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合集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4、师听写三、学习“我的发现”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节。
四、学习“日积月累”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一、触景生情1、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二、真情表达1、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1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语⽂园地四(优质教案)语⽂园地四教学⽬标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概括⼀段话的⼤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写下⾃⼰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1.引导学⽣掌握寻找关键句的诀窍,了解关键句在⽂中所起的作⽤。
2.通过“词句段运⽤”的练习,学会观察与思考⽣活现象并体会语⾔的表达技巧,有效提升运⽤语⾔⽂字的能⼒。
3.朗读、积累⼭⽔诗《滁州西涧》,感受诗⼈笔下的⾃然之趣。
课时安排2课时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概括⼀段话的⼤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能够在今后的语⽂学习中实践运⽤。
2.运⽤所学的观察⽅法和描写⽅法写⼀写某种⽣活现象。
1.集体回顾整理,体会并掌握关键句在⽂中的位置和作⽤,初步培养整合学习内容的能⼒。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处,有效提升语⾔⽂字的表达能⼒。
⼀、谈话导⼊导语: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把⼀篇长⽂章读“短”,把⼀本厚书读“薄”的呢?⽐如,你读了⼀个有趣的故事,你要怎么才能跟别⼈说清楚,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地⽅你觉得很有趣。
当然,你不可能拿着书对别⼈从头到尾念⼀遍,除⾮你们都有⾜够的时间和空闲。
怎样才能⽤尽量简短的语⾔叙述清楚你想说的意思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概括。
我们平常对“概括”的训练有很多,概括⽂章的主要内容,提炼中⼼思想,概括某⼀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段话的中⼼意思也就是段落⼤意等。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这有点难,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些诀窍,就能很快学会概括。
今天,⽼师将和⼤家⼀起,从课⽂学习中找到⼀种最简便的概括⽅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话的⼤意。
⼆、交流平台1.出⽰《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段。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茂密的树林,树林⾥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常宝贵的肥料。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精选12篇)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精选12篇)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篇1本次语文园地共有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预测的作用。
“识字加油站”通过复习查字典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识字。
“词句段运用”中共有三部分内容: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发现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类似的成语、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通过训练,能充分锻炼学生听、说、读、积累的能力。
学生通过交流能梳理自己的收获,说出自己的发现,并能从谚语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
教学“交流平台”时,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交流一边读一边预测带来的阅读新体验。
教学“识字加油站”时,让学生自主复习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词句段运用”,需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多音字和含有数字的成语。
通过读句子,体会提示语处于不同位置时引号的用法。
教学“日积月累”,要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教师范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
【知识与技能】1、交流“预测”的作用,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复习查字典的相关知识,认识7个生字。
3、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读成语,发现成语的特点,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4、朗读、背诵4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提升自己“预测”的能力。
自主探究,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俗语的魅力,明白团结协作的道理。
重点能把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和同学交流。
1、体会提示语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引号的用法。
2、感悟俗语的魅力,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典。
学生:收集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和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写写自己关于预测的收获。
2课时第一课时1、交流预测的作用。
2、通过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
3、背诵积累4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重点:1、通过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
2、背诵积累4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

【重点难点】
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展示有相同规律的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 注
■自主学习:
见《一课一案》67页。
■合作探究:
1、“我的发现”
在小组里和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展示自己另写的有相同规律的词。
2、“日积月累”
和同桌互背12个成语,你背我听,我背你听。结合生活实际,和小组同学说说成语的意思。
2、把学本领的内容写清楚,要有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丰富语言,感悟语言。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个窍门,或试着学一项本领,并熟悉操作过程以展示自己的绝招。
【学习流程】
备 注
■自主学习:
1.我们这节课就是来进行(出示课题)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请打开课本读一下课本里的要求。
2、填空。
,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
花有重开日,。
,白首方悔读书迟。
【自主反思】
课题:语文园地四
第 一 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介绍出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并能根据问题与人交流,语言简洁,有礼貌,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先想一想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写的时候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重点难点】
1、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引导学生通顺有序地介绍自己的才能。
4、范文引路,指导习作
5、学生习作,应用练笔。提示顺序,用上“先、接着、最后”这样的词语。写出:动作、语言、感受、好词、佳句
【自主反思】
课题:语文园地四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通用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四》,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词语:瑰宝、璀璨、荡漾、蔓延等。
2. 学会造句: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
3. 阅读理解:阅读《草原》一文,理解文章主题和描绘的美丽景色。
4. 写作训练: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意境。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生动的词语描绘家乡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造句和写作训练,特别是运用生字词进行写作。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阅读理解的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草原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巩固所学。
(3)阅读《草原》一文,理解文章主题和描绘的美丽景色。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草原美景。
(2)小组讨论:如果你在草原上,你会做些什么?4. 例题讲解:(1)造句练习: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
