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育
金鱼人工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

会形成白点ꎬ 这一现象俗称为 “ 追星” ꎮ 发育成熟的
雌性轻触腹部能释放出质地均一、 形态饱满且粘附力
强的卵子ꎮ 而发育成熟的雄性在同样的操作下其生殖
收稿日期: 2024-03-06
基金项目: 天津 市 淡 水 养 殖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创 新 团 队 建 设 项 目 ( 项 目 编 号: ITTFRS2021000) ꎻ 宝 坻 区 农 业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 项 目 编 号:
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ꎮ 本文重点介绍金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和健康养殖技术ꎬ 旨在为金鱼养殖技术的学习提供一定
实用信息和技术支持ꎮ
关键词: 金鱼ꎻ 人工繁殖ꎻ 孵化ꎻ 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19754 / j nyyjs 20240415022
可以在温室内进行ꎬ 维持约 25℃ 的水温ꎮ 雌鱼一般在
第 2 日 5: 00—9: 00 进行产卵ꎬ 当观察到金鱼出现
追尾现象时ꎬ 即可立即进行人工繁殖操作ꎮ
人工繁殖时ꎬ 将盆内铺网片或棕榈皮ꎬ 雌雄鱼的
生殖孔相对ꎬ 雄鱼头朝手心ꎬ 腹部朝上ꎬ 用手指轻轻
挤压雄鱼精巢见精液流出ꎻ 同时ꎬ 另一只手用相同的
ꎬ 结合实际养殖过
问题的原因ꎮ 对水质的调控ꎮ 金鱼养殖有别于大宗淡
夏和秋季ꎬ 每天投喂 3 次ꎬ 冬季由于水温较低ꎬ 金鱼
日常巡塘注意观察水色判断藻类活性ꎬ 预防藻类老化
重的 3%ꎬ 投喂至 70% ~ 80% 饱即可ꎮ 根据鱼苗的生
的养殖周期比较长ꎬ 养殖过程中需要多次换水ꎬ 每次
菌ꎬ 有助于金鱼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ꎮ
现今ꎬ 在观赏鱼市场中金鱼受到众多水族爱好者
特征显著ꎬ 健康无伤ꎬ 游姿稳健ꎬ 色彩艳丽ꎬ 生长速
水产养殖概论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食物的选择性:鱼类对其周围环境中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各种饵料生物,具有选取某一种或某几种食物的能力。
2、透明度:水体透明度是指光透入水中深浅的程度,其计量单位用厘米表示。
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达到平衡以后,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气体的量,称为该气体在所指定条件下的溶解度。
4、水呼吸:每升水在24小时内所消耗氧气的量,此为水呼吸5、水硬度:硬度是指水中二价及多价金属离子含量的总和。
这些离子包括Ca2+、Mg2+、Fe2+、Mn2+、Fe3+、Al3+等。
6、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好氧条件下,单位体积水中需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7、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 为单位表示。
8、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包括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含量,同时也包括一些无机硫、磷等元素全部氧化所需的氧量。
9、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10、氨基酸的平衡: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等于水产动物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
