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三
三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三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习作三的要求,明确习作的主题和内容。
(2)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能够清晰、连贯地叙述事件。
(3)能够通过阅读习作,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帮助学生明确习作的内容和方向。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想象、联想等方法,丰富习作的内容,提高表达效果。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
2. 教学重点:理解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的主题和内容。
3.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能够清晰、连贯地叙述事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2)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习作三的要求,明确习作的主题和内容。
(2)讲解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如何清晰、连贯地叙述事件。
3. 实践练习:(1)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独立写作。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修改。
(1)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根据习作三的要求,完成一篇习作。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习作的要求和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习作,掌握写作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3:我发现了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我发现了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一天,妈妈不小心把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混在了一起,她叫我辨别。
我坐在桌前摆弄着两个鸡蛋,可是就是区分不出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
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办法。
正当我为难的时候,我胡乱地拿起一个鸡蛋转起了圈圈,呵,它竟然转了很久才慢慢地停下来。
我机灵一动,又转另外一个,可这个鸡蛋转得摇摇摆摆的,很快就停下来了。
我看了后,百思不得其解。
问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妈妈说:“熟鸡蛋里面是固体,转的时候,它能保持平衡,转的速度均匀,并能保持一段时间;而生鸡蛋就不一样了,它里面是液体,不能保持平衡,转的时候会摇晃,并且时间会很短。
这下你会辨别了吗?妈妈是想考考你。
”我听了后,一下子明白了,我大声地说:“那个转得久的就是熟鸡蛋!”妈妈说:“对了,好孩子。
”
今天我很高兴,我发现了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以后我要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有所发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3-我的新发现

公园里的人们也脱下了厚厚的大衣,换上了轻巧方便的春装,真是一番焕然一新 的气象啊!
在我们的校园还有一个很生机勃勃的地方,那就是我们操场旁的草坪了。 到处是小草欣欣然地睁开了惺松的眼睛,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了,这儿的小 草可生机了,在春风姑娘的呼唤下也探出了小脑袋,不时地向上钻,嫩嫩的, 绿绿的。春风一吹,它就不停地摇摆着柔弱的身躯。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
啊,春天使大地焕然一新,春天给学校满园生机,春天给我们欢乐和希望,催促我 们奋力向上。我愿做一棵小草,做一朵小花,在园丁的精心浇灌下,为校园增添春色, 把祖国的春天装点得更美。
时间、地点、人物
第十七页,共38页。
1、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2、按顺序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3、最好写上自己的心理和想象,让 文章更有意思。
第十八页,共38页。
细致的观察:你看到的什么(比喻、拟人 的修辞手法),想到的什么,你的疑问 【详写】
第十九页,共38页。
动物的描写 忽然,传来几声清脆的鸣叫,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很漂亮,但是我最喜欢的是校园的春天了,因为在这时校园会变 得生机勃勃了。
一走进校们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那是我们学校的花坛了,那儿有许许多多的 花儿,每个人来到这里时第一句话都是赞我们这个美丽的花坛。一朵朵五颜六色的 玫瑰争相怒放,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像快要破裂似的,有的全都开了。一 阵风吹来,花儿们都摇摇晃晃,从远处看就好像是许许多多的花儿在争奇斗艳的, 把校园的春色显得更加清楚了,让旁边的校园的楼房显出更美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材简析例文是一个小学生刘常宁的习作《小草中的发现》,小作者用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发现了草丛中可爱的小生命----正在造新房的蚂蚁和摆动长须的甲虫。
小作者通过细心观察,简洁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草丛。
本次习作就是运用《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例文,引导学生充分融入生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摄取鲜活的写作素材。
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同时引导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发现。
二.学情分析在习作方面,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缺乏观察的眼力和详尽的表达能力,有很多孩子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人、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孩子的好奇心是存在的,可为什么一描述起来,就只能说些大致的信息呢?这就是有心没有心的问题了。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孩子们的好奇只留存于看热闹的层面上,缺乏观察方法的指导与观察发现的记录与积累。
老舍先生说:“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他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
因此,及时把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和感受写下来,贮进自己的“素材库”,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眼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就拥有了一双会观察发现的眼睛,拥有了能说会写的表达能力,久而久之,作文就是信手拈来的事了。
三.教学目标:1.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 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并把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4.结合例文以及观察实践,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兴趣,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让他们充分感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完成观察记录表的填写。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3教案(统编版)

习作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用几段通顺、连贯的话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
3.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位同学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很多的人、很多的景物、很多的新鲜事,这些都是习作的好材料。
说说你最近都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例文
1.刘常宁同学在小河边玩儿的时候,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于是就写了这篇习作。
大家读一读他的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2.学生自读例文。
3.从他的文章中,你知道他都看到了什么吗?
