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一稿)

合集下载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
海水鱼类繁殖与繁育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由于海水鱼类的捕捞数量逐渐减少,以及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繁育成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海水鱼类的繁殖与繁育技术,并探讨其对海洋生态和经济的作用。

1.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海水鱼类繁殖技术的意义
1.2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方法和步骤
1.3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案例
2. 海水鱼类繁育技术的重要性与挑战
2.1 海水鱼类繁育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2 海水鱼类繁育技术的挑战与难点
2.3 如何提高海水鱼类繁育技术的可持续性
3. 海水鱼类繁殖对海洋保护和经济的作用
3.1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3.2 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发展
3.3 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
4. 海水鱼类繁殖技术的前景与建议
4.1 未来海水鱼类繁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4.2 加强海洋保护与科研合作
4.3 增加海水鱼类繁育科研投入
结语:
海水鱼类的繁殖与繁育技术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海洋资源的更加深入了解,我们可以预见海水鱼类繁殖技术将发展得更加成熟,对海洋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面对人工繁殖技术的挑战与难点,我们需要加强科研合作,提高技术可行性,并加大对海水鱼类繁育科研的投入力度。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实现海水鱼类的可持续繁育,保护海洋生态,并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

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

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

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一直是海洋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依赖日益增加,研究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海鲜的需求,还能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

一、海水鱼类的饲养与繁殖技术海水鱼类是海洋生物中最受欢迎的一类,其饲养与繁殖技术备受关注。

首先,要保证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合适的水温、盐度和PH值等。

其次,要提供适宜的饵料,如冷冻虾仁和活体小鱼等。

饲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并及时清理废弃物。

当鱼类繁殖时,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促使鱼类产卵。

二、贝类的饲养与繁殖技术贝类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如牡蛎、扇贝等。

贝类的饲养与繁殖技术对于维护贝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适合贝类生长的区域,并控制好生长环境的温度、盐度和光照等参数。

其次,贝类的饲料可以通过投喂适量的浮游生物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在贝类繁殖方面,可以采用人工孵化或者放养天然产卵的方式。

三、海藻的饲养与繁殖技术海藻是重要的海洋植物,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海藻的饲养与繁殖技术也在逐渐发展。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海域和生长环境,保证充足的阳光和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水。

其次,可以采用分离培养和组织培养的方法,利用合适的培养基促进海藻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还需要控制海藻生长的密度,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生长不良。

四、海洋无脊椎动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海洋无脊椎动物包括海参、海胆等,它们也是受欢迎的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与其他海洋生物类似。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区域和环境条件,保证水质清洁和充足的氧气供应。

其次,可以采用提供适当的饵料和促进繁殖的手段来饲养和繁殖海洋无脊椎动物。

总结起来,海洋生物的饲养与繁殖技术对于保护海洋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适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第一章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一稿)

第一章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一稿)
卵技术,但对于许多尚待开发或开发难度较
大的鱼种来说,探讨它们的人工授精采卵技
术,还是有很大实用意义的。海水鱼人工授
精的基本方法有干法、湿法和半干法三种。
四、采卵、孵化
浮性卵、沉性卵、粘性卵的特性不一, 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孵化方法。
一般浮性卵宜用静水微充气、微流水+
微充气或流水孵化;沉性卵和粘性卵宜用锥
养成亲鱼→繁殖→养成→出售;再养成亲鱼→再繁
殖鱼苗(如真鲷、牙鲆等)。
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综合性技术的进步,说明最根
本的问题在于要解决好亲鱼培育中的各种问题,方
能达到全人工繁殖的最终目标。
三、亲鱼培育
目前尚有许多经济鱼类或因繁殖特性不同,或
因驯养技术尚未突破而需直接利用野生种鱼。为
了能够有效地利用,就必需事先进行调查并准确
二、育苗设施
完善的工厂化育苗系统包括育苗车间、亲鱼 池、产卵池、孵化池、育苗池、饵料池、调温、 采光、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消毒、排污等
基本设备,要求配置齐全、安排合理、功能到位,
经过周密的设计和施工由此组合成一个工厂化育
苗生产系统。工厂化育苗就是应用现代科技装备
起来的育苗室为基础与先进的育苗技术工艺相结
长、摄食、活动、病害侵袭等情况是育苗过程
中不可忽视的工作。鱼苗的放养密度取决于育
苗条件和技术水平,尤其与饵料和水质条件有 关,应综合分析,酌情而定。
2.土池育苗
通过施肥培养饵料生物,将鱼苗培育与饵 料生物培养集于一体,省去了繁重的饵料生物
培养工作。
缺点是受天气影响大,单位水体的生产效
率较低。
2.土池育苗
1.仔鱼期
仔鱼后期指仔鱼卵黄囊以及油球的消失 和各种运动器官基本发育完善这一阶段。

