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

合集下载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陈晓宁【摘要】目的:验证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项下薄膜过滤法.结果:样品、阴性对照无菌生长,所有阳性对照及试验组菌生长良好.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准确可靠,可作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无菌检查方法.%Objective: To verify the sterility test of Sodium Aescinate for Injection. Methods: CP 2005 Volume Ⅱ ,AppendixⅪ,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 was used. Results: All of positive strains and test strains revealed growth of microorganism and the substance control and negative control gave no evidence of growth.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accurate. It can be used for sterility test of Sodium Aescinate for Injec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08)001【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作者】陈晓宁【作者单位】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含酯键的三萜皂苷,适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也用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本实验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现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以期建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无菌检查方法。

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典

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典

光散射法用于有色容器及液 体(不用灯检法确认)
缓、控释胶囊定义 肠溶胶囊定义
微生物限度检查 残留溶剂 【水分】
胶囊剂
2000年版 未明确 肠溶空心胶囊
卫生部文件 未明确
2005年版 明确—同片剂 肠溶空心胶囊 肠溶包衣颗粒、小丸
(肠溶微丸胶囊问题)
(肠溶)空心胶囊-撤 原则性要求(执委会) 原则性要求
装量、微生物 无菌、内毒素
凝胶剂
分类
2000年版 无
【粒度】 无
2005年版 乳液型基质——乳胶剂 天然高分子基质——胶浆剂
不得有大于180um
【检查】 装量、微生物
装量、微生物 增:无菌(严重损伤)
贴剂
【重量差异】 【面积差异】
【黏附力】 【微生物限度】
2000年版 有
无 无
2005年版 取消(因已要求含量均 匀度检查)
50~500ml按最低装量 50ml以上按最低装量
【不溶性微粒】 静脉100ml以上做
溶液型(溶+粉+浓)注射 液均做,不分容量
注射剂
名称
2000年版 澄明度— 灯检法
2005年版 可见异物(50um)— (1)灯检法(2)光散射法
光照度
1000~1500Lx(无色)
2000~3000Lx(有色+塑 料)
2000年版
2005年版
滴眼剂、眼膏剂
眼用液体:滴眼、洗眼、眼 内注射
眼用半固体:眼膏、乳膏、 凝胶
眼用固体:眼丸、眼膜、眼 内插入

混悬型滴眼液要求
【重(装)量差异】 无
单剂量各种眼用制剂要求
糖浆剂
定义 【微生物限度】
2000年版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检验。

3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GB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4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5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5.1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5.2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照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

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10Pa。

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18~26℃,相对湿度:45~65%。

5.3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

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5.4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30min,于30~35℃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平板。

6无菌检验前的准备6.1器具灭菌、消毒6.1.1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

可经电热干燥箱160℃以上干烤2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蒸汽灭菌30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

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否则应重新灭菌。

6.1.2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

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

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

消毒剂应每月更换,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2005年版中国药典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2005年版中国药典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凝胶法鲎试剂使用说明书【名称】通用名:鲎试剂英文名:(简称)汉语拼音:本品主要成份为因子、因子、凝固酶原、凝固蛋白原。

【用途】专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或粉末,在水和生理盐水中易溶。

【原理】本品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的无菌冷冻干燥品,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值及无干扰物质),细菌内毒素激活鲎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使鲎试剂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

【用法】.材料和设备选择所需的规格及灵敏度的鲎试剂、细菌内毒素工作品及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准备若干支ⅹ玻璃反应试管(若使用规格的鲎试剂无需准备此试管)、各种规格吸管或移液器或注射器、稀释内毒素用玻璃管、反应试管架、计时器、旋涡混合仪、恒温水浴箱(±℃)。

.实验操作稀释细菌内毒素工作品:取内毒素工作品(冻干品)支,按细菌内毒素工作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试剂的溶解:按标示量加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于试剂中,轻轻振摇至少至试剂完全溶解。

