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复习提纲.doc
生物:第五单元第四章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
一、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⑴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⑵动物促进物质循环⑶动物能帮助传粉或传种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就,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动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十分广泛,例如:为人类提供必须的食物和药材,为生产活动提供某些生产原料,一些美丽可爱的小动物还可以供认观赏。
动物摄入有机物,经过体内的分解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水、无机物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能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研究,模仿省得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二、动物与人生活关系⑴与人的关系食用、观赏、药材、衣服等⑵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好处。
(要求掌握)要会举例会区分: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的好处: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仿生举例: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人脑与智能机器人鱼—潜水艇鸟—飞机青蛙—电子蛙眼响尾蛇—响尾蛇导弹飞鱼—飞鱼导弹萤火虫—冷光灯乌龟的背甲—悉尼歌剧院啄木鸟—防震冒苍蝇—复眼照相机蝴蝶—迷彩服甲虫—二元化武器蜻蜓—直升机蜜蜂—鹞式战斗机跳蚤—偏正光导航仪第四章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P55-65)1、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和真菌生长的营养物质。
医学系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蛋白质化学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一、选择题A型题1.单纯蛋白质不含A CB HC ND OE S2.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是A CB HC ND OE P 3.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碱性氨基酸?A.亮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谷氨酸E.脯氨酸4.各种蛋白质氮含量很接近,平均为A 6.25% B9% C16% D25% E36%5.选出亚氨基酸A精氨酸 B 脯氨酸C色氨酸D丝氨酸E组氨酸6.不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是A 半胱氨酸B 苯丙氨酸C谷氨酰胺D脯氨酸E羟赖氨酸7 .下列氨基酸除哪种以外属于同一类氨基酸A丙氨酸B谷氨酸C甲硫氨酸D牛磺酸E天冬氨酸8.根据元素组成的区别,从下列氨基酸中排除一种A胱氨酸 B 精氨酸C脯氨酸D色氨酸E缬氨酸9.关于氨基酸的错误叙述是A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两个氨基B赖氨酸和精氨酸是碱性氨基酸C 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苯环D 酪氨酸和丝氨酸含羟基E亮氨酸和缬氨酸是支链氨基酸10.等电点最高的是A 谷氨酸B精氨酸C亮氨酸D色氨酸 E 组氨酸11.在生理条件下,带负电荷最多的是A 甘氨酸B谷氨酸C赖氨酸D亮氨酸 E 色氨酸12.两种蛋白质A和B,现经分析确知A的等电点比B高,所以下面一种氨基酸在A的含量可能比在B多,它是A苯丙氨酸 B 谷氨酸C甲硫氨酸D赖氨酸E天冬氨酸13.在蛋白质分子内的一个氨基酸最多形成几个肽键A 1B 2C 3D 4E 514.在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参与形成主链的原子的正确排列是A -C-N-Cα-B -Cα-C-N-C -Cα-N-C-D –N-C-Cα-E –N-Cα-C-15.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肽类抗氧化剂是A催产素 B 谷胱甘肽 C 脑啡肽D内啡肽 E 血管紧张素Ⅱ16.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A.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B.某一氨基酸的γ-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C.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D.肽键无双键性质E.以上均不是17.维持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A.盐键B.二硫键C.疏水键D.肽键E.氢键18.维持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A.肽键B.离子键C.氢键D.二硫键E.疏水键19.有关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般为左手螺旋B.螺距为5.4nmC.每圈包含10个氨基酸残基D.稳定键为二硫键E.氨基酸侧链的形状大小及所带电荷可影响α螺旋的形成20.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这种结构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持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21.蛋白质分子的元素组成特点是A.含大量的碳B.含大量的糖C.含少量的硫D.含少量的铜E.含氮量约16%22.一血清标本的含氮量为5g/L,则该标本的蛋白质浓度是A.15g/L B.20g/L C.31/L D.45g/L E.55g/L23.从组织提取液沉淀活性蛋白而又不使之变性的方法是加入A.高浓度HCl B.硫酸铵C.三氯醋酸D.氯化汞E.钨酸24.下列哪种氨基酸是酸性氨基酸?A.天冬氨酸B.丙氨酸C.脯氨酸D.精氨酸E.甘氨酸25.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A.丝氨酸B.苏氨酸C.酪氨酸D.谷氨酸E.赖氨酸26.在pH6.0的缓冲液中电泳,哪种氨基酸基本不移动?A.丙氨酸B.精氨酸C.谷氨酸D.赖氨酸E.天冬氨酸27.构成蛋白质的标准氨基酸有多少种?A.8种B.15种C.20种D.25种E.30种28.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A.除甘氨酸外,氨基酸的α碳原子均非手性碳原子B.除甘氨酸外,均为L-构型C.只含α羧基和α氨基D.均为极性侧链E.有些没有遗传密码29.蛋白质分子中两个半胱氨酸残基间可形成A.肽键B.盐键C.二硫键D.疏水键E.氢键30.将蛋白质溶液的pH值调节到其等电点时A.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不变B.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增加C.可使蛋白质稳定性增加D.可使蛋白质稳定性降低,易沉淀析出E.对蛋白质表面水化膜无影响31.等电点分别是4.9和6.8的两种不同蛋白质混合液,在哪种pH条件下电泳分离效果最好?A.PH 3.5 B.pH 4.9 C.pH 5.9 D.pH 6.5 E.pH 8.632.蛋白质变性是由于A.蛋白质空间构象破坏B.蛋白质水解C.肽键断裂D.氨基酸组成改变E.氨基酸排列顺序改变33.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A.黏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D.