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标本片全(1)
人体寄生虫图片

133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精选ppt
134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5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6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7
溶组织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8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39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40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41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精选ppt
114
肥胖带绦虫成虫(牛带绦虫成虫)
精选ppt
115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ppt
116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ppt
117
肥胖带绦虫头节
精选ppt
118
肥胖带绦虫成节
精选ppt
119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ppt
120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ppt
121
肥胖带绦虫孕节
精选ppt
122
带绦虫卵
精选ppt
精选ppt
142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精选ppt
143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精选ppt
55
曼氏迭宫绦虫成节
精选ppt
56
曼氏迭宫绦虫虫卵
精选ppt
57
曼氏迭宫绦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精选ppt
58
曼氏迭宫绦虫第二中间宿主:蛙
精选ppt
59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精选ppt
60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精选ppt
微生物CLSI文件集锦(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微生物CLSI文件集锦(你想要的都在这里)说起临床微生物的CLSI文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CLSI M100S——《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执行标准》。
但是其实,与临床微生物相关的CLSI文件很多,截至2017年7月,已多达43个。
下面,小编就给您简单介绍一下吧。
1、M02-A12:Approved Standard中文:抗菌药敏试验的性能标准英文: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s内容与解释:介绍药物纸片扩散法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最新折点标准。
2、M06-A2: Approved Standard中文:脱水MH琼脂的评估程序英文:Protocols for Evaluating Dehydrated Mueller-Hinton Agar内容与解释:略3、M07-A10:Approved Standard中文:需氧菌稀释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英文:Methods for Diluti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 ests for Bacteria That Grow Aerobically内容与解释:描述了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而且还包含这些方法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CLSI推荐方法的性能,局限性,适应性。
4、M11-A8:Approved Standard中文:厌氧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英文:Metho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Anaerobic Bacteria内容与解释:在过去的几年内,大部分厌氧菌的耐药表型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了许多菌种的经验用药的面临很大的挑战。
对于厌氧菌,琼脂稀释法仍然是参考方法,对于调查研究和科研同样都适用。
而且其他的方法的对比标准也进行了说明,肉汤稀释法也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但是现在对脆弱拟杆菌和一些抗生素没有标准。
寄生虫标本片全

肺 吸 虫 寄 生 在 兔 肺 引 起 囊 肿
27
斯氏狸殖吸虫
28
29
斯氏狸殖吸虫 成虫
30
斯 氏 狸 殖 吸 虫 第 一 中 间 宿 主
-
泥
泞
拟
钉
螺
31
斯 氏 狸 殖 吸 虫 第 二 中 间 宿 主
溪 蟹
32
-
肺吸虫卵
2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口吸盘
卵黄腺 肠管 腹吸盘 卵巢 子宫 睾丸
排泄囊 排泄孔
卫氏并殖吸虫 成 虫
虫体椭圆,长宽比例为 2:1,口腹吸盘大小差 别不大,腹吸盘位于虫 体近中部腹面,两吸盘 距离较远。消化系统类 似与姜片虫,有口无肛。 卵巢、子宫并列于腹吸 盘水平,两睾丸并列在 虫体后部。
24
25
卫氏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
15
-
布 氏 姜 片 吸 虫 成 虫 自 然 形 态
16
-
布 氏 姜 片 吸 虫
成 虫 染 色 标 本
17
布氏姜片吸虫中间宿主-扁卷螺
18
布氏姜片吸虫植物传播媒介-荸荠、菱角
19
水生植物媒介 — 茭白
20
卫氏并殖吸虫
21
卵盖 卵壳 卵细胞 卵黄细 胞
形态多为椭圆形,但差 异较大。虫卵金黄色, 卵盖较大,常倾斜,卵 壳厚薄不均,卵内含一 个卵细胞和十余个卵黄 细胞。
丝虫
1
丝虫-成虫自然形态
2
班氏微丝幼(无尾核) 马来微丝幼(2尾核)
3
第七周实验: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布氏姜片吸虫(肠 吸虫)、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斯氏 狸殖吸虫
寄生虫图片

