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示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1 勘察工作概述 (2)1.1工程概况 (2)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2)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2)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2)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3)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3)1.5.3完成工作量 (3)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4)3 地震效应 (11)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3.2建筑场地类别 (11)3.3地震液化判别 (11)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2)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2)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3)4.3.1场地环境类型 (13)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3)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3)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3)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4)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4)4.7 复合地基 (19)4.8基坑开挖与降水 (17)5 结论 (21)1 勘察工作概述1.1 工程概况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勘察报告_8

成都·嘉锦中和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序言1.1 工程概况成都市嘉锦置业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新华社区地块远大都市风景小区东侧约400m兴建成都·嘉锦中和高档生活住宅小区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27.9万m2。
本次为该项目一期,共由10栋(编号1-10#)地面29-32层地下室2层住宅,以及建筑物周边的1-2层裙房组成。
拟建筑物采用框剪结构,筏板基础,设计±0.00标高为482.50m,本工程预计基础埋深为9.0m左右。
受成都市嘉锦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设计由成都华宇建筑有限公司承担,并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修订版)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的基本规定,本工程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3 勘察目的及要求根据成都华宇建筑有限公司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及拟建物的工程性质,本次勘察目的是:(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2)查明建筑场地内各地基土的构成、埋藏条件及分布规律;(3)测定各地基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基础设计有关岩土工程参数。
并对基坑开挖后坑壁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建议适用的坑壁支护措施和坑壁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5)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判定地下水及土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并提供场地内含水层的渗透系数;(6)对场地地基条件作出岩土工程评价,论证各建筑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并对基础施工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4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⑴勘察工作的依据①建设工程勘察合同②委托方提供的拟建工程总平面图③设计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⑵国家现行技术规范,地方相关岩土工程勘察的规定①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⑤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⑥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⑦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⑶成都·嘉锦中和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工程总平面图,我院按照规范进行布置,其中一期共布置勘探孔100个,高层住宅楼孔间距一般为10~18m,一期高层控制性孔26个,孔深21-25m;高层一般性孔49个,孔深14-17m;多层及地下室(地面上无建筑物)共布置了19个钻孔,孔间距一般为16~30m,孔深一般为16m左右。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实例)

岩⼟⼯程勘察报告编制(实例)⽬录1 勘察⼯作概述31.1 ⼯程概况31.2 岩⼟⼯程勘察阶段及等级31.3 勘察⽬的、任务及要求31.4 勘察执⾏的规范、标准41.5 勘察⼯作⽅法及完成⼯作量41.5.1 勘探点布置原则 51.5.2 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51.5.3 完成⼯作量52 场地岩⼟⼯程条件52.1 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52.2 地层分布及岩⼟性质63 地震效应113.1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113.2 建筑场地类别113.3 地震液化判别113.4 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154 岩⼟⼯程分析与评价154.1 场地稳定性评价154.2 ⼟层⼯程性质评价 154.3 ⽔⽂地质条件评价 154.3.1 场地环境类型154.3.2 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164.3.3 地下⽔的腐蚀性 164.4 各⼟层的承载⼒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164.5 持⼒层与地基强度验算174.6 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184.7 复合地基 (19)4.8 基坑开挖与降⽔215 结论211 勘察⼯作概述1.1 ⼯程概况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队篮球馆⼯程的岩⼟⼯程详细勘察⼯作。
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
拟建⼯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程勘察阶段及等级本⼯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程具有以下特征:1)根据由岩⼟⼯程问题造成⼯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的后果,该⼯程为⼀般⼯程,⼯程重要性等级为⼆级⼯程;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地基等级为⼆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程岩⼟⼯程勘察等级为⼄级。
1.3 勘察⽬的、任务及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的是为设计、施⼯提供详细可靠的岩⼟⼯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程勘察报告三河县某中学教学楼岩⼟⼯程勘察报告1、前⾔1.1 ⼯程概况国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甲⽅)拟在三河县某中学兴建教学楼。
该项⽬由廊坊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委托我院对其进⾏岩⼟⼯程详细勘察⼯作。
拟建⼯程由主楼组成。
根据国标《岩⼟⼯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岩⼟⼯程重要性等级为⼆级,场地等级为⼆级,地基等级为⼆级,岩⼟⼯程勘察等级为⼄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级。
1.2 勘察⽬的及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岩⼟⼯程勘察委托书”,本次勘察⽬的及要求如下: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层和下卧层的⼯程特性、⼟的应⼒历史和地下⽔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等。
2、提供满⾜设计、施⼯所需的岩⼟参数,确定地基承载⼒,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提出地基基础、基槽⽀护、⼯程降⽔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案的建议。
4、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的防治⽅案建议。
5、对于抗震设计防烈度等于或⼤于6度的场地,进⾏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层的类型、深度、分布、⼯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
7、对需进⾏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性特征。