4.“蚂蚁、沙土、甲虫”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在他的笔下却是那么有情趣。
他为什么能把文章写得这么好呢?
(因为他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一双勤快的手。
)
5.说说他的文章哪里写得好。
三、激发兴趣
1.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很多可写的事,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即使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里,都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回想一下,自己曾经看到过哪些美好的景物、事物等没能记下来。
2.以后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的好习惯。
3.学生习作。
4.进行评改。
四、修改习作
1.自己读一读,然后自己修改。
2.请同桌、小伙伴帮忙改一改。
3.老师通过例文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写作。
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意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创造,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
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通过想象和创造进行写作。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想象力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教学新课: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写作。
3.3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写作。
3.4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评价: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2 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作为教材。
5.2 教学辅助材料:提供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3 教学工具:使用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进行讲解和展示。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6.2 示范法:教师进行写作示范,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写作练习。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创造,提高写作水平。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3《我的发现》范文(计73篇)

我的发现我的发现 1 一天早上,妈妈像往常一样给我煮了一个鸡蛋当早饭,我最讨厌吃这样的鸡蛋了,我就拿着鸡蛋当玩具在桌子上玩了起来。
玩儿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了,我就想再找个东西来玩。
忽然,我看到桌子下面有一个装牛奶的玻璃瓶,于是就把瓶子拿上来,再把鸡蛋立在瓶口上,用力一按,就把鸡蛋按进了瓶子里。
这下可完蛋了,我把我的早饭按进了瓶子里。
我使劲往外倒,怎么也倒不出来。
我又拿冷水冲,冲了几遍,还是冲不出来。
我急了,用手在瓶子上边搓边倒,过了几分钟,奇迹出现了,蛋掉了出来。
我当时只顾着把鸡蛋拿出来,没有想什么。
事后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难道最后是我运气好,鸡蛋掉出来了?后来,我看了一本书后终于明白了,原来不是我运气好,而是我在用手搓瓶子的时候产生了热量,使空气膨胀,是空气膨胀的力量把鸡蛋推了出来。
我发现了狗尾巴的秘密 2 在暑假里,我经常到姐姐家里去玩儿。
姐姐家有一条黑白相间的讨人喜欢的狗,很可爱。
我和姐姐都很喜欢它。
有一天早晨,我到姐姐家去,小狗看见了我,急忙跑过来。
凑到我跟前,用湿漉漉的鼻子闻着我身上的气味。
然后,用舌头舔着我的手。
通过与它的玩耍与观察,我发现:它有的时候摇尾巴;有的时候竖尾巴;有的时候夹尾巴;还有的时候把尾巴伸的直直的。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迷团解开。
有一次,小狗咬烂了一双鞋,被爷爷发现了,就追着它要打。
这时,我清清楚楚地看见:小狗把身子缩成一团,躲在墙角。
它的尾巴夹在双腿中间。
噢!原来狗的尾巴是它用来表达心情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啊!随后,我又翻阅了有关书籍,书上写着:狗高兴时,左右摇摆尾巴;愤怒时,伸直尾巴;害怕时,会双腿夹住尾巴;听到异常的声音时,就会竖起尾巴,就像一根木棍似的。
我很高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了知识,也从中体味到了发现新知识带给我的快乐!我发现了狗尾巴的秘密 3 姐姐家有一条黑白相间的小狗。
它活泼可爱,非常讨人喜欢。
我和姐姐都很喜欢它。
有一天早晨,我到姐姐家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3》教学设计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3 我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开展“晒晒我的新发现”活动,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把新奇有趣的发现记入小组循环观察日记,逐步养成留心观察,记录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2.借助例文,学习小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具体、生动地写下来的。
尝试把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在观察中展开合理想象,把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做到文通句顺。
3.重点围绕是否“把自己的发现写得有意思”评价并修改自己的习作,编辑小组“我的新发现”手抄小报,展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开展“晒晒我的新发现”活动,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把新奇有趣的发现记入小组循环观察日记,逐步养成留心观察,记录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2. 尝试把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在观察中展开合理想象,把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做到文通句顺。
难点:把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在观察中展开合理想象,把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做到文通句顺。
