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形态学
单胞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的鉴别方法

单胞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的鉴别方法单胞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都是常见的微生物,但它们在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鉴别方法:一、形态学特征:1.单胞菌: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在1微米左右,无芽孢,无鞭毛。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2.大肠杆菌:杆状,两端钝圆,通常周生鞭毛。
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3.乳酸杆菌:杆状或球状,通常无鞭毛,少数有鞭毛。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4.梭状芽孢杆菌:杆状,两端膨大,有鞭毛。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二、培养特性:1.单胞菌:需氧或兼性厌氧,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有些种类可以产生色素。
2.大肠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形成黑色菌落。
3.乳酸杆菌:厌氧或兼性厌氧,在乳酸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发酵多种糖类产生乳酸。
4.梭状芽孢杆菌:厌氧或兼性厌氧,在缺氧条件下可形成芽孢。
在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可形成双层溶血环。
三、生化特性:1.单胞菌:通常不发酵糖类,少数种类可发酵葡萄糖。
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通常阳性。
2.大肠杆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甲基红和V-P试验均呈阳性;乳糖发酵试验通常为阴性(病原性大肠杆菌除外)。
3.乳酸杆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4.梭状芽孢杆菌:可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有些种类可产生外毒素。
四、抗原和血清学鉴定:通过细菌的抗原检测和血清学鉴定是鉴别细菌种类的最准确的方法。
例如通过抗O抗原和荚膜抗原的检测可以确定链球菌的种类;通过鞭毛抗原的检测可以确定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抗原血清学鉴定等方法综合应用可以对单胞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进行准确的鉴别。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一类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生物体,具有非常小的体积和简单的细胞结构。
了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其生理生态特征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结构,以加深对细菌微观世界的认识。
一、形态特征细菌的形态主要包括球菌状、棒状和螺旋状三种基本形态。
1. 球菌状:球菌是一种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的细菌。
其特点是细胞直径相对较小,一般在0.5至2微米之间,且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可出现单个球菌、成对球菌、链球菌等不同排列方式。
球菌状细菌常见的代表有肺炎球菌、链球菌等。
2. 棒状:棒状细菌,即杆菌,是一类呈长棍形或短棒形的细菌。
其细胞长度相对较长,直径较小,一般在0.5至1微米之间。
棒状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可形成散生杆菌、链状杆菌或其他不同排列方式。
常见的棒状细菌有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
3. 螺旋状:螺旋状细菌,顾名思义,呈螺旋形状。
其特点是细胞体细长且呈螺旋状,直径相对较小,一般在0.2至2微米之间。
螺旋状细菌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可分为单螺旋、双螺旋、多螺旋等多种类型。
典型螺旋状细菌有梅毒螺旋体、弯曲菌等。
以上是细菌最基本的形态特征,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这也为研究细菌的种类和属性提供了基础。
二、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等组成。
1. 细胞壁:细菌的细胞壁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是细菌独有的结构。
细胞壁主要由多糖、多肽等物质构成,可分为厚壁细菌和薄壁细菌两类。
细胞壁对于细菌的形态保持、抗外界环境压力和免疫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2. 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位于细胞质膜的内侧,是控制物质进出和细胞呼吸代谢的关键结构。
细菌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与能量代谢、细胞分裂等过程密切相关。
3. 质粒:质粒是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质粒可携带一些非必需基因,如耐药性基因、毒力基因等,对细菌的适应性和传播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细菌的基本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将生物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细菌形态。
由于细菌的形态多变、繁多,这种常见的细菌的形态也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细菌的基本形态,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首先,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四种:球形、棒状、螺旋形和杆状。
球形细菌是最常见的细菌形态,它们的体积基本上都在0.3到3.0微米之间。
圆形细菌含有次要细胞膜结构,即由外膜(或外殖膜)、内膜(或内殖膜)和中间膜(或胞质下层膜)组成。
其他器官也可以在外膜周围形成,如染色体、操纵鞭毛、多核子体等。
棒状细菌长度介于0.3-3微米,类似棒形,其含有一个微小的头部和一个贴近尾部的细胞膜,有时还有一个中间膜。
它们也可以拥有一系列的操纵鞭毛,但是没有微管体或多核体。
螺旋状细菌的长度介于0.4-20微米之间,具有旋转形状,是螺旋状的单细胞生物。
它们也有外膜和内膜,有时也有中间膜,头部有染色体。
它们的操纵鞭毛结构分布于细胞膜中,有一个管状结构,呈特殊的“鞭子”形状。
杆状细菌长度介于1-15微米,有时会有短棒状或短螺旋状。
它们含有外膜和内膜,能在细胞外分泌杆状结构,即操纵鞭毛细胞壁,可被称为鞭毛或细菌针芒。
从细菌的形态来看,这些基本细菌形态共有以下共同特点:细菌的形态虽然不一,但基本上都是单细胞生物;每一种形态都有其特有的细胞壁,细胞质和操纵鞭毛组织;每一种形态都有其特有的细胞膜,内膜和中间膜;每种形态都有染色体和多核体(有时),这些结构上的差异表明细菌的特征。
总之,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形、棒状、螺旋形和杆状,它们的形态有别于其他微生物,并且具有各自的特点。
