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桔梗的小知识与其伪品的鉴别
如何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

如何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伪劣中药材的流入市场,给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辨别中药材真伪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优质的中药材。
一、观察外观首先,观察中药材的外观是辨别真假的基本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通常具有明显的特征,如色泽鲜艳、形状规整、无杂质等。
假冒伪劣中药材往往因为种植条件不佳或者掺杂了其他杂质而使得外观不符合标准。
因此,通过仔细观察外观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实性。
二、闻味辨香除了外观,闻味辨香也是辨别中药材真假的重要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通常具有独特的香气,每种药材都有其特定的气味。
而假冒伪劣中药材往往由于加入其他杂质或者采取了不正当的保存方法而导致香气不正常。
因此,通过闻味辨香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实性。
三、辨别杂质另外,辨别杂质也是辨别中药材真假的重要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的杂质含量较低,而假冒伪劣中药材由于种植和采摘等环节的不规范,常常存在大量的杂质。
因此,通过仔细观察和筛选,可以初步辨别中药材是否含有过多的杂质。
四、化学检验除了以上初步辨别方法,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检验手段来辨别中药材的真伪。
比如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通过色谱分析等手段来检测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通过质谱分析等手段来鉴别中药材的真实性。
这些方法一般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不适合一般消费者自行操作,因此最好在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中药材。
五、选择可信药店最后,选择可信的药店也是辨别中药材真伪的重要步骤。
正规药店通常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和专业的销售人员,会对所售中药材进行质量把控和监管。
而一些小商贩或者非法售药渠道往往缺乏资质和监管,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
因此,建议选择正规有信誉的药店购买中药材,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对于保障健康和经济利益至关重要。
桔梗质量标准

XXXXXXXXX有限公司
一、目的:建立桔梗药材、饮片的质量标准,确保投用药材、饮片的质量。
二、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桔梗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
三、责任:
四、内容:
1.标准来源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技术要求
2.1桔梗药材:
2.2桔梗饮片:
3.贮存条件: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4.相关标准操作规程:桔梗检验操作规程(SOP-ZL-JG(YL)-032)、物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ZL-QA-001)。
5.企业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一致。
6.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1101076。
7.经批准的供应商:见合格供应商目录。
8.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样稿:无此项内容。
9.注意事项:无此项内容。
10.复验期:执行“物料有效期及复验期管理规程(SMP-WL-008)”相关规定。
11. 文件附件:共0份。
12.修订及变更历史:。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4 三棱与伪品黑三棱 正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块茎.商品名称“荆三棱”。伪品“黑三棱”,为 莎草科植物荆三棱块茎,鉴别要点为:黑三棱表面黑褐色或带有残存黑 色外皮(正品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其质轻泡如软木(正品质坚实,极难 折断),且口尝无麻舌感(正品嚼之有麻辣感)。