11、限制性氨基酸:指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水产动物需求量和比例不同,其相对不足的某种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
12、鱼类的人工繁育:是指根据鱼类的自然繁殖习性,在人工控制下,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进亲鱼的性成熟,卵的排放,产出,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并在适当的孵化条件下最终孵化出鱼苗的生产过程,包括亲鱼培养,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三个阶段。
13、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1、亲鱼成熟率亲鱼的成熟率是指能催产的亲鱼尾数占所培育适龄繁殖亲鱼总尾数的百分数,2、催产率催产率是指亲鱼催情注射后产卵的雌鱼占所催产的雌亲鱼的百分数3、受精率受精率是指受精卵占总卵数的百分数4、孵化率初孵仔鱼与受精卵数量之比值。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 并首先合成了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从而提高了 鱼类催产效果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效率。
• 3. 开发了大量的鱼类增养殖新对象。
» 主要有:中华鲟、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虹鳟、银鱼、鳗鲡、 荷沅鲤、建鲤、三杂交鲤、芙蓉鲤、异育银鲫、彭泽鲫、淇河鲫、 胭脂鱼、露斯塔野鲮、大口鲇、革胡子鲇、长吻鮠、黄鳝、鳜鱼、 鲈鱼、大口黑鲈、条纹石鲳、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福寿鱼、 河鲀、大黄鱼、真鲷、牙鲆、石斑鱼、中华乌塘鳢等。
系的科学。
– 池塘养鱼学 – 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 – 特种水产养殖学 – 海水鱼类增养殖学
• (三) 、鱼类养殖的基本阶段-----四个
– 鱼苗获得:
• 大多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
– 鱼种获得:
• 鱼苗经过数十天或数月培育成鱼种;
– 食用鱼养殖:(成鱼养殖)
• 鱼种经过数月,或终1~3年养成食用鱼;
5、养殖品种
• 淡水养殖品种
• 青鱼、草鱼、鲢鳙、鳙鱼、鲤鱼、鲫鱼、鳊鲂、罗 非鱼、鳜鱼、鳗鲡、罗虾、河蟹、鳖、甲壳类、贝 类、虾、河蚌、珍珠
• 海水养殖品种
• 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
四、我国水产界的突出成就
• 1.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的技术 难关,孵化出鱼苗。
» 1958年5月,钟麟首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 的技术难关,孵化出鱼苗。
表1: 全国水产品总量与捕捞产量(万t)
年 份
淡水
海水
总量 小计 捕捞 养殖 小计 养殖 捕捞
1957 283.61 2004 4901.66 2005 5101.65 2006 5250 2007 4538.0 2008 4896 2009 5120
鲤鱼的人工繁育技术

4.4日常管理坚持每日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鱼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应变有方;检查养殖设施使用和机电设备运行情况,发现破损及时更换。
定期检测透明度、酸碱度、溶解氧、温度和氨氮等水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改良措施。
平时认真填写养殖塘口记录,为投喂、调水和防病等提供参考依据。
经过4~5个月的精心养殖,当年放养的河豚苗种可长成100~150g的上市规格,一般回捕率可达90%左右。
江苏省金湖县试养河豚鱼的平均规格为125g/尾,回捕率为90.6%,产量为260.5㎏/667㎡,效益为5800元/667㎡,是当地常规鱼养殖效益的2倍。
