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学面对爱情——重读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

《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当代作家张洁的代表作之一,笔者以委婉的文笔,伤感的色彩,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从主人公的女儿珊珊的角度,讲述了身为作家的母亲钟雨以及一位优秀的带领干部之间的刻骨铭心,而又无法实现的爱情惨剧。
小说主人公钟雨的“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对理想的婚恋糊口的向往以及希冀,在物欲横流、情爱泛滥确当代,尤其显患上清新纯白而脱俗高雅。
小说从一起头,就表现出了对人的最高境界的向往。
作为母亲的钟雨在自己行将离开人世之时对于自己的女...清清凄凄切切切切切忧是:女儿能不能遇到适合的终身朋友?而不是能不能嫁出去!“你要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独身糊口下去,也比莫名其妙的嫁出去要好患上多!”如许的话在此刻看来,这位母亲是相当不懂常情道理的,甚至有点不成理喻的。
但是继续看下去便会懂患上母亲的这番话才是真正作为母亲亲身为女儿担忧着想的心情。
钟雨因年轻时不懂患上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没有体会过深刻的爱是什么,在择偶时仅注意外表的追求,与珊珊的父亲—1个相当漂亮的、膏粱子弟似的人结合,终因志趣迥乎而离异,带者女儿过着寡居糊口,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常为...冷冷清清的意思追求过那种浅薄而无聊的工具感应害臊。
而那位带领干部,三十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一位老工人为保护他而牺牲了,撇下了无依无靠的妻子以及女儿。
处于道义,责任,阶级交谊以及对死者的感念,毫不犹豫地娶那位姑娘为妻,日子过患上平淡、从容的日子。
可是沧桑之后的重逢,由于她对他的崇拜以及他对她的欣赏,相互之间有了一种克制与理智的永恒。
这种发誓立志不渝而又充满理智的爱,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力境界:人要热爱糊口,有事业心,要对峙人的尊严,懂患上相互理解与尊敬。
从女儿珊珊的视角来看:“此刻追念起来,他准因此他那强大的...量引动了母亲的心。
那强大的力量来自于他成熟而果断的政治脑筋,他在动荡的革命时代南征北战的经历,他的活跃的思维,工作的气概气派,文学艺术上的素养……而且说来也奇怪,他以及母亲一样喜欢双簧剧管。
《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

《爱,是不能忘记的》这篇小说1979年发表在《北京文艺》上,那个年代就敢于不顾争议地发表这种文章,我觉得作者——张洁和编辑都是很有勇气的。
《爱,是不能忘记的》开头是写“我”——姗姗的爱情及其对爱情的看法。
三十岁的“我”还待嫁闺中。
对于求婚者——乔林,“我自己拿不准注意要不要嫁给他”“因为我闹不清楚我究竟爱他的什么,而他又爱我的什么”这样的想法在那个年代,人们是不理解,不认同的。
对于婚姻,“我”是既感悲凉,又是无奈。
“在商品生产还存在的社会里,婚姻,也像其它的许多问题一样,难免不带着商品交换的烙印”这时,我变得现实了。
但“当我问起:…乔林,你为什么爱我‟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因为你好”。
他的回答似乎并不是“我”想要的。
在“我”看来,他也是不知道自己究竟爱“我”的什么。
他的回答让“我”很失望,甚至“我的心被一种深刻的寂寞填满了”。
对于“我”的思想,“我”的行为,对于他人是无法理解的,但若是母亲还在的话,她一定会理解“我”,并会给“我”建议的。
“我”的这些特别的想法,是与母亲对“我”的教育息息相关的。
“一切在一般人看来应该对孩子隐讳的事情,母亲早已从正面让我认识了它”。
母亲对“我”的教育是开放式的。
正因如此,“我”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
有时候母亲是“我”的长者,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建议;有时候母亲又是和“我”平级的,“我”可以问一些晚辈不应该问长辈的问题。
就如,“这不自在的感觉迫使“我”……问下去:…是不是您还爱着爸爸”。
正因为有了这样思想开明,先进的母亲,才有了如今的“我”。
这也许就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吧!“我”的爱情不如意,母亲的爱情也很曲折。
在爱情的道路上,母亲也曾走错过。
她从没有爱过“我”的父亲,但却同他结了婚,生了“我”,后又分了手。
原来,她也不曾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年轻时候的她,是被父亲漂亮的外表所吸引,但并不存在爱情,知识对父亲外貌的一种欣赏而已。
母亲的另一段爱,爱的很艰难。
纯真爱情的呼唤——重读《爱,是不能忘记的》

主持 人语 : 14 年 到 20 从 99 09年 , 好是 一 个 甲子 。人 正
至 六十而 耳顺 , 么 , 学 发展 六 十 年 , 否能 够 达 到成 熟 那 文 是 的境 界?是 否会 有令人 满意 的收 获呢? 为 了彰往 考 来 , 好地 总 结 当代 文 学 六十 年 的成 败 得 更 失 , 了立此存 照 , 为 给读者 了解 当代 文学提 供 一个 有价 值 的
章地嵌入各色人等的字里行间 , 或者直接被人用来命名 自
家 的新 作 , 于是 , 有 了 不 同时 却 同名 的小 说 , 了 同名 且 又 有 意 蕴截 然不 同的—— 如歌 颂延安 大爱 的—— 散文 。 爱 , 能忘 记的 。 是不 如 此的爱情 , 该是一 个感 天地 、 鬼神 的故事 吧? 泣
