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太子参、桔梗等中药材气雾栽培divdiv
何首乌栽培技术

何首乌栽培技术何首乌,是中药界著名的一味药材,拥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及保健领域。
如今,随着人们对于中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何首乌的栽培技术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将从何首乌的概述、何首乌的栽培环境、何首乌的栽培方法以及何首乌的收获及保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何首乌的概述何首乌,又称为何首、铁仙、乌药、黑大山参等,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早在唐宋时期便已有记载。
何首乌的根部富含黄酮类、糖苷类化合物等,因而具有清热解毒、益气、补肝、补肾等功效。
此外,何首乌在外用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比如治疗疖肿、毒痛等皮肤病。
二、何首乌的栽培环境何首乌生长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江苏、山东、浙江、湖南、湖北等地,并且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分布。
何首乌适宜在海拔500至1500米的山区生长,属于温带性植物,适应于夏季温度20-30℃,冬季温度5-15℃且耐旱,怕涝,喜欢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土壤环境。
此外,何首乌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但是对于强光过于敏感,如果阳光直射过于强烈会对其生长产生影响。
三、何首乌的栽培方法1、地块的选取何首乌在山区栽培时需选择坡度适中的山坡作为种植地块,并以横向整块的方式进行种植。
同时需注意,何首乌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块间距应在60厘米以上。
2、翻耕和基肥在撒种前需进行翻耕,将土表10至15厘米深度翻松,然后在块内整地,最后进行基肥施用。
在施基肥之前可先进行土壤检测,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施肥。
施肥时间一般在冬季,每株施用20-30克底肥,并使其渗入土中,防止肥料流失。
3、播种何首乌一般采用百粒播种法。
在春季将精选好的种子浸入水中8至12个小时,并将其拿出晾干,然后将种子和砂-soil相混合,掺入适量的营养土,放入播种器中播种。
播后需覆盖营养土,厚度以种子两倍为宜,防止种子被风吹走。
4、栽培管理何首乌播后需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要确保透气性和排水性,避免过度浇水导致地渗涨,引发根部受损。
太子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种植

太子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种植太子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概述】太子参为常用中药材。
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甚受医生、患者喜用,颇为行销。
清代《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所收载的太子参均系指的五加科人参的小型者。
而太子参之名始见于1935年王一仁的《饮片新参》。
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块根。
多为栽培,主产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地。
【生长环境】孩儿参野生于阴湿山坡的岩石缝隙和枯枝落叶层中,多在疏松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
喜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
具有耐寒、怕强光、喜肥、怕涝的特性。
【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选丘陵坡地,新垦的“二荒地”或地势较高、肥沃、疏松的平地种植。
排水不良的积水地、盐碱地和沙土、黄土不宜于种植。
前茬作物以甘薯(山芋)、蔬菜等为好,忌连作。
坡地以向阳、向东最为适宜。
一般在秋作物收获后施入基肥。
可用充分腐熟的猪厩粪肥、垃圾堆肥、人粪肥、草木灰或家禽粪等均匀撒于地表,结合耕地翻入水中,然后耙细耙匀,作1.3米宽,15~20厘米高的畦,畦长按地形而定,可做成弓背形。
2、种植方法:(1)块根繁殖:于采收时边收边选种,以芽实完整、参体肥大、无伤及病虫害的根为好。
栽种期间在霜降前后,过迟顶芽已膨大,须根长出,栽时易受损伤。
在已整好的畦面上,沿畦纵向开沟,深12厘米,将种参斜摆在沟的一侧边,芽头位置一致,距地表6厘米,俗称“上齐下不齐”;按行距12~15厘米再开新沟,将挖出的土覆在已摆好种根的沟内,新沟内再行摆种,依次栽种,最后将畦面整成弓背形。
每667㎡用种根80~100千克。
此法称做斜栽或竖栽。
也可将种根平放在沟内,使之头尾相连,行距同前,覆土6厘米,称做平栽或睡栽。
种根繁殖覆土厚度相当重要,过深参根大,数量少,产量低,过浅参根小,质量差,以5~6厘米为宜,此法产量高,生产上多采用。