注意不要引起气泡,溶解后的试剂应在短时间内使用(即配即用)。

检查操作取分装有鲎试剂溶液的×试管或复溶后的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支,其中支作供试品管,支作阴性对照管,支作阳性对照管,支作供试品阳性对照管。

每支供试品管加入供试品;阴性对照管加入检查用水;阳性对照管加入浓度为λ的内毒素溶液,供试品阳性对照管加入含λ内毒素的供试品。

封闭管口,轻轻摇匀,垂直放入±℃的恒温器中孵育±分钟,然后取出观察结果。

试管在孵育期间应避免任何的振动。

结果判断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慢倒转°时,管内的内容物呈坚实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记录为();不呈凝胶或虽生成凝胶但不能保持完整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记录为(-)。

阴性对照管均为阴性,阳性对照管、供试品阳性对照管均为阳性,试验有效,否则无效。

【注意事项】.本品仅用于体外细菌内毒素检测,禁止用于注射、口服等。

.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常用的方法是在℃干烤至少,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七、片剂的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 度、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要求。必要时,薄 膜包衣片剂应检查残留溶剂。
八、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密封贮存。 除正文品种另有规定外,片剂应进行以 下检查。
食品论坛 /
【重量差异】片剂重量差异的限度,应 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平均片重或标示片重 0.30g以下
0.30g至0.30g以上
重量差异限度 ±7.5% ±5%
食品论坛 /
检查法 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 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 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 (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 示片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 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一、原料药与辅料混合均匀。含药量 小或含毒、剧药物的片剂,应采用适宜方法 使药物分散均匀。
食品论坛 /
二、凡属挥发性或对光、热不稳定 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遮光、避热,以 避免成分损失或失效。
三、压片前的物料或颗粒应控制水 分,以适应制片工艺的需要,防止片剂在 贮存期间发霉、变质。
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片剂, 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食品论坛 /
【发泡量】阴道泡腾片照下述方法 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25ml具塞刻度试管(内 径1.5cm)10支,各精密加水2ml,置 37℃±1℃水浴中5分钟后,各管中分别 投入供试品1片,密塞,20分钟内观察最 大发泡量的体积,平均发泡体积应不少 于6ml,且少于3ml的不得超过2片。
食品论坛 /
【分散均匀性】分散片照下述方法 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供试品2片,置 20℃±1℃的100ml水中,振摇3分钟,应 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微生物限度】口腔贴片、阴道片、 阴道泡腾片和外用可溶片照“微生物限度 检查法”(附录Ⅺ J)检查,应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

h
38
7. 培养及观察 培养14天,如果培养基浑浊或
培养14天后从外观不能判断是否长 菌,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 培养基或斜面上,培养细菌2天、真 菌3天,观察有无菌生长或镜检进行 判断。
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h
39
8. 结果判断
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 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 定。
冲洗量
应通过验证,冲洗量 不宜过多, 每次100ml,总过滤量不宜太 大,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
h
27
⑴水溶液供试品
取规定量,直接过滤,具抑菌成分 或防腐剂冲洗不得少于3次,封闭 式滤器加入100ml培养基,一般滤 器取出膜剪成3份,加入50ml培养 基中。
h
28
⑵可溶水的固体制剂供试品 取规定量,按标签说明复溶,根 据其溶解性按水溶液或非水溶性 制剂项下方法操作。
薄膜过滤法
同直接接种法
接种管数 (支) 2 2 2 2 2 2
培养天数 (天) 3-5
3-5 3-5
接种2管中其中1管接规定量的供试品,另1管作为对照
h量的供试品按薄膜过滤法过滤,
冲洗,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加入小于 100 cfu的试验菌、过滤。取出滤膜接 种至相应的培养基中,或将培养基加至
h
23
1.阳性对照试验
应根据供试品的特性选择阳性对照菌。
①无抑菌及抗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抗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
③抗厌氧菌-生孢梭菌
④抗真菌-白色念珠菌
阳性对照培养48-72h 应生长良好。
2.阴性对照
应取相应溶剂和稀释剂同法操作。阴性对
照不得有菌生长。 h
24
3.检验数量 指一次检验所用供试品最小包装 容器的数量除另有规定外参照表1、2、3