确有难以索解之处 , 他们爱得那么真挚 , 然而两人相处的时
间 , 生加起 来 也 不 足 2 一 4小 时 , 至 “ 甚 连手 也 没有 握过 一
次 !更不要说 到其 它”难有切实的体会的; , 他们毕竟是 白发者了,
然而他 们那 种表达 爱情 的 方式 , 恰 都 像初 恋 中的少 男少 恰 女 , 点 不 那 么真 实 了 ; 们 都 是 久 经 考验 的老 革 命 和 干 有 他 部 , 活 内容应 该是 丰 富 多 彩 的 , 且 有着 较 高 的思 想 、 生 而 道 德 的修 养 , 精神 世界应 该是 广阔 的 , 怎么 可能 满心 贮 着的 只 有 爱情 的痛苦 , 且 明明 知道 这 种爱 情 是与 “ 律和 道 义 ” 而 法 相 抵触 的而又 偏 要折 磨 自 己呢? 他们 都 是 唯物 主 义 者 , 却
执着的文学女性 张洁 《爱是不能忘记的》

执着的文学女性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获得两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祖母绿》、《世界上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到《无字》,新时期文学三十年间,张洁一直以她优秀的文学作品陪伴着我们和我们的时代。
她的小说,尤其是她中后期的女性主义作品,显示了中国本土意义上的女性自觉性。
小说中,女主人公钟雨以一位“隐忍的热恋者”形象出现。
钟雨爱情的叙述由笔记本中的文字与女儿的回忆共同构成。
打动读者的是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念。
为了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她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每当他在台上做报告,她坐在台下,泪水会不由地充满她的眼眶。
她和他之间的交往,最接近的是两个人的共同散步。
彼此离得很远地在一条土路上走。
钟雨是女作家,她和他之间借由写小说/读小说来传达感情。
钟雨的文学女性身份是重要的,这带给爱情故事讲述时的隐性动力和合理理由。
柄谷行人说,“阅读西洋‘文学’本身给人们带来了恋爱。
”正如包法利夫人阅读爱情读物才会疯狂地追求“爱情”,子君阅读新文学才学会自由恋爱,在整个中国现代至当代的文学史上,经典爱情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镌华(冯沅君《隔绝》),莎菲女士(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林道静(杨沫《青春之歌》),都有文学女性的身份特征。
“接受'文学'影响的人们则形成了恋爱的现实之场。
”精英男人与文化权力爱情故事脱离不了身体与性。
《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爱情的炽热和专一以肉体的“不在场”完成。
肉体没有参与甚于参与——钟雨二十多年来始终把日记本和契诃夫文集(他送给她的礼物)带在身边,临终时要求女儿把契诃夫文集与笔记本一起火葬——与其说钟雨是从精神层面完成了对“他”的爱情的坚守,不如说她是以精神无限强大以至消弭肉体的方式完成了对爱情圣坛的献祭。
爱情的神圣性也由此生发:“那么,有没有比法律和道义更牢固、更坚实的东西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呢?”爱情甚于婚姻形式的判断早在五四时代就已经被讨论和认可。
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两个人没有牵过手,他们这一辈子接触过的时间累计起来计算,也不会超过甘四小时,唯一的物质上的交换就是他给她送过一套的契诃夫的书。
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散步”,还是“默默地走着,彼此离得很远。
”这两个人,谁能想到是在恋爱呢?一个嫁错了男人的寡妇和一个跟自己的妻子只有道义上的责任的男人之间的精神恋爱。
无疑这样的恋爱是痛苦的,只有死后才能相会。
“倘若真有所谓天国,……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会,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会分离。
”这“镂骨铭心”的爱简直就是一种“疾痛”。
所以张洁将它视为一场“大悲剧”。
明知道两个人是不能在一起的,却还在在心里默默地爱着对方,“曾经相约:让我们互相忘记。
”却“同样没有忘记”。
他死了,“似乎灵性里的一部分也随他而去了”。
一套契诃夫的文集成了她命根,谁都不让碰,“爱那套书爱得简直象得了魔症一般”,而那本《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就成了她对他倾诉的唯一渠道。
,那“是一颗灼人的、充满了爱情和痛苦的心,那颗心怎样在这爱情和痛苦里挣扎、熬煎。
”这是一个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
哀伤,隐忍,抑郁却又有一股淡淡的清新的味道。
很古典,很美丽。
张洁用一种感性的语言叙述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留给人们的是心里的忧伤,还有一串的反思。
我认为,故事的悲剧性在于两个人的爱情没有办法的到社会的认可。
而他们也没有办法超越这种认可而在一起。
这种认可的依据则是张洁所说的“法律和道义”。
“法律和道义”,这似乎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词组,作为一个人理所应当所遵循的准则,但对于一对无爱的夫妻来说,那却是一个天大的网,将人们紧紧地困在其中,要想逃脱,势必要受到伤害。
当然,还有可能就是网破,但这个希望几乎是渺茫的。
法律规定了人的忠诚,所以一对无爱的夫妻也总是默默忍受无爱的婚姻,然后装做很恩爱的样子,扮演着模范夫妻的角色。
但是法律能规定行为上的不出轨,却不能约束精神上的出轨。