太子参的药用价值都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太子参的药用价值都有什么
导语:就算不是学医的也知道参药是一种很珍贵的药材,不仅在中药上面有很大的用途,在美容养生上面也有很大的功效。
太子参在参药里面也是比较珍贵
就算不是学医的也知道参药是一种很珍贵的药材,不仅在中药上面有很大的用途,在美容养生上面也有很大的功效。
太子参在参药里面也是比较珍贵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太子参是用来干嘛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太子参的相关知识。
药用价值
清补扶正太子参
太子参又叫孩儿参、童参。
光听这些名字,就连不少天天在处方中与这味药材打交道的医生都会想当然地认为那肯定是对幼小人参的称谓。
在古代,的确有不少医书把“人参之细小者”称做太子参。
可在近百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具有某些功效类似的人参,但又远逊人参的石竹科植物。
太子参的名号于是便“旧瓶装新酒”,让给了这种新兴的药材。
石竹科的太子参又名异叶假繁缕,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纤细,叶对生,夏季开白色的花,地下生有纺锤形的块根,主产于中国江苏、安徽、山东等省,生长在山间林下松软肥沃的土壤中,目前大部分产区都有人工栽培。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
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常用剂量为10~30克,可根据病情适量加减。
那些久病、体弱之人脾胃被伤,出现饮食减少、乏力、自汗等症状时,可用其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物,或取太子参15克、。
何首乌栽培技术

何首乌栽培技术何首乌,又名蔓荆子、蛇床子,是传统中药材中的名贵药材之一。
其根部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肠通便等功效,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虽然何首乌本身并不难以种植,但要获得高质量的何首乌药材,仍然需要一些栽培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详细介绍何首乌的栽培技术,帮助您成功种植出高产优质的何首乌根。
一、适宜环境何首乌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喜欢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
温度方面,何首乌喜欢生长在20摄氏度左右的气温下,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生长状况。
因此,在栽培何首乌时,我们应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繁殖方法何首乌的繁殖可以通过分株和播种两种方法进行。
1.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最常用的繁殖方式之一。
首先,我们要选择成熟的何首乌植株,将其根部分成数段,每段长度约为10-15厘米,并确保每段都有新芽。
接着,将这些根段埋入预先准备好的土壤中,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通常情况下,大约在45天后,新的芽苗就会出现。
2. 播种繁殖播种繁殖是另一种常用的繁殖方式。
首先,我们要获得何首乌的种子,种子一般来自于成熟的何首乌果实。
将种子均匀撒在培养皿或育苗盘上,并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为了保持适宜的湿度,我们可以在播种后覆盖一层湿润的纸巾或保湿膜。
然后,将播种容器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土壤湿润,待种子发芽生根后,可以移植到恰当大小的盆栽中。
三、种植管理在何首乌的种植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状态和丰富的有效成分。
1. 浇水何首乌喜欢湿润的环境,但过度浇水会导致根部烂熟,因此需要注意控制水量。
一般情况下,每周浇水一次即可。
但在旱季或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加浇水频率。
2. 施肥何首乌在生长期需要适量的营养物质供应,因此施肥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进行施用,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施肥即可。
但要注意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对何首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 遮荫何首乌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但强烈的阳光可能会烧焦其嫩叶。
太子参发展前景以及种植方法简介

太子参发展前景以及种植方法简介太子参【常见问题】太子参发展前景如何呢?求解太子参的种植方法?太子参前景发展太子参属于药材小品种,年需求量在50万千克以上,主产于江苏、山东等地。
目前,太子参市场价格为55~60元/千克,一般每公顷产量为1200~2250千克,每公顷产值达6万元以上,可以考虑发展种植。
太子参的种植方法一、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7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
