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八旗源流及佐领
《满洲正黄旗佐领详表》

《满洲正黄旗佐领详表》《满洲正黄旗佐领详表》满洲正黄旗清代⼋旗之⼀,建於明万历⼆⼗九年,上三旗。
兵丁⼈⼝最多,⾄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少总⼈⼝约15万⼈。
《光绪会典事例》:佐领成分,宗室三、觉罗四、新满洲四、蒙古⼋个半、朝鲜⼆、番⼦⼀、满洲七⼗。
正黄旗满洲都统第⼀参领所属⼗九佐领:佐 领族属编⽴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佐领姓⽒⼈丁来源第⼀佐领满洲康熙12年世管佐领图海马佳⽒马佳第⼆佐领满洲世管佐领诺敏马佳⽒马佳第三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赛弼、张屯马佳⽒萨哈第四佐领满洲世管佐领朔尔岱马佳⽒萨哈第五佐领满洲世管佐领罗思汉马佳⽒萨哈第六佐领满洲顺治8年世管佐领古苏⽠尔佳⽒苏完第七佐领满洲康熙23年勋旧佐领马哈达⽠尔佳⽒苏完第⼋佐领满洲世管佐领和拖觉尔察⽒长⽩⼭第九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雅拜觉尔察⽒长⽩⼭第⼗佐领满洲康熙23年世管佐领⼋⼗觉尔察⽒长⽩⼭第⼗⼀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喀开伊尔根觉罗⽒巴尔达第⼗⼆佐领满洲世管佐领富德伊尔根觉罗⽒巴尔达第⼗三佐领蒙古国初勋旧佐领迈图/代寿博尔济吉特⽒锡喇穆楞第⼗四佐领蒙古勋旧佐领⾊楞博尔济吉特⽒锡喇穆楞第⼗五佐领蒙古康熙23年勋旧佐领和善博尔济吉特⽒锡喇穆楞第⼗六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彭库⾥富察⽒沙济第⼗七佐领满洲康熙8年世管佐领胡什布富察⽒沙济第⼗⼋佐领满洲康熙23年世管佐领阿⽊储库富察⽒沙济第⼗九佐领满洲世管佐领阔海富察⽒沙济正黄旗满洲都统第⼆参领所属⼗七佐领:佐 领族属编⽴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佐领姓⽒⼈丁来源第⼀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胡什屯扎库塔⽒噶哈⾥璧汉鄂⾥第⼆佐领满洲国初族中承袭舒沙兰扎库塔⽒⽡尔喀第三佐领满洲康熙34年世管佐领哈⼭扎库塔⽒⽡尔喀第四佐领满洲勋旧佐领叶布受舒穆鲁⽒库尔喀珲春第五佐领满洲勋旧佐领巴尔布舒穆鲁⽒库尔喀珲春第六佐领满洲康熙23年勋旧佐领海寿舒穆鲁⽒库尔喀珲春第七佐领满洲国初勋旧佐领楞格⾥舒穆鲁⽒库尔喀珲春第⼋佐领满洲康熙32年世管佐领阿尔拜待考库尔喀珲春第九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倭赫舒穆鲁⽒库尔喀第⼗佐领宗室国初勋旧佐领艾⾳布宗室赫图阿喇第⼗⼀佐领宗室国初勋旧佐领胡什禄宗室赫图阿喇第⼗⼆佐领觉罗康熙11年勋旧佐领敖塔觉罗赫图阿喇第⼗三佐领觉罗国初勋旧佐领吴默纳觉罗赫图阿喇第⼗四佐领蒙古康熙21年勋旧佐领巴图博尔济吉特⽒乌鲁特第⼗五佐领蒙古康熙40年公中佐领通保 16佐领余丁第⼗六佐领满洲康熙39年公中佐领胡什塔吉当阿佐领余丁第⼗七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巴⾳柱完颜⽒鄂尔浑第⼗⼋佐领番⼦乾隆41年公中佐领书⾂⼤⼩⾦川注:第⼗⼋佐领,暂列于此。
清朝八旗的由来

清朝八旗的由来清朝八旗的由来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下文是小编整理的清朝八旗的由来,欢迎阅读参考!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独创的一种“军政合一”、“寓兵于民”的组织,遇有征伐,抽调旗下甲士组成军队,即通常所说的八旗兵;同时它又是政权组织,具有管理旗下人民户籍、田土、赋役、教养、诉讼、婚姻等广泛职能。
清人关前,凡人均隶于八旗,可以说旗外无兵无民,八旗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就是入关以后,清统治者仍视八旗为国家根本,以八旗禁旅卫护京师,驻防冲要大城。
1、八旗的前身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
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2、八旗的建立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
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
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3、八旗的分类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
