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细菌

合集下载

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科学治疗促进康复

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科学治疗促进康复

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科学治疗促进康复胃肠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医疗难题。

在胃肠道感染的治疗中,抗生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科学使用抗生素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一、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菌素、四环素和阿奇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治疗胃肠道感染: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阻止细菌的繁殖和生存。

2.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四环素和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细菌的正常功能。

3. 干扰细菌核酸的合成:氨苄西林等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核酸的合成,阻止细菌的遗传物质复制,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二、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感染,口服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

常见的口服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阿奇霉素和氟喹诺酮类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进入肠道,直接作用于感染的部位,从而杀灭细菌,减轻症状。

对于重度的胃肠道感染,需要使用静脉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

静脉注射药物可以快速达到治疗浓度,有效地消灭细菌。

静脉注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包括头孢菌素、氨苄西林和林可霉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感染部位,迅速发挥作用。

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原体类型、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和副作用等因素进行评估。

合理的抗生素选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抗性的发生。

三、科学使用抗生素促进康复虽然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的治疗中非常重要,但是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科学地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科学使用抗生素的建议:1. 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写一篇关于消化道感染细菌的作文

写一篇关于消化道感染细菌的作文

写一篇关于消化道感染细菌的作文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这句话古来有之,意指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

而当病原菌侵入消化道,引发感染时,我们的身体会经历一番痛不欲生的折磨。

视觉上,感染会让肠道黏膜充血发炎,表面呈现出鲜红色或深紫色。

通过内镜检查,医生可以看到溃疡、糜烂等病变,令人触目惊心。

听觉上,肠道蠕动的声音也会发生变化。

正常情况下,肠道蠕动是安静且有规律的,而感染会导致蠕动加快或减慢,甚至出现痉挛性腹痛,发出阵阵绞痛声。

嗅觉上,感染后的消化道会产生难闻的气味。

细菌在分解食物的过程中会释放出硫化氢、吲哚等恶臭物质,令人作呕。

患者的粪便也会带有腥臭味,让人避之不及。

触觉上,腹部疼痛是消化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

疼痛可以是钝痛、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严重时甚至会让人疼得满地打滚。

此外,患者还会感到腹部胀气、压痛等不适。

大脑则是整合所有感官信息的枢纽。

当消化道感染时,大脑会接收这些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发烧、乏力、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一方面是身体对感染的防御机制,另一方面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通过五感法,我们可以更全面、更生动地理解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危害。

它不仅是一种病理学现象,更是一种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因此,预防消化道感染尤为重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接种疫苗,都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保护身体健康。

抗生素治肠道的原理

抗生素治肠道的原理

抗生素治肠道的原理
抗生素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发挥作用。

当细菌感染侵入肠道时,抗生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治疗肠道感染: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抗生素可以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使细菌无法建立或维持完整的细胞壁结构。

这会导致细菌的内外环境失衡,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样细菌无法制造新的蛋白质,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阻止感染的细菌在肠道内扩散。

3. 干扰细菌核酸的合成:抗生素可以通过影响细菌的核酸(DNA或RNA)复制和修复过程,阻碍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和复制。

这会导致细菌的基因组受损,无法进行正常的遗传和繁殖,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只对细菌起作用,对病毒感染无效。

此外,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产生,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并完成所规定的疗程。