茎细弱,下部紫色,近方形,上部近圆形、绿色。
叶对生,下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成十字形排列。
花腋生,萼片4,白色。
蒴果近球形,熟时自裂。
种子扁圆形。
二、生长习性喜温和、湿润、凉爽的气候,忌高温和强光曝晒。
怕干旱、怕积水,较耐寒冷,气温15℃以下仍能发芽生根、气温超过30℃,生长停滞。
适宜于疏松、富含腐质砂质土壤生长。
2、3月出苗,随之现蕾开花。
4、5月植株生长旺盛,地下茎逐节发根、伸长、膨大。
果期5、6月,6月种子成熟。
6月下旬以后,地上茎叶枯萎,大量叶片脱落,“大暑”时植株枯死,参种腐烂,新参在土中互相散开,进入越夏休眠期。
三、栽培要点1、正确选地,精耕细作。
应选择疏松肥沃略带倾斜的向北山坡旱地种植,尤以生荒地最佳。
为降低病源、减轻病害,每2、3年应实行一次轮作,前茬忌茄科烟草、蔬菜等作物,禾本科作物地块尚可。
种植地深耕20厘米,开成宽85厘米、高15厘米畦,沟宽40厘米,畦面呈龟背型。
精耕细作,使土层疏松。
2、严格选种,适时栽种。
选择肥大、健壮、芽头完整、无损伤、无病害的种根或采用种子播种繁育方法生产出不带病源的种根作生产用种,以利培育无病壮苗,为丰产奠定基础。
掌握在霜降前后种植,用种量40公斤/亩。
种植前15天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配成800倍液喷畦面后将表土翻入土层,预防地下害虫。
3、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太子参的植株矮小,以块根为经济目标,为避免伤根或肥料与种参接触霉烂,后期不宜中耕追肥。
何首乌种植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何首乌种植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何首乌种收获前,选健壮的藤蔓,剪成长15厘米左右,至少有2个节以上的小段作插条,按株行距15×20厘米扦插于畦面上,扦条的1/3露出地面,要有一个节,以后经常淋保持苗床湿润,30天后可移栽。
(一)选地整地选富含腐质殖的沙质壤土,于入冬前深翻30厘米以上,让其充分风化。
整地前每亩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土杂肥4000公斤,经犁耙平整,打碎泥土后,育苗地起高约20厘米,宽约1米的平畦;定植地起成高约30厘米,宽约1.3米的高畦。
(二)种植方法1、繁殖方法块根繁殖在春季采收时,选健壮、无病虫害的小块根,截成每段带有2-3个健壮芽头的种块,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按株行距15×25厘米开穴,穴深约6-10厘米,每穴栽入1个,覆土后及时浇水。
扦插繁殖:收获前,选健壮的藤蔓,剪成长15厘米左右,至少有2个节以上的小段作插条,按株行距15×20厘米扦插于畦面上,扦条的1/3露出地面,要有一个节,以后经常淋保持苗床湿润,30天后可移栽。
另外,也可将插条直接定植于大田中,此法省工,但苗期管理不方便,成活率也比育苗移栽低。
种子繁殖: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按行距10-15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细土1-2厘米,播后浇水,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20天左右出苗。
当苗高10-15厘米时移栽定植。
每亩播种量1.5-2公斤,种子发芽率60-70%。
采用种子繁殖生长期较长,生产上很少用。
萌蘖扦插繁殖法:主产区德庆县习惯于收获前,选取植株基部萌发的粗壮新芽作种苗,除去叶子,剪成长20-25厘米的插条,直接定植于大田中。
2、移栽定植宜在春季定植,亦可秋种。
在高畦上按行距35厘米,株距25厘米,挖穴,每穴种入种苗1株,每畦种2行,种后覆土压实,淋定根水。
(三)田间管理1、浇水定植初期,需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成活后可减少浇水次数,雨后要注意排水。
2、除草幼苗期应勤除草,做到有草即除。
何首乌种植方法和技术

何首乌种植方法和技术
何首乌在农村是比较熟悉不过的药材,适应性特别强,生命非常顽强,只要有一点泥*,它都能生存下来。
何首乌又称赤首乌,何首乌的藤叫成熟后采集种子,阴干贮藏。
在第二年的3—4月份,温度升高稳定后就可以播种,在翻犁过的*地上整成高砌畦,按照8—10厘米行距开沟畸形条播,将种子均匀撒在沟中后覆盖泥*,压实浇水并且盖上草保持*壤的湿润。
每亩播种1500—2000克。
一般*壤潮湿、温度高,播种后15天左右就可以出苗。
何首乌出苗后要经常浇水,拔去杂草,当苗长到10—12厘米后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种植何首乌按照行距50厘米,株距25厘米移栽。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常用的繁殖方法,简单容易种植,何首乌种藤容易收集到,比收集种子容易。
何首乌的扦插繁殖生根较快,成活高种植年限比用种子繁殖的短。
扦插何首乌一般是在何首乌藤生长茂盛的季节扦插,在6—7月份,这个时候何首乌已经生长得非常旺盛,选择生长旺盛、健壮的何首乌藤条,剪成长20—25厘米的插条,每根插条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节。
然后按行距35—50厘米、株距20—25厘米挖穴,每个穴插2—4根插条,倾斜插10厘米深,注意,插条不能插倒,剪枝条时就要注意。
在第上面的一节留有叶片露出地面,下面的节去掉叶片埋入*中,盖*并压紧。