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
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
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
4、八旗的.方位清代的八旗军,包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在行军、驻营时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
据说是依“五行相克”说制订的。
《满洲正蓝旗佐领详表》

《满洲正蓝旗佐领详表》《满洲正蓝旗佐领详表》满洲正蓝旗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满洲都统第一参领所属16佐领佐领族属编立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人主要姓氏人丁来源第一佐领:蒙古国初编立勋旧佐领诺穆图博尔济吉特氏乌鲁特第二佐领:满洲勋旧佐领宗室胡什布宗室赫图阿拉第三佐领:满洲国初编立勋旧佐领宗室韩岱宗室赫图阿拉第四佐领:满洲国初编立勋旧佐领宗室吴达海宗室赫图阿拉第五佐领:满洲勋旧佐领宗室满达宗室赫图阿拉第六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勋旧佐领宗室卓绥宗室赫图阿拉第七佐领:满洲勋旧佐领宗室纳苏图宗室赫图阿拉第八佐领:满洲康熙34年立勋旧佐领宗室巴哈穆宗室赫图阿拉第九佐领:满洲国初编立公中佐领海珠护本旗诸姓第十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朱达护伊尔根觉罗氏兴堪第十一佐领:满洲康熙13年立公中佐领宗室吴尔登伊尔根觉罗等兴堪第十二佐领:蒙古国初编立世管佐领鄂里喀博尔济吉特氏乌鲁特第十三佐领:蒙古国初编立勋旧佐领罗敏博尔济吉特氏乌鲁特第十四佐领:蒙古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布代博尔济吉特氏乌鲁特第十五佐领:蒙古国初编立勋旧佐领马什博尔济吉特氏乌鲁特第十六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巴喜叶赫那拉氏扎济里城正蓝旗满洲都统第二参领所属17佐领佐领族属编立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人主要姓氏人丁来源第一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费扬古辉发那拉氏辉发/虎尔哈第二佐领:满洲康熙36年立公中佐领色楞额本旗诸姓第三佐领:满洲世管佐领额赫/赛璧汉辉发那拉氏辉发第四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发库达辉发那拉氏辉发/虎尔哈第五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鼐格额驸辉发那拉氏辉发第六佐领:满洲勋旧佐领鄂托浑郭尔罗氏占河第七佐领:满洲天聪8年立勋旧佐领达尔汉额驸郭尔罗氏占河第八佐领:满洲天聪8年立勋旧佐领沙努克郭尔罗氏占河第九佐领:满洲康熙34年立勋旧佐领敖善郭尔罗氏占河第十佐领:满洲勋旧佐领朱尔扎哈郭尔罗氏占河第十一佐领:满洲国初编立公中佐领赖达/阿邱佟佳氏佟佳第十二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齐色佟佳氏佟佳第十三佐领:蒙古国初编立勋旧佐领瞻木杨博尔济吉特氏乌鲁特第十四佐领:蒙古国初编立勋旧佐领阿纪图/塞楞博尔济吉特氏乌鲁特第十五佐领:满洲康熙11年立世管佐领西特库佟佳氏佟佳第十六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硕色阿颜觉罗氏瓦护穆第十七佐领:蒙古天聪3年立勋旧佐领库色布/寨桑博尔济吉特氏库罗伦布尔正蓝旗满洲都统第三参领所属17佐领佐领族属编立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人主要姓氏人丁来源第一佐领:满洲天命元年立世管佐领觉罗岳塔觉罗氏和洛噶山第二佐领:满洲康熙12年立世管佐领觉罗布禄觉罗氏和洛噶山第三佐领:满洲国初编立公中佐领夸三/李三姓氏待考待考第四佐领:满洲康熙8年立世管佐领代屯姓氏待考待考第五佐领:满洲世管佐领觉罗莽燕觉罗氏和洛噶山第六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达诸护兆佳氏讷殷第七佐领:满洲康熙34年立世管佐领额尔和德兆佳氏讷殷第八佐领:满洲世管佐领伊尔敦/尼堪瓜尔佳氏第九佐领:满洲康熙9年立世管佐领和尔敦瓜尔佳氏第十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翁阿代兆佳氏讷殷第十一佐领:满洲康熙34年立世管佐领常国柱觉尔察氏觉尔