(2)写作训练: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5. 随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小组内互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四2. 板书生字词:瑰宝、璀璨、荡漾、蔓延等。
3. 板书造句和写作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所学生字词,造三个句子。
(2)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1)例句:瑰宝般的知识,我们应该珍惜。
璀璨的星空,让人陶醉。
河水荡漾,吸引了众多游客。
绿草如茵,蔓延至天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重点关注学生造句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年级的语文园地四教案5篇

三年级的语文园地四教案5篇三年级的语文园地四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
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
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B、师概括诗意:夏季的一天,一个年少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山歌在山间小路上行进。
那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忽然他听到了知了的叫声,就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3、介绍作者A、这动人的画面不仅咱们看到了,一位清代的诗人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叫袁枚。
B、当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就提笔将自己所看到的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
C、师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字音。
2、采取指名读,全班通读等多种方式检查读的情况。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质疑问难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
“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1、读第一、二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
他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全句,边读边想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
(3)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读第三、四句。
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2)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3)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诗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四》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语文园地四【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言运用:能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思维能力:能观察事物的变化,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审美创造:诵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课前解析】关注关键句的作用:概括能力是学生应该具有的语文能力之一,概括是有法可依的。
在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时,有时可以直接引用关键句,有时可以参考关键语句的提示。
寻找关键句的时候,要关注到关键句在不同文章或者不同段落中的位置是不同的。
关注观察与思考: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引导学生仿照例子,将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培养学生在观察时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关注修改符号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习“对调”和“移动”这两种修改符号,结合三年级上册学过的“改正”“增补”“删除”这三种修改符号,尝试在习作修改中运用。
【教学目标】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移动”这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移动”这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教学过程】一、回顾要素,导入新课1.回顾要素: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围绕着两个语文要素来学习,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同学们一起来说一下吧。
预设: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好,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就是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来交流的。
教师课题并板书:交流平台,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交流的基础上点明要点,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开启本节课的学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语文园地四。
这个园地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2.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收获。
(二)园地一:生字词学习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园地一。
这里有一些生字词,我们来一一学习。
2.(逐一生字词)请大家跟我读,注意声调和发音。
然后,请大家自己在纸上写一写,巩固记忆。
3.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
我会给大家出示一些词语,请大家用这些词语造句。
(三)园地二:课文学习1.我们来学习园地二的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找到课文。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句子。
3.课文读完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课文内容。
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现在,我们来回答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检验一下大家对课文的理解。
(四)园地三:实践活动1.下面,我们来开展园地三的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按照要求进行活动。
2.活动一:请同学们用园地一中学到的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
3.活动二: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理解。
4.活动三: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画作,互相学习、交流。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3.老师对大家的表现进行评价,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回家后,把园地一中学到的生字词抄写三遍,并组内互相检查。
2.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的课文,做好预习笔记。
3.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五、课后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二)园地一:生字词学习1.“同学们,园地一里的生字词是我们今天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
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教学难点:
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关键句的概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
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
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三、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1.你平时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都提出了那些问题?
2.试着把你观察后的疑问记录下来。
四、修改符号
1.对调符的画法和使用方法:表示前后相邻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2.移动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在想移动到的位置。
3.删除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要删除的内容。
4.将习作时写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同桌互相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五、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写景诗,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①西涧②
唐·韦应物
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1]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达到背诵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