于是他们俩义无反顾地相爱了。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后感

读《爱,是不能忘记的》有感我只能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我只能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就像大笨钟的钟摆,某一时刻,在有一条虚拟中心线的平面上随地摇晃,似落雨一样自然。
理想主义者,往往是有与众不同、不被人理解的思想,他们的信念常是坚定的,但谁能肯定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们注定了其一生精神上的不知足,当然也就谈不上圆满结局。
文中,自称是理想主义者的钟雨是痛苦的,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痛苦一,少时的轻率。
“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别人的起哄也会促成一桩婚姻。
等到你再长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可那时,你已经干了许多悔恨得让你感到锥心的蠢事。
你巴不得付出任何代价,只求重新生活一遍才好,那你就会变得比较聪明了。
人说‘知足者常乐’,我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
”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普通人怎会有如此的想法和定力?我自认为理想主义者最害怕的事就是犯错误,这类人比别人更加急切地渴望后悔药的出现。
痛苦二,生活中永不消失的符号。
人在难忘的记忆中,时常扮演着多个符号。
像一截片断、一本书、一段乐曲、一句口头禅……都可以成为撩拨你心灵的音符,漫长或短暂,心悸或甜蜜。
拿着他送你的一套契科夫小说选集,端一杯浓茶,坐在书橱旁,独自出神。
“要是这时候我突然走进了她的房间。
她便会显得慌乱不安,不是把茶水泼了自己一身,便是像初恋的女孩子,头一次和情人约会便让人撞见似的羞红了脸。
”如若不知你们已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这将是多么恬静的画面。
人可以说谎,但心不会欺骗自己。
抱着爱的信物去祝福情郎的婚姻,是悔与愁,剪不断,别是滋味在心头。
痛苦三,相知,相念,不相守,却不相忘。
想起《少年包青天》主题曲中的一句词“你的一举一动,我都加倍留心。
”送书,煞费苦心地翘望,关注对方的动态,总之,一系列显而易见的情感表现,只因生不逢时,而没有那顺理成章的结局。
如果他们的故事要拍成电视剧的话,会不会有另外的结局。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篇一】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读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呼唤爱的权利呼唤爱的权利——读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李爱萍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浙江省桐乡市环城北路832号 314500对于多年来的创作,张洁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的作品并没有新的故事,新的情节,新的人物,有的只是一颗执着地追求真谛的心。
”②一直以来,张洁以一颗女性的执着之心写了她在情感之路上的苦苦追寻和思索。
爱情是尘世的,又是理想的,爱的权利有可能被各种各样的现实所束缚。
然而,作为主体心灵的一种理想,它却永远珍藏于心间。
尤其对于一个女人,爱是她与生俱来的情感与向往。
发表于1979年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第一次写了一个有着较高文化层次的知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憧憬。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是两个热切相爱的男女跌入他们心目中充满美感和诗意的爱情时的心甘情愿。
由于男主人公那份在道义和苦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实婚姻,两个人无法在现实中结合。
用男主人公在作品中的一句话来说:“为了另一个人的快乐,他们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爱情……”只是这一句话,就概括了故事里的两个人全部的痛苦。
钟雨在这篇故事里,为爱而爱,不沾染世俗的任何东西,因为一份不能实现的爱而生活在精神炼狱中。
对于爱人当作爱情信物送给她的那套书,她“爱得简直像是得了魔症一般”;她们不能见面,“为了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以及从汽车的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她煞费苦心地计算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她心疼他的身体却不能为他做什么,只能暗暗担心“没人阻止他吸烟”,“担心他又会犯了气管炎”。
他们不能在一起,但是她却从未让爱着的人在她的生活里缺席。
她在笔记本里倾诉衷肠,像妻子和丈夫聊家常一样说她的思念,说孩子的淘气,说写作的苦恼,日记本就是她的丈夫,她灵魂的伴侣。
