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媒介》——思维导图PDF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理解媒介读书笔记传播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传媒形态的变化发展是如何影响社会和人的。
英尼斯是第一个研究专题的研究者,在1950年,1951年分别出版了两本著作《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他采用了经济史和文明史的角度,反复证明了一个基本观点:一种新的媒介(包括广义语言、文字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的产生。
而在英尼斯之后,麦克卢汉因对媒体在思想和社会上的效应的研究而闻名世界。
麦克卢汉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
他提出“媒介是人体的眼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他认为媒介的形态比其传递的内容更重要,一种新媒介问世,不管传递了什么内容,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些变化。
媒介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象征,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告诉人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通过改变我们使用传感系统的比例来改变我们的性格。
鉴于电子媒体的普及,他认为整个地球的时空已经缩小成一个村庄,“产生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地球村”,尽管那时的传播科技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
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而不是传递的内容。
他认为新店子媒介延伸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居然缩短,打破了就得时空概念,整个世界似乎浓缩成了“地球村”。
麦克卢汉认为,通过电视这样的电子媒介人们重新“部落化”,可以使得人们彼此间的亲情重新燃烧起来。
麦克卢汉指出:演讲是人们互相交流最有力的表现方式。
因为他是多种感觉的融合,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电视演讲和人们面对面地交谈几乎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因此当电视经常播放谈话节目时,主持人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盯着摄像机,用充满感情的言语与观众交流因此颇受观众欢迎,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在媒介和文明的进程中,麦克卢汉以敏锐的眼光和督导的分析能力,将人类传播历史中的环境特征、正要媒体、文化特征等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历史演变的三大阶段,即由于使用的主要媒体不同,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脱部落化——再度部落化”这样三个阶段。
考研《传播学概论》思维导图记忆法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环境监视,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 赖特“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施拉姆:政治,经济,一般社会功能(贡献:经济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默顿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社会规范强制,“麻醉作用”
8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定义 ← 传播制度 → 媒介控制 ↓
↓
↓
↓↓↓
信源 信宿 符号 工具 反作用
多重结构(相对独立) 广泛联系
↑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系统模式 ←
社会传播
→ 总过程理论
田中义久大众传播过程图示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
5
第五章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外部环境
定义←
人内传播
→ 特点
社会实践反映 积极能力(创造性思维成果
↓
基础)
附加刑补偿性排除性业务标准市场标准新闻价值新闻要素九种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伊里调查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受众观作为市场的受众基本观点麦奎尔观点受众的定义建立的基础局限性作为大众的受众观作为权力主体的受众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三个方面的影响反论权意见广告多频道有线电视领域一种受众行为理论受众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使用与满足传媒接解的社会条件因素广播印刷电视卡兹使用与满足过程基本模式一种受众行为理论1喜欢知识竞赛的心理需求2收听肥皂剧的动机1读书动机2报纸使用形态麦奎尔的满足四种类型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环境监视评价1意义2局限性竹内郁郎的补充目的条件印象结果修正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传播效果大众传播效果的四种类型戈尔丁构成两个方面双重含义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影响传播效果的要素和环节大众传播的效果和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影响的三个理论麦奎尔20世纪初30年代末40年代60年代70年代子弹论魔弹论传播流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宏观理论共同点子弹论与宏观理论不同传播主体与传播技巧与传播对象与核心观点理论背景评价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使用与满足缺陷子弹论与宏观理论不同媒介技术与对社会发展生活的影响传播流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中介因素创新与普及大众传播过程两方面补充两级传播大众传播效果有限效果论五项一般定理缺陷政治即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本章全章节重点一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1议程设置理论的概要和特点2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3议程设置理论的意义问题和网络传播环境额挑战二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1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2沉的螺理论的点默旋特3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三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1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2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3培养理论的外围四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1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2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3从知沟到数字鸿沟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本章第一三重点记忆第二了解即可一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2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二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1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2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3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十四章传播研究史和主要学派只
理解媒介