此外,它们的形态特征还可以用来观察细菌的物种类型,以便实施法医检验或进行病源控制,因此细菌的形态分析对医学、农学和食品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菌形态学观察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2.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3. 熟悉细菌染色及观察技巧;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训内容1. 细菌染色与制片;2. 细菌形态观察;3. 细菌染色及形态学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培养物、香柏油、乙醇乙醚或二甲苯、擦镜纸、石炭酸复红染色液、革兰氏染色液、荚膜染色液、鞭毛染色液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擦镜纸、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染色与制片(1)涂片:取少量细菌培养物,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均匀涂抹;(2)干燥:将涂有细菌的培养玻片置于空气中自然干燥;(3)固定:用火焰将玻片边缘烧灼,使细菌固定;(4)染色: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染色液,如革兰氏染色液,进行染色;(5)水洗:用蒸馏水冲洗玻片,去除多余染色液;(6)干燥:用酒精灯将玻片边缘烧灼,使染色液固定。
2. 细菌形态观察(1)油镜使用:将香柏油滴于载玻片上,将玻片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油镜观察;(2)观察细菌形态:仔细观察细菌的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特征;(3)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到的细菌特征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 细菌染色及形态学分析(1)根据染色结果,判断细菌的革兰氏分类;(2)分析细菌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等;(3)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形态:通过油镜观察,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2. 细菌染色: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部分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部分为革兰氏阴性菌;3. 细菌特殊结构:观察到部分细菌具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六、实验总结本次细菌形态学观察实训,让我对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熟悉了细菌染色及观察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并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这次实训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体内等。
细菌具有各种形态和结构,这些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适应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特征。
一、形态特征细菌的形态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球形、杆状、弯曲的弧杆菌和螺旋形菌。
1. 球形菌(cocci):球形菌有三种常见的形态,分别是球形(coccus)、链状球菌(streptococcus)和成堆球菌(staphylococcus)。
球形细菌通常直径在1-5微米之间。
2. 杆状菌(bacilli):杆状菌较长且细长,形状类似于细胞的杆状结构。
杆菌长约1-10微米,宽约0.5-2微米。
3. 弯曲的弧杆菌(vibrios):弯曲的弧杆菌的形态介于球形菌和螺旋形菌之间,较长且呈弯曲状。
4. 螺旋形菌(spirilla):螺旋形菌是一类细菌,其细胞呈螺旋形状,如螺旋线状、螺旋弯曲状等。
螺旋菌通常长约5-200微米。
二、结构特征细菌的结构可以分为细胞壁、细胞膜、质粒和鞭毛等部分。
1.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外层,具有维持细胞形态、抵抗环境应激和药物攻击等重要功能。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多肽组成。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染色特性,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有多肽层,染色时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较薄,只有肽聚糖层,染色时呈红色。
2.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是细菌细胞的另一层保护膜。
细菌细胞膜由脂质双层构成,其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蛋白质,如传输蛋白和受体等。
3.质粒:质粒是细菌细胞内存在的一种环状DNA分子,与细菌细胞染色体分开存在。
质粒中携带了一些细菌的遗传信息,如抗药性基因等。
质粒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传递给其他细菌,从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等。
4.鞭毛:鞭毛是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细长的纤毛结构,可以通过收缩和运动来推动细菌细胞的游动。
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报告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我们进行了一项细菌形态检查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希望能对细菌的形态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和结构等;2. 掌握细菌形态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分析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环境适应和病原性方面的差异。
实验方法:1. 样本收集: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细菌样本,包括土壤、水体和人体等;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细菌样本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单一细菌种类的纯培养物;3. 镜检观察:将纯培养物取一滴放在玻璃片上,加一滴透明油滴于其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4. 形态测量:通过显微镜观察,测量细菌的长度、宽度和形状等参数;5.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形态特征,将其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不同形态类型。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菌。
其中,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在0.5-2微米之间;杆菌呈长条状,长度在1-10微米之间;螺旋菌呈螺旋状,长度和宽度均在2-20微米之间。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如分枝杆菌和链球菌等。
讨论:细菌的形态特征与其在环境适应和病原性方面密切相关。
球菌通常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和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链球菌则常常是人体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其球状结构有助于其在宿主细胞表面附着和侵袭。