略论我国海水鱼类苗种繁育和种质改良的研究

略论我国海水鱼类苗种繁育和种质改良的研究

鲻科 鱼类 的养 殖 记 载 。数 百 年 来 完 全 “ 天 吃 靠
饭 ” 沿袭 纳捕 天 然鱼 苗 的粗 养方 式 , 、 生产 技 术 非 常落 后 , 产量 和效 益 十分 低 下 -] 4。时 值 上 世 纪 5 0年 代 末 , 国 渔 业 界 出 现 了一 场 史 元 前 例 的 我
和设 想 。
关 键 词 :海 水鱼 类 ; 子工 程 ; 种 苗种繁 育 ; 种质改 良
中 图分 类号 :¥ 6 . 92 1 文 献标识 码 :A
“ 国以农 为本 , 以种 为先 ” 粮 。优 良品 种对 农 业、 畜牧 业 生 产 力 的提 升 作 用 有 目共 睹 , 良种 对
时并举 。所 以 当时 的 “ 子 工 程 ” 实 上 包 研究 优 现状
我 国具 有悠 久 的养 鱼历 史 , 对 鱼类 品种 改 但
良为核 心 的“ 质工程 ” 究 起步 较 晚 , 于上 世 种 研 始 纪 6 代, 8 0年 至 0年代 中期 生 物 技 术 才 开始 应 用 于 淡水 鱼类 的遗 传 育种 研 究 , 而 发 展 迅 速 。从 然 19 至 2 0 9 6年 0 5年 , 全 国水 产 原 种 和 良种 审 定 经 委 员会 审 ( ) 、 认 定 并在 全 国推 广养 殖 的淡水 鱼 类
略 论 我 国海 水 鱼 类 苗 种 繁 育 和 种 质 改 良 的研 究
孟 振 , 新 富 ,雷 霁 霖 刘
( 国水产 科 学研 究 院黄 海水 产研 究所 , 岛市 海水鱼 类种 子 中 青 工程与 生物技 术 重点 实验 室 , 岛 267 ) 青 60 1
摘 要 :种苗是 海洋 生物 养殖 产业 的源 头和 必需 的物质 基础 , 种质 是海 洋养 殖业 的核 心 问题 。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一)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一)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一)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关键技术与应用1. 增殖技术的重要性•捕捞压力增加使得渔业资源减少,增殖技术成为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的发展,为渔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 水产物种增殖技术•人工授精和育苗技术:–通过人工控制物种的繁殖过程,提高繁殖效率和幼苗存活率。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鱼类繁殖效率,促进大规模的水产物种增殖。

•人工孵化技术:–利用人工控制水温、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促进鱼类的卵和仔鱼孵化过程。

–通过优化孵化环境,提高孵化率和幼苗的生长发育水平。

3. 水产养殖技术•海水养殖技术:–利用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和生态环境,进行鱼、虾、贝类等水产动物的养殖。

–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农田、池塘养殖技术:–利用农田、池塘等淡水资源,进行鱼类和虾蟹的养殖。

–采用循环水养殖、水质调控等技术手段,提高养殖效益。

4. 水质监测与环境保护•检测技术:–借助水质监测仪器,进行水质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

–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渔业资源。

•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近海渔业资源所处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通过建设禁渔区、加强渔业管理等措施,维护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

5. 遗传改良技术•遗传育种技术:–通过选择品质优良的个体进行配对繁殖,提高鱼类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遗传改良手段,改良鱼类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特性。

•转基因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向鱼类中导入外源基因。

–使得鱼类具备更强的生长能力、抗病能力等特性,提高养殖效益。

6. 技术推广与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权威水产机构开展针对渔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增殖技术应用水平。

–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广先进的增殖技术知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水产增殖技术示范基地,展示增殖技术的应用效果。