(黄云芳,唐玉华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鲤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堵河鲤鱼是汉江堵河水域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其黄鳞红尾、体形细长、脊背微凸,肉质细嫩,具有生长快、食性宽、饲料系数低、适应性强等养殖优点。
近几年,由于对堵河鲤鱼的需求量增加,堵河鲤鱼苗种出现供需矛盾,为帮助养殖户解决苗种购买困难问题,现结合笔者20多年的人工繁殖经验,把堵河鲤鱼的人工繁育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亲鱼选择1.1亲鱼来源冬季收集堵河水域沿线水库捕捞达到了性成熟年龄和体重,能够进行繁殖的雌、雄鲤鱼;或是从当地定向培育的后备亲鱼池塘中选留鲤鱼亲鱼。
1.2选择条件选择体重为1.5~2.5kg堵河鲤鱼为好,要求体型好、体色鲜艳、体质健壮、肥满度高,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雌鲤鱼腹部膨大,胸、腹鳍间肉质柔软,同龄鱼选择怀卵量大的,一般2㎏左右的雌鱼平均怀卵量约25万粒左右;挑选亲鱼应注意血缘关系,避免近亲交配,雌雄比为1:1.2。
1.3亲鱼的雌雄区别堵河鲤鱼亲鱼在非生殖季节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区别雌雄,但在生殖季节就比较容易区别。
雌雄主要特征区别见表1。
2亲鱼的运输运输可根据距离采用氧气包充氧运输或氧气车运输。
在运输前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确定运输时间和运输线路。
运输密度为每立方水体放亲鱼35~50㎏。
鱼类复习题——精选推荐

绪论1、鱼类增养殖学: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研究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的一门科学。
第一篇第一章~第三章1、我国的鱼类资源(填空或判断)2、鱼类生长的特点1、持续生长性:终生生长2、阶段性:性成熟前(青春阶段)-性成熟后(成年阶段)-衰老阶段。
3、雌雄差异性:一般雌鱼大于雄鱼,雄鱼性成熟更早,生长速度更易下降。
4、季节性:夏季温度高、饵料丰富,生长快。
5、群体生长快:集群生长更快。
第一篇第四章1、鱼类摄食类型及摄食方式摄食类型:草食性鱼类:鲻、梭、草、团头鲂、鳊鱼。
杂食性鱼类:鲤、鲫(螺+植物)、罗非鱼、虹鳟等。
肉食性鱼类:青、鲈鱼、牙鲆、大黄鱼等。
摄食方式:捕食、滤食2、鱼类的摄食量日摄食量:单位体重的鱼体在一天内摄食饵料的重量。
日摄食量(Food intake) =摄食干饲料量/鱼体增重/养殖天数饵料系数(Feed Index)=摄食干饲料量/鱼体增重第五章鱼类的繁殖行为1、鱼类性成熟类型(一) 低龄性成熟类型:性成熟年龄为l龄或1龄以下。
1.体长一般较小2.生活在高温水域3.整个生命周期较短4.繁殖力高,利于种的延续(二) 高龄性成熟类型:性成熟年龄在10龄左右或更高。
1.个体比较大;2.往往生活在高纬度(冷水性鱼类)3.繁殖力低下,不利于种的延续。
(三) 中等年龄性成熟类型大多数鱼类属这类型,性成熟年龄为2-3龄或4-5龄。
2、鱼类排卵和产卵,亲鱼成熟和卵子成熟卵子的发生需经过三个时期,一般分为卵原细胞的增殖期、卵母细胞的生长期和成熟期。
(1)卵原细胞的增殖期:卵原细胞反复进行有丝分裂的时期,此时的卵原细胞称为第I时相卵原细胞,以第I时相卵原细胞为主的卵巢称为I期卵巢。
(2)卵母细胞的生长期:此期可分为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两个阶段。
该期的生殖细胞即称为卵母细胞。
小生长期: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
鲤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2017 年第 7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83科研◎水产渔业笔者本人是1987年参加工作的,自参加工作以来亲自参与了各种鱼类的人工繁育、养殖,主要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鲂、鳜鱼、六须鲇、土鲶鱼、沟鲶、淡水白鲳以及黄颡鱼、江黄颡鱼等。