关于颁布布和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事宜的通知

关于颁布布和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事宜的通知

关于颁布布和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事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05年版,于2005年7月1日起执行。

《中国药典》是国家h保证药品质量、保护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法典;是执行《药品管理法》、监督检验药品质量的技术法规;是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所必须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的标准为国家对该药品品种的最基本要求。

《中国药典》2005年版在标准要求、形式内容等方面,与2000年版相比均有重大改进和提高,更加符合当前我国药品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

作好宣传、执行新版《中国药典》,对于保证药品质量、促进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

现就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自执氘之日起,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同品种的原国家药品标准和试行标准停止执行。

2005年7月1目前生产的药品,仍按原标准进。

行检验。

对于检测项目多于药典规定的或检测指标高于药典要求的应当按原批准的标准执行。

二、《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其增补本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及其增补本收载,但《中国药典》2005年版未收载的品种,暂仍按原标准执行。

《中国药典》2005年版品种项下未列出的规格应当按批准证明文件执行。

三、自执行之日起所生产的《中国药典》品种,其新印制的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必须注明《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药品通用名称。

对于名称已作修订的药品,其原通用名称过渡使用至2006年12月31日。

执行之日前印制的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可以继续流通使用完毕。

四、为指导临床用药,保证中成药在临床中使用安全有效,《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中成药标准项下【功能与主治】进行了规范,各药品生产企业要关注各自的品种,按我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做好说明书修改工作。

中国药典2005版

中国药典2005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江苏省药品检验所 周帼雄
前言
一、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 版按照第八届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设计方 案和要求,在全体委员和常设机构工作 人员的努力及各有关部门与单位的支持 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编制完成、成为 建国以来的第八版药典。
本版药典分一部,二部和三部。
舌下片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Ⅹ A) 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在5分钟内全部溶化。
口腔贴片 系指粘贴于口腔,经黏膜吸收 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 咀嚼片 系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 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经胃 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咀嚼片口感、外观均应良好,一般应 选择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等水溶性辅料作 填充剂和黏合剂。咀嚼片的硬度应适宜。 分散片 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 分散的片剂。 分散片中的药物应是难溶性的。分散 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 中吮服或吞服。
【发泡量】阴道泡腾片照下述方法 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25ml具塞刻度试管(内 径1.5cm)10支,各精密加水2ml,置 37℃±1℃水浴中5分钟后,各管中分别 投入供试品1片,密塞,20分钟内观察最 大发泡量的体积,平均发泡体积应不少 于6ml,且少于3ml的不得超过2片。
【分散均匀性】分散片照下述方法 检查,应符合规定。
三、 配制注射剂时,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加入适
宜的附加剂。如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增溶剂、 助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等。所用 附加剂应不影响药物疗效,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使 用浓度不得引起毒性或过度的刺激。常用的抗氧剂有 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一般浓度为 0.1%~0.2%;常用抑菌剂为0.5%苯酚、0.3%甲酚、 0.5%三氯叔丁醇等。多剂量包装的注射液可加适宜的 抑菌剂,抑菌剂的用量应能抑制注射液中微生物的生 长,加有抑菌剂的注射液,仍应用适宜的方法灭菌, 静脉输液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 得加抑菌剂。除另有规定外,一次注射量超过15ml的 注射液,不得加抑菌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07
16
批产品出厂最少检验数量
供试品 注射剂 ≤100 100<N≤500 >500 10%或4个(取较多者) 10个 2%或20个(取较少者)
批产量N(个)
每种培养基最少检验数量
大体积注射剂(>100ml)
眼用及其他非注射产品 ≤200
2%或10个(取较少者)
5%或2个(取较多者) 10个