5 土茯苓与伪品金刚刺蔸 正品为百合科光叶菝葜的根茎。伪品为百合科菝葜的根茎,其区别为:伪 品表面紫棕色,具有粗大疙瘩状刺(正品表面黄棕色,无疙瘩状刺),断 面红棕色,无粉性而显纤维性(正品饮片类白色或红棕色,对光可见小亮 点,显粉性,润湿后有粘滑感),且味微苦(正品味谈而涩)。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12菟丝子与伪品 正品为旋花科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伪品有“大粒 丝子”,与正品比较其表面呈棕褐色,光滑,种子 较大,且指甲按之即破(正品质坚硬难按破),加热 蒸煮后无卷旋状的白丝露出(正品有“吐丝“)。
13海金沙与伪品 正品海金沙为其成熟干燥孢子,黄棕色,质轻光滑, 浮于水面,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为佳。而伪品 则为掺杂黄泥沙细粉、滑石粉及火硝类海金沙,质 重,手捻之有滑溜感,着火有爆鸣及闪光,入水有 大量黄色沉淀。
生环纹。伪品关白附有明显的纵皱纹或细纵皱纹。
白附子炮制品 饮片横切片呈圆形或类圆形,纵切面则是椭圆形,颜 色呈深棕色; 附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均为纵切片,所以其形状都呈倒 三角锥形,多数饮片的边缘可见一突起的支根痕,俗称“钉角”。 白附片 呈黄白色、无外皮、半透明、有角质感; 黑顺片 外皮边缘呈黑褐色,片体暗黄且略带淡黑色,半透明。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10 黄芪及其伪品 正品为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常见伪品有豆科锦鸡儿的根、 锦葵科蜀葵的根。但两者均不具有正品黄芪所特有的豆腥气味,且切 面少裂隙,不显纤维性。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
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1、半夏[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nata (Thunb.) Rbeit.块茎。
[成品特征] 生半夏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
气微,味淡。
[常见伪品]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Lodd.)Blnme的块茎。
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天南星[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ma heterophyllum Bl.块茎的切片。
[成品特征] 生天南星呈扁球形,直径1.5~6.5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黄色,较光滑,有的皱缩,顶端有凹的茎痕,周围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2016年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峰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一)基本概念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
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桔梗的真伪与炮制工艺考证及其采收加工概况

2352018.07医苑纵横桔梗的真伪与炮制工艺考证及其采收加工概况吴江平2 黄 力1,2 刘耀武1,2 马 凯3 方成武1,21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亳州中医药研究所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2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3亳州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摘 要】近年来,由于桔梗野生资源的采挖殆尽,伪品桔梗的肆意流通及人工种植桔梗的药用品质不断下降,因此,加强桔梗资源合理利用,指导提升人工种植桔梗的药用品质已成为缓解桔梗药用资源紧缺的迫切需求。
全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述了桔梗的真伪考证、炮制工艺以及采收加工概况,可为桔梗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桔梗的经济收益与药用价值奠定基础。
【关键词】桔梗;真伪考证;炮制工艺;采收加工1 桔梗的真伪考证桔梗,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5]之中,列为下品,亦称之为莽苨,在《本草经集注》[6]之前,桔梗与荠苨不分。
南朝陶弘景于《名医别录》[7]中描述“生嵩高山谷及冤句。
二、八月采根,暴乾”,这与桔梗野生环境及采收方法与时节基本一致,并在其《本草经集注》[6]中明确将桔梗与莽苨加以区别,单列一药,记载:“桔梗,二、三月生,可煮食之。
俗方用此,乃名荠苨。
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我们又对实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见图1至图3。