下面我就结合在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经验做法,总结一下鲤鱼的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
1 生物学特性及市场前景这两种鱼都属于杂食性鱼类,即能够通过吞食和滤食方式来摄取食物,主要是各种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底栖软体动物,以及农副产品如大麦、小麦、饼粨、玉米、麸糠,人工配合饲料。
鲤鱼一般个体在2-20斤,(淮南市窑河渔场曾经打捞上来60多斤的),鲫鱼一般个体在0.2-0.8斤,所产的卵均为粘性。
现在尤其农村的婚宴酒席上还用糖醋鲤鱼这道菜,送礼、过礼就更不用说了,鲫鱼也是一种上好的滋补品,尤其妇女在哺乳期或去看望病人也是常用的水产品之一,目前市场价格一般在8-10元/斤左右。
所以具有一定的养殖利润和市场空间。
2 繁殖技术2.1 亲鱼选择2.1.1 时间选择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即4月中上旬,当水温高于16℃,并且连续几天是晴好天气就可以做繁殖了。
2.1.2 亲鱼挑选雌鱼个体在4斤以上,雄鱼个体在2斤以上,按1:1.5的比例,在繁殖季节雌鱼外观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翻转鱼体可见腹部凹陷,生殖孔红润,轻压可见有少量灰黄色卵粒;成熟的雄鱼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即散。
2.2 人工催产2.2.1 催产剂的选用常用的催产剂有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LHRH-A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鱼类脑垂体(PG )。
常用的计量是每公斤鱼重使用LRH-A40-50微克、或HCG1600-2000国际单位、或PG5-6毫克,生产上一般都是二种以上激素搭配使用效果比较好,雄鱼的剂量减半。
2.2.2 溶液的配置方法首先要了解溶质、溶剂、溶液的定义和相互关系,激素是溶质,生理盐水是溶剂,溶液就是配好的注射液。
《池塘养鱼学》第四章 主要养殖鱼类人工繁殖 教学课件

3.卵巢的分期
I期:卵巢位于鳔膜上,呈透明淡肉色的 细线。 Ⅱ期:卵巢呈扁带状,肉眼看不出卵粒, 表面有微血管分布。 Ⅲ期:肉眼己能分辨卵粒,但无法分离, 卵黄开始沉积。
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出现粗血管,充满整 个腹腔,卵粒可分离。 V期:卵巢松软,血管膨胀,卵子排出透 明可粒粒离成游离卵,轻压鱼的腹部,可 从生殖孔流出。 Ⅵ期:产卵不久或退化吸收的卵巢。有白 浊的斑点,血管充血呈淤血状,紫咖啡色。
种类 统计尾数 平均产卵量 (万粒/kg体重)
备注
鲢
37
8.6
广东、湖南、湖北、江苏、上海
鳙
35
7.5
广东、湖南、湖北、江苏、上海
草鱼 33
7.6
广东、湖南、湖北、江苏、上海
青鱼 27
4.9
江苏、上海、福建
鲮
—
7.8
广西水产研究所
四、性腺发育与环境条件
1.温度:鱼类成熟期总热量基本一致,在适温 范围内,温度越高成熟期越早。且每种鱼产 卵温度一定。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温度是 亲鱼性腺发育和排卵产卵的关键性因素。
鳙鱼
雄鱼特征
雌鱼特征
1.胸鳍鳍条较粗大而狭长,自然张开呈尖刀形 2.在生殖季节性腺发育良好时,胸鳍内侧导鳃盖等处 出现追星,用手抚摸有粗糙感觉 3.性成熟时轻压精巢部位有精液从生殖孔流出
1.胸鳍鳍条较细绳,自然张开略呈扇形 2.一般无追星,或在胸绪上有少量追星 3.腹部比雄体膨大而柔软,但比鲢、鳊 雄体一般较小
5. 水流:对溯河性和产半浮性卵的鱼类的性 腺发育和产卵十分重要。
6. 盐度:广盐性鱼类需要一定的盐度环境性 腺才能正常发育,成活率高;淡水养殖鱼类 在盐度(3以上)生长缓慢,性腺发育差。
鱼类增养殖学第二章

– ③刺激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性行为的发生
3、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①位置:由散布在腹主动脉和鳃区主动脉的间隙
