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鱼类79(精)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

说明
甲鱼向来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的珍贵经济动物及高级滋补食品。台湾一直都有小规模的养殖,后因日本的大量收购,价格高涨一时,而掀起养殖的热潮。近年来大陆甲鱼养殖业崛起,市场需求量大,鳖卵、鳖苗主要以外销大陆为主。有业者将甲鱼制成保健食品,亦有一定之市场。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
其他(二)牛蛙
台湾名
牛蛙
成鱼体长:15cm;体重:450g
大陆名
牛蛙
俗名
美国水鸡
学名
Rana catesbiana
英文名
Bull frog
日文名
ウシガエル
体长
可达20cm,一般在10-18cm
繁殖期
5月至6月最盛
分布
美国全境、日本、韩国及本省各地,以屏东尤多。
说明
是蛙科中体型较大的一种,适合人工养殖。雄蛙鸣叫时其声响巨大如牛吼,故有牛蛙之称。经各界不断研究改进,不论在蛙池环境、繁殖方法、疾病防治、养成方法和牛蛙专用人工浮性饲料的开发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特别是浮性饲料之开发成功,更是牛蛙养殖事业上的一大突破。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其他1-2
其他(一)中国鳖
台湾名
中国鳖
成鱼体长:28cm;体重:520g
大陆名
Hale Waihona Puke 中华鳖俗名鳖、甲鱼
学名
Trionyx sinensis
英文名
Soft-shelled turtle
日文名
スッポン
体长
可達30cm以上,上市體型500-750g
繁殖期
3-10月产卵,尤以5-7月最盛
分布
(精选)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鱼类1213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鱼类12-13
鱼类(十二)短鳍黄鱲鲹
台湾名短鳍黄鱲鲹
大陆名布氏鲳鲹、狮鼻鲳鲹、金鲳、白鲳
俗名红衫、红鲹、金鲳
学名Trachinotus blochii
英文名Snubnose pompano
日文名マルコバン
体长可达110cm
繁殖期3-9月
分布自日本南部经台湾至东印度群岛。
说明
由于此鱼的肉质鲜美,成长迅速,容易捕捞,个体间的成长较为一致,加上对池塘环境的适应力强,经数年的养殖,已成为台湾地区主要的繁殖鱼种。
野生的黄鱲鲹被捕获时,体表会呈现红色的反光,故被中南部的渔民称为“红衫”,北部地区称为“金鲳”。
主要的养殖鱼种有长鳍的黄鱲鲹及短鳍的黄鱲鲹两种,短鳍品种较长鳍耐寒,较受大陆市场青睐。
鱼类(十三) 黄锡鲷 台湾名
黄锡鲷 成鱼体长:27cm ;体重:390g 大陆名
平鲷、金丝鱲 俗名
枋头 学名
Rhabdosargus sarba 英文名
Goldlined seabream 日文名
ヘダイ 体长
可达50cm 繁殖期
11月至翌年1月 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水域及台湾各海域。
说明 是台湾重要之海水养殖鱼类,对环境抵抗力强,生长快速,肉质鲜美,为杂食性鱼类,一般认为较其它鲷类容易养殖,是今后发展海水养殖极佳的养殖对象鱼种。
其种鱼可自然产卵,为多次产卵型鱼类。
台湾泥鳅池塘精养殖技术

2018.5台湾泥鳅属于大鳞副鳅的一种,四川、浙江、台湾,辽宁等地均有分布。
台湾泥鳅与普通泥鳅相比,在生长速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养殖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台湾泥鳅可作为水产养殖重要的参考养殖品种。