胃肠道细菌厌氧性细菌

胃肠道细菌厌氧性细菌

肠系膜淋巴结
进入血液
第一次菌血症
再次进入血液 第二次菌血症
(四)免疫性
▪ 细胞免疫 ▪ 免疫力牢固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查病原
标本
伤寒和副伤寒 食物中毒 第1周取静脉血 取可疑食物 第1-3周取骨髓液 取呕吐物 第2周起取粪、尿 取粪
败血症 取血
SS平板
双糖发酵等 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
玻片凝 集试验
胃肠道细菌厌氧性细 菌
目录
▪ 肠道感染细菌
• 第一部分 埃希菌属 • 第二部分 志贺菌属 • 第三部分 沙门菌属 • 第四部分 弧菌属 • 第五部分 幽门螺杆菌
▪ 厌氧菌
• 第一部分 厌氧芽胞梭菌属 • 第二部分 无芽胞厌氧菌
• 埃希菌属 • 志贺菌属 肠杆菌科 • 沙门菌属 • 霍乱弧菌 • 副溶血性弧菌 • 幽门螺杆菌
鞭毛抗原H:分第1相和第2相 ✓ 第1相特异性高 ✓ 刺激机体产生IgG
Vi抗原:伤寒、希氏沙门菌旳表面抗原与毒力有关 ✓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伴随活菌一起存在 ✓ 测定Vi抗体有利于检出带菌者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侵袭素、 Vi抗原
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肠毒素(鼠伤寒沙门菌)
• 黏附和破坏肠黏膜微绒毛 • 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造成腹泻
(四)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 亦称为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 ▪ 血清型为 O157:H7 ▪ 临床体现
• 轻重不一 • 10%不大于十岁患儿,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 致病因子 • 菌毛 • 毒素 Vero毒素 • 内毒素与溶血素

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胃炎和肠炎的治疗策略

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胃炎和肠炎的治疗策略

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胃炎和肠炎的治疗策略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及胃炎、肠炎的治疗策略胃炎和肠炎是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疾病,它们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抗生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感染疾病治疗的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并提供胃炎和肠炎的治疗策略。

一、抗生素在胃肠道感染中的应用1. 胃肠道感染的病原体胃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霍乱弧菌等。

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这些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来治疗胃肠道感染。

2. 抗生素的选择在选择抗生素治疗胃肠道感染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感染类型、病原体的耐药性和患者的个体情况等。

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结果,医生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常用的抗生素常用于胃肠道感染治疗的抗生素包括:(1)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许多致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头孢克洛、头孢他啶等。

(2)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有效对抗各类致病菌,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

(3)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许多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如阿莫西林、苄环素等。

(4)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4. 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胃肠道感染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使用: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正确使用抗生素,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

(2)药物相互作用:胃肠道感染患者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需注意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3)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对肠道菌群造成一定破坏,患者应同时进行益生菌的补充。

二、胃炎的治疗策略胃炎是胃黏膜受损引起的炎症,严重时会导致胃溃疡等并发症。

以下是胃炎治疗的一些策略:1. 抗生素治疗: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胃炎,抗生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选择抗生素需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结果。

2.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胃炎病例不全是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在这些情况下并不适用,此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梭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功能和作用

梭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功能和作用

梭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功能和作用近年来,随着对于微生态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在肠道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梭菌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菌,其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功能和作用尤为值得关注。

一、梭菌的基本概述梭菌,也称为厌氧梭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细菌。

梭菌分布广泛,可以生存在土壤、水和动物消化道等多种环境中。

与此同时,梭菌也被认为是引起人类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例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等。

但是,也有很多梭菌属细菌不会引起感染,甚至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有益。

二、梭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种类不同类型的梭菌在肠道微生态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目前已知的梭菌属细菌有10多种,其中一部分是致病菌,另一部分则是正常存在于人类肠道中,并能够发挥一定的功能和作用。

三、梭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作用1.有益的酶活性梭菌属细菌在肠道微生态中会分泌和产生一些有利于消化的酶类,例如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等。

这些酶可以分解我们饮食中的一些难以消化的物质,促进体内的营养吸收效果。

2.维护肠道黏膜的健康梭菌属细菌可以生产短链脂肪酸,这些物质能够为肠道黏膜细胞提供能量供应,同时促进肠道黏膜的细胞生长和修复,维护肠道的健康状态。

3.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梭菌属细菌在消化道中分泌的抗生素或抑制素可以抑制一些病原菌的生长,例如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保障肠道内部的生态平衡。

4.影响肝脏健康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肝脏中含有大量的梭菌,梭菌的存在可以调节肝脏的代谢,并改善一些肝脏相关的疾病。

四、梭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受损和修复梭菌属细菌之所以会在肠道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与其对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维护有关。

若是梭菌属细菌数量过少,那么肠道内部的正常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出现各种肠道问题,例如腹泻、便秘等等。

