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厌氧颗粒污泥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一、概述Anammox(Anaerobicammoniumoxidation)工艺称为厌氧氨氧化工艺,是由荷兰Delft技术大学1990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脱氮工艺。
该工艺的原理是: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以亚硝氮为电子受体,氨氮为电子供体,反应生成氮气。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项极具应用前景的工艺,主要表现为:厌氧氨氧化是自养的微生物过程,即不需要添加任何有机物或还原性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厌氧氨氧化细菌倍增时间很长,污泥产率低,减少了污泥的二次处理量;厌氧氨氧化为一产碱过程,结合氨氧化过程既可以利用氨氧化过程的产物亚硝氮作为反应物,同时产生的碱度又可以中和氨氧化产生的酸度,节省了化学试剂的用量。
厌氧颗粒污泥是由产甲烷菌、产乙酸菌和水解发酵菌等形成的自凝聚体。
它是由相互聚集的、多物种的微生物构成的团体,具有生物致密、相对密度大、沉降速度快等特点,可使反应器中保持有较高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可简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等,因此它在水污染控制领域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性质及微生物相2.1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以下为几种有代表性的假说:2.1.1二次核学说二次核学说认为营养不足的衰弱颗粒污泥,在水利剪切力作用下,破裂成碎片,污泥碎片可作为新内核,重新形成颗粒污泥。
Grotenhuis及其合作者分别用高低浓度基质培养颗粒污泥,发现前者形成颗粒粒径较大,而后者的粒径较小,据此提出了二次核形成的模型。
其他研究者如杨虹、Beeftink等也提出过类似的二次核形成模型。
二次核学说较好地说明了加入少量颗粒污泥可加速颗粒化进程的现象。
2.1.2三段理论学说Y.G.Yen等认为污泥颗粒化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即积累阶段、颗粒化阶段和成熟阶段。
他们认为颗粒污泥的增长速率呈指数增加,而粒径表示的颗粒比生长速率等于细菌比生长速率的1/3,在积累阶段以后尤为如此。
厌氧颗粒污泥优点

厌氧颗粒污泥是由产甲烷菌,产酸菌和水解发酵菌等组成的自凝聚体。
其良好的沉淀性能和产甲烷活性在污泥处理设备中效果比较理想,由于污泥颗粒化的过程是多阶段的而且比较复杂,取决于废水情况和操作等因素。
厌氧颗粒污泥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①厌氧颗粒沉降性好,效率高。
但是受进水特性,反应器结构和控制,以及培养周期的影响很大,不过这方面的研究以及很多,不再是难点。
②在厌氧污水处理工艺里的,污泥浓度大,去除COD BOD能力强,但是难形成,污泥龄比较长
③消耗碳源,除磷脱氮
④可以用于厌氧生物处理
⑤颗粒污泥具有特别好的沉降性能,能在很高的产气量和向上流速下保留在反应器内,因而污泥颗粒化可以使UASB内保留高浓度的厌氧污泥,并可以使UASB承受更高的有机物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
⑥细菌形成的污泥颗粒状聚集是一个微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类型的种群形
成了共生或互生体关系,有利于形成细菌生长的生理条件。
⑦颗粒污泥的形成有利于其中的细菌对营养的吸收,利于有机物的降解,颗粒污泥使诸如产乙酸和利用氢的细菌等发酵的中间产物的产物的扩散距离大大缩短。
⑧在诸如PH值和毒性物质浓度等废水性质聚变时,颗粒污泥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而使代谢过程继续进行。
以上就是厌氧颗粒污泥的优点了,希望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后续会有更多的精彩内容呈现。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颗粒污泥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环境污染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而污水处理则是解决环境污染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断有新的技术被引入到污水处理中,其中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就是一种备受关注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污水处理中的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并对其优点、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厌氧颗粒污泥技术是一种利用厌氧颗粒污泥对污水中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和处理的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点。
首先,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对污水处理工艺的适应性更强。
无论是高浓度有机污水还是低浓度有机污水,厌氧颗粒污泥技术都能够有效地处理。
这意味着在不同场景下,厌氧颗粒污泥技术都能够发挥其优势,实现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
其次,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对于污泥的产生量更少。
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需要大量的氧气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因此产生的污泥较多。
而厌氧颗粒污泥技术所需氧气较少,有效地降低了污泥的产生量,减轻了处理后的二次污染问题。
此外,厌氧颗粒污泥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质的高效利用。
通过良好的控制污水中有机物质的降解速率和产酸量,可以进一步提高产气效率,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这对于资源紧缺的当今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其中,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不断地优化工艺操作条件,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厌氧颗粒污泥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为污水处理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然而,厌氧颗粒污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污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对于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的运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筛选和培养适宜的微生物种群,提高其降解能力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此外,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在冷季和高温季节的适应性问题也需要加以解决。
尽管如此,可以预见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及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及应用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环境管理工作。