近两年来,江阴市月城镇水产养殖园开展了台湾泥鳅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2017年的台湾泥鳅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1.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周围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底泥呈中性或弱酸性。
塘口面积5~10亩,水深1.5~1.8米,坡度1∶(4~5),池壁夯实不渗漏。
每亩水面配备6个盘式微孔增氧盘,并设置空中防鸟网和地面防鼠网,防止养殖敌害。
2.池塘准备春季放苗前,用甲氰菊酯和生石灰清塘,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和增氧颗粒等改善底质。
池塘加水后,用糖蜜发酵液、酵母菌、腐植酸钠、磷酸二氢钾、光合芽孢乳酸杆菌等多种物质综合调节水质,为放苗时创造适宜的养殖水质。
在池塘周边可以少量栽种水生植物,以利于遮阳和改善水质。
水产植物品种可选择茭白、空心菜、莲藕、水葫芦、凤眼莲等。
二、苗种培育1.水花放养清明后气温回升,泥鳅开始繁殖,5月初放养泥鳅水花。
见表1。
表1泥鳅水花放养和收获情况时间(月.日)5.2放养规格水花池塘面积(亩)5亩放养量(万尾)70总放养量(万尾)350成活率(%)30出塘小苗数量(万尾)105水花入池前施用氨基酸肥和光合细菌培育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泥鳅苗入池后便可摄食充足、适口的天然饵料。
水花经过10~15天培育,长到规格3~4厘米的小苗,此间不投喂任何食物,只吃原先培养的浮游生物。
2.小苗分塘养殖规格3~4厘米的小苗个体明显比水花大,此时食性也已改变,为适应小苗的生长,开始分塘养殖。
养殖户也可直接购入3~4厘米的小苗。
见表2。
表2小苗放养和收获情况时间(月.日)5.14放养规格(厘米)3~4池塘面积(亩)5亩放养量(万尾)5成活率(%)80出塘数量(万尾)20三、商品泥鳅养殖管理小苗经过10多天培育,长到规格5厘米左右开始捕捞,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苗种移入经消毒过的池塘进行商品鳅养殖(苗种放养情况见表3)。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虾类78-海上山东(精)

贝类(五)紫贝
台湾名
紫贝
成贝壳长:7.5cm;体重:30g
大陆名
紫蛤
俗名
西施舌、西刀舌
学名
Soletellina diphos
英文名
Purple clam
日文名
ムラサキガイ
体长
5-8cm
繁殖期
4-9月
分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台湾西南沿海
说明
台湾所产之西刀舌种类有紫贝(Sanguinolaria adamsii)及富士紫贝(Soletellina diphos)两种。这两种都属于软壳的二枚贝,体型长椭圆形,自顶壳处有两条放射带延伸至前端。壳前较圆者为“紫贝”又称“阔嘴”;较尖者为“富士紫贝”又称“尖嘴”。两种品系对盐度及度的适应能力很强,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调整栖息的深度,为一种很容温易养殖的贝类。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
贝类(六)血蚶
台湾名
血蚶
成贝壳长:4cm;体重:10g
大陆名
泥蚶、元贝
俗名
血蚶
学名
Tegillarca granosa
英文名
Blood clam
日文名
ハイガイ
体长
可达5cm
繁殖期
8-12月,10-11月最盛
分布
以嘉义东石,布袋及台南附近最多。
说明
血蚶为台湾重要高价食用贝类之一,因具有血红素而得名,一般相信吃血蚶可以补血,自古即被视为滋补佳品。台湾血蚶养殖之蚶苗来源完全依赖天然苗,由业者收购后养殖在鱼塭中,待成长至一定规格后再移至浅海养殖,此种养殖可提高蚶苗之活存率。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鱼类4-6(精)

Epinephelus bleekeri
英文名
Duskytail grouper