察第十二佐领:满洲康熙14年立世管佐领色勒舒穆鲁氏吉阳第十三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大海巴克什觉尔察氏觉尔察第十四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丹谭舒穆鲁氏吉阳第十五佐领:满洲世管佐领缕赫觉尔察氏觉尔察第十六佐领:满洲康熙24年立世管佐领兆华觉尔察氏觉尔察第十七佐领:满洲康熙8年立世管佐领觉罗马克苏觉罗氏和洛噶山正蓝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所属15佐领佐领族属编立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人主要姓氏人丁来源第一佐领:满洲康熙13年立世管佐领雅赖辉发那拉氏辉发第二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西佛伊尔根觉罗氏觉尔察/萨哈尔察第三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苏尔德伊尔根觉罗氏第四佐领:满洲康熙21年立世管佐领那尔赛伊尔根觉罗氏第五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桑格伊尔根觉罗氏第六佐领:满洲康熙19年立公中佐领佛保姓氏待考第七佐领:满洲顺治8年立世管佐领五十八伊尔根觉罗氏穆溪第八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阿哈尼堪伊尔根觉罗氏穆溪第九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尼喀礼宁古塔氏乌喇第十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囊开宁古塔氏乌喇第十一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傅克察扎拉里氏瓦尔喀第十二佐领:满洲康熙11年立世管佐领巴拜扎拉里氏瓦尔喀第十三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克一德里伊拉里氏法尔开第十四佐领:满洲康熙21年立互管佐领红尼堪/伊汤阿姓氏待考第十五佐领:满洲康熙21年立世管佐领布喀舒穆鲁氏讷殷第十六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赫绅舒穆鲁氏讷殷第十七佐领:满洲康熙21年立世管佐领塞赫伊尔根觉罗氏湖纳赫正蓝旗满洲都统第五参领所属17佐领佐领族属编立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人主要姓氏人丁来源第一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禅布姓氏待考海兰第二佐领:满洲康熙34年立世管佐领朱胡布赫舍里氏叶赫第三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苏鲁迈嵩佳氏董鄂第四佐领:满洲天命元年立世管佐领阿山伊尔根觉罗氏穆溪第五佐领:满洲康熙34年立公中佐领哈占托活络氏等第六佐领:满洲康熙8年立世管佐领桑格伊尔根觉罗氏穆溪第七佐领:满洲康熙34年立世管佐领颜柱伊尔根觉罗氏穆溪第八佐领: 满洲国初编立公中佐领查塔托活络氏宁古塔等第九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伊巴礼赫舍里氏叶赫第十佐领:满洲康熙6年立世管佐领佛宝色赫舍里氏叶赫第十一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胡什里姓氏待考海兰第十二佐领:满洲世管佐领阿尔津伊尔根觉罗氏穆溪等地第十三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卓林伊尔根觉罗氏穆溪等地第十四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班布礼钮祜鲁氏浑楚第十五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胡礼太楚鲁氏浑楚第十六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吴达纳叶赫那拉氏叶赫第十七佐领:满洲康熙13年立公中佐领尼堪宁古塔氏等宁古塔等。
《满洲正白旗佐领详表》

《满洲正⽩旗佐领详表》《满洲正⽩旗佐领详表》满洲正⽩旗清代⼋旗之⼀。
建于明万历⼆⼗九年,上三旗之⼀,顺治初,多尔衮将⾃⼰所领上正⽩旗纳⼊上三旗,遂成定制。
⾄清末,下辖86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总⼈⼝约13万⼈。
《光绪会典事例》:佐领成分,宗室⼆、觉罗四、新满洲四、蒙古⼆、满洲七⼗四。