取规定量,混合,加入适量的聚山梨酯 80或其它适宜的乳化剂及稀释剂使其乳化, 接种至培养基中。或直接接种至含聚山梨 酯80或其它适宜乳化剂的培养基中。
2006-07
24
直接接种法9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⑥敷料供试品 取规定数量,以无菌操作拆开包装, 于不同部位分别剪取约100mg或 1cm×3cm的供试品,接种于足以浸没 供试品的适量培养基中。 ⑦肠线、缝合线等供试品 肠线、缝合线及其它一次性使用的医 用材料按规定量取最小包装,无菌拆开 包装,接种于足以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 养基中。
时,培养基用量可在2000ml以上。
薄膜过滤法为100ml/管或50 ml/管.
2006-07
10
无菌检查培养基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符合规定的培养基方可供试品的无菌检 查试验。
2006-07
11
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
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培养14天, 应无菌生长。
2006-07 5
洁净度检查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 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
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2006-07
6
无菌检查培养基
一般采用商品脱水培养基,临用时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配 制 。 培养基的pH值应符合规定,分装好的培养基及时密封后必 须在配制当天(2小时内最佳)进行灭菌处理。 配制时所用器具应采用洁净玻璃制品,避免增加培养基中 的金属离子及其他微量元素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鉴别。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在 2-25℃保存,保存在非密闭容器中, 应在3周内使用;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可在1年内使用。
对氨基苯甲酸:用于磺胺类供试品 聚山梨酯80:用于非水溶性供试品 β -内酰胺酶:用于β -内酰胺类供试品 0.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用于硫酸链霉素等抗生素的无菌检查
2006-07
8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氧化层颜色的要求
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 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 (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

取规定量,混合至适量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中, 迅速振摇,使供试品充分溶解,必要时,供试品 可适当加热,温度不超过44℃,趁热迅速过滤。 十四烷酸异丙酯的用量同方法验证试验;无菌 十四烷酸异丙酯,将购买的十四烷酸异丙酯用 0.22µm脂溶性滤膜过滤即得,该滤膜140℃干热 灭菌2h。 若无法过滤,可加入不少于100ml的稀释液,充 分震摇萃取,静置,以下层水相作供试液,过滤, 以适量冲洗液冲洗滤膜数次,于聚山梨酯80培养 基培养。
2006-07 22
直接接种法9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④ß-内酰胺类或磺胺类供试品 取规定量,混合,加入适量的无菌ß-内
酰胺酶溶液或对氨基苯甲酸溶液使中和, 接种至培养基中。或接入含ß-内酰胺酶或 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
2006-07
23
直接接种法9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⑤非水溶性供试品
>200
桶装固体原料
≤4
每个容器
续上
批产量N(个) 桶装固体原料 4<N≤50 每种培养基最少检验数量 20%或4个容器(取(≥5克) 医疗器具 ≤100 100<N≤500 >500
2%或10个容器(取较大者)
6个容器
10%或4件(取较大者) 10件 2%或20件(取较少者)
②固体制剂 无菌粉针剂或无菌粉末原料的供试品。 取规定量,加适宜的溶剂溶解或按
标签说明复溶,根据其溶解性按水溶 液或非水溶性供试品项下的方法检验。
2006-07
28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③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供试品

取规定量,按水溶性制剂或无菌粉针 剂及无菌粉末原料的供试品处理法处理, 薄膜过滤,用冲洗液冲洗数次。最后一 次用适量的β-内酰胺酶冲洗液清除残留 在滤筒、滤膜上的抗生素后接种培养基; 或将滤膜直接接入含适量β-内酰胺酶的 培养基。
2006-07 29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④非水溶性的供试品