从图1至图3中可以直接看出其中两两影响条件的交互作用是否互相影响,圆形(图1)表示两两影响条件互相作用不显著,而椭圆形(图2图3)则表示两两影响条件互相作用显著。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底物浓度为9.3%时,提取时间与加酶量的交互影响不显著。
图2 显示了在加酶量为最佳(1.65%)时,提取时间与底物浓度对蛹虫草多肽提取影响效应。
从其等高线图可以直观的看出此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比较显著。
由图2可知,提取时间与底物浓度都很高时,蛹虫草多肽提取效率高,都低时蛹虫草多肽提取效率低。
桔梗及其伪品的鉴别

桔 梗 为 桔 梗 科 植 物 . c lyoo a @ r Jc . A D . t g u
的 干燥 根 , 辛 平 , 苦 , 有 宣 肺 、 咽 、 痰 、 脓 的功 效 。 者 性 味 具 利 祛 排 笔
及具 缘 纹孔 导 管 , 管 分子 短 。 导
( 收稿 日期 : 0 9一 5— 7 2o O 2 )
7 ・ 4
显 微进 行 比较 ” 1以便 于人 们 的 鉴 别 和 区分 。 ,
1 性 状 鉴别
导 管 ; ) 薄 壁 细 胞 纵 断 面 观 呈 3木 类 纺 缍 形 , 稍 厚 ;) 见 残 存 的 壁 4偶
木 栓 细胞 。 微特 征 图见 图 2 显 。
图 2 丝石 竹 粉 末 显微 特 征 图
用 乙 醇装 片 , 菊糖 团块 不 规 则 , 久
正品桔梗与丝石 竹 、 草在 性状 、 瓦 显微 、 化鉴 别上均存在差 理 异, 因其 功效不 同 , 在临床用 药时 , 故 应注意 仔细区分 , 鉴别 其真 伪 , 而 确 保 临床 用 药 的 安全 有 效 。 从
参 考文 献 :
传统 医药
桔 梗及 其伪 品 的鉴 别
陈优芬
( 浙江省 宁波 市 中医院 , 浙江 宁波 3 5 1 ) 1 0 0
2 年 1第 期 0 第 卷1 1 9 0 0
摘要: 目的 对桔梗及其伪品丝石竹 、 瓦草进行真伪鉴别。 方法 采用性状、 显微及理化鉴别等方法。 结果 三者在性状、 显微及理化 方面有明
味苦 , 麻。 微
瓦 草 : 末 浅 黄 白色 , 多 数 粉 有 草 酸 钙 簇 晶 , 纹 导 管 , 淀 粉 网 无
粒 。 微 特征 图见 图 3 显 。 3 理 化 鉴 别
桔梗的真伪与炮制工艺考证及其采收加工概况

桔梗的真伪与炮制工艺考证及其采收加工概况作者:吴江平黄力刘耀武马凯方成武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由于桔梗野生资源的采挖殆尽,伪品桔梗的肆意流通及人工种植桔梗的药用品质不断下降,因此,加强桔梗资源合理利用,指导提升人工种植桔梗的药用品质已成为缓解桔梗药用资源紧缺的迫切需求。
全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述了桔梗的真伪考证、炮制工艺以及采收加工概况,可为桔梗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桔梗的经济收益与药用价值莫定基础。
【关键词】桔梗;真伪考证;炮制工艺;采收加工1 桔梗的真伪考证桔梗,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5]之中,列为下品,亦称之为莽苨,在《本草经集注》[6]之前,桔梗与荠苨不分。
南朝陶弘景于《名医别录》[7]中描述“生嵩高山谷及冤句。
二、八月采根,暴乾”,这与桔梗野生环境及采收方法与时节基本一致,并在其《本草经集注》[6]中明确将桔梗与莽苨加以区别,单列一药,记载:“桔梗,二、三月生,可煮食之。
俗方用此,乃名荠苨。
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莽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者尔”。
唐代《新修本草》[8]对桔梗描述为“陶引荠苨乱人参,谬矣。
且荠苨、桔梗,又有叶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无心为别尔”。
北宋苏颂在其《图经本草》[9]中描述桔梗为:“根如小指大,黄白色。
春生苗,茎高尺余。
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
夏开小花紫碧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子。
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苨”。
明朝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10]中则更是将桔梗与荠苨分为二种性味功皆不同的品种,描述道:“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
桔梗、荠苨乃一类,有甜、苦二种,故本经桔梗一名荠苨,而今俗称荠苨,为甜桔梗也”。
至此,桔梗得以正名且与现今使用基本一致。
当今,在安徽毫州、河北安国,四川荷花池等药材市场中均可发现桔梗伪品的存在,其主要为石竹科以及桔梗科沙参属的药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桔梗的小知识与其伪品的鉴别
中药别名
白药、利如、梗草、卢茹《吴普本草》,房图、荠你《名医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本草纲目》,大药《江苏省植物药材志》,苦菜根(河北),铃当花、土人参、包袱花根(东北),过腰菜根(山东),道拉基(延边)。
