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形态学检查
细菌形态学检查

每天质控与标本同步进行
染色方法 质控菌株
结果
革兰染色 抗酸染色
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 紫色
ATCC25922(大肠埃希菌)
红色
ATCC14468(耻垢分枝杆菌) ATCC25922(大肠埃希菌)
红色 蓝色
一年一次人员比对,以当次比对职称最高人员结果为参考 标准
阅片
如何阅片
✓ 标本合格与否的判定 ✓ 感染的确认(炎症细胞) ✓ 炎症性质的鉴别(单个核、分叶核或嗜酸细胞) ✓ 感染性质鉴别(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 ✓ 微生态失衡与否及程度(菌群失调) ✓ 可疑致病菌的确认(根据微生物与炎性细胞的关系)
莫拉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需结合镜下涂片及病人临床信息 判断是否为致病菌。 直接涂片镜下观察
白细胞内吞噬细菌与感染相关度高 粘液丝缠绕或包裹的细菌可能为目的菌 未发现吞噬现象可结合标本类型、质量,细菌是否有荚膜,菌群 改变或异位大量定植等分析
谢谢
脓液:同痰涂片 大便:取粘液便或血便少量均匀涂布玻片,不可过厚 无菌体液:标本足量,>1ml,离心或甩片集菌后涂片(3000r/min 15min)
标本量少,直接涂片 病灶组织或干酪块:先用组织研磨器磨碎后再涂片,大小厚度同痰涂片,
注意丝状真菌
质量控制
✓ 涂片的厚薄以镜下见到单层细胞为宜
✓ 染色结果 细胞核、浆清晰,胞内吞噬物清 楚可见
合格的片子肉眼观察痰膜呈亮蓝色,无红色斑块
镜检
抗酸菌呈红色,背景及其他菌呈蓝色
抗酸染色注意事项
染色时避免玻片上的染液干燥 直接涂抹的痰膜厚薄适宜,以透过痰膜看报纸上的5号字迹较模糊为
适宜的厚度 香柏油能溶解复红染料,使萋-尼氏染色褪色,并且容易干燥凝结,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细菌形态学检查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细菌形态学
检查中,染色方法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
容易观察和分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
1.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
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在这种染色方法中,先用紫普鲁士蓝染色,然后用碘液固定,再用酒精脱色,最后
用洋红染色。
革兰氏阳性细菌会呈紫色或蓝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
则会呈粉红色。
2. 厌氧染色法,厌氧染色法是专门用于观察厌氧菌的染色方法。
它与革兰氏染色法类似,但在脱色步骤中使用氢氟酸而不是酒精,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厌氧菌的形态特征。
3. 阳性染色法,阳性染色法用于观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形态
特征。
在这种染色方法中,通常使用甲基蓝或结晶紫等染料,可以
使细菌呈现出蓝色或紫色。
4. 阴性染色法,阴性染色法也是用于观察细菌细胞壁结构和形态特征的一种方法。
与阳性染色法不同的是,阴性染色法使用印度墨染料,可以使细菌呈现出浅红色或粉红色。
除了上述列举的染色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特殊的染色方法,如荧光染色、折射染色等,它们都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使用。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研究的细菌种类、研究的目的以及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等因素。
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报告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我们进行了一项细菌形态检查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希望能对细菌的形态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和结构等;2. 掌握细菌形态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分析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环境适应和病原性方面的差异。
实验方法:1. 样本收集: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细菌样本,包括土壤、水体和人体等;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细菌样本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单一细菌种类的纯培养物;3. 镜检观察:将纯培养物取一滴放在玻璃片上,加一滴透明油滴于其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4. 形态测量:通过显微镜观察,测量细菌的长度、宽度和形状等参数;5.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形态特征,将其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不同形态类型。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菌。
其中,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在0.5-2微米之间;杆菌呈长条状,长度在1-10微米之间;螺旋菌呈螺旋状,长度和宽度均在2-20微米之间。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如分枝杆菌和链球菌等。
讨论:细菌的形态特征与其在环境适应和病原性方面密切相关。
球菌通常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和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链球菌则常常是人体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其球状结构有助于其在宿主细胞表面附着和侵袭。
杆菌则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和生长速度,常见于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中。
螺旋菌则多分布于水体中,其螺旋形状有助于其在水中的游动。
细菌的形态特征还与其生长环境和营养需求密切相关。
例如,分枝杆菌的分枝结构有助于其吸收营养和释放代谢产物,使其能够在养分较为匮乏的环境中生存。
此外,细菌的形态特征还可用于分类和鉴定。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其属于哪一类细菌,进而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鉴定。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是指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大小来进
行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
1.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和结构。
通过放大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细胞壁结构等
来进行分类和鉴定。
2. 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折射率染色、吉
姆萨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显示出
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定。
3. 形态培养特性,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观察细菌在
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变化,如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等。
4. 生化反应,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生化试剂的反应,如碘试验、氧化酶试验等,来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序列分析等技术,通过对细菌
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综上所述,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法、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和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