–吸引相关从业人员参观学习,推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第1章 海水养殖学介绍及概论

第1章 海水养殖学介绍及概论
海水养殖学
655332
金彬明
wzjbm@
授课内容安排: 授课内容安排: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其他 绪论 海水养殖的环境条件 海水养殖的工程设施 大型海藻养殖 贝类养殖 虾蟹类养殖 鱼类养殖 其它海产品养殖 常见饵料生物培养技术 养殖基地参观
海水养殖学
第一章 绪论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6.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捕捞业与养殖业的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978年捕捞业 与养殖业的产量比重为74:26。2000年的40:60。 养殖业内部的品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以往的养殖 生产中, 现在海水养殖的鱼、虾、蟹、贝、藻等名特优新 品种产量占海水养殖产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 1%增 至30%以上。
各种标准: 各种标准:例如各种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 HACCP安全保证体系在海水养殖业中的运用 HACCP安全保证体系在海水养殖业中的运用 定义: 定义: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意 为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国家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对 HACCP的定义是:鉴别和评价食品生产中的危险与危 害,并采取控制的一种系统方法。 涵义
海水养殖学
第一章 绪论
立足主业, 立足主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各地在发展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在抓好 主业的同时,拉长产业链,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形成一 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格局。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技术水平和综合开发能力增强
对虾、鲍鱼、扇贝、海带、大黄鱼、青蟹、梭子蟹、牙鲆等 品种的育苗和养殖技术的完善、推广,使养殖生产获得了前 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混养、轮养、套养、间养技术普遍应用于海水养殖业 河蟹、罗氏沼虾、刀额新对虾、南美白对虾等海水生淡水长 (或可长)优良品种增养殖技术的突破,推动了内陆水产养 殖 业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珊瑚礁鱼类公子小丑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

珊瑚礁鱼类公子小丑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

桡 足类及 少量 粉末 饲料 。l ~ 1d 稚 鱼 身体 中部条 4 2 ,
纹 开始 形成 。 喂 富含类 胡 萝 b素 的粉末 状饲 料 l 投 3 l ,
逐 渐减少 活饵 的投入 。 时将 稚鱼转 移 到大 的具有 这
完 善过 滤 的水族 箱 中进行 喂 养 , 其 有更 大 的生 长 使 空 间 。2~ 8d稚 鱼体 长可达 1c l4 , m左右 , 胸鳍 的黑
苗技 术 之后 ,在一 个月 内 , 亲鱼共 产 卵 8 , 3对 次 共
的恢 复具 有一 定 的生 态价 值 。
32 实验 中 问题 的分 析与解 决 . 321 人 养 殖 条 件 下 的亲 鱼 性 腺 发 育 问 题 .. 该
试 验 中 的亲 鱼 ,是 根据 体 型 的差异 进行 人 工 配对 , 以避免 两条雌 鱼被 配在一 起 的情况发 生 。但 是 由于 是 人 为选择 ,雄鱼 尚未 发 育完 全 的情 况可 能 发生 ,
胀, 呈现 银色 投 喂鲜 饵料 ( 如剁 碎 的虾 肉 、 蛤蜊 、 紫菜等 )有 助于其 生长 和发 色 。 ,
经 过 5d的生 长 , 育 较快 的仔 鱼 的体 型开 始 发 由锥 形变 为 椭 圆形 ,此 时大 量 投 喂 丰年 虫 无 节 幼 体, 饱食 的稚 鱼 腹部 呈现 橙红 色 。发育 良好 的稚 鱼
会 在 8 1 ~ 4d长 出头部 第一 条 白带 ,此 时增 加投 喂
3 结果和讨论
31 结 果 .
实 验得 出公 子 小 丑鱼仔 鱼 期 和稚 鱼 期 比较 重 要发 育 阶段 的时间表 ( 1 。 表 )
表 1 公 子小 丑鱼 仔 鱼 期 和 稚 鱼期 比较 重 要 发 育 阶段

