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为什么要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转变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
国 民经济如何 又好又快发展
党 的十七大强调 , 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 , 现经济 要 实 的又好又快发展。07 1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 20 年 2 为 , 动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 , 推 必须更 加注重统 筹国 内国 际 两个 大局 , 准确把握 世界经济走势 , 做好经济 工作的 增强 系统性 、 预见性 、 主动性 。 近来 , 理论界 围绕 国民经济又好又
色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 进 经 济 增 长 由主 要 依 靠 投 资 、 口 拉 促 出
动 向 依 靠 消 费 、 资 、 口协 调 拉 动 转 变 ; 投 出 由主 要 依 靠 第 二 产
业 带 动 向 依 靠 第 一 、 二 、 三 产 业协 同带 动转 变 ; 主 要依 第 第 由 靠 增 加 物 质 资 源 消 耗 向依 靠 科 技 进 步 、劳 动 者 素 质 提 高 、 管
进 行 了 广泛 而深 刻 的讨 论 。

会 拉动 中 国 经 济 的 高 速 增 长 。其 次 . 决就 业 压 力 需 要 经 济 解 的 高速 增长 。 我 国 存 在 大 量 过 剩 的 劳 动 力 需 要 就 业 , 了增 为 加 就 业 . 持 社 会 稳 定 , 须 保 持 较 高 的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再 保 必
上 考 虑 , 有在 指 导 思 想 上 “ ” 优 先 , 中 求 快 , 能 有效 只 好 字 好 才
遏 制单 纯 追 求 GDP增 长 的 偏 颇 , 正 实 现 科 学发 展 。 历 史 真 从
栏主人 目 持 张  ̄ 电 邮 z3 1@2 。 求 ,刊 2 8 4 - 子 箱 w0 9 1. 知月 0 / g I o1 6m c 07 3
竞 争 力 的 同时 . 应 忽 视 技术 引进 、 化 、 收和 再 创新 , 充 不 消 吸 以

又好又快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名词解释:科学发展观含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五个统筹;主旨:更好发展又好又快:“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二,原因: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以“快”为主,“快”在“好”之前,特别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速度。

但也为多年来的“粗放型”快速增长方式付出了代价。

能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把“又快又好发展”调整为“又好又快发展”,“好字当头”,全面阐述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三,措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如何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也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会感到无比 振奋: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亿 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是 我们为此消耗了多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 耗达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 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达到了3.88亿 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 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抓 紧落实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 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营 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国家 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 一是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 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 • 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 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 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 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涉及诸多 方面的工作。就当前来说,其中一个重要 方面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 展方式,通俗地讲,就是依赖什么要素, 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经 济发展的问题。过去,我们一般讲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在 “6?2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任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 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 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 “增长”到“发展”的改变,更为科学合 理,更加符合“又好又快”的要求。

如何理解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

如何理解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

如何理解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工作要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好”与“快”顺序上的变化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在实际工作中又该如何实现这一转变?本刊为此组织了以下两篇文章,希望能够给读者以启迪。

“好”在“快”前意味着什么?“又好又快”发展,不仅更加清晰准确地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更反映出我们党对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过去的“又快又好”偏重强调经济增长速度。

虽然,其中包含着“兼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理念,但是,在实践中,由于速度和规模似乎更加重要,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这包括,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经济繁荣背后日积月累的社会矛盾、经济增长的技术知识支撑能力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中的结构优化问题等。

当然,不应该简单地看待过去强调经济发展中“快”的“纲领”,也不应该简单地责怪过去在经济发展中对于速度和规模的追求。

这是因为,在一个国民经济总量规模很小、综合实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意识不强、人们渴望解决温饱等需要快速膨胀的阶段和条件下,发展速度的快慢就是主要矛盾,在国家建设中就需要集中力量保速度。

此外,经济增长速度也是确保国内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一种机制。

例如,在1998年之后的一段时期,我国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提出保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其他优惠政策,这无疑是当时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步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外资经济长足发展;国内居民收入快速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稳步推进。

这些因素聚合在一起,形成了支撑我国国民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基本条件和微观基础。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目标,2007年至2020年这14年间,生产总 值年均增幅要达到9%, • 我省人均GDP到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生产总值年均增幅必须达到14%以上 • 二是人均翻两番问题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问题
• “快”的代价,我们的快速增长基本是“高 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 工业化模式,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平 均高40%,产生的污染是他们的几十倍, 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突出问题。
• “两个防止”及变化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一)提出的过程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想的提出:

十三大:“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移到集约经营为
主的轨道上来 。”