正⽩旗满洲都统第⼀参领所属⼗七佐领(《清朝会典》作⼗⼋):佐 领族属编⽴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主要姓⽒⼈丁来源第⼀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达⾳布他塔拉⽒查昆⽊第⼆佐领满洲康熙23年世管佐领阿密达他塔拉⽒查昆⽊第三佐领满洲康熙9年世管佐领阿密达他塔拉⽒查昆⽊第四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托波他塔拉⽒查昆⽊第五佐领满洲康熙23年世管佐领古尔哈他塔拉⽒查昆⽊第六佐领满洲国初勋旧佐领⽯尔泰董鄂⽒董鄂第七佐领满洲康熙23年勋旧佐领鄂尔多董鄂⽒董鄂第⼋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吴理堪⽠尔佳⽒哈达之裴德⾥第九佐领满洲康熙6年世管佐领昂阿巴⽠尔佳⽒哈达之裴德⾥第⼗佐领满洲康熙23年世管佐领随赫图⽠尔佳⽒哈达之裴德⾥第⼗⼀佐领满洲康熙23年公中佐领佛伦舒穆鲁⽒对亲佐领⼈丁第⼗⼆佐领满洲康熙元年公中佐领布尔吉岱精奇⾥⽒索伦第⼗三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喀克笃礼那⽊都鲁⽒那⽊都鲁绥分第⼗四佐领满洲康熙23年世管佐领迈⾊那⽊都鲁⽒那⽊都鲁绥分第⼗五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康果礼那⽊都鲁⽒那⽊都鲁绥分第⼗六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朱克舒那⽊都鲁⽒⽡尔喀浑春第⼗七佐领满洲康熙13年公中佐领桑格富察⽒本旗滋⽣余丁第⼗⼋佐领满洲待考正⽩旗满洲都统第⼆参领所属⼗七佐领:佐 领族属编⽴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主要姓⽒⼈丁来源第⼀佐领满洲世管佐领硕岱/德尔德喜塔喇、纳喇⽒叶赫佛克顺第⼆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苏纳叶赫纳喇⽒叶赫虎⼉哈第三佐领满洲康熙5年世管佐领查克丹叶赫纳喇⽒叶赫虎⼉哈第四佐领满洲天聪9年世管佐领阿什达尔汉叶赫纳喇⽒叶赫第五佐领满洲世管佐领多奇纳叶赫纳喇⽒叶赫第六佐领满洲康熙23年族中承袭⽩尔肯叶赫纳喇⽒叶赫第七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刚阿塔叶赫纳喇⽒叶赫第⼋佐领满洲康熙11年世管佐领舒书叶赫纳喇⽒叶赫第九佐领满洲康熙23年世管佐领迈图佟佳⽒保柱佐领⼈第⼗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尤德赫格济勒⽒雅兰第⼗⼀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西翰巴什克待考绥分第⼗⼆佐领满洲康熙7年世管佐领马赉待考绥分第⼗三佐领满洲康熙23年世管佐领马克图待考绥分第⼗四佐领宗室康熙11年世管佐领萨克查喜塔喇/觉罗⽒ 15佐领⼈丁第⼗五佐领宗室国初公中佐领满都护第⼗六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穆尔泰伊尔根觉罗⽒胡讷赫第⼗七佐领觉罗国初勋旧佐领觉罗微准觉罗⽒觉罗⼗佐领正⽩旗满洲都统第三参领所属⼗七佐领:佐 领族属编⽴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主要姓⽒⼈丁来源第⼀佐领满洲康熙34年公中佐领安布禄满洲诸姓 10佐领余丁第⼆佐领满洲勋旧佐领温达佟佳⽒雅尔虎第三佐领满洲国初勋旧佐领胡什他佟佳⽒雅尔虎第四佐领满洲勋旧佐领万布佟佳⽒雅尔虎第五佐领满洲国初勋旧佐领浑塔佟佳⽒雅尔虎第六佐领满洲康熙23年勋旧佐领希佛佟佳⽒雅尔虎第七佐领满洲国初勋旧佐领准塔佟佳⽒雅尔虎第⼋佐领满洲勋旧佐领⼏图喀佟佳⽒雅尔虎第九佐领觉罗国初勋旧佐领⾊勒觉罗⽒赫图阿喇第⼗佐领觉罗康熙11年勋旧佐领计哈利觉罗⽒赫图阿喇第⼗⼀佐领满洲公中佐领鄂尔多董鄂⽒本旗余丁第⼗⼆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沙璧图他塔拉⽒查昆⽊第⼗三佐领满洲康熙23年互管佐领喀囊阿/努三费莫/李佳⽒查昆⽊第⼗四佐领满洲康熙22年公中佐领五⼗费莫、李佳⽒查昆⽊第⼗五佐领满洲国初世管佐领噶⼘喇扎库塔⽒萨出库第⼗六佐领满洲康熙23年世管佐领松长扎库塔⽒萨出库第⼗七佐领觉罗康熙23年世管佐领勒都浑觉罗⽒赫图阿喇注:扈喇虎⼦扈尔汉(达尔汉辖)赐姓觉罗。
满族八旗含义解释

满族八旗含义解释
满族八旗是清朝时期满洲人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形式,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每个旗下设有若干千户(军事单位)和百户(军事单位)。