第二篇 各论(技术篇) 鱼类繁殖 生长 养成的全过程

第二篇 各论(技术篇) 鱼类繁殖 生长 养成的全过程

这些鱼类为对象,阐明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培育、催情
产卵、孵化等三个部分。
第一节 草鱼、青鱼、鲢、鳙、鲮的人工繁殖
草鱼、青鱼,鲢、鳙、是我国特产的
经济鱼类,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当家鱼”,
俗称“四大家鱼”,也是世界性重要的养
殖鱼类。鲢、鳙、草鱼的产量分别占我国 淡水鱼产量的第一、第三、第二位。
3.体质选择
选择的亲鱼要求:在已达性成熟的 年龄的前题下,体重越重越好。从育种
角度看,第一次性成熟不能用作产卵亲
鱼,但年龄又不宜过大。
生产上可取最小成熟年龄加1至10作
为最佳繁殖年龄(李思发, 1997 )。要 求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病、无伤。 鲢、鳙、草鱼和青鱼的肥满度分别为: 2.18±0.24 、 2.12±0.36 、 1.96±0.22
“大水、大肥”的培育方式。
③春季强化培育
开春后,最好换去一部分池水,将池水控 制在1m左右,以利于提高培育池水温,易于肥
水。适当增加施肥量,每天或2d~3d泼洒一次,
并辅以投喂精饲料,使鲢、鳙亲鱼吃饱、吃好。 即采用“小水、大肥”的培育方式。
④产前培育
临近产卵季节,鲢、鳙亲鱼性腺发育良 好,对溶氧的要求更高,一旦溶氧下降,极 易发生泛池事故。因此在催产前 15d ~ 20d , 应少施或不施肥,并经常冲水,这对防止泛 池和促进性腺发育有很好的效果。即采用从 “大水、小肥”到“大水、不肥”的培育方
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
(1)位置 要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
便;环境开阔向阳;交通便利。亲鱼培育池、
产卵池和孵化场所的位置应靠近。 (2)面积 以 3亩~5亩的长方形为好,便于饲
养和捕捞。过大,水质不易掌握,且由于鱼多, 往往只能分批催产,多次拉网捕鱼会影响催产 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器(包括锥形网)反向较强流水孵化。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注意调整 下述孵化条件:
四、采卵、孵化
水质处理,宜用沉淀过滤海水,最好使用 消毒海水,操作要严防带入泥沙杂质以及污物 和其他生物;温度是鱼卵孵化最重要的条件之 一,每种鱼都有本种特定的适温范围,在孵化 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越快,可在适温范 围内按需调整至恒定温度;大洋性鱼类孵化对 盐度要求较严格,往往不能忍受盐度的大幅度 变化,而生活在半咸水域的鱼类孵化则可忍受 较大幅度的盐度波动,所以要因鱼而异调节盐 度;胚胎发育期的耗氧量较高,为了提高孵化 率要尽可能采取充气或流水措施。
二、育苗设施
完善的工厂化育苗系统包括育苗车间、亲鱼 池、产卵池、孵化池、育苗池、饵料池、调温、 采光、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消毒、排污等
基本设备,要求配置齐全、安排合理、功能到位,
经过周密的设计和施工由此组合成一个工厂化育
苗生产系统。工厂化育苗就是应用现代科技装备
起来的育苗室为基础与先进的育苗技术工艺相结
1.仔鱼期
仔鱼后期指仔鱼卵黄囊以及油球的消失 和各种运动器官基本发育完善这一阶段。
在营养方式上由混合营养阶段转入全部依
靠外源营养阶段,亦可以视为“断奶期”。
这时的仔鱼眼球和晶体逐步变黑,对光渐渐
增强反应,运动器官开始以胸鳍和尾鳍为主, 随着其他各鳍的形成,活动能力逐步增强。
2.稚鱼期
指各运动器官日臻完善,鳍褶完全消失,
鳞片开始形成至全身被鳞这一阶段。
这时形态和生理上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卤虫幼体、桡足类、藤壶幼体及枝角类等为理 想的活饵料,也可投喂优质的配合饲料。随着 稚鱼食量和活动量的增大,代谢产物也随之增
多,水体中耗氧量增大。再者,在鳞被形成过
程中部分裸露的体表易受细菌感染和寄生物的 侵袭,容易出现第二次“危险期”。因此在管 理上要特别注意水质更新和防止寄生物的混入。
长、摄食、活动、病害侵袭等情况是育苗过程