而如果存在过多的梭菌细菌,则会引起多种疾病和症状。

为了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我们应该要注意饮食健康、生活规律等方面的保健措施。

此外,一些预生物、益生菌等产品也可以帮助肠道微生态的维护和修复,促进梭菌属细菌的正常繁殖。

猫咪常见的肠道感染症状及治疗方法

猫咪常见的肠道感染症状及治疗方法

猫咪常见的肠道感染症状及治疗方法猫咪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伙伴,但不幸的是,它们也会患上各种疾病。

其中,肠道感染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猫咪常见的肠道感染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肠道感染的症状1. 腹泻腹泻是猫咪肠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当猫咪的肠道感染时,肠道内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会引起肠道黏膜的破坏,使得猫咪产生腹泻的症状。

病咪的粪便通常会呈现稀烂的状态,甚至带有鲜血。

2. 呕吐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呕吐。

猫咪在肠道感染时,常常会出现呕吐现象。

这是因为肠道感染使得猫咪的肠胃受到刺激,引起呕吐的反应。

呕吐可能带有食物残渣、胆汁等。

3. 消化不良猫咪在肠道感染时,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它们可能会有食欲不振、食物摄入量减少等情况。

肠道感染会干扰猫咪的正常消化过程,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4. 腹部不适肠道感染也可能导致猫咪腹部不适的症状。

猫咪可能会表现出疼痛或不适的行为,如不愿意被触摸腹部、腹部发出呻吟声等。

二、肠道感染的治疗方法1. 细菌感染的治疗如果猫咪患上了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抗生素可以消除细菌的感染,但需要注意的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应咨询兽医师的建议,并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2. 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如果猫咪患上了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道感染,治疗时需要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吡喹酮、伊维菌素等。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需要根据药物说明进行,不可滥用或随意更改剂量。

3. 改善饮食在治疗肠道感染的同时,改善猫咪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供给猫咪,以帮助其恢复肠道功能和促进康复。

此外,饮食中也可以添加一些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4. 注射治疗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可能需要采取注射治疗来快速缓解症状。

这需要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剂量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5. 养护和康复肠道感染的治疗期间,应给予猫咪充足的休息时间,并保持环境的洁净和舒适。

《胃肠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

《胃肠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

饮用水管理
• 建立饮用水源地巡查制度 • 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与治理 • 加强饮用水处理工艺与设备的管理
预防和控制胃肠道感染的关键点
1 卫生意识
提高公众对胃肠道感染的认识,重视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 培训教育
加强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胃肠道感染疫情。
寄生虫
常见寄生虫有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
胃肠道感染的传播途径
1 食物
未煮熟食物、受污染的食物等。
3 接触传播
接触受感染者、不洁卫生习惯等。
2 水源
受污染的自来水、河流湖泊等。
预防胃肠道感染的基本措施
1 洗手
2 健康饮食
3 注重个人卫生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的水。
选择新鲜食材,熟食煮熟煮 透。
不随地吐痰、咳嗽时用纸巾、 定期洗澡等。
胃肠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
欢迎来到《胃肠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胃肠道 感染的定义、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等内容。
胃肠道感染的定义
胃肠道感染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等。
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病原体
细菌
常见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菌等。
病毒
常见病毒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冷藏食物,避免细菌滋生。
煮熟食物,避免细菌和寄生 虫感染。
水源和饮用水安全防范
1 饮用水消毒
2 水源保护
3 饮用水质监测
使用可靠的水处理设备,或 煮沸饮用水。
避免水源受到外界环境的污 染。
定期检测饮用水的水质,保 障安全。
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管理
食品卫生
•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 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的卫生监督 •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与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病物质
侵袭力 :侵袭蛋白 salmonella-secreted
invasion proteins(Sips)和III型分泌系统 (SPI-I和SPI-II), 介导沙门菌穿越肠粘膜M细 胞到皮下固有层,被吞噬,但不被杀灭(Vi抗原 抗吞噬)
耐酸应答基因(atr)蛋白、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有6个种,大肠埃希菌(E.coli)是其代表 种。也只有E.coli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 的一个菌种
一、生物学性状
乳糖发酵试验阳性
I M Vi C试验
+ + - -
O、H、K抗原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其血清 型表示方式按O:K:H排列,如O157:H7
二、致病性
1.大多数大肠埃希菌在肠道内不致病,属于机 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但可引起肠外感染(条 件致病菌),如尿道炎、膀胱炎、腹膜炎、阑 尾炎、败血症(是引起败血症的最常见的G-菌, 约占45%)、新生儿脑膜炎等。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P菌毛、 Dr菌 毛、AAF/I 、AAF/II 等粘附素和溶血素HlyA
三、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 肠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等。
腹泻取粪便。
2.分离培养与鉴定
肠外感染
涂片染色镜检(血液标本除外)