生活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沉淀34.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A.中和电荷B.去掉水化膜C.蛋白质变性D.中和电荷和去掉水化膜E.蛋白质凝固35.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A.8B.>8 C.<8D.≤8E.≥836. 疯牛病的致病物质是A. α-螺旋朊蛋白B. β-折叠朊蛋白C. 变性的朊蛋白D. β-转角朊蛋白E. 以上都不是37. 蛋白质分子的肽键是A. 由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脱水而形成的B. 由谷氨酸的γ-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而形成的C. 由赖氨酸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脱水而形成的D. 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E. 以上都不是38.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A. 氨基酸种类的数量B. 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C. 多肽链的形状和大小D. 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E. 分子中的共价键39. 含有Ala,Asp,Lys,Cys的混合液,其pI依次分别为6.0,2.77,9.74,5.07,在pH=9的环境中电泳分离这四种氨基酸,自正极开始,电泳区带的顺序是A. Ala,Cys,Lys,AspB. Asp,Cys,Ala,LysC.Asp,Ala,Lys,CysD. Cys,Lys,Ala,AspE. Lys,Ala,Cys,Asp41.Hb的氧解离曲线是S形的原因是A. Hb含有Fe2+B. Hb含有四条肽链C. Hb属于变构蛋白D. Hb存在于红细胞内E. 由于存在有2,3-BPG42.对于稳定蛋白质构象通常不起作用的化学键A. 盐键B. 氢键C. 脂键D. 疏水键E. 范德华力43.稳定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化学键是A. 肽链B. 氢键C. 盐键D. 二硫键E. 疏水作用44.关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局部或某一段肽链有规则的重复构象B. 二级结构仅指主链的空间构象C. 多肽链主键构象由每个肽键的两个二面角所确定D. 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的位置E. 无规卷曲也属二级结构范围45.以下哪种氨基酸是含硫的氨基酸A. 谷氨酸B. 赖氨酸C. 苏氨酸D. 甲硫氨酸E. 酪氨酸46. 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这种结构B. 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C. 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电次级键维系的D. 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E. 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47.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属于蛋白质的A. 一级结构B. 二级结构C. 三级结构D. 四级结构E. 模体结构48.蛋白质的等电点是A. 蛋白质溶液为7时溶液的pHB. 蛋白质溶液为7.4时溶液的pHC. 蛋白质分子呈现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D. 蛋白质分子呈现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E. 蛋白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49.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A. 10种B. 15种C. 20种D. 25种E. 30种50.经测定,一份血清标本的含氮量为10g/L,那么,蛋白质的浓度是A. 52.5g/LB. 57.5 g/LC. 62.5 g/LD. 67.5 g/LE. 72.5 g/L51.下列描述血红蛋白的概念,正确的是A. 血红蛋白含有铁卟啉的单亚基球蛋白B. 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为S形C. 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可与1个氧分子可逆结合D. 血红蛋白不属于变构蛋白E. 血红蛋白的功能与肌红蛋白相同52.镰状细胞贫血患者Hb分子中氨基酸替换及位置是A. α链第六位Glu-ValB. α链第六位Val-GluC. β链第六位Glu-ValD. β链第六位V al-GluE. 以上都不是53.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A.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B. 无机盐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C. 破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E. 破坏水化膜,中和电荷5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变性的蛋白质一定沉淀B. 沉淀的蛋白质一定变性C. 沉淀的蛋白质就不再有生物学活性D. 沉淀的蛋白质可溶于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E. 盐析法使蛋白质变性55.蛋白质变性不包括A. 蛋白质空间构象破坏B. 蛋白质亚基的解聚C. 蛋白质的水解D.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E. 辅基的脱落56.不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是A. 重金属B. 强酸,强碱C. 加热,振荡D. 有机溶液E. 盐析57.关于谷胱甘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体内重要的氧化剂B. 含有胱氨酸C. 其中的谷氨酸α-羧基是游离的D. C端羧基是主要的功能基团E. 所含的肽键均为α-肽键58.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取决于A. 分子中的氢键B. 分子中的盐键C. 分子中疏水键D. 氨基酸的组成及排列顺序E. 氨基酸残基的性质59.某一蛋白质分子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这个蛋白质的A. 功能不一定改变B. 功能一定改变C. 二级结构一定改变D. 二级结构一定不变E. 三级结构一定改变60.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属于生物活性肽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血管紧张素C. 催产素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 血红素61.胰岛素分子A链与B链的交联是靠A. 盐键B. 疏水键C. 二硫键D. 氢键E. 范德华力62.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是A. 260nmB. 280nmC. 340nmD. 450nmE. 560nm63.关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局部主链的构象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氨基酸侧链的空间布局D.亚氨基酸相对的空间布局E.每个原子的相对空间布局64.不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是A. α螺旋B. β折叠C. β转角D.无规则卷曲E.右手双螺旋65.蛋白质二级结构中通常不存在的构象A. α螺旋B. β折叠C. α转角D.无规则卷曲E. β转角66.