中不可忽视的工作。鱼苗的放养密度取决于育
苗条件和技术水平,尤其与饵料和水质条件有 关,应综合分析,酌情而定。
2.土池育苗
通过施肥培养饵料生物,将鱼苗培育与饵 料生物培养集于一体,省去了繁重的饵料生物
培养工作。
缺点是受天气影响大,单位水体的生产效
率较低。
2.土池育苗
逐渐过度。80年代以来,育苗过程中开始使用
配合饲料,90年代已达普及程度,除前期投喂 轮虫外,中后期饵料可基本被配合饲料取代, 简化了育苗程序,提高了育苗效率。
1.工厂化育苗
(3)育苗管理。仔鱼前期可静水培育,辅 以部分换水、加水、微充气;仔鱼后期可换水 或适当流水;从稚鱼期到幼鱼期,流量逐步加
大。换水、清底、计数、投饵和观察鱼苗的生
培苗等各项试验,均获得较好效果。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自8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水鱼类人工繁殖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现在已达全人工养成的亲鱼有:真鲷、黑
鲷、黄鳍鲷、牙鲆、花鲈、梭鱼、大黄鱼以及
引进的英国大菱鲆、眼斑拟石首鱼等。其中真
鲷、黑鲷、牙鲆等种不但养成全人工亲鱼,而
且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需注射激素即可自
然产卵受精而达到全人工繁殖的水平。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自90年代初以来,对这几种鱼亦可以采取 调整光、温周期的方法,按需改变亲鱼的产卵 季节,如真鲷、黑鲷可由原先的5-6月提前至34月产卵;牙鲆可由原先的4-5月推迟至9-12月 产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累计进行过40余种海
产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研究。
质退鱼要从苗种开始,全
程进行规范化的强化培育,达繁殖年龄时,要
进行促熟和光、温调控研究,以期按需获得优 质受精卵。
四、采卵、孵化
实施人工授精,大量采集受精卵,这是 早期海水鱼类人工繁殖鱼苗的通用方法。目
前,虽然已经大力开发了人工亲鱼的自然产
第一节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
内容目录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 和现状
二、育苗设施
三、亲鱼培育 四、采卵、孵化 五、苗种培育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研究始于50年代,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所限,偏重于形 态和生态的研究,自60年代开始,海水鱼类人 工繁殖与育苗研究突飞猛进。 60-70年代,人工繁殖研究工作相对集中于 鲻科鱼类中的梭鱼,在海水、半咸水、淡水梭 鱼诱导产卵试验均获成功。
生物达高峰期、水温适宜、天气晴好时放苗入
池。
2.土池育苗
(3)饲养管理。鱼苗下塘后,前期和中期 每天泼洒豆浆和蛋黄,后期对植食和杂食性的
鱼类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对肉食性鱼类可投
喂鱼虾贝肉糜或人工配合饲料。每5-7天施肥
和加水各一次,水质较差时可适当换水。
(二)鱼苗培育
1.工厂化育苗
2.土池育苗
1.工厂化育苗
在室内或室外水泥池中进行,投喂人工
培养的活饵料和人工饲料。
优点是育苗条件不受天气影响,便于人
为控制,容易发现疾病、敌害,鱼苗密度大,
可规模化生产,生产稳定,一套设备可以全 年使用,多茬育苗。 缺点是成本高,管理复杂。
1.工厂化育苗
(1)育苗用水。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
(1)进水、肥水。池塘彻底清整后,用筛 绢滤水入池50-60厘米,要防止有害生物和其
他污染物入侵。鱼苗下塘前10天左右,施有机
肥料或无机肥料培养饵料生物(尤其轮虫和桡
足类),如果水中饵料生物数量不多,应进行
人工接种。
2.土池育苗
(2)鱼苗下塘。鱼苗下塘时间应根据当时 水温和池内饵料生物繁殖情况而定,要在饵料
失为止,其特点是完全依靠卵黄和油球维持生命