马来微丝蚴
头间隙 神经环 鞘膜 体核
尾核
常见人体寄生蠕虫(吸虫)
华支睾吸虫
体形狭长似葵花籽仁状 ,大小10~25×3~5mm 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5处,雌雄同体 ,睾丸一对,分支 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
华支睾吸虫
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后者位 于虫体前端 1/5处。
雄性生殖器官 具两个分支状的睾丸(在体 后1/3处,前后排列) 缺阴茎和阴茎袋
前鞭毛体(又称鞭毛体) (瑞氏染色)
成熟的虫体呈梭形或长梭形,前端有一伸出体外的鞭毛,是虫体运动细胞器 ,其它结构同无鞭毛体,在NNN培养基中的前鞭毛体常呈菊花状排列
2.蓝氏贾第鞭毛虫
滋养体
呈倒置梨形,背面隆起, 腹面扁平 腹面前半部向内凹陷 成吸盘状陷窝,可见核1对 鞭毛4对,分别为前鞭毛、 后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 虫体有轴柱1对,纵贯虫体,不伸出体外 在轴柱的中部可见2个半月形的中体
人体常见寄生蠕虫(绦虫)
猪带绦虫成虫
猪带绦虫头节头 节
头节近球形,似小米粒, <1mm
有4个吸盘、顶突、其 上有小钩25~50个,排 列成内外两圈,内圈的 钩较大,外圈的稍小
猪 带 绦 虫 头 节
带 绦 虫 卵
光镜下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和细粒 棘球绦虫虫卵形态相似,难以区别
3.猪带绦虫囊尾蚴
1.间日疟原虫
雄配子体
虫体较小,胞质浅蓝 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
三种疟原虫红内期形态的比较
环状体: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
雌配子体:
间日疟原虫 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
雄配子体:
间日疟原虫 虫
三日疟原虫
寄生虫虫卵永久性玻片标本的制备

存在于骨骼肌。
而 HBDH主要来源于心肌,实际上和LDH同工酶一样[3],主要代表了LDH1和LDH2的活力,它在心肌中含量较丰富,血清 HBDH比LDH更为专一。
但它们分子量较大,当心肌受损时,升高或下降较慢,升高可持续2周甚至更长时间。
结果2.1表明:儿童的心肌酶活力与成人的心肌酶活力差异存在显著性,与报道[1]相符,但三组的CKM B/ CK、 HBDH/LDH的比值基本上是一致,不存在差异。
结果2.2表明:50名运动后的正常儿童的CK和LDH大多数升高,但CKM B/CK、 HBDH/LDH的比值并未升高。
所以说CK M B/CK、 HBDH/LDH可以作为儿童不受年龄、运动因素影响的指标。
由于CKM B、 HBDH主要来源于心肌,它们分别是CK、LDH的同工酶,那么可以认为CKM B/CK、 HBDH/LDH 升高到一定范围,可以反映出心肌受损。
从结果2.3可看出:在VM C中,CKM B/CK多数高于6%, HBDH/LDH多数高于0.8,它们与c T n T的阳性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关联。
c T n T是心肌特有的蛋白,胎儿、新生儿和成人cT n T都是相同的[4]。
心肌损伤后6h开始升高,升高可持续8d[4]。
它虽然是心肌受损的特异性指标,但在心肌受损6h内,敏感度较低[5]。
而CKM B是心肌早期受损指标(心肌受损3h即升高), H BDH 升高后下降较慢,在血清中持续的时间较长(升高可持续14 d)。
因此,CKM B/CK>6%, HBDH/LDH>0.8和cT n T阳性一起可以反映出心肌受损全过程,不但提高了cTnT的灵敏度,而且也增加了CKM B/CK、 H BDH/LDH的特异性。
在C K 和C KM B的测定过程中,因为CKM B采用的是免疫抑制法,在高活力CK血清中,测定CKM B一定要注意稀释,否则,因过量的C KMM没有被完全抑制,易使C KM B升高[6],从而造成CKM B/C K假性升高,使临床医生误诊。
《人体寄生虫》各标本特征概况

《人体寄生虫》各标本特征概况一、原虫类○1阿米巴包囊:近似球形,胞质内有一呈短棒状的拟染色体,未成熟包囊内含糖原泡,成熟包囊有4个核,呈圆形,包囊壁光滑,核为泡状核。
○2阴道毛滴虫:呈紫色,有五根鞭毛,内含深染颗粒,有波动膜。
○3利杜体:班氏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位于核旁,着色较深,细小,杆状。
○4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呈椭圆形,囊壁较厚,与虫体间有明显间隙,成熟包囊内含4个细胞核,未成熟包囊内含2个细胞核。
○5间日疟原虫:环状体:胞核小,中间有空泡,多呈环状。
大滋养体:虫体变大,胞核亦增大,胞质增多,胞质内出现疟色素。
裂殖体:核分裂,胞质也分裂,成为裂殖子。
配子体:圆形、卵圆形、新月形,雌配子体虫体较大,胞质致密,疟色素多而粗大,核致密偏于虫体一侧,雄配子体虫体较小,胞质稀薄,疟色素少而细小,核质疏松、较大、位于虫体中央。
二、吸虫类○6姜片吸虫:一个卵细胞(20个----40个卵黄细胞),卵壳薄而均匀,椭圆形。
○7华氏睾吸虫(肝吸虫):形似芝麻,淡黄褐色,是虫卵中最小的。
○8肺吸虫:有卵盖,且卵盖较透明,较姜片吸虫瘦小。
○9血吸虫虫卵:淡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均匀无小盖,一侧有逗点状小棘。
○10血吸虫尾蚴:染红色,分体部、尾部,尾长有两叉。
三、绦虫类○11猪带绦虫卵: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外层胚膜具有放射状条纹。
○12猪带绦虫孕节:孕节中仅见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发出分支,每侧约7-13支,各分支不整齐可继续分支而呈树枝状,每一孕节中含虫卵3万-5万个。
○13牛带绦虫孕节: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30支,支端多有分叉,每一孕节含虫卵8万-10万个四、线虫类○14蛔虫卵:卵壳厚,周围有一层蛋白波动膜(里面有新月形空隙)。
○15鞭虫卵:虫卵呈纺锤形或腰鼓形,两端各有一透明塞状突起。
○16钩虫卵:椭圆形,卵壳较薄,无色透明,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空隙,卵内细胞呈桑葚状。
寄生虫卵玻片标本制作方法的比较及体会