---------------------------------------------------------------最新资料推荐------------------------------------------------------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可以为后续的进一步检验提供参考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细菌形态学检查迅速了解标本中有无细菌及菌量的大致情况;对少数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细菌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
临床标本的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染色标本和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一、显微镜细菌体积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观察。
细菌的一般形态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而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1.普通光学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以可见光作为光源,波长 0.4~0.7m,最大分辨率 0.2m,约为波长的一半。
人肉眼能分辨的最小距离是 0.2mm,因此用油镜放大 1000 倍,0.2m 的微粒即被放大到肉眼可见的 0.2mm。
一般细菌都大于 0.m,故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上装暗视野聚光器,使照明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只允许被标本反射和衍射的光线进入物镜,背景视野变暗,菌体发亮。
观察时黑暗的背景中可见到发亮的菌体,明暗反差提高了观察效1 / 3果,常用于不染色标本的动力及运动状况检查。
3.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高压汞灯作为光源,能发出280~600nm波长的光线,主要在 365~435nm 之间。
根据使用荧光素的不同选择不同波长的光线作为激发光。
因其波长比可见光短,故分辨率高于普通光学显微镜。
细菌预先经相应的荧光素处理,然后置荧光显微镜下激发荧光,在暗色背景中可见到发荧光的菌体。
用于观察细菌的结构及鉴别细菌。
实验一细菌形态学检查

蒸气约5 min,冷后水洗,并用脱色液脱色2 min,水 洗 碱性美蓝复染30 s,水洗,干后用油镜镜检 结果:芽胞呈红色,菌体呈蓝色
实验操作
每组一套菌种: 葡萄球菌:革兰阳性球菌 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杆菌 真菌:孢子 变形杆菌:鞭毛染色(示教) 枯草杆菌:芽胞染色(示教)
革兰染色
结语
谢谢大家!
革兰染色-基本步骤
a)初染:结晶紫 1 min; b)媒染:碘液 1 min; c)脱色:95%乙醇
至无紫色脱落为止; d)复染:石碳酸复红 30
s,自然干燥后镜检
革兰染色-结果与注意事项
结果判断: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 注意事项: 涂片不宜过厚 固定不宜过热 脱色是关键:脱色不够: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实验一细菌形态学检查
【实验目的】
1. 掌握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规则,生物安全及其它注 意事项。
2.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 3. 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4. 不染色和各种染色标本的显微镜观察。 5. 细菌特殊结构的染色与观察。
【实验内容】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基本形态观察 细菌特殊结构染色和观察
形态学检查的意义
细菌鉴定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细菌的初步分群 是决定采用何种生化反应的重要提示 初步诊断
✓ 结核涂片 ✓ 淋球菌涂片
显微镜的使用
先用低倍镜找出标本位置,再转用油镜 粗调 + 微调 香柏油的作用:玻片和空气密度不同,使部分光线经
空气折射后不能进入透镜,而香柏油的折光率与玻璃 相近,可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光度增强,物 像清晰 镜头要保持清洁(可用二甲苯擦拭镜头)10~15 min 将玻片微倾斜,用蒸馏水一滴滴冲洗干净 将玻片直立使水分流尽,自然晾干,镜检 结果:菌体及鞭毛均为红色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未脱色细菌呈红色为抗酸性细菌 •脱色经复染呈蓝色为非抗酸性细菌
3.其他染色方法(1)源自毛染色 (2)荚膜染色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重点提示
• 不染色标本的形态学检查 • 染色标本的形态学检查
– 革兰染色 – 抗酸染色
一、显微镜
1.普通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 光源:可见光
2. 暗视野显微镜( dark field microscope )
– 暗背景,菌体发光 –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
1.革兰染色(Gram staining) (1)原理
– 细胞壁学说: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G+菌肽 聚糖层厚、致密,脂质含量少;G-菌薄而疏松, 脂质含量多。
– 等电点学说: G+菌pI 2~3; G-菌pI 4~5 – 化学学说: G+菌含有核糖核酸镁盐多, G-菌
含量少。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革兰染色
(2)结果
– 细菌分为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
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
革 兰 染 色 方 法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2.抗酸染色
(1)原理:分枝杆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其中主要 成分为分枝菌酸,此物具有抗酸性,染色时与石 炭酸复红结合牢固,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作用, 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的颜色,达到初步鉴别细 菌的目的。
复红、刚果红等。
3.中性染料: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的复合物,如瑞
氏染料、姬姆萨染料等。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二)常用染色方法 • 单染色法
– 只用一种染料,如吕氏美蓝。用于观察细菌的 形态、大小、排列。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目 录 末页
革兰染色法
结晶紫、碳酸钠初染,30秒 碘液媒染30秒
丙酮酒精数滴,脱色约5秒
碱性复红液2~3滴,5秒钟
待干,镜检。
注:每一步均需 细流水冲洗。
目 录 末页
• 油镜观察结果1000倍
放大倍数:10×100
目 录 末页
• 白色念珠菌革兰染色1000倍
放大倍数:10×100
目 录 末页
革兰氏染色意义:
注明 菌名:大肠杆菌 染色法: 放大倍数:10×100
目 录 末页
细菌形态示意图绘图要求
绘细菌的
形态 排列 染色性 特殊结构
目 录 末页
目 录 末页
1.涂片
① 接种环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中烧灼灭菌。
目 录 末页
(二)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1.涂片
② 取1~2环生理盐水(NS)置于载玻片上,接种 环用火焰烧灼灭菌。
目 录 末页
(二)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1.涂片
③ 小指和手掌小鱼肌侧拔掉棉塞,并烧灼试管口灭菌。 用已灭菌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试管中取适量菌,注意勿使沾 有菌液的接种环触及试管壁及试管口。
目 录 末页
(二)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3.固定
目的:使细菌蛋白变性,菌 体牢固黏附于玻片上,还可杀 死细菌。
玻片有菌膜一面向上,在火焰的外焰钟摆 样速度通过三次,时间约3秒钟。
目 录 末页
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初染(结晶紫.碳酸钠) 媒染(碘液)
脱色(95%乙醇) 复染(复红)
• 玻璃折射率: n=1.52
• 香柏油折射率: n=1.515
目 录 末页
二、细菌标本染色检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