活动,属内源性营养阶段。当仔鱼卵黄即将耗尽 时,管状的消化道已形成,口、肛门向外开通, 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无论在 生理上还是营养上都处于一个重大转折点,是仔
鱼培育中的关键时刻,如管理不当,极易死亡,
为仔鱼的第一个“危险期”。一些双壳类(牡蛎、 贻贝等)幼体、小型褶皱臂尾轮虫等是此期的理 想活饵料,也可使用微粒配合饲料。
五、苗种培育
(一)海水鱼苗、仔、稚、幼鱼的分期。 (二)鱼苗培育。
(一)海水鱼苗、仔、稚、幼鱼的分期
1.仔鱼期
2.稚鱼期
3.幼鱼期
1.仔鱼期
指初孵仔鱼到各运动器官基本发育完备
这一阶段,此期主要特征是鱼苗身体具有鳍
褶。
又可按营养转换特点,将其分为仔鱼前
期和仔鱼后期。
1.仔鱼期
仔鱼前期指从初孵仔鱼开始到卵黄和油球消
3.幼鱼期
这时鱼苗已是全身被鳞,侧线明显,变态完 成,外部形态、体色、斑纹与成鱼相似。通常认 为鱼苗到此程度育苗工作已告完成,可以作为商 品提供给养殖户或作放流增殖之用。幼鱼有明显 的集群行为,并转入底层活动。不同食性鱼类由 此开始食性分化,肉食性鱼类(如真鲷、黑鲷等) 开始转换成鱼、虾、贝肉糜饵料;植物食性或杂 食性鱼类(鲻、梭鱼等)开始转向食麸皮、豆饼 等植物性饵料。但这时很容易出现个体分化而发 生互残现象,故必须及时分选培育。
一、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和现状
70年代末以后,人工繁殖的研究重点由 植物性食性鱼类转向动物性食性鱼类。以鲷 类(真鲷、黑鲷等)、鲆鲽类(牙鲆、黄盖
鲽等)、鲀类(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
等)、石首鱼类(黄姑鱼、大黄鱼等)、石 斑鱼类(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等)、鲈类 (花鲈、尖吻鲈等)为主,进行了人工培育 亲鱼、药物诱导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采卵、
养成亲鱼→繁殖→养成→出售;再养成亲鱼→再繁
殖鱼苗(如真鲷、牙鲆等)。
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综合性技术的进步,说明最根
本的问题在于要解决好亲鱼培育中的各种问题,方
能达到全人工繁殖的最终目标。
三、亲鱼培育
目前尚有许多经济鱼类或因繁殖特性不同,或
因驯养技术尚未突破而需直接利用野生种鱼。为
了能够有效地利用,就必需事先进行调查并准确
判定该种鱼的产卵期、产卵水温、产卵场位置、 雌雄鱼的差异、性腺成熟状况、最小成熟年龄、 体长、体重、成熟期亲鱼的副性征(婚姻色)等 形态、生理、生态学资料。此外,对该种鱼或相
近种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的适应性、抗病能力、
养殖的可行性等方面都要进行详细考查。
三、亲鱼培育
野生亲鱼可以通过人工驯化提供使用,如 真鲷、牙鲆等;有养殖基础的品种应从养殖成 鱼中选留品质优良者作为亲鱼使用,为避免种
合,达到集约化生产鱼苗的一种先进方法。
三、亲鱼培育
综观每一个养殖鱼种的开发使之变成一种
新的养殖产业,我们不难发现,先行者们都会
通过调查后详细分析每种鱼的资源量、繁殖特
点、生理和生态条件等因素,分别采取如下步
骤而达到目的:
三、亲鱼培育
野生鱼苗→养成→出售(如鳗、石斑鱼、鰤等);
野生亲鱼→繁殖→养成→出售(如河鲀等);
沉淀、过滤,必要时还要进行消毒处理,
要求达到水质清新、无毒、无污染、无敌
害生物侵入,水中含泥量不得超过50×10-6
浓度,水温、盐度、照度按各种鱼类特定 要求提供。
1.工厂化育苗
(2)饵料系列。育苗初期投喂双壳类幼体、
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褶皱臂尾轮虫;育苗中
期投喂轮虫、桡足类、卤虫无节幼体或藤壶幼 体;育苗后期可继续投喂中期饵料,并逐步添 加鱼、虾、贝类肉糜。注意每次更换新饵料品 种时,必须有几天新旧饵料的交叉重合,使之
卵技术,但对于许多尚待开发或开发难度较
大的鱼种来说,探讨它们的人工授精采卵技
术,还是有很大实用意义的。海水鱼人工授
精的基本方法有干法、湿法和半干法三种。
四、采卵、孵化
浮性卵、沉性卵、粘性卵的特性不一, 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孵化方法。
一般浮性卵宜用静水微充气、微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