如影随形,这个词似乎天生就是为电影设计的。形只影单, 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和看书一样,陷入心里孤独之中。电影 进入梦幻的写实主义,是能用金钱买到的梦境,提供的是最 具有魔力的消费品:梦幻。
对于东方人来说,好莱坞的电影让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梦幻般的生活,电影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广告。
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用有形的东西去表示无形。 在西方,时间的气味弥漫成了钟表,机械钟表有助于创造一 个数量化和机械驱动的宇宙形象。钟表,印刷机,受时钟强 化的书面文化,将时间从具体的形象中更加抽离出来。所以 现代人不是因为饿了才吃,而是在“该吃饭的时间去吃”。 中国的计时工具被书成为最具整合性,卷入程度最高的时间 感觉:香火。一柱香燃尽,一段时间过去。香火,甚至会涉 及古老的嗅觉。这样形象的计量时间气味的社会具有原是部 落化的特征,强大的黏合力和深刻的团聚力。
没有涉及网络和信息时代
他的预言涉及电子信息 时代的模糊印象,但是 终于没有等到这一天, 不免有些遗憾。
就让人们自己去理解吧。
对自己的迷恋?
谢谢
音乐的比喻
媒介冷热论
热媒介:高清晰度,充满数据,要求参与度低,如拼音 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 冷媒介:低清晰度,提供信息少,需要自己去填补,参 与程度高,如手写稿、电话、电视、口语等 冷热媒介会影响到整个文化环境的冷热 冷热的相互冲突和逆转 cool vs hot
麻木性自恋
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Narcissus与narcosis(麻木)同出一源, 他在水中的延伸使他麻木,直到他成了自己延伸(复写)的 伺服机制,他全然不理会Echo的呼唤,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系 统。 人们对自己在任何 材料中得延伸会立 即产生迷恋。
所谓地球村
理解媒介1

《理解媒介》中的中国印象对于麦克卢汉,有学者称其为波诡云谲。
这让我在读这本传世经典《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时候十分忐忑不安,总觉得像我这样从未接触过所谓传播学的人来说,直接就看这本书会不会有些旁门左道。
比喻的武侠一点,就好像一部极高深又极邪门的武功秘笈,练这门武功的人若是没有深厚的正派内功做底子是难免要走火入魔的。
然而,昏天黑地的钻研了三天之后,我发现不必有这样的担忧,因为自己还是游离在边缘。
我非常努力的想摘出一些提纲挈领的句子或者醒目的话,然而总是无功而返。
我只觉得身陷喷薄而出滔滔不绝的思想洪流之中,艰于呼吸视听,辨不清方向,于是只能随波逐流。
所幸的是,在这样陌生汹涌的洪流中,我依稀触及了几根救命稻草,它们可能微不足道到于事无补,但是对于溺水的人来说,抓到任何东西都丝毫不会放松。
我想努力的分辨出自己把握的东西,它们是我熟悉的一些意象,比如一些涉及中国的陈述,然而当我想看的更清晰一些的时候,却发现它们更多的只是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只是这本书在我头脑中的延伸。
或者书只是一个镜子,我所感觉到的思想不过就像那位美少年Narcissus所看到的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如果真如书中所说,人们对自己在任何材料中的延伸会立即产生迷恋,那我也只能爱上自己的影子,即使不够美丽。
语言·文字·预言所有的媒介不过是人的延伸,这句话的精神贯穿始终。
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所具有的力量,所造成的社会环境,而它传播内容倒显得不那么重要,正如机器时代的来临,机器造就的伦理与它生产玉米片还是凯迪拉克并无太大关系。
万事万物似乎又都被纳入媒介的范畴,服饰,交通,时间,空间,而这其中首先提到的无非两个字:语言。
一直以来,语言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适合于人类的有两种,口语和文字。
口语是无意间走进的花园,永远也走不出它的迷宫。
用于交流,但它绝不仅仅是工具。
巴别通天塔的故事蕴藏着人类古老的狂妄,语言的强大力量甚至让上帝也为之战栗。
高一语文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多媒介》课件1

3月1日
班级QQ群招聘
各位:校报要招聘编辑了!如果 你是一名高一、高二的学生,有 文学爱好和一定的文学鉴赏力, 并希望用你的热情唤起更多的人, 那么,来吧!来加入我们!将你 的个人简历在3月25日之前发至 xbbjbqqX邮箱。
校园广播招聘
同学们,下面广播一则招聘启事。校 报准备招聘两名编辑,主要负责来稿 挑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 工作。招聘对象为高一、高二年级的 同学。请有意向的同学将个人简历发 至指定邮箱,截止日期为3月25日。 邮箱地址为xbbjbqqX。
获取信息的媒介趋于多元不化同,人其群中都,关首专注选业疫媒情体防依然更受关注,
社会调媒文查件介:等为身的移比动边例客人较户获小端。取的比信例控响息较。对途大自径,身首生选产报但响生刊散自活布媒的广体影泛发。展迅速,影
调查对象 获取疫情首选媒介
疫情关注点
获取途径 专业或自媒体
同学 教师 公务员 企业工人
专业 专业、自媒体 专业、自媒体 专业、自媒体
农民 电视新闻、喇叭广播 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疫情地区 电视、广播
专业
结论
根据上述表格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调查结论?
不同媒介的语言特点
报刊
报刊语言具有真实可信、简短、精确、客 观、通俗的特征。重视语言的特殊性、深 刻性、严谨性。
【例】
法在心中 从小抓起 4月7日,忻州市长征小学百名学生在忻州市中级人 民法院开展“法在心中”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在法院讲授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阳光大厅、 院史陈列室、数字化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和家事审判文 化长廊。 长期以来,忻州中院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同 时,高度重视、积极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突出 “法治”主题,参与社会治理,切实将法治“教 育”“宣传”两大功能落到实处,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 成长打造一片法治蓝天。(摘自《山西晚报》)
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