血平板分离培养

鉴定: I M Vi C ++--,初步鉴定,系列生化反应,最后确
定。 尿路感染尚需菌落计数,每ml10万才有诊断意义。
腹泻(肠内感染)
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成人少见。
EPEC的致病物质:
束状菌毛(Bfp):介导粘附。
紧密粘附素(intimin):介导EPEC与肠粘 膜细胞紧密结合,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骨架重 排,微绒毛破坏。
转位紧密素受体Tir (Translocated intimin receptor )及III型分泌系统:是 intimin的受 体,介导信号转导和 引起肠粘膜微绒毛刷状 缘损伤脱落。
肠热症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肥达试验(Widal test) —— 辅助诊断
标本: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
标 伤寒沙门菌O抗原 准 伤寒沙门菌H抗原 诊 断 : 甲型付伤寒沙门菌H抗原 抗 肖氏沙门菌H抗原 原 希氏沙门菌H抗原
注意:(1)正常抗体水平
(2) 动态观察
Widal test
At least two serum specimens,obtained at intervals of 7-10days,are needed to prove a rise in Ab titer.
选择性地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引起肾小球滤过减少和急性肾功能 衰竭
内毒素
溶血素
产Stx的大肠埃希菌血清型以O157:H7为主,牛可能是宿主。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
致婴儿和旅行者持续性腹泻。 EaggEC的致病物质: 集聚粘附菌毛I和III(AAF/I,AAF/III) 肠集聚性耐热肠毒素(EAST):与 ETEC的ST相似,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致水样腹泻。 接触性溶血素
肠道感染的细菌
Dr.陶剑平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肠道传播的细菌
1.引起腹泻的细菌 大肠埃希菌E.coli 中的 ETEC 、 EPEC 、 EIEC 、 EHEC 、
EaggEC
志贺菌Shigella(Shigellosis) 沙门菌Salmonella(其中的非伤寒沙门菌) 霍乱弧菌V.cholerae 艰难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2.引起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3.引起腹膜炎和腹腔脓肿的细菌 无芽胞厌氧的脆弱类杆菌和E.coli等混合感染 4.经胃肠道传播引起全身感染性疾病——肠热症的细菌
粪便标本

SS平板

挑粉红色菌落并鉴定为大肠埃希菌

ETEC:用ELISA法或PCR法检测LT或ST EIEC:Senery试验阳性 EPEC:用ELISA法和细胞培养法 EHEC:用ELISA法或PCR法检测VT
EaggEC:用液体培养-集聚试验或PCR法检测EAST基因
四、防治原则
1.加强水、食品等的卫生监督管理
急性细菌性痢疾有10%-20%
的病人转为慢性
Clinical signs symptoms of dysentery :
abdominal cramps,diarrhea,fever ,and bloody stools(stools with pus,blood,mucus),rectal tenesmus里急后重.
类别
O、H
凝集效价
>正常值
意义
感染可能性大
O、H
O H

不高 高
感染可能性小
预防接种或非特异 性回忆反应
O
H

不高
感染早期或因其它 沙门菌感染出现的 交叉反应
LT毒素
(AB5型毒素)