而在污水处理中,厌氧颗粒污泥技术被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案例。
一、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原理厌氧颗粒污泥技术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处理废水的方法。
厌氧微生物是一类能够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和代谢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吸附有机废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
在厌氧颗粒污泥中,这些微生物以颗粒状的形式存在,有机物质被同化、分解和转化,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去除。
二、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特点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处理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去除有机物质:厌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降解能力,能够迅速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
与传统的好氧处理方法相比,厌氧颗粒污泥技术能够达到更高的有机物去除率。
2. 耐受冲击负荷:厌氧颗粒污泥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能够在氧气供应不足或有机负荷突然增加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
这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十分重要,能够保证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产生少量污泥:相比于好氧处理方法,厌氧颗粒污泥技术产生的污泥量较少。
这有助于减少后续处理的成本和污染物排放。
4. 能源回收: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质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
这些可燃气体可以用于发电或作为燃料,从而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三、厌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应用案例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已经在许多城市和企业的污水处理厂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1. 某市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在进行工艺改造后采用了厌氧颗粒污泥技术。
通过引入内循环型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和沉淀能力,降低了处理过程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排放浓度。
2. 某纺织厂废水处理:某纺织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染料和有机物,传统的处理方法效果不理想。
经过技术人员的研究和改良,厌氧颗粒污泥技术成功应用于该厂的废水处理过程中,能够高效去除染料和有机物质,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什么是厌氧颗粒污泥

在污水处理行业中,使用厌氧颗粒污泥越来越多了,很多人刚刚接触到它,自然对于这样的物质感到好奇,其实它是一种富含各种厌氧微生物种群的污泥,具有自我平衡性能的微生态系统,而且能处理各种高浓度有机废水。
带您从这几个方面了解一下什么是厌氧颗粒污泥:
一、基本特性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状大多数具有相对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熟的厌氧颗粒污泥,称颗粒污泥,表面边界清晰,径变化范围为0.5-3mm最大直径可达3mm,颗粒污泥的颜色通常是黑色或灰色。
颗粒污泥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一般沉降速率为50-100m/h。
二、性能指标
(1)混合物中有机物含量VSS 大于60g/l;
(2)菌种有机物含量VSS/TSS 大于0.7±0.1;
(3)有效污泥颗粒度大于70%;
(4)沉降速度:50-150m/h;
(5)颗粒直径0.5-5mm;
三、适用行业
用于处理工业废水或高浓度污染废水,如造纸厂废水、石化废水、化工废水、制药废水、柠檬酸废水、啤酒废水及食品废水等行业污水处理系统中IC 反应器、EGSB、UASB 等厌氧反应器的启动。
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具有污泥量大,沉降速度快,微生物种类丰富,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强和具有良好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去除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颗粒污泥培养

由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 物组成。
形成过程
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粘附 和聚集形成颗粒状结构。
厌氧颗粒污泥的特点
结构稳定
具有紧密的内部结构和稳定的物理性质,不 易破碎。
生物活性高
微生物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有机物降解能 力。
沉降性好
颗粒较大,沉降速度快,有利于固液分离。
适应性强
能够适应多种有机物负荷和环境条件,抗冲 击能力强。
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前景
01
02
03
提高处理效率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 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和稳 定性,从而提高污水处理 效率。
应用范围更广
随着技术的进步,厌氧颗 粒污泥培养有望在更多类 型的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
降低能耗
优化反应器设计,降低能 耗,实现低碳、高效的污 水处理。
感谢观看
pH值
pH值是影响厌氧微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适宜 的pH值范围为6.5-7.5。
3
有机负荷
有机负荷是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的重要参数,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促进污泥的快速生长 。
培养过程的监测与优化
生物气产量的监测
通过监测生物气的产量(如甲烷 产量)可以了解厌氧颗粒污泥的
活性。
污泥特性的监测
定期监测污泥的物理特性(如颗 粒大小、沉降性能)和生物特性 (如微生物组成、产甲烷菌活性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颗粒污泥培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contents
目录
• 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概述 • 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 • 厌氧颗粒污泥的应用 • 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挑战与前景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颗粒污泥工艺