2、田间管理,何首乌在定植合作扦插的第二年的春季,要每亩施腐熟的*杂肥1500公斤,施以下的内容感兴趣,敬请下载使用。
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

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童参等。
以地下块茎作药用,有益气生津,补脾健胃之功效。
主治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虚弱无力,自汗,口干等症。
主产安徽、浙江、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
形态特征为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7-20厘米。
根长纺锤形,外皮淡黄色,疏生须根。
茎细弱,方形,节部略膨大。
叶对生,叶片倒披针形,茎端2对叶密集,平展成十字状,叶片全缘。
花腋生,两型。
茎基部者为小型闭锁花,萼片4;无花冠,雄蕊多为2枚,雌蕊1枚,常能形成多数种子。
茎顶端花较大而开放,白色,花萼5片,花瓣5,白色,呈倒卵形,雄蕊10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胚株多数,蒴果卵形或近球形,种子近球形,褐色或紫褐色,表面有疣状突起,被毛茸。
一、生长习性:太子参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耐寒,喜阴湿,怕涝,怕高温。
气温在30℃以上时,生长停滞,进入夏季休眠。
对土壤要求较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为好。
盐碱地,低洼地,重粘土地不宜种植。
二、整地与施肥: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前作以豆类、蔬菜为好),精耕细作。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饼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磷钾肥50公斤。
然后作成1.2米宽的高畦。
畦面成龟背状。
四周挖好排水沟。
等待播种。
三、播种:太子参用种子繁殖。
分育苗和移栽二步进行。
也可用地下块茎繁殖。
播种期有春播和秋播。
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霜降前后。
育苗:太子参种子采集后立即按1:3的比例于湿砂混合贮藏。
否则不发芽。
播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将太子参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浇水保墒,以利出苗。
半月左右,太子参齐苗后加强管理,以便移栽。
移栽:太子参苗长至3对真叶时,便可移栽。
选阴雨天气,将太子参苗按行株距12;6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
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块茎繁殖: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太子参地下块茎。
按行株距15;6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
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首乌、太子参、桔梗等中药材气雾栽培
<div><div>
□刘雪红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
在贵州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的高山深谷,生长品种繁多的中药材,这些得青山秀水之灵气,纳万物百草之精华的花花草草,被老百姓精心制成了一个个强身健体的秘方,形成了黔药、苗药的区域品牌形象。
如今,中药材作为贫困地区调结构、促增收、保生态、可持续的一项富民产业,已成为贵州的“五张名片”之一,是今年全省“5个100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6月21日,参加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的代表顶着炎炎烈日,来到都匀市王司镇何首乌种植基地、独山县灵芝种植基地和鸟巢铁皮石斛基地,现场观摩黔南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扩大基地规模、坚持科技引领和彰显品种特色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现场一
王司镇何首乌种植基地――
感受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
山山相连的梯田,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一片片何首乌在夏日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充满了绿意和生机。
在都匀市王司镇何首乌GAP种植基地,代表们一边听讲解,一边赞叹基地的
规模化和规范化。
“基地位于我市规划建设的中药材产业园区内,主要品种是何首乌和桔梗,以贵州盛世龙方制药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2012年全市中药材园区核心示范面积达到2.35万亩。
”都匀市副市长林科军向代表介绍,盛世龙方公司是都匀市成功引进的一家中药材生产企业,建立了中药材科技研发中心,主要对中药材品种、属性、药理、种植、加工等进行研发。