8、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防空洞、孤⽯等对⼯程不利的埋藏物。
9、判定⽔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0、钻孔布置原则上沿建筑物周边和建筑物主要控制线布置,最⼤孔距≤24⽶,当相邻两孔所揭露的持⼒层层⾯⾼差⼤于2⽶或⼟层性质变化较⼤,或存在较多孤⽯分布的情况时,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共商是否适当加密勘查点⽰意。
11、在本⼯程部位应提出抗浮设计⽔位。
12、勘查报告应交由勘察审查所审查。
1.3 勘察依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探点布置图”及“岩⼟⼯程勘察委托书”;《岩⼟⼯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基槽技术规程》(JGJ120-99);《⼟⼯试验⽅法标准》(GBT/50123-1999);1.4 勘察⼯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本次岩⼟⼯程勘察⼯作量是根据建设⽅及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规划图”、“岩⼟⼯程勘察委托书”,结合拟建建筑物规模及对场地岩⼟勘察的初步分析,参照现⾏规程、规范及邻近场地地质资料确定。
岩土勘察报告范本2

目录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11.3、勘察技术依据和技术标准.............................................1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11.5、勘察方法与勘察工作完成情况.........................................11.5.1、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11.5.2、勘探点的布置、勘探设备和方法与完成工作量 ........................11.6、工作完成情况.......................................................21.7、勘探点测放系统与测放依据...........................................2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32.1、地形地貌...........................................................32.2、气象与水文情况.....................................................32.3、区域地质构造情况...................................................32.4、场地各层岩土的年代、类型、成因、分布、工程特性 ....................32.5、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育程度 ......................32.5.1、地面沉降.........................................................32.5.2、地震效应.........................................................32.5.2.1、建筑场地地震背景资料...........................................32.5.2.2、建筑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42.5.2.3、工程地震地基设计参数...........................................42.5.2.4、建筑场地饱和地基土液化判别 ....................................42.5.2.5、建筑场地抗震地段的划分.........................................52.6、埋藏的河道、浜沟、池塘、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的特征、分布 ......52.7、特殊性岩土.........................................................52.8、场地地表水与地下水.................................................52.8.1、地下水类型.......................................................52.8.2、地下水位.........................................................52.8.3、地下水的渗透性...................................................52.8.4、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分析.........................................53、岩土试验与原位测试成果统计与分析.......................................6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4.1、建筑场地的适宜性、稳定性评价 ...................................... 64.2、特殊性岩土评价 .................................................... 64.3、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 64.3.1、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 64.3.2、地下水、地表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 64.4、岩土工程参数 ...................................................... 64.5、地基土的均匀性、压缩性与工程特性评价 .............................. 74.5.1、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 74.5.2、地基土的压缩性与工程特性评价 .................................... 74.6、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 74.6.1、复合地基方案-水泥搅拌桩 ........................................ 74.6.1.1、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 ........................................ 74.6.1.2、复合地基变形估算 .............................................. 74.6.2、桩基方案 ........................................................ 84.6.2.1、静压管桩方案 .................................................. 84.6.2.2、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与影响 ............................ 84.6.3、成(沉)桩的可能性与对环境的影响 ................................ 84.6.4、桩基承载力与质量测试方法与建议。
岩土勘察报告(毕业设计)

2.勘察工作2.1、勘察工作量依据勘察规范和勘察合同的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沿拟建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及中部共布设80个勘探孔,其中取土标贯孔20个,取土试样钻孔4个,标准贯入试验孔3个,鉴别钻孔20个,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33个。
深孔共施工62个(由于拟建高层建筑物位置有变化, 现局部深孔处变为多层楼或地下停车场位置),孔深16.00—28.50米,总进尺1400.00米;浅孔共施工18个,孔深8.80—10.80米,总进尺180.30米;本次勘察完成岩土工程勘探总进尺1580.30米;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总进尺173.80米;取原状土试样11件,扰动土试样96件及岩石样16件,标准贯入试验31次,详见附表3-1/1《勘探点一览表》。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一组5个点;剪切波速测试点5个。
本次勘察勘探点的位置及高程由我公司现场实测。
采用的黄海高程系统,其测量标志点引至场地东南侧庆丰街与科尔沁路交互处中心路面,其高程为272.20米(详见平面图位置图及勘探点布置图),钻孔标高测量点80个,地下水位测量点80个,地基土静载荷试验点承压板底面高程测量点5个。
2.2、勘察依据(1)、勘察合同及平面位置图;(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1 J366-2004);(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根据拟建工程的特征和该场地的地形地貌形态和工程地质条件对本次勘察等级进行3.场地条件3.1、位置和地形拟建工程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赛罕街与庆丰街之间,红城南路与科尔沁路之间。