在她的后半生中,常常活在她为自己制造的和他在一起的幻觉中,在写累了喝着茶出神的时候,在他们唯一一起走过的小路上一遍又一遍来回的时候,在她出差回来,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月台上的时候,她都和他在一起。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导读:本文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为您带来了“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章仅供参考,精彩内容尽在。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赏析范文(一) “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自萌生情愫开始,我便这样认定。
爱情就像是一个多面手,给你伤,给你痛,给你无尽的遗憾。
然而,爱情更是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快乐,带来美妙的回味。
读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早已淡忘的悸动浮然于心头,初恋的青涩,初恋的幸福雀跃着蹦跳而出。
张洁用她简单的文字勾勒了唯美的爱情,初恋的钟雨醒目的站在我们眼前。
钟雨的婚姻是早夭的,没有爱情的支撑,她无力将这段错误持续下去。
她后悔自己的虚荣,与一个漂亮的公子哥儿似的男子结合;后悔自己的鲁莽与急躁,不能等待那个能唤醒自己灵魂的人出现。
错了便是错了,她无法将这段空白的婚姻抹去。
然而,钟雨是个很有趣味的人,她享受生活,憧憬爱情,于是便很睿智地选择放手,早早了解那段不幸的婚姻,释放了两个备受煎熬的灵魂。
钟雨明白,婚姻勉强不得,如果硬将两个不相爱的人捆绑在一起,最亏欠的是自己。
不要让灵魂受累,那么就找相爱的人生活。
钟雨告诉自己的女儿,“要是遇见合适的,还是应该结婚的”;“要是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还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好得多”,这是一个走岔了路的女人对自己的深刻反省,也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发自肺腑的忠告。
钟雨继续着自己的单身生活,这让很多人费解,也被说尽了闲话。
然而,没有人知道钟雨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那本笔记本,这个谜团将随着钟雨的离开埋没于尘世。
幸好,姗姗并没有将那本笔记本烧掉,这才有机会让她,让我们体味到钟雨那刻骨铭心的爱恋。
这是钟雨的初恋,也是她一辈子所坚守的唯一爱恋。
就像是十三、四岁情窦初开的少女偷偷地爱着一个男孩却不敢让他知道,钟雨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只为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以及从汽车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8G04G15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当代文学 情色 书写及文学史生成建构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S K 2016A 0706)作者简介:张晓东(1965-),男,江苏淮阴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当文学面对爱情重读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晓东,李京京(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㊀236000)摘要:若从文学本身而言,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更像一部理性㊁抽象的爱情哲学论文,而不是一部感性㊁生气淋漓的文学作品.从历史语境来看,«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写作路数其实隐含了那个刚过去时代的写作风貌:新形式的 主题先行 .重读«爱,是不能忘记的»,通过解析它的腔调㊁结构㊁题旨,勘察它的真实质地;继而讨论好的爱情小说应该怎样㊁文学如何面对爱情等真实而有意味的问题.关键词:张洁;爱情;理性;身体;爱情小说中图分类号:I 206.7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G6021(2018)03G0105G05㊀㊀张洁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下简称«爱»)曾风行天下,也让张洁在当代文坛声名鹊起.但若以纯粹的文学立场来看,其实它并不出色.它更像一部理性㊁抽象的爱情哲学论文,而不是一部感性㊁生气淋漓的文学作品.它的出名多少和它诞生时的具体历史语境有些关联:在情感被禁锢了N 年以后,一部直接以爱情命名的小说确实能够直击人心.但文学史上经常有这样的情形,一部在它的时代大放异彩的作品,在诞生它的时代过去之后,它也成为一部 过气 的作品.在我看来,«爱»恐也难逃这样的命运.艾略特说过: 文学之伟大与否并不全然取决于文学标准,虽然我们必须记住是否成其为文学只能用文学标准加以判定.[1]一㊁小说的腔调㊁结构与题旨:«爱»的真实质地先说说为何从 腔调㊁结构与题旨 开始.说一个作家的风格,布封的 风格即人 说最广为人传;而从 文学是人学 (高尔基)的具体呈现来说,所谓风格就体现在文本具体的文体特征里;文体特征有很多面,腔调㊁结构是其核心,它往往隐控了作品题旨的表达.美国小说名家詹姆斯曾说过:所谓作家的风格,就是对自我 腔调 的寻找.看看作品的具体情形.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首先引人注目的便是 我 讲述自己爱情故事的 腔调 :小说以调侃的调子开场, 我 30岁了,与共和国同龄,对于共和国而言,那是太年轻了,而对于还是姑娘的自己却早有了嫁不出去的危险.读到此读者可能以为 我 是自卑的,不过接着有些轻佻的一句 不过,眼下我倒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求婚者. [2]就把读者这个可能的猜测矫正了.