受体结合

B: 与GM1神经节苷脂
A : 毒性部分 激活肠粘膜上皮细胞腺苷 酸环化酶

B B
S-S
B
A1
B
A2
B
cAMP

肠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分泌 肠液

水样腹泻
ST毒素:为多肽类毒素,耐热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cGMP

水样腹泻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较少见,引起较大儿童和成人菌痢样腹泻。
EIEC的侵袭性与一种含侵袭性基因的 大质粒编码的侵袭性质粒抗原ipa蛋白 经III型分泌系统分泌插入肠粘膜细胞 膜,激活胞内信号传递系统,使细胞骨 架重排,与其能侵入肠上皮细胞密切 相关.
EIEC侵袭性质粒编码的ipa蛋白激活胞内信号传 递系统,使细胞骨架重排,与其能侵入肠上皮 细胞密切相关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不产生H2S
大多产生H2S
志贺菌
无鞭毛
不发酵乳糖
不产生H2S
抗原构造复杂,有菌体(O)抗原、鞭毛 (H)抗原和荚膜抗原(如大肠埃希菌的K 抗原和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 。O抗原存 在于细胞壁LPS层,耐热。
抵抗力不强,常用漂白粉进行消毒。 易变异,如耐药性变异、H-O变异、
S-R菌落变异。 传播途径均为粪-口传播,肠粘膜SIgA在预防 感染上起着关键作用。 有侵袭性的细菌,如志贺菌、沙门菌、大肠 埃希菌中的EIEC,侵入肠粘膜的主要途径是感 染M细胞。(M细胞是特化的肠粘膜上皮细胞, 属于机体粘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免疫性:
细菌不入血, SIgA为主, 不牢固
微生物学检查
分离与鉴定 脓血粘样便

S.S培养基(无色透明菌落)

双糖铁培养基(上红下黄)

生化试验 诊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 Senery毒力试验
快速诊断法
免疫染色法
免疫荧光菌球法
协同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PCR法及基因探针
预防
多价志贺菌Sd活疫苗
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
肠杆菌科的细菌 弧菌属 肠道感染的细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螺杆菌属 弯曲菌属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
包括
埃希菌属 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 志贺菌属 相似的G-杆菌,常寄 沙门菌属 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 克雷伯菌属 内,亦存在于土壤、水 变形杆菌属 和腐物中 肠杆菌属 沙雷菌属 耶尔森菌属 目前有44个属,含170以上的种和亚种,但能引起人 类感染的菌种不超过20种
2 .少数血清型可引起腹泻,统称为致病性大肠 埃希菌。按其致病机制又分为五类: ETEC、EIEC、EPEC、EHEC和EaggEC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是引起婴幼儿腹泻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ETEC的致病物质:
肠毒素:有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 毒素(ST)两种,都由质粒编码。 定植因子:是一类特殊菌毛,如CFA/I、 CFA/II 、CFA/III等,粘附肠壁。 内毒素 K抗原:抗吞噬。
胃肠炎的恢复靠SIgA
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 标本:血、骨髓、粪便、尿液
肉汤增菌 离心 SS平板(无色透明菌落) 双糖铁培养基(上红下黄中黑) 生化反应及多价血清玻片凝集试验确证
细菌分离培养第1周取血,第2周起取粪便,第3周起 还可取尿液,从第1周到第3周均可取骨髓液)
致 病 过 程
伤寒或副伤寒菌 ↓口 消化道 ↓ 固有层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 吞噬后繁殖 ↓ 第一次菌血症(前驱症状) ↓ 肝、脾、胆囊、肾等器官 ↓ 第二次菌血症 胆汁 尿 (明显症状) 持续高热 肠淋巴组织 相对缓脉 肝脾肿大 超敏反应(溃疡、穿孔等) WBC、玫瑰疹
免疫性
肠热症沙门菌系胞内菌,以细胞免疫为主, 病后免疫力牢固。
EPEC的致病机制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致出血性结肠炎,有时可伴发溶血性尿毒综 合征(HUS)。5岁以下儿童易感. EHEC的致病物质:
紧密粘附素(intimin):作用同EPEC之intimin。 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x-I,Stx-II):均由溶原性噬菌体基 因编码。其作用是灭活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Stx-II能
– 外毒素—— 志贺毒素(Stx),抑制蛋白成,
同时具神经毒、细胞毒、肠 毒性三种活性 在少部分病人志贺毒素(Stx)还可介 导肾小球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溶血 性尿毒综合征(HUS)
志贺菌侵入肠粘膜上皮的途径
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 病人、带菌者 途 径: 粪-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