关于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特点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呈左手螺旋B.靠盐键维持稳定C.氨基酸R基伸向外面D.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E.每个螺旋含5.4个氨基酸残基67.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特点是A.为左手螺旋B.结构中含有脯氨酸C.靠氢键维持的紧密结构D.氨基酸侧链伸向螺旋内部E.每个螺旋含3个氨基酸残基68.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空间布局属于蛋白质的A.基序B.一级结构C.二级结构D.三级结构E.四级结构69.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A.氢键B.二硫键C.离子键D.范德华力E.疏水作用70.在蛋白质三级结构中,趋向于避开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是A.谷氨酸B.精氨酸C.赖氨酸D.亮氨酸E.丝氨酸71.在但比啊之的三级结构中,主要位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是A.谷氨酸B.酪氨酸C.丝氨酸D.缬氨酸E.天冬酰胺72.关于蛋白质结构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α螺旋属于二级结构B.三级结构属于空间结构C.各种蛋白质都具有一~四级机构D.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E.无规则卷曲是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73.氧在血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溶解氧B.水合氧C.碳酸氢根D.氧合血红蛋白E.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4.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通常不包括A.氢键 B.盐键 C.酯键 D.范德华力 E.疏水作用75.下列试剂中,常用语还原二硫键的是A.尿素B.酚试剂C.双缩脲D.茚三酮E.巯基乙醇76.一分子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Fe2+的个数A.1B.2C.3D.4E.577.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呈S形的原因是A.Hb含有Fe2+B. Hb含有四条肽链C.Hb属于变构蛋白 E.存在有2,3-二磷酸甘油酸78.两种蛋白质A和B,现经分析确知A的等电点比B的高,所以A含下面一种氨基酸比B多A.蛋氨酸B.谷氨酸C.赖氨酸D.苯丙氨酸E.天冬氨酸79.蛋白质溶液的主要稳定因素是A.蛋白质溶液的黏度高B.蛋白质分子的疏水作用C.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D.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E.蛋白质分子表面有水化膜和同性电荷80.蛋白质变性是由于A.肽键断裂B.蛋白质水解C.氨基酸序列改变D.蛋白质构象破坏E.蛋白质组成改变81.蛋白质变性是不应出现的变化是A.溶解度降低B.天然构象破坏C.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D.分子中个别肽键被破坏E.分子中各种次级键被破坏81.关于蛋白质变性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球蛋白变性后水溶性降低B.蛋白质变性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C.蛋白质变性时一级结构不受影响D.蛋白质变性时生物活性降低或丧失E.去除变性因素后,所有变性蛋白质都可以复性82.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点是A.活性丧失B.分子量降低C.溶解度增大D.共价键结构破坏E.不易被蛋白酶降解83.蛋白质盐析的原理是A.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B.使蛋白质的等电点发生变化C.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空间结构E.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破坏水其化膜84.向血清中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硫酸铵,可以析出的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球蛋白D.球蛋白原E.白蛋白和球蛋白85.某蛋白质的PI=8,在PI=6的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A.不确定B.没有泳动C.向负极泳动D.向正极泳动E.向正负极扩散86.有一种蛋白质溶液,所含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是4.6、5.0、5.3、6.7、7.3。
流体力学与传热复习提纲

流体力学与传热复习提纲第一章 流体流动1) 压强的表示方法绝对压:以绝对真空为基准的真实压强值表压:以大气压为基准的相对压强值表绝=p p p a +如果绝对压小于表压,此时表压称为真空度。
例题 当地大气压为745mmHg 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350mmHg ,则真空度为 。
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强为1360 mmHg ,则其绝对压强为 。
2) 牛顿粘度定律的表达式及适用条件dydu μτ= 适用条件:牛顿型流体 μ-流体粘度3) 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液体:温度上升,粘度下降;气体:变化趋势刚好和液体相反,温度上升,粘度增大。
4)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5)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等压面及其条件静止、连续、同种流体、同一水平面6) 连续性方程对于稳定流动的流体,通过某一截面的质量流量为一常数:如果流动过程ρ不变,则1122u A u A =如果是圆管,则121222u d u d =因此管径增大一倍,则流速成平方的降低。
7) 伯努利方程式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单位不可压缩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机械能衡算式∑-+++=+++21,222212112121f s W p u gz W p u gz ρρ 对于理想流动,阻力为0,机械能损失为0,且又没有外加功,则ρρ222212112121p u gz p u gz ++=++ )(2112z z g p p -+=ρ常数==uA m ρs物理意义:理想流体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守恒。
注意伯努利方程的几种表达形式和各物理量的单位。
例题 如题图所示虹吸装置。
忽略在管内流动损失,虹吸管出口与罐底部相平,则虹吸管出口处的流速8) 流型的判据流体有两种流型:层流,湍流。
层流:流体质点只作平行管轴的流动,质点之间无碰撞;湍流: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作主流运动外,在其它的方向上还作随机脉动,相互碰撞。
流型的判据: Re <2000,流体在管内层流,为层流区;Re >4000,流体在管内湍流,为湍流区;9) 流体在圆管内层流时的速度分布层流时流体在某一截面各点处的速度并不相等,在此截面上呈正态分布。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球体。