桔梗始载於《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名医别录》载:`生嵩高山谷及冤句。
二、八月采根,暴乾。
'《本草经集注》载:`桔梗,近道处处有,叶名隐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
俗方用此,乃名荠苨。
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者尔。
'《本草图经》载:`今在处有之,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生苗,茎高尺余,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之,夏开花紫碧色,颇似牵牛子花,秋后结子,八月采根其根有心,无心者乃荠苨也。
'《本草纲目》则进一步將桔梗与荠苨分为两条,认为两者性味功效皆不同。
《植物名实图考》载:`桔梗处处有之,三四叶攒生一处,花未开时如僧帽,开时有尖瓣,不钝,似牵牛花。
'按诸家本草记述,可见在《本草经集注》以前桔梗与荠苨不分,之后《新修本草》、《本草图经》、《本草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等均指出了两者植物形态上的区别,并有附图,所载桔梗与今所用桔梗品种相符。
成品规格
按药材长短粗细分为顶五、正五、副五、长条、二面等规格。
或分为一、二、三、四等级。
一般认为安徽产品体重质优、久负声誉。
以上以条粗、洁白、体实、味苦者为佳;条细、体虚、色黄者次。
规格等级标准:南桔梗一等:呈顺直的长条形,去净粗皮及细梢。
表面白色。
体坚实。
断面皮层白色,中间淡黄色。
味甘苦辛。
上部直径1。
4cm以上长14cm以上。
二等:上部直
径lcm以上,长12cm以上,其余同一等。
三等:上部直径不低於0。
5cm,长度不低於7 cm。
其余同一等。
北桔梗统货:呈纺锤形或圆柱形,多细长弯曲,有分枝。
去净粗条。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中间淡黄白色,味甘。
大小长短不分,上部直径不低於0。
5cm。
出口商品分一、二、三、四和桔梗碎共五个等级。
一等:身干、洁白、打梢去岔,长12。
5-25公分、尾部围祖3-3。
8公分,头围粗4。
9- 6。
5公分。
二等:身干、洁白、打梢去岔,长l1。
5-17公分,尾部围粗2。
6—2。
8公分,头围粗4。
5-4。
7公分。
三等:身於、洁白、长9-14公分,尾部围粗1。
8-2。
6公分,头围粗2。
8-3。
4公分。
四等:身干,洁白,长8-13公分,尾部围粗1。
2-2。
2公分,头围粗2。
8-3。
4公分。
桔梗碎:不成文的身尾碎段,无土、无末及杂质。
性状鉴别
桔梗根长圆形或长纺锤形,稍弯曲,下部稍有分支,长6-20cm,直径1-2cm。
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未去栓皮者),皱缩,有扭曲的纵沟及横长的皮孔斑痕,上部有横纹;顶端芦头(根茎)长0。
5-4 cm,直径约1cm,有半圆形凹陷的茎痕,呈盘结状。
断面微显颗粒状,皮部类白色,有放射状裂隙,形成层环淡棕色,木部较紧密。
气微,味微甜后苦。
南沙参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 cm,直径0。
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残留有粗皮,上部常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
顶部具1-2个根茎,四周有多个半月形茎痕,呈盘节状,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
气微,味微甘。
霞草根呈圆锥形,有分支,稍扭曲。
顶端留有地上茎残基,外表黄白色,有残余的棕色栓皮及扭曲的纵沟纹。
质坚硬,难折断。
断面可见3-4轮黄白色维管束排列成同心环纹,味苦涩,麻舌。
显微鉴别
桔梗粉末用水合氯醛试液不加热装片,置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扇状或圆形菊糖结晶。
水合氯醛透化片,置显微镜下可见乳汁管为有节乳汁管,侧面有短的细胞链与另一乳汁管连接成网状,管内含有淡黄色细小油滴及颗粒状物。
南沙参粉未的水合氯醛透化片,显微镜下可见乳汁管碎片,壁稍厚,管内含有淡黄色细小油滴及颗粒状物。
石细胞多见,淡黄色,类方形,壁不均匀增厚。
霞草粉末的水合氯醛透化片,置显微镜下可见有大量草酸钙簇晶及砂晶。
理化鉴别
桔梗分别取粉末2 g,放人不同的试管中,分别加人水、氯仿、乙醇、lOooNaOH,10%HCI 提取30 min,取不同的提取液,滴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灯(365 nm)下观察。
水,l0%HC1和氯仿浸出液显蓝紫色荧光,10%NaOH浸出液显黄蓝色荧光。
乙醇浸出液紫外灯(254 nm)下观察浸出液显暗紫色荧光。
南沙参分别取粉末2 g,放人不同的试管中,分别加人水、氯仿、l0%NaOH、l0%HCl提取30 min,取不同的提取液,滴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灯(365 nm)下观察。
水,10%HCl 和氯仿浸出液显亮蓝色荧光,l0%NaOH浸出液显亮蓝紫色荧光。
使草取粉末0。
5 g,置试管内,加水10 ml,提取液置紫外灯(365 nm)下观察,呈亮天蓝色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