日文名
キテンハタ
体长
可达45cm
繁殖期
春夏季节
分布
南日本、西太平洋及印度洋。
说明
头、身及鳍为淡褐色,布满密集的深褐色斑点,头部的斑点较鳃盖上的细小。胸鳍的鳍条有小黑点,尾鳍的末端有鲜明的白边。仔鱼期成长较青斑快,但至4.5寸时,成长会产生停滞期,之后成长速度又会增快,所以蓄养至一斤,成长较青斑慢,但养至两斤重时,成长约与青斑相同。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
鱼类(六)蓝身大斑石斑
台湾名
蓝身大斑石斑
大陆名
蓝身大斑石斑鱼、黑斑石斑鱼、金钱斑
俗名
金钱斑
学名
Epinephelus tukula
英文名
Potato grouper
日文名
カスリハタ
体长
可达200c在红海、非洲东岸、澳洲、印度洋、西太平洋及台湾、澎湖沿岸。
说明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鱼类4-6
鱼类(四)棕点石斑
台湾名
棕点石斑
大陆名
棕点石斑鱼、老虎斑
俗名
老虎斑、虎斑
学名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英文名
Brown-marbled grouper
日文名
アカマダラハタ
体长
可达120cm
繁殖期
6-9月
分布
琉球群岛,太平洋中部至印度洋。台湾则分布于东部、澎湖海域。
说明
性情凶猛,尤其人工种苗生产过程中,残食相当厉害,但养成后之成鱼,生命韧性强、表皮亦具韧性,易于包装搬运。眼后方脑勺凹陷为其特征。肉质鲜美,价格高于青斑,极具市场发展潜力。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鱼类79(精)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鱼类7-9
鱼类(七)豹纹豹鲙
说明价值。
我国民间及水产试验所以及日本栽培渔业协会皆已繁殖成功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
鱼类(八)鳘鱼
台湾名鳘鱼
大陆名驼背鲈、老鼠斑
俗名老鼠斑、驼背鲈、酒瓮鲙
学名Cromileptes altivelis
英文名Humpback grouper
日文名廿歹廿八夕
体长可达70cm
成鱼体长:31cm;体重:610g
繁殖期3-7月
分布仅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
台湾主要产于澎湖
及南部海域,数量甚少。
为目前价位最高之石斑鱼类,体型及体色优美,稚鱼做为观赏鱼亦受市场青睐,唯成长速度慢,自鱼卵孵化至说明
上市体型约需两年时间,是技术性较高之养殖鱼种。
台湾名无齿鲹
大陆名黄鹂无齿鲹
黄金鲹、黄瓜
Gn atha nodon speciosus 英文名Golde n trevally
体长可达120cm
繁殖期5-10 月
分布
日本本州岛岛近矶以南、琉球群岛、印度洋、太平洋及东南亚海域。
说明
成鱼体长:26cm;体重:240g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
鱼类(九)无齿鲹
可做为食用鱼兼观赏鱼,稚鱼期体色呈现亮丽之金黄色,颇受观赏鱼玩家之喜爱,但随成长体色渐暗,成鱼则不见观赏价值,体侧有10-12条横带。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58-59(精)

鱼类(五十九)锦鲤
台湾名
锦鲤
成鱼体长:55cm
大陆名
錦鯉、彩鯉
俗名
锦鲤、鲤鱼、鮘仔
学名
Cyprinus carpio koi
英文名
Colored carp
日文名
ニシキゴイ
体长
可达100cm,一般在40-60cm
繁殖期
8-9月
分布
养殖鱼种,原产于中国大陆,后经朝鲜再传入日本,台湾最早是由日本引进。
说明
锦鲤生性合群温驯易与人亲近,具宠物特质,深受赏鱼者喜爱。原始品种为红鲤,依据红、白、黑、黄、橙、金、银、蓝、紫等色彩所构成的斑纹及鳞片的分布情况分为数品系。色泽多而鲜艳,不仅华丽、巨大、特色各异,每尾花纹皆不相同,加上其寿命可达数十年,被视为吉祥长寿的宠物,故得“观赏鱼之王”、“游动的宝石”及“活宝石”之名。台湾随着生活质量之提高,饲养锦鲤已普及,且育种技术亦有重大突破,规模及饲养水平媲美日本。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58-59