(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右图)找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辨别经线、 纬线)1、纬线和经线(“横纬竖经”) 长度 方向形状 纬线 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指示东西圆经线一样长指示南北 半圆2、纬度和经度范围0° 划分 度数增加方向纬度 0°—90°(低纬:0-30度;中纬:30-60度;高纬:60-90度) 赤道 北纬(N ) 往北 南纬(S ) 往南 经度0°—180°本初子午线东经(E ) 往东 西经(W )往西3、南北半球划分界限: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界限: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
4、经纬网定位5、五带”的划分(读图熟记:五带的名称、分界线,现象。
)A 50°40° 30° 40° 60° 80°由经纬网图可知:A 点的纬度40°N ;经度60°E 。
位于北半球(南、北),东半球(东、西)。
高、中、低纬度归属中纬度。
“五带”归属北温带。
地轴北极南极经线赤道(纬线)将下图中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面向地球仪,应用手向右拨动地球仪,最迟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D 点。
(三)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绕转对象 周期 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 地轴 1天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公转 太阳1年自西向东季节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于冬季)2、公转(以北半球为例,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 点位置 昼夜长短 ③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④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夜 ①秋分 9月23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②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极昼(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总结提纲星球版第四章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农业1、定义: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2、分类:通常,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部门。
3、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农业的分布1、种植业: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并且具有可供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1)从全国范围看,种植业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等地。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粮、棉、油、糖的主产区。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种植业存在明显差异:北方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甜菜等;南方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等。
(2)我国西部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水源较充足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西北地区——绿洲、平原地区(绿洲农业) 青藏高原——河谷地区(河谷农业) 2、畜牧业:(1)分类: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2)分布:②农耕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3、林业:(1)分布:交通不便的山区。
我国有东北林区(最大)、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三大林区。
(2)林业存在的问题:过度采伐,导致森林面积不断缩小(3)治理措施:①控制森林采伐量。
②加强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共创建设。
③大力发展干鲜果品、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等林业生产。
4、渔业:海洋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海域,形成了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等四大渔场;淡水渔业生产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
我国最大渔场是位于东海的舟山渔场。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因:我国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社会需求不断变化。
2、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条件: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宜粮则粮: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较好,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发展种植业; 宜渔则渔:在河湖较多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淡水渔业; 宜牧则牧: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林则林:在地势陡峭,水土易流失地区发展林业保持水土等。
(完整版)七下第四章地球和宇宙复习提纲填空式

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复习提纲 姓名:第1节 太阳和月球 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直径:140万千米外表温度:6000℃日地距离:亿千米层〔〕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太阳大气〔由内至外〕:层 〔 、 〕标志:层 〔太阳风〕活动周期:年太阳活动的影响:(1)扰乱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指南 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4)导致紫外线增强,伤害人类身体健康3.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绝对不能用 或 直接观测太 阳,否那么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4.月球是地球的____星,月球本身 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⑴月球直径约3476千米,是地球的 3/11,太阳的1/400,体积只有地球的 1/49,质量相 当于地球质量的1/81;⑵月球和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1/400。
⑶月球外表明亮的是 ,阴暗的是: ,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⑷环形山的形成原因:1. 形成2. 的爆发 ⑸月面状态:月球外表没有 ,昼夜温差达 ,听不到 ,引 力地球的 。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地球绕 的自西向东旋转运动。
⑴方向:地球的自转,从北极〔N 〕上方观察,呈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 S 〕上方观察,呈_______方向旋转;⑵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小时;⑶现象:地球自转使地球产生了 、等现象。