很自然接着对追求者乔林形象描述:他几乎就是古希腊时那个著名的 掷铁饼者 的样子. 光看这张脸和这个身躯,大多数的姑娘都会喜欢他. [2]1先扬后抑的腔调再次暴露 光看㊁都会 暗含 反讽 ,果然, 我 就是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嫁他. 因为我闹不清楚我究竟爱他的什么,而他又爱我的什么. [2]1面对自己的提问,有着好看身体㊁脑力却像孩子的乔林令我大大地失望,下面的句子已不是调侃而是讽刺了: 逢到我起意要对他来点智力测验,一定逼着他说出对某事或某物的看法时,他也只能说出托儿所里常用的那种词汇: 好! 或 不好! 就这么两档,再也不能换换别的花样儿了. [2]2智力测验㊁托儿所里 被用在两个成年人的恋爱情境中,说话者智力上的优越感和对对方的不屑实在无以掩饰.至501此,开篇自嘲身后的隐意昭然若揭: 我 这个还没嫁出去的老姑娘对自己的现状满不在乎,潜台词当然是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与格格不入. 我的心被一种深刻的寂寞填满了. [2]2用 深刻 修饰 寂寞 ,连寂寞都和世俗的肤浅不一样,一句话,作为精神贵族的 我对和生命一样神圣的爱情是绝不会草率的; 我 内心自有爱情的法则.在这个法则的对面,有着另一个世俗甚至庸俗的世界:把婚姻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这简直差不多是对爱情的侮辱.这样清洁高尚的爱情婚姻思辨在刚刚经历完无知无识无趣的 文革 后的20世纪80年代,语气确实有理由斩钉截铁.但若跳出这个历史界面来说,这样纯粹的爱情思辨自然么?更关键的是,它会获得对爱情㊁生命的真正认知并引领自己到幸福的路上去么?«爱»的架构有点 复调 的意思:由 我 的爱情问题引出了对母亲钟雨爱情故事的讲述,母亲的故事最终成了启迪 我 生命的教科书.从结构关系说, 我 既是背景,也是参照,还是母亲钟雨爱情故事的 受益者 : 我 经由母亲的爱情教诲终于获得了成长.原来,我的爱情观其来有自.母亲钟雨的爱情故事是非常态的:母亲 生得并不漂亮,可是优雅㊁淡泊.像一幅淡墨的山水画.文章也写得比较美. [2]6G7说得白一点,母亲虽没有特别的美形,却有十足的美态.无疑,母亲的美即是人们常说的有内涵㊁经品味.这样另类美的母亲死心塌地矢志不渝地爱上了一个有着非凡历史的老而高级的干部.而且这有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却几无外在的情节,在漫长的时光中,两人只有偶尔的擦肩而过㊁连手都没碰过. 其实,把他们这一辈子接触过的时间累计起来计算,也不会超过廿四小时,而这廿四小时,大约比有些人的一生享受到的东西还深㊁还多. [2]14 尽管他们连一次手也没握过,他们却完完全全地占有着对方.那是什么都不能分离的. [2]19 如果我们都能够互相等待,而不糊里糊涂地结婚,我们会免去多少这样的悲剧呦!到了共产主义,还会不会发生这种婚姻和爱情分离着的事情呢? [2]19钟雨和老干部囿于道德㊁责任㊁忠诚无法走到一起,老干部送的一套«契科夫文集»则像一道符咒,定住了母亲一生的爱情.钟雨曾草率地嫁了自己并不爱的 我 的父亲,后来又决然分离.一直到终老,钟雨回望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得出坚定清晰的结论:终身无悔;爱,是不能忘记的.而在 我 遇到爱情的困惑时,母亲钟雨直接又坚定地拿出了自己的爱情观,作为教科书放到了 我 的手上. 珊珊,要是你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要好得多! [2]4 要是遇见合适的,还是应该结婚.我说的是合适的! [2]4 有还是有,不过难一点 因为世界是这么大,我担心的是你会不会遇上就是了! 她并不关心我嫁得出去还是嫁不出去,她关心的倒是婚姻的实质. [2]5话到此处,«爱»的题旨已非常清楚.与其说这是一本描写爱情的小说,还不如说这是讨论爱情婚姻本质的一篇宣言书.钟雨嫁给 我 的父亲是悲剧,因为没有爱情;钟雨和老干部也是悲剧,因为 爱情与婚姻分离 ;世俗的所谓爱情其实只是庸俗的婚姻则连悲剧都算不上. 我 和母亲心怀悲怆,却一定要对这个庸俗世界喊出自己坚定的爱情信仰: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对于热爱精神清洁维护个人尊严的人来说,绝不可能因为婚姻出卖爱情.母亲走了.如果没有遇上合适的人, 我 也将在对母亲的祭奠中终老.二、什么是好的爱情小说先说«爱»的不足.第一㊁主题先行.纵观整篇,«爱»理智多于情感.张爱玲曾感叹:许多人是先看恋爱小说,然后再(按照他人所示)去恋爱的.在我们这,模仿恋爱㊁模仿思想㊁模仿生活 很流行.«爱»里所言的爱情,首先不是生活,而是一种理念;然后就跟着理念去找生活.更准确点,不是 找 ,是 套 .若不符,不觉得自己的理念有问题,是 他者 不对.关于文学作为艺术,有许多老生常谈,诸如:文学不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是哲学㊁思想论文;它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它是感性㊁形象的,形象大于思维,也即马克思的文艺美学所言的不要 席勒化 而要 莎士比亚化 ;等等.所以,文学反对 主题先行 .歌德说得好: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文学是人学,它要表现的是人类广阔的生活以及广阔的生活中所包裹的深邃复杂的生命世界.«爱»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它只有抽象的理念而没有真正的生活;虽说它不是 文革 时代高大全的主题先入为主,但仍然是包裹着时髦格言的 主题先行 ,它简化甚至逃离了生活,除了自我陶醉的思辨,没有真正生活㊁生命的质感.601第二㊁脱离人生和生命.这是 主题先行 的必然结果.在第一节里,论者辨析了«爱»行文的腔调㊁文本结构的安排,从中归纳出了«爱»要表达的主题:爱,不能忘记,终身无悔;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其实,若仔细辨味一下文题 爱,是不能忘记的 , 不能 若与 不会 比对, 不能 是不是有一些自我暗示㊁甚至强迫的味道?