取规定量,直接进行过滤或溶于含适量 的聚山梨酯80或其它适宜溶剂的稀释剂中, 立即过滤,用聚山梨酯80-0.1%蛋白胨溶 液冲洗滤膜数次,于聚山梨酯80培养基中 培养。
2006-07
30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⑤可溶于十四烷酸异丙酯的膏剂和黏性油剂供试
2006-07
4
无菌检查环境要求
无菌检查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 行,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 物污染。 一般 18 ℃ ~26℃ ,相对湿度 45%~65% 例行消毒处理(试验前、后) 定期洁净度检查(一般3~6月一次)
2006-07 25
直接接种法9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⑧灭菌医用器具供试品 取规定量,必要时应将其拆散或切成小
碎段,接种于足以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养 基中。 ⑨放射性药品 取供试品1瓶(支),接种于装量为7.5ml 的培养基中。每管接种量为0.2ml。
2006-07
26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带的),吸入稀释液或标签所示的溶剂溶解, 按水溶性制剂或非水溶性制剂项下方法操作。 同时应做包装中所配带的无菌针头的无菌检 查。 ⑧具有导管的医疗器具(输血、输液袋等) 取规定量,用冲洗液50ml/袋分别冲洗内壁, 集中冲洗液于适宜的无菌容器中,薄膜过滤。 同时应做包装中所配带的针头的无菌检查。

2006-07 31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⑥无菌气(喷)雾剂供试品 取规定量,将样品容器置冰
室冷冻约1小时。速以无菌手续 在容器上钻一小孔,释放抛射 剂后再无菌开启容器,按水溶 性制剂或非水溶性制剂项下方 法检验。
2006-07
32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⑦装有药物的注射器 取规定量,装上无菌针头(非包装中所配
2006-07 33
无菌检查对照试验
阳性对照 :应根据供试品特性选择阳性对照菌。 无抑菌作用及抗革兰阳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金黄 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 抗革兰阴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 抗厌氧菌的供试品,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 抗真菌的供试品,以白色念珠菌为对照菌。 阴性对照 :供试品无菌检查时,应取相应溶剂和 稀释剂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
2006-07
18
上市抽验样品(液体制剂)的最少检验量 供试品装量V(ml) 每支样品接入每管培 养基的最少量(ml) 最少检验数量(瓶 或支) 20 10 10 10 10 10 6 6
≤1 1<V<5 5≤V<20 20≤V<50 50≤V<100 50≤V<100(静脉给药) 100≤V ≤ 500 V > 500
全量 半量 2 5 10 半量 半量 500
上市抽验样品(固体制剂)的最少检验量
供试品装量M (mg/支或瓶) M<50 50≤M<300 300≤M<5g M≥5g 外科用敷料棉花及纱布 缝合线、一次性医用材料 带导管的一次性医疗器具 (输液袋) 其它医疗器具 每支样品接入每管培 养基的最小量(mg) 全量 半量 150 500 取100mg或 1cm×3cm 整个材料3 最少检验数量 (瓶或支) 20 10 10 10 10 20 10 20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 杆菌、生孢梭菌30-35℃培养18-24小时的新鲜 培养物,白色念珠菌在23-28℃24-48小时的新 鲜培养物,黑曲霉23-28℃培养5-7天的培养物, 分别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 菌数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006-07
15
检验量
2006-07
35
结果判断
以一次检出为准。 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 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 若供试品管中任何1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 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除非有证据充 分证明检出的微生物非供试品本身所致, 原检验结果无效,应重试。
2006-07
36
结果判断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①水溶性供试品


取规定量,直接过滤,或加稀释剂,混匀后, 过滤。 有抗菌作用或有防腐剂的供试品,冲洗滤膜不 得少于3次。 接种培养基 封闭式过滤器(三支过滤器),100ml/支 一般过滤器(一支过滤器),取出滤膜,分成 3份,50ml/管。
2006-07 27
薄膜过滤法8种供试品的处理和接种
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
无菌检查同时进行,但是,一旦所用培养基不 符合无菌要求,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结果应视为 无效。
2006-07
12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硫乙醇酸盐12ml,9支,4株菌,各1ml,每种培养 基各接种2支(原3支),另1支培养基空白对照。 培养3d(原5天)。 改良马丁9ml,5支,2株菌,各1ml,每种培养 基各接种2支(原3支),另1支培养基空白对照。 培养5d。 结果判定 空白管培养基无菌生长,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 长良好,判灵敏度检查合格。 (原3支管有2管生长,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