杆菌则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和生长速度,常见于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中。
螺旋菌则多分布于水体中,其螺旋形状有助于其在水中的游动。
细菌的形态特征还与其生长环境和营养需求密切相关。
例如,分枝杆菌的分枝结构有助于其吸收营养和释放代谢产物,使其能够在养分较为匮乏的环境中生存。
此外,细菌的形态特征还可用于分类和鉴定。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其属于哪一类细菌,进而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鉴定。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是指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大小来进
行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
1.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和结构。
通过放大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细胞壁结构等
来进行分类和鉴定。
2. 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折射率染色、吉
姆萨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显示出
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定。
3. 形态培养特性,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观察细菌在
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变化,如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等。
4. 生化反应,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生化试剂的反应,如碘试验、氧化酶试验等,来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序列分析等技术,通过对细菌
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综上所述,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法、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和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

---------------------------------------------------------------最新资料推荐------------------------------------------------------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可以为后续的进一步检验提供参考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细菌形态学检查迅速了解标本中有无细菌及菌量的大致情况;对少数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细菌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
临床标本的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染色标本和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一、显微镜细菌体积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观察。
细菌的一般形态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而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1.普通光学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以可见光作为光源,波长 0.4~0.7m,最大分辨率 0.2m,约为波长的一半。
人肉眼能分辨的最小距离是 0.2mm,因此用油镜放大 1000 倍,0.2m 的微粒即被放大到肉眼可见的 0.2mm。
一般细菌都大于 0.m,故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上装暗视野聚光器,使照明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只允许被标本反射和衍射的光线进入物镜,背景视野变暗,菌体发亮。
观察时黑暗的背景中可见到发亮的菌体,明暗反差提高了观察效1 / 3果,常用于不染色标本的动力及运动状况检查。
3.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高压汞灯作为光源,能发出280~600nm波长的光线,主要在 365~435nm 之间。
根据使用荧光素的不同选择不同波长的光线作为激发光。
因其波长比可见光短,故分辨率高于普通光学显微镜。
细菌预先经相应的荧光素处理,然后置荧光显微镜下激发荧光,在暗色背景中可见到发荧光的菌体。
用于观察细菌的结构及鉴别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壁主要功能
①
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②
③ ④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完成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决病性有关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1)形态:多形态性 (2)培养:须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
基中生长,多呈油煎蛋状菌落
(3)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
原球体:革兰阴性菌
(4)
(5)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无效
白喉棒状杆菌中介体 透射电镜图×130 000
3 细胞质
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含有以下颗粒: 核糖体(ribosome):合成蛋白质的 场所
⑴
胞浆颗粒(cytoplasmic granules):储藏营 养。异染颗粒:染成与细菌其他部分 不同的颜色,如:白喉杆菌--鉴别
⑵ ⑶
质粒(plasmid):
医学微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绪
论
一 微生物定义 二 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1.非细胞型微生物 三大类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概念及发展简史
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从宏观上看,自然界中物质循环依赖微生物的存在 来运行,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作用,物质 循环则不能进行,人类将无法生存。 在农业方面 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氮、生产菌肥、微生物灭虫等 在医药工业方面; 在工业生产方面: 在环境治理方面: 遗传工程方面的应用: (二)从微观上看,栖息在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宿主之间构 成微生态关系
定义:为附着在某些菌体上的细长 而 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种类:单毛菌:如霍乱弧菌 双毛菌:如空肠弯曲菌 丛毛菌:如铜绿假单胞菌 周毛菌:如伤寒沙门菌 化学成分:蛋白质 性质:是运动器官
电镜下:基础小体 钩状体 丝状体
鞭毛的功能: ① 鉴别细菌:鞭毛(动力)的 有 无、数目、位置、排列、抗 原 性