三、教学评价设计1. 习作指导前,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提前一周进行观察,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2.借助观察记录卡与例文比较,在师生对话中推进学生感受小作者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自己的发现的,学习小作者善于观察并且能展开合理想象的好习惯。
3. 习作后,在自主修改、师生共同修改的基础上,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发现表达出来。
同时渗透修改方法,让学生明白修改自己的习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把修改习作落实到实处。
4.开展班级作文编辑活动,以黑板报的形式,展示学生习作,注重推进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组织开展“晒晒我的新发现”观察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卡,提前一周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可以走进树林、草丛、花园、麦田……,把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在观察记录表上,还可以画出自己的观察发现。
每一个小组准备一个循环日记本,循环使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新发现,并利用早读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次作文共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
主要写小作者仔细观察看到的景物。
写得清楚、明白,充满同趣。
第二部分是“习作要点讨论”。
紧
扣本次习作训练要点,对“例文”的有关写作方法)作了提示。
第三部分是“作业”。
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建议充分进行习作的交流。
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5】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1)、写什么?(2)、怎样写?三、学
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
来写的?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3、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
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
(板书)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③指名说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的, 三, 年级语文, 文章, 教学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
和群 QQ空间QQ空间腾讯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腾讯朋友收藏收藏分享分享顶顶踩踩相关帖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与“文学”作伴八年级作文800字•在路上八年级作文500字•责任与担当九年级作文800字•
感人的一幕八年级作文800字• 2017年高考全国卷III语文作文题是什么我与高考或
我看高考• 2017年天津卷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什么重读长辈这部书• 2017年高考江苏
卷语文作文题是什么车辆与时代变迁•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组磨课活动总结•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作文回复举报 admin 沙发楼主| 发表于 2013-3-30 02:04:44 | 只看该作者第二课时【36】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
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
改病句。
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
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
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
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课后反思:习作三的教学,我吸取了习作二的教训,没有先指导学生读例文,这样避免用例文的
框框将学生牢牢套住。
而是和学生共同走到了室外,在春天的校园中,和孩子们去共
同发现。
整整一节课,孩子们在垂桃的花香中,观察层叠的花瓣。
在泥土的芬芳中,
逗弄着“西瓜虫”(一种甲虫)。
在他们的观察中,我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引领者。
生:老师,我抓住了一只“西瓜虫”。
师:在什么地方发现的?生:就在那!师:
能具体说明白吗?生:就在假山边的泥土中。
生:我也发现了,就在花坛的边上。
生:草地上也有,老师,你看就在这些岩石的下面。
师:这可不能称作岩石,还是叫
做石块更形象。
生:我知道“西瓜虫”因为怕太阳所以住在泥土和石块下。
就像蜈蚣和蚂蚁。
师:蚂蚁是住在石块下吗?想想。
生:噢,不是,是在窝里。
呵呵师:对,“西瓜虫”有窝吗?生:没有看见,可能它不修窝。
生:老师,这有个洞,他是不是就住在这里?师:你仔细看看。
生:不是的,我将“西瓜虫”放到洞里,它又爬了出来。
师:“西瓜虫”有几只脚呀?生:不知道师:仔细看看。
生将“西瓜虫”翻到
过来,仔细的数着。
生:哈哈,我知道了,有十二只,还有两个触须生:老师,你快来看,“西瓜虫”会爬墙。
师:它这爬墙的姿势,多像一个动画片中的人物呀生:我知道,是蜘蛛侠生:它和蚂蚁一样生:它和壁虎一样师:所以你可以猜想它脚上可
能有什么?生:吸盘生:老师你看这两只“西瓜虫”见了面还是不理睬,各走个的。
师:为什么它们没有撞到一起?仔细看看相遇后的情况。
生:他们像蚂蚁一样,对着触须。
哈哈……生: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叫它”西瓜虫“。
因为我们一逗它,它就弯成
了一个西瓜样,圆圆的,身上还有一些条纹和西瓜上的一样。
师:你观察仔细,联想贴切。
但是“它就弯成了一个西瓜样”的“弯”,能不能换个更合适的词?生:缩回复举报 admin 板凳楼主| 发表于 2013-3-30 02:04:57 | 只看该作者我的奇特发现一天晚上停电了,爸爸在客厅点燃了一只蜡烛,我拿着刚吃过的橘子皮玩弄着,无意间
把橘子皮靠近烛光,突然橘子皮发出轻微的“啪啪”声,并出现火花。
此时我又拿了
一片橘子皮在烛光前捏捏,又发出同样的声音和火花,当时看到这些时我很惊讶,我
问妈妈为什么,妈妈也不知道。
我们经过查阅资料才知道,橘子皮里面含有植物油,这种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当它靠近火焰的时候,这种油就会燃烧并发出轻微的“啪啪”声。
看到这些以后,我突然想:要是用橘子皮做烟花炮竹,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可以让人们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且燃烧后落在地上可以当肥料,我为我这个独特的
想法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争取早日研制出这种橘子皮
烟花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