形 式丰富 。金、 石、土 、革、 丝、木 、匏、 竹,皆 可作乐 器。乐 曲类型 已有祭 神乐、 宴乐、 军乐、 节庆乐 等区别 。玄宗 时已有 超百人 的大型 交响乐 团,其 演员按 艺术水 平分为 “坐部 伎”与 “立部 伎”。
认识作者
严文井(1915—2005) 作家。原 名严文锦,号菊潭,主要笔名有青 蔓、严森、司徒丹等。湖北武昌 (今属武汉)人。主要著作有散文 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 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 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 人的烦恼》等。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孤苦无依的老人
难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合作探究
作者的这三种激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 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最人本能的追求, 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 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概括主旨
作者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 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也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博大 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3.第5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以一个精警的句子收住全文,令人印象深刻。
写法探究
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 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①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 ②接着用“不应该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 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 ③最后 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如金声玉 振,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 考引向深入,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16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知识链接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 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 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 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 动。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 家蒙田所创的。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概括作者的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 哲理。(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品味文章的 语言。(难点) 3.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素养)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 》课件 (28张p 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 》课件 (28张p pt)
拓展延伸
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 己活着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 》课件 (28张p 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 》课件 (28张p pt)
•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画出本文思路导图,体会作者的人格魅
力
爱情带来狂喜
渴 望 爱情摆脱孤独
爱 情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博 大
我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为追
的 情 怀
何
求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和
而 生
知 识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崇 高
饥饿中的孩子
的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同 被压迫被折磨者格
情 苦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生难字词
兴味(xīnɡ ) 洗涤( dí ) 卑微( wēi ) 茸毛( rónɡ) 蔓延(màn ) 遏制( è ) 濒临( bīn ) 俯瞰( kàn) 星辰(chén )
精读细研
1.朗读《永久的生命》,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内容: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个体生命是短暂 的,生命本质是永久的,我们要赞美生命。
2.找出表达情感的词语,如何从正面论说“永久的生 命”的?文章有何特点?
可怜
生命短暂
感谢 生命流转
30岁的生命和衬衣为例 小草和牛犊为例
赞美 生命永存
花朵为例
小结:哲理散文以形象说理, 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同情苦难
•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 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 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 月牢。
•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 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 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课后思考
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两位作者怎样的 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 认识与思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 》课件 (28张p 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 》课件 (28张p 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 》课件 (28张p pt)
•
1.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 批评如 同灯光 ,指引 着作品 从暗处 走向前 台。近 些年的 诗歌批 评中, 不乏这 样的经 典或中 肯之作 。
本文作者阐释自己的人生观
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追求知识
•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 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 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 论”。
•
2.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 势越来 越明显 ,不少 诗歌批 评为了 应酬需 要,违 心而作 ,学术 含量可 疑,甚 至堕落 为诗人 小圈子 里击鼓 传花的 游戏道 具。这 类批评 对诗歌 创作来 说类同 饮鸩止 渴,还 不如索 性没有 的好。
•
3.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 演“皇 帝的新 衣”闹 剧。这 些批评 牵强附 会、肆 意升华 ,外延 无限扩 张,乃 至另起 炉灶, 使批评 成为原 创式的 畅想, 早已失 去了与 原作品 的联系 。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 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用“飓风”设喻,表明这三种感情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 比强大而不可遏抑,是作者永恒而无悔的追求,“在深深的 苦海上”是说这些追求面临种种挑战,但无论如何,“我” 都将任由这三种感情支配,去面临人生。这句话实际上告诉 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 的同情心,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 精神动力。
•
5.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 。今天 的浪漫 或许是 明天的 现实, 当下的 现实也 可能是 昨天的 浪漫。 重要的 是我们 的作品 是否揭 示生命 本质, 精神是 否向真 向善向 上,以 及手上 的“主 义”是 否与我 们的诉 求达成 一致。
•
6.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 性成果 点亮, 让不同 形式、 不同风 格、不 同创造 性诉求 的佳作 ,在反 复的研 读与辨 析中沉 淀价值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 》课件 (28张p pt)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 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情和知识把罗素 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他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 一方面是知识能引领他进入美好的境界,另一方面是他 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人类,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苦难, 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
4.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 为代替 写作。 较之个 体性的 埋头创 作,不 少诗人 似乎更 喜欢混 个脸熟 ,在这 样的背 景和语 境下, 诗歌批 评基本 沦为诗 人间的 交际和 应酬。 哪怕是 纷纷攘 攘的流 派或主 义之争 ,也往 往是你 方唱罢 我登场 ,名目 噱头不 少,却 未见得 与文学 和读者 有何关 系。
认识作者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 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 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 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 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 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 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 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 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 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 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 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概括主旨
通过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 和不朽,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 热爱和赞叹。
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
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 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 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 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 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 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分开来”指的是一个个体。
“合起来”指的是永不休止的繁殖、蔓延的精神。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 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永存” 矛盾吗?
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命变 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儿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 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