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实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一、前言........................................................................................................................................ - 0 -二、区域地质概述........................................................................................................................ - 1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7 -四、水文地质条件........................................................................................................................ - 9 -五、岩土工程评价........................................................................................................................ - 9 -六、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10 -七、地基土承载力...................................................................................................................... - 11 -八、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 11 -九、场地地震效应...................................................................................................................... - 12 -十、地基方案.............................................................................................................................. - 13 -十一、结论与建议...................................................................................................................... - 13 -一、前言1、工程概况为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我院受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委托,于2010年9月承担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该报告是针对一处地点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质与地貌情况,以便进行建筑与环境工程设计。
为了准确描述该地质状况和提高勘察精度,我们采用了多种勘察方法,得出了以下。
二、勘察地点简介本次勘察地点位于某地市区南部,面积约为1000亩,建筑用地面积为600亩,环境工程用地为400亩。
该地区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为30米左右。
周围无大型山脉或江河,是一处相对平稳的地形。
下面将对该勘察地点的岩土地质状况进行详细描述。
三、地质情况分析1. 地层岩性该土地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下部地层的花岗岩、石英岩和上部地层的黏性粘土层、杂屑土-砂土层组成。
其中,花岗岩为主要地质岩层,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岩性为石英二长花岗岩。
黏性粘土层与杂屑土-砂土层在地下30米处之上,发育至地面以下10-15米,厚度约为30米。
2. 岩体稳定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岩体在地下部分稳定性较好,整体稳定度为一般。
但岩体表面过于粗糙,毛细孔隙度较大,较易发生岩体剥落、局部崩塌等现象,增大了建筑物基础的施工难度。
3.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该地区地震等级较小,为三级地震,地震烈度为VI度。
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历史资料,该地区地震引发的岩石崩塌和滑坡等地震灾害风险较小。
4. 地下水地质分析-33米之间,该区域地下水较为丰富。
地下水层位上下界分别在-15米0米、-40米地下水层埋深为33-40米,主要为含水层,水质条件较好,适宜用于生活和工业用水。
四、勘察与建议本次勘察如下: 1. 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为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便利;2. 该地质区构造复杂,岩体距离表面距离较近,建筑物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合理的基础设计; 3. 该地区地震风险较小,保证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相对安全性。
因此,我们建议在该地区进行建设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建造方案和基础设计,确保建筑物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安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察报告示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我公司受**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筹建的“**中国研发中心”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中国研发中心”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开发区内东川路****号,文井路以西地块。
此次拟建项目为单幢2层实验室,拟采用桩基础。
建筑面积8400.00m2。
拟建建筑物均无地下室,基础埋深均按1.50m考虑。
本工程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设计。
勘察项目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的目的及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1)查明拟建场地地面以下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特征,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地基
土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本场区浅层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及判定其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
(3)判定浅层地基土的场地地震效应及判别本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查明暗浜、暗塘和地下障碍
物(如人防)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埋深、走向、范围等),
并评价其对天然地基的影响,对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4)为拟建2层实验室建议合理经济的桩基类型、选择适宜的桩基持力层;提供不同桩型的设计参数,并估算桩基的单桩竖
向承载力设计值。
(5)提供桩基础沉降计算参数,并估算沉降量。
(三)执行的规范、规程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5)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
(6)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4)国家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 83-91)(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
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有关条款,结合拟建的实验室性质及结构型式,并综合设计方意见确定其工作量。
本次勘察外业钻探施工日期为2005年07月22日~07月25日。
室内土工试验日期为2005年07月23日~07月29日。
本次详细勘察共完成的野外及室内工作量见下表: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五)取土方法和原位测试方法
(1)本工程钻孔孔径为φ120mm,用SH-30型钻机。
取土方法采用压入或重锤少击法取土,根据土层性质,采用不同取土器以满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土样要求。
遇粉性土和砂土层采用泥浆护壁。
(2)静力触探孔采用MJ-Ⅱ型静力触探机及JC-X3自动记录仪,单桥触探头截面积为10cm2,试验前对探头进行率定,探头率定系数为0.5092,归零误差小于±0.5~1.0%。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63.5kg 穿心锤,落距76cm预打15cm,然后每打10cm记录锤击次数,最后以30cm的锤击数累计。
(六)勘探点定位及标高测量
本次各勘探点平面位置是根据拟建场区内现有地形进行测放。
各勘探点高程系由建设方提供的位于拟建场区的水准点BM1(2000年吴淞高程H=4.500m)引测。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开发区内,北为东川路,东近文井路。
拟建场地现为草地,未发现有明浜分布。
拟建场区,地势基本平坦,现地面标高为4.23m~4.41m。
拟建场区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
(二)地基土的构成及特征
本次勘察,自地表至50.0m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土层,由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
根据现场对土的鉴别、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本基地的土层可分5层,其中第⑤层又根据土性变化分为若干亚层。
根据对已完成勘探孔资料进行分析,本拟建场区缺失上海市统编第⑥层暗绿色~草黄色粉质粘土层。
各土层的土性特征详见《地层特性表》,地基土的埋藏分布条件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三)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本次勘察报告提供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是依据本次勘察的5个取土孔经综合分析统计而成。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综合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提供土层物理力学平均值、子样数、均方差及变异系数并汇总于《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表中各土层直剪固结快剪指标C、φ值为峰值,标准贯入击数为实测值。
平均值一般为算术平均值,唯静力触探Ps值为小值平均值。
土层的成因及抗剪强度标准值及土的描述等级一览表。