组织、基鳃骨及胸舌骨附近许多球形腺泡组成。 – ②激素合成:甲状腺细胞摄取的碘与甲状腺球蛋 白的酪AA残基发生碘化作用,形成单碘酪AA和 二碘酪AA,再缩合成T3和T4。 – ③作用:增强鱼类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成熟。
五、鱼类的精子、卵子生物学及受精作用 (一)精子生物学 1、精液质量评价
– ①肉眼观察:优质精液呈浓乳状,乳白色,量大,
轻轻挤压精巢即可排出,遇水后立即散开;过熟 或排过精的精液呈稀水状,粉白色,有时带血丝; 不熟的精液呈牙膏状,遇水不易散开。 – ②测定精子浓度(血球计数器、精子比容法、分 光光度法)和精子活力(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精 子被激活后运动细胞百分数;运动持续时间)。
第二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鱼类人工繁育的基本原理
鱼类自然资源的再生产过程有两个环节——―繁殖” 与“生长”,以此来达到种族延续、维持种群数 量和稳定资源生物量的目的; 人工繁育就是通过人工干预,把鱼类在天然水域 中的“繁殖”与“生长”纳入到人工条件下来进 行; 全人工繁育与半人工繁育的区别,人工放流增殖 与全人工养殖的区别主要在于纳入的程度不同; 鱼类人工繁育是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非生物学技 术工艺紧密结合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两次性腺发育成熟产卵 繁殖的间距为一个性周期。 – 1、卵巢(长江流域家鱼)
冬季(11月~翌年1月):GSI 5~6%,Ⅱ~Ⅲ期,脂 肪多。 春季(2~4月): GSI 5~10%,Ⅲ~Ⅳ期,脂肪渐少, 腹部渐大。 夏季(5~7月): GSI 17~20%, Ⅳ~Ⅴ期,脂肪大 大减少,腹部非常膨大,可催产。 秋季(8~10月): GSI 10%,Ⅵ~ Ⅱ期,产过卵,脂 肪逐渐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卵细胞的生长发育
1.卵原细胞增殖期这一时期内,卵原细胞进行长大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
2.生长期又可分为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两个阶段。
(1)小生长期。是卵母细胞的原生质生长期。因原生质的积累而使初级卵母细胞的体积增大。此期以初级卵母细胞卵膜外生长了一层扁平的滤泡上皮细胞而结束。这一期内的卵母细胞称为第Ⅱ时相卵母细胞。
精子的发生可分为四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变态期。增殖期为精原细胞经过多次分裂繁殖,形成数目众多的精原细胞群,称为生精囊。精原细胞即在生精囊内生长,经过生长期后,变成初级精母细胞。在成熟期,初级精母细胞经过二次成熟分裂,最后成为精子细胞。精子细胞还需经过一系列的变态而长成精子。成熟的精子与液体混合而形成精液,当精液排出体外,遇到成熟的卵子,精子即可进入卵内进行受精。
5.第Ⅴ期卵巢卵从滤泡中排出,成为流动的成熟卵,易挤出或自行流出。卵粒透明圆整如玉。卵巢松软呈青淡色。池养家鱼的卵巢不能自动发育到第Ⅴ期,必须通过人工催产,使达到生长成熟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完成成熟、排卵,而成为第Ⅴ期卵巢。
6.第Ⅵ期卵巢指池养家鱼卵巢发育到第Ⅳ期而没有进行人工催产,卵巢不能进入第Ⅴ期,经过一定时间后,卵巢内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趋向生理死亡或自然退化。
6.第Ⅵ期呈淡黄色,体积显著缩小并充血,为自然退化或排过精的精巢。
(三)性周期
鱼类性腺第一次性成熟后,每隔一定时间,到一定时期性腺又发育到成熟进行再生殖,这种性腺成熟、生殖的规律性变化,称为性周期。池塘养殖条件下,若进行人工催产后,即可发育到第Ⅴ期,实现排卵、产卵。
三、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教学材料:《池塘养鱼》教材
教学设计:
1.组织教学:清点人数1min
2.提问(4min)
(1)养殖鱼类的选择及意义
(2)青鱼、草鱼、鲫鱼、虹鳟的外形特征及其食性特点?