十四届五中全会:(“九五计划”)“积极推进经济

2005 18.23
9.9

2006 20.94
10.7

2007 24,66
11.4

2009 30.07670 9.0

08预测增长8%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翻两番的两个问题
• 一是到2020年翻两番全国和安徽的速度 • 安徽仍然要快一点《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GDP增长12.7% • 我省要实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翻两番的
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环节。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十五大: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

从“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的背后

从“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的背后

这条总路线就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党的八大二会议听取和讨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关于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谭震林所作的关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的说批准了这些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报告详细论述了三个“并举”的方针,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积极成果。

毛泽东后来把它称之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报告根据总路线的要求,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方面的主要任务。

刘少奇对我国为什么必须加快人民的干劲这个干劲有个量的问题足起足不足话现在有新鲜意义次大会人民的干劲争上游中表示坚决拥护部门的成绩和经验说明总路线是正提出当年实现粮食、猪肉、蔬菜三自给。

为了农业的“大跃进”,《人民日报》大造气氛,发表了《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的社论,使“跃进”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农业“大跃进”里,一个致命的东西就是“放卫星”,搞浮夸。

有的一夜之间就放出一个大卫星。

放的卫星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离谱。

水稻卫星最高的达到亩产130434斤,小麦卫星最高亩产8585斤。

除了水稻、小麦外,玉米、高粱、蚕豆、红薯和蔬菜、水果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放卫星”。

当时农业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那年代,中华大地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豪言壮语比比皆是。

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庆典,随后出席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毛泽东在64个党的代表会议上说,15年苏联可以“大跃进”时期,大家响应号召,要“钢铁元帅”升帐,全国上下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热潮。

南安的王宏伟回忆说:“我那时念初二,学校也得停课大炼钢铁。

那真是热闹极了,学校操场建起了很多个炼铁炉。

所谓炼铁炉,就是挖个坑,两边用砖垒起两尺高,放上铁炉蓖,放上焦炭,用个小鼓风机吹风,然后把废铁放上去烧红,用大锤砸成一个铁砣,那就大功告成了。

经济增长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

经济增长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

经济增长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与过去“又快又好”提法有所不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在以往短短的一两百年间,使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比过去数千、数万年间形成的财富总量增加了许多倍,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经济效益水平和社会总福利水平明显提高。

反复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

市场经济在提供经济高效率的同时,客观上也存在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简要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能有效抑制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和某些产品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副作用;二是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三是不能有效调节地区间、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四是不能有效抑制与排除假冒伪劣商品和不良产品。

因此,在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实行必要的国家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缺陷。

在一些地方,面对失调的投资增长形势,地方政府的态度却与中央宏观调控的导向有着明显差异。

尽管当地高速增长中蕴藏的不健康因素已经非常明显,但仍有地方官员表示:“如果一个地方发展速度慢了,当地领导就会感到无地自容。

”其言语间,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GDP为中心”,视“发展是硬道理”为“GDP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的固有思维方式显而易见。

投资的宏观调控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其成败不仅取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取决于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博弈。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意义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也意味着发 展战略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发展 问题,或者说发展就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然 而一味强调“快”,往往会忽略民生的改善。 要从根本上解决好民生问题,就一定要转变发 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专家们评论说,新举 措的实施必将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民心,顺民意。从 这个意义上讲,“又好又快”孕育的正是民生 的新希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民经济为什么要从 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转变
“好”与“快”在经济发展中 的意义有何不同?
“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
如何处理“好”与“快”的关系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 设社会主义的,这就决定了“快”始终 是我国面对的一个突出任务。 改革开放新时期,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发 展的速度,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 效益,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 发展的态势
全民炼钢
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 法炼钢铁)
居民将自己家中的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家庭妇女也加入了大炼钢铁的行列
产生的后果
大跃进时期,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 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 11 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 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 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 。估 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
大跃进时期
“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 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 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 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 长。
炼钢
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 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
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
大跃进时期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 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 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年 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 吨。
把“好”字放在第一位,强调“又好又快”,简 单地说,就是好中求快,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效 益放在首位,在“好”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较 快增长。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用通俗简明的语言概括地说,就是 “又好又快”。 要求: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相 协调、均衡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 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什么要发生转变
在一个国民经济总量规模很小、综合实力不强、技术水 平不高、资源环境意识不强、人们渴望解决温饱等需要快速 膨胀的阶段和条件下,发展速度的快慢就是主要矛盾,在国 家建设中就需要集中力量保速度。“又快又好”实现了经济 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历年均 超过10%,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史上还是从未有 过的。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快 速增长已不是难点,如何更“好”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 问题。“又好又快”就是要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 调,就是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快”字当头
把“快”放在第一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 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 题。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 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进 一步扩大等。(靠一些高投入、高消耗、 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项目,靠拼土 地、拼劳力、拼投资的发展方式来促进经 济的发展。)
“好”字当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