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及意义的比较 细胞壁 结构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强度 较坚硬 较疏松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1~2层 肽聚糖含量 50~80% 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五肽交联桥 有(三维结构) 无(二维结构) 革兰染色 阳性(紫色) 阴性(红色) 青霉素和溶菌酶 敏感 不敏感
质粒: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双股环状DNA 携带某些遗传信息,控制某些遗传性状 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 耐药性质粒 F质粒(fertility plasmid) : 致育性质粒 Vi质粒 (virulence plasmid): 毒力质粒
4 核质(nuclear material) 细菌为原核细胞,无核膜、核 仁、核基质、有丝分裂器,故称 为核质或拟核。 为双股环状DNA,还有少量RNA、 RNA聚合酶、蛋白质 是遗传物质,有染色体功能, 控制各种遗传性状
常规细菌培养阴性
(6)
细菌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能力
2 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 半渗透性的生物膜 脂类双层,镶有蛋白质
功能:渗透和运输、生物合成 (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等)、呼 吸作用、参与细菌分裂。另外,细胞 膜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 的供能部位。
中介体(mesosome): 细胞膜向细胞浆内凹陷,折 叠形成的囊状物。 G+多见,其功能类似真核细 胞线粒体,故有拟线粒体之称。 参与细菌的分裂(细菌分裂 时一分为二) 加强了细胞呼吸(扩大了细 胞膜的表面积)
◇磷壁酸(techoic acid)
革兰阳性菌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 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 成的多聚物。 作用: (1)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有保存和 输送镁离子的作用; (2)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受体; (3)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4)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分型。
◇外膜 G-细菌在肽聚糖层外面还有三层结构
㈡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capsule):
定义:某些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 质,称为荚膜。 形成条件:动物体内、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内 化学成分:多糖 分类:荚膜、微荚膜、粘液层----糖被 功能:鉴别细菌、分型依据(因有抗原性)
致病性有关(抵抗吞噬、消化等)
2. 鞭毛(flagellum)
2.结果:
革兰阳性(G+)菌呈蓝紫色 革兰阴性(G-)菌呈红色 3.原理: (1) 等电点: G+ 等电点低,带负电 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结合牢固 (2)细胞壁结构:成分、肽聚糖层数 等 4.革兰染色的临床意义: (1)对细菌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2)指导临床选择药物 (3)研究细菌与致病性的关系
细菌芽胞形状、大小和位置
㈢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1.显微镜放大法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等 2. 染色法 单染法 革兰染色法 复染法 抗酸染色法 特殊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 1.步骤: (1)细菌涂片、干燥、经火焰固定 (2)结晶紫染色l min,水洗 (3)加碘液媒染 l min,水洗 (4) 加 95%乙醇脱色 30sec-l min, 水洗 (5)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l min ,水洗吸干后镜检
3.菌毛(fimbria or pili)
定义:某些细菌表面遍布着比鞭毛 纤细、短而直的丝状物。只 有在电镜下才能观察。 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菌毛的种类与作用: ① 普通菌毛:数量多,粘附于受体 上---致病性 ② 性菌毛:少,雄性菌 ( F+),雌性 菌(F-)---接合;噬菌体吸附受体
4.芽胞(endospore or spore): 定义: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 在菌体内形成的多层膜状结构的圆形或卵圆形 小体。 形成条件:缺乏营养物质,有害代谢产物堆 积 性质:是休眠状态,不是繁殖方式 种类: 功能: ① 鉴别细菌:大小、形状、菌体内的位置 ② 对细菌起保护作用:多层膜包绕,通透性 降低 ③ 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抵抗力强
脂蛋白: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 外膜 脂质双层 类脂A 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无特异性 脂多糖 核心多糖 有属或组的特异性 寡糖重复单位 由3-5个单糖组成, 有种或型的特异性
脂质双层 是G-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占细胞壁干 重的80% ,结构类似细胞膜,为液态的脂质双层, 又称外膜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即G-菌的内毒素(endotoxin) 功能: (1)G-的主要致病物质; (2)所带的负电荷可吸附钙、镁离子 以提高其浓度; (3)具有抗原性; (4)是噬菌体吸附的受体; (5)选择性屏障功能。
四 今后努力的方向
发现新病原、阐明致病机制
研制新疫苗、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
发生 研究快速、准确、特异的诊断方法 研制有效的治疗药物等
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 是人类在 探讨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流 行规律和防治措施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科学,在医学实 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的特点是:易懂但 易混;内容多、零散而难记。
第一篇
第一章
细菌学总论
细菌形态学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大小: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
(μm)为测量单位
2.基本形态:有三种:球状、杆状、 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
和螺形菌
3.染色性: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㈠ 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1 细胞壁 ◇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 细菌细胞壁所特有成分. 由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交联桥3部分 组成(G-菌肽聚糖无交联桥)各种细菌肽 聚糖骨架均相同,但四肽侧链的组成极其 联结方式随菌种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