①形成昼夜半球的原因:地球是 ;②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叫做晨昏线,晨线是 ,昏线是2、如图,假设火柴代表观测者,思考以下问题:时间时间时间太阳位于太阳位于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观测者的观测者的面面面3、读图1和图2,答复以下问题〔1〕在图1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标出夜半球1〔2〕图1是________日的地球光照图,节气是_______,对应在图2中的位置是________〔3〕A、B、E、F四点的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4、如图3是北半球某日的日照图⑴该图是________日的地球光照图,节气是_______,这天在北极圈以内有现象。
毛概复习提纲

毛概复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是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次会议(论新阶段)报告中。
2、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的时间是(中共七大)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5、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把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及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3、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继续土地革命、党的七大、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之后4、发展的标志分别是什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年党的七大,遵义会议。
5、“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合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6“两个务必”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答: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自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举例: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
举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命命鸟》。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所以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举例:郭沫若《女神》。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是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
举例:鲁迅《野草》。
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周刊。
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如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答:(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从题材上看,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从眼光上看,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他的眼光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从小说模式上看,体现在《药》和《故乡》中“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体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复习提纲
光合作用的意义:
物质变化方面:(1)、维持大气成分的基本稳定,有利于生物生存(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基本稳定)。
(2)、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为植物本身的物质代谢提供了基础,也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来源。
能量变化方面: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所
需要的能量。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内部因素:随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进程而改变。
2、随外界环境因素而改变: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及肥料等。
呼吸作用:
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细胞呼吸(又叫呼吸作用或生物氧化)。
形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一
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
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
酵母菌、大部分高等植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和脊椎动物的肌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则产生乳酸。
1、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生成是在………………()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二、三阶段
2、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 TP最多的阶段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丙酮酸分解成CO2和氢
C、氢与氧结合成水
D、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
3、下列哪种生物或组织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
A、马铃薯块茎
B、脊椎动物骨骼肌
C、乳酸菌
D、苹果
4、生物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能产生的中间产物是……()
A、CO2
B、乳酸
C、酒精
D、丙酮酸
5、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的物质是…………()
A、[H]
B、A TP
C、CO2
D、H2O
6、由葡萄糖生成CO2,可能的生理过程是…………()
①光合作用②酵母菌无氧呼吸③有氧呼吸④乳酸菌无氧呼吸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增加CO2或N2或抽掉空气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有氧呼吸
B、抑制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
8、马拉松长跑运动中,运动员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脂肪的氧化
D、以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