厌氧消化产物的资源化利用
开发利用途径
厌氧消化产物包括沼气、生物质能、有机肥料等,具有广泛的资源化利用价值。未来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更多利用 途径,提高产物的附加值和经济性。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将厌氧消化产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新型厌氧反应器的研发
研发新型厌氧反应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厌氧反应器 的研发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这些新型 反应器将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设计,以 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占地面 积。
VS
优化反应器结构
通过对现有厌氧反应器的结构进行优化, 可以提高其处理能力和稳定性。例如,改 进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增加混合强度、优 化温度控制等措施,可以提高厌氧微生物 的生长和代谢效率。
在某些情况下,颗粒污泥可能会流失,导致 生物量减少和出水水质下降。
产生异味
厌氧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异味,影响周围环 境。
工艺改进方向
优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和驯化过程
减少颗粒污泥的流失
通过改进工艺参数和条件,缩短启动时间 和提高颗粒污泥的稳定性。
通过改进分离和回收技术,减少颗粒污泥 的流失,保持生物量的稳定。
低能耗
与好氧处理工艺相比,厌氧处 理工艺的能耗较低,降低了运 行成本。
产生沼气
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 以用于能源回收,实现能源的
循环利用。
缺点
启动时间长
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和驯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增加了工艺的启动成本。
对有毒物质敏感
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毒物质较为敏感,可能导 致处理效率下降。
易出现颗粒污泥流失
城市粪便污水
厌氧颗粒污泥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环保的标准在不断提升,于是在污水处理领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生物处理工艺是目前比较推崇的废水处理技术。
由于厌氧处理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使得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厌氧颗粒污泥,是在高的水力剪切下,由产甲烷菌、产乙酸菌以及水解发酵菌等构成的,沉降性优于活性污泥絮体的自凝聚体。
厌氧颗粒污泥大多数为黑色或者灰色,呈相对规则的球形与椭球形。
成熟地厌氧颗粒污表面边界清晰,最大直径可以达到7mm。
厌氧颗粒污泥因其优于絮状污泥的沉降性及高的污泥浓度,抗水力负荷和冲击负荷的能力大大增强,使得第三代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应用成为可能,对厌氧水处理工艺有着巨大的贡献。
厌氧污泥颗粒化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的因素影响。
可以归纳为:
1.环境因素;
2.废水特征;
3.接种污泥和;
4.操作因素。
目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通过比较培养颗粒污泥的不同工艺条件和过程,提出厌氧颗粒污泥可能的形成机制;二是通过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与过程培养得到的厌氧颗粒污泥的性能,推测出厌氧颗粒污泥的可能形成机制。
厌氧颗粒污泥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厌氧废水处理技术。
污泥具有良好沉降性能和高污泥浓度的特点,使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较高,能有效地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和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等。
厌氧颗粒污泥是由产甲烷菌、产乙酸菌和水解发酵菌等形成的自凝聚体。
它是由相互聚集的、多物种的微生物构成的团体,具有生物致密、相对密度大、沉降速度快等特点,可使反应器中保持有较高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可简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污泥处理技术具有沉降速度快,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强和去除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效果好的优点,这几年的对于厌氧颗粒污泥的研究比较普遍。
目前人们初步掌握了培养颗粒污泥的基本条件,我们就相关的信息带您了解一下。
下文为您介绍一下影响颗粒污泥培育的因素:
1、基质
培养颗粒污泥首先对基质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中COD:N:P=110~200:5:1.而有机废液的基质可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和偏蛋白质类。
为了能顺利培养出颗粒污泥,对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添加N 和P.而对于偏蛋白质类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等)。
有学者研究表明,不添加碳源,颗粒污泥的形成较为困难可见,适当比例的碳源对促成颗粒污泥形成是必要的。
2、温度
废水中的厌氧处理主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处理的目的,不同微生
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
温度稍有几度的差别,就可在两类主要种群之间造成不平衡。
因此,温度对颗粒污泥的培养很重要。
颗粒污泥在低温(15~25℃)、中温(30~40℃)和高温(50~60℃)都有过成功的经验。
一般的,高温较中温的培养时间短,但由于高温下NH3与某些化合物混合毒性会增加,因而导致其应用上受一定的限制;中温一般控制在35℃左右,在其它条件适当的情况下,经1~3个月可成功的培养出颗粒污泥。
3 、碱度
一般认为,进水水质中碱度通常应在1000mg/L(以CaCO3计)左右,而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废水,进水碱度:COD >1:3是必要的。
在颗粒污泥培养初期,控制出水碱度在1000mg/L(以CaCO3计)以上能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
在颗粒污泥成熟后,对进水的碱度要求并不高这对降低处理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4、pH值
厌氧处理过程中,水解产酸菌对pH值有较大的适应范围,而产甲烷菌则对
pH值的变化敏感,其最适pH值范围是6.8-7.2.如果反应器内的pH值超过这个范围。
则会导致产甲烷菌受到抑制,并出现酸积累,进而使整个反应器酸化。
因此,反应器内pH值范围应控制在产甲烷菌最适的范围内。
由于不同性质的废水有不同的pH值,为了保证反应器内pH值的稳定,防止酸积累而产生的对产甲烷菌的抑制,可采用向废水中添加化学药品如NaHCO3、Na2CO3、Ca(OH)2等物质。
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因素为您简单地介绍过了,希望给有需要的朋友带来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