多少有些不自然!而作家刻意要表达的主题也因文本多为纯粹㊁抽象而毫无质感的说教,没有真正的细节描绘,排斥生命真正的载体身体,而无以支撑形同游离.«爱»的如此书写有违艺术与生活的双重真实.杜波罗留波夫曾说:我们不应该指责作家为何不那样写,我们只能分析他为何要这样写.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链条上,一直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写作模式:文学要用它清晰㊁正确的理性服务于它的时代和人民.它孕育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类型:说教文学.张爱玲当年就曾提请人们注意新文学中的 新文艺腔 ,也即新文学中的 新八股调,不过是庸俗的时髦追求罢了,所以,真有见识者不能维新为上,而要辨别 新中之旧 [3].张的前辈茅盾也曾在长篇«虹»里借主人公梅行素之口讽刺过那些一味追逐思想时尚的浅薄青年: 你们这一帮人自谓 前进 ,其实呢,过去的人是吃 子曰诗云 的饭,你们不过是吃 打倒旧礼教 的饭罢了. [4]真是一针见血的揭画皮!张洁«爱»里的爱情哲学的激情议论和梅行素所指的时髦青年的慷慨激昂何其相似.就从理性思辨进入«爱»,许多且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也值得探究.爱情中的身体与灵魂不管是何关系至少是复杂纠缠的吧?可«爱»彻底地排斥身体;脱离身体立在精神高端处的爱情哲学还有说服力吗?«爱»中的思想不仅不高明而且矫情.钟雨对女儿传输爱情乃至生活哲学最重要的一句是:你若没拿定主意,就是一辈子单身也没关系.据这样的思路,爱情不再是生活,尤其不再是一个具体㊁独特的生命经历的鲜活的属于个人的生活世界.再看«爱»的核心主题: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流传了多年的恩格斯的名言,其实呢,恩格斯的意思本来是:(如果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若据此标准来要求世间的婚姻,那么世间的婚姻恐怕就没有几桩可以存在的了.恩格斯并不否定爱情,只是没有把爱情和婚姻如此因果绑在一起的意思.据说,后来的张洁无论是从生活还是文学都否定了自己的«爱»时代,宣称自己真正的写作是从«无字»①开始的.而«无字»则是通过三代女人的爱情描写呈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情,女人无可期待.到底是生活比理论高明.«爱»立足于玄想,无视生活㊁生命的复杂深邃,直奔自以为是的价值观表达,把在生活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拿到文学中轻松解决,这是对文学与生活的双重解构.艺术家 并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他也没有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位试图解决问题的小说家,就要为宣传牺牲他的艺术了. [5]就以«爱»与«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看看张洁与张爱玲的不同.一是心理描写.«爱»被许多评论视为有深度的心理描写,这是皮相之谈.不管文学还是人生,不能说触及了一些精神㊁思想㊁情感㊁个性等词汇就叫心理描写.有无出色的心理描写是文学艺术是否出色的最核心参量,但文学艺术中的心理描写该有它自己的准则.它应该是连续㊁内面㊁私人㊁深度㊁丰富㊁深邃㊁复杂的.它触及的应该是生活表象下的生命层次.«爱»有限的故事都发生在公共空间,而且没有连续性的过程,所谓心理又不过是 自话自说 ,谈不上深度的交流,更不要说恋人间心理的 搏战 了.张爱玲的小说则可直接命名为 心理小说 ,佟振保和英国女孩的初恋㊁巴黎嫖妓㊁和王娇蕊的婚外情㊁与妻子的婚姻生活,处处都是绵密内心生活的描摹,此时此刻此身此意几无一点缝隙.二是张爱玲的叙事从来都是连续的;张洁则是断续跳跃的.对人与生活的描写,哪一个饱满,哪一个干瘪,一读而知.三是写人视角的不同.张洁取 社会人 的视角,张爱玲则从 个人(这一个) 深入.钟雨深爱的那个老男人外表威严㊁挺拔㊁深沉,作者关注的是仪表㊁地位㊁社会关系㊁社会评价㊁社会行为等;张爱玲写人,关注的是个性㊁情趣㊁私德㊁私心,即是私人㊁内面空间中的人.文学是人学,把人写深㊁写活是文学的使命,蒙田说: 你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不能看他在 讲台上 说什么,你得看他在 卧室里 做什么.你非得深入到他的私人生活中去不可. [6] 私人生活 是文学的领地;即便是书写701张晓东,等:当文学面对爱情 重读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①张洁:«无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年.这是张洁第二次获茅盾文学奖 的长篇.和二十年前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的一样,作品带有鲜明的心灵自传性.在文意的表达上,可说是对«爱»的那种 玄想爱情 的解构.张洁自说,她的写作从«无字»才真正开始.这个说辞不管是对文学还是对张洁本人都有别样的意义.公共生活 ,也要以个人立场而出,打上个人的印记,文学的样态理应如此.二张的分歧就在此.三、当文学面对爱情为何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列夫 托尔斯泰说:艺术的本质是抒情.而爱情无疑是人类情感世界里最真最纯最动人心魄最令人心向往之的. 只要作者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了观众和听众,这就是艺术. 