公司按照基地GAP建设标准,采取项目+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销售,农户在基地务工,收成后与公司按四六分成。
目前,基地已配套自动灌溉系统,建有温室大棚、卫星气象观测站等设施。
王司镇王司村400余户通过流转土地等形式,种植何首乌、太子参、桔梗等中药材近5000亩。
出租土地的农户给种植大户打工,既有租金又有打工收入。
“何首乌基地每亩平均可采收鲜品1200公斤,按目前鲜品市场价每公斤5.5元算,亩年产值为6600元,加上出售作为食用鲜枝和育苗用枝条的收入,亩年产值可达8000元。
”林科军告诉代表,按规划,到2015年,都匀现代高效中药材产业园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8万亩,计划投资10亿元,建成集工厂化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标准化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示范园区。
现场二
独山基长镇灵芝种植基地――
灵芝孢子粉采集吸引代表目光
2010年,独山县引进浙江龙泉佳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前来示范种植灵芝菌,取得成功后,该公司于去年组建了独山惠农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灵芝,以企业成熟的技术、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支撑,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技术职业工人。
在独山惠农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灵芝栽培示范基地,代表们一下车,就直奔地里整齐排列的连体大棚,想一睹灵芝的“尊容”。
“为何用罩子罩上啊?”看到大棚内的灵芝被一个个特制
的罩子笼上,有代表不解地问。
“这是在采集孢子粉呢。
”独山县副县长曾纪泽介绍说,当菌盖边缘的颜色由白转红时,说明灵芝已成熟,可以采集孢子粉了。
灵芝成熟后,会向四周弹射孢子粉,因此,必须在每个灵芝上套一个接粉袋,在基柄部分用绳子绑好,然后再套筒,这样,孢子粉就喷不出去了。
由于没有见过灵芝喷粉,孢子粉的采集吸引了代表们的目光。
“种灵芝一亩成本是多少?亩产值多少?”有代表问。
“一亩成本是4.5万,一亩产值达到15万元。
”曾纪泽回答。
种植灵芝的高效益引起了代表们的高度关注。
威宁自治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才彦告诉记者,他关心的是老百姓在中药材种植中如何受益的问题。
近年来,威宁县采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方式种植党参,亩产值近万元,但党参种植周期是两年,虽然亩产值较高,但是年收入不高,这次出来观摩,主要是想考察一个见效快、效益好的中药材品种,引导当地群众种植,他觉得,春季种、秋季收的灵芝是一个短平快品种,而且亩产值非常高,因此,他这次将会收集一些有关灵芝种植的资料回去。
现场三
独山鸟巢铁皮石斛种植地――
现代科技农业的奇妙与独特
进入独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地段,贵州绿春缘有机农业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的鸟巢温式大棚显得格外醒目。
曾纪泽介绍,这个硕大的鸟巢占地1.3万平方米,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化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超声波弥雾系统,自动补光系统,自动调温系统,磁场处理系统,营养液自动补充系统,视频监测系统,智能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温式环境管理控制系统等。
公司特聘贵州省农科院、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的9位专家教授常年为公司铁皮石斛无菌组培、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听了介绍,代表们赶紧进“巢”看个究竟。
无菌组培室、环廊设计的气雾栽培区、无土快繁区和立
柱栽培种植区里整齐排列着数以万计的优质种苗瓶,空中花园绿化带和18米高度的环梯可供游客徒步鸟巢峰顶,感受现代科技农业的奇妙独特。
“这个鸟巢的设计理念是以现代科技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
”
鸟巢内蕴含的科技含量,让现场参观的代表发出阵阵感叹。
近年来,独山县为园区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注入1000万元扶贫资金,年可培育石斛苗1000万株以上,除满足公司种植需求外,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
“如果兄弟县市有感兴趣的,我们可以联手做大铁皮石斛产业。
”看到代表们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曾纪泽不忘力邀了一把。
走园区,看基地,听介绍,谈发展,代表们收获满满。
“现在贵州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政策机遇好、资源禀赋好、市场前景好,只要我们转变发展思路,苦干实干巧干,中药材产业必一定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这是代表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