这八旗最初是为了满足清朝军事和政治组织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维持满洲人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八旗制度在清朝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八旗的含义如下:
1.正黄旗:由努尔哈赤自己所领,也称为辅国将军旗。
2.正白旗:由努尔哈赤的次子多铎所领。
3.正红旗:由努尔哈赤的第三子黄泰所领。
4.正蓝旗:由努尔哈赤的第四子世祖所领。
5.镶黄旗:为努尔哈赤之孙福临所领。
6.镶白旗:为努尔哈赤之孙福全所领。
7.镶红旗:为努尔哈赤之孙福海所领。
8.镶蓝旗:为努尔哈赤之孙福荣所领。
这些旗的划分原本是为了便于清军的编制和指挥。
每个旗都有其特定的旗帜颜色和图案。
这种八旗制度成为清朝统治的基石,也体现了满洲人在清朝政治和军事中的重要地位。
八旗制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八旗简述

正黄旗:上三旗。
【清末时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八旗中最多人口)【总人口】:约15万人【其中著名人物】: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正白旗:上三旗。
(最初是下五旗、顺治帝初年、多尔衮统领后编入上三旗)【驻防时分配地区】: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末时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著名人物】:婉容、荣禄镶黄旗:上三旗。
【驻防时分配地区】: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末时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著名人物】:孝和睿(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正红旗:下五旗。
【驻防时分配地区】: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清末时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总人口】:约11万5千人【其中著名人物】:和珅(乾隆皇帝旁的奸臣)镶红旗:下五旗。
【驻防时分配地区】: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清末时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著名人物】:珍妃(光绪帝宠妃)镶白旗:下五旗。
【驻防时分配地区】: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末时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著名人物】:曹雪芹、阿桂、善耆(肃亲王)正蓝旗:下五旗。
(最初为上三旗、正白旗提升后降格为下五旗)【驻防时分配地区】: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末时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著名人物】:崇绮(1864年元。
戸部尚书。
同治帝皇后阿鲁忒氏之父)镶蓝旗:下五旗。
【驻防时分配地区】: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清末时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总人口】:约13万5千人【其中著名人物】:侯宝林(相声艺术家)、慈禧太后(咸丰帝贵妃)、肃顺(辛酉政变处死的户部尚书)兴衰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又将归附的蒙人编为八旗蒙古;崇德七年(1642年)将归附的辽东汉人和朝鲜人编为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构成了清朝八旗的整体,共二十四旗,满洲八旗子弟是八旗中的精英。
中国满清八旗图及诠释

中国满清八旗图及诠释一、镶黄旗(上三旗)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市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令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都是,朝中不少官员也来自镶黄旗。
二、镶白旗镶白旗: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子贝勒所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