艺术活动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 [7]哲学㊁社会科学是理性的,文学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感染力,它用特定的形式把艺术家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正如英国的克莱夫 贝尔所言:艺术即 有意味的形式. 这个 意味 就是 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㊁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 [8]甚至在形式之一的语言方面,贾平凹也强调它的感情特质: 好的语言是什么?即能准确表达出人与物的情绪的就是好的文学语言. [9]文学㊁艺术发展到现代,它的情感性㊁心灵性特质得到进一步强调.郁达夫曾言:现代小说的现代性即体现在它对人的心灵的打量上.格非则直言:文学㊁艺术只关乎心灵[10].塞米利安在«现代小说美学»的扉页上直书艺术家的两个特质:癫狂的激情;对艺术形式的把握[11].米兰 昆德拉更有自己完整的小说论: 所有时代的所有小说都关注自我,去关注不可视的内心生活. [12]总之,文学㊁艺术不是思想㊁理性的传声筒,它以情动人.爱情是生命之学,生命之学当从内面透视.就生命的独特性 这一个 而言,生命与爱情几乎同义,对生命的自我与丰富的表达,再没有比爱情更合适的了.说这个生命是独特的,差不多就是说这个生命的爱情是唯一的 与众不同;反之亦然①.按文化人类学的观点,人类在文明进化的历史中,人性自身的进化其实并不大.詹姆斯 乔治 弗雷的«金枝»是人类文化学的经典之作.在书的序言中,著者口气坚定地说:尽管现代人类早已衣冠楚楚,但楚楚衣冠所包裹的肉体内面之性与其他禽兽并无二致[13].张爱玲也曾说: 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人类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的圈子,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事实是如此. [14]古今中外的文学爱情描写丰富多彩,从其中可以看见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爱情表现的不同样态,其间显现着丰富复杂的历史㊁文化㊁伦理㊁民俗㊁人性等方面的具体内涵.然而,这里面永远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不管你从外部世界的哪个层面㊁也不管你采取的是怎样的视角,文学中美好(这个爱情中的 美好 是文学词汇,它并不代表纯粹的让人舒适的那一种生命感觉,它更多时候恰恰给人痛苦㊁忧伤的感受.)的㊁触人心魂的爱情描写一定是最深刻㊁最全面㊁最复杂地刻画了人性,这三个 最 越是精彩,这个文学就越是经典.当文学面对爱情,差不多即是说面对人生与生命.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爱情于文学的重要可见一斑;文学是人学,爱情在人生中的地位也可想而知.在不同的领域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爱情的理解,但唯有文学中的爱情最为丰富㊁最为真实.因为文学里的爱情感性㊁具体㊁独特,而且,它不只是表达理解,还有困惑㊁喜悦㊁痛苦㊁绝望㊁探索 它真正地和爱情拥抱,它深入到爱情的每一个角落,伟大的文学甚至还为人们开垦出新的爱情处女地.莫达尔说: 诗与文学的伟大便在于性爱,因为生命中性爱占重要成分,这些文学因此对生命便更真实 若不叙述爱的兴趣,文学便简直不能存在 [15].弗洛伊德则用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认识: 造成 恋爱 的条件是什么?或者说,男人和女人根据什么选择自己的爱恋对象?当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合乎自己理想的对象时,他们又是如何来满足自己的要求的,这一向是一个由诗人和想象力丰富的作家们描述和回答的问题. [16]关于人类艺术,弗氏认为是艺术家性欲的一种转移升华, 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㊁艺术的和社会的陈旧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17]一句话,爱情若不触及 情色 就失去了人的色彩而沦为抽象干瘪的语言符号了.张洁«爱»里的爱情外在㊁抽象㊁理性㊁玄想,因为抽离了身体,显得特别不自然.爱情,身体可以 不在80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①米兰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简称«生»)的男主托马斯是个沉溺女色从东方流亡到西方的知识分子.他对自己如此热衷女色给出的理由:人与人之间是差不多的,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不同.这不同就存在私密的性上面,公共空间中同样的人没有探究的必要,他的兴趣是探究㊁体味那百万分之一.和张洁的«爱»有类似地方,«生»对 爱情 也充满思辨,但两部作品立足的根基不同.前者立足抽象㊁玄想的理性;后者则是感性㊁丰满的人性.米兰 昆德拉还通过文本中女主萨宾娜仔细辨别了 情欲 与 情愫(爱情) 的不同.场 ,但怎么可以 不在 ?加缪«局外人»里莫尔索有句诚心的话: 我发现我的欲望常常使我的感情混乱. 萨特«恶心»中的一个女孩说及自己爱情的体会:爱情就是你站在悬崖上,明知下面是深渊,你还得往下跳.我跳过一次,再没有勇气跳第二次了.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对纨绔子弟乔琪说: 我喜欢你,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有何相干? 这些忧伤而惆怅的情感体会无不基于灵魂对自己身心两面的追问.也许,我们的爱情文学早该追求它的 及物性 了,纯粹在虚无的精神世界里高蹈是不会对我们人类的爱情有真正的体会和感悟的.