鱼类(五十八)鲤鱼
台湾名
鲤鱼
成鱼体长:45cm;体重:1800g
大陆名
鲤鱼
俗名
鮘仔鱼
学名
Cyprinus carpio carpio
英文名
Co长
可达120cm
繁殖期
1-6月
分布
台湾河川、水库及湖沼等水域。
说明
1961年前后,鲤鱼是台湾最主要的淡水食用鱼,鲤鱼对环境适应力强、繁殖力极大,1公斤左右的母鱼,可产卵千万粒以上,目前均以池塘养殖为主。
最新整理台湾原生种淡水鱼.ppt

何氏棘[魚八]【鯁仔、留仔】
短吻鐮柄魚【車栓仔、短吻棒花魚】
石鮒、牛屎鯽仔、紅目鮘仔】
台 灣 鯽 魚—非保育
其
它
台灣鮭魚【台灣鱒、梨山鱒、次高山鱒】
高身鯝魚【高身鏟頜魚、苦花、霞免、免仔】
台東間爬岩鰍【石貼仔】
鱸鰻【盧鰻、花鰻、烏耳鰻】
蓋班鬥魚【三班、台灣鬥魚】
台灣石斑 [魚賓]【石斑】
台灣馬口魚【山漣仔、一枝花】
粗首鱲【溪哥、闊嘴郎 (雄性)】
何氏棘 [魚八] 【鯁仔、留仔】
短吻鐮柄魚【車栓仔、短吻棒花魚】
菊池氏細鯽【Medaka (台東) 】
革條副鱊【台灣石鮒、牛屎鯽仔、紅目鮘仔】
台灣外來魚種
1.吳郭魚(俗稱台灣鯛) 2.虎魚 3.馬拉麗體魚(俗稱珍珠石斑) 3.泰國鯉魚 4.玻璃魚 5.原產中南美的紅魔鬼魚族群
台灣原生種—淡水魚-1
台灣淡水魚保育篇種類
台 灣 鮭 魚【台灣鱒、梨山鱒、次高山鱒】
高 身 鯝 魚【高身鏟頜魚、霞免、免仔】
台東間 爬岩鰍【石貼仔】
鱸
鰻【盧鰻、花鰻、烏耳鰻】
蓋 班 鬥 魚【三班、台灣鬥魚】
台灣石 [魚賓]【石班】
台灣 馬 口 魚【山漣仔、一枝花】
台灣淡水魚保育篇種類-2
粗 首 鱲【溪哥、苦槽仔、闊嘴郎 (雄性)】
所以請大家一起響應,不可隨意 放生(養)外來生物(魚類)。
世界超大型淡水魚-鯰魚
美國密西西比河
界 超 大 型 淡 水 魚 鱘 龍 魚
亞馬遜河的
世 界 超 大 型 淡 水 魚
—
鱘
亞 馬 遜
龍 魚
河
輕鬆一下 這是什麼的婚禮
台灣外來魚種--吳郭魚
台灣外來魚種--虎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七)豹纹豹鲙
台湾名
豹纹豹鲙成鱼体长:42cm体重:1300g大陆名
豹纹鳃棘鲈、东星
俗名
七星斑、红条、红鮡、东星
学名
Plectropomus leopardus
英文名
Leopard coralgrouper
日文名
スジアラ
体长
可达70cm
繁殖期
4-6月
分布
澎湖、琉球海域、西太平洋、澳洲。
英文名
Humpback grouper
日文名
サラサハタ
体长
可达70cm
繁殖期
3-7月
分布
仅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台湾主要产于澎湖及南部海域,数量甚少。
说明
为目前价位最高之石斑鱼类,体型及体色优美,稚鱼做为观赏鱼亦受市场青睐,唯成长速度慢,自鱼卵孵化至1斤上市体型约需两年时间,是技术性较高之养殖鱼种。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
说明
豹鲙为琉球群岛最受欢迎之石斑鱼类。在香港亦为仅次于老鼠斑及苏眉之高级鱼种,初期成长虽稍慢,但极具市场价值。我国民间及水产试验所以及日本栽培渔业协会皆已繁殖成功。
台湾水产养殖品种简介
鱼类(八)鳘鱼
台湾名
鳘鱼
成鱼体长:31cm;体重:610g
大陆名
驼背鲈、老鼠斑
俗名
老鼠斑、驼背鲈、酒瓮鲙
学名
Cromileptes altivelis
鱼类(九)无齿鲹
台湾名
无齿鲹
成鱼体长:26cm;体重:240g
大陆名
黄鹂无齿鲹
俗名
黄金鲹、黄瓜
学名
Gnathanodon speciosus
英文名
Golden trevally
日文名
コガネシマアジ
体长
可达120cm
繁殖期
5-10月
分布
日本本州岛岛近矶以南、琉球群岛、印度洋、太平洋及东南亚海域。
说明
可做为食用鱼兼观赏鱼,稚鱼期体色呈现亮丽之金黄色,颇受观赏鱼玩家之喜爱,但随成长体色渐暗,成鱼则不见观赏价值,体侧有10-12条横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