摘 要:目的:选出一种操作简便、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寄生虫卵玻片标本制作方法服务于教学。方法: 通过几种不同制作方法的实际操作进行对比。结论:中性树胶、发丝双盖片封片法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学要求。
关键词: 寄生虫卵;标本制作;发丝双盖片法;比较体会
寄生虫学原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属形态学 科。寄生虫的教学玻片标本可分为临时封片和永久封片 两类,前者不宜长期保存,仅供临时观察之用;而后者可 以长期保存使用,因此在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多采用这 类标本[1]。人体寄生虫虫卵玻片标本的观察学习是教学 的重点、难点,因此,根据相关文献及教学实践,作者通 过对几种不同的虫卵制作方法的实践对比,选出了一种 操作简便,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寄生虫卵标本制作方 法,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蜡圈、蜡纸单层盖玻片模式 根据章洁等[2]的改良蜡圈、蜡纸单层盖玻片模式材 料方法操作如下:常规方法已固定的各种寄生虫卵悬 液;直径为 11 mm 玻璃离心管 1 支;直径为 6、14 mm,长 10 cm 空心金属打孔器各一支;切片石蜡适量(取熔点为 60℃~62℃1/3、56℃~58℃2/3)混合,加热溶解后冷却;刻 钢板蜡纸 / 复写纸;载玻片 (25.4×76.2 mm)、盖玻片 (18×18 mm);中性树胶。用打孔器将蜡纸 / 复写纸制成 内、外径分别为 6、14mm 纸圈备用;将离心管口在酒精 灯火焰上适当加热后,蘸取已热溶的石蜡扣于载片中央 使成一蜡圈,待其凝固;将已凝固蜡圈载玻片在酒精灯 火焰上适当加热至蜡溶解;用镊子夹取蜡纸 / 复写纸圈 一个,平放入已溶解的蜡圈中,待冷却整平;滴加已固定 好的虫卵悬液 1~2 滴,加盖盖玻片,用滤纸吸去盖片四 周溢出的溶液;用中性树胶封盖片四周,制成标本。 1.2 凡士林、中性树胶综合封片法 根据佘俊萍等[3] 的凡士林、中性树胶综合封片法 操作步骤是:备制清晰光洁的盖玻片使用玻璃刀,尺子 均力将 18×18mm 大小盖玻片划分为 4 个均等小方块, 划前用肥皂、95%酒精依次清洗双手、玻璃刀、尺子和镊 子等相关用具。操作过程中保持盖玻片形态规则,清晰。 将盖玻片分散培养器中,用 95%的酒精加盖浸泡 l 天。 盖玻片取出后用纱布擦亮,放入玻片盒内保存备用。滴 1~2 滴在 5%福尔马林中的离心虫卵悬液,滴在载玻片 一侧 1/3 处,用镊子取 l/4 盖玻片轻盖其上,并用吸水低 吸去四周溢出的悬液、擦干。用毛笔蘸取已加热溶化的 石蜡立即涂封盖玻片四周,封闭应严,蜡区分布均匀,厚 薄一致,约 0.5~0.6mm,可防止盖片时造成倾斜,待冷 却。滴中性树胶约 0.2ml 在 1/4 盖玻片中央,均匀用力将 大盖片轻压其上,制成标本。 1.3 中性树胶、发丝双盖片封片法 中性树胶、发丝双盖片封片法材料与凡士林、中性
《寄生虫》重点整理