当文学面对爱情,文学要呈现的不仅是对爱情的有距离的理性认知,更要进入爱情的世界去和它拥抱,呈现心灵的沉醉和震颤.而«爱»则是一个反面的典型.参考文献:[1]㊀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61.[2]㊀张洁.有争议的爱情:当代爱情小说精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1.[3]㊀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张爱玲散文全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112.[4]㊀茅盾.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45.[5]㊀万 梅特尔 阿米斯.小说美学[M].傅志强,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72.[6]㊀蒙田.蒙田随笔[M].梁宗岱,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6:26.[7]㊀列夫 托尔斯泰.艺术论[M].耿济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21:27.[8]㊀克莱夫 贝尔.艺术[M].周金环,马钟元,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4.[9]㊀贾平凹.关于语言[J].小说选刊,2018(2):27.[10]㊀格非.格非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62.[11]㊀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扉页.[12]㊀米兰 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5:20G21.[13]㊀詹姆斯 乔治 弗雷.金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5.[14]㊀张爱玲.烬余录[M]//张爱玲散文全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59.[15]㊀莫达尔.爱与文学[M].郑秋水,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17G18.[16]㊀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M].腾守尧,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203.[17]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W h e nL i t e r a t u r eF a c e sL o v e:R e r e a d i n g Z h a n g J i e s L o v eM u s tN o tB eF o r g o t t e nZ H A N G X i a o d o n g,L I J i n g j i n g(S c h o o l o fL i b e r a lA r t s,F u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F u y a n g A n h u i236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f i t i s i n t e r m s o f l i t e r a t u r e,Z h a n g J i e s L o v eM u s tN o tB eF o r g o t t e n i sm o r e l i k e a r a t i o n a l, a b s t r a c t p h i l o s o p h y o f l o v et h a nas e n s u o u s,i r r i t a t i n g l i t e r a r y w o r k.I nt e r m so f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t e x t,t h e n u m b e r o fw a y s t ow r i t e L o v eM u s tN o tB eF o r g o t t e n i m p l i e s t h ew r i t i n g s t y l e o f t h e p a s t e r a:n e wf o r mo f t h e m ef i r s t .W h e nr e r e a d i n g t h e w o r k s,w i t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i t st o n e,s t r u c t u r e,t h e p u r p o s e,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i t s r e a l t e x t u r e,t h e r e a l a n dm e a n i n g f u l q u e s t i o n s a b o u t h o w g o o d l o v e s t o r i e s s h o u l db e a n d h o wl i t e r a t u r e f a c e s l o v e a r e d i s c u s s e d.K e y w o r d s:Z h a n g J i e;l o v e;s e n s e;b o d y;l o v e s t o r y[责任编辑㊀夏㊀强]901张晓东,等:当文学面对爱情 重读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