8万人,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三、镶蓝旗镶蓝旗: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
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5万人。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
四、正黄旗正黄旗(上三旗):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统,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
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是可以带刀上殿的侍卫。
五、正白旗正白旗(上三旗):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乐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因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滚将自己所领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
正白旗是皇帝亲领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领,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
八旗佐领世系传承之镶黄旗满州都统属下第一参领下十八满洲佐领沿革世系

⼋旗佐领世系传承之镶黄旗满州都统属下第⼀参领下⼗⼋满洲佐领沿⾰世系⼋旗佐领世系传承之镶黄旗满州都统属下第⼀参领下⼗⼋满洲佐领沿⾰世系据《钦定⼋旗通志》整理,整理者重庆垫江⼈谢华。
谢华据《光绪会典事例》:佐领成分分为:宗室⼀、觉罗四、新满洲四、蒙古九、俄罗斯⼀、满洲六⼗三加⼆个半佐领。
镶黄旗满洲都统第⼀参领所属⼗七佐领(《⼋旗通志》、《⼤清会典》为⼗⼋佐领)谢华据《⼤清会典》整理各佐领概况,依次为:佐领次序、族属、编⽴具体时间、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主要姓⽒、佐领⼈丁来源。
第⼀叅领第⼀佐领:第⼀叅领第⼀佐领:系康熙⼗三年编设,辅国公常舒之佐领始。
第⼀佐领,族属清宗室,康熙13年,世管佐领,汉初哈,爱新觉罗⽒,⼈丁来源于常舒之佐领。
以骁骑校汉初哈管理;汉初哈故,以公常舒之⼦,镇国将军徳宁管理;徳宁縁事⾰退,以其弟闲散宗室,海宁管理;海宁故,以其弟闲散宗室,徳永管理;徳永故;以其兄松柱之⼦,永贵管理;永贵故,以其⼦三等侍卫,武徳礼管理;武徳礼升任,以其叔⽗,䕶军㕘领,顺安管理;顺安故,以其⼦惟珠和管理;惟珠和故,以徳宁之三世孙,宗室惠良管理。
第⼀叅领第⼆佐领:系康熙⼗三年,将内⼤⾂伯噶都䕶军统领、法噶㕘领、法哈喇三佐领内滋⽣馀丁,分出⼀佐领。
第⼀叅领第⼆佐领:第⼆佐领,族属满洲,康熙13年,世管佐领,拉哈达,钮祜禄⽒,⼈丁来源于长⽩⼭。
以额亦都之孙,都统拉哈达管理;拉哈达补驻防将军,以其⼦少詹事,喇巴管理;喇巴补开元防守尉;以喇巴伯祖,班席之孙安都管理;安都縁事⾰职,以安都叔祖敖徳之⼆世孙,⼀等侍卫哈达管理;后安都复职,仍管此佐领.,⼜縁事⾰职;以安都之叔⽗拉哈达之孙,佛伦管理,佛伦降调;以安都兄之孙竒兰管理,竒兰縁事⾰退;以安都之⼦赫柱管理;赫柱出缺,以其⼦舒敏管理;舒敏出缺,以其弟舒昌管理;舒昌出缺,以其曾祖班喜之五世孙奚通阿管理;奚通阿出缺,以其⼦兴禄管理;兴禄出缺,以其曾祖班喜之五世孙,哈丰阿管理;哈丰阿出缺,以其⼦智庆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历三十五年万历三十八年(三个穆昆,三十七个塔坦)乙卯年万历四十三年天命元年定制八旗天命元年二月
第一穆昆(十二塔坦)努尔哈赤
觉罗阿敦正黄旗觉罗多弼
五大臣,瓜尔佳巴本等
镶黄旗觉罗阿敦
第二穆昆(十二塔坦)褚英
何和礼正白旗
哈达纳喇吴尔古岱,苏巴海等
镶白旗扈尔汉
博尔晋正红旗何和礼
镶红旗博尔晋
第三穆昆(十三塔坦)舒尔哈齐、代善
扬古利正蓝旗阿巴泰
扎萨克图,都瑚禅、雅希禅、阿巴泰等
镶蓝旗安费扬古
右翼总兵官费英东
左翼四旗是镶黄旗、正白旗、镶白
右翼四旗是正黄旗、正红旗、镶蓝
纳喇苏巴海
佟佳巴笃理
完颜博尔晋
天命六年二月天命七年三月天聪三年四月
穆哈连穆哈连纳穆泰
觉罗阿敦哈达纳喇氏苏巴海郭络罗达尔汉
汤古岱汤古岱那木都鲁喀克笃礼(康果礼之弟)
扈尔汉扈尔汉彻尔格
何和礼何和礼和硕图
博尔晋博尔晋博尔晋
阿巴泰阿巴泰托博辉
济尔哈朗叶赫纳喇氏阿布泰固三泰
旗是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旗是正黄旗、正红旗、镶蓝旗、镶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