钩虫寄生在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2.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思考题:1.两种钩虫成虫形态有哪些主要区别?2.引起钩虫感染的方式有哪些?主要感染方式是什么?(1)经皮肤感染(主要)侵入过程: A.穿刺作用 B.溶解作用侵入部位: 常见脚趾.手指间皮肤嫩薄处(2)经口感染(少见)A. 经口腔和食道粘膜侵入.B. 经胃不被胃酸杀灭,可到小肠发育为成虫.(3)经胎盘感染(极少见)(4)经母乳传递感染(极罕见)3.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钩虫本身吸血,边吸血边排血。
失血量: Ad: 0.1----0.4ml/条/天Na: 0.02----0.1ml/条/天(2)咬伤肠粘膜,分泌抗凝素,阻止伤口血凝,使伤口不断渗血。
(3)时常更换咬附部位,不断造成新的损伤,使新旧伤口不断渗血。
(4)铁、蛋白质供应不足和消化不良。
4.钩虫病诊断有哪些方法?主要方法是什么?粪检1)直接涂片法:轻者易漏诊.2)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为最理想方法.3)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但操作麻烦.操作方法(1)试管培养法(2)平皿培养法4)改良加藤法检测感染度,用于疗效考核。
5.影响钩虫病流行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世界:约9亿。
我国:约2.5亿。
新疆、青海、内蒙等地没有钩虫流行。
以海南省感染率最高。
广东感染率为6.56% 。
北方以A.d.为主,南方以N.a.为主,普遍为混合感染。
我们对湛江市曲水村的调查发现感染虫种是美洲钩虫。
丝虫1、两种丝虫mf(微丝蚴)的形态鉴别2、两种丝虫mf(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时间mf在人体外周血液中的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为夜多昼少,他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
机制:(不明)班氏丝虫:10pm—2am 马来丝虫:8pm—4am3、两种丝虫急性期与慢性期的主要病变(1)急性炎症期:Ag:虫体代谢产物;分泌物(尤雌虫子宫分泌物);蜕皮液、蜕皮;虫体崩解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黄色,卵壳薄,一端 有不明显的小盖,卵内 含一个卵细胞及若干卵 黄细胞
卵 盖 卵细胞 卵黄细胞
卵壳
虫卵(最大虫卵)
口吸盘 腹吸盘 肠 管子 卵宫 巢卵黄腺
睾 丸排泄囊
排泄孔
成虫
两吸盘距离较近,口下连咽 及短食道,肠分两支,波浪 形延伸至末端为盲管。两睾 丸高度分支呈珊瑚状,前后 排列于中部;卵巢在睾丸之 前,缺受精囊,子宫盘曲在 腹吸盘与卵巢之间,卵黄腺 发达,位于腹吸盘至尾端的 两侧;生殖孔在腹吸盘前缘。
肺 吸 虫 寄 生 在 兔 肺 引 起 囊 肿
斯氏狸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成虫
斯 氏 狸 殖 吸 虫 第 一 中 氏 狸 殖 吸 虫 第 二 中 间 宿 主
溪 蟹
-
感谢下 载
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麦穗鱼
实验操作:鱼肉压片检查华支睾
吸虫囊蚴
• 器材:麦穗鱼、载玻片、小剪刀及小镊 子。
• 操作:用小剪刀剪取麦穗鱼背部肌肉并 镊取绿豆大小鱼肉置两张玻片之间,压 成薄片,置低倍镜下检查有无华支睾吸 虫囊蚴,发现囊蚴时,注意观察其大小 形态及内部结构。
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
-
布 氏 姜 片 吸 虫 成 虫 自 然 形 态
-
布 氏 姜 片 吸 虫
成 虫 染 色 标 本
布氏姜片吸虫中间宿主-扁卷螺
布氏姜片吸虫植物传播媒介-荸荠、菱角
水生植物媒介 — 茭白
卫氏并殖吸虫
卵 盖卵 壳
卵细 卵胞黄细 胞
形态多为椭圆形,但差 异较大。虫卵金黄色, 卵盖较大,常倾斜,卵 壳厚薄不均,卵内含一 个卵细胞和十余个卵黄 细胞。
丝虫
丝虫-成虫自然形态
班氏微丝幼(无尾核) 马来微丝幼(2尾核)
第七周实验: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斯氏狸 殖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肝吸虫虫卵(最小虫卵)
口吸盘
肠管
子宫 卵黄腺 卵巢 受精囊
睾丸 排泄囊
华支睾吸虫
(成虫染色标本)
囊蚴
肝吸虫-成虫自然形态
肺吸虫卵
口吸盘
卵黄腺 肠 管腹吸盘 卵 巢子 宫睾 丸 排泄囊
排泄孔
卫氏并殖吸虫 成 虫
虫体椭圆,长宽比例为 2:1,口腹吸盘大小差 别不大,腹吸盘位于虫 体近中部腹面,两吸盘 距离较远。消化系统类 似与姜片虫,有口无肛。 卵巢、子宫并列于腹吸 盘水平,两睾丸并列在 虫体后部。
卫氏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