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媒介形象的形成和塑造。作者认为,媒介形象是媒介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 一,它是人们对媒介产品的认知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选择和使用。媒介形象的 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媒介策划、制作、发布等多个环节。在塑造媒介形象时,需要注重 真实性、客观性和公信力,以获得受众的认可和信任。
精彩摘录
“媒介不仅仅是在传递信息,还在塑造我们的认知和价值观。”
在本书中,作者强调了媒介的重要作用,不仅仅是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还 在于它对我们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塑造。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是我们理解世界的重要 来源,而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又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因此,媒介对 我们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
阅读感受
《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是一本关于现代媒介社会深入研究的书籍,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媒介社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媒介社会的历史和现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社 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各种媒介形式如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日益普 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书中对于媒介的起源、演变以及在当今 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让我深刻感受到媒介在现代社会中 的重要地位。
本书对媒介社会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梳理。作者指出,媒介社会是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背 景下形成的,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社会具有全球性、流动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 点,它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介传播信息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接着,本书重点分析了媒介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媒介产业是当代社会最具活力和 影响力的产业之一,它包括新闻、影视、广告、网络等多个领域。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 展,媒介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媒介产业的未来将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和质量,注 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注重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创新。
(完整版)理解媒介

原文解析
身体受到超强刺激的 压力时,中枢神经系 统就截除或隔离使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我截除”是解除中枢 神经系统压力的直接手段
不舒适的器官、感觉和机能,借以保护自己,因此发 明创造的刺激就构成加快速度和增加负担的压力。
轮子是脚的延伸
原文解析
“自我截除”是解除中枢神经系统压力的直接手段
书(P77)“病人带上
耳机,转动旋钮……因为中 枢神经系统要调动全身的 麻木反应去对付专门化刺 激的挑战”
生理上说,
人在正常使用 技术的情况下, 总是永远受到 技术的修改。 反过来,人又 不断寻求新的 方式去修改自 己的技术。
任何发明 和创造都 是人体的 延伸或” 自我截除”
社会层面,
社会经济的 发展,人们 的各种需要 使各种技术、 发明等应运 而生。战争 对技术的催 化作用。
原文解析
3、麻木 的原理
旧有媒介对感知的延伸形成一种压抑和削弱。
原
视觉
文 解
文字
延伸
析
口语
听觉
压抑和削弱
而电报这种电力形式和印刷术、转轮印刷机相交叉 便产生了现代的报纸;照片这种化学和光学反应过 程与机械杂交,就生成了电影。
“这些杂交形态的技术具有一种杂种的 活力和暴力。”
原
文 解 析
杂交的结果是:旧的媒介成为新媒介的内 容——而不是新媒介的前身,二者并非演 化或推进。这里,麦克卢汉总是强调摆脱
那耳客索斯的真正意 义——自我截除或自 我延伸,同时自我截 除不允许自我认识。
原文解析
任何发明和创造都是人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
书(P79)“我们观看使用或感知
任何技术形式的延伸时,必然接受 它……所以说,如果要使用技术就必 须为它服务,就必然要把我们自己的 延伸当做神祗或小型的宗教来信奉。”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文本研究
(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 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 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 力的延伸。 2、评价 (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 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 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 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麦克卢汉的历次学术转向: (1)1928年,他进入曼尼托巴大学学工程,一年以后就转向文 科,专攻英文和哲学。 (2)1934年入剑桥大学后,他从传统的文学转向新批评、哲学 和修辞。 (3)1936回到北美大学执教后,他从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 (4)上世纪50年代初,他又从文学批评转向社会批评、从文学 转向传播学、从单一学科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
2、影响 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影响,人与人,社 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相互依赖性及关系的密切程度大大增强,
经社交等社会结构要素的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总体评价:
1、贡献 (1)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念扩大,不仅指大 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而且包括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 (2)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因此 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深的品质。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 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3)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 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4)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符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