3.导言
要进行鱼类的人工繁殖,首先必须了解鱼类的生殖生物学知识以及鱼类繁殖活动的规律,本节要点是介绍鱼类性腺的发育规律,催产的原理,常用催产剂种类、性质及其功能
鱼类性腺的发育、成熟、排卵和产卵过程中,它的外感受器——视觉、触觉和侧线器官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光照、温度、水流、异性等),把信息传递到脑,经处理后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立即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毛细血管或神经纤维传入脑下垂体,触发PG间叶细胞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经血液循环到达性腺,促使性腺产生性激素和促使精、卵细胞发育成熟和排卵、产卵和排精。
3.成熟期。完成大生长期后,初级卵母细胞体积不再增大,而进行核的成熟变化:进行两次成熟分裂,并停留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这个过程是卵细胞的生理成熟过程,此时成熟的卵细胞称为第Ⅴ时相的卵母细胞。在水温为25℃左右时大约2h,过长时间后卵子会过熟而失去受精能力。因此,在人工授精时,掌握适时采卵。
(二)精细胞的发育
3.第Ⅲ期卵巢卵巢呈青灰色,宽度2cm左右,肉眼已分辨出卵粒,但不能分离。主要由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组成。达到性成熟年龄以后的家鱼雌鱼,都是以第Ⅲ期卵巢越冬,根据这一特点,可以作为选留亲鱼的依据。
4.第Ⅳ期卵巢卵巢体积增大呈长囊状,充满整个腹腔。卵巢膜出现网状分布的粗血管。卵巢一般为青灰色,或呈现淡灰黄色、棕黄色。卵粒大而饱满,已能分离。卵巢宽4~5cm以上。主要为第Ⅳ时相卵母细胞。
(二)精巢的分期
1.第Ⅰ期细线形,透明,紧贴体壁,肉眼不能辨别雌雄。
2.第Ⅱ期细带形,半透明或不透明,宽2~4mm。
3.第Ⅲ期圆杆状有筷子粗细,粉红色或淡黄白色,血管明显。
4.第Ⅳ期有大拇指粗细,乳白色,表面有皱纹,有明显的血管分布。4冬龄或4冬龄以上的雄性家鱼,都是第Ⅳ期精巢越冬。
5.第Ⅴ期精巢丰满,乳白色,表面凹凸不平,血管更加明显。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1.下丘脑是鱼类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间脑的腹下方,通过垂体柄与脑垂体紧连。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多种神经激素。例如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具有的作用有:①刺激PG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GTH)。②诱导排卵。③可诱导卵的成熟和精子的形成。
2.PG鱼类PG位于脑腹面,与下丘脑相连。PG分为神经部与腺体部两大部分,腺体部又可分为前叶、间叶和后叶(过渡叶)三个区。PG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能分泌多种激素。其间叶细胞分泌的促性腺激素(GTH),具有促进性腺的性激素分泌,促进性细胞成熟和诱导性产物的排出等作用。
(2)大生长期。为卵黄积累时期。卵细胞内有卵黄颗粒出现,即为大生长期的开始。人为将大生长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卵黄开始积累阶段和卵黄充满阶段。卵黄开始积累阶段,滤泡上皮细胞分裂成二层,此时初级卵母细胞的体积逐渐进一步增大,称为第Ⅲ时相的卵母细胞。卵黄充满阶段末期,细胞核发生偏位,逐渐移向动物极精孔细胞所在位置的下方,此阶段的卵母细胞称为第Ⅳ时相卵母细胞。据卵径大小、卵黄积累的程度和卵核的位置,可以把第Ⅳ时期的卵母细胞分为早期(Ⅳ+)、中期(Ⅳ++)和末期(Ⅳ+++)。卵母细胞的生长成熟,就是指Ⅳ+++,若卵巢中大部卵母细胞均达生长成熟,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性腺的发育过程
根据性腺的外观特征和组织学切片观察,人为将家鱼性腺分为六个阶段,即分为Ⅵ期。
(一)卵巢的分期
1.第Ⅰ期卵巢为宽1mm左右的细线状态透明体,左右各一个。呈淡玉色,紧贴在鳔腹面两侧,肉眼不能区别雌雄。主要由第Ⅰ时相卵细胞组成。
2.第Ⅱ期卵巢卵巢呈扁带状,一般为玉色,透明或不透明,宽1cm左右,已能分辨雌雄,但看不出卵粒。主要由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组成。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育
第一节鱼类繁殖的一般知识
课程设计
基本课题:鱼类繁殖的一般知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卵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理解性腺的发育过程,掌握常用催产剂的种类、性质及其功能。
教学要点及主要技能:
1.了解卵子和精子的发生
2.了解性腺的形态结构,理解其发育过程
3.理解催产的原理,掌握常用催产剂的种类、性质及其功能
4.讲授新课
(1)性细胞的生长发育与成熟过程(15min)
(2)性腺发育过程(25min)
(3)催产剂的种类及注射方法(40min)
5.归纳总结(4min)
6.布置作业(1min)
组织实施过程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育
第一节鱼类繁殖的一般知识
【点精】
了解性细胞的生长发育及成熟过程,掌握常用催产剂的种类及注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